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geopolitics of mud construction:Self-help and the CINVA-Ram machine in Ghana and South Vietnam during the Cold War
1
作者 Giaime Botti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23年第6期1180-1194,共15页
In 1951,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established the Centro Interamericano de Vivienda y Planeamiento(CINVA)to provide specialized training to tackle the housing problem.Based on archival documentation examined... In 1951,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established the Centro Interamericano de Vivienda y Planeamiento(CINVA)to provide specialized training to tackle the housing problem.Based on archival documentation examined at the 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 and the Central and Historical Archive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Colombia,this article explores two significant episodes in which the story of one of the Center’s most successful outputs connects to the history of the ColdWar.It thus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ng the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of development aid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Cold War with a precise focus on the role of non-governmental actors.After detailing the history of the CINVA-Rammachine,the pressingmachine to producerammed-earth blocks developed at theCenter andlater exportedtoAmerica,Europe,Africa,and Asia,the article explores its deployment in two different fronts of the Cold War:Ghana and South Vietnam.As highlighted in the conclusions,the significance of CINVA-Ram use in these contexts is manyfold.Firstly,its diffusion,although appearing as a successful case of south-to-south cooperation,was in fact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Rockefeller family-controlled IBEC’s involvement.Secondly,it shows the global outreach of the intertwined action of governmental agencies,private companies,and NGOs,when fighting poverty and housing shortage via aided self-help initiatives were complementary strategies to the armed containment of Communism.Finally,it discusses the role played by US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actors in advancing US interests through technoscience,highlighting how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in the so-called“ThirdWorld”was in this case fought with one of the oldest andsimplest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the ideological framework of self-he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 construction CINVA-Ram Housing south vietnam Cold War Ghana Buildings
原文传递
Warm water wake off northeast Vietna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
2
作者 YAN Yunwei CHEN Changlin LING Zhe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55-63,共9页
Due to orographic blockage, a weak wind wake occurs in summer off northeast Vietna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Under the wind wake, warm water is observed from both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and hydrographic observa... Due to orographic blockage, a weak wind wake occurs in summer off northeast Vietna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Under the wind wake, warm water is observed from both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and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s. The wake of warm water forms in June, continues to mature in July and August, starts to decay in September, and disappears in October. The warm water wake also shows robust diurnal variation – it intensifies during the day and weakens in the night. Warm water wakes can be generated through wind-induced mixing and thermal(latent heat flux)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a mixed layer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two processes on seasonal and diurnal timescal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rmal processes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wake than wind-induced mixing processes on a seasonal timescale, while the warm water wake is dominated by wind-induced mixing processes on a diurnal time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m water wake wind-induced mixing processes thermal processes seasonal timescale diurnal timescale northeast vietnam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A review on the South China Sea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被引量:25
