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oil-column experiment and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1
作者 Gongsheng LI De YAO +2 位作者 Fugui YANG Xiaoqin WANG Hongliang LIU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6年第B08期210-210,共1页
关键词 土壤实验 非线性 数学模型 地下水 浓缩 土壤化学
下载PDF
Simplified method for predicating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of soft ground improved by floating soil-cement column 被引量:12
2
作者 龚晓南 田效军 胡文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699-2706,共8页
A simplified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predicting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of soft ground improved by floating soil-cement column on the basis of double soil-layer consolidation theory. Combining the axisymmetric consol... A simplified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predicting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of soft ground improved by floating soil-cement column on the basis of double soil-layer consolidation theory. Combining the axisymmetric consolidation model and equal strain assumpt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 was derived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clayey subsoil reinforced by soil-cement column. By modifying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improved layer and underlying layer on seepage and pore-water pressur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consolidation of soft ground improved by floating soil-cement column was developed under depth-dependent ramp load. The results of the parameter analysis of consolidation behavior show that the consolidation rat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epth replacement ratio by the column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upper layer. The influence of column-soil constrained modulus ratio and radius ratio of the influence zone to the column on consolidation is also affected by depth replacement ratio. The column-soil total stress ratio increases with time and approaches the final value accompanied with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沉降 水泥土桩 软土地基 预测 超孔隙水压力 浮动 粘性土地基 固结理论
下载PDF
天然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数值模拟
3
作者 杨帅 孙洪广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了考察天然沸石对氨氮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和去除效率,开展了一系列干扰因素下的批量吸附实验,考虑了氨氮浓度、吸附时间、pH值以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铁离子及腐植酸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氨氮吸附容量和去除效率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中沸石对... 为了考察天然沸石对氨氮污染物的吸附机制和去除效率,开展了一系列干扰因素下的批量吸附实验,考虑了氨氮浓度、吸附时间、pH值以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铁离子及腐植酸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氨氮吸附容量和去除效率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中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铁离子及腐植酸与氨氮竞争吸附沸石位点,抑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同时,通过土柱实验研究了氨氮在沸石柱中的运移,并引入基于截断单边稳定分布概率密度的输运模型(TOSD)来描述该过程,通过模拟参数表征了氨氮在沸石柱中的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吸附作用和速率受限的质量交换对沸石中氨氮的运移发挥了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氨氮 批量吸附实验 土柱实验 TOSD模型
下载PDF
铬污染土壤动态浸出特征及对地下水影响的模拟
4
作者 庄钧懿 成一知 +7 位作者 侯一哲 刘玉兰 王锴 程莉蓉 丁爱中 纪智慧 徐巍 王承刚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 以原长沙铬盐厂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不同淋溶模式下土壤六价铬[Cr(Ⅵ)]淋出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显示,淋溶流速会影响土柱中Cr(Ⅵ)达到解吸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即在连续淋溶模式的高、中、低3种流速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4、15 d,而间歇淋溶模式的Cr(Ⅵ)浸出效率略低于连续淋溶模式,这主要是受到土壤中孔隙水更新效率的控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5.6构建试验中Cr(Ⅵ)迁移的模型,计算连续、间歇2种淋溶模式下6种不同情景中Cr(Ⅵ)的质量浓度变化及累积浸出质量,结合模型计算与柱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当土壤中Cr(Ⅵ)质量分数达到二类用地筛选值(5.7 mg/kg)后,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为地下水Ⅴ类水标准(0.1 mg/L),此时淋出液中Cr(Ⅵ)质量浓度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威胁;同一时间段内,间歇淋溶柱高流速情景下有最小淋出率(33.67%),连续淋溶柱高流速情景有最大浸出率(83.99%)。研究表明,在场地地下水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土壤修复标准对地下水的影响,即水土共治。研究成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水土共治 地下水 柱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改进的Green-Ampt模型及其试验验证
