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 based on differential spectra of different orders by multivariate assessment
1
作者 Sha Yang Zhigang Wang +8 位作者 Chenbo Yang Chao Wang Ziyang Wang Xiaobin Yan Xingxing Qiao Meichen Feng Lujie Xiao Fahad Shafiq Wude Yang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13-321,共9页
Better soil structure promotes extension of plant roots thereby improving plant growth and yield.Differences in soil structure can be determined by changes in the three phases of soil,which in turn affect soil functio... Better soil structure promotes extension of plant roots thereby improving plant growth and yield.Differences in soil structure can be determined by changes in the three phases of soil,which in turn affect soil function and fertility levels.To compare the quality of soil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we used 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GSSI)as an indicator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nput”of soil three phases and the“output”of soil structure.To achieve optimum monitoring of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we used 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for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based on 0.0–2.0 fractional orders and 3.0–10.0 integer orders and select important wavelengths to process soil spectral data.In addition,we also applied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learning models including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exploring potential capabilities of hyperspectral in predicting GSSI.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tral reflection,mainly contributed by long-wave near-infrared radiation ha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ith GSSI values.The wavelengths between 404-418 nm and 2193–2400 nm were important GSSI wavelengths in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spectroscopy data,while those ranging from 543 to 999 nm were important GSSI wavelengths in integer differential spectroscopy data.Also,non-linear models were more accurate than linear models.In addition,wide neural networks were best suited for establishing fractional-order differentiation and second-order differentiation models,while fine Gaussia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were best suited for establishing first-order differentiation models.In terms of preprocessing,a differential order of 0.9 was found as the best choice.From the results,we propose that when constructing optimal prediction models,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indicators,differential orders,and model adaptability.Above all,this study provided a new method for an in-depth analyses of 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This also fills the gap limiting the detection of soil three phase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dynamic changes and provides a technical references for quantitative and rapid evaluation of soil structure,function,and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phase soil Generalized soil structure index HYPERSPECTRAL Differential spectrum Regression learning model
原文传递
窝圈距离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2
作者 边金霞 牛小霞 +5 位作者 陈娟 徐祎 才让吉 马继红 吴昌顺 王银花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3-2011,共9页
窝圈距离是对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变化的综合描述,反映了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的变化和草地植物群落之间的功能连接性,能反映牲畜的移动模式和放牧强度。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冬季牧场为研究对象,以窝圈为中心、3 km为半径区域定... 窝圈距离是对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变化的综合描述,反映了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的变化和草地植物群落之间的功能连接性,能反映牲畜的移动模式和放牧强度。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冬季牧场为研究对象,以窝圈为中心、3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重度放牧(HG),6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中度放牧(MG),9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轻度放牧(LG),研究窝圈距离(以下叙述为放牧强度,远的窝圈距离即低的放牧强度,反之亦然)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群落物种丰富度以及可食牧草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0.05);2)全钾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3)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显著增加(P<0.05);4)放牧强度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明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0.05)。这些结果基本类似于直接放牧强度的试验结果,随着窝圈距离的增大,放牧强度降低,增加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可食牧草生物量,也增加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因此,窝圈距离可作为反映牲畜在当地景观中移动频次和强度的指标,用以表征放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圈距离 放牧强度 植物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土壤三相的广义土壤结构的定量化表达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67-2072,共6页
