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iological Complexity Theory:From Epistemology to Empirical Methodology
1
作者 Rina Manuela Contini 《Sociology Study》 2023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This study,through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sociological complexity theory’s epistemological sources,specifically in Edgar Morin’s formulation,sheds light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s as well as empirical methodologie... This study,through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sociological complexity theory’s epistemological sources,specifically in Edgar Morin’s formulation,sheds light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s as well as empirical methodologies of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today’s complex,interconnected,diverse and globalized society and global disorder.Complexity theory leads to a shift in perspective and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epistemological status of social sciences with an in-depth intervention of disorder,contingency,case,singular,and non-repeatable in the sociological analysis.The notion of dialogic interplay is placed at the paradigm level and stands out at the heart of the concepts,analyzing the social system as auto-eco-organizer.Similarly,the notion of‘emergence’at macro-micro levels imposes itself as complex,logically requiring overcoming simple,linear thinking and model of explanation to adopt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rotativity in which the product retroacts by transforming the one producing it,by conceiving a circularity of co-produ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through interactions.Declining epistemology and sociological complexity theory in the empirical methodology setting,the complex sociological approach is phenomenon-,event/information-and crisis-centered,privileging observation,participation-intervention,and‘live inquiry’.The open,in-depth and possibly non-directive interview is part of clinical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raising the question of the observer-phenomenon-observed 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ity sociology theory and methodology social system EMERGENCE micro-macro analysis participation-intervention
下载PDF
理论导向的体育社会学定量研究:问题、策略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边燕杰 张伊雪 鲁肖麟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定量研究是推动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定量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有助于深入理解体育现象,验证理论假设,推动理论创新。当前,我国体育社会学定量研究处于上升阶段,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基于“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理念,... 定量研究是推动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定量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有助于深入理解体育现象,验证理论假设,推动理论创新。当前,我国体育社会学定量研究处于上升阶段,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基于“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理念,提出解决这些困境的3个核心环节:问题意识、理论探究、数据验证。在数字社会背景下,研究者应积极运用新数据、新技术和新方法赋能理论创新,揭示新的因果机制,催生新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 定量研究 研究方法 问题意识 理论探究 数据验证
下载PDF
“空间生产”与“场所建构”——基于社会学理论的风景园林专业社会实践路径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详 李哲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148-154,共7页
在风景园林由一级学科变更为专业学位的背景下,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社会学理论需求,以及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的现实任务。借鉴景观人类学方法,综合“空间生产论”的外部景观视角与“场所建构论”的内部景观视角,对风景园林专... 在风景园林由一级学科变更为专业学位的背景下,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社会学理论需求,以及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的现实任务。借鉴景观人类学方法,综合“空间生产论”的外部景观视角与“场所建构论”的内部景观视角,对风景园林专业社会实践的理论方法与实施途径展开研究。通过设置4个实践模块,即景观社会观察、社区场所营造、城市治理转型、乡村振兴研究,探寻一种能够在实践环节有效联结宏观与微观两种视角的专业实践方式。提出:打破“空间生产”与“场所建构”之间的内外壁垒与上下隔阂,创造一种“多相律”景观平衡、共融发展的模式,不仅是风景园林专业社会实践方法探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拓展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专业实践 方法论 空间生产 场所建构
下载PDF
论我国混合法系研究方法的创新——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4
作者 陆强 王晋熠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分析法社会学方法应用于混合法系研究的必要性,基于法社会学与混合法系研究的契合度,探索将法社会学方法应用于混合法系研究的途径:引入“活法”概念、引入“动态发展观”、引入“经验事实验证法”等,创新混合法系研究方法。
关键词 混合法系 法社会学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法学的方法论基础:从个人法学到社会法学
5
作者 刘清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以个体还是以整体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的问题,是认识论上的方法论问题。方法论即论方法的学界认识遮蔽了现代中国法学的方法论问题。古代法学主要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其“不见个体”的先天缺陷使个体湮灭。法学个体主义方法论于古代萌芽,... 以个体还是以整体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的问题,是认识论上的方法论问题。方法论即论方法的学界认识遮蔽了现代中国法学的方法论问题。古代法学主要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其“不见个体”的先天缺陷使个体湮灭。法学个体主义方法论于古代萌芽,在近代罗马法复兴、古典自然法学形成的背景下得以确立,经近现代“西法东渐”植入中国法学,其历史价值是使个体获得尊重而成为法律主体,但其“不见整体”的天然罅隙不分中西地消弭了社会整体,导致社会问题频发。个体主义方法论法学的本质是个人法学。社会主义中国尊重自然个体也尊崇社会整体,需要法学个体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相得益彰。以个体主义方法论对待个体性的问题,坚守传统个人法学。以整体主义为方法论,中国法学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革新方案是,还婚姻家庭、环境、农村集体等社会整体以整体内涵,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 社会主义 个体主义方法论 个人法学 整体主义方法论 社会法学
下载PDF
韦伯作品统一性与学科身份转换之谜——方法论学说线索下的韦伯思想脉络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翼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9,188,共14页
