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向台阶-楔体结构对含硼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性能影响
1
作者 卢国庆 徐义华 +2 位作者 胥凯晖 刘炜根 孙海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9,31,共10页
为增强含硼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空气与燃气掺混,提升火焰稳定性及燃烧效率,在一次燃气侧向进气基础上,补燃室前段增加后向台阶-楔体组合结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一次燃气进气方式及楔体结构对含硼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补燃... 为增强含硼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空气与燃气掺混,提升火焰稳定性及燃烧效率,在一次燃气侧向进气基础上,补燃室前段增加后向台阶-楔体组合结构,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一次燃气进气方式及楔体结构对含硼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补燃室结构不变时,一次燃气进气位置到后向台阶的距离从0.5d变化到6d时,硼颗粒燃烧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在一次燃气进气位置距台阶为1.25d时,硼颗粒燃烧效率最大,为48%;当一次燃气进气角度在45o~170o内时,一次燃气进气角度越大,发动机燃烧效率越高,一次燃气进气角度为170o时总燃烧效率最大,为71.32%;在一次燃气进气方式不变时,取楔体高度与台阶高度之比分别为0.40、0.50、0.55、0.60、0.65、0.70、0.75、1.00,随着比值增大,总压恢复系数减小,硼颗粒燃烧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楔体高度与台阶高度之比为0.60时,硼颗粒燃烧效率最大,为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硼颗粒 进气方式 楔体 数值研究
下载PDF
喷口数与进气道角对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气流掺混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春波 李强 +2 位作者 何洪庆 蔡体敏 曾卓雄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采用N S方程和k ε双方程湍流模型,离散后采用迎风格式进行数值求解,对管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燃气与空气的掺混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多孔喷管结构以及进气道角度对补燃室内气流掺混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具有4喷口的... 采用N S方程和k ε双方程湍流模型,离散后采用迎风格式进行数值求解,对管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燃气与空气的掺混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多孔喷管结构以及进气道角度对补燃室内气流掺混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具有4喷口的喷管掺混效果优于单喷口的喷管;与30°进气道相比,沿轴向横截面上45°进气道所形成的回流区向进气道一侧偏移,回流区区域减少,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补燃室 进气角度 喷口数 结构 掺混
下载PDF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装置及测控系统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步学 毛根旺 +3 位作者 李进贤 刘华强 冯喜平 林禹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71,共3页
介绍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地面实验装置及测控系统组成、功能、技术指标和可以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固体火箭 冲压发动机 实验装置 测控系统 虚拟仪器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遗传算法优化设计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文彩 陈小前 +1 位作者 罗世彬 王振国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遗传算法能以很高的概率找到全局最优解 ,适合工程优化设计要求。研究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的总体方案设计 ,探讨采用遗传算法实现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优化设计 ,给出满足战术技术指标的最优总体方案和冲压发动机方案。算... 遗传算法能以很高的概率找到全局最优解 ,适合工程优化设计要求。研究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的总体方案设计 ,探讨采用遗传算法实现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优化设计 ,给出满足战术技术指标的最优总体方案和冲压发动机方案。算例表明 ,遗传算法是用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优化设计的很好的优化算法。通过一体化优化设计 ,可以提高冲压发动机和导弹的总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一体化设计 优化 遗传算法 导弹
下载PDF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凝聚相粒子取样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增辉 王云霞 +2 位作者 康剑飞 陈林泉 张胜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9-772,共4页
介绍了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凝相粒子取样试验系统,系统采用等动力原理进行设计,对采集到的粒子进行了后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固冲补燃室粒子取样方法能有效开展补燃室内粒子取样。粒子形状多为球状,在0.5~0.8 MPa下,推进剂燃烧产物粒径... 介绍了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凝相粒子取样试验系统,系统采用等动力原理进行设计,对采集到的粒子进行了后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固冲补燃室粒子取样方法能有效开展补燃室内粒子取样。粒子形状多为球状,在0.5~0.8 MPa下,推进剂燃烧产物粒径分布范围在0.5~80μm之间。进气角度为60°时,其凝相粒子粒径小于30°时的粒径。将头部长度增加到182 mm时,粒度分布出现了多峰分布,粒径变小。二次进气方式时,其粒径相对一次进气的粒径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动力取样 固体冲压发动机 补燃室 粒度分布
