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水生生物群落结构
1
作者 吴建辉 丁玲 赵修江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为探究长江口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选择偏好性,根据2022年夏季和秋季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的水生生物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等方法,研究分析了该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 为探究长江口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选择偏好性,根据2022年夏季和秋季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的水生生物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等方法,研究分析了该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2022年夏季共采集水生生物9种,优势种为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安氏白虾(Palaemon annandalei)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秋季共采集水生生物13种,优势种为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长吻鱼危和安氏白虾;(2)通过多样性指数发现,秋季该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高于夏季,夏季东风西沙水域的多样性水平高于青草沙水域,秋季则相反;(3)ABC曲线结果表明,夏季水生生物群落处于未干扰状态(W=0.196),秋季水生生物群落则处于严重干扰状态(W=-0.069)。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长江江豚栖息地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仍较低,群落结构特征和优势种存在明显季节性差异,群落稳定性较低。水域内可供长江江豚选择的饵料种类较少且资源量较低,建议加强对该区域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南支 长江江豚 水生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东江咸潮上溯特征及盐度输运机理浅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晖 黄广灵 +3 位作者 谭超 刘达 黄本胜 邱静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203,共9页
针对东江咸潮入侵问题,基于三维数值模拟成果,分析了东江南支流咸潮上溯特征及盐度输运机理。结果表明:东江咸潮上溯与潮位相位变化基本一致,在一个大、中、小潮周期内,盐度最大值出现在大潮期间;东江南支流总体处于盐度充分混合至部分... 针对东江咸潮入侵问题,基于三维数值模拟成果,分析了东江南支流咸潮上溯特征及盐度输运机理。结果表明:东江咸潮上溯与潮位相位变化基本一致,在一个大、中、小潮周期内,盐度最大值出现在大潮期间;东江南支流总体处于盐度充分混合至部分混合状态,盐度垂向分布均匀;东江咸潮上溯主要是径流和潮流动力强弱对抗的结果,基本不存在垂向环流的输运,增大下泄径流量是减轻东江咸潮入侵的最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潮上溯 输运机理 盐度 数值模拟 东江南支流
下载PDF
新水沙环境下青草沙水库外侧滩地形态调整特征及保护措施
3
作者 李溢汶 杜锐 吴彩娥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78,共6页
采用青草沙水库周边2014-2019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堤段滩地形态调整特征,基于MIKE21数值模型对护滩措施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2014年后青草沙水库外侧滩地基本未出现明显的淤积外延发展,且局部沙体逐渐萎缩,其中北堤... 采用青草沙水库周边2014-2019年实测水下地形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堤段滩地形态调整特征,基于MIKE21数值模型对护滩措施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2014年后青草沙水库外侧滩地基本未出现明显的淤积外延发展,且局部沙体逐渐萎缩,其中北堤中段外侧滩地头部大幅度冲退,最大距离近900 m(-5 m及-10 m等深线),沙体形态呈扁平化调整,须适时进行保护;新桥通道进、出口落潮主流略有偏转,向水库大堤侧靠近,影响滩地的冲淤过程;在青草沙外侧滩地头部沙体实施潜堤护滩措施后,北堤中段外沙体滩面流速整体明显减小,且对周边区域的水动力过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地冲淤 护滩措施 长江口 南北港分汊口 青草沙水库
下载PDF
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郑金秀 胡菊香 +1 位作者 彭建华 汪红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2-1106,共5页
长江口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时空分布等生态特征有别于其它水体。2005年秋季(丰水期)和2006年春季(枯水期)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沿南北支由西向东设立3个采样断面共20个采样点。共采集... 长江口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时空分布等生态特征有别于其它水体。2005年秋季(丰水期)和2006年春季(枯水期)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沿南北支由西向东设立3个采样断面共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27种,其中轮虫65种,原生动物107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40种。优势种包括龟甲轮虫(Keratella)、刺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砂壳虫(Difflugia)、表壳虫(Arcella)、砂壳纤毛虫(Tintinnid)、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象鼻溞(Bosmina)等。