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ES ON SOIL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S IN TIBET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平 科扬川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5年第1期56-65,共10页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s of 13 elements of Hg, As, Se, Cr,Mn, V, Ph, Cd, Zn, Cu, Ni, F and Co in xizang soils are obtained through analyzing and determining 205 samples of surface soils in Tibet and the fin...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s of 13 elements of Hg, As, Se, Cr,Mn, V, Ph, Cd, Zn, Cu, Ni, F and Co in xizang soils are obtained through analyzing and determining 205 samples of surface soils in Tibet and the final data processing. The background 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BACKGrOUND valueS soil r- TYPE of CLUSTEr analysis
下载PDF
闽东南降雨侵蚀力指标R值的研究 被引量:127
2
作者 黄炎和 卢程隆 +2 位作者 郑添发 付勤 许建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共5页
当不同时段的∑EI各种组合计算的R值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系数都很接近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的情况下,应以与土壤流失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时段雨强为R值的计算参数。据此,闽东南R值的最佳计算组合为∑EI_(60),其简便算式为R=sum from 1 to 12 0... 当不同时段的∑EI各种组合计算的R值与土壤流失量的相关系数都很接近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的情况下,应以与土壤流失量相关系数最大的时段雨强为R值的计算参数。据此,闽东南R值的最佳计算组合为∑EI_(60),其简便算式为R=sum from 1 to 12 0.0199P_i^(1.5682)。研究点R值年际间变化很大;年內主要集中分布于5—9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降雨 侵蚀率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亦秋 邓欧 +1 位作者 杨广斌 方启彬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5,60,共8页
[目的]研究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为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预报、土壤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黔中喀斯特黄壤分布区10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2013-2019年的日降雨量记录表和5 min间隔降雨过程... [目的]研究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为进行区域土壤侵蚀定量预报、土壤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黔中喀斯特黄壤分布区10个水土保持监测站点2013-2019年的日降雨量记录表和5 min间隔降雨过程摘录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分析次R值分布特征、R值的月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和R值的雨量雨强分布特征。[结果]①研究区系列最大次R值在次平均R值的几倍至十几倍之间,最大次R值占对应年份的年R值的比例最少都达22.28%以上。一年中几次比较大的暴雨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大。②降雨侵蚀力R值主要分布在4-9月,又重点集中于6-8月;4-9月R值占年R值的90.00%左右,甚至达到95.00%以上;而6-8月所占比例最低(都为55.98%),最高达到85.25%。③年均R值由东南向西北呈明显的减小趋势;R值年际变差系数与之呈相反趋势,表明降雨侵蚀力由东南向西北稳定性逐渐降低;R值年际变差系数变化范围在0.20~0.44之间,年际变化较大。④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是产生R值的主要雨量等级,大多数站点主要雨量等级所占比例均在60.00%以上。大雨因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历时较长,对总R值的贡献最大。大暴雨总体上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单次大暴雨的降雨侵蚀力的R值却可以很大,一次大暴雨就可能改变R的整体分布。雨强15~30 mm/h是R值分布的高峰区,其平均比例为31.97%;大于60 mm/h雨强的降雨发生的随机性更大,所产生的R值比例的空间分布差异也大。[结论]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降雨侵蚀力R值时空分异明显,需因地制宜实施水土流失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地 黄壤 降雨侵蚀力r 分布特征 黔中地区
下载PDF
