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器、礼与中国早期社会治理
1
作者 贾国涛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4,共7页
中国早期社会的礼器属于一种威望物品,不仅具有表征等级贵贱、参与社会层级划分、社会秩序建构的功能,而且可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地位和特权,成为一种权力符号。在史前社会中,权贵阶层主导这些权力物化象征符号的生产与再生产,控制... 中国早期社会的礼器属于一种威望物品,不仅具有表征等级贵贱、参与社会层级划分、社会秩序建构的功能,而且可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地位和特权,成为一种权力符号。在史前社会中,权贵阶层主导这些权力物化象征符号的生产与再生产,控制了礼器制作的资料和技术,利用礼器来建构礼仪形态与意识形态,从而实现政治社会秩序的生产与再生产。青铜时代的礼器是礼的载体,其社会功能是用以“明贵贱,辨等列”,使各等级的人各守其位、不得越轨,从而维系等级秩序。青铜饮食礼器,体现出三代社会对饮食礼仪的高度重视。饮食礼在协调社会关系、敦睦人伦、促进社会成员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治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器 社会整合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从礼制史到社会文化史——礼仪研究的三个维度
2
作者 董乾坤 畅咏沂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154,共8页
中国传统礼仪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礼经和礼制的研究。前者关注《周礼》《礼仪》《仪礼》三部礼经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所记载的礼,后者关注各朝史书、礼典和礼书中的礼仪制度。两者考察的重点在于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对礼的规定和实践,对... 中国传统礼仪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对礼经和礼制的研究。前者关注《周礼》《礼仪》《仪礼》三部礼经以及其他儒家经典所记载的礼,后者关注各朝史书、礼典和礼书中的礼仪制度。两者考察的重点在于统治阶级与上层社会对礼的规定和实践,对地方和底层社会则几乎没有涉及。而随着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引入,以“礼仪如何下乡”的社会史和社会文化史渐次成为学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极大地拓宽了礼仪研究的视野,至今依然方兴未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制史 社会文化史 礼仪研究 历史人类学
下载PDF
民间礼书的社会构建——以清初《礼俗权衡》为中心
3
作者 任雅萱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48-155,160,共9页
以往学者大多把民间礼书视为礼仪、礼学或仪式语境下的文本进行研究,而对其产生、传播和演变的社会构建过程关注不够。我们应重视民间礼书的“社会文本”特性,考察在其生成过程中,人与文本、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对清初山东益... 以往学者大多把民间礼书视为礼仪、礼学或仪式语境下的文本进行研究,而对其产生、传播和演变的社会构建过程关注不够。我们应重视民间礼书的“社会文本”特性,考察在其生成过程中,人与文本、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对清初山东益都县颜神镇赵执信所作《礼俗权衡》的讨论,指出该文本产生于具体的社会情境之中。基于赵氏宗族内部围绕宗子祭祀礼仪发生争论的经验和自己南北游历的亲身体验,赵执信希望借助《礼俗权衡》重塑新的礼仪秩序。他在该书中分“门内”“族党、乡邻”“国家”3个层次表达了自己对礼的多重想象。此案例向我们提示了从社会性书写视角研究民间礼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礼书 社会构建 《礼俗权衡》 社会性书写
下载PDF
乡村广播的情感治理:可能空间、运行逻辑与社会实践
4
作者 罗宜虹 陈帆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情感主义的治理逻辑能够弥补制度主义、技术主义的治理逻辑带来的制度和效率至上、人本位思想旁落的缺憾,是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回应。研究通过农村实地调研,对乡村广播情感治理的历史逻辑、社会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进行分析... 情感主义的治理逻辑能够弥补制度主义、技术主义的治理逻辑带来的制度和效率至上、人本位思想旁落的缺憾,是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回应。研究通过农村实地调研,对乡村广播情感治理的历史逻辑、社会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进行分析与解释,发现当前重新活跃在乡村地区的乡村广播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形式和节奏,能充分调动乡村社会的情感力量,深化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柔化治理结构的“刚硬”形象,提升村民对治理权力的认同,能促进协商交换,达成互惠互利,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情感的个体化、精细化的特性,以及乡村社会媒介格局的剧烈变革,情感治理也将面临情感的“异化”与对情感的过分倚重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乡村广播 互动仪式 情感社会结构 情感交换
下载PDF
荀子“礼”学的旨归及内在逻辑
5
作者 石云权 谢卫平 陈灿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社会政治纷争、礼乐文明崩坏的战国亟待重构稳定和谐的世事秩序。荀子赓续前代礼学,熔于一炉,给出了自洽性设想: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荀子将礼视为人世的达道,一方面明确以礼奉养人的自然之欲,调节求欲行为,安顿个体生命,升华道... 社会政治纷争、礼乐文明崩坏的战国亟待重构稳定和谐的世事秩序。荀子赓续前代礼学,熔于一炉,给出了自洽性设想: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基础上,荀子将礼视为人世的达道,一方面明确以礼奉养人的自然之欲,调节求欲行为,安顿个体生命,升华道德价值;另一方面强调以礼明分等级名分,促成分工合作,推动社会秩序形成和运转,以实现他澄清世事纷乱的初衷。为达成上述两重旨归,荀子寄望于势位尊崇的“圣王”,赋予了他制定礼法、裁夺刑罚的至高权柄,但在制衡王权方面,荀子倾向道德层面的慎终劝诫与警示,并未构想出合理可行的规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于天人之分” 个体生命 社会秩序 “圣王”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平台上“自我呈现”的批判性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双百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1,共6页
