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of castor oil from castor seeds 被引量:4
1
作者 Nur Atirah Ibrahim Muhammad Abbas Ahmad Zain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516-2522,共7页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castor oil using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MAE). MAE was performed using 5% ethanol in hexane as solvent at diff...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castor oil using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MAE). MAE was performed using 5% ethanol in hexane as solvent at different extraction times, power intensities and solvent-to-feed(S/F, ml of solvent to gram of feed) ratios.The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by statistical approach using historical data design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 The oils were characterized for yiel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and comparison was also made with oil extracted using Soxhlet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oil yield of 37% was obtained at 20 min with microwave power intensity of 330 W and S/F ratio of 20. The ma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stor oil is ricinoleic acid. The density, refractive index,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oxidation stability of oils are not affected by the extraction methods and extraction parameters of MAE. However, the MAE-extracted oil is more viscous compared to that by Soxhlet method. With extra caution on oil oxidation, MAE could be a promising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with an 86% less in processing time and a higher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OR seed CASTOR oil DIELECTRIC properties MICROWAVE-ASSISTED solvent extraction OXIDATION stability
下载PDF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 Blended <i>Camellia oleifera</i>Abel Oil and Eucommia Extract on SHR Mice 被引量:3
2
作者 Menghao Du Lisong Hu +1 位作者 Xuezhi Fang Jingping Zhang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In our study, we employed Camellia seed oil as the main ingredients blended with Eucommia Ex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on mice by administrating mice with low dose, middle dose and high dose... In our study, we employed Camellia seed oil as the main ingredients blended with Eucommia Ex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on mice by administrating mice with low dose, middle dose and high dose of Camellia seed oil complex for 4 weeks. The specific tests of studying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were body weight, blood systolic pressure (BSP),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pm meam blood pressure (MBP) and heart rate (HR).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ropriate level of Camellia seed oil complex could decrease the body weight and had an active effect o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of mice, which significantly embodied the anti-hypertensive activity of Camellia seed oil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seed oil Eucommia EXTRACT ANTI-HYPERTENSIVE MICE
下载PDF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3
作者 Zhi Wang Changsheng Liu 《Oil Crop Science》 2019年第4期228-236,共9页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afety of edible oils in China,and its see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amellia seed,whi...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afety of edible oils in China,and its see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amellia seed,which included pretreatment,extraction,and high value utilization.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Camellia seed were discussed.Microwave is the best pretreatment method,and shelling technology can improve oil yield.Cold pressing technology was widely accepted and aqueous enzymatic method had wide prospects.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Camellia oleifera cake mainly focused on saponin extracting.In the future,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amellia seed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 to meet new consumption dem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ellia oleifera PRETREATMENT oil extrac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seed CAKE high VALUE UTILIZATION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果壳木质素及其结构特性研究
4
作者 孟蒙 巫明惠 +3 位作者 周海洋 吕世豪 高振忠 孙瑾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ChCl-U)、氯化胆碱-尿素-H2O(ChCl-U-H)、氯化胆碱-尿素-乙二胺(ChCl-U-E)、氯化胆碱-无水草酸(ChCl-OA)四种DES对废弃油茶果壳进行处理,研究不同DES对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提取效果,并对提取木质素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hCl-U-E处理油茶果壳后木质素的提取率最高,达到84.40%;DES中氢键供体解离的质子(H+)能够促进木质素苯丙烷单元间不稳定醚键断裂,形成小分子物质,引入酚羟基、甲氧基和羟甲基等;提取得到的木质素的分子量较小,空间位阻减小,活性增强;提取木质素主要是愈创木基苯丙烷单元,含有少量的对-羟苯基苯丙烷单元,且基本单元结构较为完整。本研究为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等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低共熔溶剂 木质素 提取率