3
作者 FANG Guohong WANG Gang +1 位作者 FANG Yue FANG Wend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10,共10页
The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SCSwbc) have been reviewed since the works of Dale (1956) and Wyrtki (1961)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features of ... The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SCSwbc) have been reviewed since the works of Dale (1956) and Wyrtki (1961)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of SCSwbc and the oceanic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it are focused on. The current is driven mainly by monsoon over the SCS and partially by wind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governed by the island rule. The SCSwbc exhibits strong seasonal variation in its direction and patterns. In winter, the current is strong and flows southwestward along the South China shelf and slope from the east of Dongsha Islands to the northern central Vietnamese coast, then turns to the south along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Vietnamese coast, and finally partially exits the SCS through the Karimata Strait. In summer and early fall, the SCSwbc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based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 The southern segment is stable, flowing northward from the Karimata Strait up to about 11 N, where it separates from the coast forming an eastward offshore current. The separation of the current from Vietnamese coast induces some striking features, such as upwelling and cold sea-surface temperature. The middle segment off the central Vietnamese coast may have a bimodal behavior: northward coastal current and meandering current in early summer (June–July), and cyclonic gyre in later summer and early fall (August–September). The northern segment is featured by the summer SCS Warm Current on the South China shelf and a southwestward subsurface current along the continental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vietnam offshore current UPWELLING subsurface current
下载PDF
Review and Analysis: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s and Consequences of Using Agricultural Herbicides as Military Chemical Weapons in Second Indochina War
4
作者 David R. Speidel Kenneth R. Olso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4年第8期471-498,共28页
The legacy of the human misery cau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rbicides including Agent Purple and Agent Orange contaminated with unknown amounts of dioxin TCDD and Agent Blue, the arsenic-based herbicide, sprayed ... The legacy of the human misery cau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erbicides including Agent Purple and Agent Orange contaminated with unknown amounts of dioxin TCDD and Agent Blue, the arsenic-based herbicide, sprayed over the jungles, rice fields, and hamlets of Vietnam is still haunting us today. Why did this happen? Could it have been prevented? Was it necessary United States military strategy? Was it an intentional decision to inflict this blight on the enemy soldiers and the Vietnamese, Cambodian, and Laotian civilians, to poison their land and cause generations of harm? Alternatively, was it an unpreventable accident in the march of military history? What patterns in the U.S. government’s thought process could be identified as the cause, which led to the decision to use these herbicides as tactical chemical weapons? If the introduction of herbicide (chemical) weapons had not been made, would the outcome of the Vietnam War and the Secret Wars in Laos and Cambodia have been any differ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treatise is to outline the role of world events and backgrounds and the role of the leaders, U.S. military, CIA, USDA, U.S. State Department, the U.S. President appointed Ambassadors to Vietnam and Laos, chemical companies, and President Diệm’s Republic of Vietnam (RVN) government and military. Their collective advice led to the decision to use herbicides as military and environmental chemical weapons in the Second Indochina War. Were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chieved by U.S. military strategy in the RVN using herbicide weapons worth the long-term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consequences in Vietnam, Cambodia, and Laos? Did it impact the outcome of the Second Indochina W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 Indochina War Cambodia Laos south vietnam vietnam War Tactical Herbicides Agent Blue Agent Orange Agent Purple Dioxin TCDD Arsenic
