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spective on ultramicroporous carbon as sulphur host for Li-S batteries 被引量:3
1
作者 Helen Maria Joseph Maximilian Fichtner Anji Reddy Munnang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242-256,I0006,共16页
Lithium-sulphur(Li-S)batteries are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next-generation battery technology.Sulphur is an attractive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mainly due to its high capacity(1675 m Ah g^(-1))an... Lithium-sulphur(Li-S)batteries are currently considered as next-generation battery technology.Sulphur is an attractive posi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mainly due to its high capacity(1675 m Ah g^(-1))and high specific energy(2600 Wh kg^(-1)).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f lithium with sulphur in non-aqueous electrolyte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electrolyte soluble intermediate lithium-polysulphides.The dissolved polysulphides shuttle to the anode and get reduced at the anode resulting in Li metal corrosion.The solubility of polysulphide gradually reduces the amount of sulphur in the cathode,thereby limiting the cycle life of Li-S batteries.Several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cycling stability of Li-S batteries.A unique approach to eliminate the polysulphide shuttle is to use ultramicroporous carbon(UMC)as a host for sulphur.The pore size of UMC which is below 7A,is the bottleneck for carbonate solvents to access sulphur/polysulphides confined in the pores,thereby preventing the polysulphide dissolution.This perspective article will emphasise the role of UMC host in directing the lithiation mechanism of sulphur and in inhibiting polysulphide dissolution,including the resulting parasitic reaction on the lithium anode.Further,the challeng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by UMC-S based Li-S batteries,and the strategies to realise high power density,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and resilient Li-S batteries will b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sulphur batteries Ultramicroporous carbon sulphur CATHODE Composites
下载PDF
氮化锂对金属锂制备硫化锂改性研究
2
作者 雷振 陈格 +4 位作者 徐川 孙家乐 杨柳 田欢 刘杨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以金属锂为锂源、硫粉为硫源、氮化锂为添加剂,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硫化锂。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氮化锂可促进金属锂与硫粉合成硫化锂的反应;Li_(3)N先与硫粉反应释放N_(2),在熔融的金属锂片上形成孔洞,进一步扩大金属锂与硫粉接触面积,得... 以金属锂为锂源、硫粉为硫源、氮化锂为添加剂,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硫化锂。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氮化锂可促进金属锂与硫粉合成硫化锂的反应;Li_(3)N先与硫粉反应释放N_(2),在熔融的金属锂片上形成孔洞,进一步扩大金属锂与硫粉接触面积,得到疏松多孔的骨架结构,有利于后续破碎且减少球磨过程中二次反应的风险。当Li∶S∶Li_(3)N=2∶2∶0.4(物质的量比)时,在100℃下反应8 h即可得到粗品硫化锂,再经700℃煅烧、除杂和球磨后可以得到纯度大于99.95%、粒径小于15μm的电动汽车用硫化锂产品。该方法为工业化生产硫化锂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池 固态电解质 氮化锂 EV级
下载PDF
Nitrogen/sulphur dual-doped hierarchical carbonaceous fibers boosting potassium-ion storage 被引量:2
3
作者 Junzhi Li Junming Cao +6 位作者 Xifei Li Junhua Hu Yaohui Zhang Hirbod Maleki Kheimeh Sari Chunxiao Lv IgorVZatovsky Wei Ha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20-427,共8页
