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rine soft corals as source of lead compounds for anti-inflammatories
1
作者 Masteria Yunovilsa Putra Tutik Murniasih 《Journal of Coastal Life Medicine》 2016年第1期73-77,共5页
Marine soft corals are known to produce a wide array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particularly diterpenoids and steroids,and often characterized by uncommon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potent bioactivities.The remarkable abun... Marine soft corals are known to produce a wide array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particularly diterpenoids and steroids,and often characterized by uncommon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potent bioactivities.The remarkabl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bioactive small molecule which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soft corals have made these organism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ew drug candidates for human diseases,particularly for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reported anti-inflammatory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isolated from diverse species of soft corals determined in vitro by their inhibition of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O synthase and cyclooxygenase-2 in murine macrophage cells(RAW 2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corals Lead compounds ANTI-INFLAMMATORY secondary metabolites
原文传递
Genotype and Phylogenetic Diversity of Symbiodinium ITS2 Sequences Within Clade C in Three Typical Coral Species from Luhuitou Fringing Ree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2
作者 GONG Sanqiang ZHANG Fengli LI Zhiyo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411-1417,共7页
Dinoflagellates in the genus Symbiodinium, including nine clades(A–I), mainly form mutualistic symbioses with corals. More than 100 Symbiodinium molecular typ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the ITS2-based genotype method ... Dinoflagellates in the genus Symbiodinium, including nine clades(A–I), mainly form mutualistic symbioses with corals. More than 100 Symbiodinium molecular typ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the ITS2-based genotype method within any given clade, and specifically within Symbiodinium clade C. However, the genotype identification method using the ITS2 sequence is likely to lead to high diversity estimates due to the intra-genomic variations in the ITS2 space; thus, further validation is essential for a correct iden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 diversity of Symbiodinium ITS2 sequences cloned from two stone corals, Acropora sp. SY-01 and Pocillopora sp. SY-05, and one soft coral, Sarcophyton sp. SY-07, living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outh China Sea(SC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using the ITS2-based genotype identification method, coupled with ITS2-based secondary structur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As the result, 12 Symbiodinium ITS2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while only six and three Symbiodinium ITS2 genotypes were supported by ITS2-based secondary structur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no shared Symbiodinium ITS2 genotyp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three coral species, suggesting coral species-dependent Symbiodinium genotypes were within clade C. In summary,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validating the molecular diversity of Symbiodinium ITS2 genotypes in cor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DE C SYMBIODINIUM hard coral ITS2 genotypes ITS2 secondary structur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oft coral
下载PDF