下载PDF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二次燃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纲 何国强 +2 位作者 孙振华 曹军伟 王虎干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0-403,共4页
采用不确定度评定的地面直连冲压实验设备,对某全尺寸固冲发动机补燃室二次燃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定比冲效率,确定了不同的燃气发生器喷嘴结构、空气进气角度、进气头部距离和补燃室长度对二次燃烧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 采用不确定度评定的地面直连冲压实验设备,对某全尺寸固冲发动机补燃室二次燃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定比冲效率,确定了不同的燃气发生器喷嘴结构、空气进气角度、进气头部距离和补燃室长度对二次燃烧的影响,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五喷嘴比冲效率较高,燃气的切入方式对补燃室二次燃烧有重要影响;增大入射角度,可提高比冲效率,但加剧了燃烧产物在补燃室内的沉积;补燃室头部距离不宜过大,比冲效率不随头部距离线性增加;补燃室长度增加,可使比冲效率提高,但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含硼富燃料推进剂 二次燃烧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冷流掺混效果与燃烧效率对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霍东兴 何国强 +2 位作者 陈林泉 刘霓生 叶定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9-332,共4页
在燃气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定量分析了多种空气进气形式下的冷流掺混效果和燃烧效率,对其反应流场进行模拟,得到各自的燃烧效率曲线。通过掺混效果和燃烧效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冷流掺混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二次燃烧效率,原因在于冷流流... 在燃气参数相同的条件下,定量分析了多种空气进气形式下的冷流掺混效果和燃烧效率,对其反应流场进行模拟,得到各自的燃烧效率曲线。通过掺混效果和燃烧效率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冷流掺混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二次燃烧效率,原因在于冷流流场分析仅考虑了纯气相流场的掺混效果,而未考虑两相流作用;金属粒子滞留时间对燃烧效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提高补燃室燃烧效率,除改善掺混效果外,还应设法延长金属粒子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掺混流场 燃烧效率
下载PDF
中心进气旋转射流冲压燃烧室湍流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冯喜平 董韬 +1 位作者 李进贤 唐金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6-200,共5页
采用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及涡耗散燃烧模型,对头部进气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二维轴对称反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空气射流和燃气射流无旋、同向旋转和反向旋转3种进气方式对二次燃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空气射流和燃... 采用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及涡耗散燃烧模型,对头部进气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二次燃烧二维轴对称反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空气射流和燃气射流无旋、同向旋转和反向旋转3种进气方式对二次燃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空气射流和燃气射流以有旋状态进入补燃室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速度变快,化学反应更快,燃烧也更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旋流进气 二次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掺混与燃烧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岭松 何国强 +1 位作者 刘佩进 李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的掺混与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进气道尺寸、进气夹角、头部距离、一次喷嘴扩张比和喷嘴数目等结构因素对补燃室掺混与燃烧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 用雷诺平均N-S方程和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的掺混与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考虑了进气道尺寸、进气夹角、头部距离、一次喷嘴扩张比和喷嘴数目等结构因素对补燃室掺混与燃烧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进气道尺寸和进气夹角对掺混与补燃性能的影响与非壅塞式相同;增加一次喷嘴的数目和加大喷嘴的扩张比增加了燃气的分散性,提高了补燃效率。该研究从理论上找到了提高补燃效率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壅塞式固冲发动机 数值模拟 燃烧效率
下载PDF
一种固冲发动机用流量调节装置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兰飞强 王丽娟 +1 位作者 程翔 智博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8-151,共4页
为了使冲压发动机适应更宽广的工作包线,提高工作性能,充分发挥推进剂的能量,必须设计燃气发生器流量调节装置。文中针对一种固冲发动机用流量调节装置进行了设计,完成了结构与内流场仿真计算,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加工试验件完成了热试试... 为了使冲压发动机适应更宽广的工作包线,提高工作性能,充分发挥推进剂的能量,必须设计燃气发生器流量调节装置。文中针对一种固冲发动机用流量调节装置进行了设计,完成了结构与内流场仿真计算,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加工试验件完成了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流量调节装置满足冲压发动机要求,可以为流量调节装置将来的实际应用作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冲发动机 流量调节装置 方案研究 仿真计算
下载PDF
