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approach for time effect analysis of settlement for single pile based on virtual soil-pile model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文兵 王奎华 +1 位作者 张智卿 CHIN Jian Le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656-2662,共7页
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settlement behavior for single pile embedded in layered soils. Firstly, soil layers surrounding pile shaft are simulated by using distributed Voigt model, and finite soil laye... A new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settlement behavior for single pile embedded in layered soils. Firstly, soil layers surrounding pile shaft are simulated by using distributed Voigt model, and finite soil layers under the pile end are assumed to be virtual soil-pile whose cross-section area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ile shaft. Then, by means of Laplace transform and impedance function transfer method to solve the static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pil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impedance fimction at the pile head is derived. Furthermor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settlement at the head of single pile is theoretically derived by virtue of convolution theorem. Based on these solutions, the influences of parameters of soil-pile system on the settlement behavior for single pile are analyzed. Also, comparison of the load-settlement response for two well-instrumented field tests in multilayered soils is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t can be noted that the presented solution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ettlement of single pile fo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TLEMENT time effect single pile virtual soil-pile model layered soil VISCOELASTICITY distributed Voigt model
下载PDF
Longitudinal vibra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based on Rayleigh-Love rod theory and fictitious soil-pile model 被引量:6
2
作者 吕述晖 王奎华 +1 位作者 吴文兵 C.J.LE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909-1918,共10页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when considering the transverse inertia effect.Firstly, the fictitious soil-pile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when considering the transverse inertia effect.Firstly, the fictitious soil-pile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ile and the soil layers beneath pile to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of adjacent soil layers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re simplified as distributed Voigt models.Meanwhile, the pile and fictitious soil-pile are assumed to be viscoelastic Rayleigh-Love rods, and both the radi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continuity conditions at the soil-pile interface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On this basi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dynamic response at the pile head is deriv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corresponding quasi-analytical solution in the time domain is then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convolution theorem. Following