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AUSE OF SEA WATER INTRUSION AND POLLUTION IN SOUTH LIAODONG PENINSULA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庆书 许劲松 张万忠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3年第4期48-61,共14页
Based on various patterns of groundwater and their abundance characters in south Liaodong Peninsula, the distribution, stage, pattern and characters of sea water intrusion in the serious sea water intrusion areas are ... Based on various patterns of groundwater and their abundance characters in south Liaodong Peninsula, the distribution, stage, pattern and characters of sea water intrusion in the serious sea water intrusion areas are analysed. The reasons to cause sea water intrusion are uneven precipitation, limited recharge of surface water, artificial overpumping, litholog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It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 in line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liaodong peninsula sea water intrusion
下载PDF
Study on sea water intrusion into palaeochannels on south coastal plain of the Laizhou Bay by the Bohai Sea
2
作者 Han Mei Geography Departmen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The palaeochannel evolu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y such methods as 14C dating. Sea water intrusion through palaeochannels has been studied as a focal point. Palaeochannels are the main pass... The palaeochannel evolu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y such methods as 14C dating. Sea water intrusion through palaeochannels has been studied as a focal point. Palaeochannels are the main passageways through which the sea water intrudes at a higher speed, through many means and in a changeable dynamic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AEOCHANNEL sea water intrusion south coastal plain of Laizhou Bay
下载PDF
Hydrological analysis of Kuroshio water intrusion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建平 苏纪兰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1,共21页
Using CFD and ADCP data collected by four research vessel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n the northeastern area of the forth China Sea in August - September 1994 and incorporating with CTD data collected in t... Using CFD and ADCP data collected by four research vessel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n the northeastern area of the forth China Sea in August - September 1994 and incorporating with CTD data collected in the same area in March 1992 and some historical hydrologic data, the water features and the intrusion of Kuroshio water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discussed, which shows that the water ma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vey period wa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cruise of late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March 1992), that is, the water structure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sea and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had their own independent feature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Though the intrusion of Kuroshio water into the sea was found, it was very weak. Therefore there would be no direct Kuroshio branch into the sea in the late summer and early autumn. Even the Kuroshio water intrusion from the Bashi Channel into the Taiwan Strait, its influence was also very weak. Analysis of isopycnic surface and geretrophic current and the Observed ADCP data show that there was a rather strong northward flow in the southeast pat of the survey area which flowed northward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Philippines, rounded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Luzon Island and then flowed northeastward. Some kind of mixing with Kuroshio water was shown in the Bashi Channel. The water mass was obviously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 in winter and comparatively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salinity in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outh China sea KUROSHIO intrusion recycling water
下载PDF
辽东半岛南部冷流降雪的统计特征及相关要素分析
4
作者 于亚鑫 阎琦 +1 位作者 张萌萌 杨瑞雯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2期77-86,共10页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及周边海域在特定的季节、天气形势和条件下可能会造成灾害性的冷流降雪天气,提高冷流降雪预报准确性,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81-2021年辽宁地区各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及周边海域在特定的季节、天气形势和条件下可能会造成灾害性的冷流降雪天气,提高冷流降雪预报准确性,对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81-2021年辽宁地区各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运用统计学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冷流降雪的气候特征、发生规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冷流降雪强度弱,主要以小雪为主;降雪次数和降雪量均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前者年际变化趋势平稳而后者较大;12月是冷流降雪发生的主要月份,而11月和2月是降雪强度较强的月份。冷流降雪的产生和较大的海洋表面与大气温差、低层不稳定层结、海陆地形作用有密切关系;当500 hPa和850 hPa影响系统为冷涡或低槽、辽东半岛南部及周边海域低层为偏北风且相对湿度条件较好、1000 hPa对应正相对涡度等条件时,可以预测辽东半岛南部可能出现冷流降雪;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与850 hPa温度之差直接决定了地面冷流降雪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南部 冷流降雪 气候特征 海表温度 海陆地形 要素
