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甘蔗根系及地上部分作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覃伟 陈学宽 +10 位作者 赵丽萍 李旭娟 赵培方 刘家勇 赵勇 赵俊 杨昆 姚丽 昝逢刚 夏红明 吴才文 《中国糖料》 2020年第2期42-46,共5页
利用大型容器对甘蔗品种ROC22和云蔗06-407进行桶栽种植,探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甘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ROC22、云蔗06-407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提高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对云蔗06-407效果更显著... 利用大型容器对甘蔗品种ROC22和云蔗06-407进行桶栽种植,探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甘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对ROC22、云蔗06-407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的提高均有一定效果,其中对云蔗06-407效果更显著,云蔗06-407的株高和茎径分别增加12.37%和28.81%;地上鲜重和根系鲜重分别增长32.61%和37.10%,白根根长增长92.57%,白根表面积增长66.08%,以上指标除株高外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侧根数量越多,根系平均直径越小。(3)甘蔗地上部分的茎径、株高和地上鲜重均与根系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均在0.797 9以上。表明微生物土壤活化剂可促进甘蔗根系的生长,有利于提高株高和茎径,从而提高甘蔗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微生物土壤活化剂 根系 地上部分
下载PDF
褐飞虱对水稻苗期生长及地下部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汤英 刘满强 +7 位作者 王峰 陈法军 邵波 苏昱 葛成 黄菁华 李辉信 胡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90-2898,共9页
地上部植食者对地下部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了陆地生态学者的浓厚兴趣。报道了盆栽条件下褐飞虱取食不同品种水稻后对水稻苗期生长和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土壤活性碳氮水平的评价采用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可溶性碳和氮及无机氮... 地上部植食者对地下部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了陆地生态学者的浓厚兴趣。报道了盆栽条件下褐飞虱取食不同品种水稻后对水稻苗期生长和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土壤活性碳氮水平的评价采用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可溶性碳和氮及无机氮等指标,它们是反映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变量。结果表明,褐飞虱侵害降低了苗期水稻茎叶、根系的生物量及根冠比,并与水稻品种的抗褐飞虱能力存在交互作用。褐飞虱也显著影响土壤活性碳氮水平(P<0.05),并强烈依赖于水稻品种特性。一般的,褐飞虱导致感虫品种广四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碳下降,而对抗虫品种IR36的影响则相反。在褐飞虱的危害下,抗虫品种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氮及硝态氮的促进程度较大。中感品种汕优63与汕优559在褐飞虱作用下对水稻茎叶、根系生物量及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也不相同。汕优63的影响趋势与感虫品种广四一致,而汕优559的影响与抗虫品种IR36更接近。总之,土壤活性碳氮组分对褐飞虱危害的响应程度和趋势因水稻品种不同而不同,特别是抗虫品种在褐飞虱侵害时有利于土壤活性碳氮水平的维持,提高土壤生物活性,从而可能进一步促进土壤生态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部和地下部 植食作用 水稻品种 根系生物量 土壤活性碳氮
下载PDF
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56
3
作者 王俊明 张兴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退耕草地演替的研究对了解现有退耕草地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不同演替时间阶段退耕草地的土壤碳储量以及植被的地上部分与根系生物碳储量变化进行了研... 退耕草地演替的研究对了解现有退耕草地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处于不同演替时间阶段退耕草地的土壤碳储量以及植被的地上部分与根系生物碳储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演替初期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先降后升,并在演替的22-32年,保持相对平稳,之后在演替的40-60年,达到第2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根系生物碳储量也呈分阶段的阶梯式上升趋势,但第1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出现在演替的第12~28年,在演替的第32~60年出现第2个相对平稳的阶段。退耕草地的土壤碳储量在退耕演替的初期下降,且在演替的第1~12年一直小于农地,在演替的第15年之后,土壤碳储量逐步上升。在o~150cm的不同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以0~15cm最高,在演替的1~12年,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小于农地,之后在演替的第15~60年,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演替时间的增加有所增加,且0~5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演替第34~60年迅速积累,增幅较大。在演替初期,草地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根系生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较演替第1年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表明退耕初期生态环境并没有改善,如何缩短这段时间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草地 演替 土壤碳储量 地上部分生物碳储量 根系生物碳储量
下载PDF
中度和剧烈侵蚀黑土作物地上与地下生长发育的差异
4
作者 张珊珊 谢云 +4 位作者 刘刚 闫静雯 翟俊瑞 赵相杰 王翔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9-36,共8页
土壤侵蚀导致黑土生产力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往多采用盆栽、池栽或小区实验,主要关注侵蚀对地上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缺少侵蚀对根系及其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选择不同侵蚀强度黑土的大田,于2014—2015同时观测地上和... 土壤侵蚀导致黑土生产力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往多采用盆栽、池栽或小区实验,主要关注侵蚀对地上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缺少侵蚀对根系及其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选择不同侵蚀强度黑土的大田,于2014—2015同时观测地上和地下生长过程及产量,研究侵蚀对二者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情况下,剧烈侵蚀黑土导致玉米减产32.7%,大豆减产57.1%。与根系生长相比,侵蚀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且主要在生殖生长期以后影响较大。从地上生物量与根系之间的关系看,随侵蚀加剧,根冠比增加。剧烈侵蚀玉米和大豆根冠比在全生育期平均增加41.8%和67.1%。2种作物的根系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呈指数规律递减,侵蚀导致作物根系趋向深层——中度侵蚀根系的表层比例较高,剧烈侵蚀根系的深层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侵蚀 玉米 大豆 地上生物量 根系生长
下载PDF
