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Reducing Chemical Fertilizer on Rice Yield,Output Value,Content of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after Utilizing the Milk Vetch 被引量:6
1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5 位作者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2期266-271,共6页
A located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usage on rice yield,economic benefits of rice,soil carbon(C) and total nitrogen(TN) under ploughing back o... A located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mount of chemical fertilizer usage on rice yield,economic benefits of rice,soil carbon(C) and total nitrogen(TN) under ploughing back of Chinese milk vetch for 5consecutive years.Six treatm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they are CK(unfertilized),CF(100% chemical fertilizer with the amount of N,P2O5,K2 O being150,75,120 kg/hm^2respectively),A1(22 500 kg/hm^2 Chinese milk vetch and 100%chemical fertilizer),A2(Chinese milk vetch and 80%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nd 100% phosphate fertilizer),A3(Chinese milk vetch and 60%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nd 100% phosphate fertilizer),A4(Chinese milk vetch and 40%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nd 100% phosphate fertilizer).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of rice,while Chinese milk vetch combined wit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ad a much more increase effect in rice yield.Under the condition of milk vetch application with 22 500 kg/hm^2,the early rice yield of the treatment A1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7.7% compared with that of CF.And the yield of treatment A3 was basically identical to or slight increas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CF.Decreasing amount of fertilizers cloud improve output value of rice in the case of the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ilk vetch.The treatment A1 increased output value of rice by 5.92% in comparison of CF,and treatment A2 was by 4.08% in the next.Treatment A4 showed much better effect in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paddy soil than those of treatments applying mineral fertilizer onl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N in treatment A2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CF.In general,amount of application of milk vetch with 22 500 kg/hm^2 could replace chemical fertilizer partially,it also could improve rice yield,decrease the production cost,and rais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nutr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ilk vetch Chemical fertilizer amounts RICE YIELD Economic benefits content of soil C and total n
下载PDF
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 被引量:39
2
作者 安尼瓦尔·买买提 杨元合 +1 位作者 郭兆迪 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1-526,共6页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类型中,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34.9gC·m-2),草甸草... 2004年对新疆地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据此估算了新疆6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总量,并探讨了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类型中,荒漠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最小(34.9gC·m-2),草甸草原最大(87.3gC·m-2),而典型草原(53.2gC·m-2)和高寒草原(47.7gC·m-2)介于两者之间;草甸类型中,山地草甸(117.4gC·m-2)的地上生物量密度显著高于高寒草甸(58.1gC·m-2)。6种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总量为14.65TgC,约占全国的10%。地上生物量主要集中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两者占总量的41.7%;其次是典型草原、山地草甸和荒漠草原,分别占19.0%、18.3%和14.6%;草甸草原因分布面积小而使得其地上生物量最小,仅占总量的6.4%。草原和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控制因子存在差异:草原地上生物量主要受降水控制,而草甸地上生物量则与温度相关。除受气候影响外,草原地上生物量还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正相关,而草甸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总氮含量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草地 地上生物量 气候 土壤含水率 土壤氮含量
下载PDF
