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Danxia Landform in the South Sichuan 被引量:1
1
作者 Hongying Li Lan Li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8期12-24,共13页
The South Sichuan is one of the areas in China famous for Danxia Landform. Danxia Landform in the South Sichuan is characterized by wide distribution and square shaped hills. However, there is no systematic research o... The South Sichuan is one of the areas in China famous for Danxia Landform. Danxia Landform in the South Sichuan is characterized by wide distribution and square shaped hills. However, there is no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genesis of those Danxia Landforms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stud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genesis of the Danxia Landforms in the South Sichuan, we discovered that the lithostratigraphy, regional tectonic, crustal uplift and external forces contribute together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Danxia Landform.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from famous scenic spots and the updated n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proposals were made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Danxia Landform resources in the South Sichuan by excavating its historic, cultural, natural an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in the form of educational tou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XIA LANDFORM Resource GENESIS EDUCATIONAL TOURISM south sichuan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s and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Extra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at the South of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联波 漆家福 李跃纲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3期223-231,共9页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are controlled by paleo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ir preservative status and effects on development are dominated by the modern stress field. Since Triassic, it has exper...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are controlled by paleo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ir preservative status and effects on development are dominated by the modern stress field. Since Triassic, it has experienced four tectonic movements and developed four sets of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extra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at the south of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The strikes of fractures are in the S-N, NE-SW, E-W, and NW-SE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At the end of Triassic, under the horizontal compression tectonic stress field, for which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was NW.SE, the fractures were well developed near the S-N faults and at the end of NE-SW faults, because of their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end of Cretaceous, in the horizontal compression stress fields of the NE-SW direction, the stress was obviously lower near the NE-SW faults, thus, fractures mainly developed near the S-N faults. At the end of Neogene-Early Pleistocene, under the horizontal compression tectonic stress fields of E-W direction, stress concentrated near the NE-SW faults and fractures developed at these places, especially at the end of the NE-SE faults, the cross positions of NE-SW, and S-N faults. Therefore, fractures developed mostly near S-N faults and NE-SW faults. At the cross positions of the above two sets of faults,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fractures was the highest. Under the modern stress field of the NW-SE direction, the NW-SE fractures were mainly the seepage ones with tensional state, the best connectivity, the widest aperture, the highest permeability, and the minimum opening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tectonic stress field extra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south of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下载PD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of the Xu2 Member in the middle-south transition region,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12
3
