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你和我们:超越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1
作者 丹·扎哈维 李毅(译)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196,共19页
当代分析哲学中关于集体意向性的争论持续了几十年,但关于我们的本质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问题显然由来已久,可以在早期现象学中找到尤其丰富的讨论。虽然现象学家们从对个体心灵的兴趣出发,但他们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开... 当代分析哲学中关于集体意向性的争论持续了几十年,但关于我们的本质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问题显然由来已久,可以在早期现象学中找到尤其丰富的讨论。虽然现象学家们从对个体心灵的兴趣出发,但他们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开始了对二元的人际关系样式的探索,并于几年后深入展开了对意向性的集体样式的广泛分析。现象学对此话题的独特贡献在于其对第一、第二人称单数和第一人称复数视角之间关系的探索。我、你、我们是怎样交织关联在一起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呈现出现象学早期论争中的一些核心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心灵哲学 集体意向性 社会认知 最小自我
下载PDF
论社会认知中的意向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占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8,共6页
意向性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的五大前沿问题之一。它不仅被认为是心理现象的独特特征之一 ,而且被认为是社会认知的基础。本文在简要分析了相关概念异同的基础上 ,探讨了当代心灵哲学围绕意向性的理解。
关键词 意向性 社会认知 理解 解释 评价
下载PDF
哲学首要是思想家的事业——陈波教授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波 刘叶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1-668,共8页
本访谈录阐发了如下核心理念:哲学不只是学问,它首先是并且主要是思想家的事业。涉及如下议题:陈波面向问题的治学理念和国际化的治学道路,他近些年对克里普克哲学的系统性批评,他由此发展出的两个语言哲学理论——语义和意义的社会建构... 本访谈录阐发了如下核心理念:哲学不只是学问,它首先是并且主要是思想家的事业。涉及如下议题:陈波面向问题的治学理念和国际化的治学道路,他近些年对克里普克哲学的系统性批评,他由此发展出的两个语言哲学理论——语义和意义的社会建构论,关于名称的社会历史的因果描述论,以及他近些年在悖论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意向性 约定 社会建构论 描述论 悖论
下载PDF
塞尔的语言哲学观评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海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70,共4页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有助于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从哲学的意义上阐述语言作为社会事实与现...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有助于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从哲学的意义上阐述语言作为社会事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强调语言的语义性,认为语义对于句法来说不是内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意向性 社会事实
下载PDF
社会文化心态的特殊意识品格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文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6,共5页
社会文化心态是一种将分散的社会普通成员的心理要素 ,经过某种整合 ,汇集而成并以整体面目存在和流行于广大普通成员之中的集体性文化精神状态 ,具有一定的大众性 ;作为文化心理环境意义的社会文化心态 ,其精神内核表征为群体性的社会... 社会文化心态是一种将分散的社会普通成员的心理要素 ,经过某种整合 ,汇集而成并以整体面目存在和流行于广大普通成员之中的集体性文化精神状态 ,具有一定的大众性 ;作为文化心理环境意义的社会文化心态 ,其精神内核表征为群体性的社会态度 ,因此 ,具有极强的倾向性特征 ;就意识内容而言 ,社会文化心态主要是对人们日常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 ,故表现出明显的届时性 ;由于社会文化心态是属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成的状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态 大众性 倾向性 届时性 非线性
下载PDF
现象学社会研究方法论——以舒茨为中心的探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庆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6-105,159,共11页
现象学方法论对于社会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现象学的“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则以及有关描述、意向性分析、意义构成、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上,现象学方法论足有成效地开... 现象学方法论对于社会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现象学的“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则以及有关描述、意向性分析、意义构成、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研究方法,对社会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上,现象学方法论足有成效地开辟了知识社会学、理解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民族志等学科的研究领域。阿尔弗雷德·舒茨在他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等著作中奠定了现象学社会理论的研究基础。本文以舒茨为中心,考察现象学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来龙去脉,阐明现象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研究的主要路径和评价其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的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 阿尔弗雷德·舒茨 意向性的分析 生活世界
