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3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rk Womb and Gender War:Rethinking Social Formation and Social Order in Hesiod’s Cosmogony
1
作者 YAN D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11期877-891,共15页
This paper offer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issue of social formation and social order in Hesiod’s cosmogony.I argue that,according to Hesiod’s genesis theory,order in a society cannot be established organically throu... This paper offer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issue of social formation and social order in Hesiod’s cosmogony.I argue that,according to Hesiod’s genesis theory,order in a society cannot be established organically through social formation.The main difficulty lies in the nature of society itself where the dualistic opposition in the male-female sexual relationship leads to endless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sexes and,further,between generations.To deal with the sexual relationship properly is the key to maintaining a stable social order.In the poem,the mother’s‘dark womb’is presented as a prominent image at every crucial moment of social formation and social(dis)ordering in both the divine and the human worlds.Taking this image as a clue,we can see that the issue of sexualit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social order,and also serves as a key to understanding divinity and humanity in Hesiod’s cosmog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siod Theogony Works and Days social order cosmogony SEXUALITY GENDER Womb PANDORA GAIA
下载PDF
Cosmos and Tax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Order A Case Study of 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
2
作者 Pu K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6-304,共9页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analyzes the tw o kinds of order,including cosm os( endogenous order) and taxis( exogenous order),which play a fundamental and essent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order construction.Based o...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analyzes the tw o kinds of order,including cosm os( endogenous order) and taxis( exogenous order),which play a fundamental and essent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order construction.Based on these tw o kinds of order,it presents the rule theory that supports freedom and thereafter puts forw ard the ideas,rules and system s of constructing social freedom.T o a large extent,H ayek's social order is in essence a free order.T his analysis of freedom has a very im portant guiding valu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 of m odern social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free 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出租车 自由 法律 宇宙 立法
下载PDF
Human Security, Poverty Pattern and Social Order in Igbo Rural Communities of Contemporary Nigeria
3
作者 Iwundu Anthony Onyekwere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7年第8期472-479,共8页
关键词 社会经济 尼日利亚 农村社区 贫穷 安全 环境影响 IMO 三角洲
下载PDF
“平台”与我国县域基层法治秩序的生成——浙江海宁社会治理实践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葛洪义 何佳舟 《法治社会》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是我国县域范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秩序的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平台被打造成一个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协调、协商、议论等方式博弈以解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是我国县域范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秩序的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平台被打造成一个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协调、协商、议论等方式博弈以解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种类型问题的工作机制,客观上已经助力生成了法治秩序不可或缺的不同主体之间展开话语交流的公共空间。在浙江海宁,平台被用于促进实现公众与企业合法权利、改造和规范行使公共权力、保障社会稳定与居民安居乐业,以公开促公正公平,有效提升了法律在基层的实施能力。在法治建设正在寻求新的突破之际,有关平台建设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可借鉴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县域基层社会治理 法治秩序 社会治理法治化
下载PDF
公共服务的空间叙事:西藏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秩序重构
5
