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RIMP Zircon U-Pb Age of the Piqiang Layered Intrusion in the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and Subducted Slab-Plume Interaction in Its Petrogenesis
1
作者 CAO 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651-1652,共2页
Objective During the Permian, at least four mafic continental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LIPs) were tbrmed in eastern Asia, i.e., the Siberian traps (-251 Ma), Emeishan LIP (-260 Ma), Tarim LIP (-290-270 Ma) an... Objective During the Permian, at least four mafic continental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LIPs) were tbrmed in eastern Asia, i.e., the Siberian traps (-251 Ma), Emeishan LIP (-260 Ma), Tarim LIP (-290-270 Ma) and Panjal traps (-290 Ma) (Shellnutt et al., 2015). The Emeishan and Tarim LIPs in China are both known for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magmatic Fe-Ti-V oxide deposits hosted in layered mafic- ultramafic intrusions. The origin of such magmatic Fe-Ti- V oxide deposits is enigmatic. One of the long-lasting debates i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large amounts of Fe-Ti oxides accumulated in the layered intrusions. Regardless of mechanism, there is still considerable debate regarding the mantle source compositions of the Fe-Ti-V oxide ore- bearing intrusions, in the Tarim LIP, a giant Fe-Ti-V oxide deposit is hosted by the Piqiang layered intrusion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arim block. This intrusion consists mainly of gabbro and minor plagioclase-bearing clinopyroxenite and anorthosite (Fig. l a). For this study we present new SHRIMP zircon U-Pb age and whole-rock geochemical data for the Piqiang layered gabbroic intrusion to evaluate the nature of its possible source compositions, which in turn aids in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giant Fe-Ti-V oxide deposit in the plume- related L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Zircon U-Pb Age of the Piqiang Layered intrusion in the Tari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and Subducted Slab-Plume interaction In TA PB
下载PDF
基于虚实结合的铁路入侵检测监测系统测试技术及平台研究
2
作者 史维峰 张万鹏 +1 位作者 陈中雷 包云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114,131,共10页
随着智能铁路、数字铁路的发展和技防手段在铁路入侵检测监测中的应用,对依托各种智能识别技术建设的入侵检测监测系统的测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既有的依托物理实际测试环境的硬件在环测试已无法满足测试需求,需要研发虚实结合的测试... 随着智能铁路、数字铁路的发展和技防手段在铁路入侵检测监测中的应用,对依托各种智能识别技术建设的入侵检测监测系统的测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既有的依托物理实际测试环境的硬件在环测试已无法满足测试需求,需要研发虚实结合的测试技术和平台,以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列车运行环境安全检测监测系统测试需求。为此,对基于虚实结合的铁路入侵检测监测系统的测试场景构建、测试方法、测试关键技术等进行研究,对测试平台的架构、功能进行设计,为铁路入侵检测监测相关系统的测试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为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提供试验环境,助力智能检测监测技术、设备和系统的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入侵检测监测 虚实结合 场景驱动 测试平台
下载PDF
基于双重体验视角的大学生用户弹幕互动参与行为研究
3
作者 冉玉鑫 《情报探索》 2024年第10期97-104,共8页
[目的/意义]弹幕成为大学生生活中流行的新型互动模式,探究大学生用户弹幕互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视频网站平台中弹幕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结合显著—解释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提炼弹幕的显... [目的/意义]弹幕成为大学生生活中流行的新型互动模式,探究大学生用户弹幕互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视频网站平台中弹幕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结合显著—解释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提炼弹幕的显著特征与解释特征,构建基于双重体验视角的大学生用户弹幕互动参与行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因素路径进行分析,探索弹幕特征、用户双重体验和参与意愿的关系。[结果/结论]空间增强对社会临场感没有影响,对感知侵扰存在正向影响;时间临近、信息补充、情感功效对社会临场感和感知侵扰有显著影响;社会临场感和感知侵扰是影响用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幕互动 社会临场感 感知侵扰 双重体验 大学生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决策的交互式网络恶意入侵主动防御模型构建
