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rst Discovery of Late Triassic Tuffs in the South Qilian Bas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Zircon LA-ICP-MS U-Pb Ages and Potential Source Regions
1
作者 Fangpeng Du Furong Tan +3 位作者 Shiming Liu Xiaochen Zhao Yingtao Chen Junwei Qiao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692-1703,共12页
This investigation report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more than 70 tuff intervals in the Upper Triassic,South Qilian Basin.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ten tuff samples and zircon U-Pb dating ... This investigation report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more than 70 tuff intervals in the Upper Triassic,South Qilian Basin.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ten tuff samples and zircon U-Pb dating were on three.Thin sec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XR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uffs were composed of crystal shards and altered glass shards;crystal shards include plagio-clase and quartz.Most of the tuffs had been transformed into illite/smectite mixed-layers(I/S).In addition,calcite,pyrite,dolomite and siderite were also identified in some of the tuff samples.Analysis of major elements suggests that the tuffs are peraluminous high-K calcalkaline series.Trace el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tuffs are enrich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HFSE),including Th,U,Ta,Zr and Hf.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uggest that the tuffs originated from comendite pantellerite and rhyolite from within plate setting.Zircon U-Pb dating(236.0±1.7,231.4±1.6,and 223.1±3.9 Ma)indicate that the tuffs were erupted in the Late Triassic.Comparative chronology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 West Qinling belt and the East Kunlun belt are the potential source regions of these tuffs,and they originated from the within plate magma during a post-collisional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FF south qilian basin Late Triassic U-Pb isotopic dating source regions zircon geo-chemistry
原文传递
Origin of the Gas Hydrate and Free Gas in the Qilian Permafrost,Northwest China:Evidence from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Carbon Isotopes 被引量:1
2
作者 TAN Furong LI Yang +5 位作者 DU Fangpeng LIU Shiming CUI Weixiong LIU Zhiwu GENG Qingming LU 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602-616,共15页
The Qilian permafrost of the South Qilian Basin(SQB)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since gas hydrates were discovered in 2009.Although many work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area,the origin of... The Qilian permafrost of the South Qilian Basin(SQB)has become a research focus since gas hydrates were discovered in 2009.Although many work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area,the origin of gas from gas hydrate is still controversial.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carbon isotope of 190 samples related to gas hydrates collected from 11 boreholes allowed exploration of genetic type,thermal maturity,biodegradation,as well as gas-source correlation of alkane gases from gas hydrates and free gases.Results indicate that alkane gases biodegrade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natural gas.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in carbon isotopes of methane and their congeners(CH4,C2H6,C3H8),the thermal maturity(vitrinite reflectance,VRo)of most alkane gases ranges from 0.6%to 1.5%,indicating a mature to high mature stage.The thermal maturity VRo of a small part of alkane gas(in boreholes DK5 and DK6)is higher than 1.3%,indicating a high mature stage.Alkane gases were mainly produced by secondary cracking,consisting of crude oilcracking gases and wet gases cracking to dry gases.Genetic types of alkane gases are primarily oil-type gases generated from shales and mudstones in the upper Yaojie Formation of Jurassic,with less coal-type gases originated from the mudstones in the Triassic Galedesi Formation and the lower Yaojie Formation of Jurassic.Carbon dioxides associated with alkanes from gas hydrates and free gases indicate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The origins of natural gases from gas hydrates and free gases shed light on the evaluation of petroleum resource potential,deeply buried sediments,and petroleum resource exploration in the SQ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unconventional energy gas hydrate carbon isotope alkane gas origin thermal maturity south qilian basin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石炭系可能烃源岩的甾萜烷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9