新疆温性荒漠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亚澜 刘耘华 +2 位作者 陈静 程军回 盛建东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典型的干旱区新疆温性荒漠选取了121个样地,通过分析0~100 cm内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含量与气候、海拔、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根系生物量的相关性来研究SOC和SIC含量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5 cm、5~... 在典型的干旱区新疆温性荒漠选取了121个样地,通过分析0~100 cm内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SOC)和无机碳(SIC)含量与气候、海拔、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根系生物量的相关性来研究SOC和SIC含量的垂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SOC含量与年均降水量、海拔、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根系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度无显著关系,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土石比无关,但在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在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SIC含量与年均温度和海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降水量无关。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SIC含量与土壤容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pH值无显著关系,但在0~5 cm、5~10 cm、10~20 cm、30~50 cm和70~100 cm与土石比呈显著正相关。在5~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50~70 cm和70~100 cm,SOC和SI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荒漠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气候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根系生物量 土壤容重 土石比
下载PDF
覆土厚度对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利娜 姬鹏 +2 位作者 孙宏彦 石生伟 谢军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对解决城市建设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覆土厚度作为其重要参数指标,对园林植物生长和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不同覆土厚度(0.5、1.0、1.5m)处理与地面对照下北京城市5种常见园林植物地上部及其... 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对解决城市建设与绿化用地之间的矛盾至关重要,覆土厚度作为其重要参数指标,对园林植物生长和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不同覆土厚度(0.5、1.0、1.5m)处理与地面对照下北京城市5种常见园林植物地上部及其根系生长的多年监测与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1)与地面对照相比,0.5m覆土处理与1.0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速生树种洋白蜡的地上部生长;但各覆土处理未明显限制生长速率较慢的油松和紫薇的生长;而0.5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灌木类(大叶黄杨与金银木)的地上部生长。2)植物生长5年后,所有覆土处理中的植物根系均已到达种植池底部,且0.5m覆土处理的粗根分布密度明显高过其他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根系相互压迫与横向生长现象。乔木根系生长随着覆土年限的推移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覆土厚度 园林植物 地上部生长 根系 北京
下载PDF
晋北柽柳林分生物量分布特征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龙 《山西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12-16,22,共6页
以晋北人工柽柳林为对象,采用区域调查与定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柽柳林分地上、地下生物量及不同器官生物量,估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地径的关系及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柽柳各器官生物量与地径存在W=aD^b的函数关系... 以晋北人工柽柳林为对象,采用区域调查与定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柽柳林分地上、地下生物量及不同器官生物量,估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地径的关系及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柽柳各器官生物量与地径存在W=aD^b的函数关系;柽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并拟合地下生物量预测方程为y=e^((1.714-2.24/x));树干、枝、叶地上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重为:树干>枝>叶;柽柳地下生物量的分布说明,生长状况越好,地下生物量越大,根系越发达,根系延伸的越远,根系中粗根越多,根系在60 cm^80 cm土层深度时分布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盐碱地 柽柳 地上生物量 根系生物量
下载PDF
泰国北部森林、再造林和农业用地碳储量框架(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P. Pibumrung N. Gajaseni A. Pop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1-18,共8页
估量了泰国不同形式用地类型的碳存储,并且评价了用地类型对碳储量的作用。通过野外采集的数据评估了原始林、再造林和农业用地的地上部分、土壤有机质和健康根系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森林碳储量(357.62±28.51Mg·ha-1)显著高... 估量了泰国不同形式用地类型的碳存储,并且评价了用地类型对碳储量的作用。通过野外采集的数据评估了原始林、再造林和农业用地的地上部分、土壤有机质和健康根系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森林碳储量(357.62±28.51Mg·ha-1)显著高于再造林(195.25±14.38Mg·ha-1)和农业用地(103.10±18.24Mg·ha-1)。森林土壤有机碳(196.24±22.81Mg·ha-1)也显著高于再造林(146.83±7.22Mg·ha-1)和农田(95.09±14.18Mg·ha-1)。各种用地中碳储量的差异主要是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变更的结果。各种用地中的健康根系存储碳仅占碳储量的一小部分。土壤有机碳和根系碳量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间,并且随着土层的增加而降低。森林、再造林和农田中地上部分碳:土壤有机碳:根系碳比率分别是5:8:1,2:8:1和3:50:1。暗示大部分碳量损失是由林业用地转变为农业用地造成的。然而,再造林又可以通过有效回收碳,因为再造林中碳存储水平较高,有利于二氧化碳损失。图1表5参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原料 土壤成分 树根 泰国
下载PDF