对韦伯方法论学说的忽视是造成当今韦伯诠释危机的重要原因。作为国民经济学家,韦伯试图用“社会经济学”的设想破解国民经济学的方法论之争,这种设想以构造“诸领域”的理想类型为核心,以经济领域与其他社会领域的“亲和”与“紧张”... 对韦伯方法论学说的忽视是造成当今韦伯诠释危机的重要原因。作为国民经济学家,韦伯试图用“社会经济学”的设想破解国民经济学的方法论之争,这种设想以构造“诸领域”的理想类型为核心,以经济领域与其他社会领域的“亲和”与“紧张”关系为分析目标,并最终服务于韦伯的价值关联——为何偏偏西方产生了现代理性资本主义。韦伯将构造理想类型的任务赋予了社会学,并认为其在方法论上先于历史研究,因此后期他将社会学作为了研究重点。由于每个理想类型本质上是一个主观意义类型,这就实现了“理解”的目的。韦伯的思想遗产为今日社会学破解“剩余学科”之地位提供了丰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著作统一性 韦伯方法论 韦伯思想脉络 理解社会学 国民经济学历史学派
下载PDF
基于体验的理解 从社会学方法论视角重探狄尔泰的“理解”概念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志谦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80,共28页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外部世界”这些具有共同性的精神性内容参与构成的关联体。基于此,狄尔泰认为,他人理解不仅仅是对他人动机的揣测,还是对客观精神系统的构建。它与自身理解有密切的联系:二者同样是基于“体验—表达—理解”的关联体,并借由生命表现而实现的对于体验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进一步与韦伯的理解概念进行比较,以阐明狄尔泰的路径所蕴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理解 生命关联体 精神科学 社会学方法论
下载PDF
鹦鹉秘授的社会学方法
8
作者 夏传玲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2023年第1期1-35,共35页
本文是一次课堂教学实验的转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探讨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这些特殊性给我们的理论建构、调查方法、田野观察、知识验证、研究评估和知识传承所带来的独特挑战。
关键词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社会学研究对象
下载PDF
从二元对立到多元综合——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5
9
作者 董泽芳 胡春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8-135,共8页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 学科方法论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教育社会学方法论一直存在着自然科学取向与人文科学取向、规范性研究与证验性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和谐论取向与冲突论取向、演绎性模式与解释性模式、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多方面的二元对立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教育社会学方法论正走向多元综合,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只有以多元综合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方法论 多元 综合
下载PDF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论特征--体育人文社会学元问题研究之二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一民 曹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20,共5页
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存在的主要依据,也是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对象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的元问题之一。体育人文社会学以人的体育行为活动和由这些活动引发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独立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存在的主要依据,也是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对象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得以确立的最根本的元问题之一。体育人文社会学以人的体育行为活动和由这些活动引发的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与体育自然科学相比较,它具有人为性、异质性明显,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偶然性更大,事实因素与价值因素并存等特点。因此,在研究上具有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与融合,价值非中立性与价值中立性相统一,实证性研究与评价性研究相统一等方法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文社会学 研究对象 方法论 特征
下载PDF
走向开源的社会学 定量分析中的复制性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陈云松 吴晓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3,共23页
社会科学定量分析亟待建立一个透明和开源的学术机制,让研究数据和模型公开共享,使研究成果可以得到他人的验证和进一步拓展。这个学术机制的核心就是倡导"复制性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复制性研究的实践和... 社会科学定量分析亟待建立一个透明和开源的学术机制,让研究数据和模型公开共享,使研究成果可以得到他人的验证和进一步拓展。这个学术机制的核心就是倡导"复制性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围绕复制性研究的实践和讨论,提出了复制性研究对于社会科学特别是中国社会学定量分析的重要意义、操作可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两个实证定量分析的例子,为如何进行复制性研究提供了简明的范本。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就复制性研究所应达成的共识和建议。本文所论及的复制性研究,对社会科学定量分析其他领域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社会学 复制性研究 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前现代到现代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从前现代到现代的演变,现代化的宏大过程铸就了其现代性意涵也凸显了其“问题性”意义。从社会学的视野看这一演变过程,能够使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会与社会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对于社会学的独特意义、...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从前现代到现代的演变,现代化的宏大过程铸就了其现代性意涵也凸显了其“问题性”意义。从社会学的视野看这一演变过程,能够使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会与社会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对于社会学的独特意义、它在社会学中具有的基本和核心地位,从而使我们对于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中的重大问题的探讨获得一个新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社会 社会学考察 前现代性 现代性 社会学 理论
下载PDF
传统观念与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关系——社会学视野与方法论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泽民 熊文珍 赵茹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1-186,共6页
当前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原因的分析不够深刻,只简单归咎于传统"贱视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但从社会学视野和方法论角度来分析传统"贱视职业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并引入社会体系概念和因径分析来寻找与... 当前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滞后原因的分析不够深刻,只简单归咎于传统"贱视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但从社会学视野和方法论角度来分析传统"贱视职业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并引入社会体系概念和因径分析来寻找与阐述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因,可以发现:(1)政府有关政策才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因;(2)"贱视职业教育"是一个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易于验证的传统观念,一旦"现实生活"有所改变,"贱视职业教育"这个传统观念也会随之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观念 职业教育 社会学视野 方法论
下载PDF
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下) 被引量:67
14
作者 肖洪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8,共10页
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与理论归纳类文章。文章的第一部分展示了旅游社会学在国外的开展状况 ;综合评述了主要的思想流派、理论观点、学术著作以及代表人物 ,具体包括旅游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演进观、新迪尔凯姆学说、冲突批评理论、功能学派... 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与理论归纳类文章。文章的第一部分展示了旅游社会学在国外的开展状况 ;综合评述了主要的思想流派、理论观点、学术著作以及代表人物 ,具体包括旅游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演进观、新迪尔凯姆学说、冲突批评理论、功能学派、韦伯主义、形式主义 现象学和民族方法学派 ,以及符号互动主义等 7种理论流派。文章的第二部分尝试性地建构了旅游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内容包括旅游活动主体类型、旅游系统与发展范式、主客交往、旅游吸引系统特征、旅游影响与社会文化变迁及现代化 ,以及旅游现象的两重性等旅游社会学研究对象的 6大基本属性与范畴。文章对旅游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会学 文献综述 理论体系 研究方法 "真实性" "舞台性" 慢景性研究
