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in Mountainous Provinces:A Case Study of Guizhou
1
作者 WU Bingqin ZHANG Chengru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4期57-61,共5页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can reflect the intensi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ple-indicator system,and can characterize the harmonious and consistent degree of benig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It is an effe...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can reflect the intensi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ple-indicator system,and can characterize the harmonious and consistent degree of benig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I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ment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Guizhou,a mountainous province,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is paper.Using entropy method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during 2011-2020 is measured and analyzed,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in Guizhou,a mountainous province,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m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untainous province Guizhou Province
下载PD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Evolution Research of Economy - Ecology - 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of Water Resources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 Junke Li Hong +1 位作者 Wang Xibo Ma Yongr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5期73-77,共5页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perspective,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building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perspective,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building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from 2001 to 2014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nefit indexes of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grew rapidly,while benefit indexes of water resources system and ecosystem fluctuated smoothly from 2001 to 2014; coupling state of the whole system was at rival stage,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was reluctant coordination type,and the coupling index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dex. Moreover,it showed that the more the coupling systems,the lower indices of coupling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s - economy - ecology - society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Evolution XINJIANG
下载PDF
Research on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Jinghe County of Aiby Lake Basin,Xinjiang 被引量:4
3
作者 Lai Fengbing Sun Hu +1 位作者 Chen Shujiang Ren Shu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11期38-41,45,共5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oupling relationship,the main city of Aiby Lake basin——Jinghe County in Xinjiang is selected.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natural condi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oupling relationship,the main city of Aiby Lake basin——Jinghe County in Xinjiang is selected.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natural condition,population growth,land use typ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eco-environment quality in Jinghe County are construct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Jinghe County is conducted by combining with Excel. Their coupling relationship is studied,and quantitativ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Jinghe County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recent 50 years,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Jinghe County is rising,b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s falling. Their coupling degree C changes during [- 1. 260, + 0. 482],in other words,their coupling relationship is changing between " reluctant coordination" and " not coordination". After entering into the 21 stcentury,their coupling relationship is basically " reluctant coordination". On this basis,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Jinghe County are analyzed,and the suggestions about promot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soci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relationship Jinghe County China
下载PDF
Research on Realization Mechanism and Path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under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conomic Compound System
4
作者 Zhang Yuan Song Wenj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4-284,共11页
The practice based on"beautiful countryside"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from supply-demand resource allocation to welfare type,forms the symbiotic model for the mechanism of"One Belt,... The practice based on"beautiful countryside"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from supply-demand resource allocation to welfare type,forms the symbiotic model for the mechanism of"One Belt,One Road", establishes regional macroeconomic fundamentals, conforms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marketization of China’s rural society and the"integration"of urban &rural areas. And it reestablishes the welfare form of rural"phenomenological"philosophy and it develops economic, ecological &social macroeconomic model. The research and use on the openness of"rural system"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rural system, can construct the symbiotic model of rural society, can form the social welfare system including "ecological synthesis","industrial complex"and"institutional community", can realize rural social stratification,o 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 demand support,and can lay the foundation of stabil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复合系统 宏观经济 生态 机制 社会福利 路径 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来自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5
作者 陈浩天 肖延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乡融合发展最高,生态保护居中,数字经济最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低水平段位呈上升状态;从空间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作为制约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驱动、政府调控、科技支撑的驱动效果依次递减。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互构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保护 城乡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贡献
6