作者 Zou Caineng Gong Yanjie +1 位作者 Tao Shizhen Liu Shaob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are those reservoirs which develop in widespread tight sandstones with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ro...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are those reservoirs which develop in widespread tight sandstones with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rocks and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in the Xujiahe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south transition region, Sichuan Basin. The source rocks of the Xul Member and reservoir rocks of the Xu2 Member are thick (Xul Member: 40 m, Xu2 Member: 120 m) and are distributed continuously in this study area. The results of drilled wells show that the widespread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the Xu2 Member are charged with natural gas. Therefore, th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of the Xu2 Member in the middle-south transition region are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The accumulation of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is controlled by an adequate driving force of the pressure differences between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which is demonstrated by a "one-dimensional"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 this simulation, the natural gas of"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moves tbrward with no preferential petroleum migration pathways (PPMP), and the natural gas saturation of"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ccumulation mechanism "continuous" tight gas reservoir Xu2Member middle-south transition region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ANALYSIS ON EFFECT OF SOUTH ASIA HIGH ON MID-SUMMER EXTREME DROUGHT AND FLOOD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4
作者 陈永仁 李跃清 齐冬梅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4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NCEP/NCAR data are utilized to analyze an extreme flood year(1998) and an extreme dry year(2006) in 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SCR)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positive divergence of South Asia High(SAH) is ... NCEP/NCAR data are utilized to analyze an extreme flood year(1998) and an extreme dry year(2006) in 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SCR)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positive divergence of South Asia High(SAH) is stronger in the flood year; the position of the ridge line of SAH is southward compared with the annual averag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WPSH) extends westward and its ridge line is southward. In the drought year, the positive divergence of SAH is weaker, its ridge line is northward, and the position of WPSH is also northward. As shown in the dynamics, in drought(flood) years, negative(positive) vorticity advection in the upper atmosphere can cause the atmosphere to ascend(descend), and anomalous circulation of SAH displays divergence(convergence), and anomalous circulation of the lower atmosphere shows convergence(divergence).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e shows that there is warm(cold) temperature advection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iabetic heating causes SAH's local circulation to display convergence(divergence) and affects vertical motion of the lower atmosphere circulation eventually. To some extent, the two extreme years in the SC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ertical motion of atmosphere circulation and the variation of such vertical motion is caused by difference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SAH and lower atmosphere cir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south Asia High(SAH)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and flood anomalous circulation
下载PDF
基于川南建筑特色的会馆室内装饰设计研究——以夕佳山民居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白玉梅 王玉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以夕佳山民居为代表的川南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其装饰元素往往具有平安吉祥、多福健康等美好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其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叙述,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夕佳山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和会馆室内设计... 以夕佳山民居为代表的川南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其装饰元素往往具有平安吉祥、多福健康等美好寓意,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其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叙述,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夕佳山传统民居建筑元素和会馆室内设计相结合,从形、色、材几个方面进行装饰方法探讨。在设计应用中,根据会馆的文化属性,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不脱离装饰外形所依附的内在文化和内在精神价值,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作为突破点,以传承和创新两个方向探讨结合的设计策略,在会馆室内设计中传承创新川南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川南民居 地域建筑 装饰元素
