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清华 杨威 +1 位作者 周慧 缪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7,共17页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乌什西次凹内发育与柯坪—温宿凸起相似的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的烃源岩。新近系—第四系碎屑岩建造直接不整合于变形的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之上;剖面上,向南天山方向加厚,向塔里木克拉通方向减薄,呈现典型的前陆盆地剖面结构特征。这是一个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叠加在晚海西期—燕山期古隆起之上。这里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分别是中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和晚喜山期。变形以厚皮冲断构造及其相关褶皱为主,薄皮构造不发育。平面上,主构造线走向NE-SW。剖面上,以南天山向塔里木冲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 被动大陆边缘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和褶皱 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基底卷入型构造 乌什西次凹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南贝尔凹陷东次凹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艳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6,共4页
南贝尔凹陷位于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中北部,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和不同应力场作用,盆地内断裂带比较发育。研究表明,南贝尔凹陷东次凹构造演化和整个塔木察格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一致,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即铜钵庙组、... 南贝尔凹陷位于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中北部,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和不同应力场作用,盆地内断裂带比较发育。研究表明,南贝尔凹陷东次凹构造演化和整个塔木察格断陷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一致,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即铜钵庙组、南屯组下部断陷构造层,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中部断坳构造层,青元岗组及其以上地层为上部坳陷构造层;伴随多期构造演化发育4种类型的构造样式:伸展构造、走滑构造、挤压反转构造和重力构造;圈闭类型以断鼻、断块圈闭为主,其次为断背斜和背斜圈闭及砂岩透镜体圈闭;以岩性一构诸油藏为丰.苴浓为构浩油蕊岩忡油赫规樟昌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木察格盆地 南贝尔凹陷 东部次凹 构造特征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临南洼陷南坡沙三段沉积充填的差异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1,共5页
临南洼陷南坡沙三段储层发育,砂体类型多样,但由于对西部双丰地区和东部江家店地区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充填的差异性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区岩性、构造-岩性油藏的勘探。利用井—震资料相结合,对该区古地貌、古湖岸线和同沉积断... 临南洼陷南坡沙三段储层发育,砂体类型多样,但由于对西部双丰地区和东部江家店地区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充填的差异性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该区岩性、构造-岩性油藏的勘探。利用井—震资料相结合,对该区古地貌、古湖岸线和同沉积断层进行系统研究,恢复临南洼陷南坡西部双丰地区和东部江家店地区沙三段的古沉积背景,明确东西部地区沉积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建立了西部和东部2种沉积模式;其沉积特征受控于物源入湖方向与控洼断层的关系以及控洼断层的活动强度等因素。西部双丰地区双丰沉积体系与夏口断层西部撒开端斜交入湖,断层活动性弱,古沉积坡度小,三角洲推进距离远,表现为稳定缓坡型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河道砂体发育、砂地比低的特点;东部江家店地区江家店瓦屋沉积体系与夏口断层垂直入湖,夏口断层活动强烈,活动时期长,古沉积坡度较大,表现为同沉积断坡型三角洲沉积,砂体快速入湖快速堆积,具有砂体推进距离近、河口坝砂体发育、砂地比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段 沉积充填 沉积背景 差异性 临南洼陷南坡
下载PDF
渤中凹陷南洼东营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参 阳宏 +3 位作者 王飞龙 曾晓祥 王广源 刘成林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1期35-44,共10页
应用有机碳、干酪根、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族组分、Ro、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重点对渤中凹陷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母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为东营组资源潜力评价与... 应用有机碳、干酪根、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族组分、Ro、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资料,重点对渤中凹陷南洼东营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母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为东营组资源潜力评价与油源对比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东三段有机碳含量较高,属于优质的烃源岩;岩石热解实验与干酪根显微组分观察显示东营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是Ⅱ1-Ⅱ2型;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中表现为较低的Pr/Ph值和伽马蜡烷指数,结合Pr/nC17和Ph/nC18指示南洼东营组沉积为弱氧化还原的淡水-微咸水滨浅湖相沉积环境;正构烷烃的分布、较高含量的C29甾烷、4-甲基甾烷指数、C19/C23三环萜烷和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值显示有机质母质以混源为主,往上沉积陆源碎屑的供给越多;镜质体反射率Ro、CPI、OEP、C2920S/(20S+20R)、C29ββ/(αα+ββ)、Ts/Tm等参数表明东三段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已开始大量生烃,东二段位于低熟阶段,东一段位于低熟-未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南洼 东营组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下载PDF
