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lurian A-Type Granites in Northeastern Guangxi,South China Block:New Evidence of Transition from Compression to Post-orogenic Extension of the Kwangsian Orogen 被引量:4
1
作者 JIA Xiaohui WANG Xiaodi +2 位作者 TANG Gongjian YANG Wenqiang NIU Zhi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913-1914,共2页
Objective More and mor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Kwangsian orogen is probably an intraplate orogen, which is one of the few examples of intraplate orogenesis worldwide. However, the initiation time, size and scope ... Objective More and mor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Kwangsian orogen is probably an intraplate orogen, which is one of the few examples of intraplate orogenesis worldwide. However, the initiation time, size and scope of the Kwangsian orogeny have not been determined ye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Silurian A-type granites in northeastern Guangxi, South China Block, which may provide new evidence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compression to post- orogenic extension of the Kwangsian o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ilurian A-Type Granites in Northeastern guangxi south China Block
下载PDF
Late Oligocene fossil acorns and nuts of Quercus section Cyclobalanopsis from the Nanning Basin,Guangxi,South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Yan Liu Han-Zhang Song +4 位作者 Xin-Kai Wu Jia-Rong Hu Wei-Ye Huang Cheng Quan Jian-Hua Jin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34-445,共12页
Quercus is the largest genus within the Fagaceae and has a rich fossil record.Most of the fossil material is attributed to the subgenus Quercus based on leaves,pollen or rarely acorns and nuts.Fossil records of Q.sect... Quercus is the largest genus within the Fagaceae and has a rich fossil record.Most of the fossil material is attributed to the subgenus Quercus based on leaves,pollen or rarely acorns and nuts.Fossil records of Q.section Cyclobalanopsis characterized by ring-cupped acorns are relatively few and especially those described based on nuts are scant.In this study,we described four new species of Quercus section Cyclobalanopsis based on mummified acorns and nuts:Q.paleodisciformis X.Y.Liu et J.H.Jin sp.nov.,Q.paleohui X.Y.Liu et J.H.Jin sp.nov.,Q.nanningensis X.Y.Liu et J.H.Jin sp.nov.and Q.yongningensis X.Y.Liu et J.H.Jin sp.nov.These species closely resemble the extant species Q.disciformis,Q.hui,Q.kerrii,and Q.dinghuensis.The occurrence of Q.section Cyclobalanopsis in the Oligocene stratum of Guangxi,South China,suggests that the section has diversified within its extant distribution center since the Oligocene.By combining records from other areas,we propose that the section first appeared in the middle Eocene of East Asia(Sino-Japan),has diversified in situ with a few elements scattering into West Asia and southern Europe since the Oligocene and Pliocene,respectively,and finally became restricted in East Asia since the Pleistocene.This indicates that the section originated and diversified in East Asia,before spreading into West Asia no later than the Oligocene and into southern Europe by the Pliocene.Subsequently it disappeared from South Europe and West Asia due to the appearance of the(summer dry)Mediterranean climate and widespread cooling during the Pleist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us section Cyclobalanopsis Fossil acorn and nut Oligocene guangxi south China
下载PDF
Devonian Bivalve Faunas, Life-habits, and Biodiversity Changes in Guangxi, South China
3
作者 YAO Huazhou ZHANG Renjie +2 位作者 TU Bing YAN Daoping TANG Zhaoy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78-379,共2页
