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ial Class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angzhou Home Gardens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1
作者 ZHANG Lihu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6期102-106,共5页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their home gardens,these three classes were different,reflecting abundant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 and regional culture,revealing the inheritance path of Yangzhou culture,as well as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home gardens in Yangzhou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lasses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Yangzhou home gardens Type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下载PDF
The Rise and Fall of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2
作者 Huang Haij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2,共6页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 epublic of China,foreign invasion made China suffer from an unprecedented humiliation,and the W estern powers initiated a commercial intrusion by forcing China to sign unequal ...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 epublic of China,foreign invasion made China suffer from an unprecedented humiliation,and the W estern powers initiated a commercial intrusion by forcing China to sign unequal treaties and open treaty ports. From this perspective,a deep exploration is made to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and its function. The rule shows that the developing route of national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can determin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in addition,it objectively reflects that the social nature is vital to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民国 早期 中华 发展趋势 中国 商业性 社会性
下载PDF
民国时期苏州古典园林之“识”
3
作者 胡旖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62-67,共6页
近代的苏州古典园林在开放性上越来越高,与苏州社会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在民国时期的苏州社会变迁中,不同群体如文人、学者和政府对苏州古典园林越来越重视,在文学品评、学术研究、市政建设的不同方面将古典园林作为一部分的话语中心,从... 近代的苏州古典园林在开放性上越来越高,与苏州社会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在民国时期的苏州社会变迁中,不同群体如文人、学者和政府对苏州古典园林越来越重视,在文学品评、学术研究、市政建设的不同方面将古典园林作为一部分的话语中心,从文本撰写和实践操作中可以反映出其在这一阶段的演变,以及如何影响到苏州城市的发展方向。古典园林的文化价值和实用功能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开发,各界对古典园林的认识尤为关键,使得苏州的古典园林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园林保护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和指导作用,为苏州此后的城市建设奠定了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园林 古典园林 传统园林 民国园林 社会变迁 近代转型
下载PDF
清末民初江南地区婚嫁服饰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竞琼 高蓉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
清末民初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和嬗变期,新与旧的剧烈冲突,使得这一阶段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婚嫁服饰同样经历了由传统至现代的过渡。江南地区作为清末民初服饰变革的重要阵地,其婚嫁服饰变革特征明显。以相关画报等资料为线索,对... 清末民初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和嬗变期,新与旧的剧烈冲突,使得这一阶段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婚嫁服饰同样经历了由传统至现代的过渡。江南地区作为清末民初服饰变革的重要阵地,其婚嫁服饰变革特征明显。以相关画报等资料为线索,对清末民初江南地区婚嫁服饰进行研究,并将其重要历史特征及变革过程进行分析,从而为研究婚嫁服饰的历史衍变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婚嫁服饰 江南地区 变革过程
下载PDF
