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氮工艺对SOI材料抗辐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恩霞 钱聪 +5 位作者 张正选 王曦 张国强 李宁 郑中山 刘忠立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69-1272,共4页
分别采用一步和分步注入的工艺制备了氧氮共注形成SOI(SIMON)材料,并对退火后的材料进行了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结果发现退火之后氮原子大多数聚集在SiO2/Si界面处.为了分析材料的抗辐照加固效果,分别在不同方法制作的SIMON材料上制... 分别采用一步和分步注入的工艺制备了氧氮共注形成SOI(SIMON)材料,并对退火后的材料进行了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结果发现退火之后氮原子大多数聚集在SiO2/Si界面处.为了分析材料的抗辐照加固效果,分别在不同方法制作的SIMON材料上制作了nMOS场效应晶体管,并测试了晶体管辐射前后的转移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注氮工艺对SOI材料的抗辐照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氮共注 SIMON soi 离子注入
下载PDF
梯度升温发酵工艺对不同盐分稀态发酵酱油微生物变化和风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心智 刘希 +4 位作者 徐新玉 周其洋 吴昌正 童星 欧仕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4,共9页
本文以12%和18%(w/v)两种盐分浓度的稀态发酵酱醪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度升温(15℃-20℃-25℃-30℃)工艺对发酵酱醪微生物计数和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低盐分酱醪样品(TC12)的酵母计数在发酵到期时比恒温(30℃)对照... 本文以12%和18%(w/v)两种盐分浓度的稀态发酵酱醪为研究对象,探究梯度升温(15℃-20℃-25℃-30℃)工艺对发酵酱醪微生物计数和风味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梯度升温工艺的低盐分酱醪样品(TC12)的酵母计数在发酵到期时比恒温(30℃)对照组(C12)要高1.0 log CFU/g左右,这表明酵母在梯度升温工艺中维持生长代谢时间较长。这或与发酵前期较低的温度限制了酵母过快的繁殖有关。其中,TC12的发酵到期原油的氨基酸态氮高达1.14 g/100 g,达到我国规定的特级酿造酱油标准。同时,TC12中的鲜味(19.03 g/L)和甜味氨基酸(19.32 g/L)含量较高,共占氨基酸总量约60%,呈现较好的鲜甜滋味。挥发性物质检测数据显示,TC12中的乙醇、苯乙酸乙酯、棕榈酸乙酯、3-甲硫基丙醛和苯甲醛等含量较高,样品整体呈现“水果甜香和酯香”。另一方面,高盐组梯度升温样品(TC18)则测得更多的愈创木酚和甲基麦芽酚,呈现“烟熏香和酱香”。感官鉴评数据显示,低盐分梯度升温发酵样品TC12相比恒温发酵组C12具有更高的香气和滋味得分,综合口感更优。综上所述,梯度升温工艺有利于限制低盐分(12%)发酵酱醪中酵母在前期的过快生长,保持其在发酵后期的活性细胞计数,使其能持续发酵生成更多风味物质,提升低盐发酵原油的整体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升温 低盐发酵酱油 酵母 氨基酸态氮 游离氨基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螺旋藻风味酱的发酵工艺研究
3
作者 薛宪辉 李思雨 +2 位作者 郭睿 崔文凯 纪蓓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3,共5页
螺旋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贫血、预防高血脂等功效。以螺旋藻、面粉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使酱具有独特螺旋藻风味的同时提高了其营养价值。为获得螺旋藻风味酱的发酵工艺,研究不同因素对螺... 螺旋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贫血、预防高血脂等功效。以螺旋藻、面粉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使酱具有独特螺旋藻风味的同时提高了其营养价值。为获得螺旋藻风味酱的发酵工艺,研究不同因素对螺旋藻风味酱发酵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1.25、藻面比100∶0、培养温度35℃、接种量0.1%、盐浓度13%、制曲时间72 h。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对发酵工艺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作为指标,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藻面比90∶10、培养温度35℃、接种量0.05%、盐浓度13%、制曲时间72 h。进行验证实验,最佳条件下得到的螺旋藻风味酱酯香浓郁,黏稠适度,咸甜适口,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54±0.03)g/100 g。通过在酱料中加入不同香料炒制,得到多种口味的螺旋藻风味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酱油曲精 发酵工艺 氨基酸态氮