当今社会进入一个媒介密集、全球连接的深度媒介化时代,大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我呈现”的媒介现象变得日益流行。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我呈现”研究以社会互动为主,鲜少有人将其与媒介仪式关联起来。文章首先以社交媒体平台上普遍... 当今社会进入一个媒介密集、全球连接的深度媒介化时代,大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我呈现”的媒介现象变得日益流行。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我呈现”研究以社会互动为主,鲜少有人将其与媒介仪式关联起来。文章首先以社交媒体平台上普遍存在的“自我呈现”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媒介化仪式的范畴,旨在以更宽广的视角思考媒介化过程对大众“自我呈现”的建构意义,以及它是如何与政治经济权力关联的;其次,从技术供给、媒介逻辑、媒介化社交三个层面引出“自我呈现”的仪式生成;最后,从批判的视角探讨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在最为稀松平常的“自我呈现”过程中以更隐蔽的方式完成数据监控及隐性剥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呈现” 社交媒体 媒介化仪式 批判
下载PDF
且疑且信且行:儿童血液病病房中的替代医疗与医患信任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小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4,共11页
儿童血液病病房中的家长经常为患儿寻找补充和替代医疗,如“请大仙”“收魂”等仪式治疗手段,或使用未经验证的“秘方”“偏方”。医生对其中的仪式疗法一般持共情理解的态度,并不强加干预,容许这些方法发挥心理疏导与精神慰藉功能,而... 儿童血液病病房中的家长经常为患儿寻找补充和替代医疗,如“请大仙”“收魂”等仪式治疗手段,或使用未经验证的“秘方”“偏方”。医生对其中的仪式疗法一般持共情理解的态度,并不强加干预,容许这些方法发挥心理疏导与精神慰藉功能,而只对的确会影响治疗效果的做法加以纠正。这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中多元医疗并存的实践形态,同时反映出医患之间“且疑且信且行”的治疗关系。这种模糊而动态的信任模式代表了中国社会中人际信任关系的常态。深入探索形塑这一信任模式背后的制度因素与人际因素、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交织勾连与行动张力,可为医患信任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想象力,并为医患信任的提升提出更有效的干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信任 补充与替代医疗 仪式治疗 医患关系 社会信任
下载PDF
节事活动中观众互动与社会临场感量化机制研究——以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
8
作者 蔡礼彬 丁子群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21,共17页
体验经济时代下,观众体验感知对节事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节事活动提供了新的载体与表现形式,探讨数字化情境下节事活动观众群体的互动与体验感知对节事活动的发展升级至关重要。文章以东京奥... 体验经济时代下,观众体验感知对节事活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节事活动提供了新的载体与表现形式,探讨数字化情境下节事活动观众群体的互动与体验感知对节事活动的发展升级至关重要。文章以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为研究对象,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与社会临场感理论,运用AMOS 24.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分析。从观众观看直播过程的互动仪式出发,以观看过程中感受到的社会临场感为中介因素,构建体育活动直播情境下观众互动仪式链与情感能量生成的二阶多重中介模型,考察观众互动性、社会临场感与观众情感能量生成的关系。研究发现,观众在观看直播过程中感受到的互动性会影响其社会临场感知;观众对社会临场感的感知会影响自身多重情感能量的生成;社会临场感各维度在观众互动性与情感能量的形成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从量化角度揭示了节事活动直播情境下观众互动与临场感体验的作用机制,对在线节事活动的举办与发展、节事活动微观视角下的感知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幕式 互动仪式链 社会临场感 情感能量
下载PDF
集体仪式的替代品:世俗中的同步动作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薛秋 尹可丽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3-1317,共15页
世俗中的社会生活同步动作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现象,与集体仪式同步动作具有同等的亲社会功能。在建立社会联结、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社会生活同步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集体仪式发挥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保护作用。从动作的相位、意识水... 世俗中的社会生活同步动作是一种跨文化的普遍现象,与集体仪式同步动作具有同等的亲社会功能。在建立社会联结、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社会生活同步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集体仪式发挥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保护作用。从动作的相位、意识水平、协调方式等角度,可以将社会生活同步动作划分为五种类型,并且不同类型的动作与社会性响应因素、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心理与生理机制存在异同。未来需进一步揭示社会生活同步对集体仪式同步的替代性与补偿性,考察动作的意识水平、相位等因素对同步效应的影响,着力关注不同类型的同步动作的功能和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同步动作 集体仪式 社会联结 心理健康
下载PDF
网络直播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旭 谢妤佳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93-106,共14页
在技术赋能的时代背景下,直播领域蓬勃发展。通过梳理直播前端、直播中端、直播后端的运营机制可知,网络直播平台才是实质意义上的信息生产、加工、输送主体,肩负着直播内容培育者、信息传递者、价值观塑造者三重身份,理应被赋予弘扬社... 在技术赋能的时代背景下,直播领域蓬勃发展。通过梳理直播前端、直播中端、直播后端的运营机制可知,网络直播平台才是实质意义上的信息生产、加工、输送主体,肩负着直播内容培育者、信息传递者、价值观塑造者三重身份,理应被赋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使命。但在实践过程中直播平台存在对主播资质审核不完善、对直播内容缺乏有力规管,平台直播内容二次传播失范等缺漏。镜鉴互动仪式理论,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网络直播平台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景。解决举措应当以构筑互动仪式链条为基本指引,具体围绕完善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直播平台协同治理的外源性规范、设计直播平台传播核心价值观具体机制的内源性规范、建立“德法”兼备的网络治理惩戒制度等三方面维度展开,以此促进网络直播领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互动仪式链条 网络平台治理
