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察”与“内省”:环境威胁引发的绿色消费意愿研究——基于道德情绪的双路径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乔时 姚唐 +2 位作者 王宁 曹花蕊 易牧农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7,I0025,I0026,共13页
营销学者在探究绿色消费议题方面做了众多开创性工作,然而针对诱因不同的环境威胁是否及通过怎样的心理路径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研究仍然匮乏。本文将环境威胁分为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和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两类,通过4组实... 营销学者在探究绿色消费议题方面做了众多开创性工作,然而针对诱因不同的环境威胁是否及通过怎样的心理路径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研究仍然匮乏。本文将环境威胁分为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和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两类,通过4组实验检验了两类环境威胁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心理机制。研究结果证实了无论哪类环境威胁,都会对绿色产品购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同类型的环境威胁会通过差异化认知过程和情绪反应影响绿色产品购买行为。当消费者面对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时,其“外察”思维模式会起主导作用,此时敬畏感是促进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当消费者面对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威胁时,其“内省”思维模式会起主导作用,此时内疚感是促进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中介变量。研究也证实了环境威胁对道德情绪的影响会受自然联结性和道德提升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威胁 绿色消费 道德情绪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内容及建设
2
作者 王学俭 徐曼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空间当中被塑造和完善,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作用下逐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在阐释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分析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路和举措: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在对空间的占有当中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基础;掌握变革社会的力量,通过对空间主体的培养塑造凝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主体力量;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通过对空间关系的协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空间关系
下载PDF
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3
作者 程磊 王辉 +2 位作者 郑哲 刘功聚 朱厚伟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第5期16-22,共7页
为探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系,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提取了2019年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国民经济指标(GDP、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与青少年各项体质健康指标(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为探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系,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提取了2019年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国民经济指标(GDP、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与青少年各项体质健康指标(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的空间聚集性与各省(市)人均GDP的空间聚集性呈显著相关,身体素质指标的空间聚集性与人均GDP的空间关联程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健康 社会经济指标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GIS
下载PDF
论空间转向:关于空间形式、空间批评与地理批评的概述
4
作者 彭建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 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空间形式、空间批评、空间转向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人文观念。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空间批评发生于1950-1980年代,巴什拉尔、勒菲弗尔、福柯、詹明信、曼德尔、哈维等从人文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等角度越来越多地关注了空间理论。“空间转向”发生于1990年前后。21世纪初期,其革新的学者范式及其方法迅速从人文地理学扩展/散播到哲学、文学、艺术研究诸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形式 空间批评 空间的文学研究 空间转向
下载PDF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我国物流业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花均南 胡美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深入研究非期望产出的我国物流业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对于推进物流业的低碳转型,促进物流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0年我国内陆30个省份的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业效率,借助修正的引... 深入研究非期望产出的我国物流业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对于推进物流业的低碳转型,促进物流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0年我国内陆30个省份的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业效率,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业效率空间关联效应已经突破了地理邻近范围,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较为稳定但松散。研究期内,空间关联网络中各地区物流产业辐射关联能力及中介作用表现情况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科技水平差异和政府支持力度差异对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业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物流业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6
作者 严思齐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7,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促进了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与综合铁路联系相比,高铁联系对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铁路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产出的增长,进而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影响。高铁联系在促进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和创新产出增长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4)城市对外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了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依托铁路网络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以推动区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体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网络联系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空间面板模型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
7
作者 华坚 吴雅茹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2期86-100,共15页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对接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在系统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而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对接传统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对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在系统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呈持续增长态势,形成了以技术信息服务和公共设施服务为核心支撑的发展结构;2)三大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均有提高,发展水平按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黄淮海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东北主产区,但由于各维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主产区分别形成了不同的结构特征;3)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各省发展差距较大但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且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增强;4)多方因素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造成影响且程度大小不一,从位居前两位的影响因子看,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规模,农村生产生活层面为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兼顾总体建设和结构优化,在扬长补短中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并把握外界机遇,针对性解决突出问题和促进发展;加快资源跨区共享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有序运行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主产区 农业社会化服务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区域绿色创新效率评价及空间网络特征分析
8
作者 马宁 索丽华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5-77,共13页
