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valuation of soil moisture from AMSR-E over sourc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Tang Zhang Mekonnen Gebremichael +3 位作者 Akash Koppa XianHong Meng Qun Du Jun We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9年第6期461-469,共9页
In this study,in-situ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ree AMSR-E soil moisture prod ucts from 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JAXA(Japanese Aerospace Exploration A... In this study,in-situ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ree AMSR-E soil moisture prod ucts from 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JAXA(Japanese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and VUA(Vrije University Amsterdam and NASA)over Maqu County,Sourc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SAYR),China.Re sults show that the VUA soil moisture product performs the best among the three AMSR-E soil moisture products in the study area,with a minimum 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of 0.08(0.10)m3/m3 and smallest absolute error of 0.07(0.08)m3/m3 at the grassland area with ascending(descending)data.Therefore,the VUA soil moisture produc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moisture during the 2010 growing season over SAYR.The VUA soil moisture product shows that soil moisture presents a declining trend from east south(0.42 m3/m3)to west north(0.23 m3/m3),with good agreement with a general precipitation distribution.The center of SAYR presents extreme wetness(0.60 m3/m3)dur ing the whole study period,especially in July,while the head of SAYR presents a high level soil moisture(0.23 m3/m3)in July,August and Sept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R-E soil moisture products soil moisture ground measurements source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下载PDF
Diversity analysis of soil 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 from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area:Ⅰ 被引量:5
2
作者 Hao-qin PAN Jin-feng YU Yue-ming WU Tian-yu ZHANG Hong-feng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29-834,共6页
Twenty-four soil samples of eight ecosystem-types around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area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number and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soil 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 by dilution plate technique. And then t... Twenty-four soil samples of eight ecosystem-types around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area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number and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soil 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 by dilution plate technique. And then the co-relationship between genus species of soil 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 and ecosystem-type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 of soil 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 had an obvious variability in different ecosystem-types, and that the dominant genus species varied in the eight ecosystem-types studied, with Cladosporium being the dominant genus in seven of the eight ecosystem-types except wetland. The index of species diversity varied in different ecosystem-types. The niche breadth analysis showed that Cladosporium had the highest niche breadth and distributed in all ecosystem-types, while the genera with a narrow niche breadth distributed only in a few ecosystem-types. The results of niche overlap index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tachybotrys and Torula, Doratomyces and Scolecobasidium, Cladosporium and Chrysosporium had a higher niche overlap, whereas Arthrinium and Gliomastix, Phialophora and Doratomyces, Oidiodendron and Ulocladium had no niche overl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多样性分析 土壤学 土壤生物
下载PDF
