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Ts@S composite as cathode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ith ultralong cycle life 被引量:7
1
作者 Qiang Zhang Ning Huang +3 位作者 Zhen Huang Liangting Cai Jinghua Wu Xiayin Y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51-155,I0006,共6页
The main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iqui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re the shuttle effect at the cathode caused by the polysulfide and the safety concern at the Li metal anode arose from the dendrite fo... The main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iqui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re the shuttle effect at the cathode caused by the polysulfide and the safety concern at the Li metal anode arose from the dendrite formation.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solve the shuttle effect and prevent short circuits.However,solid-solid contacts between the electrodes and the electrolyte increase the interface resistance and stress/strain,which could result in the limit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In this work,the cathode of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is prepared by depositing sulfur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rbon nanotubes(CNTs@S)and further mixing with Li10GeP2S12 electrolyte and acetylene black agents.At 60℃,CNTs@S electrode exhibits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delivering the reversible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1193.3,959.5,813.1,569.6 and 395.5 mAhg^-1 at the rate of 0.1,0.5,1,2 and 5 C,respectively.Moreover,the CNTs@S is able to demonstrate superior high-rate capability of 660.3 mAhg^-1 and cycling stability of 400 cycles at a high rate of 1.0 C.Such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CNTs,S and Li10GeP2S12 electrolyte increase the electronic and ionic conductivity between the cathode and the electrolyte hence improves the rate performance and capacity ret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S composite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y Electronic conduction network Interfacial contact Ultralong cycle life
下载PDF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Huiming Guo Cheng +2 位作者 Nuli Yanna Yang Jun Wang Jiulin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8年第4期565-577,共13页
Secondary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low cost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However,the"shuttle effect"of polysulfides dissolved in liquid electro... Secondary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low cost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However,the"shuttle effect"of polysulfides dissolved in liquid electrolytes leads to a decrease of the cell Coulomb efficiency(CE).Therefore,researchers have used solid electrolytes instead of traditional liquid electrolytes and separators to suppress the"shuttle effect"of polysulfides and th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The progress in electrolytes for 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including solid-state polymer,inorganic,and composite electrolytes to solve the issues is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 inorganic electrolytes composite electrolytes
下载PDF
渤南油田注水沿程水质劣化原因评价
3
作者 陈景军 刘向军 徐福刚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针对渤南油田注水流程沿程水质劣化的问题,利用色谱、质谱、光谱等分析仪器检测悬浮固体颗粒的组成。结合悬浮固体颗粒组分的检测结果及水质数据,证明水中Fe^(2+)/Fe^(3+)与S^(2-)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是沿程水质劣化的主要原因。目测及... 针对渤南油田注水流程沿程水质劣化的问题,利用色谱、质谱、光谱等分析仪器检测悬浮固体颗粒的组成。结合悬浮固体颗粒组分的检测结果及水质数据,证明水中Fe^(2+)/Fe^(3+)与S^(2-)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是沿程水质劣化的主要原因。目测及机理分析表明水中溶解氧也参与了沉淀反应,即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进而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现场采用氧化法去除亚铁离子和硫离子,试验后硫离子含量稳定为0,总铁的质量浓度由10.65 mg/L下降到0.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流程 水质 悬浮固体 含硫量 氧化
