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技术的日光温室自然通风热环境模拟 被引量:18
1
作者 方慧 杨其长 +3 位作者 张义 卢威 周波 周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构建自然通风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气流场的模拟模型;其次,通过测量典型晴天前覆盖下通风口开启时日光温室内各测点的温度,将16个测点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利用通过验... 首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构建自然通风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气流场的模拟模型;其次,通过测量典型晴天前覆盖下通风口开启时日光温室内各测点的温度,将16个测点的实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对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利用通过验证的模型模拟分析3种通风模式下(前覆盖上通风口单独开启、前覆盖下通风口单独开启以及上下通风口同时开启)日光温室内温度和气流场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当温室前覆盖上通风口单独开启时,室外冷空气从通风口下端进入并迅速下行,然后通过通风口上端流出,温室内气流主要受热压的影响,空气流速小。当温室前覆盖下通风口单独开启时,温室内0.5m高度以下气流速度较大,室外冷空气从通风口下端进入,与地面、后墙、后坡和覆盖层进行热交换后,从通风口上端流出,温室内温度分布与气流走向一致。当温室前覆盖上、下通风口同时开启时,冷空气从下通风口进入,从上通风口流出,在通风口处气流速度较大。模拟条件下,温室单开上通风口或下通风口时室内平均温度为300.0K,但单开上通风口温室内温度分布更均匀;上、下通风口同时开启时,温室内温度为299.0K,通风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单开一个通风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模型 日光温室 热流场 气流场
下载PDF
特朗勃壁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昭 徐晓丽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8-570,共3页
对特朗勃壁内传热过程和夹层空气动力进行分析,建立了CFD数值模拟模型,耦合流固传热,利用Relieble k-ε两方程模型模拟了特朗勃壁内温度场。对集热墙体材料、墙体高度、空气层厚度、通风孔尺寸、金属板表面涂层材料性质及室外气象参数... 对特朗勃壁内传热过程和夹层空气动力进行分析,建立了CFD数值模拟模型,耦合流固传热,利用Relieble k-ε两方程模型模拟了特朗勃壁内温度场。对集热墙体材料、墙体高度、空气层厚度、通风孔尺寸、金属板表面涂层材料性质及室外气象参数等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给出了适宜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组成。所得结论将有利于推进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建筑 温度场 cfd 特朗勃壁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集热墙冬季保温性能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贾永英 张蕾 冯睿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建立新型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墙,给出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的结构组成。利用CFD技术对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系统采暖房间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给出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室内温度日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新型太阳能集热墙与传统太阳能集热... 建立新型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墙,给出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的结构组成。利用CFD技术对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系统采暖房间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给出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室内温度日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新型太阳能集热墙与传统太阳能集热墙的温度场分布,验证了新型太阳能集热墙具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 cfd 对比分析 温度场
下载PDF
新型太阳能集热墙空气间层温度场的模拟计算
4
作者 贾永英 王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3期5751-5754,共4页
建立新型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墙,它由单层高透型LOW-E玻璃、百叶形的太阳能吸收层、空气间层、聚苯板和实体墙构成。利用CFD技术,采用RNGk-ε两方程模型和太阳加载模型模拟了太阳能集热墙内部空气层的温度场;并建立了对比模型,其结构为双... 建立新型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墙,它由单层高透型LOW-E玻璃、百叶形的太阳能吸收层、空气间层、聚苯板和实体墙构成。利用CFD技术,采用RNGk-ε两方程模型和太阳加载模型模拟了太阳能集热墙内部空气层的温度场;并建立了对比模型,其结构为双层普通玻璃、百叶形的太阳能吸收层、空气间层、聚苯板和实体墙。在相同模拟条件下对其空气间层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得出,新型结构的集热墙集热性能优于对比模型,节能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对太阳能集热墙的工程设计及进一步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集热墙 cfd 太阳加载模型 温度场
下载PDF
成都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邓非凡 赵坪锐 +3 位作者 向芬 李健 牛晨 龚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0-1828,共9页
为获取成都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特征,在成都市郊设立一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进行连续一年的温度和气象要素实时观测,对不同季节轨道结构内部温度与气象要素的对应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时轨道结构内部的温... 为获取成都地区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场分布特征,在成都市郊设立一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进行连续一年的温度和气象要素实时观测,对不同季节轨道结构内部温度与气象要素的对应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晴天时轨道结构内部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呈周期性波动,轨道结构垂向上相邻2层温度极值出现的时间依次滞后,而阴雨天时周期性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道床板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特别是道床板表面以下50 mm范围内;道床板板角、板边及板中的温度日变化幅度与气温日变化幅度均呈线性相关关系,道床板日温度荷载取值建议参照道床板中部实测数据选取;道床板垂向温度荷载模式呈指数函数分布;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道床板垂向最大正温度梯度耦合预估模型,其相似度高于0.85,可用于工程结构设计荷载的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温度场 太阳辐射强度 温度荷载模式 预估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