Changes in sediment discharge in a sediment-rich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1955 to 2010: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soil erosion control 被引量:7
3
作者 JuYing JIAO ZhiJie WANG +2 位作者 GuangJu ZHAO WanZhong WANG XingMin MU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540-549,共10页
The well-documented decrease in the discharge of sediment into the Yellow Rive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bas... The well-documented decrease in the discharge of sediment into the Yellow River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based on data from 46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sediment-rich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from 1955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ce 1970 sediment yield in the region has clearly decreased at different rates in the 45 sub-areas controlled by hydrological stations. The decrease in sediment yiel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and extent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and rainstorms that occur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sub-areas. The average sediment delivery modulus(SDM) in the study area decreased from 7,767.4 t/(km^2·a) in 1951–1969 to 980.5 t/(km^2·a) in 2000–2010.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65.5% of the study area with the SDM below 1,000 t/(km^2·a) is still necessary to control soil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erosion, and soil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the areas with the SDM above 1,000 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delivery modulus(SDM) yellow river hydrological station(s)-controlled sub-area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下载PDF
玉米种植改变了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功能
4
作者 李凤霞 黄业芸 +5 位作者 王长军 沈靖丽 孙娇 张永宏 吴霞 郭鑫年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6-996,共11页
为了明确植物修复对盐渍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对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玉米种植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以及荒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种植能够增... 为了明确植物修复对盐渍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对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玉米种植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以及荒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功能、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种植能够增加盐渍化土壤细菌物种数(OTU,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和多样性,各土壤细菌总物种数和特有物种数(OTU)从高到低依次为: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荒地土壤;土壤细菌多样性(即ACE指数、Chao1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由大到小均依次为: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荒地土壤, 3种土壤细菌多样性之间差异不显著。玉米种植改变了盐渍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玉米种植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两种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daceae)、丝状菌属(Hyphomircobiales)和根瘤菌属(Rhizobiaceae)为3种土壤组间差异贡献最大的物种;玉米种植增加了盐渍化土壤中细菌参与新陈代谢功能与遗传信息处理功能物种的相对丰度,且有效磷、全磷、速效氮、全盐和pH是影响二级功能相对丰度的重要因子。玉米种植后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在生态位上与荒地之间存在明显分异。种植玉米修复盐渍化土壤能够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功能和多样性,对改善盐渍化土壤微环境,促进盐渍化土壤微生物功能发挥和盐渍化土壤种植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细菌 功能预测 玉米根际 引黄灌区
下载PDF
砒砂岩区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关键技术与模式
5