3
作者 任拥军 纪友亮 李瑞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1-345,共5页
作者应用生物标记物分析技术 ,结合其它地球化学资料 ,对南祁连石炭系碳酸盐岩和泥岩进行了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成熟度和生油潜力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为海相还原环境 ,有机母质主要为低等水... 作者应用生物标记物分析技术 ,结合其它地球化学资料 ,对南祁连石炭系碳酸盐岩和泥岩进行了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成熟度和生油潜力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为海相还原环境 ,有机母质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兼有高等植物的混入 ,有机质类型为腐殖 腐泥型和腐泥型 ,有机质丰度高 ,成熟度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萜烷 石炭系 南祁连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热水-默勒地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拥军 纪友亮 李瑞雪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5-81,共7页
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 ,对南祁连盆地热水 -默勒地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有机母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该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为前三角洲和湖沼相的泥质岩沉积 ,其有机质丰度较高 ,有机质类型为腐... 应用多项分析测试技术 ,对南祁连盆地热水 -默勒地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进行了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有机母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该区上三叠统可能烃源岩为前三角洲和湖沼相的泥质岩沉积 ,其有机质丰度较高 ,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型和混合型 ,主要处于成熟阶段。有机母质主要为高等植物和一定数量的藻菌类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综合分析认为该套地层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其中一些层段生烃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上三叠统 有机地球化学 地热水 泥质岩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2 位作者 蔡元峰 刘羽 刘志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361,共8页
为探讨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构造属性和物源属性,本文对野外系统采集的泥岩样品进行了有机、无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了泥岩有机碳含量、生烃潜力、最高峰温度、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结果表明... 为探讨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构造属性和物源属性,本文对野外系统采集的泥岩样品进行了有机、无机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了泥岩有机碳含量、生烃潜力、最高峰温度、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结果表明,二叠系泥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以水生生物型为主兼有水生-陆源混合型,处于半封闭水体状态下,缺氧、还原程度一般、盐度中等的沉积环境。草地沟组属Ⅱ2-Ⅲ型干酪根,母质主要来源于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为主力烃源岩层系;切尔玛组成熟度相对低,属Ⅲ型干酪根,母质来源于陆源生物,为潜在烃源岩层系。二叠系泥岩构造、物源属性指示二者具有较大的亲缘性,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物源主要来自中祁连低缓隆起区的上地壳长英质岩,并有安山质岩石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二叠系 烃源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构造属性 物源属性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二叠系沉积特征及其充填模式 被引量:16
6
作者 谭富荣 周立发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62-65,76,共5页
南祁连盆地是位于加里东褶皱基底上的盆地,海相二叠系构成了其二叠系的主体部分,通过对盆地内二叠系沉积特征分析,综合表明二叠系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滨岸相、浅海陆棚相、三角洲相4个沉积相,并且经历了早二叠世勒门沟期的坳陷盆地,草... 南祁连盆地是位于加里东褶皱基底上的盆地,海相二叠系构成了其二叠系的主体部分,通过对盆地内二叠系沉积特征分析,综合表明二叠系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滨岸相、浅海陆棚相、三角洲相4个沉积相,并且经历了早二叠世勒门沟期的坳陷盆地,草地沟期的边缘坳陷盆地和哈吉尔期—忠什公期的坳陷残余陆表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 二叠系 沉积相 充填模式
下载PDF
东昆仑-南祁连富砷金矿与矿区岩浆岩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厚民 沈远超 +3 位作者 钱壮志 胡正国 王崇礼 于凤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1,共6页
