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1980—2020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少杰 邓良 +2 位作者 赵明松 陈宣强 邱士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6,共8页
土壤侵蚀不仅会造成土壤破坏、肥力下降,甚至会造成自然灾害,研究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治理水土流失和保障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模型,利用降... 土壤侵蚀不仅会造成土壤破坏、肥力下降,甚至会造成自然灾害,研究土壤侵蚀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治理水土流失和保障土壤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模型,利用降雨、土壤、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土地利用等数据,分析安徽省1980、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壤侵蚀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侵蚀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40年来土壤侵蚀整体呈现先降低后略微回升的趋势,1980年侵蚀总量为6510.92万t/a,2005年降低到3169.26万t/a,2020年回升为4205.01万t/a。安徽省整体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由北至南侵蚀强度逐渐加剧,强度及以上等级的侵蚀主要集中在皖西大别山区、皖南丘陵山地区。安徽省土壤侵蚀强度发生改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丘陵山地区。草地的土壤侵蚀总量较高,2020年,安徽省草地的平均侵蚀模数和侵蚀量分别达2734.49 t/(km2·a)和2248.328万t/a,强度及以上侵蚀也主要集中在草地。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土壤侵蚀 动态演变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以安徽省宿松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清 魏路 肖永红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333-344,共12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文章分析宿松县2015—2019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为612.53 t/(km^(2)·a),土壤侵蚀总量为1339078.87 t/a,土壤...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文章分析宿松县2015—2019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为612.53 t/(km^(2)·a),土壤侵蚀总量为1339078.87 t/a,土壤侵蚀整体呈现出西北强、中部及南部弱的空间分布格局;②土壤侵蚀随坡度变化并不明显,大多集中在0~15°坡度带,以微度、轻度和中度为主,东坡侵蚀面积最大,其次为西坡;③在不同土壤类型中,侵蚀面积最大的为棕红壤,其次为灰潮土;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侵蚀面积最大的为耕地,其次为水域,再次为林地;④2015—2016年,侵蚀总量增加,土壤侵蚀强度不断提高,中度以上侵蚀占比较大,2017年之后,土壤侵蚀总量逐年减少,剧烈侵蚀和极强度侵蚀区域逐渐向中度侵蚀和轻度侵蚀转变。研究表明,降水、植被覆盖、地形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均对土壤侵蚀变化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USLE模型 土壤侵蚀 安徽省宿松县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安徽郎溪县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聂泽栋 蔡士雪 《安徽地质》 2023年第2期162-170,共9页
为配合正在安徽省郎溪县开展的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给郎溪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提供丰富的遥感层面数据,同时为地方政府对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种植、农业林业生产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 为配合正在安徽省郎溪县开展的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给郎溪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提供丰富的遥感层面数据,同时为地方政府对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种植、农业林业生产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基于RUSLE模型、GIS与RS技术获取了郎溪县2010年、2020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2011—2020年的平均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探究在强降水事件及长时序、常态化下郎溪县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郎溪县土壤侵蚀等级较高区域主要集中于东北侧和西南侧丘陵山区,201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49.148 t/(km^(2)·a),2020年为704.924 t/(km^(2)·a),土壤侵蚀减弱区域占全县面积的9.3%,土壤侵蚀增加区域占全县面积的44.0%,因此,2020年强降水事件对郎溪县土壤侵蚀影响显著,且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影响范围集中于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层面,并多发于高植被覆盖且低地势耕地区域。2011—2020年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43.923 t/(km^(2)·a),相对于2010年,土壤侵蚀强度整体呈减弱趋势,其中,土壤侵蚀减弱区域占全县面积的14.1%,土壤侵蚀增加区域仅占全县面积的3.3%,且土壤侵蚀加剧区域主要分布于丘陵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遥感数据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安徽郎溪县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安徽省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评估 被引量:51
4