作者 姚文艺 王文彪 +2 位作者 申震洲 姚京威 杨才千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 探索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途径,是促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以生态治理难度极大的黄河流域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经济学、生态产业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应遵循的原则,探索了生态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并开展了示范应用。1)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原理是行为互驱动、效应互补偿,应遵循的原则是“双律适应、适地适生、三方意愿”;2)鉴于砒砂岩覆土区、覆沙区、裸露区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分别构建了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模式,以坡顶、坡面和沟道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3个地貌单元,选择兼具水土保持功能和饲用、药用、食用等经济开发价值的作物进行生物措施配置,配合注浆固结、抗蚀促生、砒砂岩改性等新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生态治理;3)研发了物理-化学-生物综合改良砒砂岩土壤、砒砂岩复配风沙土+生物改良提质、灌草优化平茬及饲料加工、煤矸石改性资源化利用、高陡边坡抗蚀+控渗+植生固稳、生态果园建植等关键技术;4)基于砒砂岩覆沙区“土壤改良固沙+”(如土壤改良固沙+经济林种植、土壤改良固沙+梭梭草套种甘草等)生态治理模式的实践与示范,探索实施了“政府支持,科技支撑,企业产业化+公益性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的多元投资、多方参与、共同受益运行机制与模式。通过灌草平茬饲料加工、土壤改良、经济作物种植等产业化中试,以及矿区回填区生态恢复、小流域生态治理-生态衍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性实践,表明脆弱生态区治理中发展生态衍生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衍生产业 生态经济 协同发展 砒砂岩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河谷区多层软土地基强夯处治分析
6
作者 周静 《北方交通》 2024年第4期75-78,82,共5页
文章依托高速公路多层软土地基强夯处治项目,在施工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开展现场监测,检验河谷区多层软土地基强夯处治效果。由监测数据得出,在强夯处治和路基填筑施工阶段,地基分层沉降、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侧向位移增幅均... 文章依托高速公路多层软土地基强夯处治项目,在施工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开展现场监测,检验河谷区多层软土地基强夯处治效果。由监测数据得出,在强夯处治和路基填筑施工阶段,地基分层沉降、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侧向位移增幅均较大,工后逐渐趋于稳定,可说明强夯处治后软基承载力得到有效提升,路基整体结构稳定,加固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区 软土地基 强夯处治 分层沉降 侧向位移
下载PDF
引黄灌区连续减施化肥对春小麦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月梅 田海梅 +5 位作者 王西娜 郝雯悦 吕喆铭 于金铭 谭军利 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54,共16页
【目的】探索宁夏引黄灌区连续减施化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产量稳定性的因素,为化肥合理减施、春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供试作物,2019-2022年连续4年开展化肥减施田... 【目的】探索宁夏引黄灌区连续减施化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产量稳定性的因素,为化肥合理减施、春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供试作物,2019-2022年连续4年开展化肥减施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F,N 270 kg·hm^(-2)、P_(2)O_(5)150 kg·hm^(-2)、K_(2)O 75 kg·hm^(-2))、减量施肥下限(RF1,N 180 kg·hm^(-2)、P_(2)O_(5)45 kg·hm^(-2)、K_(2)O 30 kg·hm^(-2),与传统施肥相比减N 33.3%、减P_(2)O_(5)70.0%、减K_(2)O 60.0%)、减量施肥上限(RF2,N 225 kg·hm^(-2)、P_(2)O_(5)75 kg·hm^(-2)、K_(2)O 45 kg·hm^(-2),与传统施肥相比减N 17.0%、减P_(2)O_(5)50.0%、减K_(2)O 40.0%)及不施肥(CK)处理,分析春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因素,播前土壤水分含量,播前和收获期土壤矿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收获期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2019-2022年播前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年际差异,其中2022年的较低,平均值仅为19.5%;除2020年受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外,其余年份各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播前和收获期土壤矿质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以常规施肥(CF)处理较高,RF2处理次之,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RF1处理的趋于降低。2019年,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均以CF处理最高,分别为23261.7和9449.0 kg·hm^(-2),较RF2处理增幅分别为2.8%-4.5%和3.2%-16.0%,而2020-2022年均以RF2处理较高,但与CF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且4年籽粒产量表现最稳定;从年际变化来看,所有施肥处理的公顷穗数、千粒重、产量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施肥量并不是造成产量年际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是与播前土壤水分、降水量、气温、湿度和风速有密切关系,其中2022年产量的降低主要与较低的播前土壤水分、灌浆期的干热风现象及氮肥基追比的改变有关。【结论】宁夏引黄灌区连续适量减施化肥(N225 kg·hm^(-2)、P_(2)O_(5)75 kg·hm^(-2)、K_(2)O 45 kg·hm^(-2),相对常规施肥减N 17.0%,减P_(2)O_(5)50.0%,减K_(2)O 40.0%)不会显著降低土壤氮、磷、钾的供应能力,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春小麦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促进地上部干物质量向籽粒的转移和积累,从而趋于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但是,春小麦产量受降雨、风速、湿度等气候因素和土壤墒情、连作障碍、氮肥追施比等的影响而存在年际差异,其中,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是影响小麦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其对施肥效果的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连续减施化肥 土壤速效养分 干物质量 产量稳定性 宁夏引黄灌区
下载PDF
黄河软土地区深基坑阳角区域变形特性分析
8
作者 唐迪 李因旭 侯兴民 《市政技术》 2024年第3期148-156,共9页