下载PDF
固废基硫掺杂多孔炭材料制备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宝凤 王术高 程芳琴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411,共17页
含碳固废来源广、产量大,其大量堆存严重制约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含碳固废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利用含碳固废制备多孔炭材料是其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多孔炭进行硫原子掺杂不仅可使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改善,还可以改变材... 含碳固废来源广、产量大,其大量堆存严重制约了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含碳固废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利用含碳固废制备多孔炭材料是其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多孔炭进行硫原子掺杂不仅可使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改善,还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异质性,生成有利于CO_(2)捕集的活性位点,强化材料对CO_(2)分子的吸附作用,从而提高其CO_(2)吸附容量。简述了固废基硫掺杂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硫掺杂多孔炭材料用于CO_(2)吸附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硫掺杂多孔炭材料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在CO_(2)吸附领域的工业化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处理 含碳固废 硫掺杂多孔炭 吸附剂 CO_(2)捕集
下载PDF
室温钠硫电池体系催化调控硫转化路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红 苏志华 +2 位作者 公孙康为 马厚义 鹿可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17-19,共3页
本文重点阐释了催化活性中心对硫转化路径的调控作用,系统总结了各种功能结构载体对长链多硫化钠、短链多硫化钠及小硫分子转化路径的催化调控。展望了构建新型准固态转化硫正极的可行性,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室温钠硫电池的放电容量及循环... 本文重点阐释了催化活性中心对硫转化路径的调控作用,系统总结了各种功能结构载体对长链多硫化钠、短链多硫化钠及小硫分子转化路径的催化调控。展望了构建新型准固态转化硫正极的可行性,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室温钠硫电池的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硫化物催化 室温钠硫电池 准固态硫转化 氧化还原催化
下载PDF
吡咯基三嗪聚合框架用于固相转变硫聚物正极性能研究
6
作者 易义坤 李明涛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8,共8页
针对锂硫电池存在严重穿梭效应的问题,硫物质的固相转变可有效消除多硫化锂在液相中的溶解扩散。以聚丙烯腈为代表的常规链状聚合物可通过共价结合短链硫实现固相转变,然而往往受到硫含量低、倍率性能差的限制。通过氰基三聚与吡咯自由... 针对锂硫电池存在严重穿梭效应的问题,硫物质的固相转变可有效消除多硫化锂在液相中的溶解扩散。以聚丙烯腈为代表的常规链状聚合物可通过共价结合短链硫实现固相转变,然而往往受到硫含量低、倍率性能差的限制。通过氰基三聚与吡咯自由基聚合构筑了吡咯基三嗪聚合物框架(P-CNPy),其硫含量较高,达到47%。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硫聚物正极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0.2C循环500次平均容量衰减仅为0.03%,4C时可逆容量仍保留580mA∙h/g。该方法可为高性能二维框架结构硫聚物正极的设计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转变 聚合物框架 硫聚物正极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酸性气田溶硫剂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曹学雨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4-6,共3页
随着高酸性气田的开采,地层压力在不断下降,硫沉积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溶硫剂的发展对于酸性气田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化学溶硫剂通过化学溶剂与固体硫磺发生反应,实现井筒、地面的溶硫解堵。本文针对溶硫剂的发展,深入分析了固体... 随着高酸性气田的开采,地层压力在不断下降,硫沉积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溶硫剂的发展对于酸性气田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化学溶硫剂通过化学溶剂与固体硫磺发生反应,实现井筒、地面的溶硫解堵。本文针对溶硫剂的发展,深入分析了固体硫磺的结构、性质,硫沉积的影响因素、危害、溶硫剂的发展等方向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系统地分析了未来溶硫剂的发展趋势,为新型溶硫剂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硫磺 硫沉积 高酸性气田
下载PDF
全固态锂硫电池电极及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吕忠伟 彭锦雪 +1 位作者 郑陈熙 龚正良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27,共6页
全固态锂硫电池(ASSLSBs)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体系候选者之一,然而目前实验室使用的粉末冷压技术并不适合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合适的工艺大规模制备固态电解质膜以及复合正极对促进全固态锂硫电池的... 全固态锂硫电池(ASSLSBs)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储能体系候选者之一,然而目前实验室使用的粉末冷压技术并不适合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合适的工艺大规模制备固态电解质膜以及复合正极对促进全固态锂硫电池的实际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二甲苯作为溶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作为粘结剂,通过浆料涂布工艺制备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4.7×10^(-4) S/cm)的自支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以及高硫含量(50%质量分数)、高硫载量(4~5 mg/cm^(2))的复合硫正极极片,并研究了其性能。研究表明:SEBS质量分数为3%时,电解质膜兼具柔性及高离子电导率;SEBS质量分数为1%的复合硫正极极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使用固态电解质膜与复合正极极片组装的全固态锂硫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742.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硫电池 自支撑 硫化物电解质膜 硫正极极片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成储成藏机理与油气藏开发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9 位作者 黎茂稳 李慧莉 朱东亚 邱楠生 庞雄奇 曾大乾 康志江 马安来 石开波 张军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2-707,共16页