下载PDF
集体性知识的本质
7
作者 殷杰 尤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20,共7页
集体性知识的本质已经成为日渐繁盛的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章对集体性知识的归因、性质以及实用主义的思考分别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尽管集体性知识的研究依然处于争论之中,但集体性知识研究开启了认识论研究的全新方向,... 集体性知识的本质已经成为日渐繁盛的社会认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文章对集体性知识的归因、性质以及实用主义的思考分别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尽管集体性知识的研究依然处于争论之中,但集体性知识研究开启了认识论研究的全新方向,特别是有关集体可以作为知识主体、集体可以具有知识甚至信念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认识论的研究内容,因而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性知识 集体意向性 社会认识论
下载PDF
交流叙述学的认知基础
8
作者 王委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2-136,141,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叙述学研究正面临第三次范式变革。发生在多领域的叙述转向对经典与后经典叙述学提出了挑战,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理论框架的提出无疑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面对叙述向多领域扩展,叙述的交流性得到凸显,事实上,... 进入21世纪以来,叙述学研究正面临第三次范式变革。发生在多领域的叙述转向对经典与后经典叙述学提出了挑战,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理论框架的提出无疑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面对叙述向多领域扩展,叙述的交流性得到凸显,事实上,叙述的交流性是叙述文本普遍的存在方式。交流叙述学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经验的社会化是人类完成自我与社会建构的基础,与意向、合作、经验共享、叙述自反性共同构成交流叙述学的认知基础,这些基础构筑了包括叙述在内的人类交流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叙述学 认知基础 社会化 意向性 合作 经验共享 叙述自反性
下载PDF
论社会科学规律之可能性——从当代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角度看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继红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7-21,共5页
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可能性问题日渐成为科学哲学的热点问题,肯凯德和罗伯茨之间关于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的论战,基本反映了当代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对于规律在社会科学中地位的看法。我们将通过分析这场论战的关键思路,尝试刻画... 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可能性问题日渐成为科学哲学的热点问题,肯凯德和罗伯茨之间关于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的论战,基本反映了当代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对于规律在社会科学中地位的看法。我们将通过分析这场论战的关键思路,尝试刻画社会科学规律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规律 设限条件 CP规律 意向性
下载PDF
经济学是契约式政治哲学的一个分支吗?——A.罗森伯格经济学哲学思想再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16,共6页
一般均衡论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支柱,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市场的自动化调节机制。契约式的政治哲学也是从个体主义方法论出发,主张借助于协同机制寻求平衡点(即达成契约)。两者的背后都是依靠博弈论的"致极策略"来支撑。这就是... 一般均衡论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支柱,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市场的自动化调节机制。契约式的政治哲学也是从个体主义方法论出发,主张借助于协同机制寻求平衡点(即达成契约)。两者的背后都是依靠博弈论的"致极策略"来支撑。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可以看作契约式政治哲学的分支的主要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一般均衡论 意向性解释 致极策略理论 契约式政治哲学
下载PDF
“合作性话语”及其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红辉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合作"这一格莱斯理论的重要概念,近期受到来自心理语言学的"交际自我中心性"的挑战,社会-认知语用理论(SCA)进而提出"自我中心话语",却忽视了对"合作性"的进一步探讨。"合作性话语"... "合作"这一格莱斯理论的重要概念,近期受到来自心理语言学的"交际自我中心性"的挑战,社会-认知语用理论(SCA)进而提出"自我中心话语",却忽视了对"合作性"的进一步探讨。"合作性话语"这一新概念作为"自我中心话语"的对立体,首先需要对"合作"实质进行综合考察,然后结合会话含义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探讨其理据,从三方面归纳其特征,即社会性、意图性和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原则 合作性话语 社会性 意图性 关联性
下载PDF