下载PDF
凯氏定氮法与杜马斯燃烧法检测三氯乙酸沉淀大豆和小麦蛋白中蛋白氮含量研究
4
作者 范震 董子研 +2 位作者 纪秀玉 张波 李慧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6期271-277,共7页
目的检验尿素干扰下三氯乙酸沉淀分离大豆和小麦蛋白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牛奶、大豆蛋白、小麦水溶性组分为参试样品,分别在去离子水、尿素溶液2种溶液体系下分散样品,参考国家标准采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氮,2种蛋白检测方法(凯氏定氮... 目的检验尿素干扰下三氯乙酸沉淀分离大豆和小麦蛋白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牛奶、大豆蛋白、小麦水溶性组分为参试样品,分别在去离子水、尿素溶液2种溶液体系下分散样品,参考国家标准采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氮,2种蛋白检测方法(凯氏定氮法、杜马斯燃烧法)检测氮含量,并计算氮检测回收率评估三氯乙酸对大豆蛋白、小麦水溶性组分等植物性蛋白的适用性。结果去离子水(无外源氮)分散的上清液经三氯乙酸沉淀,凯氏定氮法和杜马斯燃烧法检测牛奶的回收率分别为114%、101%,大豆的回收率分别为96%、98%,小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4%、105%。尿素溶液(有外源氮)分散的上清液经三氯乙酸沉淀,牛奶的回收率分别为99%、94%,大豆的回收率分别为95%、92%,小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1%、92%。结论有无尿素干扰时,三氯乙酸均可以沉淀大豆蛋白、小麦水溶性组分中蛋白氮,并可以采用凯氏定氮法、杜马斯燃烧法检测,回收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小麦水溶性组分 蛋白氮 非蛋白氮 三氯乙酸沉淀法
下载PDF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酱油中全氮的方法探讨
5
作者 刘燕 王英 林伟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6期110-112,共3页
为提高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实验误差,本文使用石墨消解炉加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代替人工消解、蒸馏和滴定的方法进行酱油中全氮的测定。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和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P> 0.05)。改进方法的回收率为100.8%~106.... 为提高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实验误差,本文使用石墨消解炉加全自动凯氏定氮仪代替人工消解、蒸馏和滴定的方法进行酱油中全氮的测定。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和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P> 0.05)。改进方法的回收率为100.8%~106.2%,精密度为0.889%,均符合《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GB/T 27404—2008)的规定。改进方法可以在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全氮 国家标准法 改进方法
下载PDF
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6
作者 冯浩菲 李琼 +3 位作者 陶燕 刘定舟 贾松涛 赵林萍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9期80-83,共4页
目的:运用滴定法检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样品氨基酸态氮计算公式以及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建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并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 目的:运用滴定法检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样品氨基酸态氮计算公式以及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建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并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当酱油样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检测结果为0.80 g/100 mL时,其不确定度结果表示为(0.80±0.02) g/100 mL(k=2)。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只有规范实验操作,使用经校准的计量器具与有证的标准物质,增加平行样的检测频次等,才能使检测数据更准确,进而保障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法 酱油 氨基酸态氮 不确定度