闽北地区降雨侵蚀力R值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江淼华 《闽江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潜在能力,它是建立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的基础。为了研究闽北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对建瓯研究地区的二年的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闽北地区降雨侵蚀力R的最佳模式为:R=ΣE·I10/100。年降雨侵...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潜在能力,它是建立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的基础。为了研究闽北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对建瓯研究地区的二年的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闽北地区降雨侵蚀力R的最佳模式为:R=ΣE·I10/100。年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4-8月份,其R值占年R值的82.4%,4-8月是水土流失的危险期和高峰期。大雨以上降雨产生的R值占年R值的80%以上,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分布特征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闽北地区 水土保持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洪兵 罗洋 +8 位作者 隋鹏祥 李瑞平 王浩 任英 袁野 周思琪 田圣陶 刘武仁 郑金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6,共11页
为明确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设置秸秆覆盖还田(FG)、秸秆翻埋还田(FM)和秸秆不还田翻耕(FD)3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容重、硬度、土壤三相比及结构稳定性等参数。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还田可显... 为明确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水分特征及物理性质的影响,设置秸秆覆盖还田(FG)、秸秆翻埋还田(FM)和秸秆不还田翻耕(FD)3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水分特征曲线、容重、硬度、土壤三相比及结构稳定性等参数。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还田可显著提高春季耕层(0~30 cm)土壤含水量,较秸秆不还田翻耕处理增幅为11.17%~150.84%;不同处理耕层土壤在水吸力中吸力段土壤含水量变化曲线平滑,秸秆覆盖还田处理具有较高的土壤持水性。(2)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与秸秆不还田翻耕处理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处理0~1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4.85%~11.03%,土壤凋萎系数提高10.85%~18.00%;秸秆翻埋还田处理0~10 cm土层土壤重力水增加9.65%~80.73%。秸秆翻埋还田提升了土壤供水能力,土壤比水容量较秸秆不还田翻耕处理增加4.8%~10.0%。(3)与秸秆不还田翻耕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收获后土壤紧实度,降低幅度为0.18~0.31 MPa;秸秆覆盖还田增加表层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促进三相结构趋于合理,显著增加土壤结构稳定性。(4)皮尔森相关分析表明,三相比R值与结构距离(r=0.73*)、土壤容重(r=0.70*)相关性显著,在一定范围内三相比R值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并促进土壤结构稳定。综上可知,东北黑土农田实施秸秆还田是提高春季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持水性、提升土壤供水能力、调节土壤紧实性、调控土壤三相比、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宜耕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黑土 水分特征 土壤结构 三相比r
下载PDF
华南降雨侵蚀力R值分布及土壤侵蚀变化特征探析
6
作者 罗益仙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2-36,共5页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威胁陆地、淡水及海洋生态系统安全。风和水是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水土流失(水侵蚀)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对此分析2001、2012、2015和2070年我国土壤水土流失、退化及相关历史和气候预测数据,将...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威胁陆地、淡水及海洋生态系统安全。风和水是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水土流失(水侵蚀)是最常见的土壤侵蚀类型。对此分析2001、2012、2015和2070年我国土壤水土流失、退化及相关历史和气候预测数据,将华南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001~2012年间,我国降雨侵蚀力R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较大降雨侵蚀力R值主要分布在华南和重庆地区,华南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净增量为2-28 Mg hayr。对2015~207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随着气候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华南地区土壤侵蚀将进一步加剧,最大净增量将达到133 Mg hayr。为缓解土壤侵蚀,我国亟需制定和实施保护性农业和植树造林等土地保护及碳中和方案及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气候变化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r
下载PDF