下载PDF
礼制与规训:中国古代女性“服妖”说的社会意义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付晓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57,共5页
两汉以来,将人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与阴阳五行的灾祥观念联系,认为某些服饰器用会带来灾祸,即“服妖”说,在此当中女性服饰又是重要的一环。女性穿着打扮美艳娇态,或着男装,或僭越服饰器用,都有被议论为“妖”的可能,将其作为人事变迁... 两汉以来,将人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与阴阳五行的灾祥观念联系,认为某些服饰器用会带来灾祸,即“服妖”说,在此当中女性服饰又是重要的一环。女性穿着打扮美艳娇态,或着男装,或僭越服饰器用,都有被议论为“妖”的可能,将其作为人事变迁的征兆。这在历代文献中亦常有记载。尽管“服妖”说自提出以来就不仅局限于服饰范畴,但叙述者描写服妖的材料、纹饰、色泽、质感、形态等,以显示其奢靡与魅惑,为从社会意义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女性服饰提供了线索。女性是穿着打扮的主体,以“服妖”说从道德角度对女性服饰加以评判,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礼制文化对感官愉悦的规训,进而折射出儒家思想和男性话语在其后操纵的基本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妖 礼制文化 女性 规训 社会意义 道德评价
下载PDF
国家仪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研究——国庆大会的仪式过程解读
12
作者 黄晶 潘守永 《理论观察》 2023年第10期141-147,共7页
仪式是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作为重要的文化实践,仪式蕴含着一个族群丰富的文化要素和生存逻辑。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为典型代表的当代中国国家庆典仪式,在人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国民精神发挥着举... 仪式是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作为重要的文化实践,仪式蕴含着一个族群丰富的文化要素和生存逻辑。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为典型代表的当代中国国家庆典仪式,在人民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国民精神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是社会记忆的贮存器,通过唤起和刻写社会记忆,搭建人与人、人与国家之间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发挥仪式宏观上整合和强固社会、微观上“升华”个体的功能,建构国家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70周年大会通过彰显国家实力、呈现盛世图景和国内外两方面的舆论作用,实现国民的心理优势,建立和强化人民对实现民族理想的信心,最终生成民族自信,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仪式 社会记忆 国家认同 民族自信
下载PDF
社会化阅读的群体、符号与情感——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微信读书App用户阅读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玥 林佩 《数字出版研究》 2023年第4期71-78,共8页
数字技术发展与全民阅读普及之下,数字阅读逐渐成为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而社会化阅读则是主流数字阅读平台的发展趋势。微信读书App作为代表性的数字阅读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借助微信好友关系在用户之间快速传播。互动仪式链理论搭... 数字技术发展与全民阅读普及之下,数字阅读逐渐成为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而社会化阅读则是主流数字阅读平台的发展趋势。微信读书App作为代表性的数字阅读平台,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借助微信好友关系在用户之间快速传播。互动仪式链理论搭建了基于群体、符号、情感的循环反馈模型,在用于研究微信读书平台用户阅读行为的数字化、社交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本文基于对微信读书平台用户的深度访谈,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微信读书平台用户的阅读行为,发现在平台与用户、用户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个体阅读行为与体验受到激励作用,并从社会化阅读环境下的读者特点出发为全民阅读的推广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微信读书 社会化阅读 阅读行为 全民阅读 数字阅读
下载PDF
年例仪式与社会功能——以粤西电白县潭村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大鸣 潘争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粤西年例仪式进行了详尽的民族志描述,并由此对年例仪式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剖析。文章提出,粤西年例仪式具有社会认同功能、娱乐功能、心理功能及经济功能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年例的演变是一种文化变迁。
关键词 年例 仪式 功能
下载PDF
自我同一与社会化促进: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和 和立新 +2 位作者 丁文 王智慧 刘治国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3,共4页
本文以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为视角,对青奥会举办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社会化的形成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青奥会的仪式性与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和社会化的形成具... 本文以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社会化进程的推进为视角,对青奥会举办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与社会化的形成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青奥会的仪式性与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和社会化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具体体现为青少年在参与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对建立自我同一性与社会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体育所提供的理性化思维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具有积极作用;青奥会所营造的体育氛围对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具有重塑的作用。为此,建议组织者应该从社会角色扮演、理性思维培养和体育价值观的塑造三个方面入手,营造青少年的自我参与和社会适应环境,为青少年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奥会 自我同一性 社会化进程 青少年 仪式 竞技运动