下载PDF
越南2022年《油气法》及其在南海油气侵权的新动向
5
作者 胡德坤 晋玉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28-45,共18页
2023年7月,越南于2022年末修订的《油气法》生效,该法是南海问题呈现出“法律化”趋势后越南的又一部涉海法律。与此前的越南油气法相比,该法有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在“深水远海”区重点增加“符合国际法”的油气基础调查,二是对外商“退... 2023年7月,越南于2022年末修订的《油气法》生效,该法是南海问题呈现出“法律化”趋势后越南的又一部涉海法律。与此前的越南油气法相比,该法有三个明显变化:一是在“深水远海”区重点增加“符合国际法”的油气基础调查,二是对外商“退还的”油气田放开采竭制度,三是主动吸引更多外商进入“深水远海”区开采油气。越南试图借此将油气勘探和开采活动向中国断续线内深处推进,以保障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的需求、持续推进南海问题“国际化”、坐享“南海仲裁”负面溢出效应。这将严重损害我国在南海的正当权益,增加我国在南海的维权压力,加大我国面临的法律风险。这要求我国应以维权维稳为准则,做到“防—止—治”并举,有理有法地应对越南新油气法向断续线内的渗透,早日实现与越南在油气资源方面的共同开发、互利共赢,努力推进中越海洋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2022年《油气法》 断续线 油气侵权
下载PDF
“印太战略”框架下澳越关系的发展及影响
6
作者 邵建平 徐泓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57-74,153,154,共20页
在“印太战略”框架下,近年来澳越两国关系不断升级,双方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尤其强化了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和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协调。澳大利亚希望借助与越南关系的升级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彰显中等强国地位;越南则希望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澳... 在“印太战略”框架下,近年来澳越两国关系不断升级,双方合作全面推进,两国尤其强化了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和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协调。澳大利亚希望借助与越南关系的升级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彰显中等强国地位;越南则希望在南海问题上获得澳大利亚的支持。澳越关系的深化对南海局势及亚太地区秩序的稳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推进两国合作制衡中国的战略盘算和应对所谓“中国威胁”的共识下,澳越两国关系将会继续深化,尤其是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将会是两国关系的主要内容。为了维护南海局势和地区秩序的稳定,中国和东盟国家要相向而行,尽力排除域外国家介入南海争端,构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主导的南海地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越关系 中等强国 南海争端 地区秩序
下载PDF
从敌人到战略伙伴:越美关系发展的原因与限度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晓 王岚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0-92,155,156,共25页
2023年9月,越南与美国领导人在河内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越美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为何越南与美国能从曾经的生死敌手演变为如今的战略伙伴?在越美关系的演变历程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越美两国对解决... 2023年9月,越南与美国领导人在河内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越美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为何越南与美国能从曾经的生死敌手演变为如今的战略伙伴?在越美关系的演变历程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越美两国对解决越战遗留问题的积极态度有助于消解双方对彼此负面的历史记忆,为两国关系改善提供了前提条件。其次,大国关系变化也催化了越美关系发展。冷战后期越南跟随苏联主动改善与美国关系,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并开展初步合作。自2009年起,随着美国发起对华竞争并拉拢越南,越美关系进入战略合作阶段。最后,越南对美国的发展需求、安全需求与美国对越南的经济战略需求和安全战略需求相交织,共同推动了越美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越美战略合作进一步发展仍存在制约因素,包括两国意识形态分歧、美国可靠性不足及越南避免“选边站队”的政策倾向。对此,中国在大国竞争的变局下应未雨绸缪,通过理性审慎的对越政策,管控分歧、推进合作,妥善处理好中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美关系 亚太再平衡 印太战略 南海 中美战略竞争 中越关系
下载PDF
边界争端、威胁认知与印越在南海的战略互动态势
8
作者 王道征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02-120,162,163,共21页
面对实力强于自身的国家,选择与他国合作以制衡强国,是行为体的潜在反应之一。在边界争端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印度和越南不断强化在南海战略互动和合作,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态势。在影响印越南海战略合作的诸多因素中,边界争端和威... 面对实力强于自身的国家,选择与他国合作以制衡强国,是行为体的潜在反应之一。在边界争端形势较为严峻的背景下,印度和越南不断强化在南海战略互动和合作,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态势。在影响印越南海战略合作的诸多因素中,边界争端和威胁认知是关键变量。边界争端框定两国南海合作政策变化的整体方向,威胁认知左右两国行动意愿强度。当中印和中越边界争端形势均较为严峻时,支撑印越南海靠近的条件较为充分,两国在该区域的战略互动就极易发生;当任意一国和中国边界争端局势有所缓和时,支撑两国南海频繁互动的条件会相应弱化,其在南海的战略合作强度就会有所减弱。通过对中越“中建南事件”和中印“洞朗事件”进行案例比较以及个案内的过程追踪分析,该论点得到了验证。尽管边界争端和共同对华威胁感知是驱使印越强化南海互动的动力源之一,但两国战略重点的不同和高度异质的威胁感知,会增强两国南海战略互动过程的复杂性及效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越关系 南海问题 边界争端 威胁认知
下载PDF
志留纪以来的云开地块 被引量:25
9
作者 吴浩若 邝国敦 王忠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2-40,共9页