前茬冬小麦不同灌溉处理对夏甘薯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李煜铭 王艳丽 +6 位作者 吴鹏年 田春丽 乔毅博 高晨凯 刘水苗 刘长硕 王同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究前茬冬小麦季水分处理对夏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周年轮作模式下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2021年在黄淮海平原南部开展田间试验,在冬小麦季设置3种灌溉处理:W0(不灌溉)、W1(单次灌溉45 mm)、W2(单次灌溉90 mm)... 【目的】探究前茬冬小麦季水分处理对夏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周年轮作模式下水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2021年在黄淮海平原南部开展田间试验,在冬小麦季设置3种灌溉处理:W0(不灌溉)、W1(单次灌溉45 mm)、W2(单次灌溉90 mm),各处理均灌溉2次。研究冬小麦不同水分处理对后茬夏甘薯土壤贮水量、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W1处理下土壤贮水量在甘薯收获期较W2处理和W0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3.86%~19.28%和8.96%~10.92%。W2处理与不灌溉处理相比可显著增加甘薯叶面积指数9.65%~60.27%,提高蔓茎生物量6.42%~45.82%。W1和W2处理可显著提高鲜薯产量,分别较不灌溉处理显著提高13.43%~19.77%和9.18%~15.65%。就水分利用效率而言,2020年W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W2和W0处理显著提高12.66%和19.47%。【结论】该试验条件下,冬小麦季W1处理可促进夏甘薯地上部同化物向地下部分配,进而在提升鲜薯产量的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土壤贮水量 产量 产量构成 T/r
下载PDF
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晓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9-55,共7页
通过对西藏表层土壤中205个样品的分析,得到西藏土壤中13种元素的环境背景值.西藏土壤中多数元素环境背景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元素中只有V服从于正态分布,其它12个元素服从或接近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
关键词 西藏 背景值 土壤 环境背景
下载PDF
基于特种筋材蠕变试验预应变加筋法应用研究及计算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匡希龙 周志刚 王桂尧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3107-3113,共7页
通过对目前广泛应用于加筋土工程的特种筋材——CE131土工网、SDL25土工格栅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的长期荷载蠕变试验。为比较不同强度土工合成材料的蠕变特性,研究制作6个CE131土工网试样和4个SDL25土工格栅试样。通过大量的试验... 通过对目前广泛应用于加筋土工程的特种筋材——CE131土工网、SDL25土工格栅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作用下的长期荷载蠕变试验。为比较不同强度土工合成材料的蠕变特性,研究制作6个CE131土工网试样和4个SDL25土工格栅试样。通过大量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特种筋材CE131土工网、SDL25土工格栅的长期强度为抗拉强度的30%~40%,并提出在长期强度条件下特种筋材的预应变值大小及其计算公式。这对施工中的预应变加筋法技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土工合成材料 蠕变试验 长期强度预应变值 预应变加筋法
下载PDF
燕山地区表土花粉与植被间的数量关系 被引量:53
10
作者 杨振京 许清海 +2 位作者 孟令尧 阳小兰 王开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4-809,共6页
根据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 ,燕山地区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在总体面貌上代表了植被组成 ,但孢粉组合不等于植被组成 ,而影响其差异的原因是孢粉保存、孢粉产量、外来孢粉和孢粉鉴定。表土花粉的代表性因种属不同而差异颇大 ,乔... 根据表土花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 ,燕山地区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在总体面貌上代表了植被组成 ,但孢粉组合不等于植被组成 ,而影响其差异的原因是孢粉保存、孢粉产量、外来孢粉和孢粉鉴定。表土花粉的代表性因种属不同而差异颇大 ,乔木植物花粉中松 (Pinus)、桦 (Betula)、胡桃 (Juglans)和栗 (Castanea)具超代表性 ,而栎(Quercus)、鹅尔枥 (Carpinus)和杨 (Populus)具低代表性 ;灌木植物花粉中花椒属 (Zanthoxylum)具超代表性 ,蔷薇科和榛 (Corylus)多具低代表性 ;草本植物花粉中蒿 (Artemisia)、藜科、香蒲 (Typha)、唇形科、蓼科、毛茛科、伞形科和唐松草 (Thalictrum)具超代表性 ,禾本科、虎耳草科、草 (Humulus)、莎草科、豆科、石竹科和旋花科等具低代表性。同一花粉在不同的植被带中其R值也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地说在远离主要花粉源的植被带中 ,该花粉的R值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 植物群落 燕山地区 植被 数量关系
下载PDF
深松(耕)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7
11
作者 赵亚丽 刘卫玲 +6 位作者 程思贤 周亚男 周金龙 王秀玲 张谋彪 王群 李潮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489-2503,共15页
【目的】研究深松(耕)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砂姜黑土区适宜的土壤耕作制度,为构建砂姜黑土合理耕层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5个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耕作处理,分别为秋季旋耕+夏季免耕(... 【目的】研究深松(耕)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砂姜黑土区适宜的土壤耕作制度,为构建砂姜黑土合理耕层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5个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耕作处理,分别为秋季旋耕+夏季免耕(ART+SNT,对照)、秋季深松+夏季免耕(ASS+SNT)、秋季深耕+夏季免耕(ADMP+SNT)、秋季深耕+夏季下位深松(ADMP+SSSS)和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ADMP+SSSL)。