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awbacks of Social Impacts Assessment in Brazil: Is It Time for a New Approach?
1
作者 Marcelo Montaño Renata Utsunomiya Marcelo Marini Pereira de Souz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1年第12期1086-1101,共16页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has shown a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in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worldwide. However, EIA practice in Brazil and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insuffi...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has shown a progressive improvement in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worldwide. However, EIA practice in Brazil and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insufficient to deal with relevant issue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 One of the reasons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is related to the difficulties to integrate the bio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issues with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e of EIA in Brazil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elevance that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impacts have been given for the acceptability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Firstly, a quality review of 23 randomly selected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s (EIS) from federal and state levels were check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range of social issues that have been encompassed. Secondly, seven EIS were scrutinized to check the adherence to 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of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SIA) best practices and guidelines applied to this instrument. The outcomes reveal a gap between the legal and empirical frameworks that describe the practice of SIA in Brazil and the main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best practice in SIA. The paper concludes for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order to better inform the decisions. Also, the practice of EIA Brazil would benefit from guidelines for SIA and its integration to the EIA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assessment social impacts EFFECTIVENESS
下载PDF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Alternatives to DDT Usage for Antifouling Paint Production in China
2
作者 Zhang Yi Xiao Yali Lu Yongse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5,共8页
China is the only nation that uses DDT in antifouling pain at present, approximately 5% of DDT is applied as the additive of the antifouling paint production. Therefore, actions shall be taken urgently for banning the... China is the only nation that uses DDT in antifouling pain at present, approximately 5% of DDT is applied as the additive of the antifouling paint production. Therefore, actions shall be taken urgently for banning the use of DDT and substituting with non-POPs alternatives in antifouling paints.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s of DDT booster antifouling paint production and usage, analyz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alternatives to DDT usage for antifouling pai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alternatives will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adverse impact of DDT booster antifouling paint on terrestrial, marine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 The broad use of alkali silicate and pepper alkali as substitutes will be feasible if appropriate measures will be taken to encourage their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isk will be reduced to accepted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评价 社会影响评估 防污涂料 中国 化工行业
下载PDF
开放科学环境下负责任评价实现路径研究
3
作者 宋丽萍 王建芳 《中国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7,共13页
开放科学的发展正在改变学术交流生态,同时对传统科研评价产生挑战,对于科研评价创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负责任评价(RRA)应时而生并成为开放科学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实现RRA成为关键问题。本文解析开放科学环境下的RRA内涵,... 开放科学的发展正在改变学术交流生态,同时对传统科研评价产生挑战,对于科研评价创新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负责任评价(RRA)应时而生并成为开放科学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实现RRA成为关键问题。本文解析开放科学环境下的RRA内涵,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展,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RRA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破四唯”指导下的我国科研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以典型内容文本为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提取和共现分析得出结论,即以研究质量和影响力为主维度,以知情同行评议为主基调,构成国际RRA改革的主要思路。在分析开放科学背景下我国学术交流新业态与RRA的基础上,提出我国RRA的三层结构框架。其中以识别科研新范式为情境,以改善宏观政策为支撑,以改革评价方式为实操,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对象精准化、评价方法循证化为路径,建立有利于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我国科研评价制度,并回答科研评价改革的必答题:“谁来评”“评什么”“如何评”“怎么用”。研究认为,建立质量意识、培育“影响素养”、达成评价系统变革的国际共识,从而提高RRA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避免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碎片化是保证RRA顺利实施的关键;将负责任评价理念与实现路径本土化,营造有利于开放科学发展的学术交流环境,将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新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科学 负责任评价 研究质量 社会影响力
