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iscussion of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1
作者 Jinyu QI Xinru HO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5-16,共12页
In order to promote research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CNC),it is essential to unravel the histor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NC).This... In order to promote research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CNC),it is essential to unravel the histor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CNC).This necessitates a thorough analysis and contemplation of its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The CCNC gradually emerged dur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NC.It connotes that all members of the CNC can consciously recognize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CNC and they cognitively,psychologically,and behaviorally have a sense of identity with and belonging to the CN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notation of CCNC,its structural basis lies within the plurality and unity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onsciousness of national identity serves as its political expression,th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as its spiritual foundation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as its inherent attrib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the consciousness of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原文传递
On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2
作者 Haitao LI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17-44,共28页
Chinese national cohesion,through hard forging in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has strong historical inertia.The theory of"Great Unification"a multi-ethnic state structure under this ideology,the"multi-co... Chinese national cohesion,through hard forging in the long course of history,has strong historical inertia.The theory of"Great Unification"a multi-ethnic state structure under this ideology,the"multi-colorfully integrated"Chinese culture,a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subliming sense of"Huaxia identity"and other historical genes make a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producing and develop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fully appreciates the laws and prevailing trends of history,seizes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and combines them with new historical context,so unremittingly promote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On the new journey into the new era,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centering on the epochal theme of"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put forward the original assertion of"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pointing out that"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as the main theme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which has had a tremendous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flect the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spirit of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of the CPC in the new era to unite and lea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country,to unite the majestic power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to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prehens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mental order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historical initiative
原文传递
基于石榴内涵文化的象征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全瑞国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97-99,共3页
石榴籽内涵文化的象征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有的特质效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现,深刻认识石榴籽“千房同膜、百籽合一”的文化形塑,从而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启... 石榴籽内涵文化的象征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具有的特质效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现,深刻认识石榴籽“千房同膜、百籽合一”的文化形塑,从而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远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内涵文化 象征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认识
下载PDF
融媒体视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冬丽 梁越 《西藏发展论坛》 2020年第5期30-35,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国族建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介提供了不同的建构路径,发挥了不同的效用.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度,应在融媒体理念下通过精选议程设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国族建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等各种传播媒介提供了不同的建构路径,发挥了不同的效用.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度,应在融媒体理念下通过精选议程设置、强调大众传媒组织“把关人”角色、对受众进行传播定位、注重灵活多变的传播技巧、用好新媒体等维度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媒体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分层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小婷 王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1,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开展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维护我国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活动置于高校空间结构中,并划分为凸显符号特征和象征意义的物质空间、强调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开展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维护我国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活动置于高校空间结构中,并划分为凸显符号特征和象征意义的物质空间、强调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认知空间、基于共同生活和实践互动的情感空间,借以考察高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结构和生产关系。基于此,以政治象征符号作为强化高校物质空间的主要手段,以思政课程体系作为构建高校认知空间的重要载体,以师生交往实践作为构筑高校情感空间的根本途径,进而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结构,加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空间社会学 高校 优化策略
下载PDF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实践及其推进方略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全省 刘晓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5-22,共8页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将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灵魂的社会心理过程,也是一个将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各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知行合一的过程。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一个将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灵魂的社会心理过程,也是一个将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各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知行合一的过程。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善用机遇,直面挑战,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整体推进,强化理论武装,实施文化浸润,营造舆论氛围,秉持法治方式,推进制度创新,坚持发展导向,从而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液、注入灵魂,变成各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民族团结 制度优势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育的专业针对性探索——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7
作者 徐俊丽 欧文静 《鹿城学刊》 2023年第2期40-42,47,共4页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必须要加强学生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将把他们培养成为宣传民族团结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使者作为教育教学目标,探索铸牢中华...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必须要加强学生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将把他们培养成为宣传民族团结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使者作为教育教学目标,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如何实现专业针对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专业针对性 旅游管理专业 使者
下载PDF