作者 李国栋 徐爱燕 《老区建设》 2024年第6期35-45,共11页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空间重构下的扶贫实践,是一种以空间换发展的可行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群体由原来分散居住在农牧区村落到聚集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现代化社区,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且移民搬迁社区的公共服...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空间重构下的扶贫实践,是一种以空间换发展的可行性举措。易地扶贫搬迁群体由原来分散居住在农牧区村落到聚集生活在易地扶贫搬迁现代化社区,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且移民搬迁社区的公共服务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阻隔”。对西藏易地扶贫搬迁S社区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社会空间理论从“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表征性空间”三元辩证法出发,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体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进行分析,发现易地扶贫搬迁S社区处于过渡期的“阈限”阶段,且存在生活空间压缩分化、生产空间生计转型和关系空间更新重组的特点。要把政府对空间规划与移民对空间的使用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重新架构和诠释,如通过加大政府与社区的互动力度、探索政府与市场的互补方式、实施社区与市场互助合作等举措,以期重构易地扶贫搬迁S社区秩序,为S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体提供可及的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社会空间理论 秩序重构 公共服务 社会融入
下载PDF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阈下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失衡及其重塑
6
作者 高艺霞 王小语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8,共11页
社会心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心理基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有效消解当代中国基础社会心态失序的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与社会心态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人民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是构建社... 社会心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心理基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有效消解当代中国基础社会心态失序的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与社会心态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人民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一环,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建设的实践指向,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建设的逻辑耦合,具有本质相关性、整体联动性、互构共生性,为推动构建良好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存在因发展成果共享不足带来基层社会心态失序、“陌生人社会”带来基层社会信任危机、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导致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基层社会心态圈层化催生群体极化现象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并阻碍着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和成效。因此,亟须完善社会心态失衡的疏导机制、利用数字化手段建设社会信任、激化社会心态治理的多元参与、整合多方资源打破社会心态圈层,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心态秩序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心态秩序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乡村社会“三治融合”的实践逻辑——基于社会基础视角的分析
7
作者 于龙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通过自治、法治与德治相融合以实现乡村善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实践。借助社会基础的视角,可以深化对乡村“三治融合”实践逻辑的认识与理解。在结构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基础的变化会制约自治、法治与德治的作用发挥与相互融合。... 通过自治、法治与德治相融合以实现乡村善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实践。借助社会基础的视角,可以深化对乡村“三治融合”实践逻辑的认识与理解。在结构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基础的变化会制约自治、法治与德治的作用发挥与相互融合。多地乡村通过机制创新来利用乡土熟人社会的资源,增强对个人行为的引导和约束,扩大乡村治理的社会参与,从而激活和培育了新的社会基础。凭借社会基础的支持与保障,法律和道德实施获得充分的社会助力,乡村社会内生秩序的维系和生产能力也得以增强。对于乡村“三治融合”实践探索的分析,揭示出激活和培育社会基础对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意义,此外还需要注重法治的规范、引领与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治融合 社会转型 社会基础 内生秩序
下载PDF
论明代女教书籍出版的社会秩序建构意义
8
作者 关思雨 李明杰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明代女教书籍出版数量居历朝之冠,出版主体的身份明显趋于多样化,女性编撰者有皇后、太后、贵妃与民妇,男性编撰者有文官、藩王与士大夫,官、私、坊皆有刊刻。本文借鉴身份认同理论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明代出版女教书籍陡... 明代女教书籍出版数量居历朝之冠,出版主体的身份明显趋于多样化,女性编撰者有皇后、太后、贵妃与民妇,男性编撰者有文官、藩王与士大夫,官、私、坊皆有刊刻。本文借鉴身份认同理论和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明代出版女教书籍陡然增多的深层社会原因,探寻明代女教书籍出版对于当时社会秩序的建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教书籍 出版史 社会秩序 明代
下载PDF
权力的纠缠——从《尘埃落定》看藏区土司秩序的解构
9
作者 唐开金 傅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79,共5页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通过权力叙事反映嘉绒藏区土司社会蒙昧与复苏的状态。文章通过福柯的权力理论,从权力话语、权力话语的主体、权力的运行机制三个层面解读被权力场域所覆盖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多元纠缠的关系,以此观照藏区通向现... 阿来在《尘埃落定》中通过权力叙事反映嘉绒藏区土司社会蒙昧与复苏的状态。文章通过福柯的权力理论,从权力话语、权力话语的主体、权力的运行机制三个层面解读被权力场域所覆盖的政治、经济、宗教等多元纠缠的关系,以此观照藏区通向现代社会秩序的艰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权力叙事 土司制度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有为政府与活力社会:数字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李卓 刘少鹏 闫晓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1,共14页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有秩序和社会有活力两大治理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基于“秩序活力”的分析框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类型学划分,提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有秩序和社会有活力两大治理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基于“秩序活力”的分析框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类型学划分,提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遵循“有为政府活力社会”的基本框架,推动形成国家高秩序和社会高活力的治理新格局。