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tu measure to internal stress of shotcrete layer in soft-rock roadway 被引量:13
1
作者 Shulin Fang Jia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2014年第3期321-328,共8页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conditions of soft rock,water-trickling and hard-maintain of main air-return roadway in Tarangaole Colliery,high pretensioned stress and intensive bolt-shotcrete support program was d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conditions of soft rock,water-trickling and hard-maintain of main air-return roadway in Tarangaole Colliery,high pretensioned stress and intensive bolt-shotcrete support program was designed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shotcrete layer was specially monitored through utilizing a type of concrete stress meter with oscillating chord after the program was carried out.It was indicated that,due to rock pressure and support resistance,the interior of shotcrete layer would emerge diverse stresses in axial,radi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s.With time passing internal stresses in three directions,whose average values were-0.061,0.043 and 0.517 MPa respectively,fluctuated first and then tended to stability slowly.The axial and radial stresses were relatively smaller than tangential stress which was 11,12 times the two formers respectively.Along the section of roadway,axial and tangential stresses distributed symmetrically and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top of arch to the waist of wall,but reduced at the foot of wall.Radial stresses reduced from the top of arch to the waist of arch first,and then increased in the waist of wall.Axial stresses were tensile substantially,except for stresses in arch vault tending to compressive,but all the radial stresses were compressive.Nevertheless,tangential stresses in the wall were compressive and tangential stresses in the arch were tensile.During the period of roadway excavating,the stress of shotcrete layer was less than its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with no significant stress concentration.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some suggests are given to shotcrete support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rock roadway Shotcrete layer Intemal stress measure Oscillating-chord stress meter
下载PDF
Key technologie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for soft-rock protective seam mining 被引量:8
2
作者 Xiang Cheng Guangming Zhao +2 位作者 Yingming Li Xiangrui Meng Qingyi T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889-899,共11页
Severe gas disasters in deep mining areas are increasing,and traditional protective coal seam mining is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using soft rock as the protective seam... Severe gas disasters in deep mining areas are increasing,and traditional protective coal seam mining is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using soft rock as the protective seam in the absence of an appropriate coal seam.Based on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the new horizontal first mining area of Luling Coal Mine in Huaibei,China,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mining parameters of the soft-rock protective seam on the pressure-relief effect of the protected coal seam were analyz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unit stress of the protected coal seam,which was less than half of the primary rock stress,was used as the mining stress pressure-relief index.The optimized interlayer space was found to be 59 m for the first soft-rock working face,with a 2 m mining thickness and 105 m face length.