5
作者 陈骄锐 李绍红 +2 位作者 罗晓辉 朱帅润 吴礼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8-1737,共10页
鉴于Green-Ampt模型过于简化、难以反映实际入渗特征,且其假设与实际入渗规律不符,本文为了弥补Green-Ampt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含水率与土体深度的关系,将土壤剖面划分为饱和区、过渡区以及天... 鉴于Green-Ampt模型过于简化、难以反映实际入渗特征,且其假设与实际入渗规律不符,本文为了弥补Green-Ampt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含水率与土体深度的关系,将土壤剖面划分为饱和区、过渡区以及天然区,土柱试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也证实了入渗过程中过渡区的存在。试验结果表明:Green-Ampt模型计算值明显偏离实际累计入渗量,提出的模型总体上更接近实际累计入渗量。将该模型用于非饱和斜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揭示了Green-Ampt模型低估了斜坡的稳定性系数。提出的改进Green-Ampt模型为分析降雨滑坡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GREEN-AMPT模型 土柱试验 斜坡稳定性 稳定性系数
下载PDF
宁波浅层软土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沈丹祎 陈赟 +1 位作者 罗敏敏 黄家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4-118,共5页
小应变硬化土模型(HSS模型)因能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所得数值模拟结果通常更接近于实测值,因此在数值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软土HSS模型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其它地区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室内试验方法对宁波地区的... 小应变硬化土模型(HSS模型)因能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所得数值模拟结果通常更接近于实测值,因此在数值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关于软土HSS模型参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其它地区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室内试验方法对宁波地区的浅层软土进行HSS模型参数的取值研究,并与现有文献的统计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部分HSS模型参数的试验值处在统计范围之内,说明宁波浅层软土与其它地区的软土有其共通性;个别参数的试验值不在统计范围之内,说明宁波浅层软土亦有其地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HSS模型 小应变参数 共振柱试验
下载PDF
基于透明土技术的加筋碎石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郝耀虎 周杨 +1 位作者 王闫超 刘少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82-4591,共10页
加筋碎石桩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荷载作用下,加筋碎石桩桩体径向鼓胀变形及桩与桩周土体相互作用特性是影响桩基整体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及PIV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非嵌入式加筋碎石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加筋碎石桩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荷载作用下,加筋碎石桩桩体径向鼓胀变形及桩与桩周土体相互作用特性是影响桩基整体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基于人工合成透明土材料及PIV图像处理技术,开展了非嵌入式加筋碎石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连续观测不同荷载作用下加筋碎石桩桩体鼓胀变形的发展过程,以及桩周土体位移变形情况,探讨加筋长度及刚度等因素对桩体鼓胀变形及承载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碎石桩相比,加筋长度的增加会使桩体承载力显著提升。筋材刚度一定时,加筋长度由1D分别增加2倍、4倍时,即加筋长度为3D、5D时,桩体承载力分别提高约37.7%和62.3%,桩体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与加筋长度呈现非线性关系;碎石桩加筋长度最优范围为3D~5D。本试验单元体单桩加载情况下,加筋长度为3D时,桩体径向鼓胀变形量较常规碎石桩减少约44%;加筋刚度一定时,桩顶荷载增加,桩体主要鼓胀变区域z/D逐渐下移且鼓胀量增大,桩顶荷载为204kPa时,桩体最大鼓胀变形量δ/D为5.9%。荷载作用下,沿桩深方向,桩周土体变形扰动区主要集中在加筋段以下部分。利用透明土与PIV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试验,可对加筋碎石桩加固地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碎石桩 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透明土 位移场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DEHP与DBP的迁移演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王敏 付常喜 +1 位作者 吴涛 徐蕾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2期60-63,共4页
采用一维土柱下渗实验和垂向入渗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垃圾渗滤液中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在土壤中的垂向迁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原状土和混有石英砂土的土柱对DBP的吸附能力均强于DEHP,而混有石英... 采用一维土柱下渗实验和垂向入渗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垃圾渗滤液中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在土壤中的垂向迁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原状土和混有石英砂土的土柱对DBP的吸附能力均强于DEHP,而混有石英砂的土柱中DEHP、DB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穿透现象,且DEHP的穿透速度比DBP要快2倍;做或不做防渗处理,DEHP和DBP渗出量均呈前期快速增长而后期归于稳定的趋势,防渗对DBP效果较DEHP好;垂向入渗模型与一维土柱实验结果一致,该模型可用于其他区域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垂向迁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DBP 土柱实验 垂向入渗模型 迁移演化规律 垃圾渗滤液
