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t transfer study on solid and porous convective fins with temperature-dependent heat generation using efficient analytical method 被引量:10
1
作者 S.E.Ghasemi P.Valipour +1 位作者 M.Hatami D.D.Ganj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592-4598,共7页
A simple and highly accurate semi-analytical method, called the 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 method(DTM), was used for solving the nonlinea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equation in solid and porous longitudinal fin with t... A simple and highly accurate semi-analytical method, called the 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 method(DTM), was used for solving the nonlinea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equation in solid and porous longitudinal fin with temperature dependent internal heat generation. The problem was solved for two main cases. In the first case, heat generation was assumed variable by fin temperature for a solid fin and in second heat generation varied with temperature for a porous fin.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or a range of values of parameters appearing in the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e.g. N, εG, and G). Results reveal that DTM is very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Also, it is found that this method can achieve more suitable results in comparison to numeric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convective fin solid and porous fin heat generation analytical method thermal analysis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Method for Solid Flow Rate Measurement in Gas-Solid Two Phase Flow
2
作者 袁竹林 卢作基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7年第2期74-78,共5页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solid flow rate in gas solid two phase flow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 electrically heated probe was put in a gas solid two phase flow. For certain solid particles, the flow medi... A new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solid flow rate in gas solid two phase flow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 electrically heated probe was put in a gas solid two phase flow. For certain solid particles, the flow media with different velociti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les produced different 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with the probe. The solid flow rate can b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intensity of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s were made on a pilot pneumatic conveying device. Research results prove that the method works effectively and reli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solid two PHASE FLOW MEASUREMENT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Effects of Solid Matrix and Porosity of Porous Medium on Heat Transfer of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Saturated with Power-Law Nanofluids
3
作者 陈晖 肖天丽 +1 位作者 陈嘉阳 沈明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80-84,共5页
The effect of the solid matrix and porosity of the porous medium are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study of power-law nanofluids, and the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heat generation is investigated. Two cases of soli... The effect of the solid matrix and porosity of the porous medium are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study of power-law nanofluids, and the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with heat generation is investigated. Two cases of solid matrix of porous medium including glass balls and aluminum foam are considered. The governing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simplified by dimensionless variables and similarity transformations, and are solved numerically by using a shooting method with the fourth-fifth-order Runge-Kutta integration technique.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porosity leads to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in the surface of the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 is as Effects of solid Matrix and Porosity of Porous Medium on heat transfer of Marangoni Boundary Layer Flow Saturated with Power-Law Nanofluids in with on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and Energy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with Different Internal Component