下载PDF
公共政策社会影响评估的价值观变革与方法论创新
4
作者 陈琛 施国庆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1,I0004,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公共政策评估研究和实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自第四代评估的概念提出之后,公共政策的外溢效应评估即社会影响评估在国际上呈现三种发展趋势:建构主义、民主协商与伦理约束。从价值观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公共政策评估研究和实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自第四代评估的概念提出之后,公共政策的外溢效应评估即社会影响评估在国际上呈现三种发展趋势:建构主义、民主协商与伦理约束。从价值观视角剖析,三者体现为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反思所引领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变革;从方法论视角审视,三者体现为多元主体治理与解释学辩证所代表的创新趋势。新趋势是科学化与民主化两种倾向博弈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经过管理学派与参与学派近二十年来的争论,后者逐渐取代前者成为主流。对我国而言,社会影响评估理论的引介既符合关口前移的风险治理思路,也从公众参与视角丰富了社会治理的工具箱,有助于提高我国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评估 社会影响评估 建构主义 社会责任 社会风险
下载PDF
新时代法治背景下国家公园规划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5
作者 刘正茂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7期37-42,共6页
开展国家公园规划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对挖掘绿色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得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界定规划范围、调查分析评价范围、管控范围及空间布局;突出原... 开展国家公园规划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对挖掘绿色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得出:开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界定规划范围、调查分析评价范围、管控范围及空间布局;突出原住居民有机农耕方式、文物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突出水生态环境和生态水文过程的保护;强化国家公园全生态要素管理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重视多样性生态产品供给及生态价值可持续实现途径;加强智慧化管理基础设施:落实社区有效融合发展途径,对丰富和发展国家公园规划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规划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 生物多样性保护 原住居民
下载PDF
国家公园设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
6
作者 宗路平 赵文飞 +2 位作者 王梦君 张天星 尹志坚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85-197,共13页
国家公园建设属于自然保护类公益性生态建设项目,是典型的多元参与主体和激励相容,关键在于协调各相关利益群体充分达成一致共识。基于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特征,从社会影响评价视角,以滇藏两省(区)共建的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实例,... 国家公园建设属于自然保护类公益性生态建设项目,是典型的多元参与主体和激励相容,关键在于协调各相关利益群体充分达成一致共识。基于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特征,从社会影响评价视角,以滇藏两省(区)共建的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实例,对国家公园建设产生的社会效益、社会效果预先做出评估,客观分析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和利益相关者态度、社会影响程度,以及识别潜在的社会风险。探讨符合国家公园设立的社会影响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以期从社会影响层面为后续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方法与案例借鉴。通过对高黎贡山国家公园设立的社会影响、社会互适性、社会风险、可持续性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与利益相关者在中等程度上相互促进;(2)有利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3)与当地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相互适应性;(4)整体风险等级不高,存在一般、较小社会风险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规避和防范措施,可有效化解;(5)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方案,可增强国家公园建设与社会效果的可持续性。因此,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的设立社会影响正向,社会风险可控,利益相关者支持,利大于弊,项目能顺利实施。研究提出的国家公园设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符合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推广。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考虑评价目标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性,并着重强调利益相关者分析和社会风险评价。同时,应基于确立的社会影响评价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保护管理政策调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社会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利益相关者 社会风险
下载PDF
新型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践与前景
7
作者 王永乐 于翔 +2 位作者 陈慧慧 李宾宾 孙立思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3期26-28,共3页
新型监测技术的出现,使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全面、准确和实时,有力支持着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本文全面探讨了新型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中的实践与前景。在实践应用方面,重点讨论了新... 新型监测技术的出现,使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加全面、准确和实时,有力支持着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本文全面探讨了新型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中的实践与前景。在实践应用方面,重点讨论了新技术在大气和水质污染源监测、生态系统评估以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估中的作用。这些技术不仅提供了更多的监测数据,还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从而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实现。在未来前景方面,论述了技术发展趋势、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将共同推动这些技术不断创新和应用,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环境,确保人类活动不会对地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
下载PDF
香港市区重建中的社会影响评估(SIA)探析——以九龙城市区更新计划为例
8
作者 刘卫斌 宋婷 《住区》 2021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香港市区重建一向注重各界人群(尤其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意见及参与度;社会影响评估(SIA)作为更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使规划方案得到反馈引导,也有助于项目得到各界最大化的支持与共鸣。文章基于香港市区重建中社会影响评估的具... 香港市区重建一向注重各界人群(尤其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意见及参与度;社会影响评估(SIA)作为更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使规划方案得到反馈引导,也有助于项目得到各界最大化的支持与共鸣。文章基于香港市区重建中社会影响评估的具体要求解读,结合香港九龙城市区更新计划具体项目案例,从社会维度学习总结其社会影响评估研究工作的优势。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探析,为相关项目的规划实践提供借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影响评估 香港 市区重建 九龙城市区更新计划
