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富Se耕地综合评价
1
作者 刘力 张传华 +2 位作者 张凤太 邓炜 刘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6-1005,共10页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富Se耕地资源,为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富Se农产品的安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为例,采集74份耕地土壤(0~20 cm)及水稻籽实样品,分析稻谷及土壤中Se和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含量,同时... 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富Se耕地资源,为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富Se农产品的安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以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为例,采集74份耕地土壤(0~20 cm)及水稻籽实样品,分析稻谷及土壤中Se和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含量,同时分析土壤中养分元素及氧化物含量,研究土壤及稻谷中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开展富Se耕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环境综合质量等级以三等(轻度污染)和四等(中度污染)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41.65%和50.71%,污染因子为Cd。土壤Se平均含量为0.91 mg·kg^(-1),含量介于0.4~3.0 mg·kg^(-1)之间的点位占比为97.29%,土壤Se资源丰富。研究区耕地土壤总体养分条件良好,但部分区域存在单元素缺乏问题,以K缺乏最为显著。耕地土壤重金属和Se含量主要与灰岩、炭质页岩(夹煤线)的风化成土有关。此外,农业活动会造成耕地土壤Cd和As的输入。研究区糙米富Se率为100%,糙米Cd超标率为7.4%,土壤pH值是影响稻谷吸收土壤Cd和Se的主控因素,中碱性条件有利于水稻富集Se而抑制其对Cd的吸收。研究区富Se耕地综合等级以二等为主,面积占比为95.68%,适宜开展富Se资源开发利用。可根据各耕地地块单项指标得分情况,通过养分元素补充、土壤酸碱度调节等措施,趋利避害利用土壤富Se资源,对部分不适宜开展富Se资源开发利用的耕地,可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 SE 地球化学特征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湖南省龙山县耕地土壤硒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凯琦 徐宏根 +5 位作者 李毅 郭威 戴亮亮 彭志刚 巩浩 许青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474,共11页
硒是人体及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龙山县耕地区系统地采集了326件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了区域内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变异特性、垂向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土壤有效态硒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 硒是人体及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龙山县耕地区系统地采集了326件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了区域内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变异特性、垂向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土壤有效态硒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硒平均含量为0.33 mg·kg^(-1),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7 g·kg^(-1),土壤呈酸性.土壤硒含量呈中等空间变异,垂向分布呈表层富集的规律.研究区内硒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与土地利用的双重影响,有机质含量与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硒形态以腐殖酸结合态与强有机结合态为主,有效硒组分占比较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受硒全量和酸碱度影响较大,可以通过人为方式适当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硒生物有效性,有效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硒元素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龙山
下载PDF
水土流失区土壤硒、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3
作者 唐志敏 张晓东 +6 位作者 梅丽辉 湛龙 陈国光 刘红樱 周墨 张明 张洁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4期1125-1135,共11页