Objective The Devonian bivalves are well developed, highly diversified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Guangxi. However, they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 previously, although several papers have dealt with it. Meanwhile, the... Objective The Devonian bivalves are well developed, highly diversified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Guangxi. However, they have not been well studied previously, although several papers have dealt with it. Meanwhile, the biodiversity change of bivalves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enthos during Devonian in South China has not been studied yet. The aim of present project is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the life-habits, of Devonian bivalves of Guang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onian Bivalve Faunas Life-habits and Biodiversity Changes in guangxi south China
下载PDF
The U-Pb Geochronology and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Nanhua Group of the Longsheng Region,South Chin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an-African Events 被引量:1
4
作者 ZHANG Chenglong QIN Ya +5 位作者 YANG Yicheng FENG Zuohai LIU Xijun LI Saisai WAN Lei WANG Chunz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40-749,共10页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South China blocks have an affinity with continental Gondwana due to a lack of direct Pan-Africa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features.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U-Pb geochronological and Lu-Hf ...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South China blocks have an affinity with continental Gondwana due to a lack of direct Pan-Africa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features.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U-Pb geochronological and Lu-Hf isotopic analyses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 a sandstone of the Chang'an Formation of the Nanhua Group in the Longsheng region of northern Guangxi,with the aim of constraining the timing of sedi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as to its source,as well as seeking evidence for Pan-African events in the South China block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es of detrital zircons peaked at 654.7±6.2 Ma,773.2±4.1 Ma and 821.9±6.5 Ma,with some at 920–870 Ma;the youngest age indicates the existence of the Pan-African thermal event.The ε_(Hf)(t)and T_(DM2) values demonstrate that the study are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crustal growth at 3.0–2.4 Ga,2.1–1.5 Ga and 1.3–0.9 Ga.With intensively distributed Neoproterozoic mafic-ultramafic and granitic plutons emplaced at 830–810 Ma along the southwestern section of the Jiangnan Orogenic Belt and positiveεHf(t)values from a large group of zircon grains,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ediments of the Chang'an Formation(of Nanhua Group)were largely sourced from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Comparison with the zircon age spectra of the Cathaysian block shows that about 79%of the Pan-African aged detrital zircon grains that have TDM2=1352–1031 Ma andεHf(t)=3.68–8.79,were sourced from the recycled Grenvillian crust of the Cathaysian block,suggesting that the Cathaysian block had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Gondw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rital zircon Lu-Hf isotope Pan-African event guangxi south China
下载PDF
Sour and Spicy Guangxi Cuisine
5
《China Today》 2019年第7期67-67,共1页
THE cuisin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mprises urban delicacies found in Nanning, Guilin, Liuzhou, Wuzhou cities, and dishes from ethnic minorities like Zhuang, Yao, Jing, and Dong. The cuisine inherits fro... THE cuisin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mprises urban delicacies found in Nanning, Guilin, Liuzhou, Wuzhou cities, and dishes from ethnic minorities like Zhuang, Yao, Jing, and Dong. The cuisine inherits from the culinary style of the people who migrated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South China, and also combines the cooking skills from the imperial court that had been spread to Guangxi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 1127), as well as the culinary skills from feudal officials’ private chefs in the Ming (1368- 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comprises urban delicacies Central PLAINS to south China
