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通脉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血脂的影响
1
作者 张庆 姚姗姗 +4 位作者 黄晶晶 刘孟 刘敏 卢磊 梁田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通脉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 目的:观察补肾通脉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凝血-纤溶系统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中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入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化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通脉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FIB、AT-Ⅲ、t-PA、PAI-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AI-1水平下降,AT-Ⅲ、t-PA水平升高,治疗组FIB、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AT-Ⅲ、t-P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CD40L、s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D40L、s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组sCD40L、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升高,治疗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通脉方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高凝状态,调节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平衡,控制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脉方 凝血-纤溶系统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血脂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2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及扣针蛋白-5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罗浩 王永利 +2 位作者 徐进宝 郭志佳 赵鹏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 目的探讨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扣针蛋白-5(fibulin-5)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6例s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4例和预后不良组82例。分析CT图像,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入院第1、3、7天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与Rotterdam 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第1、3、7天,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CD40L、fibulin-5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40L、fibulin-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505、-0.421,P<0.05),与Rotterdam CT评分呈正相关(r=0.495、0.397,P<0.05);sCD40L(O r=2.768,95%CI:1.537~4.983)、fibulin-5(O r=2.539,95%CI:1.301~4.953)是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Rotterdam CT评分联合入院第1天血清sCD40L、fibulin-5预测sTB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33~0.989),敏感度为86.59%,特异度为94.23%;Rotterdam CT评分联合sCD40L、fibulin-5的诊断效能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效能(Z=4.233、4.274、4.433,P<0.001);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曲线与临床实际发生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Rotterdam CT评分联合血清sCD40L、fibulin-5对sTBI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扣针蛋白-5 预后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玮 陈彬 +4 位作者 吕军 冯景 曹峰 方志成 李显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微血管性心绞痛组患者98例,冠心病组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用酶联免... 目的:评价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微血管性心绞痛组患者98例,冠心病组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sCD40L的浓度。结果:微血管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sCD40L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微血管性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sCD40L浓度均低于冠心病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辉 耿建红 +2 位作者 刘美萍 吴春艳 李丰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32±1.29μg/L比0.68±0.56μg/L,P<0.01)。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与载脂蛋白B100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267和r=0.254,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7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梗死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血清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史丽 尹洁 +2 位作者 马静 王娟 姜秉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 目的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 24 h,逆转录PCR技术检测HUVEC中TNF-αm RNA水平,观察不同浓度r-CD40L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TNF-αm RNA水平表示)。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后上清液中TNF-α蛋白水平。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UVEC凋亡情况。结果随着r-CD40L刺激浓度的增加,单核细胞透膜数逐渐升高,HUVEC中TNF-αm 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HUVEC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逐渐增加。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未诱导出细胞凋亡。结论 s CD40L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内皮细胞核内TNF-αm RNA表达并促进其分泌TNF-α实现的。s CD40L对HUVEC功能的影响明显早于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细胞通透性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许青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PCI治疗的9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PCI治疗的9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P2Y12反应单位(PR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经抗血小板治疗后,观察组MPAR、s CD40L、PR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MMP-9、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随访半年,两组患者未出现支架血栓、心源性死亡及严重脏器出血;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11%(5/45),观察组为6.67%(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小板聚集程度,减轻血管内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率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炎症介质
下载PDF
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患者的SCD40L水平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晓雪 李爽 周建业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受试对象63例分为健康对照组(n=14)、重度牙周炎组(n=16)、冠心病组(n=19)、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组(n=14)。留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 目的观察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受试对象63例分为健康对照组(n=14)、重度牙周炎组(n=16)、冠心病组(n=19)、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组(n=14)。留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CD40L的浓度,观察各组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组两组牙周参数[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探诊后出血(BOP)、菌斑指数(PLI)及余留牙数目]的不同。对SCD40L与PD、CAL、BOP、PLI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SCD40L与各牙周参数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组SCD40L明显升高(P<0.01);与重度牙周炎组、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组SCD40L水平升高(P<0.05);与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组余留牙数目少(P<0.05);与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组PD水平较深(P<0.05);与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组CAL及BOP增高(P<0.01)。