下载PDF
酱渣和毛油在广式酿造酱油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梁亮 滑欢欢 +1 位作者 伍加文 蔡文华 《现代食品》 2024年第9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究酱渣和毛油在广式酿造酱油中的应用。方法:在制曲阶段、酱醪阶段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酱渣和毛油,研究酱渣和毛油对大曲、发酵原油的理化指标影响。结果:发酵原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了4%,L值降低了5.8%,脂肪酸种类由对照组的4... 目的:探究酱渣和毛油在广式酿造酱油中的应用。方法:在制曲阶段、酱醪阶段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酱渣和毛油,研究酱渣和毛油对大曲、发酵原油的理化指标影响。结果:发酵原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了4%,L值降低了5.8%,脂肪酸种类由对照组的4种提高至6种,风味由对照组的6.8提高至8.6。结论:发酵原油色泽更深、亮度提高,且风味明显改善,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酱油酿造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渣 毛油 氨基酸态氮 脂肪酸种类
下载PDF
不同植茶年限茶园的土壤有机碳淋溶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艳丹 杨常亮 +5 位作者 徐国富 李世玉 陈桂明 刘彬 刘茜桐 杨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影响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茶园作为一种有管理的人工生态系统,评估其栽培管理中土壤有机碳淋溶通量关系到其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储存能力,对促进中国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 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影响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茶园作为一种有管理的人工生态系统,评估其栽培管理中土壤有机碳淋溶通量关系到其土壤生态系统的碳储存能力,对促进中国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原状土柱碳淋溶模拟实验方法,模拟当地强降雨对森林、植茶年限为5年、20年、33年、56年的茶园土壤0~20 cm土层和0~40 cm土层的有机碳(SOC)淋溶规律及淋溶通量。结果表明,0~20 cm土层的SOC淋失通量大于0~40 cm土层,其平均值分别为5607.78 mg·m-2和4358.27 mg·m-2,即0~20 cm土壤层流失的碳22.3%在20~40 cm的土层里被截留,但仍然有占耕层(0~20 cm土层)淋溶损失量77.7%的SOC通过40 cm厚的土层继续向下层淋溶;通过40 cm深土层继续往下淋溶损失的通量与植茶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延长植茶年限可以减少SOC的淋溶损失而有利于土壤碳的储存。本研究中,未发现SOC淋溶损失通量受茶园土壤本底有机碳浓度、土壤p H、总氮以及铵态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C 淋洗 pH 土壤氮 碳循环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熊犍 冯凌凌 叶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0,共4页
蛋白质的溶解性对其发挥功能性质具有重大的意义。文中的目的是研究微波辐射时间和功率对大豆浓缩蛋白(SPC)溶解性的影响,并固定微波辐射时间和功率,考查巯基乙醇浓度和表面活性剂对SPC溶解性的影响,以期得到浓缩蛋白溶解最好的条件。
关键词 微波 大豆浓缩蛋白 氪溶指数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蛋白水解物改性脲甲醛缓释肥的结构及氮素释放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曲萍 常志州 +1 位作者 赵永富 黄红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40-245,共6页
针对脲甲醛养分释放与作物生长曲线不匹配的问题,该研究采用蛋白水解物来改善脲甲醛的氮素释放率。土柱淋洗结果表明,蛋白水解物降低了脲甲醛初期的氮素释放率,加快了脲甲醛在后期的氮素释放率。在当量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2时,蛋白... 针对脲甲醛养分释放与作物生长曲线不匹配的问题,该研究采用蛋白水解物来改善脲甲醛的氮素释放率。土柱淋洗结果表明,蛋白水解物降低了脲甲醛初期的氮素释放率,加快了脲甲醛在后期的氮素释放率。在当量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为1.2时,蛋白水解物水解度越小,氮素释放率越快。到第7周,蛋白水解物改性脲甲醛的氮素释放率和未改性的脲甲醛相比,氮素释放率提高了58.9%。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蛋白水解物和蛋白水解物改性脲甲醛的结构,发现:蛋白水解物的活性基团能够与甲醛反应,并与尿素聚合,以嵌段的方式引入到脲甲醛的分子结构中;蛋白水解物水解度越低,改性脲甲醛结晶度降低的越多;和未改性的脲甲醛相比,改性的脲甲醛的最大分解温度有所降低,并且改性后的脲甲醛疏松多孔。因此,可以通过蛋白水解物的水解度来调控改性脲甲醛的氮素释放率,进而适应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养分 土壤 脲甲醛 蛋白水解物 氮素释放率 缓释肥
