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Brief Comparison of Duke of Wellington and Sir Winston Churchill's Historical Achievement
1
作者 GUO Hui-shan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7期198-198,202,共2页
Besides World War II,there are other times when history of Britain has witness heroes contributing to the country,saving it from imminent harm,and guaranteeing long-lasting prosperity. This essay will compare the two ... Besides World War II,there are other times when history of Britain has witness heroes contributing to the country,saving it from imminent harm,and guaranteeing long-lasting prosperity. This essay will compare the two men's achievement by reviewing their deed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through established cri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TISH history world war II social contribution
下载PDF
概念·内容·史料:抗战区域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效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从广义上看,抗战区域史就是地方或地区抗战史。狭义上的抗战区域研究是指抗战时期关涉地域空间范围,与本区域、他区域或抗战全局,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有密切关联的议题探讨。研究抗战区域史,在内容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揭示区域抗战的地... 从广义上看,抗战区域史就是地方或地区抗战史。狭义上的抗战区域研究是指抗战时期关涉地域空间范围,与本区域、他区域或抗战全局,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有密切关联的议题探讨。研究抗战区域史,在内容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揭示区域抗战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要突出本区域内抗战与普通民众的关系。在抗战区域研究中,除了传统史料以外,还要重视非传统文献的应用,并进行包括实地走访验证和采集当事人口述史料的田野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区域史 社会史 非传统文献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伯罗奔尼撒战争与“修昔底德陷阱”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广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历史-理论概括,不仅催生了一种关切"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问题的现实感,而且唤醒了一种重读历史以预断未来的理论兴趣。要想理解"古典世界的历史悲剧是否仍然会在当代重演"这一以史带...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历史-理论概括,不仅催生了一种关切"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问题的现实感,而且唤醒了一种重读历史以预断未来的理论兴趣。要想理解"古典世界的历史悲剧是否仍然会在当代重演"这一以史带论的命题,我们就必须具体分析促成希腊世界秩序转变的基础结构机制、反思调控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透过立国方略与国际战略把雅典和斯巴达塑造成了策源战争的两极。只有把对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结构分析与行为体的策略分析结合起来,与世界秩序转变过程相伴的战争动力机制才能得到解释;只有分有修昔底德为人们敞开的真正"政治的"视野,我们才能获得某种预断未来的战略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陷阱”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基础结构机制 反思调控机制 两极策源机制
下载PDF
日本现代文学中的“战争伤痕”研究——以山崎丰子的社会小说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鲍同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30-34,共5页
二战以后,一些日本作家开始将目光投向战争本身,通过查阅文献、实地采访等方式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笔触涉及战争场景、军人个体和社会动向,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战争伤痕"文学。其中,人物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具有"战争体验... 二战以后,一些日本作家开始将目光投向战争本身,通过查阅文献、实地采访等方式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笔触涉及战争场景、军人个体和社会动向,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战争伤痕"文学。其中,人物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具有"战争体验"。但是,一部分人物、如《不毛地带》中的一岐正等被表现得过于高大,文学虚构性掩盖了历史真实性,反映出作者对战争伤害的认知缺乏彻底性和客观性,易使读者产生误导,令其陷入民族主义的定向性思维。因此,需要通过文学批评,帮助日本民众了解战争、反思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伤痕” 社会小说 山崎丰子 《不毛地带》 历史反思
下载PDF
