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克隆及生物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曾文丹 罗兴录 +2 位作者 郭雅静 袁圣勇 杨鑫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以木薯品种SC124为试材,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的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全长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256bp,编码751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该cDNA与基因库中... 以木薯品种SC124为试材,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木薯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的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基因全长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2256bp,编码751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该cDNA与基因库中登录的木薯SSII(登录号为:EF667961.1)序列同源性达到99%,但与其它植物的同源性较低,为77%~84Yd。对木薯SSII多态性分析可知,在木薯基因组内存在等位基因及旁系同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ii 克隆 生物学分析
下载PDF
Effects of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genes on 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 in semi waxy japonica rice with Wx^(mp) 被引量:4
2
作者 Shu Yao Yadong Zhang +6 位作者 Yanqing Liu Chunfang Zhao Lihui Zhou Tao Chen Qing Yong Zhao Balakrishna Pillay Cailin Wang 《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2020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variation of amylose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semi waxy or glutinous japonica rice in the background of Wxmp gene.Sixty-four semi waxy lines derived 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veal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variation of amylose content among different semi waxy or glutinous japonica rice in the background of Wxmp gene.Sixty-four semi waxy lines derived from the hybrid progenies of Wujing 13 and Milky Princess(Kantou 194)with polymorphism in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gene SSIIa(SSII-3)and SSIIIa(SSIII-2)but no polymorphism in other starch synthase related gene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The genotypes of SSIIa and SSIIIa allele were identified by molecular markers,and the allelic effects of SSIIa and SSIIIa gene on amylose content(AC),gel consistency(GC),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and rapid visco analyzer(RVA)profil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SSIIa and SSIIIa alleles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two genes on AC,GT,GC and RVA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The SSIIa and SSIIIa alleles from Wujing13 shown positive effects on AC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1.87 and 1.23%in 2 years 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T for SSIIa or SSIIIa allele but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GT when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genes.The genotype SSIIa^(mp)SSIIIa^(mp) shown 1.34℃higher GT than genotype SSIIawjSSIIIawj(mp and wj indicated that the gene was derived from Milky Princess and Wujing 13 respectively,the same as in the below).Different genes and allel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t GC.The genetic effect of SSIIawj and SSIIIamp on GC was 8.74 and 9.62mm respectively.The GC of SSIIa^(wj)SSIIIa^(mp) was 10.64 and 16.95mm higher than that of SSIIa^(mp)SSIIIa^(wj) and SSIIawjSSIIIawj,respectively.The allele SSIIa^(wj) could increase the peak viscosity(PKV),hot paste viscosity(HPV),cool paste viscosity(CPV)and breakdown viscosity(BDV),while decrease the consistency viscosity(CSV)and setback viscosity(SBV).However for the allele SSIIIa^(wj) the opposite was true.The genotype SSIIa^(wj)SSIIIa^(mp) had the largest PKV,HPV and CPV,the genotype SSIIa^(wj)SSIIIa^(wj) had the largest BDV and CSV,but the genotype SSIIa^(wj)SSIIIa^(mp) had the least SBV.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each trait,the genotype SSIIawjSSIIIamp was the best.The allelic variation and interaction effect of SSIIa and SSIIIa gene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improving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of semi waxy japonica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genes Amylose content Gel consistency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RVA profiles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effects
原文传递
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CeSS基因家族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 殷剑美 +4 位作者 韩晓勇 蒋璐 郭文琦 金林 张培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9-946,共8页