下载PDF
SPC溶解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熊犍 冯凌凌 叶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6-88,92,共4页
蛋白质的溶解性好坏对发挥其它功能性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的目的是研究pH、离子强度、超声波、分散液浓度和水浴温度对SPC(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的影响,以期得到SPC最佳的溶解条件。
关键词 大豆浓缩蛋白 氮溶指数 超声波
下载PDF
纳滤技术在酱油脱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建泉 杭晓风 +2 位作者 陈向荣 苏仪 万印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0,共6页
分别对NF270,NF,NF90,Desal-5 DL 4种纳滤膜的酱油脱盐性能进行了考查,并选择脱盐效果较好的NF270进一步研究了操作条件,包括稀释倍数、通量、温度和pH值等对酱油纳滤脱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酱油原液稀释倍数的增加,盐和氨基... 分别对NF270,NF,NF90,Desal-5 DL 4种纳滤膜的酱油脱盐性能进行了考查,并选择脱盐效果较好的NF270进一步研究了操作条件,包括稀释倍数、通量、温度和pH值等对酱油纳滤脱盐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酱油原液稀释倍数的增加,盐和氨基酸态氮的透过率都呈上升趋势,酱油原液先稀释一倍再浓缩至原体积后的脱盐率约为53%,氨基酸态氮损失率约为19%,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损失率约为5%;随着过膜通量的增加,跨膜压力升高,脱盐率基本不变而氨基酸态氮损失率减小;温度上升对脱盐率无明显影响,但大大增加了氨基酸态氮的损失率,且膜污染加剧;pH值上升可以减小跨膜压力,但使得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损失率明显上升,而脱盐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酱油 氨基酸态氮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 脱盐
下载PDF
大豆低聚肽营养吸收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世成 杨则宜 +2 位作者 蔡木易 易维学 马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16,共4页
研究了补充大豆低聚肽和大豆分离蛋白对大鼠氮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大鼠小肠对大豆低聚肽的吸收特点。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灌喂水对照组、灌喂大豆低聚肽组和灌喂大豆分离蛋白组。大鼠在适应性喂养及膳食平衡1周后,开始进行代谢... 研究了补充大豆低聚肽和大豆分离蛋白对大鼠氮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大鼠小肠对大豆低聚肽的吸收特点。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灌喂水对照组、灌喂大豆低聚肽组和灌喂大豆分离蛋白组。大鼠在适应性喂养及膳食平衡1周后,开始进行代谢试验。结果发现,补充大豆分离蛋白后,大鼠氮平衡值、氮储存率、氮净利用率和表观消化率比补水大鼠分别增高641.03%、591.42%、553.11%和51.80%;而补充大豆低聚肽后,大鼠氮平衡值、氮储存率、氮利用率和表观消化率比补充水大鼠分别增高1061.54%、982.69%、921.20%和71.43%(P<0.05);比补充大豆分离蛋白大鼠分别增高56.75%、56.59%、56.36%和12.94%(P<0.05)。由此可得出结论,补充大豆低聚肽可显著提高机体对氮的表观消化率储存率和净氮利用率,并使机体处于较高水平的正氮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低聚肽 大豆分离蛋白 氮代谢 氮平衡 动物试验
下载PDF
酱油制曲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欧阳珊 冯云子 +2 位作者 徐欢欢 崔春 赵谋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5-197,339,共4页
