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al Clause on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1
作者 ZHAI H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4年第3期548-566,共19页
The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is the core normativ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and point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 The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is the core normativ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and point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Constitution in the sense of positive law.The inclusion of the human rights clauses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itself is an inhere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constitution,and socialism has already contributed valuable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to the modern world in its early stage.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superior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over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 of a country,but rather to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domestic law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The relevant ru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will be effective only when they are transformed into domestic law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human rights clause in the Constitution.Correspondingly,the domestic legal order is brought into lin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through the Con-stitution and its human rights clause.Behind the system of fundamen-tal rights in the constitutional order is the value foundation of the en-tire legal system.The advancement of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In the future,we should further integrate the human rights values embedded in socialism into China’s constitutional practice,enhance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round the country,and take a more active part in global human rights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clause foreign-related rule of law socialist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human rights
下载PDF
捍卫社会主义宪法的生命与权威:驳“宪政姓资”论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千帆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5期31-36,共6页
宪政关系全民福祉与政权稳定,推动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宪政没有"社、资"之分,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执政党的长期执政意义重大。部分学者宣扬宪政"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兜着圈子否定中... 宪政关系全民福祉与政权稳定,推动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宪政没有"社、资"之分,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和执政党的长期执政意义重大。部分学者宣扬宪政"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兜着圈子否定中国发展模式"等论点逻辑混乱,论点荒唐,混淆视听,误人不浅。淡化宪政,只会导致宪法虚无主义,使执政党长期执政丧失合法根基。这明显会侵蚀党的执政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看,反宪政只会误国误民,滋生专制独裁。这正是执政党需要警醒和重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姓社姓资 执政党 合法性 执政基础
下载PDF
社会主义宪政的启航——重读1982年宪法
3
作者 邓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7,共4页
1982年宪法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一部拨乱反正的宪法,也是一部浸染着宪政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它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纠正了"不... 1982年宪法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一部拨乱反正的宪法,也是一部浸染着宪政精神的社会主义宪法:它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事实上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纠正了"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无产阶级专政,确立了受宪法和法律限制的人民民主专政;改变了党政不分的政权体制,加强了人民民主;建立了反对个人专制的硬性制度,维护了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它认真对待了公民权利,维护了人的尊严。1982年宪法的颁布与施行客观真实地宣示了社会主义宪政在中国的启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1982年宪法 社会主义宪政
下载PDF
民主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作者 李湘刚 《丽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纯粹的状态,多元、差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生自发的。民主宪政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宪政主义与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纯粹的状态,多元、差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生自发的。民主宪政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宪政主义与民主理论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确保宪法至上的权威。司法公正是民主宪政的基本追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强调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要求。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宪政 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载PDF
宪政与政治文明
5
作者 曹洪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以诠释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内涵为起点,剖析了政治文明的内在结构,论证了政治制度建设在实现政治文明中的核心作用,指出走宪政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惟一途径。
关键词 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制度文明 宪政
下载PDF
A Systemic 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Rights in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6
作者 Liu Han Cui Dand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3年第4期4-21,共18页