水土流失影响着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土壤中硒、锌等微量有益元素在水土流失区的分布、分配规律及其生物有效性是衡量水土流失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针对水土流失区硒、锌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有效性,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为例开... 水土流失影响着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土壤中硒、锌等微量有益元素在水土流失区的分布、分配规律及其生物有效性是衡量水土流失生态效应的重要因素。针对水土流失区硒、锌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有效性,以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为例开展了土壤及农作物地球化学调查,获取了水土流失区土壤及农作物Se、Zn的关键地球化学参数。结果发现:水土流失区土壤Se含量中位值为0.43×10^(-6),Zn含量中位值为46×10^(-6);Se富集于变质岩发育的土壤中,Zn富集于变质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中;土壤Se、Zn在竹林地中含量相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更高;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增加,土壤Se含量呈递减趋势;Se、Zn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土壤w(Si)/w(Al)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Se、Zn以及有机质等指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土壤Se、Zn的分布、分配主要受变质岩和花岗岩的控制;水土流失过程存在显著的土壤Se流失;土壤Se、Zn生物有效性受黏土矿物及有机质吸附的影响而呈现降低,水土流失区土壤中非活性态的Se、Zn可能存在较大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土壤 SE ZN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富硒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4
作者 廖启林 黄顺生 +6 位作者 许伟伟 崔晓丹 金洋 刘玲 汪媛媛 李文博 周强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4期1114-1124,共11页
基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区所积累的有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通过元素分布对比、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系统探讨了该区富硒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为合理开发利用第四纪沉积类型的富硒土地资源等提供了依据或... 基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区所积累的有关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通过元素分布对比、相关分析、R型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系统探讨了该区富硒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为合理开发利用第四纪沉积类型的富硒土地资源等提供了依据或线索。研究结果显示:里下河富硒土壤为典型的第四纪沉积成因,富有机质、偏还原的封闭的潟湖相沉积环境是形成局地富硒土壤的基础;富硒土壤特征元素组合为Se-OM-N-K-Fe-Co,主要位于地表30 cm以上深度,Se含量多为(0.3~0.4)×10^(-6),分布均匀;土壤中大多数元素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Se-OM、Se-CEC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0.66,Se和pH之间有较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5;富硒土壤形成要经历成土母质初始富集、成土期间再富集和成土后表生富集3个富Se阶段,以及非潟湖相沉积物(如海相沉积等)的干扰,有机质吸附、胶体吸附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导致土壤Se富集的主要原因;富硒土壤中还伴有Cu、Pb、Zn、Ni、Co、V等相对富集,但相关重金属未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机制 里下河地区 江苏
下载PDF
黑色岩系成壤过程中镉和硒的形态转变与迁移特征
5
作者 任白琳 麻万诸 章明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399,共9页
[目的]黑色岩系含有高量的镉和硒,为明确其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岩石镉和硒的形态转变和释放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方法]在浙西北寒武统荷塘组地层的黑色岩系分布区,通过沿地形不同部位(丘陵上坡、丘陵中坡、丘陵下坡、丘间谷底和河谷... [目的]黑色岩系含有高量的镉和硒,为明确其在风化成土过程中,岩石镉和硒的形态转变和释放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方法]在浙西北寒武统荷塘组地层的黑色岩系分布区,通过沿地形不同部位(丘陵上坡、丘陵中坡、丘陵下坡、丘间谷底和河谷阶地)采集土壤剖面分层土样,探讨黑色岩系风化成土及其风化物迁移过程中镉和硒的数量与形态转变规律。[结果]从母岩经母质到土壤,土壤总镉和总硒均呈下降趋势。黑色岩系风化物镉和硒损失随沿丘陵坡地向下迁移搬运距离增加而增加,其中,由坡积物演变为洪积物的过程中,镉和硒的损失大于由残积物演变为坡积物的损失。从风化物中流失的镉和硒以流水扩散方式对下游河流冲积物发育表土镉和硒含量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随距离增加而减小。随着风化物搬运距离增加和土壤的演变,发生碳酸盐结合态镉和残留态镉向水溶性镉、交换性镉、有机质结合态镉、氧化物结合态镉转变,残留态硒逐渐活化转变为交换性硒、有机质结合态硒、氧化物结合态硒。土壤水溶性镉、交换性镉(硒)、有机质结合态镉(硒)呈现向地表增加的趋势;硒的有机富集及表土富集现象比镉更为明显。[结论]黑色岩系风化不仅可通过残留方式直接影响其分布区土壤镉与硒的含量,也可通过流水扩散方式影响周边地区土壤镉和硒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风化 土壤发育 化学形态 消长 环境效应
下载PDF
贵州省惠水县涟江大坝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息朝庄 张鹏飞 +3 位作者 吴林锋 杨茗钛 范云飞 夏浩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0-662,共13页