基于钻井、地震、测井、测试以及实验分析等新资料,针对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成储、成藏和油气藏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持续攻关。研究表明:(1)断裂主导形成的储集体和古老层系白云岩储层是深层—超深... 基于钻井、地震、测井、测试以及实验分析等新资料,针对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成储、成藏和油气藏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持续攻关。研究表明:(1)断裂主导形成的储集体和古老层系白云岩储层是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两类重要的储层;以断裂为主导形成的规模储集体,根据成因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断裂活动过程中构造破裂形成的缝洞储集体、致密碳酸盐岩受断裂和流体双重改造形成的储集体与早期丘滩等高能相带受断裂和流体改造形成的储层;优势丘滩相、早期白云石化和溶蚀、酸性流体环境、膏盐岩封盖和超压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和保持的关键。(2)中国中西部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被动陆缘深水陆棚、碳酸盐缓坡等环境中,构造-热体制是控制深层—超深层油气藏赋存相态的重要因素,改造型动力场控制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与分布。(3)普光等高含硫酸性气田开发过程中硫析出堵塞井筒,采用井筒溶硫剂配合连续油管解硫堵效果明显;基于沉积模拟的双重介质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可以精细刻画水侵前缘空间展布及变化,并据此提出气井全生命周期调、排、堵控水对策。(4)超深断控缝洞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敏感,渗透率随压力下降而显著降低,产量递减较快;凝析气藏相态变化快,压降显著影响凝析油采出程度;据此提出“注水+注天然气”重力驱油藏开发方法和“高注低采”天然气驱凝析气藏开发方法;采用分层次约束、逐级地质建模和流-固-热耦合的复合介质数值模拟有效提高了油气藏开发生产动态模拟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机理 礁滩相高含硫酸性气藏 超深断控缝洞油气藏 井筒硫沉积 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
下载PDF
锂/硫电池电解液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朱梦媛 赵晴 +4 位作者 李雪 邵华锋 王存国 王艳丽 叶付臣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73-78,共6页
锂/硫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1672 mA·h/g)、高能量密度(2600 W·h/kg)、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电化学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储能电源之一;但“穿梭效应”导致的活性物质失活和电极极化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 锂/硫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1672 mA·h/g)、高能量密度(2600 W·h/kg)、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电化学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储能电源之一;但“穿梭效应”导致的活性物质失活和电极极化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综述了近年来锂/硫电池电解液体系和半固态及全固态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锂/硫电池电解液未来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其中,液体电解液由于离子电导率高,在电池加工过程中灌装比较方便快捷,将率先工业化;而半固态和全固态电解质由于安全性能高,是未来锂/硫电池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电解液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半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
下载PDF
基于固-固反应机制锂硫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雪 欧阳全胜 邵姣婧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3,97,共13页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且单质硫存在环境友好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前景良好的储能器件。然而,硫在常规醚类电解液中进行充放电是基于固-液-固两相转换的反应机制,会生成溶解性较高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从而引发穿梭效应...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且单质硫存在环境友好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前景良好的储能器件。然而,硫在常规醚类电解液中进行充放电是基于固-液-固两相转换的反应机制,会生成溶解性较高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从而引发穿梭效应,导致活性物质不可逆流失和锂负极腐蚀。因此,发展不涉及液相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的固-固反应机制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证明,通过优化正极材料设计、调控电解质体系及其协同设计等策略,可实现硫正极的固-固反应机制,避免多硫化锂溶解于电解液,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综述了硫正极实现固-固机制的可行途径并进行了机理探讨,最后对构筑高能量密度实用化锂硫电池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旨在解决贫电解液条件下锂负极腐蚀和硫正极基于固-固反应机制存在反应动力学缓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设计 电解液调控 固-固反应机制
下载PDF
红外碳硫仪测定固体废物中有机质含量
12