4
作者 Enmin Tang Jing Ding Jianfeng Lu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20年第2期88-100,共13页
Steel industry is high energy-consuming industry, and its waste?heat recovery is critically?important for energy utilization. In this study, pipeline bundle is used to enhance heat transfer in?waste?heat recovery devi... Steel industry is high energy-consuming industry, and its waste?heat recovery is critically?important for energy utilization. In this study, pipeline bundle is used to enhance heat transfer in?waste?heat recovery device,?and?associated gas-solid heat transfer and energy utilization performance with different pipeline arrangement, pipe diameter and shape of internal component are further analyzed. The temperatures of gas and particle in device with pipeline bundle periodically fluctuate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ose in staggered system distribute more uniformly than those in paralleled system. Compared with paralleled device, exergy and waste hea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taggered device have been improved, and they are both higher than?those without pipeline. As pipe diameter increases, exergy and waste hea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nd they reach the maxima with optimal pipe diameter.?As the width of internal component keeps constant, influence of its shape on heat transfer is very li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POROUS Media Local Thermal NON-EQUILIBRIUM Gas solid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behavior at metal/die in finger-plated casting during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process 被引量:3
5
作者 Wen-bo Yu Song Liang +3 位作者 Yong-you Cao Xiao-bo Li Zhi-peng Guo Shou-mei Xiong 《China Foundry》 SCIE 2017年第4期258-264,共7页
Heat transfer at the metal-die interfa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and casting structure. As thin-wall components are extensively produced by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process(HPDC), the B390... Heat transfer at the metal-die interfa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and casting structure. As thin-wall components are extensively produced by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process(HPDC), the B390 alloy finger-plate casting was cast against an H13 steel die on a cold-chamber HPDC machine. The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behavior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die was carefully studied using an inverse approach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inside the die. Furthermore, the filling process and the solidification rate in different finger-plates were also given to expla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facial heat flux(q) and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 Measurement results at the side of sprue indicates that qmax and hmax could reach 9.2 MW·m^(-2) and 64.3 kW ·m^(-2)·K^(-1), respectively. The simulation of melt flow in the die reveals that the thinnest(T_1) finger plate could accelerate the melt flow from 50 m·s^(-1) to 110 m·s^(-1). Due to this high velocity, the interfacial heat flux at the end of T_1 could firstly reach a highest value 7.92 MW·m^(-2) among the ends of T_n(n=2,3,4,5). In addition, the q_(max) and h_(max) values of T_2, T_4 and T_5 finger-plat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thickness of the finger plate. Finally, at the rapid decreasing stage of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 the decreasing rate of h has an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creasing rate of solid fractio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HPDC)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BEHAVIOR metal/die interface solidification speed solid fraction
下载PDF
烧结矿预冷却技术及装备研究
6
