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e-related Changes of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in Plants and Soil of Black Locust Forest on Loess Plateau in Ansa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of China 被引量:11
1
作者 LI Taijun LIU Guob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414-422,共9页
在高原生态系统吸引了的瓷器黄土的碳(C) 隐遁上的重新造林的效果很在最近的年里研究注意。黑蝗虫树(Robinia pseudoacacia L.) 在重新造林和水和土壤保存努力为他们的重要使用被珍视。这种森林类型越过黄土高原是普遍的,并且一定是任... 在高原生态系统吸引了的瓷器黄土的碳(C) 隐遁上的重新造林的效果很在最近的年里研究注意。黑蝗虫树(Robinia pseudoacacia L.) 在重新造林和水和土壤保存努力为他们的重要使用被珍视。这种森林类型越过黄土高原是普遍的,并且一定是任何在这个易碎的生态的区域为 C 隐遁努力计划的一个必要部件。在重新造林仍然保持不明确以后,看台的长期的效果在 C 累积和分配上变老。我们在黄土高原上检验了黑蝗虫森林(后来种的 5, 9, 20, 30, 38,和 56 年) 的年龄顺序在植物(树,灌木,牧草,和叶垃圾) 和土壤(0100 厘米) 评估 C 累积和分配。Allometric 方程为估计树部件的生物资源被开发(叶,树枝,茎没有吠叫,吠叫并且根) 与一个破坏采样方法。我们的结果证明那个黑蝗虫森林生态系统常常积累了 C,从 31.42 Mg C/ 哈(1 Mg = 10 < 啜 class= “ a-plus-plus ” > 6 </sup> g ) 在到在 38 年的 79.44 Mg C/ha 的 5 年。在旧森林阶段(38 ~ 56 年) ,在植物生物资源的 C 的数量显著地减少了(从 45.32 ~ 34.52 Mg C/ha ) 由于树的高死亡。然而,旧森林能在土壤连续地积累 C (从 33.66 ~ 41.00 Mg C/ha ) 。在灌木生物资源的 C 与看台年龄增加了,当在牧草层和叶垃圾的 C 股票是年龄无关的时。重新造林在森林土壤导致了 C 重新分配。C 存货与看台年龄常常增加了的表层土(020 厘米) 。然而,在 2030, 3050, 50100,和 20100 厘米层,在亚顶土壤的 C 存储是年龄无关的。这些结果建议作为一个时间的因素,继任在植被在地区性的 C 动力学在黑蝗虫森林里并且也在 C 累积和重新分配起一个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年龄相关 表层土壤 草本植物 碳积累 刺槐林 再分配 中国
下载PDF
Ways to Improve Low-Benefit Black Locust Forests in Loess Plateau 被引量:4
2
作者 Guo Xiao-ping Zhu Jin-zhao +1 位作者 Yu Xin-xiao Luo Ji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5年第2期57-62,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 standard for the low-benefit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torests m Loess Plateau based on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tri-low forest”, and emphasizes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r...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 standard for the low-benefit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L.) torests m Loess Plateau based on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tri-low forest”, and emphasizes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result in low-benefit black locust, such as, lack of soil moisture of forest and nutrient, breaching the principle of matching tree species to sites, and high density of forests. Based o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low-benefit forests,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giving priority to ecological benefits, assisting with economic benefit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ome technical ways to reform low-benefit black locust forests, for example, taking measurements of collecting runoff and storing water, lowering the forest density, introducing mixed forests and transforming species, directive breeding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locust forest low-benefit cause of formation soil aridity reforming way
下载PDF
红原县草原虫害发生情况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卓玛措 沈敏 +3 位作者 史长光 王钰 刘刚 肖冰雪 《草学》 2023年第3期64-71,共8页