下载PDF
苹果籽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5
作者 蔡珺 曹晓玲 刘广辉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2期79-81,共3页
苹果籽油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提高苹果籽油得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有机溶液浸提法制备了苹果籽油,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苹果籽油制备的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
关键词 苹果 苹果籽油 有机溶剂浸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的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夏纯凤 吴苏喜 +2 位作者 王彦心 张科红 袁成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为探究不同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中均鉴定出32种风味物质;醛类是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主要的风味成分,其在湿提和热榨油茶... 为探究不同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中均鉴定出32种风味物质;醛类是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主要的风味成分,其在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含量分别为62.62%和70.52%;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成分差异主要在于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湿提油茶籽油的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高于热榨油茶籽油,糠醛含量(1.96%)远低于热榨茶籽油(11.18%);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样品间相似度分析比较,两种工艺油茶籽油整体风味差异明显。湿提油茶籽油可能具有比热榨油茶籽油更柔和的风味和更安全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提 热榨 油茶籽油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差异
下载PDF
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中金属元素迁移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喻望 方学智 +3 位作者 杜孟浩 罗凡 胡立松 钟海雁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油茶籽及其压榨油和饼粕中12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差别分析等多元分析,研究3种制油工艺(液压压榨、双螺杆压榨和索氏浸提)对油茶籽中金属元素的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茶籽中...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油茶籽及其压榨油和饼粕中12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差别分析等多元分析,研究3种制油工艺(液压压榨、双螺杆压榨和索氏浸提)对油茶籽中金属元素的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油茶籽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而K元素含量最高达9431μg/g;制油工艺能影响油茶籽油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对迁移率影响从大到小顺序为索氏提取>双螺杆压榨>液压压榨;油茶籽中的金属元素主要转移到了饼粕中,油中金属元素迁移量较少,索氏提炼的油中微量金属元素、重金属含量高于其余2种压榨油;不同制油工艺主要影响油茶籽油中Ca、Mg、Na、Mn、As元素含量,对Fe元素含量影响最小,且油中Ca、Mg、Na、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As与它们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制油工艺 金属元素迁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籽壳中原花青素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侯黔灵 范丽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促进油茶籽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籽壳中的原花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摄取溶剂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油茶籽壳中原花青素提取的工艺条... 为促进油茶籽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籽壳中的原花青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摄取溶剂质量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油茶籽壳中原花青素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籽壳中原花青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氯化胆碱-柠檬酸(物质的量比1∶1)溶液为提取溶剂、氯化胆碱-柠檬酸溶液质量分数8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原花青素得率为5.26%。综上,低共熔溶剂可有效提取油茶籽壳中的原花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提取 油茶籽壳 原花青素 正交优化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三叶木通籽油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高晓龙 徐巍 +1 位作者 李颖 周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15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制油工艺对三叶木通籽油活性成分及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热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浸提法4种油脂制取工艺分别制备三叶木通籽油,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类胡萝卜素、生育酚、多... 目的:比较不同制油工艺对三叶木通籽油活性成分及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热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浸提法4种油脂制取工艺分别制备三叶木通籽油,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类胡萝卜素、生育酚、多酚、黄酮)含量,以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4种工艺制得的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组成相近,其中棕榈酸含量在20.62%~21.42%,硬脂酸含量在2.68%~3.08%,油酸含量在47.03%~47.37%,亚油酸含量在27.75%~28.07%,其他脂肪酸含量则均未超过0.5%;在活性成分含量方面,冷榨法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总生育酚、黄酮和多酚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49.05,103.37,51.78 mg/kg,而浸提法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总生育酚、黄酮和多酚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3种提取方法,仅220.24,57.73,23.45 mg/kg;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冷榨法三叶木通籽油的清除效果最佳、浸提法最差。结论:三叶木通籽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且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 籽油 冷榨法 热榨法 超临界CO_(2)萃取法 浸提法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油茶籽饼中茶皂苷的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工艺优化