The carbon materials as anode electrod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large size of potassium ions prevents their intercalation/deintercalation,resulting in poor storage behav... The carbon materials as anode electrod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large size of potassium ions prevents their intercalation/deintercalation,resulting in poor storage behaviors.Herein,a novel design of N/S codoped hierarchical carbonaceous fibers(NSHCF)formed from nanosheets self-assembled by catalyzing Aspergillus niger with Sn is reported.The asprepared NSHCF at 600℃(NSHCF-600)exhibits a high reversible capacity of 345.4 m Ah g^(-1) at 0.1 A g^(-1) after 100 cycles and an excellent rate performance of 124.5 m Ah g^(-1) at 2 A g^(-1).The excellent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can be ascribed to the N/S dual-doping,which enlarges interlayer spacing(0.404 nm)and introduces more defects.The larger interlayer spacing and higher pyridinic N active sites can promote K ions diffusion and storage.In addition,the ex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s the high reversibility of potassiation/depotassiation proces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ceous fibers Large interlayer spacing Nitrogen/sulphur dual-doping Potassium-ion batteries
下载PDF
不同前驱体对β″-Al_(2)O_(3)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车洪生 张阳 +3 位作者 苏静波 石文启 陈留刚 金胜利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2,共6页
钠硫电池是一种优异的电化学储能电源,β″-Al_(2)O_(3)电解质陶瓷是钠硫电池最为核心的材料,直接决定了钠硫电池的性能、生产工艺和成本。片状结构的勃姆石适宜作为制备层状β″-Al_(2)O_(3)的前驱体,本文分别以α-Al_(2)O_(3)、γ-Al_... 钠硫电池是一种优异的电化学储能电源,β″-Al_(2)O_(3)电解质陶瓷是钠硫电池最为核心的材料,直接决定了钠硫电池的性能、生产工艺和成本。片状结构的勃姆石适宜作为制备层状β″-Al_(2)O_(3)的前驱体,本文分别以α-Al_(2)O_(3)、γ-Al_(2)O_(3)和水热反应合成的勃姆石为铝源,NaHCO3为钠源,在1280℃制备了β″-Al_(2)O_(3)。试验过程中考察了不同前驱体对β″-Al_(2)O_(3)的影响,同时探究了不同钠源加入量和温度对制备β″-Al_(2)O_(3)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β″-Al_(2)O_(3)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采用α-Al_(2)O_(3)和γ-Al_(2)O_(3)为前驱体制备的β″-Al_(2)O_(3)中还同时存在α-Al_(2)O_(3),而选取片状勃姆石为铝源,加入22%NaHCO_(3),在1280℃下煅烧,得到了纯相的β″-Al_(2)O_(3),呈1μm左右的片状结构,晶粒之间分散较好,没有团聚现象,是理想的β″-Al_(2)O_(3)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l_(2)O_(3) 勃姆石 氢氧化铝 水热合成 碳酸氢钠 钠硫电池 储能材料
下载PDF
基于学科交叉的应用化学教学实验的设计
5
作者 杨伟伟 李梦媛 +2 位作者 王志军 刘鑫洋 李丹丹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0期138-140,共3页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归纳及思考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应用化学 教学设计 锂硫电池
下载PDF
V_2O_5(TiO_2)/S复合材料作锂电池正极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萍 张宝宏 +1 位作者 巩桂英 徐宇虹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2-45,共4页
为了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将单质硫分别与纳米金属氧化物(V2O5,TiO2)机械混合。用XRD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池性能的对比,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V2O5改性的硫材料,首次放电... 为了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将单质硫分别与纳米金属氧化物(V2O5,TiO2)机械混合。用XRD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电池性能的对比,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V2O5改性的硫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达844.68 mAh.g–1,样品循环容量衰减明显改善,30次后比容量保持在696.71 mAh.g–1。而TiO2/S复合材料,初始放电比容量为578.21 mAh.g–1,3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347.71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单质硫 五氧化二钒 二氧化钛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负极用高性能沥青基富硫炭材料 被引量:10
7
作者 贺磊 孙钰仁 +4 位作者 王春雷 郭宏毅 郭永强 李晨 周颖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0-427,共8页