下载PDF
高校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评估新趋势:基于研究前沿的文献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楠 李若芷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53-160,共8页
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估是近年来各国科研评估框架中的重要维度,也是我国科研评估改革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等不良评价导向、建立多元评价标准的重要抓手。全面系统梳理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估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前沿,及时总结研究... 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估是近年来各国科研评估框架中的重要维度,也是我国科研评估改革破除“唯论文”“SCI至上”等不良评价导向、建立多元评价标准的重要抓手。全面系统梳理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评估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前沿,及时总结研究新趋势,对于深化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梳理近20年国内外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评估相关文献,从评估导向、评估理念、评估方法、评估主体4个维度对该研究领域文献进行述评,发现研究趋势主要包括:评估导向过程化,即从关注影响结果到关注互动过程;评估理念人本化,即从关注绩效到关注受益人;评估方法综合化,即从线性评价到非线性评价;评估主体多元化,即在学术同行中纳入非学术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评价 社会影响评估 非学术影响 研究趋势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社会影响评估视角下我国历史街区更新的现实困境与治理优化——以广州恩宁路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楠楠 刘玉亭 王世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共7页
社会影响评估是应用于城市建设项目全周期的一项社会分析方法、动态监测过程与科学研究框架。文章系统梳理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框架并建构基于信息共享的社会关系网络模型,以广州市恩宁路更新项目为例,论证社会影响评估视角下该项目的社... 社会影响评估是应用于城市建设项目全周期的一项社会分析方法、动态监测过程与科学研究框架。文章系统梳理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框架并建构基于信息共享的社会关系网络模型,以广州市恩宁路更新项目为例,论证社会影响评估视角下该项目的社会关系变化、规划模式转型和协作治理困境。一方面,从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视角,基于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剖析了我国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因社会影响认知不足所导致的多元主体利益失衡、公众参与开展困难、更新进展艰辛等现实困境;另一方面,指出社会影响评估框架从梳理社会关系、凸显地方知识、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嵌入我国城市更新的应用路径,并针对我国历史街区更新的治理优化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社会影响评估 公众参与 社区治理 社会关系网络 地方知识
下载PDF
南山国家公园建设途径研究
11
作者 刘正茂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8期51-56,共6页
基于目标导向,提出了10条南山国家公园建设途径:开展详细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优化调整生态价值高的十万古田泥炭沼泽湿地纳入核心保护区;科学慎重论证南山国家公园扩区方案;科学论证生态廊道设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强化对原住居民替代生... 基于目标导向,提出了10条南山国家公园建设途径:开展详细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优化调整生态价值高的十万古田泥炭沼泽湿地纳入核心保护区;科学慎重论证南山国家公园扩区方案;科学论证生态廊道设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强化对原住居民替代生计的开发;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发缓解和消除风险措施;加强组织机构和科研能力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效落实督查整改意见。本研究结论对今后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泥炭 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 建设途径
下载PDF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影响评价 被引量:40
12
作者 信桂新 杨庆媛 +2 位作者 杨华均 杨朝现 谢金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2-317,共6页
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是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选取重庆市19个已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组成评判对象集合,在跟踪调查和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将AHP、熵... 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是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选取重庆市19个已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组成评判对象集合,在跟踪调查和资料梳理的基础上,将AHP、熵权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对项目实施后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社会效果,但并不显著。分析认为,调整完善目前土地整理的政策安排必要而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社会方面 模糊系统 土地整理 社会影响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重庆市
下载PDF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肖长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8,共6页
研究目的: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影响内容、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粮食安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供... 研究目的:对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影响内容、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粮食安全、土地整理、基础设施供给、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及新增建设用地分配与扩张5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社会发展与社会文化4个方面。模糊综合评价法是社会影响评价最为合适的方法。研究结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社会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社会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影响内容
下载PDF
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华均 杨庆媛 +3 位作者 谢德体 谢金宁 鲁春阳 王兆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588-593,共6页
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强调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尚未规范化。通过回顾社会影响评价的发展历史,归纳了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内容和方法,探讨社会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日益强调以人为中心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尚未规范化。通过回顾社会影响评价的发展历史,归纳了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内容和方法,探讨社会影响评价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未来工程项目社会影响评价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影响评价 社会评价 工程项目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Ⅲ):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3