草原虫害的爆发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草原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测及防治工作在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性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红原县2013~2021年草原虫害发生情况及其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红原县草原虫害年平均发生... 草原虫害的爆发严重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草原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测及防治工作在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要性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红原县2013~2021年草原虫害发生情况及其与环境温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红原县草原虫害年平均发生面积为6.59×10^(4)hm^(2),年平均严重危害面积2.86×10^(4)hm^(2)。其中土蝗年平均危害面积为2.41×10^(4)hm^(2),年平均严重危害面积为1.23×10^(4)hm^(2);草原毛虫年平均危害面积为4.04×10^(4)hm^(2),年平均严重危害面积为1.45×10^(4)hm^(2);其他害虫年平均危害面积为0.16×10^(4)hm^(2),年平均严重危害面积为0.03×10^(4)hm^(2);红原县2013~2021年间累计防治1.08×105hm^(2)。此外,草原害虫发生面积随温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本文的结果为草原虫害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虫害 土蝗 草原毛虫 气候因子
下载PDF
黄土高原草地和刺槐根际AM真菌对刺槐和侧柏生长、土壤性质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文艳 李鑫 +2 位作者 李晴 景若楠 盛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22-1436,共15页
为揭示黄土高原刺槐造林引起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变异与其功能间的相关机制,以采自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草地土壤(简称草地菌剂)和35 a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根际土壤(简称刺槐菌剂)作为菌剂,在... 为揭示黄土高原刺槐造林引起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变异与其功能间的相关机制,以采自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草地土壤(简称草地菌剂)和35 a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根际土壤(简称刺槐菌剂)作为菌剂,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刺槐菌剂:CH;草地菌剂:GL;不接菌剂的对照:Non)下刺槐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植株生长状况、菌根侵染率、土壤酶的活性、微生物量C、微生物量N、总球囊霉素及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①与对照植株相比,GL对刺槐植株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对侧柏植株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CH显著降低了刺槐植株的生长,而对侧柏植株则具有显著促生作用。②GL处理下刺槐根系丛枝侵染率较高;CH处理下侧柏根系丛枝侵染率较高。③GL增加了刺槐根际微生物量N以及侧柏根际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CH增加了刺槐根际微生物量N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侧柏根际微生物量C和球囊霉素的含量。④GL提高了侧柏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F_(v)/F_(m),降低了胞间CO_(2)浓度;CH增加了刺槐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F_(v)/F_(m)、ΦPSII和ETR。⑤GL和CH的侵染力及其对土壤酶的活性、微生物量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与其对刺槐和侧柏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密切相关,其中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对植株生长变化的贡献最大。综上,草地和刺槐根际AM真菌群落存在差异以致其对不同宿主植物的促生功能发生了改变;故在黄土高原造林及刺槐纯林改造中,切实做到“适地-适菌-适树”是最大限度发挥AM真菌促生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侧柏 土壤性质 AM真菌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刺槐豆胶改良黏土的抗冲刷及抗崩解性能研究
5
作者 罗毓钧 韦挺洪 +3 位作者 陆兆锦 杨德健 唐得富 刘瑾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1期1707-1716,共10页
为解决广西阳朔地区河道岸坡处红黏土工程地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拟采用刺槐豆胶对该地区红黏土进行改良.通过一系列冲刷及崩解试验,探究了刺槐豆胶掺量及养护龄期对刺槐豆胶改良黏土抗冲刷及抗崩解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刺槐豆胶改良... 为解决广西阳朔地区河道岸坡处红黏土工程地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拟采用刺槐豆胶对该地区红黏土进行改良.通过一系列冲刷及崩解试验,探究了刺槐豆胶掺量及养护龄期对刺槐豆胶改良黏土抗冲刷及抗崩解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刺槐豆胶改良黏土的抗冲刷强度和抗崩解性能主要受刺槐豆胶掺量的影响;随着刺槐豆胶掺量的增加,刺槐豆胶改良黏土的抗冲刷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刺槐豆胶掺量为0.3%时,刺槐豆胶改良黏土的抗冲刷性能最强;随着刺槐豆胶掺量的增加,刺槐豆胶改良黏土的抗崩解性能逐渐增强,刺槐豆胶掺量为0.5%时,刺槐豆胶改良黏土的抗崩解性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豆胶 黏土 冲刷试验 崩解试验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树种防止土地退化效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常庆瑞 魏永胜 +2 位作者 刘京 王斌 安韶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通过野外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表明 :黄土高原地区刺槐和侧柏林都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 ,降低 p H和容重 ,增加土体中团聚体的数量 ,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促进土壤粘粒形成 ,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 通过野外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表明 :黄土高原地区刺槐和侧柏林都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 ,降低 p H和容重 ,增加土体中团聚体的数量 ,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 ,促进土壤粘粒形成 ,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其中刺槐林地速效养分丰富 ,粘粒和 >0 .2 5mm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大 ,有明显的粘化层 ,侧柏林地则酸性强 ,容重低 ,>0 .0 5 mm的微团粒含量较高 ,刺槐林防止土地退化的效益强于侧柏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刺槐 侧柏 黄土高原 土地退化