【研究目的】涟江大坝位于贵州省惠水县,为查明该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37件,成土母岩样品4件,土壤剖面样品16件,分析测定Se、养分元素和As、Cd、Cr、Cu、Hg、Ni、Pb、Zn重金属元素等含量。【研究方法】通过表层... 【研究目的】涟江大坝位于贵州省惠水县,为查明该地区土壤硒分布特征,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37件,成土母岩样品4件,土壤剖面样品16件,分析测定Se、养分元素和As、Cd、Cr、Cu、Hg、Ni、Pb、Zn重金属元素等含量。【研究方法】通过表层土壤、成土母岩、土壤剖面样品中Se、养分元素、重金属元素含量对比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该区土壤Se分布特征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区内土壤偏酸性,土壤中Se元素含量范围为0.19~3.65 mg/kg;土壤中养分元素P、B和SOM含量高;区内不同成土母质表层土壤Se平均值具有上石炭统灰岩>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中二叠统栖霞组灰岩>上白垩统茅台组砂岩>中三叠统罗楼组灰岩>中三叠统边阳组碎屑岩的变化规律;区内土壤剖面中Se含量随深度加深而降低。【结论】区内富硒土壤丰富,主要为中等和高级,富硒土壤面积为42.94 km2;土壤中Se与SOM呈显著正相关关系,Se与K_(2)O、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环境 茅口组灰岩P2m 茅台组砂岩K2m 环境地质调查 涟江大坝 惠水 贵州省
下载PDF
广西梧州六堡茶茶叶及根系土中硒含量影响因素
7
作者 彭学锐 陈翔 周思裕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2期545-554,共10页
为研究广西梧州六堡茶茶叶—根系土体系中Se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六堡茶核心产区六堡镇、狮寨镇主要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六堡茶茶叶、根系土、茶叶浸出液样品中的Se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茶园土壤中Se含量在(0.40~1.98)... 为研究广西梧州六堡茶茶叶—根系土体系中Se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六堡茶核心产区六堡镇、狮寨镇主要茶园为研究对象,对六堡茶茶叶、根系土、茶叶浸出液样品中的Se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茶园土壤中Se含量在(0.40~1.98)×10^(-6),平均值为1.08×10^(-6);六堡茶茶叶中Se含量在(0.03~0.25)×10^(-6),平均值为0.07×10^(-6),富Se率为68%;茶叶浸出液中Se的浸出率在0~23.95%;研究区六堡茶茶园根系土中Se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及土壤硅铁铝率的控制;土壤中的P、N元素可促进茶叶对土壤中Se的吸收,而酸化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则会使土壤中的Se无法被六堡茶充分利用,建议通过适当的生物化学及农艺措施改良酸化土壤,以提高六堡茶的富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根系土 Se含量 影响因素 富Se农业 广西梧州
下载PDF
贺兰山主要建群树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8
作者 杨勋爵 孟兆云 +4 位作者 李越 杨雨泽 李营刚 苏云 李敏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9,共10页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系统分析该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明确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贺兰山3种主要建群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系统分析该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特点,对于明确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贺兰山3种主要建群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从青海云杉、油松和白桦的根际土壤中分别获得真菌操作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为267、353、433个,其中3个树种的共有OTUs数为60个。所有真菌OTUs属于17个门、42个纲、107个目、210个科、326个属。在门水平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为主要优势真菌,相对丰度分别为58.7%和35.7%。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5个属为蜡壳耳属(Sebacina,6.7%)、棉革菌属(Tomentella,6.5%)、丝盖伞属(Inocybe,6.1%)、双子囊菌属(Geminibasidium,3.7%)和青霉属(Penicillium,2.9%)。不同树种的优势真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青海云杉、油松和白桦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属分别为双子囊菌属(10.8%)、丝盖伞属(16.9%)和蜡壳耳属(9.0%)。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贺兰山主要建群树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驱动因素,其中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对真菌群落组成均有显著影响,解释度分别为41.6%和39.1%。贺兰山主要建群树种的土壤真菌多样性较高,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研究结果丰富了贺兰山主要建群树种根际土壤真菌资源的生物信息,可以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真菌资源的挖掘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群树种 真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Illumina MiSeq测序
下载PDF
仁怀市茅坝镇高粱基地土壤硒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赋存形态
9
作者 黄栩彬 潘自平 +1 位作者 邵茂艳 陈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50-54,66,共6页