SCD40L与PD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SCD40L与BOP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SCD40L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并发重度牙周炎的炎性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牙周病 可溶性CD40配体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IL-6、sCD40L和APN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费松柏 管耘园 +4 位作者 张莉 林刚 赵刚 黄建飞 金恒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9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抗原40配体(sCD40L)、脂联素(APN)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抗原40配体(sCD40L)、脂联素(APN)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IL-6、sCD40L、APN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及常规组IL-6、sCD40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APN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5);联合组及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IL-6、sCD4 0 L水平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 5);联合组与常规组治疗后APN水平分别为8.7 2ng/mL±0.50 ng/mL、7.52 ng/mL±0.57 ng/mL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与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6s、CD40L及APN水平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联合组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6、sCD40L水平,升高APN水平,从而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白细胞抗原40配体 脂联素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ICAM-1、sCD40L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孙静 寇进 +1 位作者 胡建库 黄辉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肺功能、血清s ICAM-1、sCD40L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50.04±3.38)mm、(40.51±3.24)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96±3.01)mm、(48.26±3.70)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8.64±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2±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分别为(1.60±0.43)L、(73.07±6.35)%、(3.74±1.10)L/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0.37)L、(64.72±5.88)、(3.02±0.83)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和s CD40L分别为(0.79±0.13)μg/L、(14.53±1.2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4±0.15)μg/L、(17.06±1.3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略低于对照组的8.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肺功能,调节血清sICAM-1、sCD40L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肺功能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下载PDF
血清sST2、sCD40L、GDF1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顾梅 裴小锐 +2 位作者 常京豪 陈骏翔 张振蔚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2期1826-183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sST2)、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接诊的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ST2(sST2)、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接诊的7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sST2、sCD40L、GDF11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前后径(LA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ST2、sCD40L、GDF11、LAD及LVE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级心功能患者sST2、sCD40L、GDF11、LAD及LVEDD水平显著低于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Ⅲ级患者sST2、sCD40L、GDF11、LAD及LVEDD水平显著低于Ⅳ级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Ⅳ级心功能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ST2、sCD40L、GDF11分别与LAD、LVEDD均呈正相关(r=0.565,0.696,0.756,0.600,0.705,0.797,P<0.05),血清sST2、sCD40L、GDF11分别与LVEF均呈负相关(r=0.513,0.574,0.659,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sST2、sCD40L、GDF11的表达和心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促使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ST2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生长分化因子11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血清Hcy、sCD40L及LDL-C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玉映 胡允兆 +3 位作者 陈盈文 何宗云 郑素琳 吴焱贤 《新医学》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LDL-C、可溶性白细胞表面抗原40配体(sCD40L)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共120例,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LDL-C、可溶性白细胞表面抗原40配体(sCD40L)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状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患者共120例,其中88例造影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对照组),32例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肌梗死病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收集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周以及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这两个时间点的BMI、肾小球滤过率(GF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GHbA1c)、LDL-C、HDL-C、Hcy、sCD40L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1周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胸痛再发/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发现再狭窄组的LDL-C、Hcy、sCD40L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sCD40L及Hcy的升高会增加再狭窄的风险,且Hcy与LDL-C(r=0.36,P=0.002)、sCD40L(r=0.27,P=0.001)呈正相关。结论:支架植入术后LDL-C、Hcy、sCD40L升高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子,并且Hcy与LDL-C、sCD40L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可溶性CD40配体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13
作者 张志强 乔录新 +4 位作者 吴涛 刘东杰 纪乐 陈德喜 吴刚 《转化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含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40 ligand,sCD40L)重组质粒。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人sCD40L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T载体,用5-溴-4-氯-3-吲哚...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4T含人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40 ligand,sCD40L)重组质粒。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人sCD40L的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T载体,用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与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筛选阳性克隆,鉴定正确后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再与pGEX-4T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最后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以L02细胞的互补DNA为模板,扩增出474 bp的目的基因;将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并进行蓝白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构建pGEX-4T-sCD40L重组质粒,经转化和筛选获得重组菌,经酶切、基因测序证实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pGEX-4T-sCD40L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sCD40L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原核表达载体 融合蛋白
下载PDF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慧娟 杨文 +1 位作者 王要鑫 刘洁云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6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ACS患者预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心医院的75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改善ACS患者预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开封市中心医院的75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不良组。比较患者基线资料及血清IMA、sCD40L水平表达,分析血清IMA、sCD40L水平表达与AC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5例患者中57例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不良组血清IMA、sCD40L水平高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ACS患者血清IMA与sCD40L水平呈正相关(r=0.790, 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sCD40L水平高表达是AC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 P<0.05)。结论血清IMA、sCD40L水平与ACS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清IMA、sCD40L水平高表达会导致ACS患者预后不良,通过持续监测血清IMA、sCD40L水平可预测ACS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预后
下载PDF