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网络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完成“双碳目标”的核心引擎。使用SBM模型对甘肃省12个城市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并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 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网络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完成“双碳目标”的核心引擎。使用SBM模型对甘肃省12个城市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测量和评价,并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定西、庆阳等地绿色创新效率较高,张掖和平凉绿色创新水平较低;甘肃省绿色创新网络关联程度不高,等级性较强;兰州和嘉峪关对全省的绿色创新资源具有吸附效应,处于创新网络的中心位置;甘肃省工业绿色创新网络形成受到城市间的地理临近性、经济基础和创新支持系统差异的影响。建议应重点完善产业和环境政策,并在全局寻找方向,加强区域空间关联,进而全面提升甘肃省绿色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SBM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网络结构
下载PDF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空间改造策略——以三邻桥社区中心项目为例
9
作者 宋靖华 陈君洋 胡艺璇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减慢,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工业遗产建筑现有空间进行合理再利用是改造项目中的一大要点。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存在功能布局、空间可达性、空间序列多样性三个客观问题亟需解决,以上海三邻桥... 随着城市扩张速度的减慢,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对工业遗产建筑现有空间进行合理再利用是改造项目中的一大要点。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存在功能布局、空间可达性、空间序列多样性三个客观问题亟需解决,以上海三邻桥社区中心改造项目为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三邻桥厂区空间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对改造后的空间重新构建空间网络模型再次分析验证了厂区的空间结构得到优化。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为将工业遗产建筑改造为公共建筑提出了空间方面的策略,可以为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空间改造 社会网络分析 量化评价 改造策略 三邻桥社区中心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中国工业天然气价格市场空间关联研究
10
作者 马远 张同蕾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6,共9页
天然气价格市场空间关联是反映天然气市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探究天然气价格的空间传导机制,对于建设和完善天然气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2012年1月—2023年2月各省会城市的工业天然气面板数据,验证工业天然气价格市... 天然气价格市场空间关联是反映天然气市场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探究天然气价格的空间传导机制,对于建设和完善天然气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2012年1月—2023年2月各省会城市的工业天然气面板数据,验证工业天然气价格市场空间关联情况,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描绘工业天然气价格市场空间关联网络。结果表明:工业天然气价格市场空间网络整体上结构稳定,并呈现复杂性和多线程性,省份之间存在空间溢出。具体而言,山东、广西、河北等省份中心度较高;中国工业天然气价格网络分为经纪人、净受益、主受益和净溢出四个板块,板块之间存在“溢出效应”和“梯度效应”。加强天然气市场内部的协作机制,特别是以政商合作促进信息交流,对推动天然气行业向市场化转型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工业天然气价格 市场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成渝经济圈铁路客运网络结构特征演变及网络效应研究
11
作者 徐进 陈虎 曹炜威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9,30,共9页
分析成渝经济圈铁路客运网络的空间联系和结构特征演变对未来铁路网络建设和布局优化有着重要意义。基于46863617条铁路客运数据构建2015—2017年成渝经济圈铁路客运网络,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网络分析方法对连续时序下铁路客运联系时... 分析成渝经济圈铁路客运网络的空间联系和结构特征演变对未来铁路网络建设和布局优化有着重要意义。基于46863617条铁路客运数据构建2015—2017年成渝经济圈铁路客运网络,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网络分析方法对连续时序下铁路客运联系时空演变、网络结构特征演变以及网络结构对经济和人口的影响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圈铁路客运联系极化现象明显,客运流量主要集中在成都,其次是绵阳、重庆主城区和德阳,其余城市占据不到20%的客运流量;成渝经济圈铁路客运网络密度逐年上升,但仍处在较低水平;铁路客运网络具有较低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较高的平均聚类系数,客运网路呈现小世界特性;成都和重庆主城区的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远超其余城市;成渝经济圈铁路客运的通达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成都和重庆主城区的中介作用,大多数城市之间不存在铁路客运联系;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对GDP的影响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度数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对人口的影响为负,分别通过了5%、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不利于人口常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网络 结构特征演变 网络效应 GIS空间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史玉芳 牛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基于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地市的城市韧性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其韧性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剖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城市群内各城市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 基于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地市的城市韧性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其韧性时空演化特征,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剖析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城市群内各城市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韧性水平呈现出从省会开始向外围降低的态势。(2)城市群韧性网络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稳健,但地区间韧性联系呈现较强的层级性特征,也尚未完全实现互相联通的状态。(3)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的中心性较强,能够对周边或边缘城市产生较多资源溢出,城市群“核心-边缘”结构明显。(4)地理空间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政府财政支持、科技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的差异均显著影响城市群韧性空间网络结构的变化。关中平原城市群可通过建设城际数字化管理与交流平台、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等途径提升城市韧性与城市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中国省域降碳潜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丁颖辉 杨亚茹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5期199-208,共10页
为深入理解省域降碳潜力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加速推动区域绿色转型和协同降碳,基于Super-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降碳潜力,利用修改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 为深入理解省域降碳潜力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加速推动区域绿色转型和协同降碳,基于Super-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降碳潜力,利用修改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降碳潜力的空间关联日趋紧密,网络密度和网络关联数呈增长态势,网络效率和网络等级度呈下降态势;(2)东部省份多处于网络核心位置,发挥着支配作用;西部省份多位于网络边缘位置,对网络关联结构影响有限;(3)网络结构形成了净受益、净溢出、双向溢出和“经纪人”四大功能板块;(4)经济水平、能源消耗、产业结构和城镇人口等差异以及空间邻接关系共同驱动省域降碳潜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演变。据此提出提升省域降碳潜力、优化省域降碳潜力关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降碳潜力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QAP模型
下载PDF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驱动因素研究--兼论农村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14
作者 王小华 杨玉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85,共18页
推动农村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微弱”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促使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应有之义。通过构建农村普惠金融... 推动农村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微弱”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促使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应有之义。通过构建农村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测算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同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NA)、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农村普惠金融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关系数及网络密度均呈现先递增后下降的趋势,并于2011年达到峰值,整体关联网络通达性好,同时又存在“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所有网络特征指标均较为稳定。(2)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山东、广东6个省份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均最高,一直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核心区,掌控和支配能力更强,且对其他省份金融资源具有极强的虹吸作用,导致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仍然处于集聚阶段。(3)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银行业竞争是影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五个重要变量。从直接效应看,经济发展、高人口密度、银行业竞争均促进本地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从间接效应看,某地人口密集、第一产业占比过高、激烈的银行竞争均会抑制周边地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而政府加大对某地的财政支出也可以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关联研究
