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
1
作者 刘日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1,共9页
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的要求,这是其“绝对命令”。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是马克思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遗产的成果。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批判了主观思想,试图实现客观思想对主观思想的超越,区分了抽象的普遍性和真正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具体化的要求,这是其“绝对命令”。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是马克思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思想遗产的成果。在思辨唯心主义基础上,黑格尔批判了主观思想,试图实现客观思想对主观思想的超越,区分了抽象的普遍性和真正的普遍性,并使真正的普遍性能够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与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质和阶级立场直接相关。唯物史观“社会现实”和“历史本质性”原则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找到了根据和立足点。作为历史科学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具体化,必须把一般原理转化为具体方法和实施纲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要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具体化 社会现实 辩证法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资本论》的社会建设逻辑探赜
2
作者 曹典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资本论》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其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更在于它蕴含了未来的社会建设逻辑。如果说《资本论》既属于一部哲学著作又属于一部经济学著作,那是因为《资本论》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又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灭亡。《资... 《资本论》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其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更在于它蕴含了未来的社会建设逻辑。如果说《资本论》既属于一部哲学著作又属于一部经济学著作,那是因为《资本论》既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又阐明了资本主义如何灭亡。《资本论》的这一写作特性表明,《资本论》还应该属于社会哲学著作的范畴。因为《资本论》所阐释的不仅是一种具有批判性质的学说,而且还是一种蕴含着以建构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为己任的学说,即《资本论》批判资本主义体制不是最终目标,构筑共产主义体制才是它的终极追求。按照社会哲学的学科原则理解,《资本论》中的资本逻辑批判不只是包含抽象性质的宏大叙事式的社会批判,而且还包含有社会实践中存在着有比资本主义体制更为合理的社会形式的思想意蕴,而表征这一思想意蕴的社会哲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就应该被称为马克思的社会建设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逻辑批判 社会建设逻辑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Language and dialect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0-81,共2页
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语言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方言虽然是语言的附属变体 ,在使用范围和影响力方面弱于语言 ,但反过来方言又在地域、时间、社会。
关键词 语言 地域方言 时间方言 社会方言 情景方言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关系、核心要义与实践指向
4
作者 周向军 庞付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F0002,共10页
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习近平新时代... 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要从不同维度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性,要在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关系 核心要义 实践指向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及其现实意义
5
作者 章道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社会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的不同时期,社会关系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但从思想逻辑来看,社会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关系。广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诸多其他... 社会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在马克思的不同时期,社会关系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但从思想逻辑来看,社会关系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生产过程中人们所结成的关系。广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在内的诸多其他关系。马克思的社会关系概念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决定、形成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又是人们开展实践过程的前提。社会关系的展开离不开辩证法的前提批判和原则高度,而辩证法只有与社会关系相互结合,才能避免流疏与空洞。社会关系的价值归宿是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社会关系不仅是人的本质,也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理解与诠释社会关系,对于把握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实践 辩证法 人的本质 社会治理
下载PDF
立场·目标·历史: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关系的三维探赜
6
作者 景池 李将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红色文化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审视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关联,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治理功能的基本前提,对于推动新时代红色文化繁荣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厘清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基本... 红色文化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审视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内在关联,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治理功能的基本前提,对于推动新时代红色文化繁荣发展、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厘清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关系须从价值立场、目标旨归与历史变革等多重维度进行系统研究。从价值立场来看,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奠定了二者有机交互的根本前提;从目标旨归来看,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始终坚持“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了二者协同联动的现实可能;从历史变革来看,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辩证互动,赋予了二者互促互进的生动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社会治理 辩证互动
下载PDF
On the Social Vari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7
作者 张知国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3期265-266,共2页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social variation to explain how it work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attempt to introduce it to the advanced Chinese learners.