this, the accuracy and parameter value of the hypothetical boundaries for soil-layer interfaces are discussed. Comparisons with published solution and measured data a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esent solution. Parametric analyses are further conducted by using the present solution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ransverse inertia effects and soil-pile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 pile layered soil longitudinal vibration fictitious soil-pile transverse inertia effect
下载PDF
桥桩-土-隧道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3
作者 许洪春 张亚楠 +1 位作者 赵东旭 白晓晓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3-1073,共11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桥桩-土-隧道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依托某实际工程,设计出8个试验工况,选取3种不同地震波类型及地震强度,开展几何相似比为1/30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并从体系的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个工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桥桩-土-隧道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依托某实际工程,设计出8个试验工况,选取3种不同地震波类型及地震强度,开展几何相似比为1/30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并从体系的固有频率和加速度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各个工况,结果表明:桥桩的存在会削弱周围土体以及侧穿隧道的加速度响应,而隧道的存在则会放大场地土以及附近桥桩的加速度响应;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对桥桩-土-隧道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不同。试验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桩-土-隧道体系 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加速度响应
下载PDF
桩基对切石机基础体系的动刚度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刘建军 傅强 +1 位作者 汪义志 周景深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10期50-55,共6页
本文以“切石机基础-桩-地基体系的动刚度影响因素”为研究背景,首先在M Novak对桩基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桩基的动刚度影响因素;然后选取某石材加工厂工程项目,运用ABAQUS软件对切石机基础-桩-地基体系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最后进... 本文以“切石机基础-桩-地基体系的动刚度影响因素”为研究背景,首先在M Novak对桩基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桩基的动刚度影响因素;然后选取某石材加工厂工程项目,运用ABAQUS软件对切石机基础-桩-地基体系进行了有限元建模;最后进行动力仿真分析,分别从有无桩、桩端土、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土摩擦系数等情况,对影响结构动刚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成果对工程的设计、加固、减振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石机基础-桩-地基体系 动刚度 影响因素 ABAQUS
下载PDF
桩土相互作用对桥轨系统近场脉冲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邬歆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3期61-67,共7页
为研究桩土相互作用(PSI)对高速铁路桥梁-无砟轨道系统近场脉冲型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桥轨系统有限元模型,从系统自振特性、系统各层结构及层间关键构件震后残余位移和震时包络位移三个方面,分析PSI对系统地震响应的... 为研究桩土相互作用(PSI)对高速铁路桥梁-无砟轨道系统近场脉冲型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桥轨系统有限元模型,从系统自振特性、系统各层结构及层间关键构件震后残余位移和震时包络位移三个方面,分析PSI对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PSI会使高速铁路桥梁-无砟轨道系统的自振周期延长;考虑与不考虑PSI,主梁、底座板、轨道板及钢轨各层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和震时峰值包络变形均存在差异,沿着里程方向,简支梁、连续梁桥上轨道各层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和震时峰值包络变形交错变化;PSI对扣件、砂浆层、滑动层及侧向挡块等关键构件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对刚度较小的关键构件的影响尤为显著。抗震验算时,应重点关注PSI对桥梁-无砟轨道系统层间关键构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关键构件 桥轨系统 地震
下载PDF
基于应变测量的桩基础轴力和横向变形同步监测方法
6