下载PDF
川藏南线自驾游客情感体验的特征与影响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钢华 师慧敏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34,共18页
以流动性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形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流行。作为大尺度流动型旅游形式典型代表的长途自驾游,因冒险、追逐自由、私密、个性化、高不确定性等特征,赋予了游客独特且复杂的情感体验。目前,学界尚缺乏从更为系统的视角关注大... 以流动性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形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流行。作为大尺度流动型旅游形式典型代表的长途自驾游,因冒险、追逐自由、私密、个性化、高不确定性等特征,赋予了游客独特且复杂的情感体验。目前,学界尚缺乏从更为系统的视角关注大尺度流动情境下游客情感体验的特征、前因与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文章基于景观感知理论,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川藏南线(318国道成都至拉萨段)的自驾游客为研究对象,分析游客在大尺度流动情境下的情感体验特征与影响机制。文章发现:1)自驾游客的积极情感体验未达强烈水平,情感体验(尤其是积极情感体验)伴随着自驾这一流动性实践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波动特征,且涉及多个维度;2)基于自我需要满足与否、满足程度如何这一标准,自驾游客与环境的互动(包含两组类型、6类特征)促进了他们上述情感体验的产生,并通过动态反馈机制持续影响了情感体验。上述研究发现不仅完善了有关游客情感体验前因和影响机制以及自驾入藏旅游体验的实证研究体系,还为目的地的管理与营销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驾游客 情感体验 影响因素 影响机制 川藏南线 景观感知理论
下载PDF
川南地区砖混结构房屋典型震害及地震易损性研究
7
作者 张莹 郭红梅 +3 位作者 尹文刚 赵真 何宗杭 黄文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以川南地区为研究区,并以在建造方式上具有明显当地地域特征的砖混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结合砖混结构房屋建造特点及川南历史地震(如长宁6.0级地震)震害调查结果等,分析砖混结构房屋典型震害特征,统计其在不同烈度下不同破坏等级的比例,... 以川南地区为研究区,并以在建造方式上具有明显当地地域特征的砖混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结合砖混结构房屋建造特点及川南历史地震(如长宁6.0级地震)震害调查结果等,分析砖混结构房屋典型震害特征,统计其在不同烈度下不同破坏等级的比例,采用经验分析法得到初步的易损性矩阵。在此基础上,针对因样本局限性造成的结构在高烈度下破坏比例不全,使实际易损性矩阵缺失的问题,通过插值法,推算高烈度下的破坏比例,补全经验易损性矩阵,拟合出易损性曲线,建立以震害统计为主、数值模拟为辅的砖混结构易损性分析模型;并基于平均震害指数对比分析,对易损性分析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易损性矩阵能客观反映川南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对开展震害预测、灾害损失评估及震害风险评估等工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砖混结构 震害特征 易损性矩阵 经验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共建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视域下宜宾-泸州协同打造南向开放新高地的路径研究
8
作者 彭万 《江苏商论》 2024年第9期64-69,共6页
宜宾和泸州同为四川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四川对外开放进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两市协同打造南向开放的新高地。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诸多挑战和困难,宜宾和泸州应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南向开放为主线,组团构建... 宜宾和泸州同为四川南向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四川对外开放进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两市协同打造南向开放的新高地。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诸多挑战和困难,宜宾和泸州应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南向开放为主线,组团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共同探索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协同提升基础设施内联外通水平,携手构筑融合互赢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协同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 省域经济副中心 宜宾 泸州 南向开放
下载PDF
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9
作者 李永平 赵晓燕 +1 位作者 谈树成 吴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9-409,共11页
[目的]探究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其驱动机制,以期为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和线性回归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川南城市... [目的]探究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其驱动机制,以期为推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以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和线性回归研究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川南城市群植被变化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1)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整体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为0.4以上的区域占比为71.74%。植被覆盖度变化以低波动为主,占比为78.16%。植被退化趋势显著,占比为8.89%。(2)各驱动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影响程度降序排列为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年均气温>坡度>人口密度>GDP>城镇化率>年均蒸散发>年均降水量>坡向。其中,前6个因子的解释力q值均大于16%,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3)任意两个因子交互关系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其中高程与土地利用类型交互的q值最大,为0.369。(4)当高程1200~1400 m、年均气温12.15~15.16℃、坡度32°~35°、人口密度小于22.31人/km^(2)、GDP为122~1221元/km^(2)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时,最适宜植被生长。[结论]2001—2021年川南城市群植被覆盖度整体状况良好,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均对区域植被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川南城市群
下载PDF