云雾山不同恢复方式下草地植物与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方瑛 安韶山 马任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8,共9页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 研究云雾山天然草地、灌草地、禁牧地、撂荒地4种恢复方式下草地各植物组分(植物地上部分、枯落物、根系)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显著相关,并且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之间P的联系比N紧密,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N的联系比P紧密,而土壤与枯落物、根系与枯落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恢复方式间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总体的C、N储量无显著差异,P储量差异显著且以撂荒地最大(0.49 g·m^(-2))禁牧地最小(0.29 g·m^(-2)).禁牧年限对植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学特征影响较小;耕地撂荒恢复12年后土壤C、N(分别为9.98和1.07g·kg^(-1))仍显著低于天然草地(分别为14.27和1.55 g·kg^(-1)),两者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由撂荒地各植物组分P浓度高引起;由于根系生物量的稀释作用,天然草地根系N、P浓度最低(分别为6.25和0.57 g·kg^(-1));灌草地地上部分N、P浓度偏低(分别为12.77和0.98g·kg^(-1)},但根系N、P浓度偏高(分别为9.30和0.77 g·kg^(-1)).物种组成是影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恢复方式间群落相似度高则整体化学计量特征差异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植物地上部分 枯落物 根系 土壤
原文传递
干旱区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深层水对棉花根系生长、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罗宏海 张宏芝 +1 位作者 张亚黎 张旺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5-402,共8页
在土柱栽培条件下研究膜下滴灌土壤深层水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与植株地上部生长的关系,设置土壤(60~120cm)有深层水和无深层水2个处理,每处理设2个生育期间灌溉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70%和55%.结果表明:棉花总根质量密度、40~120c... 在土柱栽培条件下研究膜下滴灌土壤深层水对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与植株地上部生长的关系,设置土壤(60~120cm)有深层水和无深层水2个处理,每处理设2个生育期间灌溉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70%和55%.结果表明:棉花总根质量密度、40~120cm土层根长密度、根系活力等与地上部干质量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生育期间耕层7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土壤有深层水处理的总根质量密度与无深层水处理无明显差异,但40~12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增加,根系活力增强,提高了土壤贮备水消耗量,增加了地上部干质量,最终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有深层水条件下,生育期间耕层55%田间持水量处理的根冠比较大,40~120cm土层根长密度和80~120cm土层根系活力相对较高,土壤贮备水消耗量大幅提高,但仍无法弥补生育期间水分亏缺对根系及地上部生物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经济产量显著低于70%田间持水量处理.综上,充足的土壤深层水配合生育期间耕层65%~75%田间持水量,可促进棉花根系向下生长,有利于实现膜下滴灌棉花节水高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系生长 地上部生长 土壤深层水 膜下滴灌
原文传递
Effect of P fertilizer reduction regime on soil Olsen-P, root Fe-plaque P, and rice P uptake in rice-wheat rotation paddy fields
11
作者 Hao CHEN Yu WANG +3 位作者 Jiahui YUAN Wenbin ZHU Guanglei CHEN Shenqiang W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94-102,共9页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it is vital to use limited yet optimal phosphorus(P) resources, because excessive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P in soil, increasing the risk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it is vital to use limited yet optimal phosphorus(P) resources, because excessive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P in soil, increasing the risk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ausing the waste and exhaustion of P resources. In a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omitting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the rice-growing season is a good alternative;however, how this P fertilization reduction influences changes in P in the soil-root-aboveground system is unclear. In this study, after a seven-year rice-wheat rotation at the Yixing(YX) and Changshu(CS) sampling sites, China, compared with P fertilization in rice-and wheat-growing seasons(PR+W), reduced P fertilization(no P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either season, P0;P fertilization only in wheat-growing seasons, PW;and P fertilization only in rice-growing seasons, PR) did not result in substantial variation in crop biomass. The PW treatment did not reduce crop total P, root iron(Fe)-plaque P, and soil Olsen-P at three stages of rice growth(seedling, booting, and harvesting stages) at the YX and CS sites. In contrast, concentrations of soil Olsen-P, aboveground crop total P, and root Fe-plaque P decreased in the P0 treatment by 45.8%–81.0%,24.6%–30.9%, and 45.6%–73.4%,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root Fe-plaque P and crop biomass at the two site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also observed between root Fe-plaque P and root total P, crop total P, and soil Olsen-P.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a redundanc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oil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supply of P in soil, and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root Fe-plaque 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es in P in the soil-root-aboveground system, particularly under P fertilizer reduction reg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p biomass crop total P iron plaque reduced P input rice-growth stage soil-root-aboveground syste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