简牍日书社会生活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占宇 张艳玲 《甘肃高师学报》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文章对二十多年来学界利用简牍日书材料研究战国秦汉社会生活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这些成果丰富了我们对于战国秦汉时期中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了解,深化了我们对于当时社会风貌的整体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史籍记... 文章对二十多年来学界利用简牍日书材料研究战国秦汉社会生活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这些成果丰富了我们对于战国秦汉时期中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了解,深化了我们对于当时社会风貌的整体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史籍记载之不足,值得肯定。同时指出以日书为代表的数术文化曾对当时社会心理以及民众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成果在这方面的讨论稍嫌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学 日书 战国秦汉社会史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变化
6
作者 吴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1-87,共7页
世界历史的视野,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变化需要遵循的根本方法。近代西方的重大变化是了解近代中国重大变化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和西方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碰撞就构成了对立的存在。近代中国史是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起点的。作为一... 世界历史的视野,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变化需要遵循的根本方法。近代西方的重大变化是了解近代中国重大变化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和西方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碰撞就构成了对立的存在。近代中国史是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起点的。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尺,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本性的显现,是资本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正是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是影响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主要原因。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搬用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社会形态 世界历史 鸦片战争
下载PDF
《纵横交错的世界》中的多重创伤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凤英 李凤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6-73,共8页
阿莉·史密斯的《纵横交错的世界》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所遭受的多重创伤。运用创伤理论相关观点,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小说主要人物遭受的创伤进行剖析:亲历二战的梅和费伊余生被战争之伤笼罩,马克和巴尤德一家等社会边缘... 阿莉·史密斯的《纵横交错的世界》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所遭受的多重创伤。运用创伤理论相关观点,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小说主要人物遭受的创伤进行剖析:亲历二战的梅和费伊余生被战争之伤笼罩,马克和巴尤德一家等社会边缘群体遭受着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带来的创伤,对自我及热点的过度关注、老年人的生存困境等反映了现代人正经受的社会文化创伤。《纵横交错的世界》中对创伤的书写反映了阿莉·史密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突破生存困境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横交错的世界》 创伤理论 历史 战争 身份认同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二战后年鉴派社会史研究片论
8
作者 杜涛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7-39,58,共4页
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几大流派中,法国年鉴学派影响最大。该学派以社会史、经济史为发展方向,其中社会史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从社会经济史到心态史、政治史,从计量方法的使用到叙事史的复兴,年... 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的几大流派中,法国年鉴学派影响最大。该学派以社会史、经济史为发展方向,其中社会史的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并不断开辟新的领域。从社会经济史到心态史、政治史,从计量方法的使用到叙事史的复兴,年鉴派的社会史不拘一格,却不断引领史学潮流的发展。年鉴派社会史在二战后的成就,说明社会史主要是一种研究思想和视角,而非僵化的概念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后 年鉴派 社会史
下载PDF
评《纳粹德国的兴亡》
9
作者 盛亚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141-144,共4页
《纳粹德国的兴亡》是德国托尔斯腾.克尔讷写的一部关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社会状况的历史著作。该书从普通平民的视角出发,一改传统著作从战争和政治角度描写二战德国的历史,深刻揭示了纳粹德国兴起的社会原因和民众的生活状况,保留了... 《纳粹德国的兴亡》是德国托尔斯腾.克尔讷写的一部关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社会状况的历史著作。该书从普通平民的视角出发,一改传统著作从战争和政治角度描写二战德国的历史,深刻揭示了纳粹德国兴起的社会原因和民众的生活状况,保留了大量的生活细节,为研究德国历史提供了详实的研究资料。该书通俗简练,真实生动,写法新颖,影响深远。因此,能在记录二战德国的众多历史著作中脱颖而出,为教育警示后人、反思德国二战原因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的兴亡》 书评 反省二战 社会史 平民视角
下载PDF
渝刊对抗战文史研究的学术传播述评——基于重庆社科期刊近十年载文情况的分析
10
作者 左福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49-57,共9页