以济南市济洛路穿黄隧道汽修厂站深基坑为例,通过监测手段对获取的地表沉降、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数据展开分析,研究了黄河软土地区深基坑阳角区域的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基坑标准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呈三角形,最大值发生... 以济南市济洛路穿黄隧道汽修厂站深基坑为例,通过监测手段对获取的地表沉降、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数据展开分析,研究了黄河软土地区深基坑阳角区域的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基坑标准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呈三角形,最大值发生在距离基坑7 m处,阳角区域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呈汤勺形,最大值发生在距离基坑5 m处;基坑开挖地连墙深层水平位移阳角区域的偏移量比标准段偏移量大,最大偏移量为36.10 mm,且整体变化规律表现为“弯弓”形,其最大偏移点随开挖进度的变化逐渐下移,同时整体变形量也随开挖进度的变化在不断增加;首道支撑总体的受力变化形态呈下降趋势,且基本处于受拉状态,与对应的深层水平位移变形特征基本一致,其余3道钢支撑轴力呈波动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软土地区 深基坑 阳角 监测数据 变形特性
下载PDF
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海燕 王鑫 +1 位作者 杨振奇 薛志宏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窟野河流域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的实施,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该区地处砒砂岩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水蚀、风蚀问题仍旧严峻,生态... 窟野河流域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的实施,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该区地处砒砂岩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的过渡地带,水蚀、风蚀问题仍旧严峻,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治理质量亟待提质增效。众多学者在该地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该地区水文下垫面复杂多变,侵蚀类型多样复合,前人的研究仍沿用黄土高原区的理论与方法,极大地限制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的发展。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科研经验,概括了窟野河流域治理成效,梳理了该地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对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发现窟野河流域的复合侵蚀机理研究相对薄弱,需要对区域水分承载能力阈值的精准厘定,且该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社会经济效益有待提升,水土保持监管需向智慧化转型,为未来窟野河流域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窟野河 黄河多沙粗沙区 土壤侵蚀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软土地区河道开挖对下方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10
作者 叶如 曾婕 +3 位作者 成怡冲 姚煌 安然 龚迪快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0,共6页
[目的]地铁盾构隧道因上方河道开挖卸荷产生隆起变形,可能会影响地铁隧道的正常运行。为此,应就软土地区河道开挖工程对下方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进行研究,并制定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措施。[方法]介绍了案例工程的概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实... [目的]地铁盾构隧道因上方河道开挖卸荷产生隆起变形,可能会影响地铁隧道的正常运行。为此,应就软土地区河道开挖工程对下方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进行研究,并制定地铁隧道变形控制措施。[方法]介绍了案例工程的概况,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实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土体本构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基于具有典型软土特征的宁波地区地层剖面和土层参数,建立了土体简化模型,依次分析了河道开挖宽度变化对下方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河道开挖深度变化对下方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软土层埋深对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介绍了门架式土体加固措施及门架式梁板加固措施两种变形控制措施,将考虑了控制变形措施的计算模型与基准模型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及结论]在土体加固和河道开挖阶段,下方地铁隧道变形分别表现为沉降和隆起;河道开挖断面面积相同时,减小河道的开挖深度、增加河道开挖宽度,有利于减少下方地铁隧道变形;地铁隧道竖向位移主要由其下方土体回弹变形产生;门架式梁板加固措施对于地铁隧道隆起变形的控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软土地区 河道开挖 隧道变形 数值模拟 变形控制
下载PDF
复合改良剂作用下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农田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11
作者 窦炳琰 景何仿 +2 位作者 李春光 王维红 张文生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93-100,共8页
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土壤出现严重盐渍化现象,而添加土壤改良剂是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区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在位于银北地区南梁农场的一块地势低洼的盐渍化耕地... 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土壤出现严重盐渍化现象,而添加土壤改良剂是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为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宁夏引黄灌区低洼区域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在位于银北地区南梁农场的一块地势低洼的盐渍化耕地,选用不同改良剂进行改良试验。设置对照组、单一施用糠醛渣、单一施用脱硫石膏、复合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及不同用量,共10个处理组,将研究区域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施用不同处理组改良剂,并种植油葵作物,比较分析不同处理组下油葵生长指标和产量及油葵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各盐分离子、pH,探究该区域盐渍化土壤的最优改良方案。结果表明,在表层土壤,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复合改良剂后全盐量下降较为明显,低、中、高3种不同施用量下与对照组相比盐分含量降低了10.44%、10.14%、0.88%,单一施加脱硫石膏和糠醛渣一种改良剂盐分降低不明显。总体而言,施用糠醛渣+脱硫石膏复合改良剂对降低土壤全盐量、钠吸附比和提高作物产量效果较为显著,糠醛渣与脱硫石膏的最佳配合比为7:3,最佳施用量为179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糠醛渣 脱硫石膏 复合改良剂 全盐量 宁夏引黄灌区