下载PDF
杨树刺槐混交林下沙质土壤腐殖物质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鼎华 翟明普 +2 位作者 林平 贾黎明 孙志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8-63,共6页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与无林地相比 ,沙地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 ,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 ,胡敏酸 富啡酸比值上升 ,E4和EC ... 研究了沙质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腐殖物质特性变化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与无林地相比 ,沙地土壤种植杨树、刺槐纯林和混交林后土壤有机C和腐殖质C增加 ,土壤胡敏酸的光密度值增大 ,胡敏酸 富啡酸比值上升 ,E4和EC 值提高 ,色调系数 (ΔlogK)降低和相对色度 (RF)升高 ,土壤松结合态腐殖物质 (Ⅰ )和紧结合态腐殖物质 (Ⅲ )以及松 紧 (Ⅰ Ⅲ )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土壤稳结合态腐殖质(Ⅱ )的含C量占土壤全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明土壤腐殖物质的聚合程度提高 ,腐殖物质的芳香核原子团增多 ,芳化度和芳化分子的复杂程度以及腐殖化程度均得到提高 ,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 ,土壤熟化度增大 ,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 ,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培肥土壤的效果以种植杨树刺槐混交林为最大 ,其次为刺槐纯林 ,再次为杨树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土壤 杨树 刺槐 混交林 腐殖物质特性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单长卷 梁宗锁 郝文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从林地土壤水分、刺槐生长、土壤水分与刺槐生长关系、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的研究四个方面介绍了近十几年来黄土高原刺槐林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刺槐 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 根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 被引量:34
9
作者 周小刚 郭胜利 +6 位作者 车升国 张芳 邹俊亮 张彦军 南雅芳 李泽 蒲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50-2157,共8页
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26年刺槐人工林(Robinia pseudoacacia)中,设置对照(CK)、去除凋落物(no litter,NL)和倍增凋落物(double litter,DL)3个处理,利用Li-8100系统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添加或去除凋落物显著影... 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26年刺槐人工林(Robinia pseudoacacia)中,设置对照(CK)、去除凋落物(no litter,NL)和倍增凋落物(double litter,DL)3个处理,利用Li-8100系统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添加或去除凋落物显著影响土壤呼吸(P=0.091-0.099),与对照(CK)的土壤呼吸速率(3.23μmol m-2s-1)相比,添加凋落物(DL)使土壤呼吸速率增加26%,去除凋落物(NL)使土壤呼吸速率减少22%。NL、CK和DL的累积土壤呼吸分别为631、787和973 g C m-2a-1。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2=0.81-0.90,P<0.0001),但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不明显。NL、CK和DL的Q10依次为1.92、2.29和2.31。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年平均贡献量为20%。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测定日地表凋落物贡献与土壤温度(r=0.54,P<0.05)或土壤水分关系显著(r=0.68,P<0.05)。刺槐人工林地表凋落物的输入量为213 g C m-2a-1,大于凋落物引起的呼吸量156 g C m-2a-1。在黄土区通过植被恢复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随着地表凋落物的积累,林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将逐步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土壤呼吸 凋落物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胡延杰 翟明普 +1 位作者 武觐文 贾黎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3-26,共4页