作者 乔升访 曾繁良 +1 位作者 陈航 侯景强 《广州建筑》 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
深厚软土层地区超长桩基础的轴向受力、水平变形对工程结构正常使用与安全性起着重要影响,而实现二者同步监测尚无可用方法。本文提出基于应变测量的桩基础轴向压力和水平位移同步监测方法,以应变片感知应变变化来反映桩基础轴向压力和... 深厚软土层地区超长桩基础的轴向受力、水平变形对工程结构正常使用与安全性起着重要影响,而实现二者同步监测尚无可用方法。本文提出基于应变测量的桩基础轴向压力和水平位移同步监测方法,以应变片感知应变变化来反映桩基础轴向压力和水平位移情况,通过振弦式钢筋计进行验证。依托某立交桥工程,建立深厚软土层超长桩基础无线智能监测系统,采用无线智能采集仪采集传感器数据,借助于Lora模块形成局域网并汇总各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再通过4G模块将汇总数据上传至云平台。通过无线监测数据与传统采集器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二者数据误差在微小(0.3 Hz)以内,表明无线智能监测系统可靠性好、精度高;传统振弦式钢筋计所测应变与智能测斜管的误差在-11.32%~6.03%之间,表明智能测斜管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稳定性,采用智能测斜管进行桩基础受力性能监测是可行的。研究可为桩基础轴向压力和水平位移监测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土层 超长桩基础 智能测斜管 无线智能监测系统 云平台
下载PDF
黏性土中分布式桩侧后压浆桩水平承载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万志辉 戴国亮 +3 位作者 周峰 徐艺飞 高鲁超 胡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1,共12页
通过在黏性土中开展未压浆桩、环向点式后压浆桩、分布式后压浆桩的水平静载模型试验对比研究,探究分布式后压浆对黏性土中桩基水平承载性状的影响,基于开挖试验分析浆液在黏性土中的扩散情况,揭示分布式后压浆水平受荷桩-土相互作用机... 通过在黏性土中开展未压浆桩、环向点式后压浆桩、分布式后压浆桩的水平静载模型试验对比研究,探究分布式后压浆对黏性土中桩基水平承载性状的影响,基于开挖试验分析浆液在黏性土中的扩散情况,揭示分布式后压浆水平受荷桩-土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桩侧后压浆可大幅度提升黏性土中桩基水平承载力,且分布式后压浆对提高黏性土中桩基水平承载能力优于环向点式后压浆;在相同荷载条件下分布式后压浆桩的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大于环向点式后压浆桩,且均大于规范推荐的未压浆桩m值的取值范围,并给出了软塑状黏土中桩侧后压浆钢管桩m值的推荐取值范围为3.1~3.7MN/m^(4);与环向点式后压浆相比,分布式后压浆可以更有效地增强上部桩周土体强度,改善桩身荷载传递规律及弯矩分布特征,且对控制桩身侧向位移与提高桩侧土抗力更为显著。此外,通过开挖试验与水平承载机制分析得出浆液在黏性土中主要以劈裂方式扩散,而分布式后压浆桩注入的浆液沿着桩身更为均匀地覆盖外侧表面,使其形成了更为稳定的桩-土相互作用体系,进而提高了桩基水平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桩侧后压浆桩 分布式后压浆 水平承载特性 桩-土体系相互作用
下载PDF
Vertical impedance functions of pile groups under low-to-high loading amplitudes: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被引量:1
8
作者 Usama Zafar Chandra Shekhar Goit +1 位作者 Masato Saitoh Riku Fukud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3年第3期647-666,共20页
Piles in a group experience additional displacements in soil due to pile-to-pile interactions apart from those resulting from the external loading.The effect of these interactions determined assuming soil as an elasti... Piles in a group experience additional displacements in soil due to pile-to-pile interactions apart from those resulting from the external loading.The effect of these interactions determined assuming soil as an elastic and/or viscoelastic material on pile head impedance functions of the pile group is studied by relating the group stiffness to the static stiffness of a single pile.However,the prevailing elastic solutions may misestimate the resulting pile group response due to the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either soil(material)and/or soil-pile interface nonlinearities.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soil behaves nonlinearly under moderate-to-high loading amplitudes,and besides,the soil-pile interface nonlinearity can exist even at small loading amplitudes.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effects of these nonlinearities on the vertical impedance functions of a 3×3-pile group using numerical methods by direct analyses and superposition using pile-to-pile interaction factors.