清末民初报刊讽刺画的新闻表达技法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广安 冯鑫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清末民初的报刊讽刺画将漫画与新闻勾连,在建构国家民族图景的同时,形成新的新闻表达方式,成为传播文明的利器。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武器,报刊讽刺画展现出在自由思想传播社会掀起鼓动风潮背景下一批漫画家"画以载道"的人文... 清末民初的报刊讽刺画将漫画与新闻勾连,在建构国家民族图景的同时,形成新的新闻表达方式,成为传播文明的利器。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武器,报刊讽刺画展现出在自由思想传播社会掀起鼓动风潮背景下一批漫画家"画以载道"的人文志向,更反映出漫画已从单纯的艺术绘画脱胎为政治话语表达的工具。以现实为题材记录历史,针砭时弊。浓厚的政治色彩以及多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报刊讽刺画比当时的新闻报道更有效果。时至今日,报刊讽刺画的社会动员仍能凝聚人心,其批判丑恶启蒙心智的社会功能仍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刊讽刺画 图像叙事 新闻表达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长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89,共8页
城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市民生活城市化、社会化、公共化的自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市民生活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民间社团、学会活动及公众集会、演说、演出等公共活动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剧烈频繁的... 城市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是市民生活城市化、社会化、公共化的自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是市民生活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民间社团、学会活动及公众集会、演说、演出等公共活动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群众性的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剧烈频繁的壮观局面,使人们思想交流和互动空前频繁,形成日益趋同的思想变革节奏和价值取向,成为清末民初政治鼎革的社会文化基础。这是近代公民社会公共领域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公共休闲 公共时间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新疆官钱局发展始末述略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志强 闫存庭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18,共5页
1884年新疆建省,为解决币制的混乱局面,首任巡抚刘锦棠应清政府“规复全国钱法”的政令着手统一新疆钱法。遂于1885年创设迪化官钱局,并在全疆次第开办喀什、阿克苏、库车和伊犁四大官钱局,至民国初期一直沿用。官钱局创设后发行货币,... 1884年新疆建省,为解决币制的混乱局面,首任巡抚刘锦棠应清政府“规复全国钱法”的政令着手统一新疆钱法。遂于1885年创设迪化官钱局,并在全疆次第开办喀什、阿克苏、库车和伊犁四大官钱局,至民国初期一直沿用。官钱局创设后发行货币,统一钱法,有力促进了新疆经济交流和商贸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民国初年 新疆官钱局 变革 经济交流
下载PDF
建国初期干部群体婚姻问题辨正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志永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137,共7页
1950年5月新婚姻法实行后,中国婚姻制度加速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干部群体中结婚、离婚事件频发。由于人们往往按照传统价值标准评判干部婚姻问题,加之少数负心薄幸干部的严重负面效应,使社会民众形成了干部群体都是强迫婚姻或弃旧娶... 1950年5月新婚姻法实行后,中国婚姻制度加速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干部群体中结婚、离婚事件频发。由于人们往往按照传统价值标准评判干部婚姻问题,加之少数负心薄幸干部的严重负面效应,使社会民众形成了干部群体都是强迫婚姻或弃旧娶新的错误集体记忆。其实,干部婚姻问题既是长期战争期间累积后的补偿性爆发,也是新、旧婚姻制度转型时期的产物,大多数干部婚姻符合婚姻法,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干部违法婚姻仅是极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干部婚姻 集体记忆 辨正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的绅士“劣质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宗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5-59,共5页
在晚清,劣绅大量地出现。20世纪初以后,劣绅有从个体性向整体性蜕化的趋向。通过描述劣绅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发生的场域,指出绅士劣质化的扩大甚至整体性蜕变,特别是在乡村社会,表现尤为明显。重点分析绅士劣质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认... 在晚清,劣绅大量地出现。20世纪初以后,劣绅有从个体性向整体性蜕化的趋向。通过描述劣绅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发生的场域,指出绅士劣质化的扩大甚至整体性蜕变,特别是在乡村社会,表现尤为明显。重点分析绅士劣质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认为劣绅作为绅士阶层的异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负影响,并从社会变动角度来阐释绅士整体性蜕变的根本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劣绅 过程 社会变动 影响
下载PDF
民初北京通俗讲演评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妮娜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0,共6页