文章对南北两支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南支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物多样都高于北支,南北两支的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很低。南北两支水域环境的不同造成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较大差异,文章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其中水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水温的季节性决定了浮游动物在时间分布上的变化。盐度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决定了其物种生态类型及空间分布。从整体上看,南北支主要受长江径流控制,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以淡水种为主,咸水种在断面3出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 比较 长江口 南北支
下载PDF
岭南东江流域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新发现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保生 边戈果 +5 位作者 张韦 温小浩 牛东风 杜恕环 李后信 欧先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5-1199,I0003-I0004,共7页
近年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中发现较丰富的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鉴定为6个目5属5种,称之为碧寿动物群。根据碧寿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化石层位、热释光测试结果和生物地层对比初步认为,该动物群与西... 近年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中发现较丰富的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鉴定为6个目5属5种,称之为碧寿动物群。根据碧寿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化石层位、热释光测试结果和生物地层对比初步认为,该动物群与西江流域的罗沙岩动物群一样,都属于晚更新世时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生活在MIS5a时的间冰期,但罗沙岩动物群的时代略早,为(79.0±15)kaBP,而碧寿动物群则存在于末次冰期/末次间冰期之交的MIS5a之末叶。此动物群为广东东江流域历年首现,代表了当时的热带北缘森林草原的自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东江流域 碧寿哺乳动物化石 古生态 地质时代
下载PDF
岭南东江流域MIS2阶段红色沙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杜恕环 李保生 +4 位作者 温小浩 李后信 牛东风 欧先交 邱世藩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1-774,共4页
南岭以南东江流域临江地层剖面LJ3层位是一套红色沙质沉积物,经TL年代测定其形成于(9 500±800)—(19 600±1 800)a BP的MIS2阶段。根据对该层16个样品(LJ3-100到LJ3-85)的粒度分析结果,发现:①各个粒组配置给不同样品具有大致... 南岭以南东江流域临江地层剖面LJ3层位是一套红色沙质沉积物,经TL年代测定其形成于(9 500±800)—(19 600±1 800)a BP的MIS2阶段。根据对该层16个样品(LJ3-100到LJ3-85)的粒度分析结果,发现:①各个粒组配置给不同样品具有大致相同的含量;②)Md、Mz、σ、Sk和Kg从LJ3-100到LJ3-85摆动在一个狭窄的区间;③诸样品在概率累积曲线上的各个段落以基本相同的斜率平行延展。经研究,这三个方面都共同的反映了LJ3的风成特征。据此认为,该层是发生在岭南MIS2阶段内的红色沙质沉积物,反映了当时干旱的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以南 东江流域 红色沙质沉积物 粒度分析 干旱环境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南岸水域盐水入侵来源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茅志昌 沈焕庭 姚运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25,共9页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南支南岸水域盐水入侵源和氯化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河段盐水来自北支、北港和南港。在浏河—石洞口水域存在一个比其上、下游氯化物均要高的高浓度带。根据盐度变化特征和盐水来源,把...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南支南岸水域盐水入侵源和氯化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河段盐水来自北支、北港和南港。在浏河—石洞口水域存在一个比其上、下游氯化物均要高的高浓度带。根据盐度变化特征和盐水来源,把南支南岸分为四个区段,为合理开发利用长江淡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水 入侵源 南岸 氯化物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通量数值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朱建荣 吴辉 顾玉亮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7,共7页
