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ual Value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A Case Study of Wenzhou City 被引量:1
1
作者 Aijun S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0年第11期75-79,共5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enzhou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and it was found that i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ctual val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enzhou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and it was found that i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culture,economy,and grassroots governance.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al auditorium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present backward status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upply,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e and urban culture;cultivating new rural economic entities,injecting action force for r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providing space guarantee for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and is favorable for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However,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value of cultural auditorium construction has not yet been fully realized.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nhance its value in rural soci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ree aspects:auditorium construction,daily activity undertaking,and residents'participation in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al auditorium Rural social transformation VALUE Wenzhou City
下载PDF
The Ascent of Money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mong the Badeng of Sarawak
2
作者 Tan Chee-Be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adeng Kenyah,a people in Sarawak’s interior who are experiencing the shift from subsistence living to a money economy.Ethnographic description and oral history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insid...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Badeng Kenyah,a people in Sarawak’s interior who are experiencing the shift from subsistence living to a money economy.Ethnographic description and oral history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inside factors(such as the individual search for livelihood)and outside forces(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that brought about this shift.Som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money 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life,with inspiration drawn from the classic works of Karl Polanyi and Georg Simmel.When the myth of money becomes accepted as a norm,human self-interest naturally guides individual behavior toward commodification,a path negotiated through those moral values that a community has maintained intact and those it has redefined to suit a monetary economy.For better and for worse,commodification works vast changes on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environment.What the Badeng experienced is what all modern peoples have gone through at one point or another.By looking at what happened to these particular people,we see again the experience that has shaped us 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deng Kenyah indigenous people MONETIZATI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ecology commodification
下载PDF
Cultural Concerns During the Periodof Social Transformation──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en Lai of Beijing University
3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7年第2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CHEN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Chen Lai of Beijing University cultural Concerns During the Period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On the Rebuilding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Orthodoxy: A Brief Socio-histo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4
作者 Sun Guo--dong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第2期36-59,共24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认同 社会历史 社会转型 明清 历史事件 传统 西方
原文传递
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的演进与意涵
5
作者 沈蕾 张芸瑞 +1 位作者 陈宁 刘伟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6-1023,共8页
积极青少年发展是发展科学理论范式的重大转变,极大推动了全球青少年发展研究和教育政策的进程。积极青少年发展突破“问题视角”和“缺陷模型”,主张关注青少年的优势和相对可塑性,强调个体与情境的互惠互动,凸显青少年之于社会进步和... 积极青少年发展是发展科学理论范式的重大转变,极大推动了全球青少年发展研究和教育政策的进程。积极青少年发展突破“问题视角”和“缺陷模型”,主张关注青少年的优势和相对可塑性,强调个体与情境的互惠互动,凸显青少年之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贡献与方法论价值。在历经生态情境取向向历史文化取向的演进过程中,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推广和践行,彰显出鲜明的理论更新自觉和实践品格,这对推动对青少年的认识论发展、我国积极青少年发展研究以及政策制定实施,具有多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青少年发展 社会发展 生态情境取向 历史文化取向