下载PDF
基于紧密排列土柱模型的冻土热参数计算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之祥 李顺群 +2 位作者 夏锦红 王凯 桂超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3-399,共7页
为评估热参数对饱和冻土瞬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最紧密排列的土柱几何模型,土柱外部被自由水充满.假定冻结在土柱围合区域的中心产生并呈柱状发展,根据任意时刻单元体内部土、水和冰的体积构成,依据Johanse... 为评估热参数对饱和冻土瞬态温度场的影响,分析冻土温度场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最紧密排列的土柱几何模型,土柱外部被自由水充满.假定冻结在土柱围合区域的中心产生并呈柱状发展,根据任意时刻单元体内部土、水和冰的体积构成,依据Johansen的预估土体导热系数计算方法,建立未冻水含量与导热系数之间的计算关系.依据比热加权计算的原理,结合土体的相对密度及水和冰的密度,获取了土柱模型在不同冻结时刻各相的质量比,确定了未冻水含量与比热之间的计算关系.依据不同冻结时刻土柱模型中的未冻水含量,建立潜热随冻结时刻的变化关系.根据实测粉质黏土的导热系数,结合土柱模型获取其比热、潜热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将获取的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比热和潜热值代入数值计算软件ABAQUS,获取了冻土温度场的计算值.将该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表明基于该模型获取的计算热参数值能够较好地预测冻土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冻土 热参数 土柱模型 温度场 未冻水 潜热
下载PDF
土壤中反硝化作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阎胜利 温淑瑶 王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0-94,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假设反硝化作用符合一级反应的离散方程,描述土壤中NO_3^-离子的输运迁移规律.此方程反映了NO_3^-浓度、土柱淋溶时间、柱深、反应速率常数和溶液平均流速的函数关系.结果表...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假设反硝化作用符合一级反应的离散方程,描述土壤中NO_3^-离子的输运迁移规律.此方程反映了NO_3^-浓度、土柱淋溶时间、柱深、反应速率常数和溶液平均流速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基质NO_3^-浓度等)是影响反硝化作用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土壤 地下水污染 氮转化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影响的路堤荷载下土工格室加筋体变形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明华 陈大兴 +1 位作者 刘猛 欧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1-609,共9页
首先假定内、外土柱界面侧土压力系数和摩阻力发挥程度均与界面相对位移相关,对传统土柱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出土拱效应分析模型,进而运用自变量转换等数学方法建立路堤底部桩土应力比与桩土差异沉降的函数关系;考虑土工格室加筋体的三维... 首先假定内、外土柱界面侧土压力系数和摩阻力发挥程度均与界面相对位移相关,对传统土柱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出土拱效应分析模型,进而运用自变量转换等数学方法建立路堤底部桩土应力比与桩土差异沉降的函数关系;考虑土工格室加筋体的三维形态及实际工作状态,用小挠度弹性薄板简化其计算模型,引入桩土变形及格室加筋体与上下界面摩阻效应,结合已建立的土拱效应模型构造非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了“路堤-土工格室-桩土加固区”共同作用模型,对此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得出计算桩土应力比、沉降及桩土差异沉降的新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与前人方法进行了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最后选取重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了桩土刚度比、路堤填土压缩模量、路堤填土内摩擦角对桩土应力比及格室体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模型 土拱效应 土工格室 弹性薄板 变形计算
下载PDF
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中的迁移与分布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东海 李广贺 贾道昌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研究河滩砂砾石对油类的静态吸附特性,确定平稳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模拟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过程,建立油类在砂砾石层中迁移的数学模拟模型,确定模型参数,以此预测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结果表明:油...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研究河滩砂砾石对油类的静态吸附特性,确定平稳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模拟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过程,建立油类在砂砾石层中迁移的数学模拟模型,确定模型参数,以此预测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结果表明:油类在砂砾石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砂砾石对油类的吸附量小,迟滞因子Rd为1.06;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穿透能力很强,约经5d基本穿透20m的砂砾石层,10d基本穿透100m的砂砾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砂砾石 迁移 模拟 含油废水 地下水污染
下载PDF
用水平土柱和修正的Green-Ampt模型确定土壤的入渗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毛丽丽 雷廷武 +1 位作者 刘汗 原翠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38,共4页