关键词 social VARIATION social dialect social CLASS gende
下载PDF
论《共产党宣言》的社会哲学图景
8
作者 杨赵赫 《理论建设》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整体上勾勒了社会哲学图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总体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人”及其阶级对立关系诠释社会本体论,以“两个必然”公开说明资产阶级社会向何处去的社会认识论,基于...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整体上勾勒了社会哲学图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总体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人”及其阶级对立关系诠释社会本体论,以“两个必然”公开说明资产阶级社会向何处去的社会认识论,基于人类生存的实然境遇的把握进而构建“自由人联合体”应然胜景的社会价值论,同时坚持实践辩证法,将“一般原理”及其“实际运用”的实践书写权利让渡给各国共产党人,成功在“不同的国家里”实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的具体化、民族化。重温这一经典文本,可以从中汲取思想伟力,启迪中国人民不断进行主体实践的巨大创造,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社会哲学 马克思主义 “现实的人” 实践辩证法
下载PDF
根据地司法对风俗习惯的甄别、援用及其逻辑
9
作者 李文军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别后被拒绝援用。根据地司法甄别风俗习惯时所秉持的逻辑,既遵循马克思主义认可习惯法权的立场,也对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社会资源成本进行了考量。甄别援用风俗习惯需要司法者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司法方法论,人民司法的若干特征也因此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据地 风俗习惯 甄别援用 唯物辩证法 人民司法
下载PDF
方言多样性对要素流动的影响研究——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10
作者 周鹏飞 颜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2-59,共8页
语言经济学在中国经历了引入、初探、拓展三个阶段,随着人口流动、智能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语言的经济学属性越来越强。文章通过对近十年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聚焦方言多样性对要素流动的影响这一主题,对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 语言经济学在中国经历了引入、初探、拓展三个阶段,随着人口流动、智能化与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语言的经济学属性越来越强。文章通过对近十年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聚焦方言多样性对要素流动的影响这一主题,对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其具备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特征。在“双循环”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保证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有序流动至关重要,这不仅依赖于制度性措施的引导,语言在其中的润滑剂作用也值得研究者重视。文章从劳动力、技术、资本和土地要素的流动四个维度切入,综述分析了其具体的影响机制及使用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多样性 要素流动 社会认同
下载PDF
西安回族汉语tf声母社会意义的二元分化
11
作者 董洪杰 周敏莉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97-102,共6页
tf声母是西安回族方言变体的重要语音特征,具有标识回族语言社区的社会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坊上回族社区的居住空间分化为自建房和单元楼两种形式,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社区。经对变体测试数据的量化和质化分析发现,居住空... tf声母是西安回族方言变体的重要语音特征,具有标识回族语言社区的社会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坊上回族社区的居住空间分化为自建房和单元楼两种形式,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社区。经对变体测试数据的量化和质化分析发现,居住空间的重置引发了回族对tf声母识别和认知的分化,tf声母在原有社会意义基础上,衍生出了标识回族内部自建房社区的内涵,而这一分化是在“三元变体二元对立”的框架下实现的。研究表明,“三元变体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将微观的语言变体与宏观的社会背景相结合,以社会意义为连接点,有利于深入探讨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坊上 回族汉语 居住空间 tf声母 社会意义
下载PDF
方言距离、城市规模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
12
作者 杨沫 王岩 连大祥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3-85,共13页
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流动人口提升社会资本、融入流入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方言距离作为两地间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创新性地将方言距离和城市规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两者对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影响及作... 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流动人口提升社会资本、融入流入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方言距离作为两地间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创新性地将方言距离和城市规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两者对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CLDS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发现,方言距离或流入地城市规模越大,社会信任水平越低;在方言距离不变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方言距离对社会信任的负向影响减弱甚至消失。机制研究发现,方言距离对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负向影响,是内置于两地之间文化差异对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影响,它既不能通过主观心理因素传导,也无法通过良好的社区(村)生活环境来消除,但可以通过提高城市包容性来消除;城市拥挤效应,特别是房价水平过高是城市规模降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论表明进一步提高城市包容性、降低城市拥挤效应对于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方言距离 城市规模 流动人口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论要
13
作者 欧阳健威 刘爱军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11-417,共7页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社会治理功能,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亦为弘扬前者提供现实场域,二者互为表里、辩证统一。推进二者的有机结合,持续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激发治理主体活力,推动社会治...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社会治理功能,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亦为弘扬前者提供现实场域,二者互为表里、辩证统一。推进二者的有机结合,持续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激发治理主体活力,推动社会治理转向善治。因此,要凝聚价值强化主体认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协同治理格局;深化制度嵌入培育法治精神;重视道德教化涵育生活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有效融入和高效践行,为建设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科学的动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治理现代化 辩证统一
下载PDF
方言距离、城市包容性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诗慧 苏章杰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同一框架下研究方言距离、城市包容性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方言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而城市包容性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同时能够... 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同一框架下研究方言距离、城市包容性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方言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而城市包容性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同时能够缓解方言距离的负面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方言距离阻碍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而城市包容性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的同时弱化了方言距离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并非方言距离的作用机制,跨方言流动反而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这意味着方言距离阻碍劳动要素实现边际收益最大化的流动和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距离 城市包容性 社会融入 空间流动 文化差异 社会交往 社会参与