研究了酱油制曲过程中总氮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转化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可溶性多肽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豆粕曲和大豆曲的总氮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转化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培养48h后,豆粕曲和大豆曲的... 研究了酱油制曲过程中总氮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转化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及可溶性多肽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豆粕曲和大豆曲的总氮含量、氮溶指数、氨基酸转化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培养48h后,豆粕曲和大豆曲的总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5.89%和12.43%,豆粕曲和大豆曲的氮溶指数分别达到26.37%和34.45%;氨基酸转化率分别达到12.11%和16.00%,大曲的氨基酸转化率与氮溶指数呈明显正相关。不同培养时段的豆粕曲和大豆曲的肽分子量均以1000~5000u为主,制曲结束后,分别占肽总量的63.55%和6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大曲 总氮 氮溶指数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活性肽在大鼠小肠吸收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世成 王启荣 +5 位作者 杨则宜 李跃纲 贺凤 陈志民 艾华 李肃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1-276,335,共7页
目的 :研究补充活性肽对大鼠小肠上皮组织形态学、氨基肽酶活性及氮代谢的影响 ,探讨大鼠小肠对活性肽的吸收特点。方法 :雄性SD大鼠 30只 ,被随机分为 :安慰剂对照组 (Pla组 )、补充大豆分离蛋白对照组 (Pro组 )和补充活性肽实验组 (Pe... 目的 :研究补充活性肽对大鼠小肠上皮组织形态学、氨基肽酶活性及氮代谢的影响 ,探讨大鼠小肠对活性肽的吸收特点。方法 :雄性SD大鼠 30只 ,被随机分为 :安慰剂对照组 (Pla组 )、补充大豆分离蛋白对照组 (Pro组 )和补充活性肽实验组 (Pep组 )。大鼠在适应性喂养及膳食平衡 1周后 ,进行代谢实验及指标测试。结果 :(1)Pep组大鼠小肠粘膜蛋白含量比Pro组高 4 8 6 0 % ,比Pla组高 91 37% (P <0 0 5 )。 (2 )Pep组大鼠小肠粘膜氨基肽酶活性明显增加 ,比Pla组增加了2 0 3 97% ,比Pro组则增加了 73 30 % (P <0 0 5 )。 (3)Pep组大鼠小肠粘膜厚度比Pro组高 6 99% ,比Pla组高 2 5 0 3% (P <0 0 5 )。 (4 )Pep组大鼠小肠绒毛高度比Pro组高 4 6 5 % ,比Pla组高2 2 2 2 % (P <0 0 5 )。 (5 )Pep组大鼠小肠上皮隐窝深度比Pro组高 12 5 8% ,比Pla组高 35 77%。(6 )Pep组大鼠小肠上皮绒毛表面积比Pro组高 3 30 % ,比Pla组高 2 3 6 4% (P <0 0 5 )。 (7)补充大豆分离蛋白后 ,Pep组大鼠氮平衡值、氮储存率和表观消化率较Pla组分别增高 6 41 0 3%、5 91 4 2 %和 5 1 80 % ;而补充活性肽后 ,Pep组大鼠氮平衡值、氮储存率和表观消化率较Pla组分别增高10 6 1 5 4%、982 6 9%和 71 4 3% ,较Pro组分别增高 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肽 大鼠 小肠吸收 氨基肽酶 氮代谢
下载PDF
挤压豆粕发酵工艺参数对酱油全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媛媛 白兴达 +1 位作者 李媛 李宏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5,25,共5页
以豆粕和面粉的挤出物为原料,以全氮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盐水比例为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实验,通过SAS9.1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得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盐水比例(x1)为94.5%,发酵温度(x2)为46.... 以豆粕和面粉的挤出物为原料,以全氮利用率为考察指标,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盐水比例为发酵工艺参数,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旋转正交实验,通过SAS9.1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得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盐水比例(x1)为94.5%,发酵温度(x2)为46.0℃,发酵时间(x3)为14.5天。此时酱油的全氮利用率为86.5%,与传统蒸煮工艺相比较提高了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豆粕 酱油 全氮利用率 发酵
下载PDF
微波消解凯氏定氮法快速测定酱油中全氮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草原 张海燕 +2 位作者 宛新生 郑先福 宁爱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06-907,共2页