意向性在心灵哲学转向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汶红涛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了考察塞尔的心灵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的突破,从4个方面分析"意向性"概念在立场转变中的核心意义,即对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建设性意义作重点分析;讨论其不同于胡塞尔思想的地方;批判地讨论从这种概念出发对一些基本哲学问题的... 为了考察塞尔的心灵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的突破,从4个方面分析"意向性"概念在立场转变中的核心意义,即对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建设性意义作重点分析;讨论其不同于胡塞尔思想的地方;批判地讨论从这种概念出发对一些基本哲学问题的回答效力。研究认为,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为其心灵哲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主义基础,然而同时也无法避免自然主义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哲学 意向性 言语行为 塞尔 意识 社会结构 胡塞尔 奥斯汀
下载PDF
认知合作的集体意向性——基于网络化科学研究的哲学考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怡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4-21,共8页
自从密集型数据产生以来,借助互联网展开跨学界、跨国界的认知合作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基于互联网的认知合作行为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共享的集体目标、基于计划的联合行动、个体创造性行为的迭代。在这些条件下,认知合作... 自从密集型数据产生以来,借助互联网展开跨学界、跨国界的认知合作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基于互联网的认知合作行为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共享的集体目标、基于计划的联合行动、个体创造性行为的迭代。在这些条件下,认知合作的集体意向性可以建构为CC-意图模式。从集体意向性到认知合作的发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支撑,否则认知的集体行为不等于认知的合作行为。认知合作中集体意向性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基于互联网形成的认知合作团体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社会属性;代码契约形成的集体意向性的承诺是认知合作行为发生的关键要素;集体情感意向性的存在进一步刺激了认知的合作行为发生;学术权威的社会角色成为集体意向性迭代的关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合作 集体意向性 CC-意图模式 社会性
下载PDF
塞尔社会实在理论的批判性研究
14
作者 王永华 付高生 《北方论丛》 201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塞尔的社会实在理论是从本体论角度探讨人类如何建构社会实在的理论。为了证明其社会实在理论,塞尔提出三要素即功能归属或赋予、集体意向性、构成性规则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条更好的基本原则即地位功能宣告的论证。但是,由于... 塞尔的社会实在理论是从本体论角度探讨人类如何建构社会实在的理论。为了证明其社会实在理论,塞尔提出三要素即功能归属或赋予、集体意向性、构成性规则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条更好的基本原则即地位功能宣告的论证。但是,由于悬置了人类实践,塞尔的论证是不合理的。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塞尔的社会实在理论揭示了语言在人类建构社会实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丰富了实践与社会实在之间的中介理论;但它通过悬置支撑语言制度的实践行为,过高地夸大了语言制度在社会实在建构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塞尔 社会实在 意向性 地位功能宣告
下载PDF
从社会空间到空间的社会赋意——对苏贾“空间性”概念的一种批判性解读
15
作者 刘亚品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年第6期77-86,共10页
苏贾认为,“空间性”是社会生活的空间性,是社会生产的空间,因而它首先是社会生产的产物。这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重构。苏贾的这一术语与“空间”概念直接区分开来。这也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即将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 苏贾认为,“空间性”是社会生活的空间性,是社会生产的空间,因而它首先是社会生产的产物。这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重构。苏贾的这一术语与“空间”概念直接区分开来。这也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即将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空间性”,避免了只使用“空间”或“社会空间”这样的单一术语,而使客观的物质物理空间和主观的精神心理空间被忽略的可能性。但存在的问题是,融合后的“社会空间”变成了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简单相加,而没有真正触及空间本身的社会意义之所在。因而,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阈出发,才能真正揭示出空间的社会性涵义,真正重新理解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性 社会空间 赋形性 赋意性
下载PDF
科学心理学视域下的意向性理论研究
16
作者 张梦婷 《昆明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2-77,共6页