测定了 2 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 5 0 %~ 10 0 % ;但对于根际土壤 ,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 ,... 测定了 2 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与氮、磷养分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混交后非根际土壤的脲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比纯林提高 5 0 %~ 10 0 % ;但对于根际土壤 ,混交后杨树有所提高 ,而刺槐则有所下降 .说明混交后更有利于氮、磷养分的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刺槐 混交林 土壤 酶活性 季节性动态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4个树种WUE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建伟 梁宗锁 +1 位作者 韩蕊莲 崔浪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在盆栽条件下对杨树、刺槐、沙棘、油松进行了3种土壤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干旱严重影响树种的光合速率,各树种光合速率均为70%θf>55%θf>40%θf,在不同水分下各树种单叶WUE表现不一,杨树和刺槐在70%θf最高,沙棘则是... 在盆栽条件下对杨树、刺槐、沙棘、油松进行了3种土壤水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干旱严重影响树种的光合速率,各树种光合速率均为70%θf>55%θf>40%θf,在不同水分下各树种单叶WUE表现不一,杨树和刺槐在70%θf最高,沙棘则是55%θf下最高,在严重干旱下各树种单叶WUE均为最低。(2)4个树种在不同土壤水分及不同的月份其WUE大小不同,并且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也不相同。在同一土壤水分下,杨树和刺槐各月的WUE显著高于沙棘和油松,油松各月的WUE最低。(3)各树种在3种土壤水分下总耗水量、总生物量均为适宜水分下最高,严重干旱下最低;在相同土壤水分下,4个树种的总耗水量、总生物量均为杨树>刺槐>沙棘>油松,4个树种总WUE均为中度水分亏缺下最高,严重干旱下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杨树 刺槐 沙棘 油松 水分利用率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28
12
作者 鲍彪 毕华兴 +3 位作者 云雷 高路博 许华森 安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9,共6页
通过野外坡面降雨试验,对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内土壤水分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揭示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旨在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含水率受植被密度影响较明显,密度较高的刺... 通过野外坡面降雨试验,对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内土壤水分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揭示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旨在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含水率受植被密度影响较明显,密度较高的刺槐林地相对于密度较低的林地或裸地而言,其林地内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较平缓。2)垂直方向上,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植被密度不同,各测点次表层(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上升有先后之分,与表层(0~10cm土层)相比,次表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有一定的滞后和延长,体现出土壤水分入渗的先后过程。深层(20~15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几乎无响应过程。3)坡面上表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受降雨强度和植被密度影响,当降雨强度较小时,土壤含水率变化会出现上升期和退水期;当降雨强度较大时,土壤含水率变化则分为上升期、平台期和退水期,各期到达时间会因植被密度增加而出现相应的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刺槐林 土壤水分 降雨
下载PDF
纸坊沟流域人工刺槐林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条件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杨新民 杨文治 马玉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31-35,42,共6页
本文对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刺槐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林地水分生态环境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刺槐应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但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地和沟坡地可营造部分用材林,以... 本文对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刺槐林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林地水分生态环境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该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刺槐应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但在水分条件较好的沟谷地和沟坡地可营造部分用材林,以解决当地木林短缺的矛盾;同时,应加强林地的管理,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生长 土壤水分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沿海蝗区飞蝗卵块分布格局的土壤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季荣 李典谟 +2 位作者 谢宝瑜 李哲 原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9-1025,共7页
