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HYDRUS-1D in understanding soil water movement at two typical sit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Shi-qin SONG Xian-fang +1 位作者 WEI Shou-cai SHAO Jing-li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Recharge and discharge, such as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vertical direction, are major processes of water cycle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area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these processes, ... Recharge and discharge, such as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n vertical direction, are major processes of water cycle in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area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these processes, soil water movement in the unsaturated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ainfall infiltration to groundwater. The soil water movement models were developed by using HYDRUS-1D software at two typical experimental sites in Cangzhou(CZ) and Hengshui(HS) with different soil, vegetation and similar climate conditions. As shown in the results, the comparison in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sites is distinct. The soil water experiences strong evaporation after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which accounts for 63% of the total infiltration at the HS site where the soil is homogenous. It is this strong evaporation effect that leads to slight increase of soil water storage. At the CZ site, where the soil is heterogeneous, the evaporation effect exists from July to October of the simulation period. The total evaporation accounts for 33% of the total infiltration, and the evaporation rate is slow. At the end of the simulation period, the soil water storage increases and the water table decreases, indicating a strong storage capacity at this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 software soil water movement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Groundwater RECHARGE
下载PDF
Effects of biochar on water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in sandy soil under drip irrigation 被引量:9
2
作者 PU Shenghai LI Guangyong +5 位作者 TANG Guangmu ZHANG Yunshu XU Wanli LIPan FENG Guangping DING Fe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740-753,共14页
Biochar addition can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sandy soil.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water movement in sandy soil under drip irrigation.By ... Biochar addition can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sandy soil.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biochar on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water movement in sandy soil under drip irrigation.By indoor simulation experiments,the effects of biochar application at five levels(0%,1%,2%,4%and 6%)on the soil water retention curve,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rip irrigation and water distribution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iochar addition rat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andy soil and soil available water.Within the same infiltration time,with an increasing amount of added biochar,the diffusion distance of the horizontal wetting front(HWF)tended to decrease,while the infiltration distance of vertical wetting front(VWF)initially declined and then rose.The features of wetted bodies changed from"broad-shallow"to"narrow-deep"typ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port distances of HWF and VWF and the infiltration time was described by a power function.At the same distance from the point source,the larger the amount of added biochar,the higher the soil water content.Biochar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layer with biochar(0–200 mm)and had some effects at 200–250 mm without biochar;but it had less influence on the soil water content deeper than 250 mm.For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biochar of 4%,most water was retained within 0–250 mm soil layer.However,when biochar application amount was high(6%),it would be helpful for water infiltration.During the improvement of sandy soil,biochar application rate of 4%in the plow layer had the best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CHAR SANDY soil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ater movement DRIP IRRIG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Polyacrylamide Application on Water and Nutrient Movements in Soils 被引量:1
3