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body were analyzed,and a device selection framework for the soft-rock protective seam was developed.Optimal equipment for the working face was selected,including the fully-mechanized hydraulic support and coal cutter.A production technology that combined fully-mechanized and blasting-assisted soft-rock mining was developed.Engineering practices demonstrated that normal circulation operation can be achieved on the working face of the soft-rock protective seam,with an average advancement rate of 1.64 m/d.The maximum residual gas pressure and content,which were measured at the cut hole position of the protected coal seams(Nos.8 and 9),decreased to 0.35 MPa and 4.87 m^3/t,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oft-rock protective seam mining can produce a significant gas-control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outburst hazard soft-rock protective seam Pressure-relief Three-machine optimization Blasting-assisted mining Gas extraction
下载PDF
Support failure of a high-stress soft-rock roadway in deep coal mine and the equalized yielding support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被引量:31
3
作者 Lihui S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5年第4期279-286,共8页
关键词 高应力软岩巷道 支撑技术 支护失效 煤矿 压力释放 案例 深部 巷道围岩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eep soft-rock roadways: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study
4
作者 Ningkang Meng Jianbiao Bai Chungsik Yoo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1-17,共17页
Large deformations such as roof subsidence,floor heave,and two-sided deformations occur frequently in deep soft-rock roadways.The deformation becomes more severe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igh in-situ and mining-in... Large deformations such as roof subsidence,floor heave,and two-sided deformations occur frequently in deep soft-rock roadways.The deformation becomes more severe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igh in-situ and mining-induced stresses,which detrimentally affect the safe mining of coal.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roadway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nyaotou coal mine in Shanxi province,China,we used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to study roadway deformation and failure.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deep soft-rock roadways under dynamic pressures is describ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are proposed.Th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oadways surrounding rocks were explored with a primary support scheme,and its effects were evaluated.The radius of the plastic zone and the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of the roadway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oretical analysis,and a combined-support design of‘‘anchor bolt+anchor cable+shotcrete+deep and shallow borehole grouting+inverted arch”was proposed to limit deformations and relieve the stres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s.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field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support scheme can effectively mitigate the large deformations of ventilation roadway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stable control of deep soft-rock road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oft-rock roadways Large deformation Failure mechanism 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 Combined support