研究了凯氏定氮法测定酱油中全氮时样品的微波消解方法,进行了微波消解条件的选择及消解结果精密度试验,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消解完全仅需20 min,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7),回收率范围为96%~103... 研究了凯氏定氮法测定酱油中全氮时样品的微波消解方法,进行了微波消解条件的选择及消解结果精密度试验,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消解完全仅需20 min,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n=7),回收率范围为96%~103%,经t检验,微波溶样法与国家标准凯氏定氮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氏定氮法 试样消解 微波加热 全氮量 酱油
下载PDF
具有复合埋层的新型SIMON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易万兵 陈猛 +6 位作者 张恩霞 刘相华 陈静 董业民 金波 刘忠立 王曦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4-818,共5页
采用氮氧共注入方法制备了新型的 SIMON(separation by implanted oxygen and nitrogen) SOI材料 .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分别制作出样品并进行了结构测试和分析 ,发现 SIMON材料的结构和质量对注入条件和退火工艺非常敏感 .并对各种氮氧... 采用氮氧共注入方法制备了新型的 SIMON(separation by implanted oxygen and nitrogen) SOI材料 .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分别制作出样品并进行了结构测试和分析 ,发现 SIMON材料的结构和质量对注入条件和退火工艺非常敏感 .并对各种氮氧复合注入技术做了分析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ON soi 氮氧共注入 PACC 8100
下载PDF
挤压膨化豆粕酿造酱油中挤压参数对氮溶解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东亮 何媛媛 李宏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6期4012-4016,共5页
挤压膨化技术用于酱油生产过程中可以起到变性蛋白质、糊化淀粉及杀菌的作用,与传统的蒸煮法相比可以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生成率。以蛋白质氮溶解指数(NSI)为主要考察指标,选择面粉比例、混合物料含水率、套筒温度、模孔孔径和... 挤压膨化技术用于酱油生产过程中可以起到变性蛋白质、糊化淀粉及杀菌的作用,与传统的蒸煮法相比可以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和氨基酸生成率。以蛋白质氮溶解指数(NSI)为主要考察指标,选择面粉比例、混合物料含水率、套筒温度、模孔孔径和螺杆转速5个试验因素,运用5因素5水平二次旋转正交进行试验设计,经分析得出豆粕和面粉混合物的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面粉比例为13.6%~13.8%;物料含水率为25.3%~25.5%;套筒温度为135.5~136.1℃;模孔孔径为12.1~12.4 mm;螺杆转速为191.4~192.0r/min,在此条件下NSI值为41.5%~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膨化 豆粕 酱油 氮溶解指数
下载PDF
物理方法提高高温变性豆粕可溶性蛋白质的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建军 任为聪 +2 位作者 王帅 张智宇 赵伟华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3-31,共9页
研究了微波处理、水浴加热、超声处理及高压均质对高温变性豆粕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微波处理和水浴加热对提高高温变性豆粕氮溶解指数效果明显,并对两种加热处理方式进行了正交L9(34)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微波(700 W)处理在... 研究了微波处理、水浴加热、超声处理及高压均质对高温变性豆粕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微波处理和水浴加热对提高高温变性豆粕氮溶解指数效果明显,并对两种加热处理方式进行了正交L9(34)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微波(700 W)处理在pH 8.0,底物质量分数3%,时间5 min时氮溶解指数达到70.39%;加热处理高温变性豆粕的较佳条件为pH 8.0,反应时间90 min,底物质量分数为1%,其溶液氮溶解指数可达74.81%;但在较高底物质量分数(3%)下,加热处理高温变性豆粕的氮溶解指数只达到63.96%.微波处理后蛋白质的其他功能性要优于酶处理后的,因此微波加热处理高温变性豆粕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方法 高温变性豆粕 氮溶解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