新时代文化润疆的发展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江亚茹 高雪 《特区经济》 2023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文化润疆”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在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新疆各族人民拥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身份认同,这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将中华优秀文化滋润进各族群众的心中,不仅... “文化润疆”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关乎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在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下,新疆各族人民拥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身份认同,这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将中华优秀文化滋润进各族群众的心中,不仅有利于增强个人职责和身份认同,还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更有利于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疆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新疆“建长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步入新时代“,文化润疆”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新疆各族群众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式民族发展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感
下载PDF
意义诠析、功能拓新与路径选择:用地理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9
作者 梁鹏遥 杜双鹤 李建森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9,共7页
地理符号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实体形象,直接反映了民族史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具体的、现实的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用地理符号能有效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在交往交流交融的日常中梳理中华民族共同... 地理符号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实体形象,直接反映了民族史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具体的、现实的辩证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用地理符号能有效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在交往交流交融的日常中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规律与运动轨迹,从而建立起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认知。在运用地理符号时,必须在充分尊重地理符号客观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充分延展地理符号的精神承载力,进而润物无声地引导共同体成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符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原文传递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行动逻辑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兴萍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4,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精神力量范畴。从本质属性、存在价值、根本目的等维度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落点都聚焦于人的价值塑造,是通过价值塑造达成民族团结和“五个认同”旨归的教育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精神力量范畴。从本质属性、存在价值、根本目的等维度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落点都聚焦于人的价值塑造,是通过价值塑造达成民族团结和“五个认同”旨归的教育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行动,必须在对象、内容、形式和空间等教育要素中,突显对“共同性”的价值观照。要牢牢把握“团结”与“认同”教育的逻辑主线,构建面向全员和促进全维发展的教育格局,坚持“意识”和“存在”互构的实践范式,统整制度性教育与非制度性教育两个场域,全面推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五个认同”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论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的时代命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永久 冯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6,共8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时代命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方面要实现学科自身的守正创新,另一方面要为伟大实践供给学科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独特的时代命题和... 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时代命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方面要实现学科自身的守正创新,另一方面要为伟大实践供给学科智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独特的时代命题和目标定位,也是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传承发扬、社会实践、学术环境、现实需要四项基本条件的核心要素。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需要民族学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更加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学科标识性概念;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等方面更好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代命题的若干问题讲清楚;充分发挥其分析、呼吁、参与、促进的现实功能;切实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术话语权建设。在此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要实现领域深描、场域深描、视角深描、主题深描,打造开放融汇的学科间交流互促,更好发挥应用性作用,扎实创建民族学的中国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特色民族学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逻辑缘起、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伟 张伦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9,共12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进入新时期。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铸牢中...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也进入新时期。2017年,中国共产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2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逻辑缘起在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而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及当前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等,都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价值意蕴的角度来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能够凝聚当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丰富中国民族理论的话语体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民族工作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缘起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早期探索:基于创建延安民族学院的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鹏 起靖洋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3,共9页
中国共产党于1941年9月创建延安民族学院,开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早期探索。延安民族学院的创建有着多维的时代因缘,既是因应中华民族共同体危机的时代要求,也有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指引,更是民族干部教育转型的迫切... 中国共产党于1941年9月创建延安民族学院,开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早期探索。延安民族学院的创建有着多维的时代因缘,既是因应中华民族共同体危机的时代要求,也有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指引,更是民族干部教育转型的迫切需要。办学实践中,延安民族学院从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融入边疆地区的实践育人模式、营造各民族深度交融的校园氛围以及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保障措施等方面初步构建了以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多维育人路径,造就了一批具有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民族优秀人才。延安民族学院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区别于近代以来晚清政府、民国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各类民族学校,体现了时代因缘、实践路径与历史价值的有机统一,对当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民族学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写在中央民族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广生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2,共8页
中央民族大学建校70年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央民族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赓续红色基因,秉承办学初心和使命,紧扣时代脉搏,走... 中央民族大学建校70年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央民族大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赓续红色基因,秉承办学初心和使命,紧扣时代脉搏,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才培养 中央民族大学
原文传递
从“传递”到“仪式”:民族美食短视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传播
15
作者 康佳威 蒋慧 《民族学论丛》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在短视频成为信息主要载体之一的全媒体时代,传播已经超越了传统“传递观”的“知”和“闻”的范畴,呈现出“仪式观”传播下意义分享和价值赋予的效果。当民族美食以纪实性方式、情节性演绎、话题性导向在短视频中得到展现时,以“美食... 在短视频成为信息主要载体之一的全媒体时代,传播已经超越了传统“传递观”的“知”和“闻”的范畴,呈现出“仪式观”传播下意义分享和价值赋予的效果。当民族美食以纪实性方式、情节性演绎、话题性导向在短视频中得到展现时,以“美食为媒”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场域也随之形成。受众通过浏览民族美食短视频内容形成了“视觉认同”,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自觉、价值共识以及行为期许,也激发了传受双方对涉及民族形象、民族情感、民族认同等内容的美食类短视频的“编码—解码”热情,为构建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路径提供积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美食 短视频 传播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