原文传递
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非对称变形机理及支护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志敏 赵吉万 +3 位作者 龚军 陈宇飞 李增印 孙胜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针对极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非对称大变形问题,考虑高地应力第一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关系、层状软岩夹层与互层状态、掌子面软岩空间不对称、地下水等因素,基于对工程地质条件、围岩与支护结构失效及破坏特征的分析,结合岩样物理力... 针对极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非对称大变形问题,考虑高地应力第一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关系、层状软岩夹层与互层状态、掌子面软岩空间不对称、地下水等因素,基于对工程地质条件、围岩与支护结构失效及破坏特征的分析,结合岩样物理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及地应力实测情况,探究了非对称大变形形成机理并提出针对性的支护结果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围岩不对称变形是在岩层倾角α、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夹角β和岩层夹角γ、围岩岩性和地下水综合作用下的大变形,围岩不对称部位由以上几种因素共同决定;当主应力σ1与隧道轴线既不垂直也不平行时,会产生挤压性偏压构造水平地应力,使隧道横断面侧向受力不对称,发生偏压性非对称大变形;通过改变锚杆的布设方式、提高超前注浆小导管的长度和刚度、喷射临时封闭、在防水板与喷射砼间增加高密度橡塑海绵板缓冲层等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变形量,防止围岩因开挖扰动而松动和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高地应力 软岩隧道 非对称变形 支护优化
下载PDF
施工期铁路隧道软岩大变形快速分级方法研究
6
作者 张广泽 贾哲强 +3 位作者 罗良成 王栋 任利 袁传保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研究目的:西南复杂艰险山区等典型构造活跃区的构造地质环境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构造应力显著,铁路隧道围岩大变形问题突出,随着构造活跃区铁路隧道工程日益增加,将面临更严峻的大变形问题。在隧道施工开挖过程中,快速判别可能发生的... 研究目的:西南复杂艰险山区等典型构造活跃区的构造地质环境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构造应力显著,铁路隧道围岩大变形问题突出,随着构造活跃区铁路隧道工程日益增加,将面临更严峻的大变形问题。在隧道施工开挖过程中,快速判别可能发生的大变形等级,有利于施工工法的调整和支护措施的制定。研究结论:(1)深入分析构造软岩大变形工程案例,以施工期掌子面开挖揭示围岩分级数据为基准,结合区域地应力、岩层厚度、岩性等大变形关键控制因素,快速判定大变形等级,提出了施工期铁路隧道围岩大变形快速分级方法,并结合典型工程案例对分级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2)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施工期间铁路隧道开挖围岩大变形的快速分级,适用于工程地质勘察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跃区 铁路隧道 软岩大变形 快速分级
下载PDF
考虑湿度应力的深部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研究
7
作者 张建俊 王洋 +2 位作者 孙闯 裴文强 张馨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0-240,共11页
为探明深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产生机理,制定适应大变形控制措施,以月直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首先明确求解围岩形变压力与松动压力的Kastner与Caquot公式,基于岩体弹塑性力学与连续介质理论建立围岩湿度应力解析解,采用收敛-约束法绘制... 为探明深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产生机理,制定适应大变形控制措施,以月直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首先明确求解围岩形变压力与松动压力的Kastner与Caquot公式,基于岩体弹塑性力学与连续介质理论建立围岩湿度应力解析解,采用收敛-约束法绘制出3种围岩应力作用下围岩与初期支护特征曲线,分析断面变形过程中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规律及3种应力占比演化规律。分别以混凝土与型钢钢架作为二衬支护结构对月直山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明确考虑湿度应力与松动压力条件下隧道二衬最优支护时机与支护参数,以支护结构安全系数FS评判出最优支护方案并对隧道软岩大变形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当围岩径向位移达到550 mm时,仅考虑形变压力Pi时围岩对支护结构的压力P仅为0.813 MPa,考虑湿度应力Pw与松动压力Pa时P增大为1.372 MPa,湿度应力与松动应力总占比达40.7%,仅考虑形变压力而设计的支护结构不满足围岩稳定性要求;根据“卸压支护”理念,确定以“位移释放峰值upeak=0.325 m”与“间距d=0.7 m”作为增设第二层钢架的最佳支护时机与支护参数,现场二次钢架设置24天后使围岩变形收敛于50.8 mm,围岩大变形得到控制,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相关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岩大变形 湿度应力 收敛-约束法 支护优化