应用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研究了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通量。当径流量取11 000 m3/s,风况取风速为6 m/s的北风时,长江河口北支上段大潮、中潮、小潮和半月平均盐通量分别为-26.28,-14.65,-1.58和-15.83 t/s,发生北支盐分倒灌进入南支,大潮... 应用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研究了长江河口北支倒灌盐通量。当径流量取11 000 m3/s,风况取风速为6 m/s的北风时,长江河口北支上段大潮、中潮、小潮和半月平均盐通量分别为-26.28,-14.65,-1.58和-15.83 t/s,发生北支盐分倒灌进入南支,大潮期间的盐分倒灌量远大于小潮期间。通过数值计算定量分析了径流量、潮汐和风况对北支倒灌盐通量的影响:枯季北支盐分倒灌随径流量增加而减弱、减小而增强,随潮汐减弱而减小、增强而增加,随北风风应力增强而增加、减弱而减小。计算分析了1998—1999年冬季长江河口北支日均盐通量可知,在径流量小和潮汐强的情况下发生严重的北支盐分倒灌,量值达到-37 t/s。从长江河口北支盐通量时间变化过程看,在季节时间尺度上盐通量主要决定于径流量,从半月时间尺度上大、小潮起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北支 倒灌盐通量 径流量 潮差 风况
下载PDF
GIS支持下长江口南支河道百年来的演变 被引量:6
9
作者 胡红兵 胡刚 胡光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9,共7页
利用长江口南支河道1900—2001年的5幅海图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建立了百年来长江口南支河道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对其演变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1900—2001年间南支河道表现为微冲,不同时段的冲淤状况不同。... 利用长江口南支河道1900—2001年的5幅海图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建立了百年来长江口南支河道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对其演变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1900—2001年间南支河道表现为微冲,不同时段的冲淤状况不同。(2)南支河道的冲淤演变主要表现为5个水道和4个成形沙体的冲淤变化,各水道的最大水深和成形沙体的总面积和总体积都呈不断增大趋势。(3)南支河道各主要断面以复式河槽为主,主槽位于南岸,且最大水深不断增大。位于南支河道入口处和出口处断面的变化比中段断面的变化剧烈。(4)南支河道的演变是自然演变和人工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GIS 南支 长江口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对卤虫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晁敏 伦凤霞 +1 位作者 王云龙 沈新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0-1024,共5页
以Ⅱ-Ⅲ龄卤虫幼体(Artemia salina)为受试生物,开展生物检测试验,研究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毒性效应。生物检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的沉积物对卤虫幼体已产生毒性效应,其中,2、5、8三站沉积物对卤虫体长和体内SOD酶活性具有显著影... 以Ⅱ-Ⅲ龄卤虫幼体(Artemia salina)为受试生物,开展生物检测试验,研究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毒性效应。生物检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的沉积物对卤虫幼体已产生毒性效应,其中,2、5、8三站沉积物对卤虫体长和体内SOD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1号和2号站沉积物对卤虫体内LDH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多个毒性效应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长江口南支各站因子得分F,F值大小可表征各站沉积物对卤虫综合毒性的强弱,各站F值排序为:2号(-1.59)<5号(-0.76)<8号(-0.42)<1号(0.06)<6号(0.62)<7号(0.78)<3号(1.31),2号站沉积物毒性最强,3号站毒性最弱。经逐步回归分析,因子得分F与沉积物中Cu、Cd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91,p<0.05),表明长江口南支沉积物中Cu和Cd是对卤虫产生毒性效应的关键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支 沉积物 毒性 卤虫
下载PDF
长江河口南支河道近期演变与自动调整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晓鹤 李九发 +1 位作者 姚弘毅 朱文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共6页
基于长江河口1997年以来大量的数字地形图和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工程影响下南支河段河床自动调整过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在来水量未变、来沙锐减背景下,南支河道水流流态较平稳,而河床持续冲刷,但2006年以后河床冲刷... 基于长江河口1997年以来大量的数字地形图和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工程影响下南支河段河床自动调整过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在来水量未变、来沙锐减背景下,南支河道水流流态较平稳,而河床持续冲刷,但2006年以后河床冲刷强度减小,现逐渐向冲淤平衡发展;河槽断面趋于窄深,白茆沙和新浏河沙沙体的变化对南支河段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南北港分流口冲淤变化频繁,新浏河沙护滩工程起到了一定的"固滩、限流"作用,但并不能阻止新浏河沙和南沙头护堤前沿河床冲刷的势态。建议对扁担沙沙尾采取适当的工程整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人类活动 自动调整 长江河口南支
下载PDF
瓯江灵昆南口封堵工程对水动力及码头航道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舒羽 倪勇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3,39,共4页