以中温煤沥青为碳源,升华硫为硫源,经低温和高温两步热处理,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硫含量的硫掺杂沥青基炭材料。探究了炭化温度对材料组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材料中硫含量明显减少;硫流失的同时,带... 以中温煤沥青为碳源,升华硫为硫源,经低温和高温两步热处理,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硫含量的硫掺杂沥青基炭材料。探究了炭化温度对材料组成、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材料中硫含量明显减少;硫流失的同时,带来炭结构的变化,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层间距逐渐增大。其中800℃炭化的材料(SC-800)硫含量达到20.19 wt.%,层间距为0.368 nm,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储钠首次可逆容量高达482.8 mAh/g;在0.5 A/g和5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和1000圈后,仍然保持245.9和103.7 mAh/g的比容量。SC-800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高硫含量、较大的层间距和合适的孔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硫掺杂炭材料 钠离子电池负极炭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夹层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杰 孙晓刚 +4 位作者 陈珑 邱治文 蔡满园 李旭 陈玮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70-1075,共6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薄膜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片与隔膜之间的夹层,可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阻止穿梭效应,减小活性物质的损失,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薄膜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片与隔膜之间的夹层,可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阻止穿梭效应,减小活性物质的损失,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MWCNTs夹层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52m A·h/g,首次库仑效率接近100%,循环20次后比容量还保持在1028m A·h/g。在1C、2C和5C倍率下充放电,电池比容量分别达到902m A·h/g、782m A·h/g和509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多壁碳纳米管 夹层 穿梭效应
下载PDF
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三明治隔膜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改善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杰 孙晓刚 +5 位作者 陈玮 李旭 黄雅盼 魏成成 胡浩 梁国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82-1789,共8页
先利用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与纸纤维制备了复合纤维纸(MWCNTs-OHP),然后将该复合纤维纸夹在两层PP隔膜之间组装三明治结构隔膜(PP@MWCNTs-OHP@PP)并应用于锂硫电池.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 先利用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与纸纤维制备了复合纤维纸(MWCNTs-OHP),然后将该复合纤维纸夹在两层PP隔膜之间组装三明治结构隔膜(PP@MWCNTs-OHP@PP)并应用于锂硫电池.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和元素能谱分析(EDS)等对材料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P@MWCNTs-OHP@PP三明治隔膜有效提高了锂硫电池的性能.在0.1C倍率下,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32 m A·h/g,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达到91.5%.在1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500周后,放电比容量依然维持516 m A·h/g,每周循环衰减率为0.028%,库仑效率保持在96.4%以上.充放电倍率从3C减小到0.1C后,放电比容量从336 m A·h/g恢复到820 m A·h/g,显示出极佳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多壁碳纳米管 羟基 隔膜 穿梭效应 锂硫化物
下载PDF
脉冲技术应用于失效铅酸蓄电池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金良 许凤山 +2 位作者 马扣祥 刘连生 王观成 《电池工业》 CAS 2001年第2期51-55,共5页
研究了因不可逆硫酸化引起早期失效铅酸蓄电池容量恢复的可行性。通过采用电子脉冲振荡的方法,使电极表面硫酸铅细化、溶解,从而使电池的内电阻减小,电极利用率和充电效率提高,电池容量得到恢复。采用电子脉冲原理制成的XF修复保... 研究了因不可逆硫酸化引起早期失效铅酸蓄电池容量恢复的可行性。通过采用电子脉冲振荡的方法,使电极表面硫酸铅细化、溶解,从而使电池的内电阻减小,电极利用率和充电效率提高,电池容量得到恢复。采用电子脉冲原理制成的XF修复保护系统对延长铅酸蓄电池使用寿命和减轻废弃铅酸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该系统的一般性能和原理,对用于修复不同类型的失效电池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对于因长期搁置不用和使用维护不当等引起早期失效的电池,可进行有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硫酸化 脉冲技术 失效 电极
下载PDF
铅蓄电池极板硫化的原因、排除及预防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美荣 于静 《交通标准化》 2004年第7期97-98,共2页
极板硫化是铅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内部故障,为此应采取一些简单的排除方法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 汽车电器 铅蓄电池 极板硫化 溶解度 硫酸铅再结晶
下载PDF
二硫苏糖醇/多壁碳纳米管阻隔层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
12
作者 王杰 孙晓刚 +1 位作者 李旭 陈玮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3-340,共8页