一株南海珊瑚细菌L-4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郭琼 王剑 +5 位作者 姚俊华 雷玲芳 陈小洁 邓芸 黄兆胜 张翠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2,共6页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 在研究珊瑚微生物混合共培养时发现:在混合培养中南海珊瑚内生细菌L-4对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明显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此二微生物单独培养时所不产生的物质。对L-4发酵液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分析(MS、NMR等)和物理常数对照等手段确定其结构依次为:环(色-丙)二肽(1)、环(甘-酪)二肽(2)、环(丙-酪)二肽(3)、环(缬-酪)二肽(4)、环(甘-苯丙)二肽(5)、环(甘-脯)二肽(6)、环(丙-缬)二肽(7)、环(甘-丙)二肽(8)均为环二肽类物质,且均首次从南海珊瑚内生细菌中分离得到,对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代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细菌 混合培养 次级代谢产物 环二肽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软珊瑚Sinularia sp.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匡云艳 曾陇梅 苏镜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软珊瑚 甾醇 细胞毒性 次生代谢产物 SINULARIA SP 结构鉴定 动物药 生物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中国南海软珊瑚真菌Eupenicillium sp.DX-SER3(KC871024)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谭雁鸿 李基兴 +3 位作者 林秀萍 杨斌 刘永宏 李云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7,共5页
文章旨在对中国南海软珊瑚来源真菌Eupenicilliumsp.DX-SER3(KC871024)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利用硅胶层析柱、正反相中压层析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参考... 文章旨在对中国南海软珊瑚来源真菌Eupenicilliumsp.DX-SER3(KC871024)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利用硅胶层析柱、正反相中压层析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参考文献数据对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化合物:烟曲霉酸、?-腺苷、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N-acyltryptamine和对羟基苯甲醛。其中,烟曲霉酸在该菌株中产量很高,预示着该菌株具有开发成该类化合物的工程菌株的潜力。文章还探讨了烟曲霉酸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潜力,发现效果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软珊瑚 Eupenicillium sp.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中国南海软珊瑚附生真菌Acremonium sp.SCSIO41216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涵 谭雁鸿 +2 位作者 杨斌 刘永宏 李云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139,共5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法、中压正相柱层析色谱法、中压反相柱层析色谱法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国南海软珊瑚来源真菌Acremonium sp.SCSIO41216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使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文献... 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法、中压正相柱层析色谱法、中压反相柱层析色谱法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国南海软珊瑚来源真菌Acremonium sp.SCSIO41216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使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文献数据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结构:fischexanthone(1)、sydowinin A(2)、(22E)-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3)、16-O-去乙酰基夫西地酸内酯(4)、环-(S)-脯氨酸-(R)-亮氨酸(5)、环-(S)-脯氨酸-8-羟基-(R)-异亮氨酸(6)和环(L)-脯氨酸-(L)-苯丙氨酸(7)。化合物1—7均首次从海洋软珊瑚来源的枝顶孢属真菌(Acremonium sp.)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软珊瑚附生真菌 Acremonium sp.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的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林玉坤 谢春兰 +3 位作者 贾凌云 张改云 杨献文 潘英妮 《广西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564-569,共6页
为了研究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中压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 为了研究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中压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珊瑚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 M13.1发酵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及文献对照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albidoflavus M13.1分离鉴定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5-(6-methyl-7-oxooctyl)furan-2(5H)-one(1)、肉桂酸(2)、环(亮-脯)二肽(3)、5-(6,7-dihydroxy-6-methyloctyl)furan-2(5H)-one(4)、环(丙-脯)二肽(5)、香豆酸(6)、环(丙-亮)二肽(7)、N-乙酰基酪胺(8)、环(4-羟基-脯-苯丙)二肽(9)、环(甘-丙)二肽(10)、环(甘-脯)二肽(11)、尿嘧啶核苷(12)、2'-O-甲氧基尿嘧啶核苷(13)。这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珊瑚来源的S.albidoflavus M13.1样品中分离得到,且均无明显的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中国南海软珊瑚共附生真菌Emericellopsis sp.SCSIO4120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8
作者 邵苏润 杨斌 +3 位作者 李慧敏 付春钰 刘永宏 李云秋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索和挖掘中国南海软珊瑚来源的共附生真菌Emericellopsis sp.SCSIO41202次级代谢产物中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方法:采用TLC、MPLC和半制备柱HPLC法分离纯化并运用NMR、MS以及与相关文献数据比对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了已知... 目的:探索和挖掘中国南海软珊瑚来源的共附生真菌Emericellopsis sp.SCSIO41202次级代谢产物中结构新颖的化合物。方法:采用TLC、MPLC和半制备柱HPLC法分离纯化并运用NMR、MS以及与相关文献数据比对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了已知单体化合物8个,既大豆苷元(1);5-甲氧基大豆苷元(2);染料木素(3);(3R,4S)-6、8-二羟基-3、4-二氢-3、4、5、7-四甲基异香豆素(4);(3R,4R)-4-乙酰基-3、4-二氢-6、8-二羟基-3-甲氧基-5-甲基异香豆素(5);(3S,4S)-4-乙酰基-3、4-二氢-6、8-二羟基-3-甲氧基-5-甲基异香豆素(6);烟曲霉酸(7);1H-吲哚-3-甲醛(8)。结论:化合物1、3、6、7、8对AChE和PL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为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icellopsis sp. 软珊瑚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珊瑚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洪亮 张文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93-200,253,共9页