下载PDF
社会生态心理学视域下黄梅戏文化的生息繁衍
6
作者 王婷婷 闻雯 王永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12-119,共8页
黄梅戏是我国首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五大传统剧种之一的“活态文化”,其传承和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心理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黄梅戏剧目的流变根植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紧贴当时当地人们的审美心理。黄梅戏的音乐从人文地... 黄梅戏是我国首批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五大传统剧种之一的“活态文化”,其传承和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心理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黄梅戏剧目的流变根植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紧贴当时当地人们的审美心理。黄梅戏的音乐从人文地理和生态环境中汲取养分,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黄梅戏文化演进与历代艺术家在社会生态环境大背景下个体主动和被动的传播行为休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心理学 黄梅戏文化 繁衍
下载PDF
皖北民间“非遗”舞蹈的社会生态建构——以安徽蚌埠冯嘴子村花鼓灯传承为例
7
作者 万惠玲 胡飞 马彦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7-170,共4页
自宋代以后,聚居在淮河中游的村落,流行一种集灯歌、小戏、群舞、锣鼓于一体的“原生形态”汉民族歌舞——花鼓灯。因其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民间文化跻身于非遗国家级名录,并作为唯一的汉民族民间舞种... 自宋代以后,聚居在淮河中游的村落,流行一种集灯歌、小戏、群舞、锣鼓于一体的“原生形态”汉民族歌舞——花鼓灯。因其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系统的舞蹈语言体系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民间文化跻身于非遗国家级名录,并作为唯一的汉民族民间舞种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能歌善舞的沿淮人通过多元场域展演并宣示着“咒语多变成颂歌”的传衍历程,对当地社会文化的景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花鼓灯传承建构了良好的社会生态。蚌埠冯嘴子村花鼓灯传承的案例表明“生存优势”是影响文化遗产生存、竞争与演替的重要考虑因素,是衡量文化生存潜能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地区 蚌埠冯嘴子村 花鼓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生态
下载PDF
文学畅销书的出版与接受(1992—2012年)
8
作者 李庆勇 马菁菁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1992年,在我国的社会语境和历史进程中,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出场,文化系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新的文化格局亦在重组和构建之中。各种文学成分、文学力量的分化、抗衡与重组,文学形态的重建、... 1992年,在我国的社会语境和历史进程中,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出场,文化系统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的新的文化格局亦在重组和构建之中。各种文学成分、文学力量的分化、抗衡与重组,文学形态的重建、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空间的扩容与转换,以及文学接受与传播方式发生的整体性、全方位的转型,生成了文学的种种复杂形态。在此当中,作为具有时代标志性质并折射出时代精神走向的重要文化现象——“文学畅销书”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起来。至2012年短短20年间,围绕着文学畅销书的生产、策划、编辑、出版、传播、消费等环节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运作规范和机制,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已经进入畅销书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语境 文学畅销书 文化转型 文学出版
下载PDF
论松桃苗族生态文化的叙事特色及其现代转化
9
作者 罗碧红 余满晖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松桃苗族在长期与贵州地理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在其传统民俗文化、村规民约以及农耕等独特叙事中凸现出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特色,其中包含尊崇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理念以及兼顾自然生态与自身发... 松桃苗族在长期与贵州地理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在其传统民俗文化、村规民约以及农耕等独特叙事中凸现出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特色,其中包含尊崇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理念以及兼顾自然生态与自身发展统筹的生态智慧。鉴于生态文明现代化同化效应的影响,松桃苗族生态文化叙事在坚守本土特色的同时,也亟需通过坚持守正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健全相关规范制度等多元策略实现现代转化,进而有力驱动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桃苗族 生态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 村规民约 现代转化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广东电影放映业改造探析
10
作者 向岁寒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4年第3期47-57,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文教工具被列入国家和地区文化生态的总体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将电影放映从旧社会解放出来,使电影放映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并配合各项政治运动进行宣传教育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作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文教工具被列入国家和地区文化生态的总体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将电影放映从旧社会解放出来,使电影放映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并配合各项政治运动进行宣传教育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电影放映业进行改造的主要目的。对广东电影放映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变更影片来源、接收改造影院、教育放映人员得以实现,既保证了广东电影放映业的繁荣发展,又使得电影放映很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透过广东电影放映业的改造过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区域文化事业改造的复杂性,中共在文化事业改造过程中的渐进性,以及其对意识形态的引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电影放映业 社会改造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逻辑体系的三维向度
11