下载PDF
体育的仪式意义与社会功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国礼 陆小聪 《体育科研》 CSSCI 2008年第6期63-66,共4页
以文献资料为基本素材讨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体育的仪式意义,该部分主要论述的人类学视野下的仪式以及体育仪式的象征意义,如勇气、比赛精神、正直诚实等等;二是体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论述体育的社会整合、国家认同和国家自豪感等内容。
关键词 体育 仪式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仪式的功能与社会变迁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廖小东 丰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5-178,共4页
仪式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本质上展示和象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亦具有协调三种关系的功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身的肉体与灵魂关... 仪式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本质上展示和象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亦具有协调三种关系的功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身的肉体与灵魂关系的理解都会发生改变,仪式的政治合法性构建功能、社会控制功能、文化功能以及经济功能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运用仪式的功能时需要注意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社会的规范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功能 社会变迁 生产力
下载PDF
仪式过程理论“阈限”范畴中的身体展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学松 阴腾龙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30,234,共6页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特纳《仪式过程》理论为导向,以闽台"陈靖姑"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挖掘"陈靖姑"仪式活动沿承的社会元素。认为,"陈靖姑"仪式中"...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特纳《仪式过程》理论为导向,以闽台"陈靖姑"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挖掘"陈靖姑"仪式活动沿承的社会元素。认为,"陈靖姑"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是该仪式活动的核心支撑及象征之展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宗教观促生了以肢体运动的象征寓意,以身体运动文化反映精神和心灵需求。"陈靖姑"祭祀仪式活动中的身体运动包含2个方面,即以项群为基础的武术类、舞蹈类、阵法类、徒步类等最基础的形式,以及富有特殊象征内涵的诸如斩白蛇活动、闽剧中的身体运动、大型庙会中的身体运动、十二婆姐阵及宋江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展演 阈限 身体运动 闽台 乡土社会仪式 仪式行为
下载PDF
仪式体育与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康纳顿社会记忆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郭军 仇军 田恩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保罗·康纳顿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记忆"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能和个体一样具有自己的记忆,并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实现其保持和传递。仪式体育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追忆和习得族群文化... 保罗·康纳顿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记忆"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能和个体一样具有自己的记忆,并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实现其保持和传递。仪式体育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追忆和习得族群文化、信仰、社会风俗、社会规范、族群技术、族群历史等知识的"场域",在反复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这些知识成为了他们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由仪式的渲染和社会的建构成为了族群共享的记忆。从本质上说,仪式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以身体实践为基础的,是一个体化的过程,通过体化实践社会记忆得以在操演者体内沉淀,并以此实现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仪式体育 身体实践 社会记忆
下载PDF
认同的力量:网络社群的公共关系价值探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姚曦 李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公共关系的核心内涵是社会认同,认同是公共关系实现的前提,也是公共关系展开的过程和结果。网络社群颠覆了大众传播模式下围绕支配性群体所形成的"制造共识",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认同——基于广泛连接的社会网络,个体主动... 公共关系的核心内涵是社会认同,认同是公共关系实现的前提,也是公共关系展开的过程和结果。网络社群颠覆了大众传播模式下围绕支配性群体所形成的"制造共识",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认同——基于广泛连接的社会网络,个体主动参与到社会认同的构建中,个体与个体彼此之间的信息流动,逐渐形成了超越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无边界、分布式延展的社会认同模式。公共关系实现的过程就是以"互动仪式"为核心,以高度的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为纽带,实现对话与交流,推进个体认同、群体认同乃至社会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关系 网络社群 社会认同 互动仪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