下载PDF
滇中芹河隧洞软岩破碎段围岩大变形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8
作者 付敬 吴帆 +1 位作者 张雨霆 覃然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7,185,共8页
软岩大变形是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中较为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以大楚段芹河隧洞4#支洞为研究对象开展软岩大变形特征及承载结构受力研究。4#支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影响洞室稳定的问题,洞周围岩大变形不同程度侵限,导致钢拱架扭曲断裂、... 软岩大变形是滇中引水工程建设中较为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以大楚段芹河隧洞4#支洞为研究对象开展软岩大变形特征及承载结构受力研究。4#支洞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影响洞室稳定的问题,洞周围岩大变形不同程度侵限,导致钢拱架扭曲断裂、喷混凝土掉落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充分认识隧洞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结合工程地质勘察、现场监控量测、数值反演及施工模拟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破碎软岩洞段施工期围岩监测变形量大、变形速率较快,变形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围岩完整性差,洞周变形差异大;围岩以剪切破坏为主;围岩时效变形对支护结构受力影响大,部分承载结构受力超限,导致局部结构破坏。可见,针对破碎的软岩隧洞施工,需要采取超前注浆、减少减小施工扰动、及时跟进初期支护、尽快封闭成环,加强施工期围岩变形监测,选取合理的衬砌支护时机,实时指导和优化隧洞支护结构施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软岩 大变形 支护结构 蠕变 拱架断裂
下载PDF
深井松软围岩煤巷采动增跨效应及防控技术
9
作者 王方田 刘超 +2 位作者 翟景辉 张洋 牛滕冲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针对深井松软煤巷围岩变形严重、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城郊煤矿LW21106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采动巷道增跨模型,揭示了采动增跨效应演化机理。通过构建巷道顶板横纵弯曲梁模型,指出顶板横向受力、巷道等效跨度、煤岩强度是... 针对深井松软煤巷围岩变形严重、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城郊煤矿LW21106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采动巷道增跨模型,揭示了采动增跨效应演化机理。通过构建巷道顶板横纵弯曲梁模型,指出顶板横向受力、巷道等效跨度、煤岩强度是巷道围岩损伤破坏的主控因素,提出了采动增跨效应防控对策并进行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巷道经历“初始围岩稳定—围岩裂隙发育扩展—围岩剪切破坏加剧—等效跨度增加”过程;巷道顶板最大正应力与应力集中系数、顶板等效跨度、巷道断面尺寸及埋深成正相关关系;巷道顶板在高应力环境下易发生拉剪破坏,增加顶板锚索数量以及锚索预紧力有利于增强顶板初期完整性。基于巷道变形破坏主控因素,提出“围岩加固–卸压–强化支护”协同防控策略;针对现场条件,采用煤柱侧向切顶+注浆加固并对破碎区域补充锚索强化支护的防控技术。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煤柱帮最大移近量为18.89cm,顶板下沉量为25.86cm,两帮移近量为29.65 cm,有效控制了煤巷围岩变形,为深井松软围岩巷道变形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松软围岩 采动增跨效应 主控因素 协同防控
下载PDF
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内排追踪压帮治理工程——以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首采区南帮为例
10
作者 王东 刘金尧 +4 位作者 李广贺 邢晓宇 郑小虎 赵嘉奇 武国良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80-87,共8页
软岩露天煤矿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重点是边坡稳定。为解决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治理难题,在分析边坡稳定性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内排追踪压帮治理工程。以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首采区南帮为工程背景,兼顾采场... 软岩露天煤矿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重点是边坡稳定。为解决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治理难题,在分析边坡稳定性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内排追踪压帮治理工程。以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首采区南帮为工程背景,兼顾采场与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采用极限平衡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设计了采场边坡的空间形态,提出了采场与内排土场边坡协同治理方案,可最大限度地安全回收边坡压覆煤炭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弱层暴露长度是露天矿顺倾软岩边坡稳定性的主控因素,控制采场与内排土场间的追踪距离是改善边坡稳定性的有效途径;随着追踪距离的增加,边坡破坏模式从以圆弧为侧界面、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剪出滑动逐渐过渡为以圆弧为侧界面、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边坡稳定性逐渐下降;内排土场及其与采场构成的复合边坡稳定性随破坏底板弱层回填岩石范围的增大呈指数函数规律提高;贺斯格乌拉南露天煤矿首采区南帮浅部边坡留设40 m运输平盘、15 m保安平盘,底帮深部边坡角29°,追踪距离控制在50 m之内时可满足安全要求;内排土场基底弱层完全破坏并回填岩石倾向长度60 m时可满足安全要求。研究成果为软岩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顺倾软岩 内排追踪 压帮治理 空间形态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软岩地基中新型倒肋式风机基础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海洪 孙鹏金 张延年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5,共9页