作者 李雪姣 高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是一套科学严整、内涵深厚、逻辑分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话语体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需要从价值立场上正确认识其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社会主义本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是一套科学严整、内涵深厚、逻辑分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话语体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需要从价值立场上正确认识其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从战略图景上科学把握其远景目标规划与阶段性任务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路径实践上遵循其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开启多层次全方位的动力机制。因此,需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中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整体性超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性描绘,对连接过去、当下和未来变革方案的创新性探索,从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绿色政治阐释潜能,强化绿色变革主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话语逻辑体系 社会生态转型 环境政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SNA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的影响机制
12
作者 王丽琼 陈铭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91,111,共9页
探寻政府推广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优策略、倒逼企业和激励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成为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迫切需要.首先基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有效合作的内在逻辑分析,从政府、企业... 探寻政府推广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优策略、倒逼企业和激励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成为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迫切需要.首先基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有效合作的内在逻辑分析,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大层面构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合作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开发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其次通过社会网络模型量化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有效合作作用机理,识别其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基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运行现存的转化动力不足、转化渠道不畅、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参与行为提出优化路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政产研合作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深圳西丽站创新设计
13
作者 易潇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4期35-42,共8页
以深圳西丽站为例,总结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建筑设计思路与策略。在交通组织融合方面,创造性采用远近交通组织差异化、双线落客模式、立体联系通廊融合的设计方案;在自然生态融合方面,提出“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生态车站概念,以及... 以深圳西丽站为例,总结基于站城融合理念的建筑设计思路与策略。在交通组织融合方面,创造性采用远近交通组织差异化、双线落客模式、立体联系通廊融合的设计方案;在自然生态融合方面,提出“道法自然”“自然而然”的生态车站概念,以及屋顶丝带公园的创新设计;在社会人文融合方面,整体构型设计了换乘中心、城市门户、呼吸广场、光谷等对社会文化、人文关怀的引用与延伸,实现社会文化性与人文活动的互动交融;在场所空间融合方面,考虑以人为本、还“路”于民,设置多样化空间的汇集,形成独特的站城融合样式;探讨站城融合未来发展方向,为今后铁路客站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西丽站 交通组织 自然生态 社会人文 场所空间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围城与焦虑——文化资本视角下的《纯真年代》
14
作者 徐好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伊迪丝·沃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使用大篇幅描写19世纪晚期传统纽约上流社会生活的图景,在故事的结尾却转向展示工业化转型后的美国社会。若运用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沃顿对纽约上流社会的细致描写可以看成是文化资... 伊迪丝·沃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使用大篇幅描写19世纪晚期传统纽约上流社会生活的图景,在故事的结尾却转向展示工业化转型后的美国社会。若运用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沃顿对纽约上流社会的细致描写可以看成是文化资本的具象化符号,小说也就能解读为老纽约视角下的美国社会转型记录。从布迪厄文化资本的三种形态来看,即具身化的价值观、客体化的物质财富和制度化的风俗规范,小说都呈现出老纽约在美国城市化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与焦虑。面对新兴资本的不断冲击,老纽约只能在社交领域构筑起一面强调其独特性的文化资本围墙以掩饰逐渐失去话语权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真年代》 文化资本理论 社会转型 焦虑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下的非遗手工艺创新设计探究
15
作者 李源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93-95,共3页
在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型。这种转型深刻地影响了各个领域,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这些手工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还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本研究分析了社会转型的特点,包括经济... 在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型。这种转型深刻地影响了各个领域,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这些手工艺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还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本研究分析了社会转型的特点,包括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文化多样性的增加及环境意识的提升,探讨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非遗手工艺的现状和未来。文章详细讨论了非遗手工艺如何通过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应用高科技、使用生态友好型材料以及跨界合作等策略来适应市场需求并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转型 创新设计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
16
作者 张楠楠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11期29-32,共4页