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守龙 黄道友 +4 位作者 吴金水 黄敏 肖和艾 宋变兰 苏以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对湖南省桃源县典型区域高密度采样分析和历史资料调研,探明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3年来(1990~2003)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变化:1)典型区域2003年的稻田氮素含量为1.94±0.02g/kg,比1990年提高4.9%,主要... 通过对湖南省桃源县典型区域高密度采样分析和历史资料调研,探明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3年来(1990~2003)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分布的变化:1)典型区域2003年的稻田氮素含量为1.94±0.02g/kg,比1990年提高4.9%,主要分布区间由1990年的1.25~2.00g/kg(分布频率为59.1%,下同)上升到2003年的1.50~2.25g/kg(77.1%)。曲线图上呈近似正态分布向右偏态分布的演变趋势;2)旱土2003年的氮素含量为1.57±0.14g/kg,比1990年提高18.0%,1990和2003年主要分布区间都为0.75~1.50g/kg(58.2%~58.8%),但2003年分布在1.50~2.00g/kg区间的频率为33.6%,比1990年的高出12.7个百分点,曲线图上由呈现左偏态分布向正态分布的演变趋势;3)以坡地橘园为主的林果地,2003年的氮素含量为1.15±0.02g/kg,比1990年提高9.5%,两者的主要分布区间虽然均在0.75~1.50g/kg之间,但2003年在此区间的分布频率为88.0%,比1990年的高出10.2个百分点,其演变趋势与稻田的基本一致;4)整个采样调研区域农业用地的土壤氮素含量,2003年的为1.58±0.03g/kg,比1990年提高3.3%。这表明在当前的施肥方式与经营管理条件下,红壤丘陵区农业用地的土壤氮素含量稳定并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含量 变化趋势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光谱预测土壤总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彬 姜琦刚 湛邵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009-3009,共1页
利用航天遥感影像,分析了影像光谱值与土壤总氮含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总氮含量预测模型,并制作了总氮含量分布图。
关键词 土壤总氮含量 遥感影像 光谱值
下载PDF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史惠兰 王启基 +1 位作者 景增春 李世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30-234,共5页
分析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更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对高寒地区的小蒿草原生草地天然群落、多叶老芒麦+冷地早熟禾混播人工群落、小嵩草退化群落的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分析;0-20cm处土壤全氮水平、有机... 分析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更新、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对高寒地区的小蒿草原生草地天然群落、多叶老芒麦+冷地早熟禾混播人工群落、小嵩草退化群落的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分析;0-20cm处土壤全氮水平、有机氮含量依次为原生小嵩草群落(2.6495、1.5905g/kg)〉退化草地群落(2.5490、1.5700g/kg)〉人工草地群落(2.34、1.5015g/kg);0-20cm土层中全碳、有机碳的含量依次为原生小嵩草群落(15.6355、14.37g/kg)〉退化草地群落(13.609、11.359g/kg)〉人工草地群落(10.876、10.810g/kg),植物群落的C/N均为原生小嵩草群落(5.90)〉退化草地群落(5.10)〉人工草地群落(4.65)。研究表明原生植物群落对氮的吸收能力最强,具有最高的有机质保持能力维持原生小嵩草群落的生态稳定性,对高寒地区土壤的更新、土壤的恢复与重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 全氮 土壤碳氮含量
下载PDF
土壤全氮含量和施氮水平对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鹏程 郑苍松 +6 位作者 孙淼 刘绍东 张思平 王国平 李亚兵 赵新华 董合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2-1617,共6页
为探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水平下棉花的氮肥施用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全氮含量(0.58、0.64、0.74、0.83、1.29 g·kg^(-1))和施氮水平(每盆施加量分别为0、1.75、3.50 g)对棉花籽棉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 为探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水平下棉花的氮肥施用效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全氮含量(0.58、0.64、0.74、0.83、1.29 g·kg^(-1))和施氮水平(每盆施加量分别为0、1.75、3.50 g)对棉花籽棉产量、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单株籽棉产量和干物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与施氮水平对棉株根、茎、铃壳部位的干物质积累具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同一土壤条件下,棉花单株氮素积累量随施氮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氮肥表观回收率随土壤全氮含量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且在土壤全氮含量0.74 g·kg^(-1)时较低,但土壤全氮含量在0.58~0.83 g·kg^(-1)内,不同施氮处理间氮肥表观回收率差异不显著。氮肥农学利用率随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全氮含量0.74 g·kg^(-1)时的氮肥生理利用率高于土壤全氮含量0.58、0.64和0.83 g·kg^(-1)。土壤全氮含量1.29g·kg^(-1)条件下,低氮水平氮肥利用效率(表观回收率、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显著优于高氮水平;土壤全氮含量0.58~0.74 g·kg^(-1)时,高氮可实现增产增效;土壤全氮含量0.83~1.29 g·kg^(-1)时,低氮能维持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全氮条件下棉花氮肥投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含量 施氮水平 棉花 籽棉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氮素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茂亭 安志装 +3 位作者 邹国元 杜连凤 刘宝存 赵同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68-171,共4页
对北京市延庆地区农民常规施肥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其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化学氮肥(N)用量为120kg/hm2,磷肥(P2O5)用量为90kg/hm2,钾肥(K2O)用量为135kg/hm2,有机肥用量为7 500kg/hm2)具有提... 对北京市延庆地区农民常规施肥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其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化学氮肥(N)用量为120kg/hm2,磷肥(P2O5)用量为90kg/hm2,钾肥(K2O)用量为135kg/hm2,有机肥用量为7 500kg/hm2)具有提高土壤全氮含量的趋势,优化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能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阻控其往下淋溶;该研究还发现,土壤铵态氮含量与施氮量和时间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 全氮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紫云英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和产值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5 位作者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7.7%,处理A3的水稻产量基本持平;紫云英利用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以增加水稻产值,与CF相比,处理A1的水稻产值增加了5.92%,处理A2的水稻产值的增加效果次之,增加了4.08%;处理A4提高水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处理CF,A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比CF显著降低。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认为翻压紫云英可以代替部分化肥,增加水稻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施用量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碳氮含量
