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cranial drill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fourth degree temporal,facial and upper limb burns at high altitude: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1
作者 Cong-Mo Shen Yi Li +1 位作者 Zhou Liu Yong-Zhang Q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0期5062-5069,共8页
BACKGROUND Fourth degree burns damage the full thickness of the skin and affect underlying tissues.Skin grafting after debridement is often used to cover the wounds of salvageable severe burns.A granulation wound can ... BACKGROUND Fourth degree burns damage the full thickness of the skin and affect underlying tissues.Skin grafting after debridement is often used to cover the wounds of salvageable severe burns.A granulation wound can be formed by drilling the skull to the barrier lay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kull exposure.Low oxygen levels present at high altitudes aggravate ischemia and hypoxia which can negatively impact wound healing.The impaired healing in such cases can be ameliorated by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CASE SUMMARY We describe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fourth degree burns to the left temporal and facial regions upon admission in December 2018.The periosteum of the skull and the deep fascia of the face were exposed.After the first stage of debridement and skin grafting,the temporal skin did not survive well.Granulation was induced by cranial drilling,and then a local flap was transferred to cover the wound.The left temporal and facial wounds were completely covered and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CONCLUSION Skin grafting and flap transfer after early debridement to cover the wound and control infection were of great significance.In the later stages of the patient's treatment,survival of the skin graft and skin flap was observed.The second stage repair was performed to achieve successful skin grafting by cranial granulation.Granulation was formed by drilling the skull,and then the wound was closed,which is suitable for cases with skull exposure and wounds with poor blood supply.We consider that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and improving tissue oxygen supply were beneficial in this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urth degree burn Skull exposure Chronic wounds Cranial drilling therapy High altitude area Case report
下载PDF
声门暴露困难患者不同手术方法对声带息肉切除、疼痛、嗓音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孙宝珠 段广廷 许艳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不同手术方法对声带息肉(VCP)切除、疼痛、嗓音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110例VCP声门暴露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支... 目的探讨声门暴露困难患者不同手术方法对声带息肉(VCP)切除、疼痛、嗓音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收治的110例VCP声门暴露困难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支撑喉镜下会厌牵拉技术,对照组患者予以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疗效,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嗓音质量[振幅微扰值(shimmer)、噪声能量(NNE)、基频微扰值(Jitte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略高于对照组的94.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60±1.22)分、(4.05±1.34)分、(2.93±0.87)分、(1.80±0.59)分,与对照组的(3.71±1.08)分、(4.11±1.26)分、(2.89±0.92)分、(1.76±0.6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声门暴露时间为(5.90±1.8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7±1.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发声时间、声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itter、shimmer、NNE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2%,略低于对照组的3.6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撑喉镜下会厌牵拉技术与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手术是声门暴露困难VCP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均能促进病情恢复,改善患者嗓音质量,而后者可明显降低声门暴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息肉 声门暴露困难 支撑喉镜 会厌牵拉技术 鼻内镜手术 疼痛程度 嗓音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适用于明渠流及冰盖流的统一泥沙起动流速计算方法初探