以基于土壤固、液、气三相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土壤结构为切入点,借鉴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递减效益的思想,通过构建旱作土壤条件下土壤三相"投入"与土壤结构"产出"的土壤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广义土... 以基于土壤固、液、气三相为研究对象的广义土壤结构为切入点,借鉴微观经济学中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递减效益的思想,通过构建旱作土壤条件下土壤三相"投入"与土壤结构"产出"的土壤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GSSI=[(XS-A)XLXG]k。同时根据二维三系图中土壤结构相对理想三相点变化的趋势,计算了土壤三相结构距离(STPSD)。结合典型黑土区马铃薯耕地土壤深松整地前后土壤结构的变化与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和土壤三相结构距离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广义土壤结构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281个旱作土壤样本数据对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6**)。可以认为,广义土壤结构指数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均能作为定量描述土壤结构变化的综合指标,不仅为深入研究广义土壤结构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为定量研究土壤结构、功能与质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相 广义土壤结构指数 土壤三相结构距离 定量化 旱作土壤
下载PDF
微型组合抗滑桩距径比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石胜伟 梁炯 +2 位作者 韩新强 李乾坤 杨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08-2014,共7页
针对碎石土滑坡沿基岩顶面滑移的问题,在平行布置3排微型组合抗滑桩进行加固的条件下,通过开展微型组合抗滑桩的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微型组合抗滑桩在不同距径比条件下土拱效应的形成特点与承载机理,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最佳的距径... 针对碎石土滑坡沿基岩顶面滑移的问题,在平行布置3排微型组合抗滑桩进行加固的条件下,通过开展微型组合抗滑桩的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微型组合抗滑桩在不同距径比条件下土拱效应的形成特点与承载机理,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最佳的距径比。结果显示,微型组合抗滑桩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首先沿受力方向第1排桩间形成土拱效应,然后随距径比的增加,依次在第2排、第3排桩上形成土拱效应,并且前排桩的荷载分担比明显大于后排桩的荷载分担比;当距径比小于3和大于11时,没有明显的或者不存在土拱效应,距径比为7和8时土拱效应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组合抗滑桩 土拱效应 距径比
下载PDF
我国中亚热带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赛 梁玉婷 +2 位作者 张厚喜 庄舜尧 孙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9-377,共9页
针对我国中亚热带毛竹林主要分布区,在福建、浙江、湖南、江西沿经度和纬度设置2个采样带,从5个县(市)采集了15个表层(0~20cm)土样和15个土壤剖面(0~60cm),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acids,PLFAs)和聚合酶链式反... 针对我国中亚热带毛竹林主要分布区,在福建、浙江、湖南、江西沿经度和纬度设置2个采样带,从5个县(市)采集了15个表层(0~20cm)土样和15个土壤剖面(0~60cm),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fattyacids,PLFAs)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方法研究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与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细菌α多样性指数的地带性变化趋势不显著,但不同地点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共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但气候因子的影响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减弱。毛竹林土壤细菌β多样性与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衰减关系,表层(0~20cm)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β多样性)随空间距离的衰减速率低于亚表层(20~40cm)土壤,这可能与毛竹林根系的影响有关。总体上,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共同影响了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结构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毛竹林 区域尺度 距离一衰减关系
下载PDF
两相邻建筑“结构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旦光 豆丽萍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2-98,共7页
为了研究建筑群中相邻结构存在导致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将上部结构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模型,采用刚性基础明置于均质土层上,系统地研究两个相同结构所构成三维结构土结构体系中,邻近结构存在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根据结构土结构相互作... 为了研究建筑群中相邻结构存在导致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将上部结构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模型,采用刚性基础明置于均质土层上,系统地研究两个相同结构所构成三维结构土结构体系中,邻近结构存在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根据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下体系存在两阶频率相近相位相反振动模态的现象,提出了孪生频率的概念。随后,探讨了孪生频率随结构与土层的频率比、结构之间的相对距离、基础宽度与土层厚度比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反映两结构通过土体耦合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行波地震输入下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孪生频率的存在,易于使结构和场地产生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特性 相对距离 频率比
下载PDF
不同土层结构场地强夯振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斯海 陈海军 王世坚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5-19,共5页