桂南—粤西的云开地块 ,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交汇处。其变质基底仅出露于两广边境的云开大山地区 ,但古生代海相沉积盖层分布广泛 ,甚至跨越北部湾。地块北缘的古生代深水沉积带 ,也延展到越南东北沿海地区。云开地块的... 桂南—粤西的云开地块 ,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和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交汇处。其变质基底仅出露于两广边境的云开大山地区 ,但古生代海相沉积盖层分布广泛 ,甚至跨越北部湾。地块北缘的古生代深水沉积带 ,也延展到越南东北沿海地区。云开地块的范围 ,可能西起红河三角洲 ,东达珠江三角洲。晚古生代时 ,它可能为地处南纬低纬度海域的碳酸盐台地。古南中国海于中晚二叠世开始张开 ,使云开地块北移 ,与大明山地体碰撞 ,形成云开北缘的造山带。中晚三叠世 ,古南中国海的进一步扩张和桂西—越北的古特提斯向南消减 ,又形成晚二叠世造山带以北的印支期岩浆弧和磨拉石 ,也是东古特提斯闭合过程的重要部分。新生代早期南中国海张开前 ,古南中国海北侧的南沙地块可能和云开地块相接 ,总面积可能超过 5 0万k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纪 云开地块 华南 越南 古特提斯 古地理 构造演化
下载PDF
韩国出兵越南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成宏 陈宝媛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9-66,共8页
参加越南战争对于韩国来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与美国关于越南战争问题的讨价还价之中,韩国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战争补贴,还获得了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同时在政治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因此,韩国出... 参加越南战争对于韩国来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与美国关于越南战争问题的讨价还价之中,韩国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战争补贴,还获得了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同时在政治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因此,韩国出兵越南参加越南战争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一把利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韩国 越南战争 经济发展
下载PDF
美国对中越西沙海战的反应 被引量:9
11
作者 尤洪波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20-28,共9页
西沙海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不介入的立场,军事上不介入中越海战,外交上不支持任何国家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领土要求。其主要原因是:其一,美国认为这两个群岛的主权归属难以确定;其二,西沙海战的交战双方是南越和中国,美国难以取舍;其三,美... 西沙海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不介入的立场,军事上不介入中越海战,外交上不支持任何国家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领土要求。其主要原因是:其一,美国认为这两个群岛的主权归属难以确定;其二,西沙海战的交战双方是南越和中国,美国难以取舍;其三,美国已经自越南撤军,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不愿意也难以介入西沙海战;其四,从根本上讲,美国的国家战略决定其必然采取不介入的政策。美国关注海战后军事和外交局势的发展,同时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其盟国与中国之间发生战事,以推行其反苏遏苏的国家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南越 西沙 海战
下载PDF
中国宠物商店出售的2种越南异蝎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明生 杨啸风 《蛛形学报》 2007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本文研究了中国宠物商店出售的产自越南南部的2种异蝎,其中1种鉴定为彼得异蝎Heterometrus petersii(Thorell,1876),另外1种系新种,命名为梁氏异蝎Heterometrus liangisp.nov.
关键词 新种 宠物蝎 越南南部 中国 分类学
下载PDF
论巴黎协定后北越实行“政治优先”政策的原因 被引量:4
13
作者 邵笑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签署巴黎协定之后,北越并没有立即采用军事手段统一南方。虽然北越一直在向南越渗透人员和物资,但是在南越的蚕食行动面前,北越却保持了一种忍让的态度。考虑到当时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北越以往的进攻态势,它的这种行为是耐人寻味的... 签署巴黎协定之后,北越并没有立即采用军事手段统一南方。虽然北越一直在向南越渗透人员和物资,但是在南越的蚕食行动面前,北越却保持了一种忍让的态度。考虑到当时南北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北越以往的进攻态势,它的这种行为是耐人寻味的。北越之所以会这样,一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巴黎协定,二是为了避免美国的再度干涉,三是考虑到自身的实力问题。但这并不代表北越就要放弃统一越南的目标,正好相反,这只是为了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相当妥当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越 南越 巴黎协定 政治优先政策
下载PDF
南越对西沙、南沙群岛的侵占及行为评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9,共12页
为了攫取地缘利益,南越政权在法、美的支持下,对西沙、南沙群岛不断进行蚕食,并采取政治、舆论、国内法等手段,进行主权造势。南越侵占两群岛的方式和手段,为后来的越南所继承。不仅如此,越南在与中国进行论战时,所持的"理论"... 为了攫取地缘利益,南越政权在法、美的支持下,对西沙、南沙群岛不断进行蚕食,并采取政治、舆论、国内法等手段,进行主权造势。南越侵占两群岛的方式和手段,为后来的越南所继承。不仅如此,越南在与中国进行论战时,所持的"理论"、"事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南越所践行的。目前越南学者利用各种机会,搜集并炒作其拥有两群岛主权的所谓证据,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南越侵占两群岛的过程、方式进行研究,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 西沙 南沙群岛 西沙海战 南海
下载PDF
试论越南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其与越南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邓应文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6期29-36,共8页
本文通过整理越南利用2010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之机,把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越南2010年以来试图寻求外部支持的动向,论证其试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策略。指出越南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举措是近期中越关系深层次矛盾处... 本文通过整理越南利用2010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之机,把南海问题进一步国际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越南2010年以来试图寻求外部支持的动向,论证其试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策略。指出越南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举措是近期中越关系深层次矛盾处于微妙变动与复杂状态的最主要也是最根本原因。越南努力把南海问题国际化是与其长期以来推行的海洋经济战略紧密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南海 国际化 海洋经济战略
下载PDF
