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hibiting soil loss and runoff from small plots induced by an individual freeze-thaw cycle using three rangeland species 被引量:1
1
作者 Milad Hatefi Seyed Hamidreza Sadeghi +1 位作者 Reza Erfanzadeh Morteza Behzadfar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3期228-236,共9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ree rangeland species viz.Agropyron trichophorum,Medicago sativa,and Lolium prenne on mitigating of effects of a freeze-thaw(FT)cycle on runoff generation and soil loss from smal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ree rangeland species viz.Agropyron trichophorum,Medicago sativa,and Lolium prenne on mitigating of effects of a freeze-thaw(FT)cycle on runoff generation and soil loss from small experimental plots.Small plots(0.5×0.5m)were prepared in three replicates for control(i.e.,under a FT cycle only)and treatments(i.e.,individually planted with the study species and subject to a FT cycle).The treated plots were then placed at a slope of 20%and subjected to simulated rainfall with intensity of 70 mm h-1 and 30 min duration.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a significant effect(P<0.05)of the plants on controlling runoff and soil loss after a FT cycle.Also,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the FT cycle due to performance of ice lenses and formation of an active melting layer in the soil surface were ameliorated by the presence of litter on the soil and root-binding effect of the plants.Time to runoff increased by 54,111 and 10%,runoff volume decreased by 27,68 and 0.4%and soil loss changed by-34,-62,and+6.5%in the plots planted with A.trichophorum,L.prenne and M.sativa,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L.prenne had the maximum benefit on reducing runoff and soil loss from the plots undergoing a FT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measures Frosted soil plant binding effects soil hydrology
原文传递
河南洛阳农田土壤中硒锌的有效态与形态关系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周刊 周建川 +3 位作者 王喜宽 刘俊芳 黄岚 侯进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9,共15页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 农田土壤中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态是评价元素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研究者利用有效态来代表哪几种形态大多是引用文献,两者之间的关系缺少专门的研究资料参考,影响了土地质量评价的精准度。本文按照国家相关分析标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分析方法对河南洛阳市农田土壤Se高背景区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和不同形态进行分析,采用含量对比、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及地质背景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的平均含量为3.63mg/kg,高于(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的平均含量2.74mg/kg,远高于(水溶态+离子态)Zn的平均含量0.42mg/kg。有效态Zn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Zn之和代表。在玄武岩区发育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Zn含量为0.023mg/kg,与水溶态Zn含量0.027mg/kg相当,具有低活性特征。种植小麦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为0.019mg/kg,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Se含量之和平均值为0.019mg/kg,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碳酸盐态之和代替。种植玉米、谷子、芝麻、花生、红薯的农田土壤中,有效态Se平均含量分别为0.006mg/kg、0.007mg/kg、0.007mg/kg、0.009mg/kg、0.007mg/kg。水溶态、离子态Se之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09mg/kg、0.010mg/kg、0.013mg/kg、0.007mg/kg、0.010mg/kg,这些农作物种植的土壤中Se的有效态可以用水溶态、离子态之和代替。农田土壤中Se、Zn的有效态及形态主要受全量的影响,同时受种植农作物、p H和有机质的影响。对于农田土壤,利用形态代替有效态进行Se、Zn的有效性评价时,需要结合农业种植、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洛阳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有效态 形态
下载PDF
土壤硒及其与植物硒营养的关系 被引量:102
3
作者 赵中秋 郑海雷 +1 位作者 张春光 马建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综述了土壤中Se的形态分布、有效性及其与植物关系研究方面的进展。论述了不同形态的Se在土壤中分布情况、对植物的有效性与土壤 pH值、化学及矿物学组成、吸附表面、氧化还原状态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Se在植物中的富集、转化及其对... 综述了土壤中Se的形态分布、有效性及其与植物关系研究方面的进展。论述了不同形态的Se在土壤中分布情况、对植物的有效性与土壤 pH值、化学及矿物学组成、吸附表面、氧化还原状态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Se在植物中的富集、转化及其对植物的抗氧化、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等各种生物学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植物 硒营养 关系 硒形态 生物效应
下载PDF
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和分布规律 被引量:31
4
作者 侯少范 李德珠 +2 位作者 王丽珍 王五一 谭见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24,共8页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Jackson法系统分离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实验程序,研究了我国几种土壤表层(0—20cm)中硒的结合形态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并对植物可利用性作了评价。
关键词 土壤 结合态 闭蓄性 浓度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营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5
作者 李金峰 聂兆君 +2 位作者 赵鹏 高巍 刘红恩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9-656,共8页