民国初年,通俗讲演在北京以固定讲演、庙会讲演、巡行和巡回讲演等方式展开,充当了社会教育的开路先锋。政府期望通过通俗讲演达到启导国民、改良社会的目的。通俗讲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通达于民众的目的,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其运行过... 民国初年,通俗讲演在北京以固定讲演、庙会讲演、巡行和巡回讲演等方式展开,充当了社会教育的开路先锋。政府期望通过通俗讲演达到启导国民、改良社会的目的。通俗讲演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通达于民众的目的,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 通俗讲演 北京 民国初年
下载PDF
熊希龄历史评价与定位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秋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69,共7页
熊希龄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杀身成仁的谭嗣同与唐才常。 他是《湘报》的创办者与主持人。他的“洋人不可与之开衅”的主张不应当片面加以指责。 他在民国初年担任财政总长所经手的大借款是不得已而为之举措,也是... 熊希龄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杀身成仁的谭嗣同与唐才常。 他是《湘报》的创办者与主持人。他的“洋人不可与之开衅”的主张不应当片面加以指责。 他在民国初年担任财政总长所经手的大借款是不得已而为之举措,也是唐绍仪内阁全体成员 的一 致决定,不应当由他一人承担责任。他在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乱命上副署,虽是他难 辞其咎的人生一大污点,却也是有原因和苦衷的,在指责他时也应当多一点理解。他晚年脱 离袁世凯而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与抗日救亡,这是他人生最为闪光的一面,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希龄 湖南 民国初年 社会慈善事业 维新运动 历史评价 历史定位
下载PDF
高潮与高调:国民政府初期时论中的“民族复兴运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卓恩 韩毅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7,共7页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过程。但民族复兴思潮发展到"民族复兴运动",则是1931年以后之事。它率先起于民间,本只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过程。但民族复兴思潮发展到"民族复兴运动",则是1931年以后之事。它率先起于民间,本只是"思潮"的一种强化说法,但这种社会意识氛围却正好为取得执政地位不久的国民党当局所运用。国民党一方面输入传统儒家精神,一方面公开鼓吹独裁救国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在多种合力推动下,1930年代中期"民族复兴运动"进入舆论论述高潮。这些论述涉及到"民族复兴运动"的总体阐释,也涉及如何结合各自的行业或从事的事业贡献于"民族复兴运动"。时人迫切希望"运动"能落到"实处",但落实不易,"高潮"成"高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初期 民族复兴运动 社会运动 政治运动
下载PDF
清末民初知识界关于“文明”的认知与思辨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检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84,共11页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复杂演变,19世纪中期以"夷""洋"标志的西器西俗,至清末则成为文明的象征。"文明"引领着都市社会的生活时尚,也成为思想领域的价值尺度,可谓蕴涵复杂的近代话语。但清末民初... 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复杂演变,19世纪中期以"夷""洋"标志的西器西俗,至清末则成为文明的象征。"文明"引领着都市社会的生活时尚,也成为思想领域的价值尺度,可谓蕴涵复杂的近代话语。但清末民初知识界对"文明"的认知和思辨值得注意:他们试图纠正文明潮的物质化偏颇,而彰显了制度和精神文明;他们辨析了奢侈与文明的本质区别,而重视道德修养;同时摒弃了西方文明观隐含的殖民主义意识,体现了多元化的文明观念。民初知识界对近代文明观及社会风尚的反思影响于社会思潮,推动了"五四"以后文化热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明观 社会风尚 殖民意识 精英思想
下载PDF
清至民初卫河变迁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祥晓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6-170,176,共6页
卫河系海河水系的支流,它流经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及山东西北部,隋唐至宋元时期称为御河,是重要的漕运通道。清至民初时期(1644—1927),由于支流分布及地理位置、地势等原因,卫河水患常发,河道亦时常发生变迁,其变迁河段主要在滑县至大... 卫河系海河水系的支流,它流经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及山东西北部,隋唐至宋元时期称为御河,是重要的漕运通道。清至民初时期(1644—1927),由于支流分布及地理位置、地势等原因,卫河水患常发,河道亦时常发生变迁,其变迁河段主要在滑县至大名县之间,且有逐渐向东南偏移的总体趋势和特点。研究表明:卫河的主要支流均在滑县以下由西北向东南注入卫河,而卫河东岸除了流量不大的硝河外,则较少有河流的汇入,加上漳河的频繁迁徙和不断侵入,势必会对东岸造成冲击,从而引发卫河向东南滚动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变迁 清至民初时期 卫河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生活变迁 被引量:8
15
作者 贾秀慧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70-75,共6页
晚清至民国,新疆社会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资消费生活出现了明显的近代化趋势,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逐渐走向文明,新式文化教育开始出现,传统娱乐活动也发生了变化,话剧、电影等随之出现,一些西式娱乐活动和西方近代体育运动成为人们新... 晚清至民国,新疆社会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资消费生活出现了明显的近代化趋势,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逐渐走向文明,新式文化教育开始出现,传统娱乐活动也发生了变化,话剧、电影等随之出现,一些西式娱乐活动和西方近代体育运动成为人们新的娱乐方式。外来因素和社会内部变革力量是造成近代新疆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原因。从时间上看,战时变迁是近代新疆社会生活变迁非常重要的时期。从空间上看,新疆城市的社会生活变迁水平要高于农村和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时期 新疆 社会生活 变迁