作者 廖继勇 谭潇玲 +2 位作者 张震 戴波 卢兴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为了对烧结矿的高品质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利用,提升环冷机布料的均匀性和热量分布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烧结矿显热回收效率,本文使用可实现烧结矿冷却和高品质余热回收的预冷却装置取代现有烧冷系统中的给料溜槽,并引入可提高换热效率和余... 为了对烧结矿的高品质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利用,提升环冷机布料的均匀性和热量分布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烧结矿显热回收效率,本文使用可实现烧结矿冷却和高品质余热回收的预冷却装置取代现有烧冷系统中的给料溜槽,并引入可提高换热效率和余热品位的气固逆流换热方式,形成烧结矿预冷却技术。同时,对预冷却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基于Fluent和EDEM仿真平台,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结构方案装置内部的气流分布、料层阻力以及物料流动情况,并对装置的换热效果进行验证,从而获得最佳的预冷却装置结构方案和运行参数。烧结矿预冷却技术及装备在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360 m^(2)烧结机1.5 a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该技术可改善环冷机布料的平整度,将余热锅炉蒸汽产量由34 t/h提升至40 t/h左右,显著提高了烧结矿显热的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显热回收 预冷却 气固逆流换热 厚料层冷却
下载PDF
烟气干法熄焦在低阶煤热解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吴鹏 戴航 苗文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78-280,共3页
以烟气为干法熄焦介质,可以回收半焦热量用于原煤的干燥,从而提高热解系统热效率。通过中试考察了烟气流量、停留时间对半焦温度的影响,分析了热解工业装置冷却段运行数据。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干法熄焦,半焦显热回收率达到93.8%,影响冷... 以烟气为干法熄焦介质,可以回收半焦热量用于原煤的干燥,从而提高热解系统热效率。通过中试考察了烟气流量、停留时间对半焦温度的影响,分析了热解工业装置冷却段运行数据。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干法熄焦,半焦显热回收率达到93.8%,影响冷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烟气流量,其次是半焦入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熄焦 低阶煤 分质利用 气固换热
下载PDF
20钢/316L复合管固液复合制坯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桂海莲 胡晓彤 +7 位作者 刘浩 张琛 李强 胡建华 陈建勋 苟毓俊 双远华 张鹏岳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72-178,共7页
双金属复合管在石油运输行业中应用前景广阔,结合性能是考察复合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能在轧制成形过程中得到高品质的复合管材,在复合管制坯过程中要求实现界面处的冶金复合。以20钢和316L为原材料,基于结合温度及元素扩散情... 双金属复合管在石油运输行业中应用前景广阔,结合性能是考察复合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能在轧制成形过程中得到高品质的复合管材,在复合管制坯过程中要求实现界面处的冶金复合。以20钢和316L为原材料,基于结合温度及元素扩散情况,采用固液复合方式,并且结合界面的温度模型及通过Pro CAST软件模拟,获得了外模最佳预热温度为1050—1100℃。通过现场试制界面处实现了冶金复合,在最佳温度范围既保证了固态20钢和液态316L之间能达到冶金复合,又能使元素有充分的扩散时间而增强了界面结合强度,同时又可以防止因元素过渡扩散而导致316L腐蚀性能下降。该方法为后续复合管连轧提供了优良的管坯,可实现高品质复合管的现场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复合 复合管坯 热传导 界面 结合强度 扩散 20钢/316L 模型
下载PDF
计及复杂换位结构的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定子流固耦合传热研究
9
作者 边旭 孟雨鹏 +2 位作者 梁艳萍 王乃元 韩仰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328-5337,I0026,共11页
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通常采用多根空、实心股线并绕的复杂编织换位结构,针对尺寸相差悬殊的复杂结构使得其定子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存在网格数量多、容易出现奇异解的难点问题,该文提出三维区段式流固耦合网格划分方法,... 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的定子绕组通常采用多根空、实心股线并绕的复杂编织换位结构,针对尺寸相差悬殊的复杂结构使得其定子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存在网格数量多、容易出现奇异解的难点问题,该文提出三维区段式流固耦合网格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区段股线的结构及传热特点,通过非均匀网格划分方法大大降低求解模型的网格数量,实现计及复杂换位结构的定子流固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并通过一台124万kW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的短路型式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定子绕组的新型交叉换位方法并与传统换位方法的温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交叉换位方法使定子绕组股线以及绝缘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定子绕组最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 定子 复杂换位结构 流固耦合 传热
下载PDF
PTC水暖加热系统流固耦合传热研究
10
作者 杨朝阳 任经纬 李楚琳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电动汽车的PTC水暖加热系统主要作用是在低温环境下加热液体传热介质为车辆提供热能,使电机和电池等关键部件能够正常运行并为乘员舱提供热源。对某型商用车PTC水暖加热系统进行流固耦合传热分析,建立流固耦合传热分析模型,在不同工况... 电动汽车的PTC水暖加热系统主要作用是在低温环境下加热液体传热介质为车辆提供热能,使电机和电池等关键部件能够正常运行并为乘员舱提供热源。对某型商用车PTC水暖加热系统进行流固耦合传热分析,建立流固耦合传热分析模型,在不同工况下仿真计算。最后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该PTC水暖加热系统满足温度和流阻的各项设计要求,为PTC水暖加热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水暖加热系统 流固耦合 传热分析
下载PDF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转子径向通风结构研究
11
作者 陶大军 孟卓然 +1 位作者 徐金燕 戈宝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9,共14页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是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唯一能动设备,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高温高压环境及氦气传热工质对驱动电机风路结构设计及相关参数影响引发的新问题,通过建立双侧转子铁心三维风路结构流固耦合传热模...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是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唯一能动设备,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高温气冷堆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高温高压环境及氦气传热工质对驱动电机风路结构设计及相关参数影响引发的新问题,通过建立双侧转子铁心三维风路结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计算分析了高温高压环境下传热工质氦气在转子径向风沟内的流动特性,研究了转子分别在动态和静态情况下,通风结构内流体流动规律及转子铁心和导条的温升变化规律。同时,对不同种类传热工质的对应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搭建了模拟实验测试装置,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氦气风机驱动电机转子风路结构优化、冷却性能的有效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氦气风机驱动电机 通风结构 传热特性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基于组合边界条件的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测试方法