作者 李文忠 李芳 +1 位作者 任慧玲 何娟 《云南冶金》 2024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针对《固体废物有机质的测定灼烧减量法》(HJ 761-2015)存在适用范围有限、干扰因素较多等问题,提出采用红外碳硫仪测定固体废物中有机质的方法,试样经盐酸预处理,低温烘干后,通过红外碳硫仪测定试样中的有机碳,从而计算出有机质的含量... 针对《固体废物有机质的测定灼烧减量法》(HJ 761-2015)存在适用范围有限、干扰因素较多等问题,提出采用红外碳硫仪测定固体废物中有机质的方法,试样经盐酸预处理,低温烘干后,通过红外碳硫仪测定试样中的有机碳,从而计算出有机质的含量。本法适用于不含单质碳的固体废物样品,测量范围:0.0024%~60%,检出限为0.0006%,测定下限为0.0024%,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1.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有机质 红外碳硫仪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模型预测单质硫溶解度研究
13
作者 张明迪 张广东 莫超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3,共7页
预测单质硫在酸性气体中的溶解度,现有模型多基于实验建立的半经验公式,不适用于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且考虑因素较少。基于传统状态方程,以PR方程为原型,对方程斥力项进行修正;拟合单质硫溶解度实验结果,获得状态方程的热力学参数。... 预测单质硫在酸性气体中的溶解度,现有模型多基于实验建立的半经验公式,不适用于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且考虑因素较少。基于传统状态方程,以PR方程为原型,对方程斥力项进行修正;拟合单质硫溶解度实验结果,获得状态方程的热力学参数。将修正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32个实验值进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4.01%。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在没有相关实验数据的情况下,用于预测单质硫在酸性气体中的溶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质硫 溶解度 气液固 预测模型
下载PDF
Li_(2)AQ-Li_(2)S_(n)复合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研究
14
作者 秦永康 张艳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3-905,共3页
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穿梭效应”是抑制锂硫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引入一种添加剂通过锂化作用形成锂化蒽醌(Li_(2)AQ)和可溶性多硫化物(Li_(2)S_(n))结合,形成固态有机多硫化物复合物(Li_(2)AQ-Li_(2)S_(n)聚合物),进而... 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穿梭效应”是抑制锂硫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引入一种添加剂通过锂化作用形成锂化蒽醌(Li_(2)AQ)和可溶性多硫化物(Li_(2)S_(n))结合,形成固态有机多硫化物复合物(Li_(2)AQ-Li_(2)S_(n)聚合物),进而将多硫化物固定在正极上。该复合物极大地限制了Li_(2)S_(n)的溶解,促进了硫物质的充分利用,提高了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使用Li_(2)AQ后,Li-S电池在0.1 C时表现出1316 mAh/g的大初始比容量,较不引入Li_(2)AQ添加剂的电池有了较大提升。1 C下1000次稳定循环,剩余比容量为421 mAh/g,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化蒽醌 固态聚合物 穿梭效应 电解液添加剂 锂硫电池
下载PDF
高含硫气藏固硫沉积特征
15
作者 李倩 曾大乾 +4 位作者 李童 张睿 石志良 李玉丹 张广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9-1006,共8页
储层固硫沉积极大制约了高含硫气藏的高效开发,亟需明确其对储层特性的影响。为此,文中以普光气田的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基于有机溶剂溶解原理的固硫饱和度、核磁共振、渗透率测试等一系列实验,结合多重分形理论分析,实现了非均质... 储层固硫沉积极大制约了高含硫气藏的高效开发,亟需明确其对储层特性的影响。为此,文中以普光气田的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基于有机溶剂溶解原理的固硫饱和度、核磁共振、渗透率测试等一系列实验,结合多重分形理论分析,实现了非均质特征的量化研究,精细对比了固硫沉积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并阐明了不同物性样品中渗透率的伤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含硫饱和度的升高,物性差异较大的样品核磁共振T2谱变化规律不同,物性好的样品为双峰分布,物性差的样品呈现双峰—三峰—双峰的规律。2)多重奇异谱和广义分形维数谱的规律表明,2个样品在注硫过程中存在多重分形特征,且固硫沉积对物性差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更为敏感。3)随着含硫饱和度的升高,在物性好的样品中,固硫优先沉积于优势孔渗通道中,而后赋存于半封闭的分支裂缝,使得非均质性先升高后降低,连通性由差到略好,渗透率下降趋势先快后慢。在物性较差的样品中,固硫沉积对其非均质性影响较大,整体上渗透率下降趋势较快。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储层硫沉积机理的认识,可为含硫气井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固硫 多重分形分析 非均质性 渗透率
下载PDF
固态锂硫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宇 马如琴 +1 位作者 龚正良 杨勇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7,共23页
固态锂硫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潜在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之一。虽然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有效地抑制了传统锂硫电池存在的“穿梭效应”和自放电现象,固态锂硫电池仍面临着多相离子/电子输运、电极/电解质界面稳... 固态锂硫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潜在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之一。虽然固态电解质的应用有效地抑制了传统锂硫电池存在的“穿梭效应”和自放电现象,固态锂硫电池仍面临着多相离子/电子输运、电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化学-机械稳定性、电极结构稳定性和锂枝晶生长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本综述对近年来固态电解质、硫基复合正极、锂金属及锂合金负极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作为固态锂硫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电解质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在锂硫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聚合物基、氧化物基、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的种类和性质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在固态锂硫电池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以单质硫、硫化锂、金属硫化物为活性物质的复合硫正极、锂金属及锂合金负极的反应机理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此外,对制约固态锂硫电池性能的电极/电解质界面离子/电子输运以及界面相容性问题及其改性策略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对固态锂硫电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固态电解质 界面相容性 三相界面 电化学-机械应力