越南的南海政策及中越关系走向——基于国际法与区域外大国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赵卫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5,共10页
近年来,越南的南海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越南通过对南海诸岛法律地位的调整,和东盟各国基本达成了一致立场,同时也赢得了美、日、印等国的支持。虽然越南声称此举是希望与各国建立战略信任,以维护区域内的和平与安宁,但其真实目的... 近年来,越南的南海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越南通过对南海诸岛法律地位的调整,和东盟各国基本达成了一致立场,同时也赢得了美、日、印等国的支持。虽然越南声称此举是希望与各国建立战略信任,以维护区域内的和平与安宁,但其真实目的是想通过操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某些条款、以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为筹码来联合东盟国家和区域外大国,从而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981事件"是越南为检验其政策调整成效与中国展开的第一次交锋。该事件后,中越关系斗争性的一面有所上升,但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决定了中越关系总体和平稳定的大趋势在未来几年内难以根本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南海政策 中越关系 “981事件” 区域外大国
下载PDF
韩国与越南:伙伴关系的缘起与前景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文旨在回顾越南与韩国关系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分析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前景。学术界对韩国参加越战一事多有论述,而疏于分析建交以来的双边关系。越南与韩国作为中国的两个重要邻国,研究二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 本文旨在回顾越南与韩国关系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分析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前景。学术界对韩国参加越战一事多有论述,而疏于分析建交以来的双边关系。越南与韩国作为中国的两个重要邻国,研究二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两国间的历史渊源与对抗的情况,之后重点论述建交后的双边政治、经济等领域关系的快速发展,最后分析促进双边关系发展的若干因素以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越南 关系 发展 原因
下载PDF
越南海洋鱼类捕捞量演变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航 杨钿 张振克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20-30,共11页
文章通过对越南1995—2014年海洋渔业数据进行整理,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沿海地区海洋鱼类捕捞量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4年间,越南海洋捕捞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其中北部湾沿岸省份整体增速较快;产量分布的空... 文章通过对越南1995—2014年海洋渔业数据进行整理,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沿海地区海洋鱼类捕捞量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4年间,越南海洋捕捞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其中北部湾沿岸省份整体增速较快;产量分布的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平均产量"南高北低",平均增速"北快南慢"的发展特点;发展重心有所波动,但整体呈现出向北发展的趋势。可以判断,未来在南海地区,尤其是西沙、南沙海域的渔业资源,受到来自越南方面非法捕捞的威胁会逐渐增加,中越在上述地区爆发渔业冲突的可能性在增长。文章最后结合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从渔业合作、渔业执法和深海渔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南海 海洋鱼类捕捞 演变特征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南越华文文学的“家”与“国”分离书写 被引量:2
19
作者 涂文晖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南越华文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反映了南越华人从"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的历史,相当于南越华人的"民族志"。在梳理南越华文文学史的基础上,拈出南北越对峙时期(1954—1975)这一南越华人家国观念的重要... 南越华文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反映了南越华人从"落叶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的历史,相当于南越华人的"民族志"。在梳理南越华文文学史的基础上,拈出南北越对峙时期(1954—1975)这一南越华人家国观念的重要转型阶段,通过对这一阶段两类南越华文作家创作的解读,提炼出转型期南越华人的重要精神特征,即"家"与"国"的分离。这种分离具有严肃的悲剧性,它反映的是华人本土化的历史必然要求与南越华人不愿屈就这种要求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南越 家国观念 转型 冲突
下载PDF
印越南海合作及其对南海周边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根海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91-104,156,共15页
随着莫迪政府"东向行动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印度加快了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步伐,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也在扩大。越南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对印度的战略意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仅日益加强与印度的南海合作,而且通过东亚峰会... 随着莫迪政府"东向行动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印度加快了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步伐,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也在扩大。越南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对印度的战略意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仅日益加强与印度的南海合作,而且通过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多种机制,公开支持印度推行的"东进计划",而印度也对越南在南海的利益诉求表示关注。两国强化南海海上防务合作,联合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相互声援南海争端议题,这些动向自然会对中印关系和中越关系产生显著影响,也对南海周边地缘安全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印越南海合作关系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两国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印越联手反制中国的战略企图。中国对印越在南海的深层次合作应保持必要的关注,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越南 南海合作 周边安全 地缘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