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ies-succession and architecture of the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their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Devonian in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South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Mei Mingxiang Maurice E.Tucker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2013年第1期93-108,共16页
The Caledonian orogeny at the end of the Silurian resulted in great changes in the palaeogeography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of South China; the continental area of the Early Paleozoic evolved into the extens... The Caledonian orogeny at the end of the Silurian resulted in great changes in the palaeogeography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of South China; the continental area of the Early Paleozoic evolved into the extensive Dian-Qian-Gui Sea in the Late Paleo-zoic. Early in the Devonian, as a result of a major transgression, seawater encroached gradually from the south to the north and clastic facies were deposited. Carbonate deposition was then established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with a palaeogeography marked by attached platforms, isolated platforms and narrow basins. As a result of the Ziyun movement towards the end of the Devonian, the Upper Devonian strata are regressive and thin out from the open-sea to the land areas. A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in space and time recognises 13 third-order sequences in the Devonian strata in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and these form two second-order sequences. The strata of the Lower Devonian comprise 5 third-order sequences (SQ1 to SQ5 ), which are dominated by transgressive clastics. 4 third-order sequences (SQ6 to SQ9 ) in the Middle Devonian are characterized by alternations of transgressive clastics and highstand carbonates. In the Upper Devonian, carbonates constitute 4 third-order sequences (SQ10 to SQ13 ), which are generally marked by the transgressive limestones and highstand dolomites. On the basis of earlier biostratigraphic studies, sea-level changes represented by the third-order sequences with their different facies successions are explored, and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There-fore, the Devonian strata in the study area provide an exampl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depositional trends within the sequence-stratigraphic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e stratigraphy DEVONIAN Yunnan-guizhou-Guangxi area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黔桂地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梅冥相 高金汉 +2 位作者 李东海 孟庆芬 易定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 ,使黔桂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早古生代的滇黔桂古陆演变为晚古生代的滇黔桂海。泥盆纪初期 ,海水由南而北逐渐海侵超覆 ,在泥盆系的底部形成一套海侵碎屑岩系地层 ;早泥盆世晚期的大规模海侵事件造...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 ,使黔桂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早古生代的滇黔桂古陆演变为晚古生代的滇黔桂海。泥盆纪初期 ,海水由南而北逐渐海侵超覆 ,在泥盆系的底部形成一套海侵碎屑岩系地层 ;早泥盆世晚期的大规模海侵事件造成了明显的相分异 ,在习称的滇黔桂盆地中发育了若干孤立碳酸盐台地 ,这种“台—盆—丘—槽”的格局一直延续到晚泥盆世早期 ;而泥盆纪末期的紫云运动所造成的地壳抬升 ,又使晚泥盆世地层产生海退尖灭。因此 ,该地区的泥盆系构成一个二级构造层序 ,其中包含 13个三级沉积层序。在前人大量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 ,追索和对比不同沉积背景中的三级沉积层序的相序组构特征以及由其所代表的相对海平面变化 ,即可建立黔桂地区泥盆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较为充分地表现出三级沉积层序的两大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 ,同时也明显地显示出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桂地区 泥盆系 层序地层格架 海平面变化 古地理格局 海侵事件 沉积层序
下载PDF
黔南喀斯特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大星 杨茂发 +1 位作者 尚小丽 师沛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90-2197,共8页