下载PDF
最近30年来人类活动对莱州湾南岸地貌过程及海水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孙云华 张安定 +3 位作者 王庆 衣华鹏 刘亚龙 田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50,共8页
以1979年以来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野外地貌调查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RS、GIS技术并引入景观空间分析方法,通过目视解译提取莱州湾南岸不同时期的地貌信息,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地貌过程及海水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近3... 以1979年以来4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在野外地貌调查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RS、GIS技术并引入景观空间分析方法,通过目视解译提取莱州湾南岸不同时期的地貌信息,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地貌过程及海水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最近30年来海岸带地貌整体表现为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表明海岸带地貌的景观异质性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由于自然地貌类型转为人工地貌类型,海岸带地貌冲淤状态由淤积转化为侵蚀,增加了地表海水或卤水的分布面积,导致咸淡水界线不断向陆地方向移动。因此,人类活动是导致莱州湾沿岸地下海水入侵的重要原因,合理调控人类活动是改善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海岸地貌 海水入侵 莱州湾南岸
下载PDF
雷州半岛防海水入侵最优地下水开采方案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池生 周训 +3 位作者 陈明佑 沈晔 张华 严霞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9-434,共6页
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缺乏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近年开采量剧增 ,局部已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 ,面临海水入侵的威胁。通过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流的数值模拟 ,建立了一个以预防海水入侵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并以管理区为单元给出了不同... 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缺乏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近年开采量剧增 ,局部已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 ,面临海水入侵的威胁。通过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流的数值模拟 ,建立了一个以预防海水入侵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并以管理区为单元给出了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最优开采量。认为在防止海水入侵的前提下 ,区内地下水总体上尚有开采潜力 ,但要适当分散开采区域 ,滨岸地区基本维持现状 ,内陆可不同程度地增大开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开采 海水入侵 数值模拟 管理模型 雷州半岛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道高 赵明华 +2 位作者 韩美 姜爱霞 张祖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9,共7页
莱州湾南岸平原在埋深 6 0 m内的浅埋古河道带 ,可分成弥河、潍河和白浪河 3个系统 ,它们大都呈掌状、放射状分布 ,并与其所属河流的冲洪积扇范围相吻合 ,该区古河道的形成和发育是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结果。自晚更新世晚期以... 莱州湾南岸平原在埋深 6 0 m内的浅埋古河道带 ,可分成弥河、潍河和白浪河 3个系统 ,它们大都呈掌状、放射状分布 ,并与其所属河流的冲洪积扇范围相吻合 ,该区古河道的形成和发育是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环境演变的结果。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该区有 4期古河道发育 ,其中玉木早冰期古河道和玉木主冰期古河道的砂体沉积粒度粗、连通性好、分布广 ,既是富水性强、水质好的淡水含水层 ,又是该区海 (咸 )水入侵的主要通道 ,控制在浅埋古河道带超采地下淡水 ,并在丰水季节利用其进行地下水回灌 ,是治理该区海 (咸 )水入侵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古河道带 菜州湾 南岸平原 海水入侵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河道及其与海(咸)水入侵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美 赵明华 +1 位作者 李道高 曹兴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73-80,共8页
海(咸)水入侵作为莱州湾南岸平原的一种新的环境灾害,其发生、发展与该区广泛分布的古河道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古河道的分布规律、沉积特征及分期,并重点探讨了其与海(咸)水入侵的密切关系.古河道是该区海(咸)水入侵的主要通... 海(咸)水入侵作为莱州湾南岸平原的一种新的环境灾害,其发生、发展与该区广泛分布的古河道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古河道的分布规律、沉积特征及分期,并重点探讨了其与海(咸)水入侵的密切关系.古河道是该区海(咸)水入侵的主要通道,古河道中海(咸)水入侵速度快、方式多、周期性变化明显,是灾情最严重、入侵变化最复杂的地貌单元;古河道又是防治海(咸)水入侵的天然工程,古河道砂层径流条件好,只要采取措施提高其地下淡水水位,海(咸)水入侵界线就能迅速北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古河道 海水入侵 莱州湾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及其与海(咸)水入侵关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道高 韩美 +1 位作者 赵明华 姜爱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4-71,共8页
根据2100余个钻孔资料,并结合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片、卫片判读分析,以及野外实地考察和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岩相分析、14C测年,研究了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的分布规律、埋藏和沉积特征、古河道的分期断代以及与海(... 根据2100余个钻孔资料,并结合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片、卫片判读分析,以及野外实地考察和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岩相分析、14C测年,研究了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的分布规律、埋藏和沉积特征、古河道的分期断代以及与海(咸)水入侵关系.该区在埋深60m内的浅埋古河道带,可分成弥河、潍河和白浪河3个系统,它们大都呈掌状、放射状分布,并与其所属河流的冲洪积扇范围相吻合.该区古河道的形成和发育与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该区有4期古河道发育,其中玉木旱冰期古河道和玉术主冰期古河道的砂层沉积粒度粗、连通性好、分布广,既是富水性强、水质好的淡水含水层,又是该区海(咸)水入侵的主要通道.控制在浅埋古河道带超采地下淡水,并在丰水季节利用其进行地下水回灌,是治理该区海(咸)水入侵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南岸平原 浅埋古河道带 海(咸)水入侵灾害
下载PDF