特型燃气喷口对补燃室掺混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同辉 白涛涛 +2 位作者 莫展 单睿子 曹军伟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采用N-S方程、k-ε双方程和非预混燃烧简化PDF模型,对3种特型燃气喷口结构的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掺混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3种特型燃气喷口对补燃室中掺混燃烧的影响,并与常规型燃气喷口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型... 采用N-S方程、k-ε双方程和非预混燃烧简化PDF模型,对3种特型燃气喷口结构的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掺混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3种特型燃气喷口对补燃室中掺混燃烧的影响,并与常规型燃气喷口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型燃气喷口可以有效增强补燃室中燃气与空气的掺混效果,提高燃气的完全燃烧程度,提升固冲发动机补燃室的特征速度;2#和3#特型喷口的补燃室掺混燃烧效果要比1#特型喷口更好,但是会带来更大的总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补燃室 掺混燃烧 特型燃气喷口 特征速度
下载PDF
富氧环境下绝热层烧蚀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晓京 何国强 +1 位作者 李江 刘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采用模拟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富氧环境的试验系统,测试了几种绝热层材料不同氧含量环境下的烧蚀特性。烧蚀过程中燃气中的氧化性组分会渗入炭化层内部,在炭化层内的孔隙中与材料发生放热的化学反应,大量消耗碳,加剧了烧蚀的过程。... 采用模拟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富氧环境的试验系统,测试了几种绝热层材料不同氧含量环境下的烧蚀特性。烧蚀过程中燃气中的氧化性组分会渗入炭化层内部,在炭化层内的孔隙中与材料发生放热的化学反应,大量消耗碳,加剧了烧蚀的过程。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建立了以基体层、热解层、炭化层为基础的富氧烧蚀模型。应用该模型预估了试验所用绝热层材料的烧蚀率,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富氧 绝热层 烧蚀
下载PDF
二次进气流量比对固冲发动机燃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维平 刘佩进 何国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03,共3页
采用k-ε湍流模型及单步涡扩散化学反应模型,对二次进气结构的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反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二次进气流量比对燃烧效率与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流量比下,采用二次进气后补燃室内燃烧效率明显提高,且... 采用k-ε湍流模型及单步涡扩散化学反应模型,对二次进气结构的固体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的反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二次进气流量比对燃烧效率与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流量比下,采用二次进气后补燃室内燃烧效率明显提高,且温度场分布有利于内壁面热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二次进气 燃烧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绝热层烧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岩芳 陈林泉 +1 位作者 严利民 叶定友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69,74,共3页
补燃室热防护系统研究是飞航导弹固冲发动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了固冲试验发动机,采用新型绝热材料作为补燃室绝热层,并通过直连式试验研究考核该绝热层在补燃室恶劣条件下的工作情况,为固冲发动机补燃室热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可... 补燃室热防护系统研究是飞航导弹固冲发动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了固冲试验发动机,采用新型绝热材料作为补燃室绝热层,并通过直连式试验研究考核该绝热层在补燃室恶劣条件下的工作情况,为固冲发动机补燃室热防护系统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补燃室 绝热层 烧蚀试验 防护系统 导弹 热防护
下载PDF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夏智勋 陈斌斌 +2 位作者 黄利亚 王德全 马立坤 《上海航天》 CSCD 2019年第6期11-18,共8页
近年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获得飞快发展,本文综述了其技术研究进展,为后续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及相似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主要介绍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燃气流量调节技术、贫氧推进剂技术、高效燃烧组织技术、转级技术等关键技... 近年来,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获得飞快发展,本文综述了其技术研究进展,为后续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及相似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主要介绍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燃气流量调节技术、贫氧推进剂技术、高效燃烧组织技术、转级技术等关键技术。总结发现国内外关键技术已取得了较全面突破,逐渐进入工程实用阶段,但燃烧基础问题研究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推进剂细观燃烧、多相湍流燃烧、金属颗粒燃烧等基础科学研究,进而促进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贫氧推进剂 燃气流量调节 燃烧组织 金属颗粒燃烧 细观燃烧
下载PDF
一种先进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堵盖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全 单睿子 +2 位作者 刘乐卿 兰飞强 张国宏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9,共5页