以沿海蝗区南大港水库为研究区域,通过连续2a野外450m,50m规则栅格取样,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在GIS平台下,分析东亚飞蝗卵块分布格局与土壤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飞蝗卵块呈斑块、聚集分布,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自相... 以沿海蝗区南大港水库为研究区域,通过连续2a野外450m,50m规则栅格取样,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在GIS平台下,分析东亚飞蝗卵块分布格局与土壤空间异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飞蝗卵块呈斑块、聚集分布,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自相关范围为390m,且主要分布在南大港水库的中部和东部,少数分布在南部,而在西部和北部地块几乎没有卵的分布。(2)研究区域内土壤含盐量和5cm含水量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分别占总空间异质性的76.15%、78.04%,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594m,621m,土壤有机质和pH值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分别为61.85%和57.19%,空间变异尺度分别为1014m,1368m。(3)研究区域内卵块主要集中在土壤含盐量较低(〈1.9%)、含水量适中(10.1%~29.9%)的中部和东部地块,而在土壤含水量较高(〉30%)的西部和盐分过重(〉3%)的北部几乎没有卵块的分布。即在一定程度上,蝗区土壤理化特性的空间异质决定了飞蝗卵块的空间分布特点。(4)卵块和土壤理化特性的空间格局图不仅为野外抽样调查、蝗灾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对蝗区环境改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蝗卵块 土壤空间变异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学 沿海蝗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面刺槐林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孟秦倩 王健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6,共3页
通过定位观测并引入土壤水分有效性标准,对黄土高原刺槐林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坡向和不同时期土壤储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南向北,土壤储水量有效性递减,刺槐林0~600cm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淳化和延安表现为中效,延安为轻度亏缺... 通过定位观测并引入土壤水分有效性标准,对黄土高原刺槐林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坡向和不同时期土壤储水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南向北,土壤储水量有效性递减,刺槐林0~600cm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淳化和延安表现为中效,延安为轻度亏缺;米脂表现为难效,为中度亏缺。在不同坡向间阴坡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最高,阳坡最低,半阴坡和半阳坡介于二者之间;在1~8月份土壤水分的有效性逐渐降低,9~12月土壤水分得到恢复,有效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土壤水分 有效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面刺槐林土壤水分生态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孟秦倩 蔡焕杰 +1 位作者 王健 张青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2,101,共5页
通过定位观测并引入土壤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以刺槐林根系分布作为土壤水分生态位权重,对黄土高原刺槐林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坡向和不同时期土壤水分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南向北,土壤水分生态位递减,淳化刺槐林土壤水分生态位为97... 通过定位观测并引入土壤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以刺槐林根系分布作为土壤水分生态位权重,对黄土高原刺槐林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坡向和不同时期土壤水分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南向北,土壤水分生态位递减,淳化刺槐林土壤水分生态位为97.5%,可满足刺槐生长,米脂刺槐林土壤水分生态位为53.2%,林木生长较大受水分的限制;在不同坡向间刺槐林土壤水分生态位表现为阴坡最高,阳坡最低,在生长季节,刺槐的生长受土壤水分的制约,半阴坡和半阳坡介于二者之间;在年内,春旱及春末旱,导致土壤储水量减少,7月初土壤水分生态位降到最低。随着林龄和林木密度的增加,土壤水分生态位降低,保持适当的林分密度,可实现林木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土壤水分 生态位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景群 苏印泉 +1 位作者 徐喜明 温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25,共5页
生态林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内容,探讨生态林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生态林恢复的生态效益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黄土高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SOCD... 生态林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内容,探讨生态林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生态林恢复的生态效益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以黄土高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SOCD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0~80cm土层范围内,无论是刺槐幼林(8a,4.27kg·1TIq)还是中龄林(26a,4.09kg·m^-2)与荒地(4.53kg·m^-2)相比,土壤SOCD均有降低,分别减少了5.74%和9.71%,说明黄土高原刺槐造林不能提高土壤SOCD;刺槐人工荒山造林对土壤SOCD的垂直分布影响明显,表现为在0~10cmSOCD有显著提高,并分别提高了22.88%和33.05%,在10~30cm范围内显著降低,并分别降低了40.69%和45.52%,而在30~80cm的土壤层范围内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人工林 土壤 有机碳密度 监测研究