下载PDF
广西中南部语法化区域的两个共享特征
6
作者 覃凤余 蓝庆元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8,共16页
广西中南部汉、壮语共享两个特征,即量词重叠(CL+CL)表任指、“对”有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模式语都是壮语,汉语复制了其语法功能。前一共享特征在如下结构的演变中获得,即:V_(1)+CL+哪,CL+那+V_(2)>V_(1)+CL,CL+V_(2)>... 广西中南部汉、壮语共享两个特征,即量词重叠(CL+CL)表任指、“对”有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模式语都是壮语,汉语复制了其语法功能。前一共享特征在如下结构的演变中获得,即:V_(1)+CL+哪,CL+那+V_(2)>V_(1)+CL,CL+V_(2)>V_(1)+CL+CL+V_(2),触发演变的语境是五言壮语歌谣。后一共享特征的来源是:壮族人意识到壮语的“V+te:■^(1)”与汉语官话的“V+对”是相对应的,推测出壮语的te:■^(1)就是官话的“对”,他们将壮语“te:■^(1)+N”结构类推为壮式官话的“对+N”。随着壮式官话“对+N”在宜州官话中的扩展,导致“对”获得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中南部 语法化区域 共享特征
下载PDF
桂南晚稻晚籼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试验
7
作者 农莉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154-156,共3页
为筛选出适宜广西地区种植的桂南晚稻晚籼优良品种,在田阳县进行了桂南晚稻晚籼品种生长期、抗病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香118、优938和恩丰优805、恩丰优806的综合评价和整体表现更优,均具有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抗... 为筛选出适宜广西地区种植的桂南晚稻晚籼优良品种,在田阳县进行了桂南晚稻晚籼品种生长期、抗病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香118、优938和恩丰优805、恩丰优806的综合评价和整体表现更优,均具有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抗性好、产量高等优点,可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南晚稻 晚籼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广西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曾艳 黄金生 +4 位作者 周柳强 谢如林 刘永贤 谭裕模 谭宏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98-2202,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南蔗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GIS技术,采集广西桂南甘蔗种植区的典型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样本498份,测定其养分含量状况。【结果】酸性土壤(p H〈6.5)是...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桂南蔗区土壤养分状况,为桂南蔗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GIS技术,采集广西桂南甘蔗种植区的典型土壤类型的耕层土壤样本498份,测定其养分含量状况。【结果】酸性土壤(p H〈6.5)是桂南蔗区的主要类型(占95.5%),其有机质含量6.03-44.58 g/kg、碱解N 14.0-175.0 mg/kg、速效P1.7-95.0 mg/kg、速效K 11.0-358.0 mg/kg,不同的养分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各种微量元素中,B的平均含量为0.24 mg/kg,98%的土壤缺乏B;有效Mg的平均含量为62.34 mg/kg,69.08%的土壤缺Mg;活性Ca的平均含量为592.68mg/kg,54.84%的土壤活性Ca偏低;有效Zn的平均含量为0.93 mg/kg,19.08%的土壤缺Zn;有效Cu的平均含量为0.65mg/kg,7.02%的土壤缺Cu。【结论】广西桂南蔗地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有机质偏低,速效N、P、K含量均处于中下水平,Fe、Mn含量较丰富,大部分土壤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生产上应适当增施有机肥、N、P、K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区 土壤 PH 微量元素 广西桂南
下载PDF
黔桂地区二叠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2 位作者 易定红 孟庆芬 李东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18-333,共16页
黔桂地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相分异而引人注目,在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形成一个典型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并且相分异最明显的时期正好是生物礁发育的时期。二叠系包括三个统... 黔桂地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相分异而引人注目,在连陆台地上发育煤系地层,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形成一个典型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并且相分异最明显的时期正好是生物礁发育的时期。二叠系包括三个统即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以及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特征明显,同时还代表了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在二叠系中,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的地层构成1个三级沉积层序(SQ19),阳新统包含4个三级层序(SQ20~SQ23),乐平统包括2个三级层序(SQ24,SQ25)。该地区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发生了较为典型的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一个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因此,层序界面类型可以根据其所代表的地质涵义而划分为四大类型: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海平面变化 层序地层格架 二叠系 贵州 广西 淹没不整合面