考察近十年社科版渝刊发现,共有14种期刊持续或间断地发表抗战文史研究成果,发文总量比较显著。但因传播意向、做法等不同,各刊载文不均衡,其中个别期刊开设了抗战文史研究专栏,这类期刊对抗战文史研究贡献较大,而多数期刊则对相关内容... 考察近十年社科版渝刊发现,共有14种期刊持续或间断地发表抗战文史研究成果,发文总量比较显著。但因传播意向、做法等不同,各刊载文不均衡,其中个别期刊开设了抗战文史研究专栏,这类期刊对抗战文史研究贡献较大,而多数期刊则对相关内容缺少严密策划,稿源显得分散。针对社科渝刊在抗战研究学术传播中存在的专栏性不突出、特色化不明显、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本文提出发展学术集群、共建渝刊"抗战文史研究"特色栏目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渝刊 抗战文史 学术传播 特色栏目
下载PDF
抗战社会史史料的来源与解读——以潮汕地区为例
11
作者 王惠 王丽亚 任文静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9期72-85,96,共15页
抗战社会史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中重要的分支。由于抗战社会史史料具有分布广泛且零碎的特性,增加了对抗战社会史,特别是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史相关史料整理与利用的难度。以潮汕地区为例,抗战社会史的相关史料包含了日文档案资料、抗战时... 抗战社会史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中重要的分支。由于抗战社会史史料具有分布广泛且零碎的特性,增加了对抗战社会史,特别是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史相关史料整理与利用的难度。以潮汕地区为例,抗战社会史的相关史料包含了日文档案资料、抗战时期本地刊行的报刊杂志、国内其他地区刊行的报刊杂志以及海外报刊杂志等对潮汕社会的记录。潮汕地区抗战社会史史料体现了人民群众勠力同心的抗战决心、潮汕地区海外移民传统和民间慈善团体战时的形塑历程,有助于了解战时社会发展状况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经验。加强对抗战社会史史料的整理与利用,有助于加强对抗战社会史的研究,推进抗日战争研究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社会史 普罗大众 日常生活史 潮汕地区
下载PDF
姜蕴刚《社会哲学》探研
12
作者 顾友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9-74,共6页
姜蕴刚在抗日战争时期撰写了《社会哲学》一书,对中国的现实提出了哲学思考。其中心思想是,人类的进化是由于弱,人类的进步是由于误。在书中,姜蕴刚阐述了人类由弱变强的原因,以鼓舞中国抗战的胜利。人类在对过去错误的更正中实现进步,... 姜蕴刚在抗日战争时期撰写了《社会哲学》一书,对中国的现实提出了哲学思考。其中心思想是,人类的进化是由于弱,人类的进步是由于误。在书中,姜蕴刚阐述了人类由弱变强的原因,以鼓舞中国抗战的胜利。人类在对过去错误的更正中实现进步,反对纳粹的侵略文化,主张人类走向"慧"的文化阶段。《社会哲学》的哲学思想在《历史艺术论》中也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社会哲学》 《历史艺术论》 进化思想
下载PDF
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适应与文化传承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雪芳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66,共10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移民成为普遍现象。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后东南亚苗族以难民身份迁徙到美国。苗族移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背景使他们难以适应美国社会。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苗族移民在美国遇到了各种各样...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移民成为普遍现象。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后东南亚苗族以难民身份迁徙到美国。苗族移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背景使他们难以适应美国社会。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苗族移民在美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苗族移民所面临的困境与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密切相关。美国苗族移民意识到现代教育是他们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最佳选择,故而对后辈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寄予重望。同时,年轻一代对苗族历史文化的陌生感使苗族长者深刻体会到苗族文化才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自己有责任唤醒后辈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现代教育与苗族文化传承对苗族移民适应社会生存发展及延续民族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苗族 社会适应 生存发展 教育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抗战大后方国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4
作者 于诗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第2期198-207,共10页
国民教育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制建构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基于战时“新县制”政治教化合二为一实施的特殊背景,将义务教育与失学民众补习教育熔于一炉,最终达到强化地方自治基础的目的。近年来,学术界对抗战时期国... 国民教育是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制建构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基于战时“新县制”政治教化合二为一实施的特殊背景,将义务教育与失学民众补习教育熔于一炉,最终达到强化地方自治基础的目的。近年来,学术界对抗战时期国民教育的研究,从对国民教育政策与管理的静态分析,转向对国民教育实施过程的动态考察;从对国民教育体系的单向考察,转向对新县制下国民教育的系统分析;从明显的“内部理路”,转向社会史影响下的“外部理路”;从宏观的全国性分析,转向更为具体、更为微观的区域史视角;从简单的资料整理与史实重建,转向对战时国家与地方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未来对抗战时期国民教育的研究,应结合宏观与微观、统一内部理路与外部视角、整合政策分析与过程考察,从区域社会史的视角更为具体、更为全面地理解与分析战时体制下国民教育政策实施的时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教育 区域社会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