硒作为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但硒缺乏和硒污染均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从硒的生物学功能、硒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含量安全标准、土壤中硒的含量及有效性、植物中硒的含... 硒作为人类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但硒缺乏和硒污染均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文章从硒的生物学功能、硒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含量安全标准、土壤中硒的含量及有效性、植物中硒的含量及吸收转运、硒与磷、硫的营养关系等进行综述,提出今后应加强土壤硒形态及形态转变、硒蛋白及含硒氨基酸分离和纯化、植物体内硒的生理生化作用机制及农作物富硒机理研究;同时,应从筛选富硒突变体入手,优选出富硒的植物新品种,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硒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有效性 含量 分布 吸收转运
下载PDF
土壤中砷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6
作者 蒋成爱 吴启堂 陈杖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70,共7页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As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土壤中主要含As化合物的形态及转化,土壤对As的吸附缓冲行为,土壤As对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态毒理及微生物在As不同形态转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尚需加强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 土壤 砷形态 吸附 氧化还原 微生物转化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不同类型豆科植物对黄土母质生土的改土效果 被引量:14
7
作者 杜天庆 苗果园 +3 位作者 郝建平 杨锦忠 崔福柱 薛建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0,86,共6页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类型豆科植物为生物材料,对生物改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草木樨、苜蓿根际土壤容重在1.00~1.35g/cm3之间,是最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黑豆、大豆对0.25~3mm之间团粒具有较强的作用;种植草木樨、苜... 以黄土母质生土为供试土壤,以不同类型豆科植物为生物材料,对生物改土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草木樨、苜蓿根际土壤容重在1.00~1.35g/cm3之间,是最适宜的土壤容重范围;黑豆、大豆对0.25~3mm之间团粒具有较强的作用;种植草木樨、苜蓿、黑豆、大豆后,土壤>0.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在90%以上。草木樨、苜蓿、黑豆和大豆对土壤物理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②草木樨、苜蓿、小冠花在短时期内对土壤氮素具有较强的补给作用;豆科牧草在生土地上生长两季后,对土壤0-60cm土层氮素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以小冠花最高;0-20cm土壤表层速效P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层次的;红三叶和小冠花土壤速效K含量高于草木樨和苜蓿的。种植红三叶和小冠花对土壤表层肥田效果比草木樨和苜蓿占优势。③一年生高产植物大豆随生长进程的前、中、后期土壤N素表现了高-低-高的积累-消耗-再积累的过程,土壤N素循环较大。研究为生物改土、有机沃土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黄土母质生土 土壤性状 生物改土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释放Bt毒素的土壤环境行为与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艳玲 崔海瑞 +1 位作者 卢美贞 忻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4-1029,共6页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是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基因,随着大批转Bt基因作物的商品化,Bt毒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对转基因植物释放Bt毒素的土壤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进行了综...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是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基因,随着大批转Bt基因作物的商品化,Bt毒素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对转基因植物释放Bt毒素的土壤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进行了综述,包括Bt毒素蛋白进入土壤的途径、在土壤中的运动、与土壤颗粒的结合与存留及其对土壤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BT毒素 土壤环境行为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砷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与青菜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道林 程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研究砷在粘盘黄褐土上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粘盘黄褐土、红壤 (高肥力、低肥力 )、水稻土中 AEC与土壤砷形态的关系 ,探讨砷对青菜 (矮脚黄 )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外源砷浓度高时土壤砷形态以固定态砷为主 ,外源砷浓度低时以活性态砷为... 研究砷在粘盘黄褐土上的形态分布特征及粘盘黄褐土、红壤 (高肥力、低肥力 )、水稻土中 AEC与土壤砷形态的关系 ,探讨砷对青菜 (矮脚黄 )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外源砷浓度高时土壤砷形态以固定态砷为主 ,外源砷浓度低时以活性态砷为主 ,尤以交换态砷为主 ;施入紫云英土壤砷的活性增强 ;土壤 AEC与活性砷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土壤砷浓度 <4 0 mg/kg时对青菜 (矮脚黄 )生长有刺激作用 ,土壤砷浓度 >4 0 mg/kg时青菜 (矮脚黄 )生长受抑制 ;土壤砷浓度 >4 0 mg/kg时施磷肥可加重砷对青菜 (矮脚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布 土壤 青菜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硒的土壤化学及其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31
10
作者 吴耀明 杨玉爱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6年第7期14-20,共7页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高硒和低硒均会引起动物发生各种疾病.硒由土壤进入植物体,通过食物链控制着动物的硒营养状况,因此,研究硒的土壤化学及其对生物的有效性对维护人类健康和牲畜主产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拟就土壤中硒的含量、形... 硒是重要的生命元素。高硒和低硒均会引起动物发生各种疾病.硒由土壤进入植物体,通过食物链控制着动物的硒营养状况,因此,研究硒的土壤化学及其对生物的有效性对维护人类健康和牲畜主产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拟就土壤中硒的含量、形态、有效性影响因素、硒的保健作用和调节措施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形态 土壤化学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杨树多代连作对土壤养分特征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莉莎 张金池 +4 位作者 陆茜 司登宇 卓为君 李梅花 李世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0,共6页