针对"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不同土层结构场地开展现场强夯振动试验,研究场地条件、强夯能级、夯击次数、测点距离对振动信号传递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振动速度随距离衰减公式及各能级强夯安全距离。试... 针对"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不同土层结构场地开展现场强夯振动试验,研究场地条件、强夯能级、夯击次数、测点距离对振动信号传递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场地条件下振动速度随距离衰减公式及各能级强夯安全距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结构场地强夯振动传播规律有较大差异,同等夯击能在近场处"上硬下软"场地强夯振动速度远大于"上软下硬"场地,随着距离的增加,"上硬下软"场地衰减速度更快,振动速度值逐渐趋近;强夯工程最佳夯击次数可通过测量振动速度极值确定;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强夯振动速度随距离衰减公式y=ax-n,其参数a和n分别与强夯能级和场地条件有相关性;两工程中夯击能2 000,3 000,4 000k N·m强夯安全距离"上硬下软"场地为16.7,19.6,22.5m,"上软下硬"场地为16.1,20.3,23.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影响因素 土层结构 衰减规律 安全距离
下载PDF
悬臂双排桩桩排距的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申永江 黄立 严克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前对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桩排距的研究还很少,其主要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来取值。本文首先分析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破坏的三种模式,然后对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影响桩排距的破坏模式。在土拱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 目前对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桩排距的研究还很少,其主要根据设计人员的经验来取值。本文首先分析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破坏的三种模式,然后对悬臂式双排抗滑桩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影响桩排距的破坏模式。在土拱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力学计算模型,推导悬臂式双排抗滑桩桩排距的计算公式,提出桩排距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排距 悬臂双排抗滑桩 滑坡 结构与土相互作用
下载PDF
酚类土壤吸收系数与脂水分配系数模型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志涛 李波 +1 位作者 朱万平 李志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1-84,共4页
土壤吸收系数和脂水分配系数二者相互区别且又相关。为了揭示这种关系,运用按氢分类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对单羟基酚类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按变量显著性大小依次引入的逐步回归(SMR)方法得到的三参数多元线形回归(MLR)模型可以较好表... 土壤吸收系数和脂水分配系数二者相互区别且又相关。为了揭示这种关系,运用按氢分类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对单羟基酚类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按变量显著性大小依次引入的逐步回归(SMR)方法得到的三参数多元线形回归(MLR)模型可以较好表达土壤吸收系数Koc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950。用留一法(LOO)进行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CV为0.847;用同样的方法对脂水分配系数Kow建模,六参数模型的相关系数R为0.981,复相关系数R2CV为0.873,表明定量模型对Koc和Kow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比较羟基对模型的影响,二者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 土壤吸收系数 脂水分配系数
下载PDF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与大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魏永霞 石国新 +2 位作者 冯超 吴昱 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9-320,共12页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 为探明黑土区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及其可持续性的影响,以东北黑土区3°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4年的观测。2015年按照生物炭的施加量共设置C0(0 t/hm^2)、C25(25 t/hm^2)、C50(50 t/hm^2)、C75(75 t/hm^2)、C100(100 t/hm^2)5个处理,2016—2018年分别连续施加等量的生物炭。结果表明:连续4年随施炭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逐渐降低趋势、孔隙度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施用年限越长,作用越明显;连续4年广义土壤结构系数(GSSI)随施炭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TPSD)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小)值(98.31、4.87),同时土壤三相比最接近理想状态;连续4年大于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随施炭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均在第2年C50处理取得最大值;连续4年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随施炭量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各年份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提高最多的分别为C50(46.1%、76.6%)、C50(46.4%、85.4%)、C25(33%、100.7%)、C25(23.9%、103.2%);连续4年施加生物炭均可提高大豆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在第2年C50处理增产最大,增产率为33.3%,同时产量可持续性最强,产量可持续性特征指数(SYI)为0.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广义结构系数 三相结构距离指数 平均质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下载PDF
土拱效应下的挂板式斜插桩板墙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屈俊童 段自侠 +2 位作者 雷真 字晓雷 屈林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0-430,共11页
以新型的挂板式斜插桩板墙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通过1∶20的相似理论来模拟实际工程中截面为1.5 m X2.0 m,悬臂段高为15 m的原型斜插桩板墙。模型板长分250 mm、300 mm、350 mm、400 mm、450 mm 5组,用来模拟实际桩间净距为... 以新型的挂板式斜插桩板墙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通过1∶20的相似理论来模拟实际工程中截面为1.5 m X2.0 m,悬臂段高为15 m的原型斜插桩板墙。模型板长分250 mm、300 mm、350 mm、400 mm、450 mm 5组,用来模拟实际桩间净距为5 m、6 m、7 m、8 m、9 m 5种工况,结合试验数据具体从桩板后土压力的分布状况;土拱效应强度、位置随桩间净距的变化、土拱强度随深度的变化及结构受力状况随桩间净距的变化等几方面对模型试验进行具体分析。