二硫苏糖醇(DTT)作为剪切剂,对高阶多硫化物进行剪切阻止其溶解,抑制穿梭效应的产生。以二硫苏糖醇(DT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薄膜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阻隔层,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阻止穿梭效应,减小活性物质的损... 二硫苏糖醇(DTT)作为剪切剂,对高阶多硫化物进行剪切阻止其溶解,抑制穿梭效应的产生。以二硫苏糖醇(DT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薄膜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阻隔层,抑制多硫化物的溶解和扩散,阻止穿梭效应,减小活性物质的损失,提高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等进行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含DTT/MWCNTs阻隔层的锂硫电池在0.2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674mAh/g,活性物质的利用率达到99.9%。在1C充放电300次循环后,容量依然保持在780mAh/g,是首次放电容量1094mAh/g的71.3%,且库伦效率保持在95.3%以上。在5C和10C倍率下充放电,电池比容量分别达到597和214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多壁碳纳米管 二硫苏糖醇 阻隔层 穿梭效应 锂多硫化物
下载PDF
硫/聚吡咯复合正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锦 张敏刚 +1 位作者 郝豫宝 刘纹赫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7年第1期149-150,共2页
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中的分层模建工具构建了硫(S)/聚吡咯(PPy)模型,采用DMol 3模块对构建好的模型进行几何优化,并完成计算。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S、PPy和S/PPy的结合能和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单质硫与PP... 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中的分层模建工具构建了硫(S)/聚吡咯(PPy)模型,采用DMol 3模块对构建好的模型进行几何优化,并完成计算。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计算了S、PPy和S/PPy的结合能和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单质硫与PPy复合后,不仅改善了硫电极的导电性,而且提高了硫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S/PPy复合材料 第一性原理 态密度
下载PDF
S-Y复合掺杂LiMn_2O_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超 樊彦良 +3 位作者 毕磊 李述中 徐甲强 杨书廷 《中国锰业》 2006年第4期26-29,33,共5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并对其进行了硫、钇掺杂及硫和钇的复合掺杂修饰。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硫和钇复合掺杂的材料具有标准尖晶石结构...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氧化物,并对其进行了硫、钇掺杂及硫和钇的复合掺杂修饰。对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硫和钇复合掺杂的材料具有标准尖晶石结构;掺杂硫其首次放电容量达196.1mAh/g,但容量衰减较快;掺杂钇后正极材料在0.2C充放电速率下,循环2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6%,但是初始容量较低;而硫钇复合掺杂综合了硫掺杂效应和钇掺杂效应,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 尖晶石结构 锂离子电池 S—Y复合掺杂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研究进展快报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中国科学院'长续航动力锂电池'项目组 黄祯 冯国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显著延长续航里程,对发展电动汽车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在2013年底部署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通过合作研究,积极探索了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等电池体系。其中... 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将显著延长续航里程,对发展电动汽车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在2013年底部署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通过合作研究,积极探索了第三代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等电池体系。其中,采用纳米硅碳负极、富锂正极的24 A·h的锂离子电池单体,质量能量密度达到374 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577 W·h/L。8 A·h固态聚合物锂电池60℃下能量密度达到240 W·h/kg,基于无机陶瓷固态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室温下能量密度达到240 W·h/kg。37 A·h的锂硫电池单体室温能量密度达到566 W·h/kg,50℃达到616 W·h/kg。5 A·h锂空气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526 W·h/kg。目前这些样品电池在综合技术指标方面离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进行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从长远考虑,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必然进一步增加电池安全性风险,因此不同形式的固态锂电池将是未来长续航动力锂电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锂电池 锂-硫电池 锂-空气电池 高能量密度 电动汽车
下载PDF
微波辅助Sol-Gel法合成Na-β"-Al_2O_3电解质粉末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莉莉 索进平 +1 位作者 刘石明 叶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7,共5页