3
作者 刘晓民 杨耀天 +1 位作者 张红武 王文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冰盖是北方高寒地区河流冬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冰盖的出现改变了河流的运动状态,由原来的明渠流变为覆盖流。受冰盖糙率影响,垂线流速分布相应变化,进而影响河床泥沙输移。为进一步探讨冰期河床泥沙输移演变规律,基于Einstein假定,... 冰盖是北方高寒地区河流冬季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冰盖的出现改变了河流的运动状态,由原来的明渠流变为覆盖流。受冰盖糙率影响,垂线流速分布相应变化,进而影响河床泥沙输移。为进一步探讨冰期河床泥沙输移演变规律,基于Einstein假定,采用滚动起动模型,考虑冰盖下糙率变化、黏性淤积物干重度、相对暴露度对泥沙起动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适用于冰盖流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并与已有试验数据对比,相对误差集中在1%~10%之间;同时,探讨了本文公式对于明渠泥沙起动的适用性,即当冰盖糙率为0时,可视为明渠流泥沙起动流速计算公式,与实验数据对比,相对误差范围为0%~0.86%,亦可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盖流 糙率 相对暴露度 泥沙 起动流速
下载PDF
无黏性土颗粒起动临界水力梯度的计算模型
4
作者 赵耀威 李达 +1 位作者 高笑娟 焦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64,69,共7页
为了得到颗粒起动流失的临界水力梯度,研究基于变截面孔隙管道的几何边界条件,分别对一般存在状态的可动颗粒和临界存在状态的阻塞颗粒进行起动流失的运动力学分析,考虑两种状态下可能影响颗粒起动的不同因素,建立了预测颗粒起动流失临... 为了得到颗粒起动流失的临界水力梯度,研究基于变截面孔隙管道的几何边界条件,分别对一般存在状态的可动颗粒和临界存在状态的阻塞颗粒进行起动流失的运动力学分析,考虑两种状态下可能影响颗粒起动的不同因素,建立了预测颗粒起动流失临界水力梯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并通过已有试验资料验证了模型预测临界水力梯度的有效性。从孔隙管道中颗粒可能存在的实际状态出发,引入相对遮挡度、相对暴露度和应力状态等关键影响因子进行力学分析,探究了渗流方向、相对遮挡度以及相对暴露度等参数对临界水力梯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模型对临界水力梯度预测具有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起动流失 临界水力梯度 渗流方向 相对遮挡度 相对暴露度
下载PDF
六西格玛管理在减少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简静 杨丽艳 +1 位作者 黄桂桂 袁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减少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的828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的819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六西格...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减少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的828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的819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情况、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冲洗与消毒率、进行相关医学检查率、注射疫苗或免疫球蛋白率、药物服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感染途径、感染风险、普防原则、应急处理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能减少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护理人员对该管理模式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 六西格玛 管理 防护 满意度
下载PDF
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
6
作者 蔡银玲 孔静 李倩倩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5期134-136,140,共4页
目的:探讨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44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6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021年7月至12月实施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 目的:探讨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该院44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6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021年7月至12月实施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度评分、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行为评分和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基础知识、防护技能、注意事项等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刀割伤、针刺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行为量表评分为(64.95±6.23)分,高于实施前的(58.76±8.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有效性、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等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L事故分析法管理模式可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度评分和管理质量评分,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L事故分析法 护理人员 急诊科 职业暴露风险 认知度 管理质量