作者 赵明松 李德成 +1 位作者 张甘霖 程先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8,共11页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安徽省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土壤侵蚀强度与海拔、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总量为3 454×104 t a-1,土壤侵...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安徽省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土壤侵蚀强度与海拔、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总量为3 454×104 t a-1,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为256.9 t km-2 a-1。全省以微度土壤侵蚀为主,侵蚀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剧。淮北与沿淮平原、江淮丘陵岗地以微度土壤侵蚀为主,皖南丘陵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以强度侵蚀为主。海拔200~500 m和坡度15°~25°的区域土壤侵蚀量最大。不同土壤侵蚀强度在各高程、坡度带的面积分布比例规律相似,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强度逐渐加剧。微度侵蚀的面积比例逐渐减小,其他侵蚀强度的面积比例逐渐增加。全省因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等养分流失总量为106.6×104 t a-1,其中SOC、TN、TP和TK的平均流失量分别为3.57、0.37、0.10和3.90 t km-2 a-1。土壤养分流失量总体上由北向南逐渐增多,淮北与沿淮平原四种养分平均流失量和流失总量最小,皖南丘陵山区平均流失量和流失总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土壤侵蚀 土壤养分流失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土壤有机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7
5
作者 许信旺 潘根兴 +1 位作者 曹志红 汪艳林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7-1086,共10页
区域土壤碳储量和碳固定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全球变化中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本文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研究了安徽省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碳库,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壤有机碳库为... 区域土壤碳储量和碳固定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是全球变化中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本文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研究了安徽省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和碳库,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分布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安徽土壤有机碳库为0.71Pg,表层土壤有机碳库为0.28Pg;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达117.54 t/hm2,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为: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沿长江平原>江淮丘陵区>淮北平原区;气候和植被控制着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省域分布,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地形和母质影响土壤亚类间有机碳的差异;土壤总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相关,平原区土壤粘粒含量与表层土壤有机碳固定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地理分布 影响因素 安徽省
下载PDF
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戴海伦 苑爽 +1 位作者 张科利 朱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降雨侵蚀力是区域土壤侵蚀状况定量化的首要因子,反映了区域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贵州省地处喀斯特强烈发育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利用罗甸小区降雨过程资料及相应的土壤流失量资料,得出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指标的最佳组合为EI30;... 降雨侵蚀力是区域土壤侵蚀状况定量化的首要因子,反映了区域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贵州省地处喀斯特强烈发育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利用罗甸小区降雨过程资料及相应的土壤流失量资料,得出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指标的最佳组合为EI30;采用回归分析得出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为:R=2.0354P1.2159+45.5649。利用264个站点1956—2000年的月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资料得出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并采用Kriging方法进行插值,得到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贵州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按照月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状况,将贵州省全年划分为干季和湿季两个阶段,其中湿季降雨侵蚀力约占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的57%。总体而言,近年来贵州省的降雨侵蚀力变化不明显,但仍不能排除个别区域有增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土壤侵蚀 贵州省 时空分布
下载PDF
1980—2010年间安徽省土壤侵蚀动态演变及预测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明松 李德成 张甘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8-596,共9页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1980年、2000年、201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了未来30年土壤侵蚀变化趋势。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变化与...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GIS技术,定量分析了1980年、2000年、201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预测了未来30年土壤侵蚀变化趋势。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变化与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1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由1980年的461.09 t/(km^2×a)减少为2010年的245.26 t/(km^2×a);相应的侵蚀总量由6 199.92万t/a减少为3 297.84万t/a。全省微度侵蚀面积增加了8 188.65 km^2;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减少了1 576.93 km^2。2)安徽省3个时期的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规律一致,侵蚀强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剧。淮北与沿淮平原、江淮丘陵岗地以微度土壤侵蚀为主,皖南丘陵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以强度侵蚀为主。3)1980—2010年全省土壤侵蚀等级减弱面积达11 762.83 km^2,侵蚀等级加剧面积仅811.21 km2。土壤侵蚀空间变化主要分布在200~500 m和15°~25°区域。土壤侵蚀等级转化逐级进行,主要以向侵蚀程度较弱等级转化为主,仅有少量微度侵蚀向侵蚀强度较强等级转化。4)根据马尔柯夫方法预测,未来3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状况逐渐减轻,微度土壤侵蚀面积逐渐增加,其他侵蚀等级的面积持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土壤侵蚀 马尔柯夫模型 动态演变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GIS和RUSLE的滇西北山区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分析——以云南省丽江县为例 被引量:67