4
作者 翁建勋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7期165-171,共7页
为降低网络的恶意入侵风险,提出基于贝叶斯决策的交互式网络恶意入侵主动防御模型。采用K-聚类算法识别交互式网络中恶意入侵跳频数据,构建交互式网络恶意入侵节点分布模型;采用基于能量熵增量频域互相关系系数的敏感IMF分量选取算法,... 为降低网络的恶意入侵风险,提出基于贝叶斯决策的交互式网络恶意入侵主动防御模型。采用K-聚类算法识别交互式网络中恶意入侵跳频数据,构建交互式网络恶意入侵节点分布模型;采用基于能量熵增量频域互相关系系数的敏感IMF分量选取算法,保留有效的恶意入侵特征分量。利用贝叶斯决策理念,构建恶意入侵防御模型,最终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抗干扰系数和冗余度结果分别在0.10和0.22以下;能够准确分类识别交互式网络中恶意入侵跳频数据;特征分量判定精度均在0.946以上;交互式网络的安全系数均在0.936;网络威胁等级均在2级以下,有效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决策 交互式网络 恶意入侵 主动防御模型
下载PDF
Constructing the latest Neoproterozoic to Early Paleozoic multiple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western Bainaimiao arc terrane,south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被引量:2
5
作者 Min Liu Shaocong Lai +4 位作者 Da Zhang Renzhi Zhu Jiangfeng Qin Guangqiang Xiong Haoran W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727-1742,共16页
Identifying the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Precambrian microcontinents provides cri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accretionary evolution 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The B... Identifying the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Precambrian microcontinents provides cri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accretionary evolution 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The Bainaimiao arc terrane(BAT)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cambrian microcontinents in southeastern CAOB,however,few studie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types and the evolving processes of the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that occurred before its final accretion onto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Craton.This study presen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geochronology,zircon Hf isotope and whole-rock geochemistry on the latest Neoproterozoic diabases and the Early Paleozoic arc intrusions in the western BAT.The latest Neoproterozoic(ca.546 Ma)diabases display low SiO2(46.52-49.24 wt.%)with high MgO(8.23-14.41 wt.%),Cr(66-542 ppm)and Ni(50-129 ppm),consisting with mantle origin.Their highly negative zirconεHf(t)(-12.0 to-24.7)and high Fe/Mn ratios(62.1-81.7)further indicate a significantly enriched mantle source.Considering that the BAT maybe initially separated from the Tarim Craton with a thickened crustal root,we propose that these diabases were generated through partial melting of an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source that had been hybridized by lower-crustal eclogites during foundering of the BAT lower crust.The Early Paleozoic(ca.475-417 Ma)arc intrusions in western BAT can be divided into PeriodsⅠandⅡat approximately 450 Ma.The PeriodⅠ(>450 Ma)intrusions contain abundant mafic minerals like hornblende and pyroxene,and show positive zirconεHf(t)(+1.5 to+10.9).They are predominantly medium-K calc-alkaline with broad correlations of SiO2 versus various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which correlat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lts produced by the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primitive hydrous arc magmas at 7 kbar.We assume they were formed through mid-crust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mantle wedge-derived hydrous basaltic melts.By contrast,the PeriodⅡ(≤450 Ma)intrus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variable zircon eHf(t)(-15.0 to+11.5)with irregular variations in most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which are more akin to the arc magmas generated in an open system.The general occurrence of elder inherited zircons,along with the relatively high Mg#(>45)of some samples,call upon a derivation from the reworking of the previously subduction-modified BAT lower crust with the input of mantle-derived mafic components.