近年来,珊瑚共附生真菌化学成分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2014年底,已经从38种珊瑚中分离共附生真菌95种,涉及44个属,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00余个,这些化合物表现出抗肿瘤、抗真菌、抗炎和抗污等生物活性。珊瑚共附生真菌来源的新化... 近年来,珊瑚共附生真菌化学成分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2014年底,已经从38种珊瑚中分离共附生真菌95种,涉及44个属,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00余个,这些化合物表现出抗肿瘤、抗真菌、抗炎和抗污等生物活性。珊瑚共附生真菌来源的新化合物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仅4年时间就发现化合物近百个,这些化合物显示出不同的生物活性。从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两个方面综述近4年对珊瑚共附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南海软珊瑚Lobophytum sp.中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10
作者 周康 刘冬云 +1 位作者 王斌 程伟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目的对海洋来源软珊瑚Lobophytum sp.中的化学成分结构多样性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C18)、凝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semi-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软珊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 目的对海洋来源软珊瑚Lobophytum sp.中的化学成分结构多样性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C18)、凝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semi-HPLC)等色谱学方法对软珊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紫外(UV)、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波谱学方法,结合与文献的数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软珊瑚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西松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sarcomililatin B(1)、lobophytin A(2)、(-)-isosarcophine(3)、(+)-sarcophytoxide(4)、isosarcophytoxide(5)、(+)-11,12-epoxy-11,12-dihydrocembrene-C(6)、cherbonnolide B(7)、sarcomililatins A(8)、sarcophytonin B(9)和3,4-dihydro-4α-hydroxy-△^(2)-sarcophine(10)。其中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3在20μmol/L物质的量浓度下对脂多糖(LPS)诱导NO产生的抑制率分别为31.5%和28.6%。结论从南海软珊瑚Lobophytum sp.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10,其中化合物1和3对LPS诱导NO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 次级代谢产物 西松烷型二萜 抗炎活性 Lobophytum sp.
原文传递
一株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ZJ-200801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彩娟 邵长伦 +3 位作者 王开玲 赵栋霖 王亚楠 王长云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3,共7页
目的对一株软珊瑚共附生真菌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采自广西涠洲岛的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sp.中分离获得的杂色曲霉Aspergillus... 目的对一株软珊瑚共附生真菌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采自广西涠洲岛的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sp.中分离获得的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ZJ-2008015)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利用卤虫致死活性模型和抗菌活性模型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sydonic acid(1),expansol G(2),(+)-sydowic acid(3),cyclo(L-Trp-L-Phe)(4),homodimeric WIN 64821(5)和ergosta-6α-hydroxy-4,22-dien-3-one(6)。结论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没药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1~3对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倍半萜 结构鉴定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海绵内/共生稀有放线菌Dermacoccus sp.X4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艳凤 许勇 +5 位作者 陈雷 胡俊 张学成 房伟 方泽民 肖亚中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9-609,共11页
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10 m深海水中采集得到一株未鉴定海绵样品,对其进行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得到真菌及细菌共16株。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发现其中一株稀有放线菌皮生球属菌株Dermacoccus sp.X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从中国南海西沙群岛10 m深海水中采集得到一株未鉴定海绵样品,对其进行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得到真菌及细菌共16株。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发现其中一株稀有放线菌皮生球属菌株Dermacoccus sp.X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抑菌活性。大量发酵制备该菌株发酵液,通过硅胶分配层析、ODS反相层析、SephadexTMLH-20凝胶过滤层析及C18反相层析等分离方法对发酵液成分进行分离,并使用液相质谱连用、一维核磁及二维核磁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单一化合物进行鉴定,确定二酮哌嗪类化合物1个,吲哚酸酯类化合物2个。本研究中吲哚酸酯类化合物为首次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得到,为丰富海洋微生物药用资源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微生物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分离纯化 结构解析