下载PDF
山东沿黄地区水工建筑物软基处理技术及应用
12
作者 郑波德 《山东水利》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山东沿黄地区处于黄河下游,多为冲积扇平原。软土地基是该地区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常见的难点问题,地基处理往往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有效运行。因此,科学合理的软基处理技术是保障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基础沉降的关键。文章结合实例对水... 山东沿黄地区处于黄河下游,多为冲积扇平原。软土地基是该地区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常见的难点问题,地基处理往往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有效运行。因此,科学合理的软基处理技术是保障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基础沉降的关键。文章结合实例对水工建筑物施工中软基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施工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沿黄地区 水工建筑物 软基处理
下载PDF
创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高质量监管示范区的机制与模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德文 曹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黄河中游地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能源基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任务艰巨,迫切需要科学、精准、高效监管。针对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监管能力不足、传统监管方式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在晋陕蒙接壤... 黄河中游地区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能源基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任务艰巨,迫切需要科学、精准、高效监管。针对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监管能力不足、传统监管方式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在晋陕蒙接壤地区创建水土保持高质量监管示范区的工作机制、模式等:一是创新工作目标,率先做到无违规项目;二是创新合作共建工作体制,构建目标一致、行动自觉、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创新内生动力,以自律守约为核心,整体提升水土保持信用水平;四是创新认知提升路径,各级领导、建设单位、青少年、社会公众整体提升水土保持生态文明认知水平与能力,做到知行合一;五是创新高质量评价内涵,全面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六是数字赋能,科学分类管理,创新智慧监管平台,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智慧技术指导、智慧跟踪、智慧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高质量监管 监管新机制 管理新模式 晋陕蒙接壤地区 黄河中游
下载PDF
多年冻土退化对冻结层上水变化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源区为例
14
作者 朱亮 杨明楠 +4 位作者 刘景涛 张玉玺 李备 周冰 陈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共11页
冻结层上水是支撑寒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源和维持寒区水热循环过程的重要纽带,科学认识冻土退化对冻结层上水的影响作用,对气候变化加剧下高寒地区水资源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的水文效应,基于典型监测点冻... 冻结层上水是支撑寒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水源和维持寒区水热循环过程的重要纽带,科学认识冻土退化对冻结层上水的影响作用,对气候变化加剧下高寒地区水资源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的水文效应,基于典型监测点冻土地温、含水率监测数据和黄河沿水文站断面径流变化数据,分析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特征,探讨冻结层上水水位埋深和补给过程对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10—2020年监测点0~2.4 m剖面上平均升温0.42℃,多年冻土上界面埋深由2.1 m降至2.5 m,平均下降速率4 cm/a;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冻结层上水埋深由0.9 m以浅降至0.9~1.8 m之间;冻土退化引起活动层融化期(5—10月)的径流过程提前、径流极值比降低、1月份径流过程线更加凸出。地温是控制冻结层上水变化的核心要素,在暖湿化的气候变化条件下,多年冻土退化将改变冻结层上水的动态特征及其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进一步影响黄河源区的水文生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退化 冻结层上水 土壤水 地表径流 黄河源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潮土区玉米地径流氮素流失特征
15
作者 张小磊 裴颖春 +3 位作者 夏长会 聂山权 王业宁 李春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21,共9页