12
作者 陈清华 吴佳乐 +2 位作者 陆育 季家东 刘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121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组合边界条件下结合传热反问题思想测算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建立了正问题理论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和交替方向隐式方法的思想利用MATLAB软件对正问题温度场进行数值求解,利用共轭梯度法结合软件编程求解反问题,反演得到... 提出了一种组合边界条件下结合传热反问题思想测算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建立了正问题理论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和交替方向隐式方法的思想利用MATLAB软件对正问题温度场进行数值求解,利用共轭梯度法结合软件编程求解反问题,反演得到材料的热扩散系数.设计了实验方案并搭建了完整的测试系统,利用测试装置对亚克力板(PMMA)、硼硅玻璃(Pyrex7740)、大理石3种材料进行了综合实验,结果表明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与文献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3.45%,小于5%,验证了测试方法和装置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进一步对PMMA热扩散系数实验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得到扩展不确定度为4.86%,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实验数据可靠,测试方法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材料 对流边界 组合边界 热扩散系数 传热反问题
下载PDF
油滴与高温固体壁面碰撞的流动与传热及飞溅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杨明 陈薄 古忠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考虑油滴(油膜)/固体壁面接触角动态变化和油液热力学特征参数受温度影响,基于流体体积法建立了油滴与高温固体壁面碰撞的三维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油滴碰撞高温固体壁... 考虑油滴(油膜)/固体壁面接触角动态变化和油液热力学特征参数受温度影响,基于流体体积法建立了油滴与高温固体壁面碰撞的三维流动与传热数值计算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油滴碰撞高温固体壁面后的流动与传热及飞溅特性,以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为基础,建立了描述油膜铺展/飞溅临界判据。结果表明:油滴碰撞高温固体壁面后的状态与碰撞条件有关,破碎、飞溅有利于油膜的铺展流动;二次油滴是油膜边缘破碎产生的油带断裂而成,大直径二次油滴分裂为小直径油滴;随油膜铺展进程,壁面平均热流密度增大,而油膜的径向热流密度则逐渐减小;增大碰撞速度、油滴直径和润滑油温度,有利于油膜的破碎与飞溅,二次油滴数量和下飞溅角均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滴碰撞 高温固体壁面 流动与传热 飞溅特性 飞溅临界
下载PDF
锂电池肋片液冷板的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
14
作者 刘欢欢 任晓龙 张泽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0-1266,共7页
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在锂电池两侧插入带通道的冷板是一种有效的高温散热方法。针对电动汽车用方形锂电池,在传统并行流道冷板的基础上,设计了六种肋片强化换热冷板。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比较了不同雷诺数下冷板的换热效果,同... 对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在锂电池两侧插入带通道的冷板是一种有效的高温散热方法。针对电动汽车用方形锂电池,在传统并行流道冷板的基础上,设计了六种肋片强化换热冷板。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和比较了不同雷诺数下冷板的换热效果,同时计算了流场的压降、摩擦因子和速度等来分析其流动特性,最后采用综合考虑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无量纲因子来判断冷板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雷诺数下六种肋片强化冷板散热性能均优于传统并行流道冷板,但压降也不可避免地增大,各个方案中矩形交错肋片液冷板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液冷板 肋片 强化换热结构
下载PDF
不同截面肋柱-软尾结构单相流动传热比较
15
作者 谢磊 徐永生 林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7-1801,共15页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利用动网格技术和重叠网格技术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Reynolds数、截面形状以及长径比下的肋柱-软尾结构在通道中的双向流固耦合换热问题。模拟工况为:Reynolds数Re=200,275,351;肋柱截面形状:圆形和方形;...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利用动网格技术和重叠网格技术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Reynolds数、截面形状以及长径比下的肋柱-软尾结构在通道中的双向流固耦合换热问题。模拟工况为:Reynolds数Re=200,275,351;肋柱截面形状:圆形和方形;长径比k=2,3,4。研究表明:Re=275时圆形截面肋柱-软尾结构的流动换热综合能力优于方形截面结构,k=3时圆形截面肋柱-软尾结构的流动换热综合能力最佳,肋柱周围的局部换热能力方形截面结构好于圆形截面结构;k=3时,随着Reynolds数的增大,不同截面形状的肋柱-软尾结构的流动换热综合能力逐渐升高,并且高Reynolds数、高长径比的圆形截面综合流动换热能力最佳;与不加软尾肋柱结构的流动换热能力进行对比发现,对于圆形截面形状的肋柱结构,增加软尾后综合换热能力增大了1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 动网格 数值模拟 弹性 层流 热流固耦合 强化换热