随桩间净距的增大:模型桩、板后土压力均呈现增大趋势,当桩间净距小于300 mm时,回收位置较深;土拱强度减弱速度逐渐加快,当桩间净距小于300 mm时减弱较慢;土拱的位置即拱高逐渐增大,但其拱高位置整体处于约1/2桩间净距处;模型桩的结构受力也不断增大,悬臂段1/3范围以下开始,受力差距逐渐加大;斜插板轴力增大且随悬臂段的增加呈先迅速增加再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板式斜插桩板墙 土拱效应 桩间净距 结构受力机理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钮新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2-46,共5页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的关键工程,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还需面对河床游动、深度冲淤、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隧洞渗漏、围土稳定、压力输水安全与长期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技术难度高。通过工程总体布置优化和多项专题研...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的关键工程,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还需面对河床游动、深度冲淤、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隧洞渗漏、围土稳定、压力输水安全与长期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技术难度高。通过工程总体布置优化和多项专题研究,包括按1:1比尺建立埋深30余m的隧洞仿真试验模型,较真实地模拟外部水土环境和内水压力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盾构隧洞新型预应力双层衬砌结构型式,还解决了超深工作竖井,软土地下建筑物抗震,长隧洞安全监测与长距离信息传输,水底压力隧洞盾构法长距离施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实现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黄河 压力输水隧洞 新型双层衬砌 超深工作竖井 1∶1仿真试验 软土地下建筑物抗震 长距离盾构法施工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8
13
作者 钮新强 谢向荣 符志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共7页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的关键工程,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还需面对河床游动、深度冲淤、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隧洞渗漏、围土稳定、压力输水安全与长期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技术难度高。为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的关键工程,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还需面对河床游动、深度冲淤、砂土地震液化、软土震陷、隧洞渗漏、围土稳定、压力输水安全与长期运用等一系列问题,技术难度高。为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将《复杂地质条件下穿黄隧洞工程关键技术》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的一个课题。通过对工程总体布置优化和多项专题研究,包括按1:1比尺建立洞顶埋深30余米的隧洞仿真试验模型,较真实地模拟外部水土环境和内水压力等工况条件,经过试验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了有关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洞预应力衬砌 超深工作竖井 1∶1仿真试验 软土地下建筑物抗震 监测自动化 长距离盾构法单头施工 施工控制标准 穿黄隧洞工程
下载PDF
SSSI作用下相邻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豆丽萍 潘旦光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11-413,共3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对周边结构振动衰减的影响,本文将上部结构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模型,采用明置于均质土层的刚性基础。对结构运动激发相邻结构运动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结构间相互作用随着结构之间相对距离的...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对周边结构振动衰减的影响,本文将上部结构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模型,采用明置于均质土层的刚性基础。对结构运动激发相邻结构运动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结构间相互作用随着结构之间相对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给出结构不受周边建筑影响的安全范围(相对距离为2.5)。并根据其影响范围,探讨相邻结构对周边结构振动的影响,得出相邻结构物的存在减弱了原结构的地震响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土-结构相互作用 相对距离 地震反应 振动衰减
原文传递
环境因子对甘南高寒草甸地表大型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志涛 王莹 +5 位作者 高铸成 丁敏 叶董 王京 王瑞 林英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地表节肢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指示物,研究甘南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其分布格局对高寒草甸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2018年5至9月,采用陷阱法调查甘南高寒草甸4种典型类型生境,即沼泽湿地、沼泽... 地表节肢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指示物,研究甘南高寒草甸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其分布格局对高寒草甸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2018年5至9月,采用陷阱法调查甘南高寒草甸4种典型类型生境,即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成熟草甸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时段共采集地表大型节肢动物2545头,属于3纲9目29科30属,以狼蛛属(Lycosa)、弓背蚁属(Camponotus)和蚁属(Formica)为优势类群。营养功能群以捕食类和植食类为主。研究结果显示,成熟草甸生境大型节肢动物类群数明显高于沼泽化草甸和草甸生境的类群数(P<0.05);沼泽湿地生境Pielou均匀度指数(Js)明显大于草甸和成熟草甸生境的Pielou均匀度指数(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差异不显著(P>0.05);4种生境之间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较低。研究时段基于物种“出现-不出现”C-score、V-ratio、SES与Pianka生态重叠指数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差异均没有规律性,显示研究区域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随机性与竞争性格局共存,受随机扩散与生态过滤共同影响。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 MANOVA)表明,研究区域生境特征(R^(2)=0.6364,P<0.001)比研究时间(R^(2)=0.1573,P<0.001)能更多地解释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变化。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显著地影响了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其中,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影响最大。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地上生物量仅共同解释了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变异的29.88%,其他70.12%的变异没有得到解释,显示地表大型节肢动物群落形成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共存格局 土壤性质 冗余分析 甘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