原文传递
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hizophyllum sp.CGF9-1-2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金姗 韦霞 +3 位作者 冯婵 王思玉 刘炳新 张翠仙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首次对软珊瑚来源共附生裂褶菌属真菌Schizophyllum sp.CGF9-1-2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结构新颖、生理活性好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以PDA及真4培养基发酵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hizophyllum sp.CGF9-1-2,采用硅胶、凝... 目的首次对软珊瑚来源共附生裂褶菌属真菌Schizophyllum sp.CGF9-1-2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结构新颖、生理活性好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以PDA及真4培养基发酵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hizophyllum sp.CGF9-1-2,采用硅胶、凝胶、ODS等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对其菌丝体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和旋光(ORD)等现代波谱解析手段分析,并与文献数据对照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共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依次为7,8-二甲基四氧嘧啶(1)、杂色曲霉素(2)、Arugosin C(3)、酒酵母甾醇(4)、(22E,24R)-3β,5α,9α-三乙烯基麦角甾-7,22-二乙烯-6酮(5)、1-亚油酸甘油酯(6)、10-十七烯酸甲酯(7),2-辛烷烯酸甲酯(8)、十八烷酸(9)和十四烷酸(10)。结论首次从裂褶菌属真菌CGF9-1-2中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吡嗪类、芳香酚酸类和长链脂肪酸及酯类,丰富了宿主软珊瑚中海洋微生物的种类,确定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为进一步药理活性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共附生真菌 SCHIZOPHYLLUM sp.CGF9-1-2 次生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土壤中拮抗菌株铜绿假单胞菌HBD-12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抗菌抗肿瘤活性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肖鹤 李健 +2 位作者 后文 郑沈 朱向东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51-2458,共8页
为从土壤中筛到具有抗菌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菌株,以孕烯醇酮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筛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发现一株铜绿假单胞菌HBD-12对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具有较好抑菌效果。运用... 为从土壤中筛到具有抗菌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的菌株,以孕烯醇酮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筛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发现一株铜绿假单胞菌HBD-12对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指状青霉、意大利青霉具有较好抑菌效果。运用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该菌株发酵液成分,采用波谱法解析所得单体化合物结构,并使用HTRF激酶检测试剂盒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1-羟基-9,10-二氮杂菲和3-羟基-9,10-二氢二氮杂菲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浓度为20μg/mL时,1-羟基-9,10-二氮杂菲和3-羟基-9,10-二氢二氮杂菲对Aurora激酶A的抑制率分别为78.39%±2.29%和60.34%±8.35%。由此可见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对新型抗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抑菌活性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结构解析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软珊瑚Lemnalia sp.倍半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5
作者 刘明钰 韩晓晖 +2 位作者 唐旭利 李平林 李国强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对西沙群岛软珊瑚样品Lemnalia sp.进行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研究。方法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软珊瑚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 目的对西沙群岛软珊瑚样品Lemnalia sp.进行萜类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研究。方法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和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软珊瑚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通过与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对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西沙群岛软珊瑚Lemnalia sp.中分离鉴定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4-acetoxy-2,8-neolemnadien-5-one(1)、paralemnolinE(2)、paralemnolinH(3)、paralemnolinL(4)、paralemnolinJ(5)、2-deoxy-7-O-methyllemnacarnol(6)、parathyrsoidinD(7)、(1a S,4S,4a S,5S,8a R)-5-acetyl-4,4a-dimethyloctahydro-6Hnaphtho[1,8a-b]oxiren-6-one(8)、paralemnolin K(9)和paralemnolin P(10)。结论从软珊瑚Lemnalia sp.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学结构类型分别属于neolemnane型、nardosinane型和nornardosinane型,其中,化合物2~10为首次从Lemnalia属软珊瑚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mnalia sp. 次级代谢产物 倍半萜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