作者 Minyoung Kim Inhong Song +4 位作者 Minkyeong Kim Seounghee Kim Youngjin Kim Younghun Choi Myungchul Se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5年第3期76-81,共6页
An understanding of nutrient movement in soil is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minimize nutrient leaching and surface movement, thus improving nutrient uptake by plants, maintaining a sustainable s... An understanding of nutrient movement in soil is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minimize nutrient leaching and surface movement, thus improving nutrient uptake by plants, maintaining a sustainable soil system, and even protecting groundwater quality. Polyacrylamide (PAM) is known as one of soil conditioner that functions to stabilize soil structure, increase infiltration, and reduce surface runoff.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effects of PAM on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soil-water and major/minor nutrients (NO3-N, NH3-N, T-N, PO4-P, T-P, K, Ca, Mg, and Fe) in soils.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a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AM concen- trations up to 10 mg&middot;L-1 for sand and 20 mg&middot;L-1 for a mixture of sand and clay. Decreases in the loss of soluble nutrients, particularly NH3-N, PO4-P and T-P, are observed as PAM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In contrast, PAM concentration has no effect on nitrate and minor nutrient leve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PAM may be a viable method for protecting water bodies from excessive nutrients and improving nutrient availability for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CRYLAMIDE water and NUTRIENT movement BREAKTHROUGH Curve NaCl-Tracer soil Column Major & Minot NUTRIENTS
下载PDF
WATER AND SALT MOVEMENTS IN SIMULTANEOUS FLOOD-IRRIGATION AND WELL-DRAINAGE OPERATIONS 被引量:1
4
作者 戚隆溪 邱克俭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5-143,共9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technology for solonchak soil reclamation in which surface flood irrigation of fresh water and pumped wells drainage of salty groundwater are combined.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wat...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technology for solonchak soil reclamation in which surface flood irrigation of fresh water and pumped wells drainage of salty groundwater are combined.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has been conducted through field test, laboratory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dependence of desalination on irrigation water quantity, drainage quantity, leaching time and other parameters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field tests. The entire desalination process under the flood-irrigation and well-drainage operations was experimentally simulated in a vertical soil column. The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has been numerically analysed for both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present work indicates that this new technology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ffects of desal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and salt movements solonchak soil reclamation irrigation-drainage method
下载PDF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泥浆离心脱水分析
5
作者 刘忠玉 刘朝凡 +1 位作者 杨宸宇 汪良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3,共9页
为深入探究离心脱水技术在处理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的建筑废弃泥浆时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分段线性化方法,充分考虑黏性土中渗流的非达西特性以及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建立在离心作用下能够考虑其非达西渗流特性的泥浆脱水分析模... 为深入探究离心脱水技术在处理主要由黏性土组成的建筑废弃泥浆时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分段线性化方法,充分考虑黏性土中渗流的非达西特性以及土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建立在离心作用下能够考虑其非达西渗流特性的泥浆脱水分析模型。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及室内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型参数对脱水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脱水速度和最终土水界面位移量随着电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增加泥浆初始厚度会增大最终土水界面位移量,但会降低初期的土水界面移动速度;压缩指数在初期对土水界面位移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增大会导致最终土水界面位移量的增加;非达西渗流参数的增大会导致土水界面位移的减少,但通过提升电机转速,可以有效地降低非达西渗流对脱水效果的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离心脱水技术在建筑废弃泥浆处理中的进一步优化与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离心脱水 非达西渗流 土水界面位移 界面移动速度
下载PDF
