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英美教育史学研究取向变化的回顾与启示 被引量:3
1
作者 史静寰 延建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2,共5页
20世纪的英美教育史学是在变革中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受教育史研究处境变化的影响以及英美主流史学理念变革的驱动,20世纪英美教育史学的研究取向,先后经历从辉格教育史学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文化教育史学的转换。这种教育史学研究取向... 20世纪的英美教育史学是在变革中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受教育史研究处境变化的影响以及英美主流史学理念变革的驱动,20世纪英美教育史学的研究取向,先后经历从辉格教育史学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文化教育史学的转换。这种教育史学研究取向的转换,是英美教育史学者适应学术生存环境变化做出的与时俱进的调整,结果是为英美教育史学的创新与繁荣开辟出新的路径。科学认识和把握20世纪英美教育史学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教育史学的创新与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英美教育史学 辉格教育史学 社会教育史学 文化教育史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几个“主题范式”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旭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20,226,共7页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是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延续和有机组成,也是在延续承传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剧变的历史。在世纪百年艺术批评的风云起伏中,必然有一些基本的问题、矛盾、焦点是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始终的。文章认为:外来/本土、传统/创新:中西文化的对立与融合,主流/支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消长纠葛,正统/多元: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的沉浮即与其他批评流派或方法的关系,现代/后现代:超越、反叛与融合的混杂等基本问题或基本矛盾,也即一种基本的"主题范式",构成为贯穿20世纪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之始终的重要线索,应该成为研究20世纪艺术批评的自觉参照。文章秉持一种全局的艺术批评视野和开放动态的历史意识,对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几个重要的主题范式进行了总结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20世纪 艺术史 中国艺术批评史 主题范式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鄂西南神兵运动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5
3
作者 萧洪恩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14,共7页
神兵运动盛行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鄂西南地区。其假神以自号,实质上反映的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阶级面临现代转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并以传统方式对这些社会问题作出反应。从神兵运动现代转型的角度,在探讨其历史根源的基础... 神兵运动盛行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鄂西南地区。其假神以自号,实质上反映的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阶级面临现代转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问题,并以传统方式对这些社会问题作出反应。从神兵运动现代转型的角度,在探讨其历史根源的基础上指出处在传统与现代分际线上的神兵运动到底是如何展开的,当时的两大政党是如何因应的,从而展示了一场传统农民运动的现代性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社会转型 20世纪 神兵运动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逻辑进程(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曼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9-33,73,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 文学理论批评 历史 逻辑 台湾省 香港 文学理论 批评个体 原创性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形态的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景国劲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3-87,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构成了社会—文化、审美、解构—重构三大批评系统,他们在世纪文化语境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从泛政治到泛文化的基本走向。这一走向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息息相关,而对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是文学批评形态流变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文学批评形态 流变
下载PDF
20世纪社会批评的理论趋向及范式转换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吉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9-122,共4页
在 2 0世纪文学批评视野中 ,考德威尔从资本主义的社会和历史变迁中考察文学的本质和意义 ,戈德曼探索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素与特定社会集团思想体系结构之间的同源性关系 ,伊格尔顿分析文学作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由于他们的努力 ,使 ... 在 2 0世纪文学批评视野中 ,考德威尔从资本主义的社会和历史变迁中考察文学的本质和意义 ,戈德曼探索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素与特定社会集团思想体系结构之间的同源性关系 ,伊格尔顿分析文学作品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由于他们的努力 ,使 2 0世纪社会批评的视野在审美与历史的交汇中向社会整体文化情境掘进 ,在理论趋向和批评程式上体现出一种文化分析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社会批评 理论趋向 范式转换 文化分析
下载PDF
世界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百年关系述要(下)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建华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3期30-36,共7页
从源流的角度讲,在19世纪,虽然存在以“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命名的政党,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两党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叶,同母同源的社会民主党出现了兄弟阋墙、分道扬镳的局面:其左派改称为“共产党”,即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化... 从源流的角度讲,在19世纪,虽然存在以“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命名的政党,但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两党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叶,同母同源的社会民主党出现了兄弟阋墙、分道扬镳的局面:其左派改称为“共产党”,即社会民主党共产党化;其右派和中派承袭了社会民主党既有的外壳,内核则渐渐“异化”,并从组织上趋于统一。由此,世界工人运动中形成了共产党人与社会民主党人两分天下、互相对峙的格局;其后,两党虽曾一度有过接触与合作,但最终也未能补“天裂”。这种格局甚至影响到21世纪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共产党 社会民主党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
下载PDF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林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5-99,共5页
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主要是乡土文学。它因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的描绘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关键词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 自然风俗 形态 功能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四问题
9
作者 刘锋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出传统、成为话语主持、体现审美启蒙、遭遇威胁四个方面凸显了自身的基本性质、特点,极具重要性。人的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标志,并将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发展。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人的文学 现代性标志
下载PDF
社会科学与中国社会史研究历程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建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9年第1期366-389,共24页
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受到社会科学的深刻影响。它是伴随"新史学"观念的确立、西方社会科学的输入、中国社会史的大论战而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的。50至7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成为唯一的历史理论,社会史大论... 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受到社会科学的深刻影响。它是伴随"新史学"观念的确立、西方社会科学的输入、中国社会史的大论战而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的。50至7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成为唯一的历史理论,社会史大论战中成长起来的史学家成了历史学界的领导者,中国的历史研究带有社会形态发展史和社会史大论战的深刻印迹,同时史学被政治化。这期间社会形态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农民战争史成果可观,但基本上是诠释理论模式和说明公式化的规律,生产方式之外的丰富社会生活少见,诸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难觅,社会史的研究陷于停滞状况。7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恢复和建设,中国社会史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盛衰得失,始终与社会科学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在于源源不断接受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因此,坚持与社会科学的对话与结合,应当是社会史研究的基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20世纪 中国社会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