细菌性肺炎患者CD40L、CD64、sTREM-1水平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贺强 吴鸿滨 +3 位作者 张彩红 何丽杰 李玉芬 肖晓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0配体(CD40L)、簇分化抗原64(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98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的预后情况...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0配体(CD40L)、簇分化抗原64(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天津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198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选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42例和预后不良组5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40L、CD64、sTREM-1水平对细菌性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IS、APACHEⅡ评分及高水平CD40L、CD64、sTREM-1是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联合预测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4。结论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与CPIS、APACHEⅡ评分及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偏高有关,且外周血CD40L、CD64、sTREM-1水平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CD40配体 簇分化抗原64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sCD40L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小兵 丁建东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与血流正常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及相关黏附分子的水平,探讨SCF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ELISA方法检测并比较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SCF患者及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清中s CD40...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与血流正常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及相关黏附分子的水平,探讨SCF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ELISA方法检测并比较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SCF患者及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血清中s CD40L以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并分析SCF与这些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SCF组患者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血流帧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SCF患者血清s CD40L、ICAM-1、V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SCF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帧数与血清中s CD40L(r=0.499,P<0.01)、VCAM-1(r=0.562,P<0.01)、ICAM-1(r=0.512,P<0.01)和E-选择素(r=0.550,P<0.01)水平呈正相关;SCF患者血清中s CD40L的水平与VCAM-1(r=0.701,P<0.01)、ICAM-1(r=0.694,P<0.01)和E-选择素(r=0.688,P<0.0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s CD40L可能通过促进黏附分子的表达介导SCF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可溶性 白细胞分化抗原40 冠状动脉慢血流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黏附分子 细胞间黏附因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IF-1α、sCD40L、CCL3水平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美 陈尚超 司志旭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年第10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水平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接诊的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CCL3)水平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HIF-1α、sCD40L、CCL3与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α、sCD40L、CCL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皮层下梗死组患者血清HIF-1α、sCD40L、CCL3水平显著高于皮层梗死组患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HIF-1α、sCD40L、CCL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将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作为因变量,将血清HIF-1α、sCD40L、CCL3分别作为自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IF-1α、sCD40L、CCL3和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HIF-1α、sCD40L、CCL3的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促使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Α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3 梗死部位 神经功能缺损
原文传递
血清sCD40L、YKL-40、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帆 丁桂兵 +2 位作者 刘梅 吴晋 陈亮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217-1220,共4页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ACI患者依据发病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ACI患者依据发病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CI组,MoCA评分<26分,59例)和认知正常组(CN组,MoCA评分≥26分,53例),同时对60例健康成年人行MoCA评分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分析其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I组MoCA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语言、抽象思维和记忆得分均低于CN组(P<0.05)。三组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依次为CI组>CN组>对照组,血清Aβ1-42水平依次为对照组>CN组>CI组(P<0.05)。ACI患者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_(s)=-0.63和-0.84,P<0.05),血清Aβ1-42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_(s)=0.75,P<0.05)。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诊断PSC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0.772和0.722。结论 ACI患者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有助于诊断P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软骨糖蛋白39 β淀粉样蛋白1-42 急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果城 赵纪春 +3 位作者 张茂春 郭黎 弋文 尹均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54-1458,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诱发因素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用于早期诊断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住南充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尚未接受抗凝、溶栓治疗的下肢DV...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诱发因素及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用于早期诊断DV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住南充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尚未接受抗凝、溶栓治疗的下肢DVT患者,根据DVT的临床病程分为急性早期、急性中期、急性后期及亚急性期,检测DVT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VT患者100例,其中急性早期31例,急性中期26例,急性后期21例,亚急性期22例;中央型28例,周围型66例,混合型6例。(1) DVT发病诱因从高到低分别是骨折(27.0%)、恶性肿瘤(21.0%)、胸腹部术后(20.0%)、关节置换术后(18.0%)及剖宫产(6.0%)。(2)急性早期DVT者较多见于骨折后(54.8%),急性中、后期多见于关节置换术后(分别为26.9%、38.1%),而亚急性期多以恶性肿瘤为主(50.0%)。(3)与对照组(同期20名体检健康人群)比较,不同临床病程DVT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处于不同病程的DVT患者sCD40L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7,P=0.02),在急性早期中sCD40L表达即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P<0.05)。(4)周围型、中央型及混合型患者外周血中sCD40L表达水平三者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1,P=0.02),进一步两两分析结果显示,其在中央型和混合型中均明显高于周围型(P<0.05),但在中央型与混合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40L可能在早期诊断DVT及判断血栓范围即严重程度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炎症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范西真 朱红军 +2 位作者 韩永生 何宗宝 刘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斑块稳定性、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拟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58例和丹红组162例。常规组予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日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斑块稳定性、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拟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58例和丹红组162例。常规组予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次,并根据病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丹红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予以丹红注射液40 ml/天静脉滴注。两组均于PCI术前当日开始治疗,共治疗7天。分别于PCI术前当日及治疗7天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 CD40L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丹红组患者血浆s 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比常规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管内斑块、抑制血小板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s 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丹红注射液 冠状动脉介入术 斑块稳定性 血小板活化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血小板膜糖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