8
作者 彭建 李丹丹 张玉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8-556,共9页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是进行土壤侵蚀防治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与依据。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县为例,应用RUSLE估算了县域土壤侵蚀量,并基于G IS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了土壤侵蚀在海拔、坡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是进行土壤侵蚀防治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与依据。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县为例,应用RUSLE估算了县域土壤侵蚀量,并基于G IS的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了土壤侵蚀在海拔、坡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2.50 t/(hm^2.a),属于强度侵蚀,县域东部的金沙江沿岸、3 500~6 000 m高程带、25°~90°坡度带,以及裸地与荒草地、旱地等不同类型区域是研究区土壤侵蚀治理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GIS 土壤侵蚀 空间分布特征 丽江县
下载PDF
改进粒度对比法估算单次农田风蚀量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仁德 肖登攀 +1 位作者 常春平 郭中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78-285,共8页
为了定量估算单次大风蚀事件的土壤风蚀量,该研究采用改进的粒度对比法对2014年春季一次大风蚀事件的农田风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这次风蚀事件中,研究区农田风蚀量在0.35×10^6~4.11×10^6 kg/km2之间,平均为1.30&#... 为了定量估算单次大风蚀事件的土壤风蚀量,该研究采用改进的粒度对比法对2014年春季一次大风蚀事件的农田风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这次风蚀事件中,研究区农田风蚀量在0.35×10^6~4.11×10^6 kg/km2之间,平均为1.30×10^6 kg/km2,平均风蚀厚度0.9 mm。各采样点的风蚀量存在较大差距,翻耕耙平地的风蚀量显著大于莜麦留茬地,是莜麦留茬地风蚀量的2.85倍。这次风蚀事件使研究区2014年农田风蚀量增加了1倍,可见大风蚀事件对农田风蚀量的影响较大,一次风蚀事件产生的风蚀量可能超过多次小风蚀事件的总和。改进后的粒度对比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取样厚度稍有变化,不可风蚀颗粒物的粒径取值范围稍有变化,都不会对公式计算结果造成显著影响。该方法方便快捷,操作简单,适用于地面平坦、不可风蚀物含量较高的农田上大风蚀事件风蚀量的估算。该研究在区域农田土壤风蚀评价和风蚀模型验证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估算 风蚀事件 粒度对比法 河北坝上
下载PDF
四川省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凡 游翔 +3 位作者 刘伯云 杜洋文 李兴隆 李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0-44,共5页
由于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条件在区域和时空方面的差异,四川省不同区域水土流失分布的类型也有差异.在分析四川省水土流失现状的基础上,对该省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防治和生态建设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四川省 水土流失 空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华 程先富 +2 位作者 王世航 谢勇 赵明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49,155,共5页
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安徽省表层(0-20 cm)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合安徽省1∶5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主要... 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安徽省表层(0-20 cm)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合安徽省1∶5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较大,从2.290 3-2.933 2,变幅达0.642 9;从空间分布上看,沿江江南和淮河以北地区分形维数较大,而江淮丘陵地区和大别山区分形维数相对较小。分形维数2.766 4-2.844 7之间的土壤,分布面积最大,达到65 349 km^2,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8.28%;(2)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别较大。分形维数最大的土壤类型为石灰岩土,达到2.859 7;最小的为粗骨土,只有2.598 1。(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差别明显。分形维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草地〉耕地〉园地〉林地。(4)不同海拔下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显著不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分形维数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GIS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USLE的广东省山区土壤侵蚀量估算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文雅 刘晓南 程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遥感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合理选择USLE模型中各土壤侵蚀因子的计算方法,对广东省山区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山区土壤侵蚀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坡度及...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遥感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合理选择USLE模型中各土壤侵蚀因子的计算方法,对广东省山区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山区土壤侵蚀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坡度及海拔高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山区2000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23×10。t,年均侵蚀模数为1080t/(km。·a),侵蚀强度为轻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侵蚀强度最高,达2055t/(km2·a),林地和草地的侵蚀模数较小,分别为908和932t/(km2·a)。不同坡度等级的土壤侵蚀特征表现为坡度越陡,侵蚀强度越大。不同海拔高度的侵蚀特征表现为在0~1600mNi度,侵蚀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海拔高于1600m时,侵蚀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USLE 广东省山区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安徽省土壤有效硫现状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16