10
作者 司喜艳 王香玉 +2 位作者 皇甫新燕 王琦 赵仁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136,共7页
为提高茶皂苷的提取率,扩大茶皂苷的应用范围,以脱脂油茶籽饼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茶皂苷。以油茶皂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试验因素,再通过响应面法对茶... 为提高茶皂苷的提取率,扩大茶皂苷的应用范围,以脱脂油茶籽饼为原料,采用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茶皂苷。以油茶皂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试验因素,再通过响应面法对茶皂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另外,将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茶皂苷的工艺与超声辅助法和微波辅助法提取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茶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9%、料液比1∶12、提取液pH 7、超声功率475 W、超声时间4 min、超声工作2 s间隔2 s、微波功率480 W、提取温度59℃、微波提取时间8 min,在此条件下茶皂苷提取率为98.40%,产品纯度为64.7%;超声辅助法和微波辅助法茶皂苷的提取率分别为69.06%和71.40%。与超声辅助法和微波辅助法相比,超声-微波辅助法能够显著提高茶皂苷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饼 茶皂苷 超声-微波辅助提取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接骨木籽油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李彪 郝泽金 管业圣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2期18-20,23,共4页
研究低温冷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3种不同提油方法对接骨木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维E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油方法中,提取率最高的是超临界CO_(2)萃取法(80.9%),提油率最低的是低温... 研究低温冷榨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3种不同提油方法对接骨木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维E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油方法中,提取率最高的是超临界CO_(2)萃取法(80.9%),提油率最低的是低温冷榨法(73.2%)。低温冷榨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出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明显低于超临界CO_(2)萃取法,这2种方法出油的氧化稳定性也明显优于后者。维E的含量排序为超临界CO_(2)萃取法>有机溶剂浸出法>低温冷榨法,各方法提取的接骨木籽油中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籽油 低温冷榨 超临界CO_(2)萃取 溶剂浸出 品质
下载PDF
水酶法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剂筛选
12
作者 冯红霞 王文亲 +2 位作者 刘宇 高梅贵 马立志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对比研究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茶籽毛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仪测定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样的氧化诱导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添加最佳抗氧化剂的油茶籽毛油与空白组(油茶籽毛油)... 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对比研究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茶籽毛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仪测定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样的氧化诱导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添加最佳抗氧化剂的油茶籽毛油与空白组(油茶籽毛油)及市售油茶籽油作对比,进行高温连续加热实验并测定油样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结果表明,0.2 g/kg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氧化效果最佳,诱导期最长,为22.76 h, 0.2 g/kg的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次之,诱导期为15.65 h,但从抗氧化剂的安全性考虑,最终选择茶多酚棕榈酸酯为最佳抗氧化剂。高温连续加热的结果表明,0.2 g/kg的茶多酚棕榈酸酯可有效提高水酶法制备的油茶籽毛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水酶法 抗氧化剂 加速氧化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水代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的工艺 被引量:53
13
作者 郭玉宝 汤斌 +2 位作者 裘爱泳 季长路 刘同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9-252,共4页
研究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可行性和工艺条件,试图为茶油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将脱壳去皮的茶籽仁磨碎后兑浆提取,经离心分离得茶油。以提油率和清油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水平四因素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水代法提取茶油... 研究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可行性和工艺条件,试图为茶油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将脱壳去皮的茶籽仁磨碎后兑浆提取,经离心分离得茶油。以提油率和清油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三水平四因素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水代法提取茶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4.5︰1(mL/g),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50min,浆液pH值9.0。验证试验显示,优化条件下茶籽提油率可达80.28%,清油收率可达90.19%,在试验条件下所得工艺参数可靠。此工艺的确定表明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是可行的,可作为提取茶油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茶油 水代法提取 油茶籽 提油率 清油收率
下载PDF
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5
14
作者 方学智 姚小华 +1 位作者 王开良 王亚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研究了水酶法、压榨法和浸出法3种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以及VE、β-胡萝卜素、多酚、磷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法制取的油脂(水酶油)酸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制油方法(P<0.05)。3种制油方法所得油脂... 研究了水酶法、压榨法和浸出法3种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以及VE、β-胡萝卜素、多酚、磷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法制取的油脂(水酶油)酸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制油方法(P<0.05)。3种制油方法所得油脂过氧化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压榨法制取的油脂(压榨油)为最高,水酶油最低。VE、β-胡萝卜素含量以水酶油中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多酚及磷脂含量以压榨油最高,水酶油最低,仅为4.12μg/g和2.87μg/g,显著低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水酶法 压榨法 浸出法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油茶籽油理化性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8