下载PDF
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振京 杨昌勇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之关系的角度,侧重研究主题、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对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进行了探讨。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三个特征:研究主题:追随、反映社会变迁及教育变革;研究旨趣: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研... 基于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之关系的角度,侧重研究主题、研究旨趣和研究范式对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特征进行了探讨。当代教育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三个特征:研究主题:追随、反映社会变迁及教育变革;研究旨趣: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研究范式:由过去的二元对立走向现在的整合。全面深入地认识当代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特征,有助于创建我国的教育社会学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方法论 特征
下载PDF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舒茨主体间性理论再讨论 被引量:24
16
作者 孙飞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74,共37页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 舒茨从对个体行动的意识分析出发,基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与伯格森的意识哲学,对韦伯所建立的社会科学概念体系作了一个意义基础的建构工作,并进而运用理想类型的方法发展出了自己的社会世界的图景。在这一工作中,对他者问题的处理涉及了一系列深具社会学意涵的问题,而其核心则是主体间性问题。对主体间性之可能性这一问题的探讨,从社会思想史的传统脉络来看,不仅关涉社会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在舒茨的努力下,更成为了一项通过以我群群体为基础的、有意义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来回答近现代以来社会学的核心方法论问题——社会如何可能——的基本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现象学社会学 方法论 生活世界
下载PDF
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仲云 张涵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6,共8页
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自1980年代复兴以来,学者们建立起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法律社会学与社会学法学存在称谓之争,但近期研究以法律社会学的提法为主流。法律社会学的基... 中国的法律社会学研究自1980年代复兴以来,学者们建立起了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法律社会学与社会学法学存在称谓之争,但近期研究以法律社会学的提法为主流。法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法律社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理论特征、研究框架、研究的意义等,学者们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法律社会学的方法论更是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应当有重点地加强新时期的法律社会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社会学 研究 方法论
下载PDF
翻译研究:一个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34
18
作者 胡牧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8-51,55,共5页
为了进一步扩大翻译研究领域的视野,回应Holmes对建构社会翻译学的呼吁,在对现有翻译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因由和依据,认为以总体性原则为指导的全新的研究体系,可以从社会需要、社会理解等10... 为了进一步扩大翻译研究领域的视野,回应Holmes对建构社会翻译学的呼吁,在对现有翻译研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因由和依据,认为以总体性原则为指导的全新的研究体系,可以从社会需要、社会理解等10大环节对翻译活动作出综合性、社会性的阐释。文末对这一视角能够解决的诸多问题作出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社会学视角 建构 方法论 总体性
下载PDF
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晚年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95
19
作者 周飞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87,共45页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间断的调查、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这种思想转向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转向,而不是文化立场的转变。本文以四个部分来论述这种转向的发生。前两个部分讨论费孝通晚年谱写的"两篇文章",即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费孝通都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挑战,他发现:乡村工业、民族和边区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社会政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和其背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和文化有关。如何把握这些心态和文化,是本文的第三个部分,即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费先生从英国人类学家Leach因《江村经济》所提出的两个方法论问题入手,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展开了漫长而严谨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看法,也是对上述两个经验问题的总回答,另一方面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方法论补充。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费孝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晚年如何身体力行,在"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是为真正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社会学方法论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构建社会学理论的哲学方法论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运清 刘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9,共7页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完备的社会认识论,为社会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合理的逻辑前提。具体而言,构建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人的问题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前者是社会学的中心问题,因为人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学研究... 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完备的社会认识论,为社会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了合理的逻辑前提。具体而言,构建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人的问题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前者是社会学的中心问题,因为人是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学研究的"中轴",社会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具体的历史的人;后者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要求在方法论上必须从人与社会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个体与整体相统一的层面进行社会学研究。此外,构建社会学理论还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具体与抽象相统一、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逻辑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唯物史观 人学 哲学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