目的 提出一种新型倒肋式风机基础,解决软岩地基中采用梁板式风机基础带来的挖方量大、模板支设繁琐、施工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方法 以2.5 MW风机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相同尺寸的倒肋式与梁板式风机基础模型,对比两种... 目的 提出一种新型倒肋式风机基础,解决软岩地基中采用梁板式风机基础带来的挖方量大、模板支设繁琐、施工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方法 以2.5 MW风机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相同尺寸的倒肋式与梁板式风机基础模型,对比两种基础在极端工况下的倾斜率、水平位移、破坏特征等,并结合挖方量、模板工程量对两者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 倒肋式基础的水平位移为0.444 mm、倾斜率为0.012 1%,均满足规范要求;倒肋式基础的肋梁受力特征与悬臂梁相似,在基底反力作用下肋梁与墩台连接处承受的剪力及弯矩较大,容易开裂破坏,可通过增加肋梁截面高度改善;倒肋式基础相较于梁板式基础土方挖量可节省54%、模板工程量可节省48%。结论 倒肋式基础充分发挥出了倒置肋梁与软岩地基之间齿槽嵌固的优势,相较于梁板式基础不仅具有更优的抗滑移稳定性和受力性能,而且减少了挖方和模板工程量,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地基 梁板式风机基础 倒肋式风机基础 有限元分析 倾斜率
下载PDF
软弱围岩掘锚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
12
作者 王虹 李发泉 张小峰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7,共8页
软弱围岩掘锚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以及智能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具备膨胀性、节理化等软岩特征的煤矿回采巷道工程为背景,梳理了国内外掘锚一体机快速掘进技术发展现状,剖析了软弱围岩条件下掘锚一体机快速... 软弱围岩掘锚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以及智能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具备膨胀性、节理化等软岩特征的煤矿回采巷道工程为背景,梳理了国内外掘锚一体机快速掘进技术发展现状,剖析了软弱围岩条件下掘锚一体机快速掘进面临3个方面的难题,包括全宽截割对围岩的扰动控制,软弱围岩及时高效永久支护,软弱围岩快速掘进煤帮临时支护。提出了软弱围岩掘锚一体化快速掘进的5项关键技术,包括:(1)低扰动截割技术。主要包括椭型全宽截割滚筒、截齿排布优化、截割动力学优化等。(2)减小空顶空帮距的及时支护技术。该技术是在掘锚一体化技术基础上,研制了集双圆柱导向、多连杆升降、支护油缸撑顶撑底、随动挡矸帘防护于一体的多钻机整体滑移平台,将掘锚一体机作业空顶距由2.5 m降至1 m,作业空帮距由3.5 m降至1 m。(3)软弱围岩多维度协同支护技术。综合考虑锚杆锚索支护参数间的时空协同效应和支护体与围岩的协同效应,掘进工作面采用低密度强力锚杆支护控制顶板,后部同步实施增强永久支护。(4)钻锚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锚杆结构和力学特性、锚固剂材料及泵注技术等。(5)煤帮喷涂临时支护技术。主要包括快反应高延伸率喷涂材料、高比例精度喷涂泵送、不规则煤壁表面自适应轨迹控制、矿用防爆高精度机械臂、喷涂材料配套补给等。基于以上内容,研制了可控作业空顶距掘锚一体机,并进行了井下试验。试验表明,该装备有效缩短了作业空顶距和空帮距,实现了作业空顶距“可控”,适应于软弱围岩巷道快速掘进,掘进效率提高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快速掘进 掘锚一体化 钻锚一体化 协同支护
下载PDF
深部极松软围岩沿空巷道稳定性控制及应用
13
作者 袁安营 田鑫 +1 位作者 李唐 徐超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针对深部高应力作用下极松软围岩变形量大、破碎程度高、巷道难支护等问题,以丁集煤矿1232(3)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和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深部高应力极松软围岩沿空巷道破坏特征及阶段性控制原理和技术进行研... 针对深部高应力作用下极松软围岩变形量大、破碎程度高、巷道难支护等问题,以丁集煤矿1232(3)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和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深部高应力极松软围岩沿空巷道破坏特征及阶段性控制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距巷道迎头距离的不断增大,巷道两帮应力的不对称性逐渐增大,实体煤侧应力峰值为37.18 MPa大于煤柱侧35.21 MPa,1242(3)终采线50 m范围内存在应力集中,最大达33 MPa,巷道围岩塑性区发育程度为煤柱帮大于实体煤帮大于顶底板;从巷道掘进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围岩变化过程,将全巷道划分为5种典型的围岩变化阶段来分析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揭示了在高应力作用下深部软岩沿空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基于巷道初步设计方案和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时有效的调整支护方案,对巷道进行分段式、非对称、区域化综合治理,形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控制长效机制,为同类型深部软岩巷道地压治理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 极松软围岩 沿空巷道 围岩控制 阶段性支护