辽中南洼走滑反转带的形成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柳永军 徐长贵 +2 位作者 吴奎 张江涛 朱文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共6页
走滑反转带对油气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结合钻井资料,分析了走滑反转带的形成机理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断裂系统表现出右旋走滑性质,断裂的发育与里德尔右旋剪切模型相对应;走滑反转带的形成主... 走滑反转带对油气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三维地震精细构造解释,结合钻井资料,分析了走滑反转带的形成机理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断裂系统表现出右旋走滑性质,断裂的发育与里德尔右旋剪切模型相对应;走滑反转带的形成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渐新世时期,在右旋走滑挤压应力影响下,辽中南洼中央沿早期正断裂发生剧烈的抬升和平移,使凹陷中央较厚地层产生隆升,形成中央走滑反转带、伴生的同向走滑断裂和次级同向走滑断裂带;反转带控制了油气的聚集成藏,中央走滑反转带油气分布在馆陶组和明华镇组,主要为重质原油;同向走滑断裂和次级同向走滑断裂带油气分布在东营组,主要为中—轻质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反转带 形成过程 油气成藏 同向走滑断裂 辽中南洼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辽中凹陷南洼构造转换带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强 田晓平 +2 位作者 孙风涛 来又春 蔡越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7,共7页
对辽中凹陷南洼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将剖面解释与平面成图分析相结合,探讨辽中凹陷南洼旅大21油田和旅大16油田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构造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贯穿辽中凹陷南洼,在中央走滑断层、旅... 对辽中凹陷南洼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将剖面解释与平面成图分析相结合,探讨辽中凹陷南洼旅大21油田和旅大16油田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构造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贯穿辽中凹陷南洼,在中央走滑断层、旅大16-3断层和旅大16-21断层的局部弯曲段形成旅大21油田增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旅大16油田北部增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和旅大16油田南部释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在旅大16-3断层和旅大16-21断层的叠覆区形成旅大16油田中部释压型叠覆型构造转换带。构造转换带改变了分段断层传递的应力,使三维空间应变守恒,采用断层的位移-距离法探讨旅大16油田中部释压型叠覆型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油气运移过程和断层封堵。辽中凹陷南洼增压型构造转换带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S”型构造转换带 叠覆型构造转换带 油气成藏 郯庐断裂带 辽中凹陷南洼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演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舒梁锋 张向涛 +5 位作者 张忠涛 张丽丽 雷胜兰 高中亮 韩霄 于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5-837,共13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其不仅是深水区勘探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也是沉积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三级层序格架内等时地层切片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 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其不仅是深水区勘探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也是沉积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根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应用三级层序格架内等时地层切片技术,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南洼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平面演化开展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存在北部和西北部两个物源方向的陆架边缘三角洲物源供给体系,进而形成连续4期三角洲前积复合体,各期次通过解剖三角洲前积结构和叠置样式可细分为2~5套三角洲前积体,地震上表现为切线斜交型和S型反射结构。不同物源供给体系下的三角洲进积和加积速率差异明显,根据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演化阶段可划分为初始形成期、发展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初始形成期为珠海组四段中晚期,三角洲垂向上均表现为进积,平面上北部物源供给的陆架边缘三角洲形成面积小,西北部物源供给的三角洲面积相对大;发展期为珠海组三段,三角洲垂向上进积和加积均存在,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厚度达到最大,平面上北部物源供给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体系发育一定规模,西北部物源供给的陆架三角洲前缘发育陆架条带砂脊;稳定期为珠海组二段和一段,三角洲垂向结构表现为先进积后加积,三角洲前缘规模变大,陆坡水道和深水扇最为发育。珠海组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形成演化受双物源差异供给、相对海平面的先升后降和构造活动的相对稳定共同控制。北部物源供给的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陆坡沉积体系可作为区内最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沉积演化 陆架边缘三角洲 白云南洼 珠海组