下载PDF
斜坡上均匀散粒体泥沙的起动流速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双 张根广 +1 位作者 梁宗祥 邢茹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3,共7页
以泥沙相对暴露度为基础,采用理论推导方法,得到了斜坡上泥沙相对暴露度的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泥沙滚动起动模型,得到了斜坡上不同起动概率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通过引入修正系数,得到了适用于不同起动概率及不同斜坡上均匀散粒体泥... 以泥沙相对暴露度为基础,采用理论推导方法,得到了斜坡上泥沙相对暴露度的均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泥沙滚动起动模型,得到了斜坡上不同起动概率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通过引入修正系数,得到了适用于不同起动概率及不同斜坡上均匀散粒体泥沙统一起动流速公式。通过与不同斜坡起动流速资料及现有的斜坡泥沙起动流速公式比较可知,本文公式与其他公式均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均可用于天然河流泥沙起动流速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相对暴露度 起动流速
下载PDF
均匀泥沙相对暴露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周双 张根广 +1 位作者 王新雷 邢茹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45,共6页
以杨奉广建立的相对暴露度概念为基础,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测量了均匀玻璃球的暴露角和河卵石的绝对暴露度,分析计算了其相对暴露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玻璃球相对暴露度取值范围介于0~0.5之间,暴露角呈正态分布,相对... 以杨奉广建立的相对暴露度概念为基础,通过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测量了均匀玻璃球的暴露角和河卵石的绝对暴露度,分析计算了其相对暴露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玻璃球相对暴露度取值范围介于0~0.5之间,暴露角呈正态分布,相对暴露度呈偏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实测资料对暴露角正态分布公式中的系数进行了率定,通过暴露角和相对暴露度概率密度函数转换,给出了相对暴露度概率密度函数;河卵石相对暴露度取值范围也介于0~0.5之间,相对暴露度呈偏正态分布,与本文公式的分布曲线不完全重合,说明河卵石复杂外形、粒径和形心的不同对其相对暴露度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沙 相对暴露度 偏正态分布
下载PDF
泥沙颗粒暴露度与等效粒径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何文社 杨具瑞 +1 位作者 方铎 曹叔尤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4-48,共5页
回顾了对暴露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义暴露度的方法及其计算式 ,同时得到了计算暴露度Δ及暴露度系数 ξ的表达式。经过分析 ,给出了 ξ的取值范围为 0~ 1,它随颗粒在床面的位置而变。同时提出了等效粒径的概念及其... 回顾了对暴露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定义暴露度的方法及其计算式 ,同时得到了计算暴露度Δ及暴露度系数 ξ的表达式。经过分析 ,给出了 ξ的取值范围为 0~ 1,它随颗粒在床面的位置而变。同时提出了等效粒径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粒径 ,在床面不同位置的暴露度、暴露度系数及等效粒径进行了计算。对非均匀沙 ,当相对暴露度系数一定时 ,大于平均粒径的泥沙颗粒的等效粒径较同等粒径均匀沙的等效粒径小 ,容易起动 ;小于平均粒径的颗粒较同等粒径均匀沙的等效粒径大 ,较难起动 ,等于平均粒径的颗粒与均匀沙等效粒径相当。经分析等效粒径是一种较符合实际的方法 ,且公式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起动 相对暴露度 等效粒径 非均匀沙
下载PDF
不同突出口径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许江 刘东 +2 位作者 彭守建 周文杰 程明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4,共6页
使用自主研发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突出口径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以分析石门揭煤时含瓦斯煤体暴露面面积对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突出口径越大,煤体越易于破裂失稳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所以... 使用自主研发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突出口径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以分析石门揭煤时含瓦斯煤体暴露面面积对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突出口径越大,煤体越易于破裂失稳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所以,石门揭煤时煤体暴露面面积对煤与瓦斯突出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合理设计揭煤工艺控制煤层新暴露面面积可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突出口径影响破断煤体中瓦斯的放散,使得煤体中瓦斯压力梯度变化趋势不同;突出口径越小,煤与瓦斯突出持续时间越长,瓦斯压力降低越慢,瓦斯对煤体的粉碎性越不明显,突出强度也越小,也因此改变了突出时温度变化量,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突出口径影响含瓦斯煤的破断失稳和抛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揭煤暴露面面积 压力梯度 温度
下载PDF