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arly Paleozoic tectonic melanges flanking western BAT,we infer that the compositional transition from PeriodⅠtoⅡ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south-dipping subduction of Solonker ocean to north-dipping subduction of South Bainaimiao ocean in southeastern CAOB.The above results shed light not only on the latest Neoproterozoic to Early Paleozoic multiple crust-mantle interactions in western BAT,but also on the associated crustal construction processes before the final arc-continent accre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Hf isotope Microcontinent Crust-mantle interaction Arc intrusions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下载PDF
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康 韩冬梅 +3 位作者 曹天正 宋献方 王威 曹艳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共10页
中国北方基岩海岛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过程,然而对包括海水入侵(SWI)和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水文过程的定量认识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2012—2016年我国北方某基岩群岛降水、... 中国北方基岩海岛水文地质条件独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过程,然而对包括海水入侵(SWI)和海底地下水排泄(SGD)的水文过程的定量认识比较缺乏。本研究基于2012—2016年我国北方某基岩群岛降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和水力学方法,分析了基岩海岛地下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水和开采是影响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地下水水位变化滞后于降水事件约10 d;南岛东北岸、南岸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发生海水入侵,地下水向海排泄过程较稳定,2012—2016年SGD速率均值为0.2 m/d,向海NO3-N通量均值为81.8 mmol/(m^(2)·d);北岛东南地区是海水入侵的严重区域,地下水水位长期低于海平面且逐年下降,2012—2016年SWI速率均值为0.3 m/d,向陆NO3-N通量均值为69.6 mmol/(m^(2)·d)。分别计算南、北两岛枯水季(2014年4月)、丰水季(2013年9月)SGD水量,北岛SGD水量为3.5×10^(4)~4.5×10^(4)m^(3)/d,南岛SGD水量为0.4×10^(4)~1.1×10^(4)m^(3)/d。相关结果可为基岩海岛地下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海岛 海水入侵 地下水向海排泄 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
下载PDF
台风“米娜”影响下的杭州湾风暴潮特征及对咸潮的影响
7
作者 左常圣 黄清泽 +1 位作者 潘嵩 任兴元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0,共9页
基于2019年台风“米娜”风暴潮期间的实测资料,应用ADCIRC海洋模型,开展杭州湾周边海域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刻画台风期间杭州湾海域风暴增减水过程及其时空分布,并分析杭州湾风暴增减水特征以及对钱塘江咸潮入侵的影响。结果显示:芦潮... 基于2019年台风“米娜”风暴潮期间的实测资料,应用ADCIRC海洋模型,开展杭州湾周边海域台风风暴潮数值模拟,刻画台风期间杭州湾海域风暴增减水过程及其时空分布,并分析杭州湾风暴增减水特征以及对钱塘江咸潮入侵的影响。结果显示:芦潮港、滩浒、岱山和沈家门这4个验潮站模拟天文潮位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2 cm、19 cm、10 cm和14 cm,最大风暴增水的绝对误差分别为6 cm、1 cm、6 cm和7 cm,模型模拟结果良好。台风影响期间,杭州湾(湾底)的风暴增水明显大于(湾口)岛屿,滩浒站最大增水为111 cm,沈家门站最大增水为74 cm;舟山外海—杭州湾的天文潮-风暴潮的非线性作用逐渐增大,在风暴增水达到最大的过程中,各站天文潮-风暴潮的非线性作用分别为24 cm、26 cm、14 cm和4 cm;钱塘江咸潮入侵程度主要取决于径流和潮汐强度,风暴增水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咸潮入侵灾害,在台风“米娜”风暴增水期间,钱塘江发生咸潮入侵,造成南星水厂氯度值超标41 h,因此在台风影响期间需要提前预判风暴潮对咸潮入侵的影响,做好科学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风暴潮 1918号台风“米娜” 非线性作用 咸潮
下载PDF
基于端口互动模式的入侵检测模型
8
作者 徐科兵 陈赞波 +2 位作者 邹翔 王则扬 王韬樾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0-1410,共11页