为探明喀斯特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2011年10月对贵州南部喀斯特地区火烧2年的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共有土壤动物1909只,隶属3门6纲17目69科109类,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的土壤动物群... 为探明喀斯特不同火烧迹地土壤动物的多样性,2011年10月对贵州南部喀斯特地区火烧2年的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共有土壤动物1909只,隶属3门6纲17目69科109类,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密度表聚性明显,而不同火烧迹地优势类群有不同;在植被和凋落物的影响下,废弃矿场迹地和马尾松林迹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但群落组成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 喀斯特 火烧迹地 土壤动物群落
下载PDF
撂荒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动态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大星 叶婷 +1 位作者 杨文佳 李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7-1527,共11页
【目的】了解撂荒地自然恢复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黔南州惠水县选取农田和撂荒地使用改良干漏斗法调查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共获得9纲16目132科106属5103个... 【目的】了解撂荒地自然恢复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黔南州惠水县选取农田和撂荒地使用改良干漏斗法调查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结果】共获得9纲16目132科106属5103个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为双节行军蚁属(Aenictus)。农田与撂荒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密度及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季节变化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密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密度和多样性与pH、有机质、TN、TP、TK、AN、AP、AK、温度和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喀斯特地区撂荒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的恢复具有滞后性。不同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恢复能力有差异,双节行军蚁属由于抗旱能力强,更容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恢复 喀斯特地区 黔南
下载PDF
贵州南部地区布依族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个体差异调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现荣 姚惠 宋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41-145,共5页
数学学习策略是指一切有助于数学学习,包括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记忆、运用及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本文是对贵州南部地区布依族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南部地区布依族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运... 数学学习策略是指一切有助于数学学习,包括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记忆、运用及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本文是对贵州南部地区布依族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南部地区布依族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与数学学习成绩高度显著正相关,布依族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民族、性别差异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南部地区 布依族初中生 数学学习策略 差异
下载PDF
清光绪石印本《黔南苗蛮图说》考补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德龙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4,共6页
《黔南苗蛮图说》是罕见的清代民族史志文献,该文献在已经发现的贵州“苗蛮图”中,所载“苗蛮”种类最多,达86种。本文考证了该图说的版本为清代光绪年间的石印本,作者是临川桂馥(字筱薌)。完稿于光绪七年(1881年),光绪十六年石印本成... 《黔南苗蛮图说》是罕见的清代民族史志文献,该文献在已经发现的贵州“苗蛮图”中,所载“苗蛮”种类最多,达86种。本文考证了该图说的版本为清代光绪年间的石印本,作者是临川桂馥(字筱薌)。完稿于光绪七年(1881年),光绪十六年石印本成书。该版本缺佚的第41种“苗蛮”是“补龙家”,本文对此进行了考证和填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蛮 黔南苗蛮图说 桂馥 补龙狆家
下载PDF
黔桂地区泥盆-石炭系台盆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充填样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文龙 林小兵 +1 位作者 周玉彬 田景春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5-8,145,共4页
为厘清黔南-桂中上古生界台盆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充填样式,通过层序地层学手段对台盆层序特征及不同因素控制下的充填样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平面升降的组合主要为快速海进、快速海退,缓慢海进、快速海退,快速海进、缓慢海退和缓... 为厘清黔南-桂中上古生界台盆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充填样式,通过层序地层学手段对台盆层序特征及不同因素控制下的充填样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平面升降的组合主要为快速海进、快速海退,缓慢海进、快速海退,快速海进、缓慢海退和缓慢海进、缓慢海退四种,台盆层序充填样式分别表现为TST=HST、TST≥HST、TST≤HST和TST=HST;沉积物供给控制着层序的物质构成及台盆的类型;构造沉降对台盆层序的控制主要体现为不同类型同沉积断裂和基底升降差异造成层序充填样式的差异。台盆层序最终特征和充填样式是各种控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盆层序 控制因素 充填样式 黔南-桂中 上古生界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贵州南部农业生态旅游发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许玉凤 陈洪升 《河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91-93,共3页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贵州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优越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产业结构的逐步成熟以及国内外有利的发展环境,为贵州南部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研...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贵州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优越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产业结构的逐步成熟以及国内外有利的发展环境,为贵州南部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研究显示在发展过程中该地区存在很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不同条件的差异化、本土化发展,不同类型农业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与地方高校结合大力培育相关人才等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农业旅游 喀斯特地区 贵州南部地区