以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有机高粱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分布及赋存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基地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4~1.35 mg/kg,平均为0.50 mg/kg,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1.72倍。研究区富硒土壤分布较广,富硒土壤占... 以贵州省仁怀市茅坝镇有机高粱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分布及赋存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粱基地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4~1.35 mg/kg,平均为0.50 mg/kg,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1.72倍。研究区富硒土壤分布较广,富硒土壤占总面积的50%;土壤硒的化学形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硒为主,占比为57.1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残渣态硒含量相近,占比分别为14.21%、14.19%和12.70%,水溶态硒含量最低,占比为1.76%;水溶态硒与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占比之和较高(15.95%),说明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较强,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有利于富硒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土壤全硒、各形态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有利于硒在土壤中的积累;土壤pH与水溶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全硒和其他形态硒含量呈负相关,证实碱性条件下硒主要以硒酸盐形式存在,而使硒的生物有效性得到提高。由此可知,研究区高粱基地富硒水平较高,分布面积较大,且硒的生物有效性较强,为提高茅台酒酿造原料红缨子高粱的品质和发展地方富硒特色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土地资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基地土壤 地球化学分布 赋存形态 富硒土壤评价 仁怀市茅坝镇
下载PDF
南渡河流域农田土壤-水稻系统硒与镉富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0
作者 沈琳丽 罗松英 +2 位作者 梁志鹏 梁晓琪 林千策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2-27,共6页
测定南渡河流域农田表土和水稻共80份样品的硒(Se)和镉(Cd)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分析土壤-水稻系统中Se与Cd的富集特征,并结合Pearson系数分析表土与稻米Se含量、Cd含量、pH以及有机碳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达到了足... 测定南渡河流域农田表土和水稻共80份样品的硒(Se)和镉(Cd)含量,采用生物富集系数分析土壤-水稻系统中Se与Cd的富集特征,并结合Pearson系数分析表土与稻米Se含量、Cd含量、pH以及有机碳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达到了足硒-富硒标准,且有40%稻米样品达到富Se大米标准;土壤中Cd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0.300 mg/kg),稻米Cd含量均小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0.200 mg/kg),未发现有Cd污染。研究区土壤-水稻系统中Se含量呈正态分布,有明显的分段现象;Cd含量受外源干扰强,空间分布较不均衡。Se与Cd在水稻中都达到中等富集,其中稻米对Cd的富集能力强于对Se的富集能力。研究区的富Se土壤与当地酸性土壤环境以及高有机碳含量有着密切联系。综上,南渡河流域农田土壤Se资源丰富,不存在“富硒镉米”现象,可加以开发利用生产绿色富Se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稻系统 富集特征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南渡河流域
下载PDF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富硒土壤分布及发育影响因素初步探讨
11
作者 魏正宇 胡兆国 +6 位作者 张保涛 陈琦 李成习 张玮 张永三 谢立峰 安星宇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542-550,共9页
以淄博市博山区土地质量调查工作为基础,研究了该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土壤富硒来源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博山区土壤中硒的背景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达到0.43 mg·kg^(-1);研究区50.09%的土壤处于足硒状态,42.89%的土壤... 以淄博市博山区土地质量调查工作为基础,研究了该区硒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土壤富硒来源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博山区土壤中硒的背景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达到0.43 mg·kg^(-1);研究区50.09%的土壤处于足硒状态,42.89%的土壤处于富硒状态,富硒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硒含量的分布受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有机质等影响明显,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广泛出露的富硒岩层(特别是煤矿层)是影响土壤含硒量高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 土壤 分布 影响因素 山东博山
下载PDF