下载PDF
基于紫云英利用的化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兴 谢坚 +6 位作者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徐文仕 涂赛军 聂军 曹卫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两季总产量,其中减少20%和40%化肥施用量处理比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分别增产2.37%和3.34%,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处理的增产效果次之;②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产值,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处理能增加水稻年平均产值3.0%,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的处理增加年平均产值的效果次之;③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提高水稻氮素累积总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其中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提高水稻氮素累积总量、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的作用最好;④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还可提高土壤碳和全氮含量,其中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的效果最佳。综合比较以上结果,认为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可适当后移,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施肥方法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提升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紫云英 化肥 产量 经济效益 氮素累积量 土壤碳含量 土壤氮含量
下载PDF
应用多酚-叶绿素仪监测棉花氮素营养状况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殷星 侯振安 +7 位作者 冶军 闵伟 刘凯 王方斌 廖欢 甘浩天 刘少华 孙嘉璘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98-1212,共15页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使用多酚-叶绿素仪对棉花进行快速无损氮素营养诊断适宜的指标。【方法】田间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市进行,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施纯N 0、180和240 kg/hm^(2),分别用N0、N180和N240表示。所有氮肥分5次随滴灌施入...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使用多酚-叶绿素仪对棉花进行快速无损氮素营养诊断适宜的指标。【方法】田间试验在新疆石河子市进行,设3个施氮处理,分别为施纯N 0、180和240 kg/hm^(2),分别用N0、N180和N240表示。所有氮肥分5次随滴灌施入,每次施肥后3天,利用多酚-叶绿素仪(Dualex-4)和SPAD叶绿素仪分别测定20株棉花叶片的氮平衡指数(NBI)、Chl值和SPAD值,同步采样测定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及0—20 cm、0—40 cm和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关系最密切。增加氮肥施用量,棉花叶片氮素营养诊断指标NBI、Chl值和SPAD值均显著增加。棉花叶片NBI、Chl和SPAD与叶片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r)均达到0.8以上。相关性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棉花叶片全氮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RE)分别为-4.0%(NBI)、-3.1%(Chl)和-5.7%(SAPD)。其中,氮平衡指数(NBI)模型对棉花叶片全氮含量的预测精度最高,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14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6.91%;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为8.21%。棉花叶片NBI、Chl和SPAD与土壤硝态氮的模型决定系数表现为NBI>Chl>SPAD。模型校验分析表明,NBI模型与0—40 cm土层硝态氮实测含量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116,预测值与实测值的MAPE和nRMSE分别为14.11%和17.88%。【结论】应用多酚-叶绿素仪监测棉花氮素营养,氮平衡指数(NBI)与棉花叶片氮含量和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的相关性最高,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仅为6.91%和14.11%,可以满足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氮素营养的快速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叶绿素仪 氮素平衡指数 叶绿素 SPAD 土壤硝态氮含量 棉花叶片全氮含量 模型预测精度
下载PDF
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序列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差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芸 师尚礼 +2 位作者 李文 孟涛涛 邵建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04-313,共10页
通过研究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Gannong No.9)与海波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Haibo)轮作序列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探讨不同轮作序列土壤氮素时空分配机制。设置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PA)和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AP)... 通过研究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Gannong No.9)与海波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Haibo)轮作序列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探讨不同轮作序列土壤氮素时空分配机制。设置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PA)和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AP)轮作处理,以草地早熟禾→草地早熟禾(PP)和紫花苜蓿→紫花苜蓿(AA)为对照;于种植第二年4–10月分别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测定全氮与碱解氮含量。结果表明,PA模式0–20和20–40 cm土层4–10月全氮含量动态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动态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而20–40 cm土层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0–20 cm土层,除8月外,4–10月PA模式全氮含量显著高于PP,20–40 cm土层,除8、9月外,4–10月PA模式全氮含量显著高于PP(P <0.05);除4月外,4–10月PA模式0–20 cm和20–4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PP(P <0.05)。AP模式0–20 cm和20–40 cm土层4–10月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动态均略呈下降趋势;0–20 cm土层,除4、5、6月外,其他月份AP模式全氮含量显著低于AA(P <0.05),20–40 cm土层,除10月外,其他月份AP模式与AA模式无显著性差异(P> 0.05);0–20 cm土层,除4、5、6月外,其他月份AP模式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AA;20–40 cm土层,10月AP显著低于AA(P <0.05),其他月份下两处理间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序列可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序列可使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得到有效利用。与苜蓿→草地早熟禾轮作相比,草地早熟禾→苜蓿能有效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草地早熟禾 轮作 土壤 全氮 碱解氮