土壤入渗能力和降雨产流过程及地下水密切相关。土壤入渗过程决定了灌溉/降雨过程中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影响了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随水分迁移过程以及坡面水文与土壤侵蚀过程等。该研究根据水流在水平土柱中运动的能量要求以及实际... 土壤入渗能力和降雨产流过程及地下水密切相关。土壤入渗过程决定了灌溉/降雨过程中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影响了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随水分迁移过程以及坡面水文与土壤侵蚀过程等。该研究根据水流在水平土柱中运动的能量要求以及实际测量得到的土壤水分分布,对Green-Ampt模型中含水率分布呈活塞运动推进(即湿润锋内部土壤水分为恒定值)的假定进行了修正。采用更符合实际的呈线性分布的土壤水分分布模型,基于水量平衡和土壤水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对应的土壤入渗性能的计算模型。给出了利用修正模型估计土壤入渗性能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计算过程。结果表明,利用修正模型估算得到的土壤入渗性能回归的入渗水量与实际供水量的相对误差为0.66%,说明该修正模型和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该文提出的修正模型很好地描述了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较Green-Ampt入渗模型中的活塞模型更符合土壤水动力学中关于土壤水分运动的分析。将该修正模型与水平土柱试验结合,可以大大地提高土壤入渗性能计算的精度,为以后的土壤水分运动,地表产流计算以及土壤侵蚀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非常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模型 误差分析 估计 土壤 修正Green-Ampt模型 水平土柱
下载PDF
用修正的Green-Ampt模型确定土壤入渗性能的速算方法 被引量:12
14
作者 毛丽丽 雷廷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3-57,共5页
土壤入渗性能的确定对水文过程及其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土壤入渗性能的水平土柱测量方法和Green-Ampt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Green-Ampt模型与修正模型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提出了土壤入渗性能的速算模型。该计算模... 土壤入渗性能的确定对水文过程及其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在土壤入渗性能的水平土柱测量方法和Green-Ampt修正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Green-Ampt模型与修正模型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提出了土壤入渗性能的速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在保证土壤入渗性能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计算过程较修正Green-Ampt模型有了很大的简化。将3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率进行了比较,快速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性能与Green-Ampt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性能非常接近。在水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得到3种方法计算结果误差分别为11.5%(Green-Ampt模型),0.66%(修正模型)和2.68%(快速计算模型)。表明快速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新方法大大简化了修正模型的计算步骤。该文提出的土壤入渗性能速算法与水平土柱试验相结合,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室内土壤入渗性能的测量,为水文循环/地表产流等相关研究提供便捷的土壤入渗性能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模型 入渗 水平土柱 GREEN-AMPT入渗模型 修正模型 快速方法
下载PDF
不同CDE模型对硒在黄绵土中运移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丛伟 张兴昌 封晔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4,共5页
污染物在土体运移是影响土体和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亚硒酸根离子在土体中运移的影响,在室内不同实验条件下,采用垂直土柱易混置换法对亚硒酸根离子在黄绵土土柱中的运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容重及不同土... 污染物在土体运移是影响土体和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亚硒酸根离子在土体中运移的影响,在室内不同实验条件下,采用垂直土柱易混置换法对亚硒酸根离子在黄绵土土柱中的运移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不同容重及不同土柱高度条件下亚硒酸根离子的穿透曲线,通过STANMOD软件,应用确定性平衡CDE数学模型和确定性非平衡两区模型对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容重增大,阻滞因子R值减小,弥散系数D值则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土柱高度的增加,弥散系数D值减小,而阻滞因子R变化不大。非平衡两区模型对于亚硒酸根离子运移参数的拟合优于平衡模型。穿透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出离子在土壤中运移的参数值,曲线越靠近y轴、初始穿透时间越小则弥散系数D越大;曲线越平缓则R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 黄绵土 CDE模型 STANMOD 容重 土柱高度 穿透曲线
下载PDF
杀扑磷在土壤色谱柱中的迁移及其模型拟合 被引量:2
16
作者 陶亚奇 蒋新 +2 位作者 卞永荣 杨兴伦 王芳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599-2605,共7页
基于液相色谱原理,建立了土壤色谱系统.在红壤和砂质灰潮土色谱柱中分别对杀扑磷在3种不同模拟土壤溶液(分别为0.01 mol.L-1CaCl2溶液、0.001 mol.L-1柠檬酸和0.01 mol.L-1CaCl2的混合溶液、0.001 mol.L-1苹果酸和0.01 mol.L-1CaCl2的... 基于液相色谱原理,建立了土壤色谱系统.在红壤和砂质灰潮土色谱柱中分别对杀扑磷在3种不同模拟土壤溶液(分别为0.01 mol.L-1CaCl2溶液、0.001 mol.L-1柠檬酸和0.01 mol.L-1CaCl2的混合溶液、0.001 mol.L-1苹果酸和0.01 mol.L-1CaCl2的混合溶液),2种孔隙水流速度(11.46和22.92 cm.h-1)下的迁移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示踪剂Cl-和杀扑磷的穿透曲线(BTCs).通过CXTFIT2.1软件,用局部平衡(LEA)对流-扩散方程(CDE)和化学非平衡两点模型(TSM)拟合了杀扑磷的BTCs,获得了物理和水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用TSM对本实验条件下杀扑磷迁移的仿真具有较高的精度,这为预测和控制有机磷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与归宿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色谱柱 迁移 模型拟合 杀扑磷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确定侧向边界的等效土柱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树刚 陈清军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0-91,共12页