下载PDF
西(宁)成(都)铁路高地应力节理发育软岩地层隧道支护体系研究
14
作者 贺思悦 李国良 +2 位作者 邢培刚 何永旺 符亚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为保证西成铁路高地应力节理发育软岩大变形隧道安全修建,采用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地应力测试、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西成铁路与毗邻兰渝线地质条件类似,均以二叠系、三叠系板岩与砂岩为主,层理清晰、节理裂隙发... 为保证西成铁路高地应力节理发育软岩大变形隧道安全修建,采用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地应力测试、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西成铁路与毗邻兰渝线地质条件类似,均以二叠系、三叠系板岩与砂岩为主,层理清晰、节理裂隙发育,地应力以水平主应力为主导,水平主应力在10~30 MPa之间,竖直主应力在4~13 MPa之间,有较强水平构造应力作用,兰渝线控制围岩变形主要采用增加预留变形量、自进式长锚杆、钢花管加固、增加初支及衬砌刚度、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等技术措施。在此基础上针对西成铁路节理发育软岩大变形主要发生在垂直节理倾角方向上的特点,提出首先增大矢跨比,然后增大钢拱架刚度,对于Ⅲ级大变形在垂直节理方向设置预应力锚索的非对称大变形隧道支护体系,该支护体系相比传统支护体系能够减小13.8%~21.2%软岩变形,对于控制节理发育软岩变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软岩隧道 软岩大变形 节理发育软岩 深部隧道 支护体系 变形控制
下载PDF
深部顶板夹煤层巷道变形破坏分析及其控制
15
作者 袁越 张峰彬 +2 位作者 尚玺 刘兆强 彭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了探究深部顶板夹煤层软岩巷道大变形破坏问题,以平煤六矿三水平戊二胶带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夹煤层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控制对策的研究。首先,构建原支护体系组合拱力学模型,推导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稳定判别式;其次,提出“锚网索-梁... 为了探究深部顶板夹煤层软岩巷道大变形破坏问题,以平煤六矿三水平戊二胶带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开展夹煤层巷道围岩破坏分析及控制对策的研究。首先,构建原支护体系组合拱力学模型,推导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稳定判别式;其次,提出“锚网索-梁-注浆-组合砂浆锚索”联合返修控制对策,即沿戊8煤层顶板进行巷道扩刷,采用锚网索、梯子梁完成基本支护,对围岩进行深浅孔注浆加固、顶板及两帮关键部位布置组合砂浆锚索等加强支护,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返修前后应力、位移场分布特征;最后,开展工业性试验,并监测矿压。结果表明:两帮及顶底板最大收敛量分别为93、112 mm,后期变形速率均低于1 mm/d,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返修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 夹煤层 围岩变形破坏 控制方案 软岩巷道 组合拱
下载PDF
新上海一号煤矿软岩回采巷道预裂卸压技术研究
16
作者 刘光饶 张勇 +9 位作者 左海峰 耿东坤 杨位良 何晓青 刘建荣 宋杰 翟军存 张传伟 孙毅 王传峰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基于新上海一号煤矿软岩巷道支护薄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预裂卸压技术,旨在解决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难题。该技术主要采用超前预裂卸压为主、NPR锚索协同支护为辅的方式,通过预裂卸压切断采空区顶板与巷道顶板之间的联系,加速顶... 基于新上海一号煤矿软岩巷道支护薄弱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预裂卸压技术,旨在解决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难题。该技术主要采用超前预裂卸压为主、NPR锚索协同支护为辅的方式,通过预裂卸压切断采空区顶板与巷道顶板之间的联系,加速顶板垮断,减小悬臂长度及传递至临空巷道顶板的覆岩荷载。同时,采用NPR锚索提前对巷道进行补强加固,确保了沿空巷道在超前应力影响下的稳定性。实地应用表明,采用预裂卸压技术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有效控制,验证了预裂卸压技术的有效性。为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大变形 预裂卸压 协同支护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基于变形控制的某深埋软岩水工隧洞初期支护参数的选择与验证
17
作者 裴江荣 刘立鹏 汪小刚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大变形下围岩的稳定控制一直是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等行业的传统难题,尚未形成一套验证软岩大变形等级下初期支护型式及参数选取的经验方法。依据某深埋水工隧洞工程地质情况,选择典型洞段预测挤压变形风险,利用控制变形估算所需支护力... 大变形下围岩的稳定控制一直是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等行业的传统难题,尚未形成一套验证软岩大变形等级下初期支护型式及参数选取的经验方法。依据某深埋水工隧洞工程地质情况,选择典型洞段预测挤压变形风险,利用控制变形估算所需支护力,依据规范和相关工程经验确定支护类型与参数的同时,考虑实际开挖过程利用数值仿真分析验算支护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隧洞具有极大的大变形风险,采用支护力的方法所确定的支护类型和参数基本合理,可将围岩变形有效控制在规范要求的1.0%~3.0%范围,且锚杆长度及支护应力等均未超过极限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水工隧洞 大变形 变形控制 支护力 支护参数 选择 验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软岩隧道NPR锚索主动控制关键技术