针对链路层的海量高速数据流、信息易被伪装、较小异常流量占比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口互动模式量化模型的入侵检测模型。为提高入侵检测模型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从初始流量中获取流量特征的新方法,并重点探讨如何以流量到达时... 针对链路层的海量高速数据流、信息易被伪装、较小异常流量占比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口互动模式量化模型的入侵检测模型。为提高入侵检测模型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从初始流量中获取流量特征的新方法,并重点探讨如何以流量到达时间分布作为一维特征。使用相空间重构、可视化等方法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根据长会话和短会话各自的特征设计了基于卷积层和长短时记忆层的改进神经网络,用以挖掘正常和异常流量端口互动模式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模型评分机制下的改进入侵检测算法,对模型空间内的会话进行流量分类。所提出的量化模型和改进算法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伪装身份信息的情况,降低神经网络训练成本,提升小样本异常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特征集 入侵检测 神经网络 小样本异常检测 端口互动模式
下载PDF
浙东晚中生代壳幔相互作用的新例证——新昌儒岙辉绿岩-花岗岩复合岩体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被引量:29
9
作者 董传万 徐夕生 +2 位作者 闫强 林秀斌 竺国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3-1312,共10页
在浙东新昌地区,新发现了一个由辉绿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复合岩体。辉绿岩主要由斜长石(An=45~55,50%~60%)、普通辉石(20%~30%)、普通角闪石(10%~15%)等组成,全岩 Ar-Ar 同位素年龄为109.1±2.8Ma;花岗岩主要由石英(25%~30%),钾长... 在浙东新昌地区,新发现了一个由辉绿岩和花岗岩组成的复合岩体。辉绿岩主要由斜长石(An=45~55,50%~60%)、普通辉石(20%~30%)、普通角闪石(10%~15%)等组成,全岩 Ar-Ar 同位素年龄为109.1±2.8Ma;花岗岩主要由石英(25%~30%),钾长石(50%~60%),斜长石(An=20±,10%~15%)及少量的黑云母(<5%)组成,锆石 SHRIMP U-Pb 年龄值为129~109Ma,其最小年龄值109Ma 与辉绿岩的相同,证明辉绿岩和花岗岩近同时冷凝固结。在岩石地球化学上,它们同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基本相同,(^(87)Sr/^(86)Sr)_i=0.7074~0.7079,ε_(Nd)(t)=-3.5~-4.4,指示它们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发生过充分的交换。这与浙东晚中生代玄武岩-流纹岩复合岩流的相似,也与福建沿海同时代复合火成岩的基本一致。它们是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底侵,并与深融的壳源花岗岩浆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壳幔作用的产物。新昌复合岩体的发现与研究,为研究浙东地区和浙闽沿海的壳幔作用和构造-岩浆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岩体 壳幔相互作用 晚中生代 浙江新昌
下载PDF
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 被引量:89
10
作者 罗照华 卢欣祥 +4 位作者 郭少丰 孙静 陈必河 黄凡 杨宗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669-2678,共10页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 根据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熔浆体系与含矿流体体系可以看作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地质体系,它们因相互需要而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当熔浆与流体发生解耦时,可以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因此,可以将透岩浆流体成矿体系进一步划分成正岩浆成矿体系、接触带成矿体系、远程热液成矿体系和火山热液成矿体系。如果熔浆具有很强的流体圈闭能力,所有的含矿流体都将被封存在岩浆体内,并随着岩浆的固结而析出成矿物质,形成正岩浆矿床。当岩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且含矿流体逸出岩浆体时,如果岩浆的直接围岩具有较强的捕获成矿物质的能力,即发生接触带成矿作用。否则,含矿流体将在岩浆热驱动下远离岩浆体,形成远程热液矿床。如果有利的流体通道直达岩浆体,含矿流体甚至可以喷出地表或其附近,形成火山热液矿床或水底喷流沉积矿床。这种理论分析似乎与许多成矿事实相吻合,可以有效地指导区域成矿预测和矿床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体系 透岩浆流体 物理化学边界层 小岩体 熔浆-流体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IPv6的入侵检测与防火墙联动系统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勇 张恒 +1 位作者 马严 温向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与防火墙的联动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实现的联动系统多局限于IPv4网络,该文基于IPv6网络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提出一种分布式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通过设置入侵检测代理和集中控制服务器,分析检测到的入侵状况信... 网络安全中入侵检测与防火墙的联动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实现的联动系统多局限于IPv4网络,该文基于IPv6网络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提出一种分布式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通过设置入侵检测代理和集中控制服务器,分析检测到的入侵状况信息后主动调整防火墙的规则策略,实现支持IPv6/IPv4双协议的入侵检测与防火墙动态联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有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V6协议 入侵检测 防火墙 联动
下载PDF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54
12