作者 陈学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主要表现在: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更鲜明的人民性;揭示绿色化蕴含着新的经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主要表现在: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更鲜明的人民性;揭示绿色化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内涵;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的社会价值与人类财富联系在一起,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观和财富观;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和新发展观,创新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式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政治经济学 生态生产力 自然资源的社会价值 绿色发展方式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7
作者 董大朋 许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211-214,237,共5页
为探索黑龙江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等方法,从省域与市域层面,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12... 为探索黑龙江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等方法,从省域与市域层面,对黑龙江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12—2021年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阶段发展为良好协调阶段,虽存在市(地区行署)间的发展差异,但整体协同发展态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8
作者 叶瑞克 林辰霞 江紫婷 《环境经济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1-29,共19页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数字经济是落实“两山”理念,持续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采用2011—2021年中国24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引入“金山银山”系统与“绿水青山”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代理变量...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数字经济是落实“两山”理念,持续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驱动力。本研究采用2011—2021年中国24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引入“金山银山”系统与“绿水青山”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代理变量,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个维度实证评估了数字经济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效应及渠道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赋能效应显著,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中、西部皆为正向影响的格局且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从作用机制看,数字经济分别通过“有为政府”的环保治理优化效应和“有效市场”的科技创新驱动效应两条路径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新质生产力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陕西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9
作者 王长燕 牛博 +2 位作者 任媛媛 张启铭 邓丽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62,69,共7页
目的研究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数据指标,运用熵值法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发展指数,... 目的研究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整理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数据指标,运用熵值法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发展指数,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来评价和预测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关系。结果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水平指数呈M型增长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0.294~0.710,其中,农村生活水平指数变化较小,变化范围为0.074~0.164,农业发展态势指数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0.140~0.381;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呈波动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0.215~0.639,人为驱动子系统和自然条件子系统指数相对比较稳定;农业经济系统与农村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变化范围为0.501~0.804。结论2012-2021年,陕西省农业经济系统和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指标呈上升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持续提高,未来将处于良好的协调发展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村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10
作者 王佳韡 冉光泰 +1 位作者 肖世平 吴佳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6,共9页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型、GWR模型等,从时空视角探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起主导作用;2020~2021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耦合协调度先明显下降,后缓慢恢复。②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各省市综合评价水平、子系统评价水平得分的上升和恢复速度有明显差异,长江经济带总体向有序协调发展。③推动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总体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力,其中以入境游客人数为代表的外部动力和以水资源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代表的内部动力对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GWR模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 姚文艺 +1 位作者 张攀 徐建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4,141,共7页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 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及乡村振兴等提供科技支撑,对多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是随着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而逐步建立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多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针对严重的水土流失探索了多种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包括水土保持-地貌-生态经济高适配生态经济型综合治理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砒砂岩区生态治理-衍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半干旱区乡村能源生态型良性循环模式、黄土高塬水土保持型生态经济带治理模式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念薄弱,二者的协同性不高且耦合协调的空间不均衡,发展模式结构单一、规模效益不高等。建议:创新生态治理-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创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生态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及其生产与产业体系,探索“全托全链”的推广机制;构建适宜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建立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先行试验示范县,引领和优化区域现代生态治理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产业发展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娇 陈海 +1 位作者 王佳宇 白晓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在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城镇化等多因素驱动下,恢复力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脆弱性与应对能力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对陕西省107个... 在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城镇化等多因素驱动下,恢复力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综合考虑系统的脆弱性与应对能力构建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对陕西省107个县级行政单元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根据恢复力测度结果,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元(社会-经济、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及三元(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从区域层面揭示其2000—2020年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进一步探究二元与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变化的数量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陕西省社会、经济恢复力增长显著,生态恢复力呈微弱的下降趋势,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由0.303上升至0.779。(2)子系统协调发展度均呈上升趋势,社会-经济子系统南高北低的协调发展差异减弱,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子系统形成中部低南北高的协调发展格局,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维持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二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变化在数量及空间上与三元子系统协调发展变化有较大的正向关联性,以高-高、低-低类型评价单元在省域北部、中部的集中分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 协调发展 双变量相关性 陕西省