15
作者 杨韵 《中国商论》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根据近三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关系网络,并分析验证经济网络下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高密度和明显的网络化结构,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的三... 根据近三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关系网络,并分析验证经济网络下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高密度和明显的网络化结构,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的三级圈层结构特征。凝聚子集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空间组织上可以细分为4个城市子群。本文通过QAP分析发现,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的因素包括城市之间的距离、要素扩散与聚集、从业人口的流动、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内需消费等,并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空间经济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QAP分析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胜鹏 滕堂伟 +1 位作者 胡森林 李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3-753,共11页
本文运用修正的CRITIC评价法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空间格局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 本文运用修正的CRITIC评价法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空间格局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②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数字经济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多线程与稠密化的复杂结网态势,网络密度有所提升,整体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空间结构。③经济发达地区在空间网络结构中的优势地位显著,西部及边陲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能力有待提升;凝聚子群空间分布逐渐形成有序的团块化分布。④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科技创新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及地理空间距离始终表现出显著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效应则体现出先强后弱的阶段性特征,上述因素共同驱动着中国省域数字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的优化与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服务与空间融合: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优化路径
17
作者 王佃利 徐静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8,205,共14页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务嵌入空间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方向。以青岛市李沧区新时代邻里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为例,可归纳出“空间设施改造—服务持续嵌入—邻里精神培育”的动态优化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党建引领、资源联结、共识培育的融合机制,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规范化、可推广的解释机制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空间治理 基层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都市圈“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形成机制分析——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18
作者 苑韶峰 黄洁雨 +1 位作者 朱从谋 梅志恒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7,共12页
研究目的: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探究都市圈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功能协同提升、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探究都市圈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功能协同提升、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20年杭州都市圈生产功能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生活功能快速提升,生态功能稳中有降;生产和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生活功能表现出日益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杭州都市圈生活功能网络密度持续提升,生产功能网络密度先升后降,生态功能网络密度保持稳定,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杭州和绍兴主城区为核心节点的复杂、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态。(3)地理空间邻近性对“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均产生正向影响,耕地和林地资源禀赋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产业结构差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应以网络化思维促进都市圈“三生”功能协同提升,依托一体化建设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并通过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空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空间关联网络 形成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杭州都市圈
下载PDF
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的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李盛竹 蒋凡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8,共14页
数字化共享手段能够突破社会公共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聚焦数字化时代背景,多层级、多维度考察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对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社... 数字化共享手段能够突破社会公共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聚焦数字化时代背景,多层级、多维度考察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对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均衡、融合、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数字化治理与发展视阈,构建起包含基础设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六大方面的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熵值法对数字化共享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采用Dagum Gini系数、Moran’s I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系统地考察共享水平的区域差异根源、空间相关性及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但呈上升趋势;数字化共享水平的总体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数字化共享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各省份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分布特征,并且其空间依赖性突出、异质性明显、稳定性较高;全国及三大区域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存在直观的收敛特征,低共享水平省份对高共享水平省份具有显著的追赶效应。因此,可通过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完善共享支撑体系、创新共享途径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法和途径来加快推动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资源 数字化共享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高等教育区域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
20
作者 汤建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通过国家在区域层面选择高等教育集聚区,重塑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实现地理空间的生产;以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高等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以...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生产与互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通过国家在区域层面选择高等教育集聚区,重塑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实现地理空间的生产;以系列制度性安排引导高等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及高等教育要素的流动,规范高等教育空间秩序,拓宽社会空间的生产;在精神和实践双重维度塑造高等教育空间共识,促进文化空间的生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正处于从以传统规模集聚为主的地理空间生产向以知识创新为主的多维空间有机联动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构建高等教育空间网络,促进“地理-社会-文化”多重空间的有机融合;创新高等教育空间制度,根据不同空间属性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培育高等教育空间意识,创生符合空间基础的区域化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区域化 空间生产理论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文化空间 高等教育集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