不同类型富硒土壤的生物有效硒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凌阳 谢淑云 +2 位作者 鲍征宇 马明 万能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8-246,共9页
生物有效硒是评价土壤中硒对植物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缺少测试土壤有效硒的国家标准方法。本文采用了10种不同的化学浸提剂对土壤有效硒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各浸提剂浸提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NaOH(10.57%)>SOL-Se+EX-Se(8.10%... 生物有效硒是评价土壤中硒对植物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缺少测试土壤有效硒的国家标准方法。本文采用了10种不同的化学浸提剂对土壤有效硒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各浸提剂浸提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NaOH(10.57%)>SOL-Se+EX-Se(8.10%)>AB-DTPA(6.79%)>NaHCO_(3)(4.99%)>K_(2)SO_(4)(4.57%)>KH_(2)PO_(4)-K_(2)HPO_(4)(4.33%)>KH_(2)PO_(4)(3.05%)>SOL-Se(2.28%)>EDTA(1.40%)>NH_(4)F-HCl(1.22%),其中KH_(2)PO_(4)、NaHCO_(3)、SOL-Se、KH_(2)PO_(4)-K_(2)HPO_(4)、AB-DTPA提取的土壤有效硒均与作物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土壤有效硒百分含量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发现,土壤有效硒百分含量与风化指数(CIA)、(烧失量)LOI、pH、Eh、P、SiO_(2)等条件显著性相关,其中pH、Eh主要影响Se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而CIA、LOI、P、SiO_(2)等指标则反映土壤风化程度和吸附质对土壤有效硒的作用。该研究成果为硒的生态农业发展及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硒 土壤 浸提剂
下载PDF
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对小麦硒积累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振杰 任永康 +6 位作者 韩旭阳 孔玮琳 卢玉 任爱霞 林文 孙敏 高志强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 为明确富硒小麦生产中土壤天然富硒与外源施硒的差异及其机制,于山西省晋中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基地开展盆栽试验,研究天然富硒土壤、施硒土壤和缺硒土壤对小麦籽粒硒积累、植株物质积累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为富硒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较缺硒土壤,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达228μg/kg,其有机硒占比为81%,籽粒硒强化指数达35%;富硒土壤显著提高籽粒硒含量,达176μg/kg,有机硒占比为83%,籽粒硒强化指数达27%。较缺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可显著提高越冬-拔节、拔节-孕穗两阶段物质积累量,提高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达31%,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施硒土壤和富硒土壤均可提高千粒重4%~8%,增产3.15%~4.16%,富硒土壤高于施硒土壤。总之,富硒土壤和施硒土壤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小麦生产标准,且富硒土壤更有利于籽粒有机硒积累及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外源施硒 小麦 籽粒硒含量 籽粒有机硒含量 产量
下载PDF
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庭康 周卫军 +4 位作者 岳晴晴 彭素华 刘沛 崔浩杰 谭振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633,共8页
厘清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开发特色富硒农产品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测定、数学统计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宜章... 厘清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开发特色富硒农产品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测定、数学统计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宜章县耕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64 mg/kg,变幅为0.13~2.80 mg/kg,变异系数为44.57%,属中等变异程度,耕地土壤硒含量高、耕地富硒面积大;(2)土壤硒含量呈聚集性分布,中部有一条自东北向南从玉溪镇经梅田镇、浆水镇、长村乡、一六镇、笆篱镇、天塘乡的中高富硒带,块金效应值为0.505,说明宜章县土壤硒空间自相关性程度为中等,土壤硒含量受空间结构因素(自然因素)和随机因素(人为因素)共同影响;(3)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板页岩发育的耕地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硒含量达到0.76 mg/kg;(4)不同土壤类型对硒含量有明显影响,潮土和黑色石灰土的土壤硒平均含量最高,均达到了0.68 mg/kg,紫色土和黄壤硒含量较低,平均硒含量分别只有0.54 mg/kg和0.53 mg/kg;(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锰、铜、锌和CEC显著正相关。在富硒农产品开发时,须考虑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并结合相应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农艺措施等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章县 土壤硒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富硒农产品