为探索芋淀粉合成机理,本研究从靖江香沙芋中克隆获得了3个芋可溶性淀粉合酶(CeSS)家族基因。3个基因CeSSI、CeSSII、CeSSIII碱基序列全长分别为1932 bp、2409 bp、3606 bp,编码形成3个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蛋白质Ce... 为探索芋淀粉合成机理,本研究从靖江香沙芋中克隆获得了3个芋可溶性淀粉合酶(CeSS)家族基因。3个基因CeSSI、CeSSII、CeSSIII碱基序列全长分别为1932 bp、2409 bp、3606 bp,编码形成3个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蛋白质CeSSI、CeSSII、CeSSIII与海枣、芦笋、药用稻等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CeSS基因广泛存在于芋的叶片、叶柄、母芋和子芋中。CeSSI和CeSSII的表达水平随芋球茎的发育而显著增加,在种植150 d达到峰值,而CeSSIII在成熟后期(种植180 d)的芋球茎中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Wx^mp基因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7 位作者 刘燕清 赵春芳 周丽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Balakrishna PILLAY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 【目的】分析在同一主效基因(Wx^mp)背景下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去分支酶基因PUL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品质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SSⅡa和PUL存在多态性而其他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没有多态性的半糯品系宁0145和粳稻品种武运粳21进行杂交,获得F2群体与F3株系。利用分子标记,选择含有Wx^mp基因的F2单株与F3株系,将这些F2单株与F3株系分成SSⅡa^nPUL^n、SSⅡa^nPUL^w、SSⅡa^wPUL^n和SSⅡa^wPUL^w4种基因型(n和w分别表示该基因来源于宁0145和武运粳21),分析不同基因型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探讨同一Wxmp基因背景下不同SSⅡa和PUL等位基因对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间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来源于武运粳21的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分别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0.29%~1.00%和0.62%~1.18%,且PUL的效应大于SSⅡa,两者间存在互作效应。SSⅡa^w基因和PUL^w基因降低胶稠度和崩解值,提高了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对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峰值时间的作用较小。【结论】明确了Wx^mp背景下SSⅡa和PUL基因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遗传效应,该研究结果为SSⅡa和PUL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糯基因 蒸煮食味品质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极限糊精酶基因 等位基因效应
下载PDF
粳稻杂种后代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同工型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曲莹 金正勋 +5 位作者 刘海英 徐振华 朱立楠 郑冠龙 朱方旭 张忠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1,共9页
以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从东农423×藤系180F2代起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F10后代东农1006(直链淀粉含量为18.82%)、东农1012(直链淀粉含量为7.70%),同样,从系选1号×通769后代中选出东农1001... 以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选择指标,从东农423×藤系180F2代起连续定向选择培育成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F10后代东农1006(直链淀粉含量为18.82%)、东农1012(直链淀粉含量为7.70%),同样,从系选1号×通769后代中选出东农1001(直链淀粉含量为17.51%)、东农1024(直链淀粉含量为7.40%)比较分析了灌浆过程中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及同工型基因表达量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浆不同时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及亲本直链淀粉量始终低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及亲本;成熟期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的亲本和后代籽粒支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亲本和后代,抽穗后10d、17d、24d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间均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抽穗后10d、17d、24d的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5**,-0.7554*,-0.5957,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94,0.5453,-0.0207;在灌浆过程中亲本及后代的胚乳OsSSSⅠ、OsSSSⅡ-1、OsSSSⅡ-3、OsSSSⅢ-1和OsSSSⅢ-2基因随籽粒灌浆进程其mRNA转录表达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sSSSⅢ-2和OsSSSⅣ-2基因mRNA转录表达量在灌浆各时期都比其他基因大;灌浆不同时期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与高亲相比、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与低亲相比,既有转录表达量增加的基因,也有降低的基因;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OsSSSⅠ、OsSSSⅡ-3、OsSSSⅢ-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相关达显著水平;与OsSSSⅡ-1、OsSSSⅣ-2的mRNA转录表达量正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OsSSSⅢ-1的mRNA转录表达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杂种后代 胚乳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花后高温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同工型基因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9
6
作者 韦克苏 张其芳 +2 位作者 程方民 陈能 谢黎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4,共7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两个温度处理,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水稻胚乳中可溶性淀粉合酶(SSS)8个主要同工型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温度响应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稻SSS各同工型基因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表达模...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高温(32℃)和适温(22℃)两个温度处理,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水稻胚乳中可溶性淀粉合酶(SSS)8个主要同工型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温度响应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水稻SSS各同工型基因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表达模式明显不同,SSSIIb、SSSIIc、SSSIIIb和SSSIVa等同工型基因呈上调表达模式,而SSSIIa、SSSIIIa等则呈下调表达模式;SSSI和SSSIIIa是水稻SSSs基因在胚乳中表达的主要形式,而其他6种同工型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与SSSI、SSIIc、SSSIIIb和SSSIVb相比,水稻胚乳中SSSIIb、SSSIIIa和SSSIVa等同工型基因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表达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水稻 高温胁迫 SSS基因 同工型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快速cDNA文库筛选和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军望 朱祯 李旭刚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1-6,共6页
建立了一种以PCR为基础的快速筛选cDNA文库的方法。该方法利用 96孔板和一对特异的引物 ,逐级从cDNA文库筛选目标克隆 ,最终获得目标DNA片段。与同位素杂交筛选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省时等优点 ,数日内即可完成目标片段的克... 建立了一种以PCR为基础的快速筛选cDNA文库的方法。该方法利用 96孔板和一对特异的引物 ,逐级从cDNA文库筛选目标克隆 ,最终获得目标DNA片段。与同位素杂交筛选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省时等优点 ,数日内即可完成目标片段的克隆 ;同时 ,还可极大地降低实验费用 ,且无需使用同位素。本文利用这一方法从水稻南粳37未成熟种子的cDNA文库筛选出了完整的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cDNA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PCR CDNA文库 水稻可溶性淀粉俣酶基因 基因分离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淀粉合酶的酶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峰 蒋德安 翁晓燕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淀粉合酶作为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之一 ,一直是淀粉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对其同工型的研究 ,淀粉合酶的两类主要同工型分别为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酶和可溶性淀粉合酶 ,这两类同工型的作用极为复杂。本文介绍了淀粉合酶同工型的... 淀粉合酶作为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之一 ,一直是淀粉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对其同工型的研究 ,淀粉合酶的两类主要同工型分别为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酶和可溶性淀粉合酶 ,这两类同工型的作用极为复杂。本文介绍了淀粉合酶同工型的酶学和分子生物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同时也讨论了这些同工型的分类、相互关系及其在淀粉合成过程中的生理功能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合酶 同工型 可溶性淀粉合酶 分子生物学 酶学