传统制备Na-β"-Al2O3(SBA)固体电解质主要采用固相合成法,需要极高的烧结温度(1873K)和极长的反应时间(30h)。长时间的高温下有效成分Na2O很容易挥发掉,这对使用SBA作为固体电解质的钠硫电池是非常有害的。微波烧结具有升温速率... 传统制备Na-β"-Al2O3(SBA)固体电解质主要采用固相合成法,需要极高的烧结温度(1873K)和极长的反应时间(30h)。长时间的高温下有效成分Na2O很容易挥发掉,这对使用SBA作为固体电解质的钠硫电池是非常有害的。微波烧结具有升温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和体加热等显著特点,能解决传统烧结带来的问题。本实验采用微波辅助Sol-Gel法合成β"-Al2O3电解质粉末,实验表明制备出的凝胶在一定温度下预烧成粉末后具有很好的微波吸收能力。粉末经1323K预烧1h,微波处理30min后几乎全部为Na-β"-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β″-Al2O3 微波烧结 固体电解质 钠硫电池
下载PDF
由含铝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制备的多孔碳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孟宪斌 高秋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15-171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含铝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其在高温下发生炭化得到多孔碳,最后与硫复合制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XRD图谱显示在高温炭化时多孔碳样品出现了部分石墨化.N2等温吸附-脱附测试分析显示合成的多孔碳材料含有微孔和介孔结构....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含铝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其在高温下发生炭化得到多孔碳,最后与硫复合制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XRD图谱显示在高温炭化时多孔碳样品出现了部分石墨化.N2等温吸附-脱附测试分析显示合成的多孔碳材料含有微孔和介孔结构.对不同载硫量的锂硫电池进行了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S质量分数为46.3%的样品在0.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达到1272 mA·h/g;在0.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934 mA·h/g,循环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多孔碳 正极材料 锂硫电池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的硫化铅蓄电池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荣文钲 庹先国 +1 位作者 石繁荣 杨晶惠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45-1647,共3页
针对铅酸蓄电池因硫化现象而造成的无法充电或充不满电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AVR单片机的铅蓄电池修复仪,采用复合频率脉冲技术实现对铅酸蓄电池硫化问题的活化处理,通过采用4组不同年份及硫化程度不同已经失效的铅酸蓄电池进行了实验测... 针对铅酸蓄电池因硫化现象而造成的无法充电或充不满电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AVR单片机的铅蓄电池修复仪,采用复合频率脉冲技术实现对铅酸蓄电池硫化问题的活化处理,通过采用4组不同年份及硫化程度不同已经失效的铅酸蓄电池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修复后电池容量平均能恢复到额定容量90%以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蓄电池 硫酸盐化 嵌入式 复合脉冲技术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的钠硫电池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军 戴炜轶 马廷灿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150,共9页
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规模储能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钠硫电池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良好的性能与经济效益。本文以钠硫电池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钠硫电池储能技术相关专利的分析,梳理并总结钠硫电池领域中技术研发... 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规模储能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钠硫电池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良好的性能与经济效益。本文以钠硫电池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钠硫电池储能技术相关专利的分析,梳理并总结钠硫电池领域中技术研发重点与专利分布特点。专利数据来源于DII数据库中钠硫电池储能领域的全球专利。在调研钠硫电池研发概况的基础上,利用TDA和Innography工具,从专利申请总体态势、技术主题、主要国家/地区分布、重要专利权人等方面,对钠硫电池相关专利展开分析。最后,就我国钠硫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硫电池 高温二次电池 专利分析 专利情报 知识产权 发展态势
下载PDF
利用蓄电池废硫酸和硼泥制备高品质氢氧化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博 颜峰 +1 位作者 宁桂玲 林源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5-47,共3页
利用废铅酸蓄电池中的废硫酸作为浸取剂,对硼泥中的镁进行回收并制备出高品质的氢氧化镁产品。实验得出了酸浸硼泥的最佳工艺条件:酸浸温度为80℃;酸浸时间为30 min;酸用量为硫酸与硼泥质量比为1.2∶1。利用不同金属水解pH的不同,将酸... 利用废铅酸蓄电池中的废硫酸作为浸取剂,对硼泥中的镁进行回收并制备出高品质的氢氧化镁产品。实验得出了酸浸硼泥的最佳工艺条件:酸浸温度为80℃;酸浸时间为30 min;酸用量为硫酸与硼泥质量比为1.2∶1。利用不同金属水解pH的不同,将酸浸过程中从硼泥和废硫酸中引入的杂质依次去除,得到精制硫酸镁溶液。由精制硫酸镁制取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为:常温下,沉淀剂为氨水,反应终点pH为11,反应时间为2 h,反应物在50℃下陈化12 h,过滤、洗涤后105℃烘干。实验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对氢氧化镁形貌的影响。所得氢氧化镁纯度在97%以上,粒径在0.1~1μm之间,各项指标均优于中国化工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铅酸蓄电池 废硫酸 硼泥 氢氧化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