以江苏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探讨多代连作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根际土养分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 以江苏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探讨多代连作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根际土养分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低于非根际土;2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及多数养分元素的转化,但多酚氧化酶活性越大,养分含量越低;土壤pH的下降对多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有不利影响;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整体相关性要比放线菌和细菌密切;3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pH相对于非根际的降低,并且逐代连作后根际土壤pH下降更多,而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逐代的升高,还会造成根际土壤中养分、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微生物的逐代减弱,其中有些指标甚至会低于非根际土壤。综上,在江苏丰县应避免杨树连作,可更换品种或进行树种轮栽以缓解连作对地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维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减弱土壤的酸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连作 根际效应 土壤生物活性 人工林地力衰退
下载PDF
矿区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铜锌铅污染及生物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军侠 党宏斌 +2 位作者 姜灵彦 郑敏 刘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6期137-141,共5页
为了解矿区周围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物效应,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河南省某开采矿区周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进行了化学形态测定及其生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Zn的总量大于Cu和Pb。根据土壤... 为了解矿区周围土壤中主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物效应,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河南省某开采矿区周围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进行了化学形态测定及其生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Zn的总量大于Cu和Pb。根据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GB 15618—1995),矿区开采活动并未造成这3种元素的明显污染。基于Tessier提出的5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EXC)、碳酸盐结合态(CAB)、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MO)、有机物结合态(OM)和残渣态(RES),土壤中各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依据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二者所占总量的比例,Cu、Zn、Pb的生物可利用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9、0.05和0.16,显示各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顺序是Pb>Cu>Zn;由可交换态所占总量的比例,得到Cu、Zn的迁移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026和0.020,而Pb则高达0.083,表明各元素的迁移能力是Pb>Cu>Zn。并据此判断Pb的生物效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化学形态 生物效应 矿区 农田土壤
下载PDF
某冶炼厂污染土壤中铜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洪英 朱长亮 +1 位作者 蒋欢杰 佟琳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6-1008,共3页
采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对冶炼厂污染土壤中铜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计算了铜的生物有效性系数.结果表明,铜生产区铜的形态分布(质量分数)顺序为: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可交换态;... 采用化学连续浸提法对冶炼厂污染土壤中铜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计算了铜的生物有效性系数.结果表明,铜生产区铜的形态分布(质量分数)顺序为: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可交换态;而锌生产区铜的形态分布(质量分数)顺序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溶态、可交换态;铜主要是以较稳定的残渣态为主,铜生产区达63.4%,锌生产区为38.5%.根据计算铜生产区、锌生产区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大小顺序分别为:K3>K2>K1,K2>K3>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铜的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冶炼厂 重金属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红壤富硒区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丹 黄太庆 +7 位作者 陈锦平 廖青 韦燕燕 邢颖 梁潘霞 潘丽萍 江泽普 刘永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研究生物炭调理措施对红壤区富硒土壤硒形态及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富硒土壤硒活化及硒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连续开展三批玉米苗期研究,设置3个生物炭添加水平:土壤质量0.5%(T1)、1.0%(T2)和1.5%(T3),以不添加生物... 研究生物炭调理措施对红壤区富硒土壤硒形态及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富硒土壤硒活化及硒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连续开展三批玉米苗期研究,设置3个生物炭添加水平:土壤质量0.5%(T1)、1.0%(T2)和1.5%(T3),以不添加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硒形态及玉米硒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后,T1、T2和T3的可溶态硒分别平均提高0.46、0.42和0.43个百分点;可交换态硒分别平均提高0.61、1.66和1.50个百分点;降低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的比例;有机结合态硒比例先降低后逐渐提高,残渣态硒比例则先提高后逐渐降低。玉米根系硒含量与土壤可溶态、可交换态及有效硒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玉米茎叶硒含量与土壤各硒形态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施用生物炭能提高玉米植株体内的硒累积量,T1、T2和T3处理玉米植株平均硒累积量分别比CK提高9.46%、31.00%和21.22%。可见,在红壤上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提高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并促进硒在植物体内的累积,其中以添加土壤质量1.0%的生物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硒形态 富硒土壤 有效硒
下载PDF