旨在分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策略,涵盖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文化维护、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应用,以及政策法规支持5个核心方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重点关注绿色空间的保护、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在社会文化维护方面,探讨历史文化... 旨在分析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策略,涵盖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文化维护、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应用,以及政策法规支持5个核心方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重点关注绿色空间的保护、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在社会文化维护方面,探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参与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在经济发展方面,讨论城市更新对就业和经济多样性的促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在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则集中于智慧城市技术、可持续建筑设计;政策法规支持方面则聚焦于政策法规的制定、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综合性策略,城市更新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保护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 生态环境 社会文化 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 政策法规
下载PDF
综合智慧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19
17
作者 祝智庭 戴岭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1,共8页
随着智能技术的迭代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然是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Web4.0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领着教育进入4.0阶段,给教育数字化转型通往未来智慧教育带来契机。教育数字... 随着智能技术的迭代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然是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Web4.0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领着教育进入4.0阶段,给教育数字化转型通往未来智慧教育带来契机。教育数字化转型有着为数字文明建设奠基、重塑数字文化、继续破解“不可能三角”、承担从人本主义到生态学习新使命等任务。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生态性发展难题,教育领域亟需借以实践智慧、数据智慧、设计智慧、文化智慧和生态智慧为核心的综合智慧,升维思考,降维行动,统筹各方因素,以综合智慧统领面向未来智慧教育的全盘教育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综合智慧 实践智慧 设计智慧 数据智慧 文化智慧 生态智慧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科室护士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明艳 韩旭 +4 位作者 宋洪娜 成晓翠 王文静 王美君 朱晓义 《医院管理论坛》 2023年第1期31-34,1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科室护理团队社会网络形成状态及特点,为探讨医疗机构内部改革、业务重组对人员管理的影响,进而对科室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社会网络问卷对新建、扩建、传统三类科室护理团队进行调查,绘制社会网络结构图,对网... 目的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科室护理团队社会网络形成状态及特点,为探讨医疗机构内部改革、业务重组对人员管理的影响,进而对科室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社会网络问卷对新建、扩建、传统三类科室护理团队进行调查,绘制社会网络结构图,对网络特点及网络节点进行分析。结果传统科室、新建科室、扩建科室社会网络密度分别为0.4625、0.2749、0.1812,扩建科室的社会网络更松散;新建科室、扩建科室、传统科室网络中心势分别为57.14%、45.5%、26.67%,新建科室网络成员活跃度更高,扩建科室次之;整体网络中心位置以高年资护士为主,引进人员在新建科室活跃度高于扩建科室。结论在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高年资引进+低年资本土培养人员管理模式相对更宜适应多文化协同管理。建议尽量循序渐进地扩建科室规模,尤其是人员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扩建转型 人员管理 文化建设
下载PDF
笔谈:求真·识史·互鉴——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光亚 徐苏斌 +8 位作者 杜晓帆 王一飞 潜伟 杜金鹏 李云鹏 李爱群 周坤朋 张颖岚 魏泽辰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第2期4-24,共21页
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进一步突出了文物工作的时代特征。“挖掘价值”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和时代意识,努力关注和揭示隐藏在史实后面的历... 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进一步突出了文物工作的时代特征。“挖掘价值”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和时代意识,努力关注和揭示隐藏在史实后面的历史内在联系和深层价值。“社区”是国际遗产领域讨论的重要话题。“Community”既译为社区,又译为共同体。从共同体的角度看,社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共同体,都具有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问题,需要借助族群的历史支持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价值定位是社会价值,也有历史价值,集体记忆是整个遗产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价值的认知和建构,离不开与之相关的“人”的因素,在挖掘和赋予遗产价值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关注相关群体的作用。价值挖掘既需要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档案的调查考证,还需要现代科技手段助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开展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大遗址价值挖掘,应正确看待和处理发掘与研究之间的辩证关系,田野发掘是基础,综合研究是提升。水利遗产具有突出的发展性、复杂性、在用性、专业性等特点,其承载的价值主要包括历史、科技、文化价值及现实效益等方面。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应县木塔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深入调研,明晰其构造机理,掌握建筑所有价值信息载体,在保护过程中妥善处理留存和更新的关系。在挖掘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价值转化的路径与实现方式的思考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多重价值的有效转化,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 文化遗产 挖掘价值 社区 共同体 社会价值 大遗址 水利遗产 应县木塔 价值转化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态经济思想,是中国当代生态经济理论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顺应时代发展,升华了“天人合一”生态经济关系认识论,吸收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思想,发扬了“崇尚节俭”的生态生产生活理念,推进了传统生态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借助传统文化阐释现代生态理念,倡导将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在传承创新中激活其生命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学习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中华文化来源,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经济 中华传统文化 生态理念 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