黑潮水入侵南海的水文分析──Ⅱ.1994年8—9月期间的观测结果 被引量:58
10
作者 许建平 苏纪兰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2期1-23,T001,共24页
利用1994年8-9月期间,由台湾海峡两岸的4艘海洋调查船在南海东北部海域所获之CTD和ADCP资料,并结合1992年3月间在同一海域获取的CTD资料及部分历史水文资料,对该区域的海水特性以及黑潮水入侵南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 利用1994年8-9月期间,由台湾海峡两岸的4艘海洋调查船在南海东北部海域所获之CTD和ADCP资料,并结合1992年3月间在同一海域获取的CTD资料及部分历史水文资料,对该区域的海水特性以及黑潮水入侵南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期间,本海区水团分布与冬末、春初(1992年3月)航次基本相似,即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海水结构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温、盐度特性。虽发现有黑潮水穿越巴上海峡进入南海,但其势力甚弱。因此,在夏末秋初,黑潮亦无直接的分支深入南海,即使在巴士海峡北端进入台湾海峡的黑潮水,其影响也是十分微弱的。由等密度面、地转流分析和实测ADCP资料显示,在调查海区的东南海域存在一支较强的N向流动。它沿菲律宾西海岸北上,绕过吕宋岛西北角流向东北,在巴上海峡呈现与黑潮水混合的迹象,其水体在冬季明显呈高温、低盐的特性;夏季则为相对低温、低盐。故在冬季的几幅卫星图像上也有较好的体现,很有可能长年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黑潮 黑潮水入侵 水文分析 观测结果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沿岸海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广 于洪军 +1 位作者 邓怀民 徐琳 《海岸工程》 2010年第1期40-45,共6页
海水入侵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质灾害。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沿岸29个观测井内7种主要离子质量浓度,阐述了辽东湾北部沿岸海(咸)水入侵的主要方式和分布特征。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是发生海(咸)水入侵的基础条件,... 海水入侵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质灾害。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沿岸29个观测井内7种主要离子质量浓度,阐述了辽东湾北部沿岸海(咸)水入侵的主要方式和分布特征。气候、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是发生海(咸)水入侵的基础条件,地下水超采等人类不合理工程和经济活动是诱发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海水入侵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岩海岸海水入侵特征及对策——以长岛县南北长山岛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国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59,共5页
山东省长岛县南、北长山岛地下海水入侵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有明显扩大。海水入侵存在海湾层状沉积体孔隙式层状入侵、岩岸裂隙式脉状入侵和层状基岩层隙式面状入侵3种基本形式 ;造成海水入侵不断加剧的原因一方面受大气降水的明显... 山东省长岛县南、北长山岛地下海水入侵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有明显扩大。海水入侵存在海湾层状沉积体孔隙式层状入侵、岩岸裂隙式脉状入侵和层状基岩层隙式面状入侵3种基本形式 ;造成海水入侵不断加剧的原因一方面受大气降水的明显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地下淡水过量开采引起 ,形成了地下水质恶化与城镇和人口稠密区、机井密集区相对应的社会 地质灾害空间组合。防止海水入侵、切实保护地下淡水资源 ,首先应采取重点地段上实施拦蓄结合的地下水工程 ,也可以借用天然形成的糜棱岩带作为拦蓄工程基础 ,以节约资金投入 ;其次是减少地表径流与地表蒸发 ,扩大地下淡水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海岸 南北长山岛 海水入侵 对策
下载PDF
“克隆人”:无所适从的人生 被引量:9
13
作者 贺更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7-69,共3页
“克隆人”将对人类的传统人生价值观发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我”的意识 ,生死观和命运观。
关键词 克隆人 人生观自我意识 生死观 命运观
下载PDF
辽南海水入侵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庆书 许劲松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5,共9页
辽南地下水类型多样,在开采量大的滨海低平原、岩溶发育带、构造切穿地段,地下水受海水污染严重。海水入侵过程可分为缓速、激速、慢速、停滞四个阶段。海水入侵方式与介质有关,呈脉状、面状、带状、复合等四种类型。
关键词 辽南 海水 入侵 污染 成因
下载PDF
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夏璐 游海池 +4 位作者 刘久潭 韩聪 高宗军 彭玉明 李常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共10页
为研究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分布情况,该文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和模糊综合评价对2017年枯丰水期共45组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地下水的硬度由北至南逐... 为研究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分布情况,该文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和模糊综合评价对2017年枯丰水期共45组地下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地下水的硬度由北至南逐渐增加,水化学类型由SO_(4)·Cl-Ca·Mg型向SO_(4)·Cl-Na型转化,青岛-日照地区地下水中Cl;浓度超过其他地区1个数量级,存在较为明显的海水入侵现象;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影响,且以硅酸盐岩的风化,蒸发盐岩的溶解为主;胶东半岛地区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其中烟台-威海沿海地区龙口市附近和青岛-日照地区Ⅴ类水较多,占总体Ⅴ类水的72.7%,水质结果表明,人为因素是造成该地沿海地区地下水Ⅴ类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沿海地区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质评价 海水入侵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黑潮水入侵南海的路径、成因及影响
16
作者 高淑敏 韩树宗 +3 位作者 倪煜淮 吴克俭 刘增宏 许建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172,共10页
本文着重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黑潮入侵南海的路径、影响机制、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南海环流、水团性质和中尺度涡等方面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黑潮自吕宋海峡入侵南海的路径可分为三种形式,其在吕宋海峡的水体输送呈“三明治... 本文着重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黑潮入侵南海的路径、影响机制、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南海环流、水团性质和中尺度涡等方面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黑潮自吕宋海峡入侵南海的路径可分为三种形式,其在吕宋海峡的水体输送呈“三明治结构”。黑潮入侵受到季风、海面压力梯度、中尺度涡、β效应、ENSO、PDO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到黑潮自身强度和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度冬季大于夏季。年际变化取决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变化(PDO),而ENSO和PDO又是通过影响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的南北向移动制约黑潮入侵强度。黑潮水作为印尼贯穿流的一部分,将高温高盐水带到南海,或脱落反气旋涡影响南海中尺度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 南海 入侵性质 水团 涡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