灌溉量和垄高对次生盐渍地玉米土壤水盐运移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朱旭东 焦炳忠 +1 位作者 武慧芳 施苏齐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6,共8页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 为探究宁夏扬黄灌区因多年地面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突显等难题,本试验以宁夏红寺堡移民区为研究点,选定典型试验区域开展定位试验监测,设置高效滴灌下不同灌溉量(2160、2700 m^(3)·hm^(-2)和3240 m^(3)·hm^(-2))和起垄高度(20、30 cm和40 cm)2个因素3个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组合处理下的次生盐渍地水盐运移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定额一定时,随垄高增加,0~60 cm土层含水率逐渐降低;相同垄高下,随灌水定额增大,各土层含水率逐渐增加,并且深土层明显高于浅土层。垄作滴灌可以有效降低垄上土壤盐分含量,而各处理土壤深层均不同程度积盐,其中T9处理(3240 m^(3)·hm^(-2)和40 cm组合)40~60 cm土层积盐最明显。T6处理(2700 m^(3)·hm^(-2)和40 cm组合)各项生长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各处理,产量达6597.15 kg·hm^(-2),T5(2700 m^(3)·hm^(-2)和30 cm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53 kg·m-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玉米产量最大值时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时的灌水量和垄高值不同,进一步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得出,灌水量2685~2730 m^(3)·hm^(-2)和垄高36~39 cm时,玉米产量、WUE均达最大值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地 灌溉量 垄高 水盐运移 扬黄灌区 玉米
下载PDF
微润灌多重变水头下土壤水分动态演变与数值模拟
7
作者 王策 叶津阳 +3 位作者 邢栋 许瑞 滕梓灵 陈婧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6-318,368,共14页
为研究水头多重调控下微润管出流与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不同水头调控模式下微润灌入渗试验,设置调增(0→1 m(水头由0 m调节到1 m,以下类推)、0→2 m、1→2 m)和调减水头(1→0 m、2→0 m、2→1 m),研究微润管出流、湿润体及含水率变... 为研究水头多重调控下微润管出流与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不同水头调控模式下微润灌入渗试验,设置调增(0→1 m(水头由0 m调节到1 m,以下类推)、0→2 m、1→2 m)和调减水头(1→0 m、2→0 m、2→1 m),研究微润管出流、湿润体及含水率变化规律;将微润管假定为多孔介质重黏土,利用HYDRUS 2D模型对水头多重调控下微润管出流和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模拟,据此分析了多重变水头情景下微润灌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水头调节显著改变累积入渗量、入渗率与时间关系曲线,累积入渗量曲线呈折线型,曲线斜率随着调增或调减而有规律增减;水头调节导致入渗率发生骤增或骤降,稳定入渗率与水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调增水头时湿润锋内含水率骤升,正向反馈显著;水头调减后管周含水率微弱下降后逐渐回升。将微润管模拟为质地黏重的多孔介质,基于HYDRUS 2D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微润管出流及水分运移,优度较好(决定系数R2≥0.90,纳什效率系数(NSE)大于等于0.70,相对标准偏差(RSR)趋近于0)。构建了多重水头调控模式(0→1→2 m、0→2→1 m、1→0→2 m、1→2→0 m、2→0→1 m、2→1→0 m),分析了多情景下微润灌土壤水分动态规律,发现水头调增后入渗率随时间呈现“指数减小后稳定”规律,而调减后入渗率表现为“指数增加后稳定”;连续调增0→1→2 m方案下,最终累积入渗量最大;连续调减下(2→1→0 m)累积入渗量较调增方案降低3.7%,可通过调控水头控制湿润锋推移和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且微润管附近含水率对水头调控响应更为显著。研究可为微润灌动态水头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并与智慧灌溉相融合实时调控水头,适量地补给作物需水并维系根区适宜水分环境,实现精准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溉 工作水头 动态调控 土壤水分运移 湿润锋
下载PDF
ERT与TDR联合反演层状土壤水分运动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林青 徐绍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0-398,共9页
土壤水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的纽带,是物质输送和运移的载体,在土壤-植物-大气(SPAC)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土壤水分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充分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过程,应用微扰动的高密度电阻率仪(ERT)监测了一层状结构... 土壤水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的纽带,是物质输送和运移的载体,在土壤-植物-大气(SPAC)系统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土壤水分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充分了解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过程,应用微扰动的高密度电阻率仪(ERT)监测了一层状结构的土壤剖面在注水入渗试验前、后不同时刻的电阻率的变化过程;同时,用时域反射仪(TDR)测量了点尺度上土壤体积含水量,建立了土壤电阻率和含水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够较为准确地监测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和剖面含水量,土壤水分运动以向下的垂向运动为主并伴有微弱的水平流动;当土壤含水量低于0.15 cm^(3)·cm^(-3)时,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电阻率变化较大;当土壤含水量较高时,电阻率随含水量的变化不明显;根据建立的电阻率和含水量的定量关系公式,估算出在土壤界面处当上层土壤质量含水量达到0.136 g·g^(-1)时水分开始向下层入渗,相关研究成果为定量分析土壤水在分层界面处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仪 时域反射仪 电阻率 层状土壤 水分运动
下载PDF
基于平原区野外观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推求与应用
9
作者 陈钢 张娉楠 +4 位作者 王小锋 王船海 李宥霖 俞悦 翟月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7,共8页
为研究湿润平原区非饱和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及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探究其对区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在我国太湖流域平原区金坛野外试验基地进行了降雨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水势、地下水埋深等连续监测。基于水文数据深入分析了... 为研究湿润平原区非饱和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及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探究其对区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本研究在我国太湖流域平原区金坛野外试验基地进行了降雨量、蒸发量、土壤含水量、水势、地下水埋深等连续监测。基于水文数据深入分析了土壤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地表以下0~0.4 m深度的土层是土壤水分变化最频繁剧烈的地带。采用VG模型反演出基于野外实测数据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WCC)参数并与实验室得到结果相对比,并利用反演得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对典型降水事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基于野外数据的土壤水运动模拟效果更优,较好地验证了野外观测曲线模型的精度与可靠性,为太湖流域平原区土壤水运动和产流计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区 非饱和带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数值反演 土壤水运动模拟