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对松果体区显露及损伤程度的解剖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思新 潘亚文 +3 位作者 许武 段磊 赵贤军 赵志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定量比较Krause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和Poppen入路(枕下经小脑幕入路)对松果体区的显露及损伤情况。方法对6具成年国人头颈部湿性标本,模拟常规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的手术操作,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用Horgan方法计算出显露面积,... 目的定量比较Krause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和Poppen入路(枕下经小脑幕入路)对松果体区的显露及损伤情况。方法对6具成年国人头颈部湿性标本,模拟常规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的手术操作,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用Horgan方法计算出显露面积,按Ammirati标准对两种手术入路显露松果体区的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两种手术入路的损伤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的显露程度评分均为2分,显露面积分别为(1298.07±64.67)和(1041.10±50.23)mm2,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4.5±0.6)和(6.3±0.7)分;两组比较,经t检验,均P<0.01。结论Krause入路和Poppen入路均能达到对松果体区的有效显露,但Krause入路显露面积明显大于后者,且损伤程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比较 松果体区 显露程度 损伤程度
下载PDF
非均匀风沙起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具瑞 方铎 +3 位作者 毕慈芬 李桂芬 李文萍 刘兴年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文章将非均匀沙水流起动研究方法中采用的暴露度的概念引入到天然风沙起动的研究中,对暴露度的统计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风沙颗粒起动时力矩平衡的条件,建立了天然风沙起动公式,用风洞试验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非均匀沙起动... 文章将非均匀沙水流起动研究方法中采用的暴露度的概念引入到天然风沙起动的研究中,对暴露度的统计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风沙颗粒起动时力矩平衡的条件,建立了天然风沙起动公式,用风洞试验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在非均匀沙起动粒径与平均粒径相当的条件下,混合沙的起动风速较小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在天然风沙起动研究中采用暴露度来反映风沙不均匀性对起动的影响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起动规律 天然风沙 起动风速 暴露度 风洞试验
下载PDF
泥沙起动临界切应力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何文社 曹叔尤 +2 位作者 刘兴年 杨具瑞 方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6-331,共6页
泥沙起动是河流动力学基础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从非均匀沙起动的特点出发,研究了泥沙颗粒起动的内在机理及水力、泥沙因素在泥沙起动中的作用.通过对瞬时作用流速及起动标准、泥沙颗粒在床面的相对暴露度、附加质量力等问题的分析... 泥沙起动是河流动力学基础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从非均匀沙起动的特点出发,研究了泥沙颗粒起动的内在机理及水力、泥沙因素在泥沙起动中的作用.通过对瞬时作用流速及起动标准、泥沙颗粒在床面的相对暴露度、附加质量力等问题的分析及其表达式的引入,使泥沙起动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采用泥沙颗粒沿床面滚动的模式,推得了非均匀沙起动临界无因次切应力公式.该公式包含了与水流脉动及泥沙颗粒相对暴露度相关的系数.对公式中的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实测资料进行了检验,证明了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起动 河流动力学 非均匀沙 相对暴露度 水流脉动 临界切应力
下载PDF
斜坡上非均匀沙分组起动流速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岩 韩其为 白玉川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在经典力学的基础上,以某一概率为定量标准,根据斜坡上泥沙的受力状态,采用滚动模式进行理论推导,考虑了作用流速和颗粒位置的随机性、非均匀沙不同粒径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不同倾角的影响,推导了斜坡上非均匀沙分组起动流速公式,通过实测... 在经典力学的基础上,以某一概率为定量标准,根据斜坡上泥沙的受力状态,采用滚动模式进行理论推导,考虑了作用流速和颗粒位置的随机性、非均匀沙不同粒径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不同倾角的影响,推导了斜坡上非均匀沙分组起动流速公式,通过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非均匀沙 暴露度 起动概率
下载PDF
细沟侵蚀临界坡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具瑞 史正涛 +1 位作者 曹叔尤 刘兴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7,共4页
根据细沟泥沙运动特点,考虑细颗粒泥沙的粘着力作用和非均匀沙的暴露度,建立了细沟泥沙起动公式。结合细沟泥沙起动公式和细沟稳定条件得到坡面侵蚀临界坡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得到如下的结论:(1)坡面细沟侵蚀临界坡度是土壤性... 根据细沟泥沙运动特点,考虑细颗粒泥沙的粘着力作用和非均匀沙的暴露度,建立了细沟泥沙起动公式。结合细沟泥沙起动公式和细沟稳定条件得到坡面侵蚀临界坡度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得到如下的结论:(1)坡面细沟侵蚀临界坡度是土壤性质的函数,在反映土壤性质的容重等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仅是粒径的函数。(2)黄土坡面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在21.3°~50.4°之间。对于中值粒径为0.0185mm的黄土坡面,临界坡度为39.9°。(3)对应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存在一临界粒径,当粒径大于该粒径时,不存在细沟侵蚀临界坡度。当临界粒径为0.0198mm,对应的最大临界坡度为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力 暴露度 细沟侵蚀 临界坡度
下载PDF