作者 张兴东 胡华平 +1 位作者 况晓辉 陈辉忠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22-26,共5页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可以有效提升防火墙的机动性和实时反应能力,同时也可增强入侵检测系统的阻断功能,目前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OPSEC和TOPSEC协议出发,对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之间联动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防火...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可以有效提升防火墙的机动性和实时反应能力,同时也可增强入侵检测系统的阻断功能,目前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OPSEC和TOPSEC协议出发,对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之间联动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的关键技术,并对如何保障自身安全进行了探讨;提出利用开放接口方式实现双方联动的思想,并针对具体产品给出了具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墙 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联动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段丹青 陈松乔 杨卫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8-130,共3页
提出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工作模型。通过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修补系统安全漏洞,同时IDS根据漏洞扫描结果,对模式库进行动态更新,删除和得到与修补的漏洞有关的攻击模式,缩减模式库的规模,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IDS检测效率... 提出漏洞扫描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工作模型。通过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修补系统安全漏洞,同时IDS根据漏洞扫描结果,对模式库进行动态更新,删除和得到与修补的漏洞有关的攻击模式,缩减模式库的规模,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IDS检测效率。根据该模型,系统采用开放接口方式实现双方联动,使用基于插件的开放式模块化方法编程,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扫描 入侵检测 联动 开放接口
下载PDF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西段含水层海水入侵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姚锦梅 周训 谢朝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44,共9页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西段地下含水层出现过海水入侵。海水入侵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地球化学作用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绘制Piper图、理论混合线(TML)、计算离子delta值和饱和指数SI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含水层在海水...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西段地下含水层出现过海水入侵。海水入侵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地球化学作用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绘制Piper图、理论混合线(TML)、计算离子delta值和饱和指数SI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含水层在海水入侵后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通常海水入侵后地下水含水层容易发生白云岩化作用,要通过模拟计算来确定该反应是否发生。多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层在海水入侵后,除了海水与淡水的直接混合外,还发生了钾长石、白云石、绿泥石等矿物溶解,方解石、伊利石等矿物的沉淀反应和阳离子交换吸附等水-岩作用,阳离子交换发生在粘土矿物和地下水之间,主要是Na+与Ca2+、Mg2+的交换(Na+析出)。白云石溶解量为正值,说明白云石发生了溶解反应,该地区海水入侵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白云岩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水-岩作用 海水入侵 滨海含水层 广西北海
下载PDF
局域网中个人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鲜继清 谭丹 陈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06,共2页
针对网络安全整体性和动态性的需求,基于分布式开放平台安全互联思想,实现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联动,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联动系统对突发网络攻击进行主动防御的思想。
关键词 个人防火墙 入侵检测系统 联动 主动防御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壳幔相互作用——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和岩石包体的证据 被引量:51
16
作者 杜杨松 曹毅 +3 位作者 袁万明 楼亚儿 李顺庭 鲁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安徽沿江地区地处长江深大断裂带的中部,构造上隶属由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 T_2—J_2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大别造山带的前陆带。在 J_3—K_1时期,区内发生了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的碰撞后到岩石圈拆沉背景下的造山后岩浆活动和相应的壳... 安徽沿江地区地处长江深大断裂带的中部,构造上隶属由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在 T_2—J_2发生陆-陆碰撞形成的大别造山带的前陆带。在 J_3—K_1时期,区内发生了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的碰撞后到岩石圈拆沉背景下的造山后岩浆活动和相应的壳幔相互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碰撞后到造山后火山-侵入杂岩组合。碰撞后岩浆活动大致发生在125~145Ma,铜陵地区辉长岩包体和大量堆积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富碱岩浆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繁昌盆地中的中分村组和赤砂组火山岩以及南部侵入岩属于碰撞后岩浆岩组合中的过铝质的长英质岩套;由中部铜陵地区的中酸性侵入岩和北外带侵入岩等构成的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系和由铜陵地区的中基性侵入岩、庐枞盆地龙门院组和砖桥组火山岩、宁芜盆地龙王山组和大王山组火山岩以及沿长江两岸呈 NE 方向分布的富碱岩浆岩构成的橄榄安粗岩系属于碰撞后岩浆岩组合中的准铝质的镁铁质-长英质火成岩岩套。