研究深松(耕)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土壤物理特性、根系形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深松(耕)显著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三相比R值,促进了冬小麦和夏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深耕的效应大于深松,在冬小麦季深松(耕)的影响大于夏玉米季。与秋季旋耕+夏季免耕相比,秋季深松(耕)土壤紧实度降低20.9%,土壤三相比R值降低12.9%,作物根系干重密度增加29.8%,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总产分别增加22.0%、8.8%和15.2%,冬小麦季、夏玉米季及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18.2%、7.9%和14.0%,经济效益增加19.8%。秋季深耕+夏季深松对土壤耕层特性的改良效果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其作物根系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与单一秋季深松(耕)相比,秋季深耕+夏季深松(ADMP+SSS)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三相比R值降低5.6%和15.0%,作物增产4.4%,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4.0%和3.3%。5个处理中,以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对土壤耕层特性的改良效果最好,作物根系生长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三相比R值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分别降低28.4%和26.6%,夏玉米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干重密度分别增加67.0%、45.3%、23.1%和49.5%。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冬小麦、夏玉米和周年作物产量比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分别增加5.5%、3.4%和4.4%,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分别增加27.8%、11.6%和19.4%;冬小麦季、夏玉米季及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比秋季深耕+夏季免耕分别增加3.7%、3.5%和4.1%,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分别增加20.9%、10.7%和18.1%;经济效益比秋季旋耕+夏季免耕增加24.4%。【结论】秋季深耕+夏季深松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单一秋季深松(耕)。在5个不同的深松(耕)方式处理中,秋季深耕+夏季侧位深松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是砂姜黑土区适宜的深松(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三相比r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程思贤 刘卫玲 +4 位作者 靳英杰 周亚男 周金龙 赵亚丽 李潮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55-1365,共11页
研究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构建砂姜黑土合理耕层的耕作深度指标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多年定位大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置4个深松深度(30 cm、40 cm、50 cm、60 cm)处理,以旋耕(RT,平均... 研究深松深度对砂姜黑土耕层特性、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构建砂姜黑土合理耕层的耕作深度指标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多年定位大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置4个深松深度(30 cm、40 cm、50 cm、60 cm)处理,以旋耕(RT,平均耕作深度为15 cm)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深松深度对土壤紧实度、土壤三相比(R)值、作物根系形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松深度增加能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使土壤的三相比(R)更加合理,进而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不同深松深度中,深松60 cm处理的土壤紧实度和三相比(R)值与对照相比降幅最大,深松40 cm处理的冬小麦根系生物量最大,深松50 cm处理的夏玉米根系生物量最大。深松不仅增加作物产量,还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深松30 cm处理的周年作物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2.2%,但与深松40 cm处理差异不显著。深松50 cm处理的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但与深松30 cm和深松40 cm处理差异不显著。深松30 cm、40 cm和50 cm的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分别增加9.1%、8.8%和12.7%。因此,砂姜黑土适宜的深松深度为30~4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冬小麦 深松深度 土壤紧实度 土壤三相比(r)值 根系形态
下载PDF
粉土承载力评价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右生 《勘察科学技术》 1995年第2期21-25,20,共6页
文中指出以往及现行规范对粉土承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强调粉土地基容许承载力〔R〕、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_k与塑性指数I_p的相关性,认为评价粉土承载力的回归方程必须引入变量I_p,并提出含I_p变量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 粉土 地基 承载力 回归方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