下载PDF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多场耦合模式及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彦龙 吴能友 +5 位作者 王宏斌 纪云开 綦民辉 刘昌岭 万义钊 陈明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5-1366,共12页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战略意义重大。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非成岩、弱固结、埋藏浅等特征的影响,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处于强烈的多场耦合状态。复杂的多场耦合行为给开采产能和安全风险演化规律预测...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战略意义重大。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非成岩、弱固结、埋藏浅等特征的影响,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处于强烈的多场耦合状态。复杂的多场耦合行为给开采产能和安全风险演化规律预测及其调控方案的制定均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围绕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征并结合降压法开采工程需求,论证了在多场耦合行为分析中考虑固相传质过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将传统热(T)-流(H)-固(M)-化(C)四场耦合升级为热(T)-流(H)-固(M)-化(C)-砂(S)五场耦合的新模式,并概述了实现多场耦合行为模拟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综述了目前在水合物储层流体传质行为、固相传质行为、传热行为、力学变形行为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梳理了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储层多场耦合基础研究领域的主要瓶颈与发展方向。可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工程-地质-环境一体化调控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多场耦合 传热传质 泥砂输运 多相渗流
下载PDF
烧结矿竖冷窑内气固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侯宪荣 尚鹏鹏 +3 位作者 王建梅 闫军顿 李欣 宁可 《重型机械》 2024年第4期13-20,共8页
为了分析烧结矿在下落过程中与冷却风之间的换热规律,建立某型号烧结矿冷却过程中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讨论了烧结矿竖冷窑的工艺参数对烧结矿冷却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不同冷却风入窑温度、速度和烧结矿... 为了分析烧结矿在下落过程中与冷却风之间的换热规律,建立某型号烧结矿冷却过程中的一维稳态数学模型,讨论了烧结矿竖冷窑的工艺参数对烧结矿冷却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不同冷却风入窑温度、速度和烧结矿入窑温度条件下,烧结矿出窑温度和热风温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风入窑温度的增加,冷却风对烧结矿的换热效果逐渐增加。当入窑温度小于100℃时,热风温度增幅较为迅速;而当温度超过100℃后,热风温度的增幅则显著减缓,从烧结矿冷却效率的角度,推荐竖冷窑内适宜的冷却风入窑温度为100℃;而冷却风入窑速度的增加则引起冷却风出窑温度降低,当冷却风入窑速度为10 m/s时,竖冷窑内烧结矿换热效果较好;随着烧结矿入窑温度的增加,烧结矿出窑温度和热风温度均呈上升趋势,烧结矿入窑温度为600~650℃时,竖冷窑冷却效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竖冷窑 气固换热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喷管中强非均匀性介质辐射换热问题求解加速策略
18
作者 肖舰 高包海 +2 位作者 任亚涛 何明键 齐宏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的辐射换热不可忽视,使用传统蒙特卡洛法模拟效率低下,而现有蒙特卡洛法加速策略研究多局限于辐射物性跨越1个数量级的情况,这与实际喷管中的强非均匀性特点不符。因此,辐射物性跨越2~3个数量级时,以零碰撞蒙特卡...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的辐射换热不可忽视,使用传统蒙特卡洛法模拟效率低下,而现有蒙特卡洛法加速策略研究多局限于辐射物性跨越1个数量级的情况,这与实际喷管中的强非均匀性特点不符。因此,辐射物性跨越2~3个数量级时,以零碰撞蒙特卡洛法为基准,对加权零碰撞蒙特卡洛法和分解蒙特卡洛法两种加速策略进行比较探究,分别考察了灰介质立方体、非灰介质圆柱体算例。结果表明:加权零碰撞蒙特卡洛法在零碰撞衰减系数取全局最大值的60%以上、分解蒙特卡洛法在控制介质辐射物性取全局最大值的3%以内时,二者均可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缩减计算用时;相较分解蒙特卡洛法,加权零碰撞蒙特卡洛法的加速性能更好,其在非灰算例中的效率提升最高可达14%。此外,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轴对称网格定位方法,在几种典型路径中计算用时可缩减4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 辐射换热 强非均匀性介质 蒙特卡洛法
下载PDF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Ⅰ脉冲燃烧室壁面烧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人杰 李映坤 陈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针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Ⅰ脉冲燃烧室壁面烧蚀热防护问题,基于热解动力学和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芳纶/三元乙丙橡胶(EPDM)变热物性传热烧蚀模型,结合Ⅰ脉冲燃烧室绝热层工作过程的热载荷环境分布特征,开展了Ⅰ脉冲绝热材料与钢壳体... 针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Ⅰ脉冲燃烧室壁面烧蚀热防护问题,基于热解动力学和热化学烧蚀理论,建立了芳纶/三元乙丙橡胶(EPDM)变热物性传热烧蚀模型,结合Ⅰ脉冲燃烧室绝热层工作过程的热载荷环境分布特征,开展了Ⅰ脉冲绝热材料与钢壳体一体化传热烧蚀研究,分析了不同脉冲间隔时间、不同脉冲工作时间对绝热层烧蚀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流作用初期绝热材料表面升温迅速,但温度上升速率和炭化层厚度增长速率随能量扩散不断降低;Ⅱ脉冲工作时,Ⅰ脉冲绝热层烧蚀严重区域与气流剪切力极大值区域对应;不考虑炭化层整体剥落的前提下,脉冲间隔时间越长,Ⅰ脉冲绝热层烧蚀厚度越小,但Ⅰ脉冲燃烧室壳体温度越高,越容易影响发动机结构完整性;脉冲工作时间越长,烧蚀厚度增加速率越小;双脉冲发动机工作时间一定时,Ⅱ脉冲工作时间占比越大,烧蚀厚度越大。炭化层厚度在24 s左右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变热物性 烧蚀 三元乙丙橡胶(EPDM) 传热
下载PDF
固液相变材料的封装制备及在建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成鑫磊 穆锐 +3 位作者 孙涛 刘元雪 胡志德 蒋昊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3,共15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建筑能耗已逐渐成为绿色建造节能的突出性问题。相变储能技术是指通过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储存或释放热量的热储能方式,最终实现调控温度的目标。近年来,相变材料凭借其...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建筑能耗已逐渐成为绿色建造节能的突出性问题。相变储能技术是指通过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储存或释放热量的热储能方式,最终实现调控温度的目标。近年来,相变材料凭借其储热密度高、等温相变等特性,常以潜热形式放出或吸收热量,从而在建筑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相变储能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相变材料的制备、复合、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构件结合使用,为建筑领域的保温储能材料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鉴于此,本文从建筑领域中常见的相变材料出发,以固液相变材料为例,对相变材料的传热理论、封装方法、传热储能、工程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综述,提出了相变材料未来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相变材料 传热机理 封装 保温隔热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