下载PDF
改性电解液促进均匀锂沉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重阳 李宇杰 +3 位作者 王丹琴 刘双科 陈宇方 郑春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随着二次电池的逐渐发展,金属锂为负极的电池体系以其优异的能量密度脱颖而出,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亟待解决。电解液作为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载体,决定了锂离子的液相传输过程和迁移速率,同时还会与金属锂负极发生界面反... 随着二次电池的逐渐发展,金属锂为负极的电池体系以其优异的能量密度脱颖而出,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的问题亟待解决。电解液作为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载体,决定了锂离子的液相传输过程和迁移速率,同时还会与金属锂负极发生界面反应生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电解液的组分变化会极大程度上影响SEI膜的组成和结构。电解液改性能够有效调控金属锂沉积过程,是改善金属锂负极电化学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电解液对锂离子沉积的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液相传质、SEI膜的形成、电荷转移等基本过程对锂离子沉积的调控机理,总结归纳了溶剂分子、锂盐浓度、添加剂等对金属锂沉积过程的影响,介绍了溶剂混用、复合锂盐、局部高浓度电解液、双功能添加剂等电解液改性促进均匀锂沉积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改性方法对实现均匀锂沉积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这些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锂负极 枝晶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 锂沉积 锂硫电池 锂空气电池
下载PDF
基于工艺矿物学的硫精矿强化固液分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超 蔡锦鹏 +3 位作者 于星才 郑其方 申培伦 刘殿文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87,共7页
针对云南某硫化铅锌矿产出的硫精矿固液分离效率低的问题,进行硫精矿工艺矿物学和强化固液分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造成硫精矿含水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细粒级、易吸水钙镁脉石矿物(白云石、方解石、蒙脱石和石膏)含量过高。通过工艺流程... 针对云南某硫化铅锌矿产出的硫精矿固液分离效率低的问题,进行硫精矿工艺矿物学和强化固液分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造成硫精矿含水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细粒级、易吸水钙镁脉石矿物(白云石、方解石、蒙脱石和石膏)含量过高。通过工艺流程调整,即对铅硫混浮产出的粗精矿增加一次精选作业,提高硫精矿品质,从而有效提高硫精矿脱水效率。最终硫精矿Fe品位由38.54%提高到41.61%,硫精矿含水率随着硫精矿品质提高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精矿 工艺矿物学 含水率 固液分离
下载PDF
大掺量固硫灰蒸压加气混凝土蒸压养护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霏 黎宇平 +2 位作者 农玉伯 梁雅倩 李乃意 《混凝土世界》 2023年第6期25-29,共5页
为解决大掺量固硫灰蒸压加气混凝土坯体蒸压养护时,水分含量过高导致砌块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试验以固硫灰为主要原料制备B06A3.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优化恒温温度、升温速率、恒温时间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固硫灰掺量为70%、水料比... 为解决大掺量固硫灰蒸压加气混凝土坯体蒸压养护时,水分含量过高导致砌块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试验以固硫灰为主要原料制备B06A3.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优化恒温温度、升温速率、恒温时间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固硫灰掺量为70%、水料比为0.95时,最优蒸压养护制度为恒温温度179.5℃、升温速率109.6℃/h、恒温时长3.0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硫灰 大掺量 蒸压养护 制度
下载PDF
ZnCo-MOF纳米添加剂对PEO基钠离子固体电解质离子导电性的影响
20
作者 葛治 李劼 刘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83-2991,共9页
以复合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ZnCo-MOF)为添加剂改善聚氧化乙烯−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钠钠离子固体电解质(PEO-NaTFSI)的电化学性能。采用Zeta电位法研究ZnCo-MOF的表面电性,并将PEONaTFSI-ZnCo-MOF应用于全固态钠硫电池中。研究结果... 以复合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ZnCo-MOF)为添加剂改善聚氧化乙烯−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钠钠离子固体电解质(PEO-NaTFSI)的电化学性能。采用Zeta电位法研究ZnCo-MOF的表面电性,并将PEONaTFSI-ZnCo-MOF应用于全固态钠硫电池中。研究结果表明:当ZnCo-MOF加入量为8%(质量分数)时,改性后的固体电解质PEO-NaTFSI-ZnCo-MOF在60℃的离子电导率达到3.29×10^(−4)S/cm。同时,钠离子迁移数也有显著提高,从原来的0.18增加至0.53。ZnCo-MOF表面带正电,呈路易斯酸性。ZnCo-MOF与PEO-NaTFSI相互作用促进了钠盐的解离,提高了固体电解质的离子传导能力。全固态钠硫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030.5 mA·h/g,循环80圈后放电容量仍有352.4 mA·h/g,说明该固体电解质在低成本全固态钠硫电池上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锌钴复合金属有机框架 离子电导率 全固态钠硫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