下载PDF
贵州省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泉忠 宁茂岐 《贵州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35-38,45,共5页
为研究贵州省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采用典型农户调查的方法,对项目区25条小流域2008年至2010年流域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效益的持续发挥,农... 为研究贵州省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采用典型农户调查的方法,对项目区25条小流域2008年至2010年流域社会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效益的持续发挥,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特色林果业逐步发展壮大,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南北盘江 石灰岩地区 水土保持工程 农村社会经济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林业历史文献及研究综述
10
作者 张坤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7-31,共5页
历史上,黔东南地区林木葱郁,巨木繁多,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林营基地之一,留下了诸多林业历史文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建国后及国外研究现状为序,对黔东南地区林业历史文献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该题域仍存在诸多"真空区&quo... 历史上,黔东南地区林木葱郁,巨木繁多,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林营基地之一,留下了诸多林业历史文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建国后及国外研究现状为序,对黔东南地区林业历史文献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该题域仍存在诸多"真空区",如林业变迁、环境兼容、瘴气问题等甚少涉及,这是今后研究中应当重视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黔东南地区的林业研究,更好地为当地的林业规划与经济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地区 林业历史文献 综述
下载PDF
贵州乌当下奥陶统稳定碳同位素地层研究
11
作者 池祥日 杨宇宁 +6 位作者 闫冠州 阳磊 刘静 何敏 张倩倩 彭庭祖 马闻语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7,共11页
本研究从贵阳乌当小谷龙剖面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系统采集137件碳同位素样品,根据分析结果可识别出3次显著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特马豆克阶中部Rossodus manitouensis带顶部至Cola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底部的Top Skullrockian ... 本研究从贵阳乌当小谷龙剖面下奥陶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系统采集137件碳同位素样品,根据分析结果可识别出3次显著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特马豆克阶中部Rossodus manitouensis带顶部至Cola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底部的Top Skullrockian Isotopic Carbon Excursion (TSICE)、特马豆克阶上部Paltodus‘deltifer’带中部的碳同位素双峰值正漂事件Late Stairsian Isotopic Carbon Excursion (LSICE)及弗洛阶中部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上部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小谷龙剖面识别的上述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可与华南、波罗的地区、北美及阿根廷前科迪勒拉等地的同期漂移事件进行直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地层 下奥陶统 华南扬子区 贵州乌当
原文传递
川南—黔北地区寒武系娄山关群沉积特征及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子颜 颜瑞晶 +4 位作者 王旭 周宽 赵志兴 刘昊宇 罗帆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9,共11页
近年来,中石油相继在川中下组合油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而目前川南地区寒武系勘探程度较低,寒武系娄山关群厚度可达1000余米,发育多段储层,勘探潜力较大。为了进一步认识川南—黔北地区娄山关群的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结... 近年来,中石油相继在川中下组合油气勘探中取得重大突破,而目前川南地区寒武系勘探程度较低,寒武系娄山关群厚度可达1000余米,发育多段储层,勘探潜力较大。为了进一步认识川南—黔北地区娄山关群的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结合野外露头、岩石薄片、分析化验及测井等资料对娄山关群开展了沉积相划分、沉积相展布及演化、储层特征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研究区娄山关群主要发育局限台地沉积相,并可进一步细分为3种沉积亚相及13种沉积微相。娄山关群沉积初期气候干旱炎热,主要为泻湖沉积,伴随其中晚期的震荡海退,以发育局限台坪和台内滩为主。研究表明沉积相对娄山关群储层发育具有明显控制性,主要影响孔隙类型和孔渗特征。台内滩平孔隙度3.35%,平均渗透率0.0245×10^-3μm^2,为储层最为发育的相带,其次是云坪,平均孔隙度2.83%,平均渗透率0.0168×10^-3μm^2,局限泻湖亚相储层发育较差,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分别为1.92%,0.0043×10^-3μm^2。高能环境条件下沉积的砂屑白云岩中发育较多粒间溶蚀孔、铸模孔,云坪沉积的粉晶白云岩晶间孔和晶间溶蚀孔较为发育,二者储集性能较好,而低能环境条件下沉积的泥晶白云岩岩性致密,储层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娄山关群 沉积特征 储层特征 控制作用 川南—黔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