研究认为:国家有秩序意味着保持社会稳定、法治环境良好、公民权利得到保障,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借助数字技术打造信息共享秩序、构建跨域合作秩序、形成协作共治秩序来赋予国家治理新秩序,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社会有活力则表现为社会创新能力、公民参与度和社会凝聚力的增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不在场行动的再嵌入、高流动社会的再整合和多治理主体间的再连结来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从而确保社会整体更具活力和韧性。实现国家有秩序和社会有活力是衡量治理有效的两个关键维度,在“有为政府活力社会”的基本框架下,构建数字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是通过数字赋能促进秩序与活力相融,在顶层设计层面创新数字治理体制,在中层应用层面构建多元化数字场景,在底层框架层面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政府 社会治理 治理共同体 秩序 活力
下载PDF
“共鸣”与“引力”:社交媒体中城市形象的涵化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梁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100,共15页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平台。研究以涵化理论为视角,以合肥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PLS-EMS分析社交媒体使用对城市形象的涵化作用。首先,研究发现了社交媒体对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平台。研究以涵化理论为视角,以合肥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PLS-EMS分析社交媒体使用对城市形象的涵化作用。首先,研究发现了社交媒体对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动的三阶涵化效应,其中社交媒体浏览正向预测城市认知形象、城市情感形象和城市意动形象,社交媒体互动正向预测城市认知形象和城市情感形象。其次,研究对社交媒体的涵化效应机制做了探讨。研究发现:与以往发现传统媒体的涵化效应更多是通过主流化作用机制实现不同,距离在社交媒体使用与城市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的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距离城市越近、对媒介内容直接经验更多的人更容易受社交媒体提供的拟态环境影响,社交媒体的涵化效应更多通过“共鸣”机制产生,社交媒体的涵化效应体现了受众与社交媒体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化理论 城市形象 社交媒体 三阶涵化效应 调节效应
下载PDF
荀子“礼”学的旨归及内在逻辑
12
作者 石云权 谢卫平 陈灿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社会政治纷争、礼乐文明崩坏的战国亟待重构稳定和谐的世事秩序。荀子赓续前代礼学,熔于一炉,给出了自洽性设想: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荀子将礼视为人世的达道,一方面明确以礼奉养人的自然之欲,调节求欲行为,安顿个体生命,升华道... 社会政治纷争、礼乐文明崩坏的战国亟待重构稳定和谐的世事秩序。荀子赓续前代礼学,熔于一炉,给出了自洽性设想: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荀子将礼视为人世的达道,一方面明确以礼奉养人的自然之欲,调节求欲行为,安顿个体生命,升华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强调以礼明分等级名分,促成分工合作,推动社会秩序形成和运转,以实现他澄清世事纷乱的初衷。为达成上述两重旨归,荀子寄望于势位尊崇的“圣王”,赋予了他制定礼法、裁夺刑罚的至高权柄,但在制衡王权方面,荀子倾向道德层面的慎终劝诫与警示,并未构想出合理可行的规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于天人之分” 个体生命 社会秩序 “圣王”
下载PDF
个人主观社会地位影响因素分析——基于Ordered Probit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雪琴 张云矿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6-95,共10页
文章使用CLDS 2014年截面数据,选取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和控制变量共五类16个变量作为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潜在影响因素,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来识别并分析各变量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客观... 文章使用CLDS 2014年截面数据,选取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和控制变量共五类16个变量作为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潜在影响因素,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来识别并分析各变量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要远大于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参与会显著提升个人社会地位认同感。这说明人们在自评社会地位时,虽然参照了身边的社会环境,但更多地是参照自身的主、客观因素。此外,文章在识别影响因素的过程中采用模型变换的方式,深入分析了父代社会地位对子代主观社会地位的影响机制,发现父代的先赋优势会通过提升子代的收入、教育和户籍等因素来提升子代的主观社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社会地位 影响因素 社会公平 CLDS orderedProbit模型
下载PDF
特大城市新市民社会融入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14
作者 杨景骞 黄中意 +3 位作者 王杰 郑逸 陈子欣 杨懿昕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索特大城市中新市民社会融入的情况,收集并分析了269份上海市新市民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结合各项指标统计各样本的社会融入水平,并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与融入程度无显著正相关,... 为探索特大城市中新市民社会融入的情况,收集并分析了269份上海市新市民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结合各项指标统计各样本的社会融入水平,并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与融入程度无显著正相关,且相比新市民原籍所在的区域,当前持有上海户籍与否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个人能力方面,新市民的社会融入情况与收入和学历呈正相关,与职业属性的关联较小;在住房状况方面,居住模式对融入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提升住房保障与购房优惠、鼓励在职再学、简化落户政策等角度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入 新市民 有序Probit
下载PDF
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影响研究——基于非农就业视角
15