下载PDF
江苏富硒土壤成因类型及其元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启林 金洋 +7 位作者 崔晓丹 黄顺生 任静华 范健 杜维真 刘玮晶 徐宏婷 汪子意 《地质学刊》 CAS 2023年第4期390-401,共12页
在综合分析江苏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局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含量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相关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苏富硒土壤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元素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富硒土壤主要... 在综合分析江苏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局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含量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相关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江苏富硒土壤的主要成因类型及元素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富硒土壤主要分为母岩型、沉积型、叠加型3大成因类型:母岩型富硒土壤源于富硒岩石,属于典型的原生富硒土壤,具有厚度大(最大厚度>150 cm)、Se含量高(多介于0.5~0.8 mg/kg之间)、与多数重金属元素无显著相关性等特点,其生态环境质量相对更优越,开发利用价值相对最高,岩石中Se的富集程度以及富硒岩层的产状、厚度、分布与地形条件是制约该类型富硒土壤生成与利用的关键因素;沉积型富硒土壤缘于特殊第四纪沉积作用,潟湖相沉积物是其基本成土母质,富硒土壤形成要经历成土母质初始富集、成土过程分选富集和成土后期表生富集3个阶段,土壤Se含量多在0.3 mg/kg左右,厚度多在30 cm左右,分布范围相对较大,土壤中Se与OM之间、多个元素对之间都具有显著正相关性,OM、pH、Eh、CEC、黏土矿物和Fe-Mn氧化物含量等都是制约该类型土壤Se迁移富集的重要因子,元素特征组合为Se-OM-N-CEC-Mg;叠加型富硒土壤缘于人为活动,其形成与自然成土过程或第四纪沉积作用基本无关,施肥、“三废”排放、河泥、粉煤灰扩散等可能是导致局部土壤富硒的主要因素,土壤Se含量一般为0.5~0.6 mg/kg,分布不均匀,富硒土壤厚度一般<20 cm,元素特征组合为Se-Hg-As-Ca-pH,富硒土壤中As、Cd、Hg、Pb等重金属相对富集,开发利用此类富硒土壤须持审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成因类型 元素 相关分析 江苏
下载PDF
有机质对广西酸性富硒土中Se(Ⅳ)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覃惠松 蒋代华 +3 位作者 黄雪娇 邓华为 黄金兰 王明释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3-371,共9页
为探究有机质在酸性富硒土吸附Se(Ⅳ)过程中的作用,以广西典型富硒区的赤红壤为材料,研究了酸性富硒土去除有机质后,土壤硒的赋存形态、土壤对Se(Ⅳ)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前后土壤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有机结合... 为探究有机质在酸性富硒土吸附Se(Ⅳ)过程中的作用,以广西典型富硒区的赤红壤为材料,研究了酸性富硒土去除有机质后,土壤硒的赋存形态、土壤对Se(Ⅳ)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前后土壤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硒大幅度减少,铁锰结合态硒成为土壤硒的主要赋存形态。②吸附试验表明,土壤对Se(Ⅳ)吸附过程以多分子层的不均质表面吸附为主,吸附过程受控于化学反应与化学吸附;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Se(Ⅳ)吸附量和吸附强度均显著下降。③解吸试验表明,吸附以难解吸的专性吸附为主;去除有机质后,解吸量与解吸率下降,固液分配系数Kd值下降。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土壤吸附Se(Ⅳ)与静电引力、络合反应和配位体交换有关;去除有机质减少了有机官能团的数量,导致吸附量减少。综上,有机质的存在,提升了酸性富硒土对Se(Ⅳ)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是造成酸性富硒土硒有效性较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赤红壤 Se(Ⅳ) 去除有机质 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宁夏固原原州区土壤及农作物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文辉 李雪珍 +3 位作者 李永春 高琪 杨忠芳 段轶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5-808,共14页
硒(Se)是人类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为科学预测作物硒含量,实现富硒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系统采集并分析了13042个表层土壤样品和313套玉米、164套马铃薯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研究了该区土壤Se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别... 硒(Se)是人类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为科学预测作物硒含量,实现富硒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系统采集并分析了13042个表层土壤样品和313套玉米、164套马铃薯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研究了该区土壤Se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马铃薯、玉米可食部分Se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富Se农作物种植区进行了合理规划。结果表明:土壤Se含量均值是0.164μg/g,空间分布不均匀,研究区内清水河平原地区出现富硒区且连片分布。研究区土壤硒元素含量主要受其成土母质控制,岩石经风化剥蚀、随河水迁移和农业灌溉,伴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加,造成第四系冲洪积平原Se含量增加。研究区马铃薯、玉米籽实富Se率分别为82.32%和38.02%,且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具备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潜力。农作物籽实Se含量主要与根系土中Se、S、pH和有机质含量有关,通过作物籽实Se含量预测模型规划出研究区富Se马铃薯种植区面积为1050.11 km^(2),富Se玉米种植区面积19.19 km^(2)。该认识可为当地富硒农产品种植区规划及作物种植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分布特征 富Se农作物 预测模型 宁夏固原