下载PDF
建国初期第一次图书馆学发展规划研究--基于《1956-1967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有关图书馆学规划的内容解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琦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6,共7页
《1956—1967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规定了包括图书馆学在内的15个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及需完成的重要著作,第一次将图书馆学纳入到国家科学发展规划日程。该规划纲要中规定的有关图书馆... 《1956—1967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规定了包括图书馆学在内的15个学科应研究的主要问题及需完成的重要著作,第一次将图书馆学纳入到国家科学发展规划日程。该规划纲要中规定的有关图书馆学的相关内容,鼓舞了广大图书馆学人,彰显了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推动了图书馆学著作、教材的出版,为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建国初期图书馆学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国图书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 学科规划 图书馆学史 建国初期
下载PDF
入城又回乡——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社会流动的再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35,179,共8页
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在城乡间的社会流动并不仅仅是一个从村镇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甚至走出国门的过程。其还有一个读书人入城之后有意或无奈"回乡"的过程。他们回乡的动因一方面源自于在城市中社会向上流动不易,同时也来自于... 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在城乡间的社会流动并不仅仅是一个从村镇到小城市再到大城市,甚至走出国门的过程。其还有一个读书人入城之后有意或无奈"回乡"的过程。他们回乡的动因一方面源自于在城市中社会向上流动不易,同时也来自于清末民初小城市和村镇为其开辟的社会流动的空间。以昆山一地为个案,以其1912—1925年的学堂和教职员状况为考察中心,我们来讨论清末民初江南读书人城乡间社会流动中"回乡"的趋势及这种趋势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江南读书人 社会流动 昆山
下载PDF
清末民初汲县绅士报效梓里活动述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全有 张鱼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2-25,共4页
绅士群体是史学界较为关注的课题,不过中原绅士研究相形落伍。清末民初河南省汲县绅士在家乡发展中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参与地方政事——改大户局为车马局,总董李敏修等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汲县人民的负担;倡领社会风尚... 绅士群体是史学界较为关注的课题,不过中原绅士研究相形落伍。清末民初河南省汲县绅士在家乡发展中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参与地方政事——改大户局为车马局,总董李敏修等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汲县人民的负担;倡领社会风尚,如掀起办学、读书热,择善友而从之等;热心公益事业,如兴办义学,兴建义仓等。绅士的历史地位,应予以充分肯定,所谓绅士"劣质化"的论断,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河南省汲县 绅士 社会职责
下载PDF
善堂与晚清民初江南地方社会变迁——以川沙至元堂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大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7-134,共8页
清末民初的至元堂成为新式团体活动中心,兼任其他团体职务的善堂管理者及其后辈在地方社会中大放异彩。随着各类新式团体的成立,慈善组织的一枝独秀被林立的团体所取代。新式团体成立后地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已由衙门和地方实力派人物间... 清末民初的至元堂成为新式团体活动中心,兼任其他团体职务的善堂管理者及其后辈在地方社会中大放异彩。随着各类新式团体的成立,慈善组织的一枝独秀被林立的团体所取代。新式团体成立后地方社会历史的发展,已由衙门和地方实力派人物间的单线联系,变成各团体间合作和摩擦并存。慈善组织势力减弱、地方团体林立与教育机关实力大增是清末民初的普遍趋势,这成为当时地方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慈善组织 至元堂 教育机构 社会变迁
下载PDF
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希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19,共6页
1910年代,安徽省教师教育背景可简略分为国外留学、新式教育和传统功名三类。不同教育背景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群体的就职流向和生活空间。留学生、优级师范毕业生掌控了教育资源。新式教育培养的各式人才开始疏离乡村社会。... 1910年代,安徽省教师教育背景可简略分为国外留学、新式教育和传统功名三类。不同教育背景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群体的就职流向和生活空间。留学生、优级师范毕业生掌控了教育资源。新式教育培养的各式人才开始疏离乡村社会。传统功名者,有的凭藉原有社会资源而在新体制下仍可谋得职位;有的不断追求自身蜕变,或入新式学堂,或负笈留学以更新知识获得社会承认。广布乡间的私塾,虽历经整顿、取缔,仍顽强生存。安徽教师教育背景反映了处于新旧学制更易时期多变的社会风习与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安徽 教师 教育背景 社会风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