下载PDF
沿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永明 蒋威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9,42,共7页
鉴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间的关联性显著,城市群对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 鉴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间的关联性显著,城市群对推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给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变异系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模型等,分析了沿黄7个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状况,并基于引力模型探究了各城市群之间耦合协调关联强度。结果显示:(1)沿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时段末耦合协调等级仍普遍较低,山东半岛城市群属初级协调、兰西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属濒临失调、其他城市群属勉强协调;(2)各城市群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下游城市群>中游城市群>上游城市群的格局,且部分城市群呈现两极化或多极化态势;(3)沿黄城市群多数城市间耦合协调关联性较弱,只有少数城市间存在轻度及以上关联,跨城市群城市间存在关联的多为轻度关联、少数为高度关联;(4)山东半岛城市群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但不足以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各城市群中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但不足以带动沿黄城市群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城市群根据自身发展优势错位发展、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优良港口优势和中原城市群的“中继站”作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经济 生态 社会 耦合协调 高质量发展 沿黄城市群
下载PDF
滇中地区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桂琳 张代青 +2 位作者 程乖梅 耿艺巧 李皓坤 《人民珠江》 2024年第4期87-97,共11页
探讨滇中地区社会、生态与水资源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滇中地区及云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能值分析与二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区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06—2020年滇中地区... 探讨滇中地区社会、生态与水资源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滇中地区及云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能值分析与二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区域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2006—2020年滇中地区系统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近15 a来,滇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对较慢,复合系统耦合度高于协调度,且耦合协调度呈整体正向发展态势,多数地区为IV级以上。2006年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趋势,北边六州市、南边红河分别处于初级、勉强耦合协调发展阶段;2015年呈西高东低走势,均达到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及以上,丽江变化较大,为中级耦合协调发展阶段;2020年呈四周高中间低分布,丽江仍处于中级耦合协调发展阶段领先位置,其余州市均处于初级耦合协调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水资源系统 耦合协调模型 能值分析 滇中地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媛 李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78-89,共12页
基于多系统协调发展视角,从理论层面阐释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区域创新”三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2013—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 基于多系统协调发展视角,从理论层面阐释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区域创新”三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2013—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域创新各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及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区域创新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具有明显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系统性差异;从整体均值看,全流域长期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在2020年初步迈入勉强协调阶段,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现由下游到中上游的递减趋势;黄河流域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依次受到外商投资、科技投入、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多种驱动因素影响,且影响力依次增强,整体出现内在动力最大、外在动力次之而政府动力相对较小的态势。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强化流域三系统的技术支撑;优化内在动力,加强流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外在动力,打造黄河流域开放新格局;发挥政府动力,以财政政策支持和科技投入强化流域协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保护 区域创新 耦合协调
下载PDF
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的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康 陈通 邓金丽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搭配资源、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统筹推进,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两山”理念在项目运作和实操层面的具体应用,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探索,是加强环保投融... 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搭配资源、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统筹推进,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两山”理念在项目运作和实操层面的具体应用,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探索,是加强环保投融资的重要渠道。EOD项目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通过关联产业开发收益弥补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在力求财政资金“零投入”的前提下,实现项目资金自平衡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符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国民经济协同发展的要求。EOD项目投融资规模大、涉及行业多、专业性强,对社会资本方的综合实力尤其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产业运营能力要求较高,因而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面临很多挑战。为了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破解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可能存在的难题,本文总结了EOD项目的优势,梳理了我国EOD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社会资本参与EOD项目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从社会资本方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民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EOD项目 生态环境治理 关联产业开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18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生霞 宁春姿 《统计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在给出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水平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和机制进行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 在给出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综合水平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借助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和机制进行多层面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存在地域异质性,对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这种中介作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协调 生态环境 技术创新水平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20
作者 唐古藞山 陈皓锐 +4 位作者 鹿海员 郑和祥 田小强 敖畅 曾文治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所需解决的首要难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法计算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引入障碍度模型遴选地区承载力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毛乌素沙地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时间上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南北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期间地下水供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三产用水定额等是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主要“优势指标”,而人口、灌溉面积以及城镇化率则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劣势指标”,地区内各旗县耦合协调度从“十五”规划至今一直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投影寻踪法 生态安全 障碍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