下载PDF
西宁盆地咸水湖相沉积型富硒土壤的形成机理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亚峰 姬丙艳 +5 位作者 沈骁 姚振 马强 王帅 贺连珍 韩伟明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0-476,共7页
通过对西宁盆地土壤和岩石Se的调查分析发现,古近系西宁组和白垩系民和组岩石及发育的土壤中Se值最高,是西宁盆地土壤主要的富硒母质。进一步结合西宁盆地退缩过程中的古地理资料,西宁盆地由干旱炎热的咸水湖相到湿润冷凉的咸水—淡水... 通过对西宁盆地土壤和岩石Se的调查分析发现,古近系西宁组和白垩系民和组岩石及发育的土壤中Se值最高,是西宁盆地土壤主要的富硒母质。进一步结合西宁盆地退缩过程中的古地理资料,西宁盆地由干旱炎热的咸水湖相到湿润冷凉的咸水—淡水湖相对应沉积了古近系西宁组和新近系贵德群,Se在咸水湖边界和干旱炎热的咸水湖相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并经地貌、水系等改造,形成了西宁盆地咸水湖相沉积型富硒土壤的现有格局。该类型富硒土壤有重金属低、Se含量适中、有效Se高等优势,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咸水湖沉积 西宁盆地
下载PDF
宁夏石嘴山地区富硒土壤及其利用前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志强 杨建锋 石天池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通过对宁夏石嘴山地区8835件土壤样品及240套农作物—根系土样品Se分布及其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当地富硒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开发利用前景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①圈定的富硒土地总面积约705 km^(2)(根据宁夏地... 通过对宁夏石嘴山地区8835件土壤样品及240套农作物—根系土样品Se分布及其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了当地富硒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开发利用前景及相关问题。结果表明:①圈定的富硒土地总面积约705 km^(2)(根据宁夏地方标准,土壤Se含量≥0.222×10^(-6)为富硒土壤),土壤Se平均含量与全国平均值相当,而土壤有效Se含量相对较高,在土壤全Se中占比5%左右;②富硒土壤pH大于7.5,有机质含量小于10.26%,无重金属污染,Se与有机质、B、Mn、Mo、Cu、Zn呈显著正相关性,与pH呈负相关性;③土壤有效Se与全Se的相关系数为0.39,与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N的相关系数为0.33~0.5;④富硒土壤中抽检到富硒小麦等10类富硒农产品,其中小麦吸收土壤Se的能力最强,平均生物富集系数为0.174;⑤本区特有的富硒土壤资源具有极高开发利用价值,应加强特色富硒作物(小麦、稻米、枸杞、葡萄等)的研发力度及相关富硒标准的研制,通过综合研究、科学规划以促进当地富硒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土壤 有效硒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利用前景 石嘴山 宁夏
下载PDF
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婕妤 周小娟 +3 位作者 万翔 胡尚军 田野 胡江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18,共7页
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 为探讨湖北省建始县土壤硒分布特征、硒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2015-2020年建始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结果,以建始县全域土壤及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特征、土壤垂直剖面硒含量分布、土壤硒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建始县土壤硒含量介于0.08~64.20 mg/kg,平均值为0.94mg/kg,总体上属于足硒及富硒范畴。在建始县主要的土壤类型中,红壤、棕壤、黄壤中硒含量较高,紫色土中硒含量较低。土壤中硒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变化明显,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土壤硒含量逐渐降低,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中SiO_(2)、Al_(2)O_(3)、TFe_(2)O_(3)和CaO等含量与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土壤硒与铬、镉、镍、钼等元素相关性较强,存在伴生关系。同时土壤有效硒含量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土壤中硒的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土壤硒与重金属伴生问题是富硒土壤开发利用的重要限制条件,提高土壤pH是增强硒生物有效性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资源利用 土壤剖面 地球化学特征 硒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伴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