下载PDF
黄土半干旱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蒸腾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华 王百田 郑培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2004年夏在山西方山北京林业大学试验基地,采用LI-1600稳态气孔仪,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盆栽刺槐的生理指标进行了观测。比较分析了不同水势梯度下、不同时间段刺槐蒸腾耗水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槐的蒸腾速率ηt(μg/(s... 2004年夏在山西方山北京林业大学试验基地,采用LI-1600稳态气孔仪,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盆栽刺槐的生理指标进行了观测。比较分析了不同水势梯度下、不同时间段刺槐蒸腾耗水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刺槐的蒸腾速率ηt(μg/(s·cm^2))与生理辐射强度Ⅰ(μmol/(s·m^2))成幂函数关系;蒸腾速率ηt(μg/s·cm^2))、气孔阻力Rs/(s·m^2)和土壤体积含水最(W%)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蒸腾速率一般随光强的增强和土壤水分的提高而增大,刺槐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系数平均可达0.8825。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蒸腾速率的差异,提出了刺槐水分利用效率的合理供水范围在10%~15%之间,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蒸腾 土壤水分 气孔阻力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娟丽 姚军 吴发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通过对泥河沟流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2 a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在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在114.3-133.2 g.kg-1范围内,平均为124.6 g.kg-1,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大大高于凋萎湿度,土壤水分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对于小... 通过对泥河沟流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2 a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在干旱年份,土壤含水量在114.3-133.2 g.kg-1范围内,平均为124.6 g.kg-1,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大大高于凋萎湿度,土壤水分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对于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刺槐是较为理想的树种;而且秋季土壤水分(129.0 g.kg-1)高于春季(122.8 g.kg-1),更利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地 土壤水分 造林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水分坡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安文明 韩晓阳 +5 位作者 李宗善 王帅 伍星 吕一河 刘国华 傅伯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852-4860,共9页
在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草)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及其时空结构会产生极大影响。以坡面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撂荒草地和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坡面变化趋势的差异,探究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水分坡面空间结构... 在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草)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及其时空结构会产生极大影响。以坡面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撂荒草地和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坡面变化趋势的差异,探究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水分坡面空间结构影响。结果表明:所调查的两个区域(延安羊圈沟和长武烧盅湾)皆表现为人工刺槐林地坡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撂荒草地坡;且人工刺槐林地坡的土壤水分的坡面差异性皆比撂荒草地坡低。虽然两种恢复类型的土壤水分沿坡底到坡顶皆呈现降低的趋势,但是该降低趋势在两种恢复类型间存在一定差异:撂荒草地坡土壤水分沿坡面的变化趋势随深度增加有加强的趋势,且总体上,长武烧盅湾撂荒草地坡土壤水分沿坡面变化趋势比延安羊圈沟更明显;相比之下,人工刺槐林地坡土壤水分沿坡面的变化趋势随深度增加有变弱的趋势,且该趋势明显比撂荒草地坡弱;两个地区刺槐林地坡土壤水分沿坡面变化趋势不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虽然不同降雨背景下土壤水分会表现出一定差异,但土壤水分的坡面变化趋势及不同恢复方式对其影响是相似的,即人工刺槐林地坡对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不仅会导致土壤水分亏缺,而且削弱了土壤水分的坡面变化趋势;而撂荒草地对土壤水分及其空间结构的维持有相对积极的意义。通过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水分坡面变化趋势的影响,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土壤水文效应,同时可为以坡面为单元的退耕还林中植被科学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坡面 刺槐林 撂荒地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