“瓯江灵昆南口封堵工程”具有解决土地需求、提供城市东扩发展空间、缓解水资源紧缺、缩短抗台防潮的堤塘长度、改善龙湾东片的排涝条件等综合效益,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至今30多年来,一直受到温州市政府和人民的关注。通过二... “瓯江灵昆南口封堵工程”具有解决土地需求、提供城市东扩发展空间、缓解水资源紧缺、缩短抗台防潮的堤塘长度、改善龙湾东片的排涝条件等综合效益,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至今30多年来,一直受到温州市政府和人民的关注。通过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探讨了工程实施对沿程洪水位、流速及对龙湾至口外沿程码头航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工程实施,风暴潮时的河口高水位将增加0.03~0.05m,龙湾港区和航道流速有5%~10%的减小,北汉沿程的涨落潮流速相应增加,大潮期流速增幅为8%~14%,百年一遇洪水时流速增幅为10%~25%,口外航道大潮期流速增加0.08m/s左右。研究成果可为瓯江河口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 灵昆南口 封堵工程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DEM的河道演变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红兵 胡光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为了解长江口南支河道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利用该河道1900-2001年的海图资料,建立河道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1900年以来的冲淤演变进行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DEM是进行河道演变可视化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②19... 为了解长江口南支河道近百年来的演变特征,利用该河道1900-2001年的海图资料,建立河道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1900年以来的冲淤演变进行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DEM是进行河道演变可视化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②1900-2001年间长江口南支河道槽蓄量略微增大,0 m以深槽蓄量年均增大0.027亿m3;整个河道区域表现为微冲,年均冲刷量为0.033亿m3,年均冲刷厚度为0.37 cm(包括人工挖泥吹填、疏浚量在内)。③不同时段和不同河段的冲淤状态不同。1958年以前和1979年以后河道演变表现为冲刷和扩大,在1958-1979年间为淤积;位于南支河道入口处和出口处断面的冲淤变化比河道中段断面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DEM 可视化表达 长江口南支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河床容积对来沙量减少的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缴健 杨啸宇 +2 位作者 丁磊 黄宇明 王逸飞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5,共7页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性减小,其对河床冲刷的效应已逐渐在长江口显现。然而,长江口河床容积的变化特征缺少定量研究,与来沙量减小的时空响应规律不明确。通过分析长江大通站、徐六泾站的泥沙资料,并统计不同高程下的河床容积随...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性减小,其对河床冲刷的效应已逐渐在长江口显现。然而,长江口河床容积的变化特征缺少定量研究,与来沙量减小的时空响应规律不明确。通过分析长江大通站、徐六泾站的泥沙资料,并统计不同高程下的河床容积随时间变化特征,建立不同区段、不同高程河床容积与上游不同时段平均来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通站2003—2020年的年输沙量较三峡工程建成前有大幅减少,其对徐六泾站的当年洪季含沙量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长江口南支0 m以下河床处于冲刷态势,2003年后河床冲刷速率有明显增加,其中-10 m以下深槽部分的冲刷量贡献最大。南支主要落潮通道河床容积与前1年大通平均来沙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来沙量减小主要引起长江口落潮通道河床容积增加,其效应具有约1 a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沙量减小 长江口南支 河床容积 响应规律 滞后性
下载PDF
控制长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支持南水北调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美发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17-18,33,共3页
对上海市原水供应的形势和长江口咸潮入侵的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季节,长江口水源地易受咸潮入侵影响,入侵路径为南支咸潮直接入侵和北支咸潮倒灌间接入侵(水文测验数据表明,后者影响较大);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东线工程建成后,... 对上海市原水供应的形势和长江口咸潮入侵的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季节,长江口水源地易受咸潮入侵影响,入侵路径为南支咸潮直接入侵和北支咸潮倒灌间接入侵(水文测验数据表明,后者影响较大);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东线工程建成后,在枯水季节运行将减小长江口径流量,降低长江口水位,从而加剧咸潮入侵长江口水源地.为了既保护长江口南支河段淡水资源,又支持南水北调工程上马,上海市水务局已立项对控制北支咸潮倒灌的工程措施以及合理调度和配置长江水资源的非工程措施进行专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海水入侵 潮汐 南水北调 水源地
下载PDF