东昆仑五龙沟、柴北缘滩间山和南祁连黑刺沟等富砷金矿床一般均与矿区岩浆岩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上,矿化或发育于岩株的接触带上,或发育于闪长玢岩脉密集分布区,少数金矿化甚至发育于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筒、岩脉中;时间上,金成矿... 东昆仑五龙沟、柴北缘滩间山和南祁连黑刺沟等富砷金矿床一般均与矿区岩浆岩有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上,矿化或发育于岩株的接触带上,或发育于闪长玢岩脉密集分布区,少数金矿化甚至发育于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筒、岩脉中;时间上,金成矿与矿区岩浆岩的成岩时代接近,但前者稍晚;成分上,矿石中含量高的Au、As、Sb等成矿元素在矿区岩浆岩中含量同样较高。此外,金矿石和矿区岩浆岩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等均表明二者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岩浆岩 柴达木盆地 祁连山 成岩时代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南祁连大道尔吉早古生代弧后盆地型蛇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增保 郑建平 +3 位作者 李葆华 漆玮 魏志军 陈旭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6-838,共13页
大道尔吉蛇绿岩是中祁连地块和南祁连褶皱带之间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露的岩石单元包括地幔橄榄岩、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和玄武安山岩。其中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包括三个堆晶旋回,单个堆晶旋回底部为含铬尖晶石纯橄岩,... 大道尔吉蛇绿岩是中祁连地块和南祁连褶皱带之间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露的岩石单元包括地幔橄榄岩、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和玄武安山岩。其中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包括三个堆晶旋回,单个堆晶旋回底部为含铬尖晶石纯橄岩,向上逐渐变为透辉石岩(辉石橄榄岩)→辉长岩等。堆晶杂岩中辉石橄榄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41±58 Ma,为加里东中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地幔橄榄岩MgO(40.41%~40.96%)、Cr(3590×10^(–6)~7340×10^(–6))、Ni(1480×10^(–6)~1710×10^(–6))含量高,而Al_2O_3(0.35%~0.59%)、TiO_2(0.03%~0.04%)和∑REE(0.81×10^(–6)~1.84×10^(–6))含量低,具亏损地幔岩的特征;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的主量元素变化大,重稀土元素富集,正Eu异常(δEu=1.22~2.15);玄武安山岩SiO_2为54.90%~57.76%,MgO为3.50%~5.45%,TiO_2为0.72%~1.12%,Na_2O/K_2O>1,∑REE为24.9×10^(–6)~53.4×10^(–6),LaN/YbN=1.0~1.7,具平坦稀土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同时富集Ba、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具弧后盆地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区域地质、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道尔吉蛇绿岩属构造肢解的蛇绿岩残片,具有俯冲带(SSZ)型蛇绿岩的特征,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为奥陶纪柴北缘洋向中祁连地块俯冲,引起弧后扩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Z型蛇绿岩 弧后盆地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南祁连 大道尔吉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荣杰 傅军 +2 位作者 张孝攀 李程 董跃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64-69,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继煤和石油之后的重要的、潜在的能源资源。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我国陆域以及在南祁连盆地的分布。但是由于冻土区的气候环境、地质特征等复杂性,使得冻土区水合物的研究一时无法展开,文章详细分析了南祁连盆地的... 天然气水合物是继煤和石油之后的重要的、潜在的能源资源。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我国陆域以及在南祁连盆地的分布。但是由于冻土区的气候环境、地质特征等复杂性,使得冻土区水合物的研究一时无法展开,文章详细分析了南祁连盆地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赋存环境,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与温度、压力、构造和沉积的关系,为我国其它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南祁连盆地 冻土区 形成条件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右行走滑冲断系统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3
10
作者 肖安成 杨树锋 +4 位作者 程晓敢 党玉琪 陈新领 陈元忠 王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2-487,494,共7页
通过对于断裂系统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证实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的主要构造形成时间为上新世以后,变形样式为一系列右行走滑冲断构造。走滑冲断构造带内部的断层在平面上呈分支复合,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断层上、下盘地层层序... 通过对于断裂系统分析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证实了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的主要构造形成时间为上新世以后,变形样式为一系列右行走滑冲断构造。走滑冲断构造带内部的断层在平面上呈分支复合,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断层上、下盘地层层序无法直接对比。右行走滑冲断构造形成于南祁连由北向南的斜向推覆作用,而主要应力来源于柴达木地块北缘由南向北的陆内俯冲作用。用一个运动学模型解释了柴北缘的右行走滑冲断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行走滑 冲断构造 运动学 柴达木盆地 南祁连山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路萍 王苏里 《地下水》 2013年第1期122-123,140,共3页
南祁连盆地广泛发育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但其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气运移聚集的研究程度很低,从而对木里坳陷尕勒德寺组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烃源岩级别,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 南祁连盆地广泛发育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但其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气运移聚集的研究程度很低,从而对木里坳陷尕勒德寺组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烃源岩级别,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Ⅱ2),有机质到达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整体评价为中等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木里坳陷 尕勒德寺组 烃源岩评价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大加连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军辉 王苏里 《地下水》 2012年第4期163-165,共3页