经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及损伤程度的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亚文 袁贤瑞 +2 位作者 刘庆 段磊 张建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对经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及其损伤程度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成年国人带颈头颅标本6具(12侧),模拟常规的经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操作,在乙状窦后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和岩骨尖。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 目的对经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及其损伤程度进行定量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成年国人带颈头颅标本6具(12侧),模拟常规的经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操作,在乙状窦后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和岩骨尖。每个手术步骤完成后,按Ammirat标准进行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对桥小脑角区的显露程度,用Horgan法计算出显露面积,并根据损伤程度评分评价经乙状窦后及其扩大后的损伤程度。结果经乙状窦后入路及其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和岩骨尖后的显露程度评分均为3分,显露面积分别为(401.80±75.02)mm2、(609.42±122.17)mm2和(769.86±155.38)mm2,每一步扩大后显露面积均较前明显增加(P<0.001,P=0.003);经乙状窦后入路及其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和岩骨尖后的损伤程度评分分别为3分、7分和10分。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其显露范围广泛,损伤程度小,且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发展方向进行扩大显露,有利于最大程度的保护面神经和耳蜗神经,同时全切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经乙状窦后入路 显露程度 损伤程度
下载PDF
非均匀沙分级起动流速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奉广 曹叔尤 +1 位作者 刘兴年 杨克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7,共7页
非均匀沙对均匀沙明显不同,对非均匀沙起动机理作了分析,运用概率论与力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现有的相对暴露度为基础导出了泥沙颗粒力臂的数学期望,进而导出了考虑非均匀沙隐暴效应的起动概率表达式。在采用的细颗粒暴露度的分布函数上存... 非均匀沙对均匀沙明显不同,对非均匀沙起动机理作了分析,运用概率论与力学相结合的方法,以现有的相对暴露度为基础导出了泥沙颗粒力臂的数学期望,进而导出了考虑非均匀沙隐暴效应的起动概率表达式。在采用的细颗粒暴露度的分布函数上存在一间断点,从泥沙运动机理和数学上证明了它对力臂的数学期望没有影响。在起动概率的基础上建立了第l级粒径的起动公式。通过现有的非均匀沙起动流速试验资料,确定了计算公式的参数。同时用现有的实验资料对作者起动流速公式进行验证,并且同其它流速公式相比较可以看出作者的起动流速公式预测精度较高。作为特例,同时也得到了均匀沙的起动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暴露度 力臂 勒贝格-斯蒂阶积分 起动概率
下载PDF
泥沙颗粒形状对非均匀沙起动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文萍 曹叔尤 刘兴年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2-345,共4页
根据非均匀沙颗粒的不均匀性,引入颗粒形状系数,通过分析泥沙颗粒形状系数和相对暴露度的影响,建立了等效粒径表达式;并通过泥沙起动受力分析,推导得到泥沙起动临界条件表达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关键词 非均匀沙 颗粒形状 暴露度 等效粒径
下载PDF
均匀沙起动流速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文社 方铎 +2 位作者 雷孝章 李昌志 郭志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8,共2页
从均匀沙起动的特点出发 ,阐述了其运动机理 ,分析泥沙颗粒受力时 ,除考虑拖曳力、上举力和水下重力外 ,还应考虑由于颗粒相对暴露度而产生的附加质量力。验算表明 ,提出的附加质量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是合理的。采用滚动起动模式 ,通过... 从均匀沙起动的特点出发 ,阐述了其运动机理 ,分析泥沙颗粒受力时 ,除考虑拖曳力、上举力和水下重力外 ,还应考虑由于颗粒相对暴露度而产生的附加质量力。验算表明 ,提出的附加质量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是合理的。采用滚动起动模式 ,通过对附加质量力的概念及表达式和相对暴露度参数的引入 ,推得了均匀沙起动公式 ,并用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 ,同其它学者们的公式相比较为合理 ,该系数包含了其它公式。同时还得到了包括粘性沙在内的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沙 泥沙起动 附加质量力 相对暴露度 起动流速
下载PDF
正负坡上均匀散粒体泥沙起动流速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林林 张根广 +1 位作者 吴彰松 高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59,共6页
基于泥沙颗粒间相对暴露度及起动概率对泥沙起动的影响,引入附加质量力,采用泥沙滑动起动模型,推导出适用于正负坡条件下不同起动概率的泥沙起动底流速公式和垂线平均流速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入泥沙颗粒形状修正系数。经实测资料验证,... 基于泥沙颗粒间相对暴露度及起动概率对泥沙起动的影响,引入附加质量力,采用泥沙滑动起动模型,推导出适用于正负坡条件下不同起动概率的泥沙起动底流速公式和垂线平均流速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入泥沙颗粒形状修正系数。经实测资料验证,修正后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不仅适用于均匀泥沙起动,还可以适用于非均匀泥沙起动。与已有的起动流速公式相比,本文公式形式简单,计算精度较高,可以应用于天然河流条件下非均匀泥沙起动流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坡 附加质量力 相对暴露度 起动流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