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气火”理论视角下肺癌的中医发生学探微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晓红
由凤鸣
+4 位作者
祝捷
杨清高
金钊
郑川
张云飞
《四川中医》
2022年第7期32-34,共3页
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动态过程。从气火的生理病理阐释气火失调的实质,提出气火失调的主导方面在于火,相火妄动是肺癌发生的原动力,久病气火能量失衡导致“大气下陷”是肺癌发生转移的关键病机。以引火归元、益气升陷为治...
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动态过程。从气火的生理病理阐释气火失调的实质,提出气火失调的主导方面在于火,相火妄动是肺癌发生的原动力,久病气火能量失衡导致“大气下陷”是肺癌发生转移的关键病机。以引火归元、益气升陷为治则分期论治,以阻延本病发生发展,使病情得到“截断阻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气火
相火妄动
大气下陷
引火归元
益气升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仲景五脏元真通畅思维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郑方云
赵静静
+5 位作者
白晓云
刘佳佳
张海燕
孙丹丹
郭建恩
张树峰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五脏元真通畅之"五脏"代表整个机体,"元真"为正气之代称,"通畅"为正气流通、畅行无阻。五脏元真通畅可理解为人体正气充沛且顺畅。正气通畅为健康的基本前提,正虚或邪阻所致的元真不畅为发病的基本原理,...
五脏元真通畅之"五脏"代表整个机体,"元真"为正气之代称,"通畅"为正气流通、畅行无阻。五脏元真通畅可理解为人体正气充沛且顺畅。正气通畅为健康的基本前提,正虚或邪阻所致的元真不畅为发病的基本原理,疾病是"元真不畅"的结果。在临证诊察疾病时,要明确脏腑或经络、血脉等何者不畅,审查不畅之因,从而完成对疾病的精确诊断。在临床诊治中,应根据元真不畅的具体原因,随证治之,虚者补之使通,实者攻之使通。通畅元真的方法,应根据正邪双方的状态而定,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兼顾。方因法立,治法之总目的在于恢复五脏元真通畅,因此,组方之药需具能动之性,即使补虚,亦不可呆补,应补而兼通。除了用药以外,还应适应病证需要,做好药后护理。五脏元真通畅思维可以看作是仲景临证诊疗疾病的核心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元真通畅
五脏
元真
疾病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五脏元真通畅”思考消渴病的辨治
被引量:
11
3
作者
丁念
郑承红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1期1627-1630,共4页
消渴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系,不能简单怪责于肺、胃、肾三脏腑。消渴病的发病过程与五脏元真失充不畅关系密切,当五脏元真失充不畅时易发消渴病。采用五脏同调论治,首先从复杂的证候群中抓住病变的脏腑,其次理清心、肝、肺、脾、肾之...
消渴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系,不能简单怪责于肺、胃、肾三脏腑。消渴病的发病过程与五脏元真失充不畅关系密切,当五脏元真失充不畅时易发消渴病。采用五脏同调论治,首先从复杂的证候群中抓住病变的脏腑,其次理清心、肝、肺、脾、肾之主次矛盾,并考虑气血关系,从而对五脏调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遵循"五脏元真通畅"这一原则综合调治。"五脏元真通畅"除了五脏精气充盈,还需要脏腑气血处于和畅流通的状态,故而治疗消渴病还须调和气血,使"五脏元真"归于"通畅"的状态,才能"人即安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五脏元真通畅”
《金匮要略》
《伤寒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学脏腑之气与太赫兹波的相关性
4
作者
刘建城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47-735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学脏腑之气与太赫兹波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学脏腑之气在0.90~3.60 THz波段的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波光谱技术,对6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的五脏六腑原穴辐射出的太赫兹波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脏腑之气在0.90~3.60 THz范围内,最...