下载PDF
半干旱区放牧管理草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侍世玲 韩若琳 蒙仲举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120,128,共12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不同放牧管理草地土壤优先流的特征,以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染色示踪试验,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优先流的发育特征、发育程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不同放牧管理对草地水分溶质运移的... 为探究半干旱区不同放牧管理草地土壤优先流的特征,以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染色示踪试验,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优先流的发育特征、发育程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不同放牧管理对草地水分溶质运移的影响,以期为半干旱草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数据支撑。结果表明:①不同放牧管理草地土壤水分入渗深度空间异质性较强,禁牧草地水分入渗深度最大,波峰-波谷交替分布结构明显,入渗水流的非均匀性强。②不同放牧管理草地均有优先流现象发生,但程度和类型存在差异,均匀基质流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禁牧草地优先流发育程度最高。③土壤机械组成是影响半干旱区管理草地土壤优先流形成和发育的核心因素。综上所述,在半干旱草原区,禁牧草地具有更大的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和优先流效应,可有效增加水分和养分输送,减少地表径流和养分流失,可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的一种可持续的放牧管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运动路径 放牧管理 土壤优先流 植被恢复 草原
下载PDF
PAM对银川城市绿地土壤水分运动及水力参数的影响
11
作者 刘旭 白一茹 马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7-224,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PAM施加比例下城市绿地土壤水分运动及水力参数的变化,为城市绿地建设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银川城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一维土柱试验,选取5种聚丙烯酰胺(PAM)施加比例(质量比)0%(CK),0.02%(T_... [目的]探究不同PAM施加比例下城市绿地土壤水分运动及水力参数的变化,为城市绿地建设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银川城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垂直一维土柱试验,选取5种聚丙烯酰胺(PAM)施加比例(质量比)0%(CK),0.02%(T_(1)),0.04%(T_(2)),0.06%(T_(3)),0.08%(T_(4)),0.1%(T_(5)),研究湿润锋进程、累积入渗量和入渗速率等入渗特征参数,比较Philip模型、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及通用经验模型在本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PAM施加比例对土壤水力参数的影响。[结果]入渗历时300 min时,T_(1),T_(2),T_(3),T_(4)和T_(5)较CK相比,湿润锋进程分别减少了5.2%,12.0%,13.2%,15.4%和24.2%,累积入渗量分别减少5.9%,12.8%,14.7%,21.4%和31.5%。T_(1),T_(2),T_(3),T_(4)和T_(5)稳定入渗速率较CK分别减小10.1%,22.4%,23.3%,29.2%和41.6%;4种入渗模型中Horton模型最适合描述研究区不同PAM施加比例下的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R 2>0.886)。滞留含水率θ_(r)、饱和含水率θ_(s)、形状系数n随PAM施加比例增大而增大,进气吸力倒数α、饱和导水率K_(s)随PAM施加比例增大而减小。[结论]研究表明PAM可以有效改善银川城市绿地土壤水分快速渗漏、持水性能差的状况,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土壤 PAM 水分运动 水力参数
下载PDF
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东博 钱智勇 +3 位作者 王东 黄国亮 杨振杰 张毅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共13页
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追踪的热点课题。为明确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总体概览了地下滴灌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不同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水分运移... 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追踪的热点课题。为明确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总体概览了地下滴灌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不同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研究方法及结论,并介绍数值仿真技术在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综合分析了地下滴灌条件下影响土壤水分运移与分布的关键因素,总结了当前研究现状与发展瓶颈,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和提高灌溉水分利用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水分运移 湿润体 土壤质地 HYDRUS-2D/3D
下载PDF
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述评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王全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介绍国内外林地土壤水分入渗模型、林地土壤水分运动方程、森林流域壤中流模型及其验证和应用 ,并对这些模型做对比分析 ,指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阐述深入研究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 ,说明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结合退耕还林工... 介绍国内外林地土壤水分入渗模型、林地土壤水分运动方程、森林流域壤中流模型及其验证和应用 ,并对这些模型做对比分析 ,指出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阐述深入研究林地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 ,说明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实际科学问题 ,针对森林土壤水分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探索变雨强、变容重和大面积流域的林地土壤水分动力学规律 ,从而使森林土壤水分的研究走向成熟和系统化的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 林地土壤水分 述评 退耕还林工程 森林土壤 动力学规律 流域水资源 入渗模型 运动方程 森林流域 对比分析 科学问题 薄弱环节 科学依据 水分循环 合理利用 国内外 壤中流 变雨强 系统化 容重
下载PDF
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冯宝平 张展羽 +1 位作者 张建丰 汪志荣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3-648,共6页
综述了温度对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 ,温度影响的机理和考虑温度影响的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以及目前所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同时提出了本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 温度 土壤 水分运动 数学模型 实验方法