下载PDF
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2 位作者 李东海 孟庆芬 易定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 ,使黔桂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早古生代的滇黔桂古陆演变为晚古生代的滇黔桂海。泥盆纪初期 ,海水由南而北逐渐海侵超覆 ,在泥盆系的底部形成一套海侵碎屑岩系地层 ;早泥盆世晚期的大规模海侵事件造...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 ,使黔桂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早古生代的滇黔桂古陆演变为晚古生代的滇黔桂海。泥盆纪初期 ,海水由南而北逐渐海侵超覆 ,在泥盆系的底部形成一套海侵碎屑岩系地层 ;早泥盆世晚期的大规模海侵事件造成了明显的相分异 ,在习称的滇黔桂盆地中发育了若干孤立碳酸盐台地 ,这种“台—盆—丘—槽”的格局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早期 ;而泥盆纪末期的紫云运动所造成的地壳抬升 ,又使晚泥盆世地层产生海退尖灭。因此 ,该地区的泥盆系构成一个二级构造层序 ,其中包含 13个三级沉积层序。在前人大量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追索和对比不同沉积背景中的三级沉积层序的相序组构特征以及由其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 ,即可建立黔桂地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较为充分地表现出三级沉积层序的两大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 ,同时也明显地显示出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泥盆系 层序地层格架 海平面变化 古地理格局 海侵事件 沉积层序
下载PDF
桂北“龙胜蛇绿岩”质疑 被引量:30
11
作者 葛文春 李献华 +3 位作者 李正祥 周汉文 王剑 李寄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118,共8页
广西北部龙胜地区丹洲群广泛发育一套细碧岩和镁铁 -超镁铁质岩石。细碧岩具有板内和岛弧火山岩的双重地球化学属性 ,其形成时代 <82 0 Ma。本文作者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 ,提出龙胜地区丹洲群火山岩及... 广西北部龙胜地区丹洲群广泛发育一套细碧岩和镁铁 -超镁铁质岩石。细碧岩具有板内和岛弧火山岩的双重地球化学属性 ,其形成时代 <82 0 Ma。本文作者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 ,提出龙胜地区丹洲群火山岩及镁铁 -超镁铁质岩石不属于蛇绿岩 ,而是新元古代 (~ 82 0 Ma)大陆裂谷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其形成与 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过程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细碧岩 镁铁质岩石 超镁铁质岩石
下载PDF
桂北地区丹洲群锆石U-Pb年代学及对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期次的启示 被引量:36
12
作者 崔晓庄 江新胜 +6 位作者 邓奇 王剑 卓皆文 任光明 蔡娟娟 伍皓 江卓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9-1063,共15页
桂北地区丹洲群是南华裂谷盆地南段的一套连续裂谷充填沉积,厘定各组沉积时限及区域地层关系,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丹洲群合桐组二段和拱洞组底部凝灰岩夹层形成年龄... 桂北地区丹洲群是南华裂谷盆地南段的一套连续裂谷充填沉积,厘定各组沉积时限及区域地层关系,对理解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期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丹洲群合桐组二段和拱洞组底部凝灰岩夹层形成年龄分别为801±4 Ma和781±5 Ma。研究表明,丹洲群白竹组和合桐组一段与下江群甲路组和乌叶组、板溪群沧水铺组和马底驿组、西乡群孙家河组及陆良组一段相当,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合桐组二段与下江群番召组相当,沉积时限为800~780 Ma;拱洞组可与下江群清水江组、平略组和隆里组,板溪群五强溪组中上部和牛牯坪组,西乡群大石沟组中上部和三郎铺组,陆良组二段及澄江组、开建桥组、莲沱组、虹赤村组和上墅组的中上部直接对比,沉积时限为780~725 Ma。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系统的典型地层锆石年龄存在5组高峰,峰值年龄分别为818±2 Ma、802±1 Ma、780±4 Ma、756±4 Ma及728±5 Ma。综合华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特征及盆地沉积演化过程,确定华南新元古代裂谷作用可分为两期:820~800 Ma和800~725 Ma。此外,华南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裂谷作用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但各期岩浆活动对各裂谷盆地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北地区 丹洲群 锆石U-PB年代学 新元古代 裂谷作用 华南
下载PDF
桂东北钨锡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及其地质背景 被引量:79
13
作者 李晓峰 冯佐海 +5 位作者 肖荣 宋慈安 杨锋 王翠云 康志强 毛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13-1725,共13页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桂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具有独特的构造地理位置。在精细测试一系列典型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年代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组合,把该地区矿床分为6个成矿系统:①与志留纪花岗...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桂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具有独特的构造地理位置。在精细测试一系列典型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年代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组合,把该地区矿床分为6个成矿系统:①与志留纪花岗岩有关W-Mo矿;②与二叠世花岗岩有关Pb-Zn矿床;③与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关W-Mo和Sn-Nb-Ta矿床;④与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⑤与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⑥与花岗岩有关的铀矿。这些矿床的形成与不同时期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或者碰撞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花岗岩 印支期花岗岩 燕山期花岗岩 W—Sn—Mo—Nb—Ta矿床成矿作用 桂东北 华南