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赋存形态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莉萍 王军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58-66,共9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在生命活动中所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免疫功能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已被人们广泛认识。本文就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存在形态以及在硒形态分析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土壤-植物系统 赋存形态 分析方法
下载PDF
生态学研究新领域:植物—土壤反馈研究评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晶 王伟峰 +3 位作者 段玉玺 王博 刘源 刘宗奇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2期46-51,67,共7页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 植物—土壤反馈对理解植物种群动态、群落组成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能用于解释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入侵、生产力形成与维持、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响应等生态学问题。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利用植物—土壤反馈解释群落演替、生物入侵、植物适应性和选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进化过程等科学问题,并就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研究植物—土壤反馈可以利用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管理陆地生态系统,减缓由人类活动带来的全球生态变化方面的负面效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为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反馈 生物多样性 反馈效应 群落演替 生物入侵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有益元素钛的植物营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闫湘 涂成 王曼如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7期33-36,共4页
钛是作物生长的有益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综述了土壤和植物中钛的含量、分布与影响因素、钛的生理生化功能及钛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土壤中钛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钛施入土壤后的形态转化,作... 钛是作物生长的有益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综述了土壤和植物中钛的含量、分布与影响因素、钛的生理生化功能及钛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土壤中钛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钛施入土壤后的形态转化,作物有效性钛形态及测定方法,植物对钛的吸收、运输、转化等研究相关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钛形态 可溶性钛 生理作用 植物营养
下载PDF
黑龙江拜泉地区硒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梁帅 朱建新 +4 位作者 戴慧敏 宋运红 刘凯 韩晓萌 翟富荣 《地质与资源》 CAS 2021年第4期456-464,478,共10页
以拜泉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硒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研究,探讨硒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拜泉地区根系土硒含量均值为0.25×10^(-6),属中等富硒土壤,黄豆和水稻富硒占比相对较高... 以拜泉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硒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研究,探讨硒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拜泉地区根系土硒含量均值为0.25×10^(-6),属中等富硒土壤,黄豆和水稻富硒占比相对较高;水溶态硒和离子交换态硒含量之和约为5%,一定程度上制约硒的有效量.土壤理化性质对硒全量、硒形态及其迁移富集具有重要影响:碱性—中性土壤硒含量基本不受pH制约,硒多以亚硒酸盐形式存在,不利于硒元素的转移和植物吸收;硒全量(有效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有机质含量超过某一界限后,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虽然可以提高硒含量水平,但也抑制硒元素的迁移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形态 迁移富集 土壤-植物系统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土壤各形态硒与植物硒含量平衡模型研究
19
作者 孙月婷 刘瑱 凤海元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5期175-176,178,共3页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以及各形态的生物活性、迁移特点是现阶段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集了9个硒含量不同的土壤样品及其上生长的茶树叶,使用标准方法分析了土壤中各形态硒和茶树叶硒含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土壤... 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以及各形态的生物活性、迁移特点是现阶段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集了9个硒含量不同的土壤样品及其上生长的茶树叶,使用标准方法分析了土壤中各形态硒和茶树叶硒含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了土壤各形态硒与植物硒含量平衡模型。结果表明,离子结合态硒、腐植酸结合态硒、残渣态硒与植物硒含量具有正相关性,其中离子结合态硒对植物硒含量影响最大;强有机结合态硒与植物含硒量成负相关。模型设计比较简单,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提出,希望对探讨土壤各形态硒含量与植物硒含量的相互关系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各形态硒 植物硒 平衡模型
下载PDF
地质因素影响下的硒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郦逸根 董岩翔 +2 位作者 郑洁 解怀生 宋明义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硒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受其在水稻土中的形态分布、土壤理化性质和微量或大量元素的交互作用影响。硒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迁移和总量传输,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土壤和根部传输上来的硒会逐渐在各器官内积累,表现出W根(Se)... 硒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受其在水稻土中的形态分布、土壤理化性质和微量或大量元素的交互作用影响。硒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迁移和总量传输,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土壤和根部传输上来的硒会逐渐在各器官内积累,表现出W根(Se)〉W叶(Se)〉W茶(Se)〉W穗(Se)的特点。水稻地以上部分的硒量仅占植株总硒量的42%~50%。进入稻穗中的硒量仅为水稻植株总硒量的2.31%-4.31%,且W稻谷(Se)〉W糙米(Se)〉W精米(Se)。高硒区土壤总硒与土壤有机态硒和残渣态硒有关,与离子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态硒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稻系统 迁移转化 地质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