15
作者 聂明 杨水平 +2 位作者 姚小华 方学智 王亚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压榨、普通螺旋榨3种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碘价、色泽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β-谷甾醇、总磷、脂肪酸组成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普通螺旋榨油其酸值... 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压榨、普通螺旋榨3种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碘价、色泽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β-谷甾醇、总磷、脂肪酸组成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普通螺旋榨油其酸值、过氧化值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两种方法。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以超临界萃取茶油最高,而总磷含量以低温压榨油最高,且与超临界萃取油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低温压榨 油茶籽油 理化性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茶叶籽油溶剂浸提及精炼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黄群 麻成金 +2 位作者 余佶 欧阳林 陈林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对甲醇-石油醚-水混合溶剂体系浸提茶叶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毛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精炼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溶剂浸提茶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1.2∶1,甲醇溶料比3∶1,石油醚溶料比5∶1,浸提温度40... 通过正交试验对甲醇-石油醚-水混合溶剂体系浸提茶叶籽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毛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精炼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溶剂浸提茶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1.2∶1,甲醇溶料比3∶1,石油醚溶料比5∶1,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浸提率可达94.46%。毛油精炼工艺条件为:采用酸法脱胶,磷脂的去除率可达到88.89%;碱炼脱酸可将酸价由3.553 mg KOH/g降至0.158 mg KOH/g;使用活性炭脱色最高脱色率可达到81.3%;真空度0.01 MPa通入水蒸气,脱臭90 min,可有效除去毛油的收敛性苦涩味,无异味产生,精炼澄清、透明,呈淡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 茶叶籽毛油 溶剂浸提 脱胶 脱酸 脱色 脱臭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李志晓 金青哲 +3 位作者 叶小飞 黄健花 刘睿杰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1,共5页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mg/g),过氧化值最高(5.89 mmol/kg),氧化稳定指数最低(0.77 h);130℃热榨油茶籽油中多酚、角鲨烯和总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25.5、151.89、3 297.26 mg/kg;浸出油茶籽油中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33、524.90 mg/kg;水酶法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低,抗氧化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油工艺 油茶籽油 微量营养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盐效应辅助水相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郭玉宝 屠康 +2 位作者 薛正莲 季长路 郭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62-367,共6页
为克服油脂水相萃取时乳化严重而清油得率低的问题,采取了盐效应辅助水相萃取油茶籽油的新工艺。以碳酸钠溶液为萃取剂,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振荡速度对油茶籽油清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进... 为克服油脂水相萃取时乳化严重而清油得率低的问题,采取了盐效应辅助水相萃取油茶籽油的新工艺。以碳酸钠溶液为萃取剂,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振荡速度对油茶籽油清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利用碳酸钠的盐效应水相萃取油茶籽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3.39mL/g,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65℃,震荡速度140r/min。在该最优条件下,油茶籽油清油得率可达96.33%。由此说明,盐效应可明显防止油茶籽油水相萃取时乳液的形成,显著提高其清油得率,同时也为提高其他油脂水相萃取时的清油得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萃取 工艺 油茶籽油 盐效应 清油
下载PDF
乙醇对油茶籽油水相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强 杨瑞金 +3 位作者 张文斌 朱凯艳 华霄 赵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共4页
油茶籽油水相提取时往往会产生一定量的乳状液,对乳状液进行有效破乳是提高油茶籽水代法、水酶法清油得率的关键。研究了在提取过程中采用乙醇进行破乳的方法,考察了乙醇对水代法和水酶法清油得率、过氧化值、酸值、茶皂素提取的影响。... 油茶籽油水相提取时往往会产生一定量的乳状液,对乳状液进行有效破乳是提高油茶籽水代法、水酶法清油得率的关键。研究了在提取过程中采用乙醇进行破乳的方法,考察了乙醇对水代法和水酶法清油得率、过氧化值、酸值、茶皂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有很强的破乳能力,在其他提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大大减少乳状液的生成量;采用15%的乙醇溶液辅助提取,可使水代法、水酶法清油得率从84.23%和86.11%提高到90.33%和92.47%;乙醇不会对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酸值造成显著影响;乙醇辅助水相提取方法可行,操作安全,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乙醇 破乳 水代法 水酶法
下载PDF
同种溶剂两步浸提法分离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郑旭煦 殷钟意 +3 位作者 杜若愚 方明建 王星敏 李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0-184,共5页
以大红袍花椒籽为原料,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同种溶剂两步浸提法分离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油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分步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提取率分别达到96.00%和97.51%,提取后的皮油产品主要含棕... 以大红袍花椒籽为原料,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同种溶剂两步浸提法分离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油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分步提取花椒籽皮油和仁油,提取率分别达到96.00%和97.51%,提取后的皮油产品主要含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等饱和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而仁油产品主要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有望开发为一种高营养保健食用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两步浸提法 皮油 仁油 溶剂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