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兴、观、群、怨”古解 |
周勋初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2
|
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 |
叶文宪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3
|
司徒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考论——以鲁国大司徒为例 |
张磊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4
|
开放与融合:春秋战国时代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
张丽萍
马冀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5
|
春秋时期晋国卿族政治的历史变迁 |
马卫东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4
|
|
6
|
文化变迁与“鸱鸮”意象的生成及演化——以《鸱鸮》《瞻卬》《墓门》《旄丘》《泮水》为中心 |
邵炳军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7
|
论春秋时期法律制度的变化 |
王美凤
|
《唐都学刊》
|
2006 |
1
|
|
8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流动及评价 |
李义芳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1
|
|
9
|
太阳活动及古气候变化对东周战争的可能影响 |
尹志强
韩延本
马利华
|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
2021 |
0 |
|
10
|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局与礼法之争 |
李桂民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1
|
君权对春秋转房婚的干预作用 |
高兵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2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语言与社会观念渐变探析 |
孙立涛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3
|
从北白鹅墓地看周人东迁后的社会变局 |
张昌平
|
《文物季刊》
|
2022 |
0 |
|
14
|
礼与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 |
张萌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5
|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
周金华
|
《湘南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6
|
春秋战国武士的品质对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的启蒙 |
张筱兑
马丽芳
|
《甘肃高师学报》
|
2014 |
0 |
|
17
|
论西周至春秋中晚期“士”的社会身份之发展演变——兼论《诗经》中士的生存状态 |
佘红云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8
|
侠的社会源头考论 |
白贤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矛盾的转移 |
吴礼明
卢保娣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20
|
“变风变雅”与春秋时代的城邑文明 |
刘冬颖
|
《北方论丛》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