关于意向性的理论研究,目前已然成为社会科学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当代科学自然主义观念的影响下,意向性理论亟待寻找一条更合适的实证性解释进路,即科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引入不仅为意向性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更... 关于意向性的理论研究,目前已然成为社会科学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当代科学自然主义观念的影响下,意向性理论亟待寻找一条更合适的实证性解释进路,即科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引入不仅为意向性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更加拓展了意向性内容的研究论域,为解决当代唯物主义下的意向性与它共同面临的自然主义难题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社会科学哲学
下载PDF
“自然规范性”的形态:论杜威的伦理自然主义
17
作者 周靖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46,65,共7页
在自然与规范的关系上,如何在避免还原论的自然主义的同时,为规范的自然来源提供合理解释,这是一个重要议题。杜威拒斥根据科学来理解伦理学的任何形式的还原论方案,以及相应的自然与伦理、实践与理论的二分法,进而为自然与规范之间的... 在自然与规范的关系上,如何在避免还原论的自然主义的同时,为规范的自然来源提供合理解释,这是一个重要议题。杜威拒斥根据科学来理解伦理学的任何形式的还原论方案,以及相应的自然与伦理、实践与理论的二分法,进而为自然与规范之间的连续性论题做辩护。杜威的策略是,在个体涉身外部世界时拥有的自然意向性与个体在与他者相处时拥有的社会规范性之间建立起一个中介环节,即自然规范性。杜威立场意味着人对自然的积极改造的过程既是一个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和敞开伦理世界的过程。这一认识为理解自然与规范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伦理自然主义 自然意向性 自然规范性 社会规范性
原文传递
现象学社会科学哲学的历史、意义及主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小龙 曹志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19,共6页
现象学社会科学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胡塞尔,正是胡塞尔为社会科学哲学开辟了一条可能路径,并经由舒茨等人逐步开展出来。其意义在与传统社会科学哲学特别是实证主义对比中可以得到凸显,它不仅意味着一条新的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路径,还... 现象学社会科学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胡塞尔,正是胡塞尔为社会科学哲学开辟了一条可能路径,并经由舒茨等人逐步开展出来。其意义在与传统社会科学哲学特别是实证主义对比中可以得到凸显,它不仅意味着一条新的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路径,还意味着社会科学本身的扩展及变革。现象学的重要概念如意向性、时间、本质等不仅成为社会科学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成为现象学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社会科学 胡塞尔 舒茨 意向性 时间 本质
原文传递
塞尔:一个批评性的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吾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36,共5页
当代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从新的视角出发,通过其"集体意向性"和"制度性事实"的概念,系统地探讨了社会实在的建构问题。塞尔提出的新见解,无论是在意向性概念的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实在问题的探讨史上,都具有突破性... 当代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从新的视角出发,通过其"集体意向性"和"制度性事实"的概念,系统地探讨了社会实在的建构问题。塞尔提出的新见解,无论是在意向性概念的发展史上,还是在社会实在问题的探讨史上,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然而,当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对塞尔的这一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考察时,通过对他所使用的三组基本概念——自然实在/社会实在、现成的意向性/生存的意向性、无情性事实/制度性事实——的差异关系的解析,发现塞尔关于集体意向性和制度性事实理论的秘密是自然主义,他提出的社会实在建构论归根到底仍然缺失始源性的社会历史内涵,因而是站不住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实在 社会实在 现成的意向性 生存的意向性 无情性事实 制度性事实
原文传递
损毁财物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定——由毁坏汽车部件和车身划线的案例展开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开骏 《政法学刊》 2018年第5期39-46,共8页
损毁财物型寻衅滋事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同点是,行为类型是毁坏公私财物,责任形式都是故意,主体要件相同;两罪的区别有,保护法益不同,数额和情节标准不同,损毁财物型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还要求"任意"和破坏社会秩序。故意... 损毁财物型寻衅滋事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共同点是,行为类型是毁坏公私财物,责任形式都是故意,主体要件相同;两罪的区别有,保护法益不同,数额和情节标准不同,损毁财物型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还要求"任意"和破坏社会秩序。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有的仅成立损毁财物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其中之一,有的同时符合两罪(想象竞合关系)。认定故意毁坏财物的性质,需把握"毁坏""损毁"与"任意"的内涵。"毁坏""损毁"应作规范的、实质的解释,是指使财物的效用减少或者丧失的行为。在具体案件中要结合财物对象的特点、效用,以及行为减损效用的程度作出判断。"任意"意味着损毁财物这种行为方式以及该行为的理由、对象等比较异常,一般公众难以理解和接受。"换位思考"是任意性判断的一般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衅滋事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 毁坏 任意 社会公共秩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