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碳酸盐岩类烃源岩广泛发育。通过野外剖面样品采集,并运用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岩石热解以及饱和烃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碳酸盐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 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碳酸盐岩类烃源岩广泛发育。通过野外剖面样品采集,并运用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岩石热解以及饱和烃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碳酸盐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以及成熟度。结果表明:大加连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有机质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为差-中等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下日哈坳陷 大加连组 碳酸盐岩 烃源岩
下载PDF
下日哈坳陷二叠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
13
作者 赵军辉 周立发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52-57,共6页
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碎屑岩主要由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组成,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分析,对南祁连盆地下日哈坳陷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碎屑岩主要由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组成,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及中成岩阶段B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下日哈坳陷 二叠系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德令哈中生代沉积盆地成因类型及其与南祁连造山带的关系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明慧 《西北地质科学》 1999年第1期15-22,共8页
长期以来,对柴达木盆地中生代的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德令哈盆地中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基底沉降过程和大地构造相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点.(1)二叠(?)一中三叠... 长期以来,对柴达木盆地中生代的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德令哈盆地中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基底沉降过程和大地构造相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特点.(1)二叠(?)一中三叠世发育类复理石盆地组合和早侏罗一早白垩世发育陆相含煤磨拉石盆地组合,构成前陆盆地的“标型”充填;(2)上凸的总沉降曲线反映前陆盆地的发育规律;(3)德令哈前陆盆地的形成说明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末次陆一陆碰撞发生在晚三叠世,早侏罗-早白垩世的构造运动则归属于南祁连对柴达木板块的陆内逆冲推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成因类型 中生代 造山带 南祁连山
下载PDF
青海天峻坳陷三叠系大加连组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睿 谭富荣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65-68,共4页
天峻凹陷隶属于青海地区南祁连盆地,盆地三叠系广泛发育碳酸盐岩,且厚度较大。本文对天峻凹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烃源岩,进行采集样品,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文章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对天峻坳陷三叠系大... 天峻凹陷隶属于青海地区南祁连盆地,盆地三叠系广泛发育碳酸盐岩,且厚度较大。本文对天峻凹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烃源岩,进行采集样品,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文章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对天峻坳陷三叠系大加连组的海相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最后发现,烃源岩属于海相碳酸盐岩类已达到了烃源岩评价标准,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普遍为Ⅱ2,有机质成熟度进入油气生成的成熟-高成熟期。但鉴于样品采集来自地表,考虑到演化作用和风化作用,天峻坳陷的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碳酸盐岩判定为中等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岩 大加连组 天峻坳陷 南祁连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油气来源分析:基于DK-9孔岩心样品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世琪 卢振权 +5 位作者 程斌 廖泽文 刘晖 王婷 范东稳 张富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8-1087,共10页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部署的多个天然气水合物钻孔钻遇不同程度的水合物与油气显示伴生现象,指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有必要对已发现油气显示进行来源分析。由于水合物钻孔深度有限,针对DK-9孔4组油气显示样品,在开展现有烃源...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部署的多个天然气水合物钻孔钻遇不同程度的水合物与油气显示伴生现象,指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有必要对已发现油气显示进行来源分析。由于水合物钻孔深度有限,针对DK-9孔4组油气显示样品,在开展现有烃源岩油源对比基础上,选取中侏罗统、上三叠统各5组代表性低熟烃源岩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模拟深部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将新生烃类再次与油气显示进行对比,进一步探究油气显示来源。结果显示,油气显示可分为两类(Ⅰ和Ⅱ),第Ⅰ类油气显示遭受生物降解作用,成熟度稍高,第Ⅱ类油气显示成熟度稍低;现有烃源岩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Ⅰ-Ⅲ),分别对应深度163.30~207.42 m、207.42~348.50 m、357.90~586.50 m。结合常规油源对比、热模拟实验与地质条件分析,最终推测第Ⅰ类油气显示主要与第Ⅰ类烃源岩同源;第Ⅱ类油气显示主要与第Ⅱ类烃源岩同源,此外可能还有第Ⅲ类烃源岩或更深层烃源岩的贡献,即其母质来源既与中侏罗统烃源岩有关又与上三叠统烃源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显示 来源 热模拟 木里坳陷 南祁连盆地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凹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晓莉 吴磊章 赵军辉 《地下水》 2013年第1期119-121,共3页