目的:研究中医学脏腑之气与太赫兹波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学脏腑之气在0.90~3.60 THz波段的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波光谱技术,对6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的五脏六腑原穴辐射出的太赫兹波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脏腑之气在0.90~3.60 THz范围内,最高峰值都在3.05 THz;不同脏腑之气的太赫兹波能量分布不同,但都主要集中于2.64~3.33 THz范围内。结论:脏腑之气具有太赫兹波特征;不同脏腑的太赫兹辐射强度各有差异,各脏腑之气的能量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之气
原穴
太赫兹
原文传递
题名
“气火”理论视角下肺癌的中医发生学探微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晓红
由凤鸣
祝捷
杨清高
金钊
郑川
张云飞
机构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四川中医》
2022年第7期32-3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81803994)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编号:2019YFH0152)
文摘
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动态过程。从气火的生理病理阐释气火失调的实质,提出气火失调的主导方面在于火,相火妄动是肺癌发生的原动力,久病气火能量失衡导致“大气下陷”是肺癌发生转移的关键病机。以引火归元、益气升陷为治则分期论治,以阻延本病发生发展,使病情得到“截断阻延”。
关键词
肺癌
气火
相火妄动
大气下陷
引火归元
益气升陷
Keywords
Lung cancer
qi
-Fire
Phase fire move
Atmospheric subsidence
Return fire to
the
origin
Raise
qi
and lift prolapsed
zang
-Fu organ
分类号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仲景五脏元真通畅思维探讨
被引量:
5
2
作者
郑方云
赵静静
白晓云
刘佳佳
张海燕
孙丹丹
郭建恩
张树峰
机构
承德医学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文摘
五脏元真通畅之"五脏"代表整个机体,"元真"为正气之代称,"通畅"为正气流通、畅行无阻。五脏元真通畅可理解为人体正气充沛且顺畅。正气通畅为健康的基本前提,正虚或邪阻所致的元真不畅为发病的基本原理,疾病是"元真不畅"的结果。在临证诊察疾病时,要明确脏腑或经络、血脉等何者不畅,审查不畅之因,从而完成对疾病的精确诊断。在临床诊治中,应根据元真不畅的具体原因,随证治之,虚者补之使通,实者攻之使通。通畅元真的方法,应根据正邪双方的状态而定,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兼顾。方因法立,治法之总目的在于恢复五脏元真通畅,因此,组方之药需具能动之性,即使补虚,亦不可呆补,应补而兼通。除了用药以外,还应适应病证需要,做好药后护理。五脏元真通畅思维可以看作是仲景临证诊疗疾病的核心思维。
关键词
五脏元真通畅
五脏
元真
疾病
《金匮要略》
张仲景
Keywords
smooth original qi of the five zang organs
the
five
zang
organs
original
qi
diseases
Essentials from
the
Golden Cabinet
Zhang Zhong-jing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五脏元真通畅”思考消渴病的辨治
被引量:
11
3
作者
丁念
郑承红
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市中医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18年第11期1627-1630,共4页
基金
武汉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编号:武卫计[2013]35号}
武汉市临床医学科研项目(编号:WZ17C08)
文摘
消渴的发病与五脏病变皆有关系,不能简单怪责于肺、胃、肾三脏腑。消渴病的发病过程与五脏元真失充不畅关系密切,当五脏元真失充不畅时易发消渴病。采用五脏同调论治,首先从复杂的证候群中抓住病变的脏腑,其次理清心、肝、肺、脾、肾之主次矛盾,并考虑气血关系,从而对五脏调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遵循"五脏元真通畅"这一原则综合调治。"五脏元真通畅"除了五脏精气充盈,还需要脏腑气血处于和畅流通的状态,故而治疗消渴病还须调和气血,使"五脏元真"归于"通畅"的状态,才能"人即安和"。
关键词
消渴病
“五脏元真通畅”
《金匮要略》
《伤寒论》
Keywords
diabetes
"
smooth
primordial
qi
of
the
five
zang
organs
"
Essentials from
the
Golden Chamber
Treatise on Cold Damage Diseases
分类号
R25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学脏腑之气与太赫兹波的相关性
4
作者
刘建城
章文春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47-735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960827)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No.GJJ211203)
江西省体育局科研项目(No.202115)。
文摘
目的:研究中医学脏腑之气与太赫兹波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学脏腑之气在0.90~3.60 THz波段的特征。方法:运用太赫兹波光谱技术,对6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的五脏六腑原穴辐射出的太赫兹波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脏腑之气在0.90~3.60 THz范围内,最高峰值都在3.05 THz;不同脏腑之气的太赫兹波能量分布不同,但都主要集中于2.64~3.33 THz范围内。结论:脏腑之气具有太赫兹波特征;不同脏腑的太赫兹辐射强度各有差异,各脏腑之气的能量分布不同。
关键词
脏腑之气
原穴
太赫兹
Keywords
qi
of
zang
-fu
organs
original
acupoint
Terahertz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气火”理论视角下肺癌的中医发生学探微
李晓红
由凤鸣
祝捷
杨清高
金钊
郑川
张云飞
《四川中医》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张仲景五脏元真通畅思维探讨
郑方云
赵静静
白晓云
刘佳佳
张海燕
孙丹丹
郭建恩
张树峰
《河南中医》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五脏元真通畅”思考消渴病的辨治
丁念
郑承红
《河南中医》
2018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医学脏腑之气与太赫兹波的相关性
刘建城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