15
作者 何建坤 刘滨 +11 位作者 陈迎 徐华清 郭元 胡秀莲 张希良 李玉娥 张阿玲 陈文颖 韦志洪 段茂盛 张晓华 吕应运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6年第4期147-153,F0003,共8页
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国内外的碳排放状况、中国减缓碳排放的技术潜力、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与国际合作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指出在全球应... 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国内外的碳排放状况、中国减缓碳排放的技术潜力、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与国际合作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要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及贸易格局变动的趋势,将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中,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社会经济影响 减缓碳排放 对策 评估
下载PDF
考虑社会影响的水利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被引量:24
16
作者 付鹏 陈凯麒 +1 位作者 谢悦波 张镀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2-1018,共7页
提出了水利水电开发环境评价中应考虑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并建立了考虑社会要素的水利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和基于指标序列赋权法实现对环境影响的多学科综合评价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 提出了水利水电开发环境评价中应考虑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并建立了考虑社会要素的水利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和基于指标序列赋权法实现对环境影响的多学科综合评价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中提出了指标影响度的概念,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对量化,可使不同学科的指标相互比较和累加。该方法体系分别在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定性研究和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定量研究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水利水电开发的多学科综合影响评价中简单易行,且能够得到明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影响 水利水电开发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序列赋权 指标影响度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GA-BP的大型建设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贾广社 杨芳军 +3 位作者 游锐 洪宝南 张军青 夏志坚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48-152,共5页
在建设工程社会学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建设工程的社会作用机理及形式,构建了三层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及GA-BP混合算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型建设工程的社会影响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社会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大型建设工程 GA-BP混合算法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评估内容的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海平 郝艳华 +5 位作者 吴群红 胥娇 刘静 董雪 崔新明 马金成 《中国卫生资源》 2013年第1期9-11,共3页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和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的内涵和评估内容,探讨建立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框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评估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评估研究和突发公共卫...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和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的内涵和评估内容,探讨建立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框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影响评估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依据,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影响评估研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影响评估 灾害社会影响
下载PDF
环境风险转变社会风险的演化机制及其应对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朱德米 平辉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63,86,共8页
重大建设项目面临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两类风险。目前我国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着公众参与环节的薄弱环节,由此衍生成环境风险转变社会风险的演化机制,酿成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向社会... 重大建设项目面临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两类风险。目前我国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着公众参与环节的薄弱环节,由此衍生成环境风险转变社会风险的演化机制,酿成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到社会稳定。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向社会风险演化的防火墙是实现源头治理的关键。以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宁波镇海的群体性事件为案例,分析了我国目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强化公民实质性参与为突破口,深化重大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而阻止环境风险向社会风险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社会风险 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公众参与
下载PDF
中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4
20
作者 滕敏敏 韩传峰 刘兴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0-176,共7页
中国大型基础设施虽然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与人口、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规避社会风险,保证项目、工程、投资甚至相关政... 中国大型基础设施虽然总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与人口、经济及社会发展相适应,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是规避社会风险,保证项目、工程、投资甚至相关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规范实用的指标体系是有效评价的基本前提。本文分析大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其社会影响,基于中国国情特征,确定包含61个主要指标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初始指标集。结合调查问卷分析,通过临界比值检验和同质性检验将初始指标集修正为46个指标,经过7轮探索性因子分析,将指标集精炼为包含2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包括个人与家庭、政治与社会结构、项目的直接影响、公共资源、生态环境、社会适应性,以及社区与基础设施等7个类别。系数检验显示:总问卷与各个因子均通过信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满足适配标准,表明问卷结果结构效度良好,所建立的指标体系是科学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社会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探索性因子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