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validated using scaled model tests under 1 g conditions.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overestimation of pile-to-pile interactions in the pile group when assuming elastic soil conditions.The cases either by direct analyses or superposition approach involving soil and soil-pile interface nonlinearitie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pile group responses under close-to-elastic and nonlinear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dance functions numerical simulations model-scale experiment superposition approach soil-pile interface nonlinearity
下载PDF
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输电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及减振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璨 陈天凡 +2 位作者 李江 余超捷 王彦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34-4246,共13页
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对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与减振控制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建立输电塔-线体系模型和桩-土-输电塔-线体系模型,然后分别对软土条件下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 为研究风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对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与减振控制的影响。根据实际工程,建立输电塔-线体系模型和桩-土-输电塔-线体系模型,然后分别对软土条件下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线体系和刚性地基的输电塔-线体系进行风振响应分析。将多个粘滞阻尼器安装在考虑SSI效应的输电塔上,对输电塔风致振动进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SSI效应后,输电塔的位移响应明显增大,其中塔身代表节点的位移最大值、均方根值分别增大64.73%、79.09%,塔身和塔腿的轴力响应减小。阻尼系数相同时,速度指数为0.3的阻尼器对输电塔风振控制效果最好。速度指数相同时,阻尼系数越大塔顶位移响应和塔身单元的轴力响应越小。速度指数为0.3,阻尼系数低于30000 kN·(s/m)^(0.3)时,不同阻尼系数的阻尼器对塔顶节点的位移控制效果差距明显,阻尼系数小于15000 kN·(s/m)^(0.3)时,不同阻尼系数的阻尼器对塔身单元的轴力控制效果差距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输电塔-线体系 SSI效应 风振响应 粘滞阻尼器 振动控制
下载PDF
松木桩围护在淤泥土质基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成 《建筑施工》 2023年第7期1318-1320,1323,共4页
以中法航空大学项目为背景,对松木桩围护应用于淤泥土质基础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在淤泥土质坑中坑的开挖过程中,使用松木桩作为围护支护体系,解决了软土地基基坑开挖的难题,通过对经济性、安全性、施工便捷性等方面进行... 以中法航空大学项目为背景,对松木桩围护应用于淤泥土质基础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在淤泥土质坑中坑的开挖过程中,使用松木桩作为围护支护体系,解决了软土地基基坑开挖的难题,通过对经济性、安全性、施工便捷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针对松木桩施工作业的技术处理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土质土 松木桩 围护体系 技术处理
下载PDF
不同连接形式桩筏系统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11
作者 任迪凡 杜娟 +1 位作者 王在成 雷枭鹏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22-428,共7页
针对不同连接形式对桩筏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了3种连接形式桩筏系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桩土动接触压力峰值曲线、土层顶部和筏板顶部加速度反应谱等动力响应的对比分析,探寻垫块和褥垫层对桩筏系统抗震性能的影... 针对不同连接形式对桩筏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了3种连接形式桩筏系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桩土动接触压力峰值曲线、土层顶部和筏板顶部加速度反应谱等动力响应的对比分析,探寻垫块和褥垫层对桩筏系统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桩顶设置褥垫层可以最有效地调动地基土潜力,桩身弯矩峰值降低4kN·m,筏板顶加速度峰值降低7%,桩顶加速度峰值降低9%;桩顶埋设垫块桩身弯矩峰值降低6 kN·m,设置垫块可使筏板加速度峰值降低45%,桩顶加速度峰值降低35%,可以有效调动地基土潜力,对土层顶部和筏板顶部加速度放大效应减少最有利.2种连接形式均可减小上部结构加速度响应,减震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筏系统 数值模拟 桩土相互作用 桩身弯矩 筏板顶加速度
下载PDF
智能云平台搅拌桩监控系统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志华 高瑞民 +3 位作者 张大涛 唐昌意 吴章平 马祖遥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51-156,150,共7页