泸州市城西垃圾压缩中转站开挖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治理措施建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海涛 唐晓玲 吴倩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泸州市城西垃圾压缩中转站工程,开挖后将形成永久性岩质边坡,多暴露于地表。通过资料搜集、钻探、测量、取样、原位测试、调查等综合勘察手段,结合设计要求,提出岩土参数,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查明边坡稳定状态,提出了一种岩质开挖边... 泸州市城西垃圾压缩中转站工程,开挖后将形成永久性岩质边坡,多暴露于地表。通过资料搜集、钻探、测量、取样、原位测试、调查等综合勘察手段,结合设计要求,提出岩土参数,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查明边坡稳定状态,提出了一种岩质开挖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建议,降低工程风险,对永久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供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川南地区 稳定性 计算工况
下载PDF
川南煤田观文勘探区煤中Ge、Ga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龙正江 赵勇 +1 位作者 毛世丽 何国祥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3期468-475,共8页
稀散金属锗(Ge)、镓(Ga)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煤中分布较为广泛。为查明川南煤田观文勘探区煤中Ge、Ga富集情况及控制因素,笔者基于川南煤田观文勘探区地质勘查资料,分析二叠系龙潭组煤中Ge、Ga的分布情况并总结其赋存特征,并采... 稀散金属锗(Ge)、镓(Ga)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在煤中分布较为广泛。为查明川南煤田观文勘探区煤中Ge、Ga富集情况及控制因素,笔者基于川南煤田观文勘探区地质勘查资料,分析二叠系龙潭组煤中Ge、Ga的分布情况并总结其赋存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煤中Ge、Ga的影响因素并讨论其地球化学特性。结果表明:观文勘探区煤中Ge、Ga平均含量分别是3~4μg/g、5~11μg/g,均为正常水平;含煤岩系垂向剖面上,Ge平均含量较为稳定,Ga平均含量则具“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潮坪-海湾成煤环境有利于Ga的赋存;镜质组为影响煤中Ge赋存的主要因素,煤中Ga的赋存主要受到灰分(黏土类、硫化物类矿物)影响,而煤层厚度及变质程度对煤中Ge、Ga赋存无明显作用;煤中Ge具有亲有机质的特性,或以Ge的络合物形式赋存于镜质组中;煤中Ga呈无机亲和性,或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黏土类、硫化物类矿物中。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在川南煤田寻找“煤型关键金属矿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煤田 赋存特征 影响因素 地球化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工程参数变化趋势异常诊断的卡钻实时预警方法
12
作者 胜亚楠 《钻探工程》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川南工区是中石化重点页岩气勘探开发工区,该工区地层压力系数高、钻井地质条件苛刻,导致该工区钻井复杂、故障频发,其中卡钻故障最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川南页岩气的安全高效开发。现有卡钻识别技术存在监控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差、风险预警... 川南工区是中石化重点页岩气勘探开发工区,该工区地层压力系数高、钻井地质条件苛刻,导致该工区钻井复杂、故障频发,其中卡钻故障最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川南页岩气的安全高效开发。现有卡钻识别技术存在监控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差、风险预警不及时、主观性强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钻井作业过程中卡钻故障的专家知识判断,确定了卡钻风险对应的关键表征参数,并研究了卡钻发生位点的关键表征参数的变化趋势,得到了相应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工程参数变化趋势异常诊断的卡钻实时预警方法。选取WY-XX井为实例进行分析,软件预警结果与实际井下风险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准确率达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勘探开发 卡钻 风险预警 实时预警 VDX钻井参数仪 川南工区
下载PDF
南丝路新见《四川会馆重修川主庙碑》研究
13
作者 邓妲 赵志宏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83-88,共6页
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驿站永平杉阳镇有一通《四川会馆重修川主庙碑》,该碑对研究永平县杉阳镇发展史、汉族移民史、四川会馆发展史,以及杨慎历史和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该碑为研究对象,对立碑时间、杨文宪公祠、杨慎永... 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驿站永平杉阳镇有一通《四川会馆重修川主庙碑》,该碑对研究永平县杉阳镇发展史、汉族移民史、四川会馆发展史,以及杨慎历史和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该碑为研究对象,对立碑时间、杨文宪公祠、杨慎永昌戍所、杨慎去世地点、杉阳地名变迁、重修川主庙事宜和四川商人的民间信仰等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四川会馆 川主庙 杨慎 杉阳
下载PDF
川南“直播稻+泽泻”稻药轮作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与探讨
14
作者 何林 李恩 +2 位作者 罗涛 李小艳 蒋李何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52-154,157,共4页
结合川南的地貌和生态特点,开展了“直播稻+泽泻”稻药轮作研究,从品种选择、轮作茬口问题、栽培轻简化等方面,集成了稻药轮作轻简化种植技术,以供川南地区稻药轮作种植参考。
关键词 直播稻 泽泻 轮作 轻简化 川南地区
下载PDF
川渝地区南宋石室墓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
15
作者 黄青岩 徐怡涛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具有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具有明显地方传统的历史文化。根据目前考古发现可知,川渝地区出土了较大数量的宋代墓葬,其中盆地周边丘陵山地多出土石室墓,石室墓中常见较为精美的仿木构雕刻,仿木构的形制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对重庆及四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进行排比分期,研究其发展趋势及流变现象,将其具体分为乾道及之前(1173之前)、淳熙年间(1174-1189)、绍熙至嘉定(1190-1224)、嘉定之后(1224之后)四期,其中第三期又以庆元(1195-1200)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并在上述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解决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的形制断代问题。此外,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当时同地域地面木构及仿木构建筑特点及形制发展的异同,补充川渝地区宋代建筑的研究材料,阐释川渝地区仿木构石室墓在建筑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 南宋 石室墓 仿木构 建筑形制 分期
下载PDF