地基土体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剪切波在土柱中的传播理论,提出一种通过等效土柱模型确定SSDI问题中土体远置自由边界尺寸的方法,即建立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同时建立有相同土层特... 地基土体边界条件的确定是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DI)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剪切波在土柱中的传播理论,提出一种通过等效土柱模型确定SSDI问题中土体远置自由边界尺寸的方法,即建立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同时建立有相同土层特性的可代表水平成层无限半空间的等效土柱模型,对二者施加相同的输入地震动激励,当二者土层边界顶部的反应满足相对误差条件时,所选取的土-地下结构体系土体边界尺寸满足波传播的要求。以一个地下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应用等效土柱模型确定其远置自由边界尺寸。在此基础上,建立合适尺寸的自由边界模型并对其施加近似粘弹性人工边界及动力无限元边界条件,与通过等效土柱模型确定的自由边界模型的结构反应进行了对比,考察了不同边界条件的设置对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该土-地下隧道工程,通过等效土柱模型确定的可以满足波传要求的自由边界为1 200 m时可控制相对误差在2%以内;自由边界模型与设置了近似黏弹性人工边界及动力无限元边界模型的结构动力反应符合较好;设置近似黏弹性边界及无限元单元的模型能以相对小的计算成本达到与等效土柱模型确定的大尺寸自由边界模型相近的计算效果。确定土体自由边界尺寸的等效土柱模型方法为SSDI问题中土体自由边界的选取与设置提供了有效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结构 地震反应分析 等效土柱模型 土-结构相互作用 侧向边界
下载PDF
用水平土柱估算土壤入渗性能和水分布简化模型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毛丽丽 雷廷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3,58,共6页
在对Green-Ampt修正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在水平土柱试验供水量、土壤初始与饱和含水率、土壤含水率线性分布假定的基础上计算土壤入渗性能的简化模型方法。用本研究提出的简化算法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性能与其他方... 在对Green-Ampt修正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在水平土柱试验供水量、土壤初始与饱和含水率、土壤含水率线性分布假定的基础上计算土壤入渗性能的简化模型方法。用本研究提出的简化算法计算得到的土壤入渗性能与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将该简化方法计算得到的土壤含水率分布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表明,平均误差为4.18%,证明该方法估算的土壤含水率分布与实测值非常接近。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土壤入渗性能在时间上及含水率在空间上的分布,能方便地应用到相关研究与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土柱 GREEN-AMPT入渗模型 土壤含水率 修正模型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规律试验及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狄军贞 张晓莹 +2 位作者 肖利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于秉富 刘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2期32-35,共4页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垃圾渗滤液迁移规律,科学地分析污染物运移规律和预测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通过垃圾渗滤液的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CODCr)、Cl-、SO42-、总硬度等在土壤水环境中的运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垃圾渗滤液迁移规律,科学地分析污染物运移规律和预测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通过垃圾渗滤液的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CODCr)、Cl-、SO42-、总硬度等在土壤水环境中的运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迁移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为Cl-与有机物(CODCr);并对建立的一维数学模型求解表明,模型曲线与COD试验曲线较好的吻合,说明所建数学模型模拟有机污染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迁移机理 土柱实验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小比例尺地下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红娟 闫维明 +1 位作者 陈适才 张学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6,共8页
基于结构与地基土相似设计相匹配的原则,通过采用卓越周期相似关系来简化锯末混合模型土,进行小比例地下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配比的锯末混合土进行共振柱试验,在采用等效线性本构模型分析原型土和混合模型土的特性参数(G... 基于结构与地基土相似设计相匹配的原则,通过采用卓越周期相似关系来简化锯末混合模型土,进行小比例地下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配比的锯末混合土进行共振柱试验,在采用等效线性本构模型分析原型土和混合模型土的特性参数(Gmax和G/Gmax-γ)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混合模型土配合比。对采用本文方法设计的自由场地模型土进行了一致地震激励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简化设计模型土满足了小比例地下结构振动台试验主要相似关系,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为以后进行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为类似试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模型土 共振柱 最大动剪切模量 锯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