下载PDF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小松 朱昌兰 +5 位作者 林华 欧阳林娟 贺晓鹏 陈小荣 傅军如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80-1085,共6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II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SNP分型已成为水稻遗传作图、关联分析、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研究的重要技术。本文选择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SSIIIa的12个SNP位点,研究了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法检测SNP的可行性。按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原理设计引物3'末端碱基,并根据每个SNP位点引物3'端的错配类型,在上游引物3'末端第3位引入不同的错配碱基,结果均获得了很好的扩增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吻合。表明,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一种简便、快捷、可靠和低成本的SNP分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水稻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可溶性淀粉合酶基因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下载PDF
水稻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姝 张亚东 +1 位作者 路凯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水稻淀粉合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水稻基础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淀粉合成途径受众多酶催化调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极大地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可溶性淀粉合... 水稻淀粉合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水稻基础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淀粉合成途径受众多酶催化调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极大地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是控制稻米糊化温度和胚乳支链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基因。本文重点回顾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SSⅡa和SSⅢa基因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SSⅡa和SSⅢa基因的育种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子改良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基因功能 等位变异 基因互作
下载PDF
Map-based cloning of the ALK gene,which controls th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of rice 被引量:34
11
作者 高振宇 曾大力 +5 位作者 崔霞 周奕华 颜美仙 黄大年 李家洋 钱前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3年第6期661-668,共8页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th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of rice besides amylose content (AC). The inheritance of the genes affecting G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is co...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the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of rice besides amylose content (AC). The inheritance of the genes affecting G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controlled by a major gene. Here, we report the map-based cloning of rice ALK that encodes the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II (SSSII).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NA sequences from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together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digestion of the rice seeds in alkali sol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base substitutions in coding se-quence of ALK may cause the alteration in 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ryza sativa L.) ALK soluble starch synthase ii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map-based cloning.
原文传递
药用野生稻叶中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的序列分化和特异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包颖 杜家潇 +1 位作者 景翔 徐思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3-690,共8页
淀粉不仅是植物自身和后代生长繁殖的重要营养与能量储备,而且是人类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植物中淀粉合成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形成临时淀粉的光合作用阶段,另一个则是在成为贮藏淀粉的营养积累阶段。相对于最后的淀粉贮... 淀粉不仅是植物自身和后代生长繁殖的重要营养与能量储备,而且是人类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植物中淀粉合成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形成临时淀粉的光合作用阶段,另一个则是在成为贮藏淀粉的营养积累阶段。相对于最后的淀粉贮藏阶段,临时淀粉的形成阶段在植物整个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然而却一直少有关注。为深入研究初始淀粉合成过程中相关酶在植物中的进化模式,选取了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全叶转录组的重测序,定性、定量地调查了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在稻属野生物种光合器官中的基因类型和表达变化。共有8个淀粉合成酶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在药用野生稻的叶中首次被识别。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8个基因分别隶属SSI、SSII、SSIII、SSIV、SSV和GBSSII基因家族。序列比较和相对表达定量分析显示,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的进化模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个物种的同源基因在m RNA水平的序列相似度达到95%–98%。基于非同义置换和同义置换比率的统计检验表明,8个基因在两个物种间均经历了严格的纯化选择。另外,3个在栽培稻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在药用野生稻的叶转录组中未筛查出来,而4个在栽培稻叶中优势表达的基因在药用野生稻叶中同样呈现相对较高水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转录组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序列定位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