赣江南支水环境现状及其治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虞慧 吴敦银 王法磊 《江西水利科技》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赣江南支系南昌市的主要纳污河流,南昌市大量水体污染物的排入不仅降低了该河流自身的水环境容量,也加重了鄱阳湖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压力,其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多年水质监测资料、赣江南支分流比变化等分析,对其污染现状和趋势... 赣江南支系南昌市的主要纳污河流,南昌市大量水体污染物的排入不仅降低了该河流自身的水环境容量,也加重了鄱阳湖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压力,其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多年水质监测资料、赣江南支分流比变化等分析,对其污染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南支 水环境 纳污河流 鄱阳湖 影响 治理
下载PDF
现代江南城市中“河—路”空间关系的分析与评价——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芳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5期87-89,共3页
河道与道路空间是构成江南古城镇空间构架的基础,近年来传统河街空间关系瓦解,城市中河道与道路的紧密联系丧失。课题以苏州地区为样本,将现代江南城市中"河路"空间关系归纳为:"路近河""路临河""路... 河道与道路空间是构成江南古城镇空间构架的基础,近年来传统河街空间关系瓦解,城市中河道与道路的紧密联系丧失。课题以苏州地区为样本,将现代江南城市中"河路"空间关系归纳为:"路近河""路临河""路夹河""路跨河""河路背离"几种空间类型。传统河路空间关系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应对错位的河路空间关系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河道与道路的空间关联,由此再现传统江南水乡特色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道路 江南城市 空间关系 苏州
下载PDF
近20年来长江口南支河槽演变对流域减沙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帅虎 程和琴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0,共7页
结合1998-2018年期间长江口南支河段的实测沙波微地貌资料、海图资料和实测水深数据以及河槽沉积物资料,分析和探讨南支河段河槽演变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三峡及上游梯级水库作用下已导致进入河口的泥沙量呈现持续锐减,... 结合1998-2018年期间长江口南支河段的实测沙波微地貌资料、海图资料和实测水深数据以及河槽沉积物资料,分析和探讨南支河段河槽演变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三峡及上游梯级水库作用下已导致进入河口的泥沙量呈现持续锐减,引起南支河段在1998-2018年期间的河槽持续受到冲刷,净冲刷和平均每年冲刷的泥沙体积分别达5.16亿m^(3)和0.26亿m^(3),且冲刷程度在2002-2018年期间明显大于1998-2002年期间。近期南支河段河槽床面以细砂为主,床面发育大范围的沙波微地貌,沙波尺度以中型为主,平均波高和波长分别为0.56 m和10.57 m,占比达60.91%,沙波形态主要受径流作用的控制,冲刷环境可能引起沙波发育的空间范围进一步向下游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南支 冲淤变化 微地貌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浸出液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伦凤霞 晁敏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47-150,共4页
着重加强长江河口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与效应评价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生态风险源具有指示意义。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为试验材料,对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浸出液毒性进行生物检测,研究浸出液中污染物... 着重加强长江河口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与效应评价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生态风险源具有指示意义。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为试验材料,对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浸出液毒性进行生物检测,研究浸出液中污染物对藻类生长和藻细胞内酯酶活性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沉积物浸出液对三角褐指藻具有毒性,以3号站毒性最大,该站使1 h时藻类细胞的酯酶活性增加3.1倍,4 d内藻类平均生长速率减少70%。经逐步回归分析,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与浸出液中Cu、Zn、Pb、Cd的含量显著相关(R=0.99,p〈0.05),酯酶活性与Cu、Pb、Cd含量显著相关(R=0.9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区 南支 沉积物 生态风险源 毒性效应 三角褐指藻 上海市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河势演变模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楼飞 肖烈兵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口南支河势呈现出良好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了自身相对稳定的演变模式。这种演变模式的构成既与南支边界条件的改变密切相关,也受上游下泄水沙的影响。以历年地形和水沙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南支沙体与沙体之间、沙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江口南支河势呈现出良好的规律性变化,形成了自身相对稳定的演变模式。这种演变模式的构成既与南支边界条件的改变密切相关,也受上游下泄水沙的影响。以历年地形和水沙资料为基础,详细分析南支沙体与沙体之间、沙体与主槽之间的演变规律及影响关系,阐述上游水沙变化和周边工程对南支河势演变进程的影响,并对南支河势的演变模式作探讨性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南支 演变模式 河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