18
作者 钟华 韩玉 +1 位作者 陶志刚 刘能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596,605,共11页
为解决横断山区软岩隧道的大变形问题,本文以云南省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昌宁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法,从作用机理、支护方案、施工工艺等方面对软岩隧道开展了高预紧力恒阻大变形(NPR)锚索主动支护及关键技术研究。... 为解决横断山区软岩隧道的大变形问题,本文以云南省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昌宁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等方法,从作用机理、支护方案、施工工艺等方面对软岩隧道开展了高预紧力恒阻大变形(NPR)锚索主动支护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被动支护下,隧道围岩节理裂隙发育、黏土矿物含量高、围岩强度低、微观结构存在细小溶蚀孔、结构疏松等是昌宁隧道围岩发生变形破坏的主因;提出了“NPR锚索+PR锚索+“W”钢带+高强柔性网”主动支护技术,并通过现场松动圈测试等试验,确定了NPR锚索、PR锚索等的支护参数;针对极破碎围岩及含水软岩的特殊环境,提出了“先喷后支+复喷”和“锚固端下缘封堵+钢绞线端头加丝”NPR锚索主动支护优化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NPR锚索主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最大变形量由原来的2125 mm控制到300 mm以内,保障了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主动控制 NPR锚索 支护技术 优化技术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嵊州-新昌地区红层软岩崩解及强度弱化特性
19
作者 杜志祥 白丁伟 +2 位作者 时步炯 徐锐 黄生根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1,共9页
红层软岩遇水易崩解并造成其强度弱化,在边坡工程建设中易造成其稳定性弱,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揭示红层软岩干湿循环作用下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特征对于针对性设计边坡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嵊州-新昌地区下白垩统朝... 红层软岩遇水易崩解并造成其强度弱化,在边坡工程建设中易造成其稳定性弱,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揭示红层软岩干湿循环作用下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特征对于针对性设计边坡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嵊州-新昌地区下白垩统朝川组3组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崩解岩块点荷载强度试验和崩解颗粒直剪试验研究了红层软岩崩解及强度弱化特性。结果表明: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呈碎块状-粒渣状-泥糊状依次崩解的形态,其主要崩解过程可分为初始崩解、快速崩解、细微再崩解和崩解稳定4个阶段;试样的点荷载强度I_(s(50))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耐崩解指数I_(dn)与点荷载强度I_(s(50))呈正指数关系,试样的点荷载强度I_(s(50))在耐崩解指数I_(dn)为80%~100%之间急速弱化,在耐崩解指数I_(dn)为50%~80%之间表现缓慢弱化特性;试样的峰值抗剪强度介于0.567~1.219 MPa之间,其多发生在剪切位移3 mm前后,同组试样在相同轴压下,峰值抗剪强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试样崩解颗粒内摩擦角在22.28°~33.03°之间,黏聚力在0.46~0.74 MPa之间。试样的摩擦角和黏聚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都呈负指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砂质比泥质胶结的耐崩解性更好,黏土矿物高的岩石更容易崩解,而“白色矿物”钠长石的吸水膨胀能力远不及黏土矿物,其含量差异对耐崩解性的影响不及黏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红层软岩 耐崩解性 点荷载强度 抗剪强度 嵊州-新昌地区
下载PDF
软岩中TBM停机状态下岩机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20
作者 司才龙 侯亚鹏 刘高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在软岩环境下使用TBM施工时,遇卡机等事故处理和设备检修更换常需TBM停机,预留变形量和停机时间是TBM安全运行的关键。依托白龙江引水工程六盘山泥岩隧洞,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和TBM施工流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TBM停机状... 在软岩环境下使用TBM施工时,遇卡机等事故处理和设备检修更换常需TBM停机,预留变形量和停机时间是TBM安全运行的关键。依托白龙江引水工程六盘山泥岩隧洞,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和TBM施工流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TBM停机状态下围岩的变形特征及其与护盾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合理的预留变形量和停机时间。结果表明:①该工程砂质泥岩为极软岩,流变性显著且服从Cvisc和Burgers模型,预留足够的变形量和快速掘进可保证TBM安全通过;②在停机期间,围岩变形具有显著时空效应,变形先快后慢,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护盾后部围岩位移大于前部;③岩机相互作用的时空效应表现为,自下而上、由后至前,相继经历无接触-局部接触-完全接触-强烈挤压的过程;④预留变形为10 cm时的TBM安全停机时间不宜超过7 d。研究成果对认识软岩中TBM停机期间岩机相互作用具有理论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TBM 停机时间 流变 岩机相互作用 Cvisc模型 六盘山隧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