13
作者 钱晓华 杨平 +4 位作者 周学军 胡荣根 孙海龙 张兆坤 孙旭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7-1364,共8页
【目的】土壤有效硫是作物硫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获取省域范围耕地土壤有效硫基础数据和硫肥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地统计学特征分析和新的土壤有效硫分级指标统计为手段,研究全省土壤有效硫时空变化特点和区域性分布现状,掌握全省耕... 【目的】土壤有效硫是作物硫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获取省域范围耕地土壤有效硫基础数据和硫肥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地统计学特征分析和新的土壤有效硫分级指标统计为手段,研究全省土壤有效硫时空变化特点和区域性分布现状,掌握全省耕地土壤硫养分丰缺状况及供给水平,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采集农田0—20 cm耕层土样34.5万个。通过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ArcGIS进行Kriging插值的地统计学分析,按照本省耕地土壤有效硫新的丰缺分级标准,即极缺(<10.0 mg/kg)、缺乏(10~16 mg/kg)、较缺乏(16~22 mg/kg)、中等(22~34 mg/kg)和丰富(> 34mg/kg)五级,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指标对应分析,进行省域耕地土壤有效硫丰缺现状和时空分布研究。【结果】1)全省耕地土壤有效硫含量范围在0.10~101.90 mg/kg之间,平均值为24.99 mg/kg,中位数为21.00mg/kg。2)全省耕地土壤缺硫概率较大。有效硫含量处于极缺(<10 mg/kg)、缺乏(10~16 mg/kg)与较缺乏(16~22 mg/kg)水平的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3.76%、20.91%和18.43%。3)省域总体缺硫状况由东向西递增、南北向中间趋减。按不同农业区域比较,淮北平原的宿州、亳州和阜阳市缺硫最严重,其次是皖南山区,又以黄山市、铜陵市土壤缺硫较严重。4)土壤类型和时空变化上,以棕壤、黄潮土、粗骨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和砂浆黑土等缺硫最为严重。与20年前研究分析比较,沿江平原、江淮丘陵和皖西农区缺硫趋势减弱,而皖南山区土壤缺硫状况明显加重。目前,棕壤、砂姜黑土和黄棕壤缺硫频率和风险增大,而黄潮土、黄褐土和灰潮土缺硫频率降低。【结论】省域耕地缺硫(<22 mg/kg)面积约311.19×10~4 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10%。针对棕壤、砂浆黑土、黄潮土、红壤等九类土壤缺硫比率高(39.67%~56.89%之间)的现状,应推荐含硫化肥或补施硫肥,降低作物缺硫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硫 时空分布 安徽省
下载PDF
新构造运动对安徽土壤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也萍 王长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5-30,共6页
安徽地处亚热带与温带,过渡性特征明显,境内有山地、丘陵和平原,自然地理景观复杂多样,各区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不同,其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它制约着区域地貌的发育、成土母质类型和地面气候状况,从而影响该区域土壤... 安徽地处亚热带与温带,过渡性特征明显,境内有山地、丘陵和平原,自然地理景观复杂多样,各区域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不同,其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它制约着区域地貌的发育、成土母质类型和地面气候状况,从而影响该区域土壤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在新构造运动期大面积下降区和大面积上升区,以及沿巨型活动断裂带两侧断块的差异运动对土壤发育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新构造运动 土壤分布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仲晓雷 郭成久 +2 位作者 范昊明 周晓乐 郑成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7-219,共3页
辽宁省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别土壤侵蚀差异很大。定量研究辽宁省不同区域、不同地类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如何进行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为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具有深远意义。以前人研究手段为基础,以辽宁省... 辽宁省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别土壤侵蚀差异很大。定量研究辽宁省不同区域、不同地类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如何进行水土保持,防止土壤侵蚀,为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具有深远意义。以前人研究手段为基础,以辽宁省第4次土壤侵蚀遥感成果为依据,对辽宁省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辽宁省各地类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林地最为严重,耕地次之;风蚀以草地最为严重,同时风蚀对耕地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规律 GIS 辽宁省
下载PDF
基于风蚀模型的河北省土壤风蚀风险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红 王卫 +1 位作者 郝彦莉 左玉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12-17,349,共6页
[目的]对河北省空间范围开展土壤风蚀风险评价研究,以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风蚀的土地退化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模型,对研究区2009年的土壤风蚀风险... [目的]对河北省空间范围开展土壤风蚀风险评价研究,以期为研究区基于土壤风蚀的土地退化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第一次全国水力普查中推荐的风蚀模型,对研究区2009年的土壤风蚀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河北省土壤微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河北省总面积的65.36%,主要分布在河北平原、太行山地和冀北山地;其次为轻度侵蚀,约占河北省总面积的12.46%,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中强度侵蚀的风蚀面积最小,合计不足河北省总面积的0.1%,主要为分布在研究区北部的沙地类型;极强侵蚀和剧烈侵蚀没有分布。[结论]河北省土壤风蚀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干燥,风速大,植被覆盖度低的冀西北地区风蚀强度最大,湿润、风速小、植被覆盖度高的冀东北地区风蚀强度最小,南部平原和太行山区风蚀强度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因子 风蚀模型 空间分布 河北省