[目的]揭示自然降雨过程中黄河下游潮土区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流失特征,为地表径流水质预测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在黄河下游典型潮土区进行夏季不同降雨条件下玉米地径流水质的连续监测,并分析了径流... [目的]揭示自然降雨过程中黄河下游潮土区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的流失特征,为地表径流水质预测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在黄河下游典型潮土区进行夏季不同降雨条件下玉米地径流水质的连续监测,并分析了径流中TN(总氮)、DN(溶解态氮)、NN(硝态氮)和AN(铵态氮)的浓度变化过程、流失水平与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形态氮素浓度的峰值均出现在径流过程的前期,之后随降雨的持续,浓度曲线整体上呈下降的变化趋势;(2)径流中TN,DN,NN的EMC(次降雨事件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超过或接近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2.00 mg/L),其中TN的EMC随降雨强度的增大依次是Ⅴ类水质标准的1.75,1.72,1.91,2.01倍,表明研究区域已存在明显的氮素污染风险;(3)径流中TN的流失以DN为主,而NN又以DN为流失主体,二者的EMC贡献率分别为56.75%~80.99%和72.78%~81.39%,并且在中、小降雨条件下贡献率更大;(4)TN,DN,NN,AN的流失强度和流失率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各形态氮素流失强度和流失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66.06,227.38,170.17,35.47 g/hm^(2)和39.55,24.30,18.07,7.46 g/(h·hm^(2));(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径流量和TSS(悬浮物)对AN浓度的影响较小,但对TN,DN,NN浓度的影响却十分明显;其中,中、小降雨条件下TN,DN,NN浓度与径流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且在小雨条件下相关性更为显著(p<0.01);大、暴雨条件下,TN浓度受到径流量和TSS的双重影响(p<0.05),且降雨强度越大,影响越强烈,但二者对DN,NN浓度的影响却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黄河下游潮土区夏季玉米地径流中各形态氮素的流失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可根据降雨强度的大小采取适宜的氮素流失防控策略,且控制径流并减少水土流失对提高氮素流失防治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流失 面源污染 潮土区 径流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发展对策
16
作者 王敏 刘志刚 +1 位作者 张攀 焦鹏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0期42-45,共4页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在总结黄河多沙粗沙区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与成效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水...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的新需求,在总结黄河多沙粗沙区土壤侵蚀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与成效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构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新格局、建立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加强水土保持重大基础科技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创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国家战略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
下载PDF
施氮量和灌溉定额对引黄灌区麦后复种油菜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广源 谭军利 +4 位作者 李红 马波 王月梅 田海梅 王西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45-1757,共13页
为探讨小麦后复种油菜对小麦茬残留氮素吸收利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麦后土壤残留氮素有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阻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茬施氮量[常规施氮(270 kg∙hm^(−2))、减施氮肥(202.5 kg∙hm^(−2))和不施... 为探讨小麦后复种油菜对小麦茬残留氮素吸收利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麦后土壤残留氮素有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阻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茬施氮量[常规施氮(270 kg∙hm^(−2))、减施氮肥(202.5 kg∙hm^(−2))和不施氮(0 kg∙hm^(−2))]和灌溉定额[常规灌溉(400 mm)、节水20%(320 mm)和节水40%(240 mm)]对复种油菜的产量、氮素吸收量以及0~100 cm土壤含水率和矿质氮动态变化的影响,并进行了两季作物的氮素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茬残留氮素对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有显著影响,氮肥后效与小麦茬的施氮量呈正比。小麦茬常规施氮270 kg∙hm^(−2)时油菜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最高,分别为6640 kg∙hm^(−2)和25.7 kg∙hm^(−2),较小麦茬减施氮肥与不施氮分别增加11.8%与43.5%和14.8%与58.8%;小麦茬灌溉定额对油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氮素吸收量有显著影响,常规施氮处理下常规灌溉处理油菜氮素吸收量较节水处理增加9.6%~10.2%。与油菜播前相比,油菜收获后施氮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降低18.8~96.1 kg·hm^(−2);常规施氮处理较减氮和不施氮处理增加了油菜对残留氮素吸收能力。油菜翻压还田并经过冬季的冻融后,在下一季小麦播前,0~100 cm土层的土壤矿质氮增加86.1~171.8 kg·hm^(−2),增加量与小麦茬的施氮量呈正相关。常规施氮+常规灌溉定额0~10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较小,氮肥后效显著提高了油菜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及降水生产效率,常规施氮+节水20%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最高,而常规施氮+节水40%处理油菜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节水20%处理的氮肥累积利用率最高,达89.8%。小麦茬施氮量为270 kg·hm^(−2),灌溉定额为320~400 mm显著提高了复种油菜的产量、吸氮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及降水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施氮处理土壤矿质氮含量。而油菜翻压还田经过冬季冻融后显著增加了土壤矿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复种油菜 施氮量 灌溉定额 产量 水氮利用效率 土壤矿质氮含量 引黄灌区
下载PDF
黄河冲积粉土地区深基坑变形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海英 曹明明 +4 位作者 杨伟涛 王刚 袁雄杰 杜子博 张景伟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2-156,122,共6页