下载PDF
南海北部白云南洼陆架坡折带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舒梁锋 张丽丽 +3 位作者 雷胜兰 高中亮 韩霄 于飒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6-696,I0007,I0008,共13页
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揭示白云南洼珠海组发育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沉积体系,之前尚未精细研究珠海组演化特征,一直未厘清珠海组由浅水陆架沉积环境向深水陆坡转变过程中陆架坡折带的演化规律及其与深水沉积之间的关系。为此,基于... 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揭示白云南洼珠海组发育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沉积体系,之前尚未精细研究珠海组演化特征,一直未厘清珠海组由浅水陆架沉积环境向深水陆坡转变过程中陆架坡折带的演化规律及其与深水沉积之间的关系。为此,基于研究区超2000km;的新三维地震资料和二十余条地震剖面的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陆架坡折带最新研究进展,通过精细分析陆架坡折带在各沉积期的沉积体系结构,明确各期次的演化特征,总结其形成模式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白云南洼陆架坡折带平面呈NE-SW向展布,各个时期坡折带推进范围不一。从珠海组四段至一段沉积期坡折带宽度由大变小,逐渐向SE向推进;陆架坡折带平均坡度为0.96°~4.76°,向海推进距离为21~28km,进积速率约为0.9~10.6km/Ma;北部和西北部坡折带特征差异明显。(2)陆架坡折带演化分为初始形成期(珠海组四段沉积期)、发展期(珠海组三段沉积期)和稳定期(珠海组二段和一段沉积期)三个阶段。发展期陆架坡折带快速向海推进,形态由弯曲变平直;稳定期坡折带形态由锯齿状变光滑(珠海组二段沉积期)、并最终稳定(珠海组一段沉积期)。(3)陆架坡折带演化受沉积物差异供给、海平面变化、古隆起等共同控制。充足的物源供给是坡折带形成的关键因素;双物源差异供源造成北部和西北部坡折带形态差异;相对海平面先升后降,改造了坡折带展布形态;拗陷期整体构造活动稳定,古隆起限制坡折带范围。该研究成果对南海北部深水区的沉积演化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演化特征 控制因素 珠海组 白云南洼 南海北部
下载PDF
白云南洼恩平组海相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义娜 张功成 +1 位作者 杨海长 杨东升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12期17-24,共8页
通过借助层序地层学理论、构造古地貌分析、古生物资料、沉积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关系对比,以及典型地震相识别、地震相与沉积相剖面及平面分析等,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白云南洼恩平组烃源岩的叠置关系、影响因素、空间展... 通过借助层序地层学理论、构造古地貌分析、古生物资料、沉积速率与可容纳空间关系对比,以及典型地震相识别、地震相与沉积相剖面及平面分析等,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白云南洼恩平组烃源岩的叠置关系、影响因素、空间展布规律及发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认识:白云南洼恩平组对应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可细分为3个三级层序,自下至上为SQ1、SQ2、SQ3,海平面总体为上升特征,SQ3的最大海泛面对应了整个恩平组二级层序的最大海泛面;白云南洼恩平组为局限浅海环境,具备发育较好海相烃源岩的条件,稳定半封闭的古构造背景,有利于烃源岩有机质的富集保存;沉积速率小,且小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沉积物向陆退积,沉积水体深度变大,利于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恩平组烃源岩为大陆边缘半闭塞—欠补偿—湿润海湾模式,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受隆起及断层遮挡形成的海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烃源岩 发育模式 恩平组 白云南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辽西南洼油气运聚模拟及有利区带预测
10
作者 赵婷婷 牛成民 +2 位作者 刘丰 陈保柱 姚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8-31,共4页
分析近年渤海油田的勘探失利探井,因油气运移充注风险失利高达61.5%。鉴于海上油气勘探成本高、钻井密度小,在海上矿区内开展油气运聚模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勘探成功率。辽西南洼是渤海湾盆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区域,通过模拟辽西南洼烃源... 分析近年渤海油田的勘探失利探井,因油气运移充注风险失利高达61.5%。鉴于海上油气勘探成本高、钻井密度小,在海上矿区内开展油气运聚模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勘探成功率。辽西南洼是渤海湾盆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区域,通过模拟辽西南洼烃源岩埋藏史、热史和成熟生烃史,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分析辽西南洼原油整体上的运移和分布特征,预测可能的有利油带聚集区。模拟结果表明北次洼西部缓坡断裂带是重要的油气运聚区域,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勘探程度较低的盆地或凹陷有效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南洼 油气运聚 埋藏史 生排烃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