2022年夏季四川持续高温干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洁 肖红茹 郭善云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利用1961—2022年四川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四川持续高温干旱事件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四川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全省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均突破历史同期极... 利用1961—2022年四川155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22年四川持续高温干旱事件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夏季四川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全省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73.0%的站点出现重旱及以上旱情,为1961年以来最严重高温伏旱天气气候事件。南亚高压北跳东进,异常偏强偏北,500 h Pa青藏高压发展东移,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与南亚高压叠加,形成稳定正压结构控制四川,是造成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亚洲中纬度地区盛行纬向环流,伊朗高压、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打通形成高压带,盛行下沉辐散气流,阻挡中高纬冷空气南下和低纬暖湿气流北上,导致四川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是高温干旱的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干旱 四川 南亚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沿山短时强降水环境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贝 高文良 王秀明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实况监测、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分析场资料,分析了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展特征、天气配置、环境要素、对流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盆地西-南部强降水有三个发生源地,分别为峨眉山东坡沿山地区、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和盆地西北部沿龙门山脉... 利用实况监测、再分析资料和模式分析场资料,分析了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展特征、天气配置、环境要素、对流触发机制等。结果表明:盆地西-南部强降水有三个发生源地,分别为峨眉山东坡沿山地区、四川盆地南部山区和盆地西北部沿龙门山脉。盆地西-南部的强降水生消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分布形势,一是发展型强降水,二是未发展型强降水。在中低层为强降水提供的能量和水汽条件相似情况下,500 hPa的影响系统是决定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中低层不显著的环流差异下,850 hPa风速的微弱变化是造成对流是否维持更长时间的关键,850 hPa风速越大越有利于对流进一步发展形成发展型强降水。影响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发生发展的环境要素中,水汽因子尤为重要。首先,环境水汽含量不仅是深厚湿对流发生的水汽条件,亦在不稳定能量条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次,充沛的盆地水汽含量足以引发强降水出现,但水汽含量差异是对流性降水发展升尺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水汽含量的差异导致了强降水发展趋势,反过来强降水发展也影响水汽含量阈值,两者相互反馈。盆地西-南部强降水对流触发配置模型可分为低压扰动型和地形辐合型,小尺度冷池、地形辐合和地面辐合线在其触发条件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环境要素 天气模型 四川盆地西-南部
下载PDF
川南地区龙潭组煤系气藏特征及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中山 张光大 +2 位作者 刘金辉 古志文 叶恒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7,79,共13页
为提高煤系气单井产量,需要探明煤系地层中煤系气、泥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烷烃储层资源条件与开采条件。简要分析了川南地区龙潭组煤系气藏地质特征,发现川南煤系气藏呈现以泥岩煤层泥岩地层为主的叠置组合模式,富含Ⅲ型干酪根,具有变... 为提高煤系气单井产量,需要探明煤系地层中煤系气、泥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烷烃储层资源条件与开采条件。简要分析了川南地区龙潭组煤系气藏地质特征,发现川南煤系气藏呈现以泥岩煤层泥岩地层为主的叠置组合模式,富含Ⅲ型干酪根,具有变质程度高、有机碳含量高、含气量高的特点。煤系上覆长兴灰岩、下伏茅口灰岩地层,存在较大的密度差异,为地震、测井探测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基础。在川南煤系气勘探与开发中,采用地质物探综合勘探方法,在测井信息约束下,利用相位、振幅、弹性阻抗等地震属性解释煤系气藏的分布特征并预测厚度与含气量,形成了川南地区煤系气藏识别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上述技术在大村勘探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川南地区油气产能建设规划提供地质资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煤系气藏特征 川南地区 含气量预测 地震属性
下载PDF
川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硅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卜铭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页岩气储层是川南长宁地区页岩气开发的研究重点,硅质作为页岩中最为重要的脆性矿物之一,其脆性是影响页岩产气率的重要因素,脆性越高,可压裂性越好,才能取得越高的产气率。而页岩中不同成因的硅质对产气率的影响不同。因此,通过钻井岩... 页岩气储层是川南长宁地区页岩气开发的研究重点,硅质作为页岩中最为重要的脆性矿物之一,其脆性是影响页岩产气率的重要因素,脆性越高,可压裂性越好,才能取得越高的产气率。而页岩中不同成因的硅质对产气率的影响不同。因此,通过钻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得出页岩中的硅质根据形成机理划分出了物理成因、化学成因和生物成因的硅质,物理成因的多为母岩风化搬运而来的陆源碎屑石英,化学成因的大都是自生石英和似杂基的玉髓,还有生物成因的生物碎片,骨架等形成的石英。通过对硅质页岩中硅质成因的分析,提升页岩硅质与储层品质参数相关性分析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龙马溪期 硅质组分特征 硅质成因分析 储层品质
下载PDF
川南地区马尾松及其他主要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明 张铭 +8 位作者 代立东 钟金 梁凯歌 朱宇颐 桂林华 余飞 龙九江 彭彦若 范蓝月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5期120-124,131,共6页
以四川省川南地区的内江市资中县,自贡市富顺县,宜宾市叙州区、长宁县、高县,泸州市古蔺县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及其他主要人工林下的土壤为样本,通过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密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 以四川省川南地区的内江市资中县,自贡市富顺县,宜宾市叙州区、长宁县、高县,泸州市古蔺县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及其他主要人工林下的土壤为样本,通过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密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共8项土壤理化数据的测定,对川南同一个区县内马尾松林与其他主要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差异评价。结果表明:川南地区其他主要人工林与马尾松林相比较,林下土壤的4项物理性质无显著差异;林下土壤的4项化学性质,总体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高出16.3%~129%,土壤全氮高出16.3%~223.4%,土壤全磷高出16.7%~65%,土壤全磷高出13.7%~46.7%。为此,提出了从土壤质量的角度出发,川南地区马尾松林改造为其他人工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马尾松林 其他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