下载PDF
文化差异会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吗?——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实证研究
15
作者 赵清军 何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7,共13页
依托社会嵌入理论,探索文化差异与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内在逻辑和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汉语方言地理分布信息匹配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业转移人口跨地域流动形成的文化差异对其城... 依托社会嵌入理论,探索文化差异与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内在逻辑和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汉语方言地理分布信息匹配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业转移人口跨地域流动形成的文化差异对其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在缓解内生性问题、遗漏变量检验和排除地理因素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文化差异对流入非省会城市及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融入水平的阻碍效应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文化差异可以通过抑制社会网络、强化社会规范和降低社会信任间接阻碍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融入水平,但文化差异发挥的直接效应更大。本文的结论对加强地域文化理解、优化社会资本结构和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方言距离 农业转移人口 社会网络 社会规范 社会信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社会风险的辩证审视
16
作者 林宇晖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11,21,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社会风险的确立成为一种共生现象,各国和谐共生、风雨同舟,意味着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辩证统一是风险产生的时代背景。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尊重命运共融的社会存在,并树立文明互鉴的社会意识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社会风险的确立成为一种共生现象,各国和谐共生、风雨同舟,意味着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辩证统一是风险产生的时代背景。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尊重命运共融的社会存在,并树立文明互鉴的社会意识是消解风险的应有态度。此外,风险治理的效度与多元主体的治理权责分配正相关,权利共有与责任共尽的辩证统一是对抗风险的欲求自觉。应对社会风险,我们应朝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方向努力,因此信任共持与协同共治的辩证统一是消解风险的实践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风险 辩证统一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共同富裕的辩证逻辑
17
作者 赵爽 《实事求是》 2023年第3期5-13,共9页
共同富裕作为中华民族的恒久追求,呈现出多维而深刻的辩证逻辑。“古与今”的辩证逻辑,体现了共同富裕既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启蒙,也基于时代发展进步的现实建构;“中与外”的辩证逻辑,体现了共同富裕既异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主... 共同富裕作为中华民族的恒久追求,呈现出多维而深刻的辩证逻辑。“古与今”的辩证逻辑,体现了共同富裕既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启蒙,也基于时代发展进步的现实建构;“中与外”的辩证逻辑,体现了共同富裕既异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主义,也优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上与下”的辩证逻辑,体现了共同富裕是作为顶层设计的党的领导与作为底层逻辑的全体人民的共同询唤;“知与行”的辩证逻辑,体现了共同富裕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还是一种实践命题,它在“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中,指明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航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辩证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社会变异的量化考察——以晋语柳林话为例
18
作者 贾海霞 《现代语文》 2023年第7期74-81,共8页
语音变异会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外出经历的不同而体现为不同的变式,并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分布。以晋语柳林话的文白异读现象为研究对象,首先逐一分析柳林话文白异读语言变项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外出经历等社会变项的相... 语音变异会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外出经历的不同而体现为不同的变式,并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分布。以晋语柳林话的文白异读现象为研究对象,首先逐一分析柳林话文白异读语言变项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外出经历等社会变项的相关性,然后再将年龄与各社会变项相关联,进行二次数据分析,以深入探究年龄与各社会变项对语言变项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研究需要关注共时层面的动态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林话 文白异读 变异 社会分布
下载PDF
自媒体视域下山西方言传播效用探析
19
作者 蔺若晨 程海涛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0-43,共4页
基于自媒体视域,探讨了山西方言传播的有效运用。首先自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从而为山西方言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自媒体视域下山西方言传播的现状;最后提出自媒体视域下山西方言... 基于自媒体视域,探讨了山西方言传播的有效运用。首先自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从而为山西方言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自媒体视域下山西方言传播的现状;最后提出自媒体视域下山西方言传播效用:一是用户参与促进方言的传播和保护;二是自媒体创新运用推动方言传播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方言 自媒体平台 社会认同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的守正创新:实质、进路与价值
20
作者 史英哲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2-59,共8页
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构成我国意识形态自我超越的生长机制,在提升党的公信力、凝聚社会向心力、巩固国家掌控力等方面尤为重要。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对以标新立异、另起炉灶为标志的偏差的... 意识形态话语创新构成我国意识形态自我超越的生长机制,在提升党的公信力、凝聚社会向心力、巩固国家掌控力等方面尤为重要。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对以标新立异、另起炉灶为标志的偏差的破除。其实质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基,开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话语;以当代中国现实为指向,谱写独具“中国问题意识”的时代华章。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来自对话语主题的深入拓展、对话语议题的主动创设、对话语导向的积极重塑。重申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话语守正创新的品格,是批驳外界误读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有力方式,也能够使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话语主体的真实处境及其所生活的时代镜像,更好地认清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话语 守正创新 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