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中三叠统的大加连组广泛发育有碳酸盐岩类烃源岩。通过野外剖面样品的采集,并且运用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岩石热解及饱和烃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研究区碳酸盐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 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中三叠统的大加连组广泛发育有碳酸盐岩类烃源岩。通过野外剖面样品的采集,并且运用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岩石热解及饱和烃气相色谱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研究区碳酸盐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其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大加连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差,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有机质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综合评价为差等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哈拉湖坳陷 大加连组 碳酸盐岩 烃源岩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新全 刘晖 +3 位作者 王林 高启才 何俊杰 刘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4-650,共7页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冻土带分布国,尤其在青藏高原分布大面积的永久冻土区,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2008年在南祁连盆地LM地区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在HLH地区天然...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冻土带分布国,尤其在青藏高原分布大面积的永久冻土区,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2008年在南祁连盆地LM地区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在HLH地区天然气水合物二维地震勘探中,开展了小道距、高覆盖观测系统、低频可控震源宽频激发和数字检波器宽频接收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震勘探 低频信号 永久冻土 南祁连盆地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石炭系—侏罗系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气源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范东稳 卢振权 +6 位作者 肖睿 牛索安 祁拉加 魏毅 张永安 费德亮 党孝锋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5-994,共10页
通过对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4套层系5条剖面的野外测量及室内地质分析,明确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气源岩的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石炭系—二叠系整体以出露中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要特... 通过对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等4套层系5条剖面的野外测量及室内地质分析,明确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气源岩的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石炭系—二叠系整体以出露中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要特征,沉积浅海陆棚相、滨岸相和三角洲相,由于断层发育致使局部地层厚度减薄且泥质岩大部分缺失,可能难以成为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气源岩;上三叠统整体以发育中薄层泥岩与中薄至中厚层砂岩互层为主要特征,沉积相类型为潮坪相、湖泊相和河流相,泥岩累积厚度较大,是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潜在气源岩;中侏罗统整体上以发育厚层泥岩、砂岩为主要特征,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是天然气水合物次要的潜在气源岩。研究结果为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天然气水合物气源岩研究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盆地 木里坳陷 天然气水合物 气源岩 沉积相分析
下载PDF
武威盆地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地表形迹与活动速率 被引量:14
20
作者 艾晟 张波 +1 位作者 樊春 王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8-422,共15页
武威盆地南缘断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祁连山北缘逆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观测和14C年代学数据等方法对武威盆地南缘断裂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调查和运动学定量。依据平面... 武威盆地南缘断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祁连山北缘逆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1927年古浪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之一。基于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观测和14C年代学数据等方法对武威盆地南缘断裂进行了详细的几何学调查和运动学定量。依据平面上几何展布的不连续性和走向的变化,该断裂可以分为5段:康宁桥段(F_1)、南营河段(F_2)、上古城村—张流沟段(F_3)、他家庄段(F_4)和严家庄段(F_5)。该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地表活动形迹长约60km,以逆冲为主,局部兼具左旋走滑分量,沿断层走向断错地貌发育。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0.44±0.08)mm/a,南营河段(F_2)晚更新世以来左旋走滑速率(1.43±0.08)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武威盆地南缘断裂 祁连山北缘逆断裂系 古浪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