下载PDF
青藏高原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亚亚 郭颖 +3 位作者 刘海红 刘胤序 刘小龙 李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6-872,共7页
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库容量巨大,其有机碳库、全氮库及碳氮排放,对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表土碳氮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7—... 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库容量巨大,其有机碳库、全氮库及碳氮排放,对大气中CO2、CH4、N2O等温室气体浓度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揭示青藏高原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表土碳氮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年7—8月在青藏高原公路沿线设置75个采样点,采集表土,并根据采样点植被覆盖情况将其划分为高寒草甸、高山草原、荒漠、灌丛、林地和盐碱地等6种类型。对青藏高原6种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值差异的显著性,并通过Pearson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不同植被类型表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其中以高寒草甸表土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最高,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2.82 g?kg^(-1)、3.08 g?kg^(-1),荒漠最低,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38 g?kg^(-1)、0.23 g?kg^(-1)。就碳氮比值而言,除林地个别样点碳氮比值高于25.00以外,其他植被类型土壤碳氮比值均分布在4.00~25.00范围内,且研究区土壤碳氮比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碳氮比的平均水平。由逐步回归分析可知,青藏高原土壤碳氮含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协同影响,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pH值>黏粒含量,影响土壤全氮的环境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土壤碱度>黏粒含量>pH值,影响土壤碳氮比值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月均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值 含量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氮素利用效率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衡通 艾鹏睿 +3 位作者 马英杰 刘长江 吴淼 刘振月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33-340,共8页
为明确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氮素高效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应用~(15)N同位素技术开展田间试验,设计土壤弱(2.0 g/kg)、轻度(6.5 g/kg)、中度(13.0 g/kg)和重度(17.9 g/kg)4种盐渍化水平处理,分析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干物质量、总氮... 为明确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氮素高效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应用~(15)N同位素技术开展田间试验,设计土壤弱(2.0 g/kg)、轻度(6.5 g/kg)、中度(13.0 g/kg)和重度(17.9 g/kg)4种盐渍化水平处理,分析土壤盐分胁迫对棉花干物质量、总氮含量、~(15)N利用效率、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胁迫从土壤弱盐渍化增加至轻度盐渍化水平时,棉花干物质量、总氮含量和~(15)N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并且棉花茎与果实对氮素的吸收征调能力总体增强,当土壤盐分进一步增加至中度盐渍化水平时棉花干物质量、总氮含量和~(15)N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棉花~(15)N利用效率与出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轻度盐分胁迫下籽棉产量最高,为6 456.9 kg/hm~2;中度土壤盐分胁迫导致幼苗生长以及40~60 cm土层棉花根系受阻,与轻度盐分胁迫相比棉花出苗率降幅33.1%,籽棉产量降幅37.7%。综合以上测定指标及产量,北疆地区合理的土壤盐氮调控措施应包括严格的控制田间地下水位、科学的进行机械整地和不间断的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棉花 总氮含量 ~(15)n同位素 籽棉产量
下载PDF
内蒙古草地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 被引量:39
14
作者 耿燕 吴漪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植物体内特别是叶片的P含量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已有研究发现,与全球植物数据相比,中国植物叶片的P含量相对较低,导致N/P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推测这是由于中国土壤全P含量较低引起的。该研究选取... 植物体内特别是叶片的P含量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已有研究发现,与全球植物数据相比,中国植物叶片的P含量相对较低,导致N/P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推测这是由于中国土壤全P含量较低引起的。该研究选取内蒙古草地来验证这一假设,分析了36个样地57种优势植物叶片的P含量与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内蒙古草地叶片P含量较低而N/P较高,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在种群、样地和物种3个水平上,叶片P含量、N/P与土壤P含量都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尽管土壤有效P含量的解释力高于土壤全P;另一方面,内蒙古草地土壤的有效P含量与全国土壤普查的结果接近,高于美国及澳大利亚的平均值,但低于世界土壤信息库里报道的全球土壤有效P平均值。鉴于内蒙古草地土壤的全P和有效P含量都不能准确反映叶片P含量,且土壤的有效P含量也并不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地区,因此植物叶片P含量低、N/P高是由于土壤P含量低引起的这一假设在内蒙古草地不成立,而且叶片P含量也与土壤P的可利用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地 叶片n但叶片P含量 土壤有效P含量 土壤全P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