依托黄河流域冲积粉土地区深基坑工程,采用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建立了深基坑三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硬化土本构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变形的影响,研究了围护桩嵌固深度及地下水位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 依托黄河流域冲积粉土地区深基坑工程,采用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建立了深基坑三维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硬化土本构模型,分析了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及周边环境变形的影响,研究了围护桩嵌固深度及地下水位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硬化土本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黄河流域冲积粉土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周边沉降;随围护桩嵌固深度增大,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也越来越小;考虑降水的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远小于不考虑降水情况,应做好降水措施,防止围护结构变形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冲积粉土地区 深基坑 硬化土本构模型 围护结构变形 围护桩嵌固深度
下载PDF
喷施羧甲基纤维素铵对土壤水热效应及饲用苏丹草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颜鑫 王英 +3 位作者 王永杰 刘汝亮 郭萍 杨世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124,135,共10页
【目的】研究喷施羧甲基纤维素铵(CMC-NH_(4))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及苏丹草根系和产量的影响,为解决宁夏引黄灌区热量紧缺问题、保障后茬作物稳产增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以小麦收获后复种的苏丹草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 【目的】研究喷施羧甲基纤维素铵(CMC-NH_(4))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及苏丹草根系和产量的影响,为解决宁夏引黄灌区热量紧缺问题、保障后茬作物稳产增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宁夏引黄灌区,以小麦收获后复种的苏丹草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喷施0 kg/hm^(2)(CK)、50 kg/hm^(2)(T1)、100 kg/hm^(2)(T2)、200 kg/hm^(2)(T3)和300 kg/hm^(2)(T4) CMC-NH_(4) 5个处理,研究喷施CMC-NH_(4)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以及苏丹草根系特征、株高和干草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CMC-NH_(4)喷施量与土壤含水量、温度及苏丹草生长指标和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喷施CMC-NH_(4)处理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显著提高2.82%~29.19%(P<0.05),且随着CMC-NH_(4)喷施量的增加而增大。喷施CMC-NH_(4)处理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提高5.14%~31.82%,且随着CMC-NH_(4)喷施量的增加而增大。在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喷施CMC-NH_(4)处理苏丹草的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显著提高16.35%~65.52%,7.69%~30.77%,42.40%~93.85%和120.76%~229.90%;0~10 cm土层苏丹草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占0~30 cm土层的比例均最高,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1.21%~74.76%,9.68%~58.06%,61.95%~136.13%和122.60%~273.18%。与对照相比,喷施CMC-NH_4处理苏丹草0~1.0 mm径级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提高,其中以0.6~1.0 mm径级根系增加幅度较大。喷施CMC-NH_4处理苏丹草株高和干草产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9.34%~22.52%和55.50%~110.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MC-NH_(4)喷施量与土壤含水量、温度及苏丹草的根直径、体积和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长和根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宁夏引黄灌区农田喷施CMC-NH_(4)能够改善土壤水温状况,促进苏丹草根系生长,提高干草产量,当CMC-NH_(4)喷施量为200 kg/hm^(2)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铵(CMC-NH_(4)) 土壤水热效应 苏丹草 根系特征 干草产量 宁夏引黄灌区
下载PDF
基于HS-Small模型临江深基坑降水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建华 李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120,203,共6页
临江深基坑工程地下水随江水位变化呈现长期水位低、汛期水位高的动态特征,坑内降水导致周围地层渗流场趋于复杂,易引发围护结构破坏、坑底管涌和基坑失稳等工程事故。为此,采用基于HS-Small本构模型对深基坑工程的开挖-降水过程进行模... 临江深基坑工程地下水随江水位变化呈现长期水位低、汛期水位高的动态特征,坑内降水导致周围地层渗流场趋于复杂,易引发围护结构破坏、坑底管涌和基坑失稳等工程事故。为此,采用基于HS-Small本构模型对深基坑工程的开挖-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降水影响因素(降水深度、方式、速率和止水帷幕)对周围环境变形的敏感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将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随临江深基坑土方开挖和降水进行,基坑坡顶、坑外土体和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逐渐增大,其中降水对基坑变形影响更明显;分次降水能有效降低周围建筑物和地表的沉降变形;降水深度建议控制在底板以下0.5~2.0 m;降水速率对周围环境沉降总量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沉降速率影响较大,当降水速率达到最优值时对基坑稳定性控制有益;止水帷幕嵌入深度超过30 m后对控制周围建筑沉降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类似临江深基坑降水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江工程 HS-Small本构模型 开挖降水 沉降机理 软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