施工与设计的符合性是搅拌桩施工的重点管控内容,智能监控是施工管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加强搅拌桩的施工过程监管,研发了适用于水泥搅拌桩的智能云平台监控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基本工作原理及技术创新点。该系统硬... 施工与设计的符合性是搅拌桩施工的重点管控内容,智能监控是施工管控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加强搅拌桩的施工过程监管,研发了适用于水泥搅拌桩的智能云平台监控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基本工作原理及技术创新点。该系统硬件包括倾角仪、电流传感器、电磁流量计、深度传感器和新型密度计;软件包括可视化施工模块、智能化报警模块、专业化评分模块、电子化报表模块。通过硬件、软件和云平台的协同作用,可实现实时监控及预警功能,确保施工与设计的符合性。最后,结合实际工程的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施工桩长、水泥浆密度、水泥浆流量、电流、速度等施工参数,达到了加强施工过程监管的研发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淤泥质土 云平台 智能监控系统 物联网 智能建造
下载PDF
越江盾构切削江堤抗滑桩影响及MJS加固效果分析
13
作者 王大鹏 蒙邹蕾 +3 位作者 王翀霄 孙宇 姚森 孙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67-73,共7页
为研究盾构穿越江堤并切削抗滑桩对江堤稳定性及周围土体变形的影响,并探究MJS工法在此类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南京建宁西路大直径盾构切削江堤抗滑桩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在有无MJS工法加固两种情况下两台盾构机并... 为研究盾构穿越江堤并切削抗滑桩对江堤稳定性及周围土体变形的影响,并探究MJS工法在此类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南京建宁西路大直径盾构切削江堤抗滑桩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在有无MJS工法加固两种情况下两台盾构机并行穿越江堤全过程中的江堤和抗滑桩变形规律.研究表明:盾构穿越江堤过程中,堤顶土体受扰动最严重;MJS加固能有效分担滑坡推力、控制土体与抗滑桩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JS 盾构隧道 数值模拟 土体位移 切削桩基
下载PDF
水泥掺入量对劲性复合桩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锐 周峰 +4 位作者 盛强 卜任杰 潘春宇 范磊 陈廷柱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553,562,共9页
劲性复合桩是将刚性桩与柔性桩或散体桩经复合施工形成的具有互补增强作用的桩,但其水泥土水泥掺入量与界面剪切位移等指标的相互关系尚不够明晰。对此,开展劲性复合桩内界面(混凝土水泥土)、外界面(水泥土桩周土)的界面剪切试验,研究... 劲性复合桩是将刚性桩与柔性桩或散体桩经复合施工形成的具有互补增强作用的桩,但其水泥土水泥掺入量与界面剪切位移等指标的相互关系尚不够明晰。对此,开展劲性复合桩内界面(混凝土水泥土)、外界面(水泥土桩周土)的界面剪切试验,研究水泥掺入量对劲性复合桩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得到不同水泥掺入量下的界面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内界面和外界面的剪切强度与法向应力关系符合库仑定律,两个界面因为水泥的黏结效应,都拥有一定黏聚力,提高水泥土水泥掺入量可以提高界面的剪切强度与黏聚力,两个界面的极限剪切位移随水泥掺入量与法向应力的提高近似线性增大,且外界面处极限剪切应力相较内界面受施加的法向应力影响更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复合桩 剪切特性 水泥土 传力体系 界面剪切强度 剪切位移 水泥掺入量
下载PDF
水平撞击下桩土复合体系动力作用特性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祥秋 廖镇源 陈世超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520,共8页
以重载车辆撞击公路跨线桥桥墩为研究背景,基于动力相似试验原理以及微粒混凝土等相似试验材料,构建重载车辆水平撞击作用下的缩尺试验模型。基于4种不同水平撞击试验工况,系统分析了不同撞击动量作用下桩土复合体系动力响应以及桩土接... 以重载车辆撞击公路跨线桥桥墩为研究背景,基于动力相似试验原理以及微粒混凝土等相似试验材料,构建重载车辆水平撞击作用下的缩尺试验模型。基于4种不同水平撞击试验工况,系统分析了不同撞击动量作用下桩土复合体系动力响应以及桩土接触面动力相互作用特性,并基于超声波损伤识别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水平撞击能量作用下桩身动力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撞击速度较低时,撞击力峰值随撞击速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当撞击速度超过某一水平时,撞击力峰值增长率趋于稳定;水平撞击动量与撞击能量愈大,桩身的撞击损伤程度愈严重,桩身动力损伤指标D与水平撞击动量p和撞击动能Ek均呈二次函数关系;水平撞击荷载作用下,桩身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被撞击一侧的拉伸破坏,桩身正反两侧桩土接触面会产生较大量值的瞬态动土压力增量,提高桩侧土体的抗压强度可有效提高桩土复合体系抗水平撞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复合体系 水平撞击 模型试验 桩土动力作用 撞击损伤
下载PDF
加筋高压旋喷墙锚复合支挡体系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香春 赵仕兴 +5 位作者 罗永忠 余德彬 许星 谭晓岗 袁勇 周巧玲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136,142,共8页