下载PDF
桂北四堡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雪锋 孟宪刚 +2 位作者 韩建恩 邵兆刚 张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7,共7页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和磁组构测量方法,在桂北四堡地区浅变质地层中厘定出一条NE30°走向,南东倾,倾角约40°的大型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带——四堡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A型... 通过野外观察、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和磁组构测量方法,在桂北四堡地区浅变质地层中厘定出一条NE30°走向,南东倾,倾角约40°的大型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带——四堡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A型褶皱、S-C组构、亚颗粒、显微分层及石英条带等宏观和微观构造特征;磁各向异性度测量结果显示四堡韧性剪切带由一宽约4 km的强应变带及边缘弱带组成,全带宽达10 km,长度超30 km;在对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构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四堡韧性剪切带是华南加里东晚期华夏地块由南东向北西作低角度斜冲到扬子地块的产物。这一发现揭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拼合的方式,为深化华南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北地区 韧性剪切带 磁组构 加里东运动 华南
下载PDF
粤西-桂东成矿带园珠顶铜钼矿床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1
15
作者 钟立峰 夏斌 +4 位作者 刘立文 李杰 林秀广 徐力峰 林良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5-404,共10页
最近在粤西-桂东成矿带园珠顶地区发现了大型斑岩Cu-Mo矿床。为研究其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该矿床钼矿体中的2个钻孔岩芯样品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2个岩芯共11个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为149.8~155.9 Ma;对ZK12-11... 最近在粤西-桂东成矿带园珠顶地区发现了大型斑岩Cu-Mo矿床。为研究其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该矿床钼矿体中的2个钻孔岩芯样品中的辉钼矿进行了Re-Os法同位素定年,2个岩芯共11个辉钼矿样品获得的Re-Os模式年龄为149.8~155.9 Ma;对ZK12-112岩芯8个辉钼矿分析数据进行Re-Os等时线拟合,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7.3±4.3)Ma,初始^187Os为(-0.15±0.18)ng/g,MSWD=0.92;对2个钻孔样品测得的11个数据进行Re-Os等时线拟合,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55.6±3.4)Ma,初始187Os为(-0.08±0.15)ng/g,MSWD=0.85。这些年龄数据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选自钻孔ZK16-104岩芯的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非常高,可能指示园珠顶Cu-Mo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这也被区域内出露的许多同时代的基性侵入体所佐证。园珠顶斑岩Cu-Mo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数据可能指示早侏罗世具高浮力块体的Izanagi板块俯冲到粤西-桂东地区而改变了俯冲角度,导致俯冲板片撕裂而开天窗或岩石圈加厚而发生拆沉,在该地区出现一系列NE向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伸展带,引发了软流圈物质在中晚侏罗世沿着NE向深断裂与EW向古断裂的交汇部位上涌,形成了粤西-桂东地区许多同时代的花岗岩类岩体、基性侵入体(或包体)和与此相关的Cu、Pb、Zn、Au、Ag矿床、W-Sn多金属矿床以及园珠顶斑岩型Cu-Mo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RE-OS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园珠顶矿床 粤西-桂东成矿带 华南
下载PDF
广西南部二叠纪长兴期放射虫动物群(英文) 被引量:10
16
作者 尚庆华 M.卡里杜瓦 王玉净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40,共12页
广西南宁南部柳桥地区的长兴组上部硅质岩中保存着精美的长兴期晚期放射虫动物群 ,共有 2 4属 3 9种 ,其中 3个新种 ,其中以 L atentifistularia最为常见 ,其次是 Albaillellidae和 Entactiniidae,属于二叠纪晚期的 N eoal-baillella op... 广西南宁南部柳桥地区的长兴组上部硅质岩中保存着精美的长兴期晚期放射虫动物群 ,共有 2 4属 3 9种 ,其中 3个新种 ,其中以 L atentifistularia最为常见 ,其次是 Albaillellidae和 Entactiniidae,属于二叠纪晚期的 N eoal-baillella optima组合。伴生生物有有孔虫、海绵骨针、腕足动物等。多数属种在接近二叠纪 -三叠纪界线附近消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二叠纪 长兴期 广西南部 动物群
下载PDF
广西三叉冲钨矿有关岩体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炯辉 王志强 陈斌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49-573,共25页
华南西南部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南地区重要成矿带。在该带中先后发现的米场、油麻坡、三叉冲等中大型钨钼矿与晚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选择了该区典型岩体——三叉冲岩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该地区成... 华南西南部博白-岑溪多金属成矿带是华南地区重要成矿带。在该带中先后发现的米场、油麻坡、三叉冲等中大型钨钼矿与晚中生代白垩纪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选择了该区典型岩体——三叉冲岩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对该地区成矿作用提供指示意义。三叉冲岩体由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1-104 Ma,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03-105 Ma。两种花岗岩都具有较大的化学成分变化,但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值分别为–7.5-–6.5和–7.8-–6.7。