造山后岩浆作用大致发生在105~125Ma。宁芜地区辉长岩的侵入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而宁芜和庐枞地区过碱性岩的形成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岩石中,由繁昌盆地蝌蚪山组火山岩和庐枞盆地双庙组火山岩以及宁芜盆地辉长岩侵入体组成的碱性岩系和由庐枞盆地浮山组火山岩和宁芜盆地娘娘山组火山岩组成的过碱性岩系属于造山后碱性-过碱性火成岩岩套。与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相对应,在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发生了两期壳幔相互作用。其中早期壳幔相互作用表现为起源于岩石圈地幔上部圈层的底侵玄武岩浆与中下地壳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晚期壳幔相互作用表现为起源于岩石圈地幔下部圈层的玄武岩浆与中下地壳间微弱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作用 壳幔相互作用 火山-侵入杂岩 中生代 安徽沿江地区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交互式知识发现的入侵事件关联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辉 韩崇昭 +1 位作者 郑庆华 昝鑫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11-1918,共8页
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现存问题 ,总结了入侵事件关联系统的最新进展和缺陷 ,提出一个基于人机交互式知识发现的入侵事件关联系统 该系统离线部分在入侵事件关联领域首次引入FPTree和WINEPI算法进行交互式知识发现 ,并将发现的频繁模式... 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现存问题 ,总结了入侵事件关联系统的最新进展和缺陷 ,提出一个基于人机交互式知识发现的入侵事件关联系统 该系统离线部分在入侵事件关联领域首次引入FPTree和WINEPI算法进行交互式知识发现 ,并将发现的频繁模式和序列模式转化成入侵事件关联规则 ;在线部分利用先验知识和交互式知识发现的关联知识 ,以嵌入式CLIPS推理组件作为推理引擎 ,对多个入侵检测器上报的事件进行高效关联和归并 在集成化网络安全监控及防卫系统Net Keeper中的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是一个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计算机网络安全 交互式知识发现 专家系统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水流-河床相互作用及对盐水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潘存鸿 张舒羽 唐子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542,共8页
通过长系列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钱塘江河口上段河床具有大冲大淤和洪冲潮淤的演变特性,影响河口上段的潮汐强弱,进而影响盐水入侵。若年内丰水期径流量大,则河床出现"大冲",河床容积增大,潮汐增强,导致秋季强潮期盐水入... 通过长系列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钱塘江河口上段河床具有大冲大淤和洪冲潮淤的演变特性,影响河口上段的潮汐强弱,进而影响盐水入侵。若年内丰水期径流量大,则河床出现"大冲",河床容积增大,潮汐增强,导致秋季强潮期盐水入侵加剧;反之,若年内丰水期径流量小,河床容积较小,导致秋季强潮期盐水入侵减弱。结果表明,钱塘江径流对盐水入侵存在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盐水入侵与径流量成反比;间接影响是通过径流冲刷河床,引起潮汐增大,间接导致盐水入侵加剧,这是钱塘江河口大冲大淤以及对潮汐巨大反作用的特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 河床冲淤 盐水入侵 水流-河床相互作用
下载PDF
分布式防火墙环境的边界防御系统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伟中 王蔚然 袁宏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3-516,共4页
针对传统边界防火墙在动态防御方面的缺陷,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之间的三种联动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防火墙环境,具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功能,采用系统嵌入方式的边界防御系统模型。模型利用队列通信机制实现防火墙和... 针对传统边界防火墙在动态防御方面的缺陷,对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之间的三种联动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防火墙环境,具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功能,采用系统嵌入方式的边界防御系统模型。模型利用队列通信机制实现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协同工作,共同检测和防范对系统的入侵行为,并通过安全通信模块与分布式防火墙连接。最后给出了在Linux下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防火墙 边界防火墙 入侵检测系统 联动协议
下载PDF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火墙联动平台设计 被引量:21
20
作者 曹子建 赵宇峰 容晓峰 《信息网络安全》 2012年第9期12-14,共3页
为解决入侵检测系统以审计追踪为主、缺乏主动实时访问控制能力的弊病,文章提出了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功能与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功能相结合,使两者相互协作建立联动响应模式的方法,探讨了入侵检测与防火墙联动平台的整体框架以及实现的... 为解决入侵检测系统以审计追踪为主、缺乏主动实时访问控制能力的弊病,文章提出了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功能与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功能相结合,使两者相互协作建立联动响应模式的方法,探讨了入侵检测与防火墙联动平台的整体框架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平台的实现步骤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系统 防火墙 审计追踪 访问控制 联动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