简要对比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不同形式进气道出口堵盖设计方案,指出可烧蚀堵盖是今后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一种该类型堵盖,它是由钯和铝组成的层压板结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固冲... 简要对比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不同形式进气道出口堵盖设计方案,指出可烧蚀堵盖是今后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详细设计了一种该类型堵盖,它是由钯和铝组成的层压板结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固冲发动机对进气道出口堵盖的强度和密封要求,可为可烧蚀堵盖在未来先进空空导弹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进气道出口 可烧蚀堵盖 空空导弹
下载PDF
高温燃气射流对固冲发动机二次燃烧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军伟 何国强 +1 位作者 单睿子 莫展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0,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固冲发动机的二次燃烧效率,文中提出了在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头部引入高温燃气射流增强掺混燃烧的技术思路,并开展了仿真和验证试验工作。仿真分析表明:当在补燃室头部引入高温燃气射流时,能够提高补燃室头部流场的温度,使得... 为进一步提高固冲发动机的二次燃烧效率,文中提出了在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头部引入高温燃气射流增强掺混燃烧的技术思路,并开展了仿真和验证试验工作。仿真分析表明:当在补燃室头部引入高温燃气射流时,能够提高补燃室头部流场的温度,使得燃料更易于燃烧,从而提高了固冲发动机的二次燃烧效率;试验结果也验证了在固冲发动机头部引入高温燃气射流,能够使固冲发动机的二次燃烧效率由81.3%提高到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射流 固冲发动机 燃烧效率 富燃料推进剂
下载PDF
基于多方法协作优化方法的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导弹一体化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文彩 罗世彬 王振国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8,共5页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导弹性能相互之间紧密耦合。从导弹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引入一体化设计思想,能充分发挥和协调好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导弹的性能,提高了导弹的总体设计水平。采用基于遗传算法、Powell法和模式搜索法的多方法协作优化...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导弹性能相互之间紧密耦合。从导弹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引入一体化设计思想,能充分发挥和协调好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导弹的性能,提高了导弹的总体设计水平。采用基于遗传算法、Powell法和模式搜索法的多方法协作优化方法进行了以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总体一体化优化设计。算例表明,采用该多方法协作优化方法进行一体化优化设计,可以协调导弹的总体参数,提高导弹的总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一体化设计 多方法协作优化方法
下载PDF
侧向旋转射流进气对固冲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喜平 董韬 +1 位作者 李进贤 唐金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1-594,598,共5页
采用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及涡耗散燃烧模型,在不同旋转工况下给定相同进气流量,对侧向进气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湍流反应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燃烧产物的平衡组分、燃烧温度和其他热力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补燃室燃烧效率、发动... 采用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及涡耗散燃烧模型,在不同旋转工况下给定相同进气流量,对侧向进气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湍流反应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燃烧产物的平衡组分、燃烧温度和其他热力学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补燃室燃烧效率、发动机推力等参数。数值模拟表明,对于侧向进气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在空气射流中引入旋转流动,能有效提高补燃室内的燃烧效率,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性能。燃烧效率随旋流强度呈先增大、后又减小的规律。采用最佳旋流数的旋转进气后,可使发动机推力提高约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旋流进气 二次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铝镁推进剂固冲发动机两相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喜平 周晓斯 +1 位作者 郑亚 李进贤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35,共5页
针对铝镁推进剂中心进气固冲发动机,湍流模型采用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气相燃烧采用涡耗散模型,两相流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铝颗粒燃烧采用Brooks燃烧模型,对二次燃烧和流动进行了三维、两相和化学反应流场数值模拟,对比和分析了冲压... 针对铝镁推进剂中心进气固冲发动机,湍流模型采用Reynolds应力方程模型,气相燃烧采用涡耗散模型,两相流采用颗粒随机轨道模型,铝颗粒燃烧采用Brooks燃烧模型,对二次燃烧和流动进行了三维、两相和化学反应流场数值模拟,对比和分析了冲压空气与一次燃气无旋、同向及反向旋转3种工况下补燃室燃烧流动特性及燃烧效率,并对不同工况下的发动机比冲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有旋工况下的铝颗粒燃烧效率均高于无旋工况,采用同向旋转可使补燃室出口总燃烧效率提高约10.02%,颗粒滞留时间可延长约0.699 ms,有旋工况下的发动机比冲均低于无旋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旋转进气 两相燃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