作者 贺登科 何蒲明 魏君英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8-336,共9页
基于江汉平原372户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的影响,并从非农就业视角探讨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媒介渠道、组织渠道和人... 基于江汉平原372户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的影响,并从非农就业视角探讨信息获取渠道对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媒介渠道、组织渠道和人际渠道对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具有促进作用,经过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媒介渠道、组织渠道和人际渠道对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的促进作用通过非农就业实现。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信息获取渠道对农业收入占比低的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农业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具有负向影响;信息获取渠道对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影响较小,而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程度影响显著。因此,建议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鼓励农户多渠道就业,并针对不同农户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获取渠道 农机社会化服务 非农就业 有序PROBIT模型
下载PDF
董仲舒君子论之天元端机及其王道意蕴
16
作者 白立强 代春敏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董仲舒君子思想以对天性的洞明而展开,为君子人格的挺立奠定了至上性的先天根基。君子在“本天元”的生命复归中,于元之生生境域,承元之正,守元之仁,在“知仁谊”与“重礼节”的程式中,径入“安处善”与“乐循理”之境,逻辑上型塑了道... 董仲舒君子思想以对天性的洞明而展开,为君子人格的挺立奠定了至上性的先天根基。君子在“本天元”的生命复归中,于元之生生境域,承元之正,守元之仁,在“知仁谊”与“重礼节”的程式中,径入“安处善”与“乐循理”之境,逻辑上型塑了道德完美主义的君子主体人格,从而潜在地为庶民人格培育提供了范式与诱导。在天元涵摄中,君子品质复归于生命之本真,体悟生命原态的安然与自适,同时客观上导引社会渐次趋于整体良序。由是,董仲舒“天性”君子论自然具备了王道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君子 天元端机 社会良序 王道
下载PDF
劳动法制定中的体系化与法典化
17
作者 董保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157,158,共16页
劳动法制定中的体系化与法典化是两个互相有联系的不同命题。法典化取决于法与法律有机体的关系,具有对外封闭与对内自洽的属性,通过对法国与俄罗斯两部劳动法典的历史溯源,可以看到劳动法并不必然与法典化相联系。体系化取决于法与社... 劳动法制定中的体系化与法典化是两个互相有联系的不同命题。法典化取决于法与法律有机体的关系,具有对外封闭与对内自洽的属性,通过对法国与俄罗斯两部劳动法典的历史溯源,可以看到劳动法并不必然与法典化相联系。体系化取决于法与社会有机体的关系,主要反映社会化的要求,具有对外开放与对内多元的特点。社会有机体是按问题与对策的逻辑生成的,契约社会、团体社会、福利社会的分层关系是关注重点,应然的社会政策法涉及三种权力与三种权利的关系。劳动法能否转化为劳动法典,取决于法律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的相互关系,两个有机体的重合部分也成为法典化与体系化聚焦点。社会化与法典化的良性关系是劳动法典产生的前提,目前我国尚未达到这一条件。劳动法典编纂要向后代负责,要防止将阻力当作助力、限制条件当作促进条件来理解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典 法律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 秩序法 管制法
下载PDF
传统文化新生与农村社会秩序重建
18
作者 朱蓉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4,72,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克己复礼、贵和尚中、尊崇谦卑等诸多理念,具有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彰显地方与民族特色、推动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秩序发生了变迁。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克己复礼、贵和尚中、尊崇谦卑等诸多理念,具有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彰显地方与民族特色、推动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秩序发生了变迁。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以“礼治”与“法治”结合重塑农村社会秩序,在保护与传承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涵养新时代农村家庭价值观,以传统文化新生推动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农村社会秩序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清代徽州投状文书刍论
19
作者 焦增贵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投鸣是清代百姓寻求乡里进行纠纷调解的一种方式,投状文书是与投鸣相关的拥有特定书写格式的文书类型。已经发现的清代徽州投状文书多产生于清代后期,其行文格式、内容和诉状极为相似,但又比诉状更为简明。通过对比明清两代有关纠纷文书... 投鸣是清代百姓寻求乡里进行纠纷调解的一种方式,投状文书是与投鸣相关的拥有特定书写格式的文书类型。已经发现的清代徽州投状文书多产生于清代后期,其行文格式、内容和诉状极为相似,但又比诉状更为简明。通过对比明清两代有关纠纷文书,发现投状文书的形成应与开端于明初的里老人理讼制度相关。清代徽州的投状文书拥有固定的格式,但又因地域不同在书写上有细微区别,这一区别展现出徽州各地乡里社会秩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状 徽州文书 乡里调处 社会秩序
下载PDF
新时代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机制与路径研究
20
作者 曹清旭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公共安全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基础,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必须扎实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升级,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 公共安全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共同富裕的基础,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必须扎实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升级,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新要求,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被动“遇见”向主动“预见”、从被动保平安向主动创平安、从“传统”向“现代化”发展。这一治理模式转型的逻辑基础在于主体驱动的内生机制、方式驱动的外生机制和制度驱动的规范机制。在新时代,要从贯彻落实“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加强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和治安防控、推进智慧防控建设等方面推动我国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安 公共安全 警务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