简要概述了加筋水泥土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及不足,结合碎石类土场地中加筋水泥土桩的成桩工艺,基于土压力拱理论,提出了非咬合的分散式加筋高压旋喷桩布置方式。介绍了加筋高压旋喷墙锚复合支挡体系的结构形式、组成构件和构件的设置方式... 简要概述了加筋水泥土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及不足,结合碎石类土场地中加筋水泥土桩的成桩工艺,基于土压力拱理论,提出了非咬合的分散式加筋高压旋喷桩布置方式。介绍了加筋高压旋喷墙锚复合支挡体系的结构形式、组成构件和构件的设置方式,阐述了该支挡体系设计计算的基本假定,建立了该支挡体系的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等刚度原则的分散布桩墙体与实心墙体的转换方法。基于静力平衡原理,提出了悬臂墙+桩锚力学模型的抗倾覆、抗滑移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在基本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墙体内力转化为桩轴力的方法,并给出了强度验算的方法。最后,通过重庆市某深基坑的项目应用,验证了加筋高压旋喷墙锚复合支挡体系及其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旋喷 高压旋喷 水泥土墙 悬臂墙 桩锚 等刚度代换 支挡体系
下载PDF
复合桩基承台下土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值理论解 被引量:29
17
作者 宰金珉 杨嵘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48,共10页
基于条形和圆形基础下土的极限承载力研究,结合滑动土体绕桩时极限阻滑力的理论解答,导出了复合桩基承台下土的极限承载力由于桩的遮帘作用而获得提高值的理论解,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图表。算例和实例分析表明了理论解的合理性。此外。
关键词 复合桩基 土体系 极限承载力 桩基
下载PDF
特大型组合式高应变动力试桩重锤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廷 何继善 +1 位作者 徐振华 钱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2-1118,共7页
提出组合式重锤的概念,建立锤体受力模型及重锤-桩-岩土冲击响应问题的正演分析模型与算法;研究组合式重锤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以及高应变动力试桩中各桩土参数与试验结果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锤体冲击过程中基本不受拉力,符合试验要求... 提出组合式重锤的概念,建立锤体受力模型及重锤-桩-岩土冲击响应问题的正演分析模型与算法;研究组合式重锤的适用性和安全性,以及高应变动力试桩中各桩土参数与试验结果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锤体冲击过程中基本不受拉力,符合试验要求;特大型组合式基桩高应变动力试桩重锤应用于灌注桩承载力检测是可行的;锤重、落距、桩径、桩长、土阻力分布、桩侧及桩端土弹限、锤垫刚度和力脉冲宽度等因素对检测承载力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重锤 重锤与桩和岩土的匹配 灌注桩 高应变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振动沉桩系统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小彭 赵光辉 +1 位作者 鞠行 梁亚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3-686,共4页
通过AMESim软件建立了桩-土系统的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振动沉桩过程中激振力频率和土质条件对桩-土系统的振动摩擦特性的影响.对比不同参数下沉桩位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擦力的变化曲线,得出激振力频率以及土质条件对沉桩效果的... 通过AMESim软件建立了桩-土系统的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了振动沉桩过程中激振力频率和土质条件对桩-土系统的振动摩擦特性的影响.对比不同参数下沉桩位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擦力的变化曲线,得出激振力频率以及土质条件对沉桩效果的影响规律:激振频率越高,沉桩振幅越小;土的黏聚力越大,沉桩阻力初始值越大;土容重越大,沉桩阻力变化速率越快.从而获得摩擦力较小的激振频率区间,以提高土木建筑施工中桩-土系统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系统 振动利用 非线性振动 振动摩擦
下载PDF
横向荷载作用下桩-土耦合系统的土弹簧刚度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庆敦 甄圣威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3-388,共6页
为了较准确地计算横向荷载作用下桩-土耦合系统的土弹簧刚度,首先基于Mindlin公式得到了力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土弹簧刚度与深度以及土体参数之间的关系.由于公式较复杂,故采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计算了各弹簧单元的刚度系数,最... 为了较准确地计算横向荷载作用下桩-土耦合系统的土弹簧刚度,首先基于Mindlin公式得到了力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导出了土弹簧刚度与深度以及土体参数之间的关系.由于公式较复杂,故采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计算了各弹簧单元的刚度系数,最后使用ANSYS软件计算了在此弹簧刚度系数下桩的变形及各弹簧的压力.通过与常用的基于Boussinesq解导出弹簧刚度的计算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所求出的桩体位移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采用Mindlin导出的位移解能更准确地确定土弹簧刚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桩 横向荷载 土弹簧 刚度 桩-土耦合系统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