Prescribed b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rights provisions cannot be comprehended in isolation, nor can they be interpreted simply by referring to the concepts of positive rights or... Prescribed by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cial rights provisions cannot be comprehended in isolation, nor can they be interpreted simply by referring to the concepts of positive rights or socio-economic rights in traditional constitutional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itution, social rights exhibit three interrelated dimen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interpretation: promoting people's wellbeing, promoting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promoting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state-building. In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normative inten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social rights are not only a kind of socioeconomic right, but also a fundamental right with a socialist nature. Specifically, social rights are individuals' right to claim their economic welfare from the state, as well as the basic civil right of realizing a comprehensive social identity. They have a social and economic nature, and to a certain degree a political nature. Correspondingly, the normative structure of social rights, and in particular their functions and orientation toward obligation, a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is kind of nature.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rights are most frequently manifested as objective value order, and its specific duty to protect not only points to specific state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constitutional review organs and judicial organs, but to the whol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thus forming a Chinese-styl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model of social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rights common prosperity socialist constitution labor rights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原文传递
回顾“82宪法”及其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纪念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 被引量:1
7
作者 殷思佳 李鼎楚 魏建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9-71,82,共3页
"宪政"是民主与法制的完美结合。"82宪法"突出了"政治模式归依生活秩序"与"制度理性软化阶级专政"两项特征。前者强调权利实现,后者意味权力限制。它们分别在"公民权利的具体化与人民代... "宪政"是民主与法制的完美结合。"82宪法"突出了"政治模式归依生活秩序"与"制度理性软化阶级专政"两项特征。前者强调权利实现,后者意味权力限制。它们分别在"公民权利的具体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党政分开与依法执政行政"方面得以落实。这些在当时蕴含着新意而于当下成为了中国宪政的趋势和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宪法” 特征 社会主义宪政思想
下载PDF
和谐社会与中国宪政建设
8
作者 符隆钟 李莺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本文从宪法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给中国宪政建设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属性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宪政理论变迁的回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宪法制... 本文从宪法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给中国宪政建设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属性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宪政理论变迁的回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宪法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宪政
下载PDF
论宪政与政治文明
9
作者 陈亚琼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4-36,共3页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宪政起源于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宪政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核,丰富并演绎着现代政治文明,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际,我们要采用多方途径推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宪政起源于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宪政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核,丰富并演绎着现代政治文明,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际,我们要采用多方途径推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宪政
下载PDF
百年中国宪政的历史反思
10
作者 黄家滨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5-28,共4页
近现代中国百余年宪政发展的历程告诫我们,当代中国的宪政之路必须彻底摒弃以往的工具主义态度,树立法律尤其是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努力推进公民社会建设。
关键词 宪法 宪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民社会
下载PDF
人权保护宪法条款的涉外法治意涵
11
作者 翟晗 《人权》 2024年第3期47-62,共16页
人权条款入宪是人权宪法化的核心规范表现,并在实证法意义上指向国际法与宪法的关系问题。人权条款入宪本身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在早期就已经为现代世界贡献了宝贵的权利保障观念与实践。已经宪法化的人权保护条... 人权条款入宪是人权宪法化的核心规范表现,并在实证法意义上指向国际法与宪法的关系问题。人权条款入宪本身是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在早期就已经为现代世界贡献了宝贵的权利保障观念与实践。已经宪法化的人权保护条款并不会导致国际法必然优越于一国的宪法秩序,而是通过宪法秩序将国际法与国内法相衔接。国际法规则需要通过宪法以及宪法中的人权条款转换为国内法,方才具有效力。与之相应,国内法秩序借助宪法及其人权条款与国际法秩序实现接轨。宪法秩序中的基本权利体系背后体现的是整个法律体系的价值基础。涉外法治建设为我国司法实践带来了进一步推动人权保护的新契机。未来应当继续将蕴含于社会主义之内的人权价值融入我国的宪法实践,不断提升国内人权保障水平,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条款 涉外法治 社会主义宪法 人权宪法化
原文传递
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及实现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志刚 万千慧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2,共21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相互关联,具有历史正当性与时代优越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的价值趣味和价值理想。它对转型期中国面临的多元价值冲突具有应对优势,却面临认同困境,这是它同宪法融合发展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相互关联,具有历史正当性与时代优越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的价值趣味和价值理想。它对转型期中国面临的多元价值冲突具有应对优势,却面临认同困境,这是它同宪法融合发展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宪法的融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的政治逻辑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理基础。其实现机制包含直接成为宪法的规范组成部分、以体系解释的思路实现宪法文本内涵变迁、作为政策性指导的依据三个框架部分,并通过合宪性审查机制进行技术保障。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宪法的实质融合,以及促使其进一步指导社会交往行动,重点领域基本法律对宪法相关规定的继承既要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也要维持自身逻辑自洽、体系完整。为此,在未来的变迁中应当扩宽覆盖面,丰富价值倾向、立法宗旨、具体内容,促进法律规制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宪法 融合发展 实现机制 合宪性审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