下载PDF
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丹 王燕 +2 位作者 邹长新 王丽霞 尤鑫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5期757-762,共6页
土壤侵蚀是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选取了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可蚀性及植被覆盖等因子作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对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因子进行... 土壤侵蚀是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选取了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可蚀性及植被覆盖等因子作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对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级和综合评价,明确了山东省土壤侵蚀发生的可能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轻度敏感区和中度敏感区面积8.48×10~4 km^2,占全省陆域面积的53.69%。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最高,其次为胶东丘陵区,鲁西南与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空间分布 山东省
下载PDF
安徽省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芬 程先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9,共5页
在利用RUSLE模型估算安徽省土壤侵蚀量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选取N、P、K及有机质等养分,水分损失,泥沙滞留、泥沙淤积等实物型损失作为衡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采用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和机会成本法估算出安... 在利用RUSLE模型估算安徽省土壤侵蚀量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选取N、P、K及有机质等养分,水分损失,泥沙滞留、泥沙淤积等实物型损失作为衡量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指标,采用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和机会成本法估算出安徽省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的货币化结果。结果显示:2000年安徽省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总量达到173081.97万元,其中养分流失引起的损失是安徽省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主要形式,达到了90.41%;安徽省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经济损失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土壤侵蚀区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志刚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6,70,共4页
选用SLEMSA土壤侵蚀修正模型,在安徽省选择129个代表站点,分别计算了土壤流失比率、裸地土壤流失量、地形因子,得出安徽省土壤侵蚀量为7 683万t/a。分析发现,安徽省每年63.2%的土壤侵蚀分布在大别山区(占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的30.2%)和... 选用SLEMSA土壤侵蚀修正模型,在安徽省选择129个代表站点,分别计算了土壤流失比率、裸地土壤流失量、地形因子,得出安徽省土壤侵蚀量为7 683万t/a。分析发现,安徽省每年63.2%的土壤侵蚀分布在大别山区(占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的30.2%)和皖南山区(33%),提出这2个区域应作为安徽省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安徽省 区域分布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亦秋 邓欧 +1 位作者 杨广斌 方启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5,60,共8页
[目的]研究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为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预报、土壤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黔中喀斯特黄壤分布区10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2013-2019年的日降雨量记录表和5 min间隔降雨过程... [目的]研究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为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预报、土壤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黔中喀斯特黄壤分布区10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2013-2019年的日降雨量记录表和5 min间隔降雨过程摘录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分析次R值分布特征、R值的月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R值的雨量雨强分布特征。[结果]①研究区系列最大次R值在次平均R值的几倍至十几倍之间,最大次R值占对应年份的年R值的比例最少都达22.28%以上。一年中几次比较大的暴雨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大。②降雨侵蚀力R值主要分布在4-9月,又重点集中于6-8月;4-9月R值占年R值的90.00%左右,甚至达到95.00%以上;而6-8月所占比例最低(都为55.98%),最高达到85.25%。③年均R值由东南向西北呈明显的减小趋势;R值年际变差系数与之呈相反趋势,表明降雨侵蚀力由东南向西北稳定性逐渐降低;R值年际变差系数变化范围在0.20~0.44之间,年际变化较大。④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是产生R值的主要雨量等级,大多数站点主要雨量等级所占比例均在60.00%以上。大雨因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历时较长,对总R值的贡献最大。大暴雨总体上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单次大暴雨的降雨侵蚀力的R值却可以很大,一次大暴雨就可能改变R的整体分布。雨强15~30 mm/h是R值分布的高峰区,其平均比例为31.97%;大于60 mm/h雨强的降雨发生的随机性更大,所产生的R值比例的空间分布差异也大。[结论]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时空分异明显,需因地制宜实施水土流失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地 黄壤 降雨侵蚀力R值 分布特征 黔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