下载PDF
微孔管渗灌时土壤水分运动的有限元模拟及其应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书函 雷廷武 +1 位作者 丁跃元 许翠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深入了解新型微孔渗灌管的灌水性能 ,提供推广应用渗灌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依据 ,建立了含有第 3类边界条件的二维微孔管渗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了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模型的仿真应用结果... 为了深入了解新型微孔渗灌管的灌水性能 ,提供推广应用渗灌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依据 ,建立了含有第 3类边界条件的二维微孔管渗灌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学模型 ,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了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模型的仿真应用结果表明 :供水水压力、土壤初始含水率、渗管的渗水速率等对渗灌效果都有明显影响。供水压力增大渗灌后土壤湿润范围内的平均含水率增大。初始含水率越高 ,湿润锋越不明显 ,总渗水量越小。随着渗管渗水速率的增大 ,渗管周围将出现饱和区 ,并存在渗水速率临界值 ,该值与土壤初始含水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管 渗灌 土壤水分运动 有限元模拟 应用
下载PDF
土壤水分运动空间变异性尺度效应的染色示踪入渗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康 张仁铎 +1 位作者 王富庆 安田裕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探讨了土壤水非均匀流动特性和描述方法,通过染色示踪剂调查了三种试验尺度条件下非均匀流动模式,并采用随机层叠模型对不同实验尺度条件下非均匀流动模式进行了模拟。随机层叠模型中具有对数正态分布性质的随机层叠发生器被用来描述水... 探讨了土壤水非均匀流动特性和描述方法,通过染色示踪剂调查了三种试验尺度条件下非均匀流动模式,并采用随机层叠模型对不同实验尺度条件下非均匀流动模式进行了模拟。随机层叠模型中具有对数正态分布性质的随机层叠发生器被用来描述水流入渗过程,不同的方法被用于模型参数求解。试验观测和模拟计算结果均表明,尺度特性是非均匀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准确的描述不同研究尺度下的非均匀流动特征,须同时考虑流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异性。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流动的非均匀性变异程度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剂示踪 尺度效应 土壤水分运动 空间变异性 入渗试验
下载PDF
田间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测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全九 王文焰 +3 位作者 沈冰 张建丰 费良军 张新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在秦王川灌区利用双环入渗仪在现场进行了积水入渗试验,同时利用γ射线测定土壤水分剖面,进而根据室内外所测定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推求了该灌区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并对室内外所确定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积水入渗 土壤水运动参数 非饱和土壤 测定
下载PDF
点源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37
18
作者 池宝亮 黄学芳 +1 位作者 张冬梅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9,共4页
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Hydrus软件建立了地下点源滴灌的土壤水分轴对称二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对比了几种土壤条件下地埋点源滴灌时土壤水分的运动状况。应用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水湿润峰运移值和累... 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Hydrus软件建立了地下点源滴灌的土壤水分轴对称二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对比了几种土壤条件下地埋点源滴灌时土壤水分的运动状况。应用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水湿润峰运移值和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等指标的实测值与模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所建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供试土壤条件下的水分运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运动 点源灌水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2
19
作者 吕殿青 王全九 王文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特性是寻求开发利用盐碱地和次生盐碱化防治的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述了滴灌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盐分运移的... 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特性是寻求开发利用盐碱地和次生盐碱化防治的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研究。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综述了滴灌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盐分运移的规律 ,为滴灌点源水盐运移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水盐运移 点源入渗 土壤 盐碱地
下载PDF
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林 吴普特 +1 位作者 朱德兰 范兴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3,共7页
为了指导密植作物的滴灌系统合理设计,通过室内物理试验模拟了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重点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下交汇湿润体内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分布规律.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遵循先点源入渗、再湿润锋交汇和最后... 为了指导密植作物的滴灌系统合理设计,通过室内物理试验模拟了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重点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下交汇湿润体内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分布规律.多点源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遵循先点源入渗、再湿润锋交汇和最后形成湿润带的规律.灌水结束时,土壤水分分布呈现湿润体上部复杂、下部相对简单的特征.湿润体上部,在滴头下方存在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的区域,2个滴头之间近地表处存在土壤含水率相对较低的区域;湿润体下部同一深度土层上的含水率有趋于一致的趋势.灌水结束后,由于土壤水分再分布,同一深度土层上含水率差异逐渐减小.灌水量相同条件下,灌水结束时,滴头流量小的入渗深度较大,湿润体内土壤平均含水率较低;灌水结束后,受土壤水分再分配的作用,不同滴头流量下入渗深度的差异较灌水结束时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运动 滴灌 滴头流量 土壤含水率 多点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