我们认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中元古界中-高钾玄武岩成分基底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基性岩浆发生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在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演化过程中有角闪石+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于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的Na2O和K2O演化趋势;且具有更高的 CaO 和 Sr 含量;同时,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具有高得多的 La/Lu 比值,这些证据都表明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并非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通过分离结晶形成的。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元古界长英质麻粒岩+少量拉斑玄武岩成分部分熔融产生中酸性岩浆,并与幔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形成的。幔源岩浆贡献的挥发分F使得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朝更富Na2O的方向演化。在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演化过程中以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为主。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与三叉冲钨钼成矿作用的关系更为密切。晚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的影响,桂东南地区处于拉张构造环境。软流圈上涌及玄武质岩浆底侵为基底的部分熔融提供了必要的热源,同时也为三叉冲岩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岩石成因 壳幔混合 三叉冲 广西 华南
下载PDF
黔桂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素新 冯庆来 +1 位作者 顾松竹 于吉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26,共6页
对贵州断杉、纳水以及广西柳桥3条深水相剖面上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杉、柳桥剖面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蒙脱石和高岭石组成,碎屑物质中存在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物;在... 对贵州断杉、纳水以及广西柳桥3条深水相剖面上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黏土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杉、柳桥剖面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蒙脱石和高岭石组成,碎屑物质中存在六方双锥石英、锆石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矿物;在纳水剖面黏土岩中未发现与火山活动有关的迹象。由此可知华南大部分地区在晚二叠世曾受强烈的火山作用影响,但也有少部分深水相地区未受影响或影响很小。同是深水相P-T界线剖面附近的黏土岩以及同一剖面不同层位的黏土岩中的黏土矿物和碎屑物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与火山作用的强弱、离火山活动中心的远近以及所处地理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相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黏土岩 黔桂地区 华南
下载PDF
华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林建勇 梁瑞龙 +1 位作者 李娟 黄应钦 《广西林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根据野外调查和相关资料整理,探讨华南地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来源、生长型,比较不同地区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预测部分危险性较大的入侵种的扩散趋势。研究表明:华南三省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48种,属于41科105属,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分... 根据野外调查和相关资料整理,探讨华南地区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来源、生长型,比较不同地区间种类组成的相似性,预测部分危险性较大的入侵种的扩散趋势。研究表明:华南三省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48种,属于41科105属,其中广东、广西、海南分别为132、129、100种,以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和苋科(Amaranthaceae)的种类最多。美洲起源的入侵种最多,共有108种,占总种数73.0%。草本型入侵植物种类最多,共有114种,占总物种数77.0%。广东和广西两省入侵植物组成的相似性最大,广西和海南的相似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下载PDF
适用于我国华南广西区域冬季的冷湿指数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秀华 陆虹 +2 位作者 金龙 何慧 朱秋宇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6,共6页
根据我国华南冬季气温、降水的气候特点,使用广西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进行了我国南方湿冷程度表征指标的计算方法分析研究,通过细分不同量级的降水量对冬季低温冷害程度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华南广西区域冬季... 根据我国华南冬季气温、降水的气候特点,使用广西国家级地面气象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进行了我国南方湿冷程度表征指标的计算方法分析研究,通过细分不同量级的降水量对冬季低温冷害程度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华南广西区域冬季的冷湿指数计算方法,将这种新的冬季冷湿指数计算方法与以往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指数在很大程度上修正原冷湿指数受降水量干扰太大的缺陷,是一种更为合理的适用于华南广西区域的冬季低温冷湿指数计算新方法。利用这种新方法计算的冷湿指数,以区域性低温雨雪冰冻事件为基础,同时兼顾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时间持续性,识别出一般区域性低温雨雪冰冻事件89例,严重区域性低温雨雪冰冻事件12例。识别结果与实际灾情记录比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湿指数 低温冷害 雨雪冰冻 冰冻灾害 华南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