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olog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132
1
作者 K. M. Lau Song Y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26,28-39,共21页
In this paper, 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Experiment are reported. Based on analyses of 9 years of pentad and monthly mean data, the climatology of subseasonal features and interannual ... In this paper, 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Experiment are reported. Based on analyses of 9 years of pentad and monthly mean data, the climatology of subseasonal features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east Asian monsoon (SEAM) are documented. The present analysis is focused on the sudden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processes on the entire Asian monsoon region. \ \ It is found that the onset of the SEAM occurs around mid-May, signaling the earliest stage of the entire Asian summer monsoon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monsoon rainfall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brupt, being accompanied by substantial changes in the large 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adjacent oceans. The onset and fluctuations of SEAM involve the interaction and metamorphosis of the large scale convection over the Indo-China,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southern Bay of Beng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set time of the SEAM differs greatly from one year to another. The delayed (advanced) onset of the monsoon may be related to basin-wide warm (cold) events of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We also present evidence showing that the SEAM fluctuations in May may foreshad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ll-scale Asian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e subsequent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ast Asian monsoon South china sea CLIMATOLOGY ONSET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下载PDF
“全球大国”定位与英国对东南亚的政策调整
2
作者 韦红 程春林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106-125,157,共21页
2016年“脱欧”公投后,英国重塑其外交战略布局,确定了“全球大国”定位。东南亚既事关英国切身利益,又是其配合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重点地区。基于此,英国对其东南亚政策作出了一系列调整:双边与多边并进,打造多层级的伙伴关系网络... 2016年“脱欧”公投后,英国重塑其外交战略布局,确定了“全球大国”定位。东南亚既事关英国切身利益,又是其配合美国实施“印太战略”的重点地区。基于此,英国对其东南亚政策作出了一系列调整:双边与多边并进,打造多层级的伙伴关系网络;以构建自贸网络与援助为抓手,强化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扩大防务合作,加大在东南亚的军事部署;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由谨慎中立转为“选边站”,拉拢当事国并挑动南海对立。英国对东南亚政策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其深度介入印太,加剧了地区局势的复杂化,恶化了中国地缘安全环境。同时,由于对东南亚投入的有限性、东南亚国家奉行的大国平衡战略以及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英国拟在该地区重建大国地位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针对英国对东南亚政策的调整,中国应保持清醒认知并妥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国 英国 东南亚政策 印太 南海
下载PDF
中国东南海域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长清 李刚 +1 位作者 龚建明 杨传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国东南海域中生代地处欧亚板块东南缘,夹持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以往对于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多集中于新生代。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新近获得的地震资料,开展了中国东南海域及周缘油气地质条件研... 中国东南海域中生代地处欧亚板块东南缘,夹持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之间。以往对于该区域的油气勘探多集中于新生代。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新近获得的地震资料,开展了中国东南海域及周缘油气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海域中生界分布广,东海南部、台湾岛以及台西南盆地发育中生界深海相硅质岩,可能与冲绳缝合带和菲律宾巴拉望缝合带形成有关;南海北部及周缘陆区发育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及上侏罗统—白垩系陆相碎屑岩,可能与印支期缝合带的形成有关。从海域钻井及周缘陆区沉积层序资料推断,中国东南海域有两套发育良好的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海相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28%~14.96%,干酪根类型主要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60%~2.00%,干酪根类型以偏Ⅱ2—Ⅲ型为主。该海域发育两套生储盖组合:一套以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泥页岩为烃源岩,中、上侏罗统砂岩为储层,下白垩统泥页岩为盖层;另一套以下白垩统泥页岩为烃源岩,白垩系砂岩为储层,上白垩统泥页岩为盖层。它们相互可以形成"古生新储"、"自生自储"油气藏组合。因此,中国东南海域中生界是值得关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演化 油气地质条件 勘探前景 烃源岩 中生代 中国东南海域
下载PDF
东南沿海海域细菌谱及其优势菌伤口感染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骢 韩善桥 +3 位作者 郝秀红 蒋学兵 李艳君 虞积耀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了解东南沿海海域细菌分布之特征,观察致病菌的伤口感染特征。方法:经大范围海水采集后行海洋细菌增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同时进行单一优势细菌的小鼠毒力实验和伤肢感染实验,并行组织病理光镜检查。结果:(1)共分离... 目的:了解东南沿海海域细菌分布之特征,观察致病菌的伤口感染特征。方法:经大范围海水采集后行海洋细菌增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同时进行单一优势细菌的小鼠毒力实验和伤肢感染实验,并行组织病理光镜检查。结果:(1)共分离出34种203株细菌,其中弧菌科159株(78.33%),肠杆菌科24株(11.82%),非发酵菌15株(7.39%),革兰阳性球菌3株(1.37%),厌氧菌2株(0.99%)。(2)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依次为亚氨培南、奈替米星、左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对头孢唑啉和氨苄西林敏感性差。(3)4种优势弧菌的细菌毒力实验发现,小鼠肠、肺、肝、肾脏组织细胞水肿、变性、灶性坏死。毒力强度依次为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海鱼弧菌、霍利斯弧菌,副溶血弧菌可致败血症。(4)通过建立小鼠伤肢感染模型,观察优势弧菌的伤口感染能力,发现实验鼠皮下及横纹肌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可形成蜂窝织炎。结论:菌谱调查结果涵盖了该海域及海岸带细菌分布的特征。动物实验数据证实了4种优势弧菌的毒力和伤口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海域 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海鱼弧菌 霍利斯弧菌 毒力 感染
下载PDF
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特征及其声学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卢博 李赶先 +2 位作者 刘强 黄韶健 张福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42,共9页
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南缘的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在多个航次中进行了海底沉积层取样、海水CTD测量、浅地层及旁侧声呐扫测等工作.在实验室里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声学参数、沉积学基本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和HC年... 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南缘的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在多个航次中进行了海底沉积层取样、海水CTD测量、浅地层及旁侧声呐扫测等工作.在实验室里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声学参数、沉积学基本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和HC年龄测试等分析.根据多尔特曼公式求解出弹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系数、切变模量、泊松比和拉梅常数等六项沉积物弹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区海底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为1.474~1.700m/s,在不同的海区内有高低声速两类性质的沉积物分布;沉积物的切变波速为150~600m/s;沉积物在100kHz的声衰减为35~260dB/m;沉积物的密度为1.4~2.0g/cm^2;沉积物的孔隙度为4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南岛东南外海 海底沉积物 声学参数 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东南沿海及南海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海玲 邓晋福 +1 位作者 李凯明 李永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809-816,共8页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类型和Sr-Nd同位素特征十分相似,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根据南海扩张时代,将新生代的火山岩划分为扩张期前、扩张期和扩张期后3大阶段,并利用原生岩浆推导了软流圈岩石圈的一些深部作用...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海海域新生代火山岩系列、类型和Sr-Nd同位素特征十分相似,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根据南海扩张时代,将新生代的火山岩划分为扩张期前、扩张期和扩张期后3大阶段,并利用原生岩浆推导了软流圈岩石圈的一些深部作用特征。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和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较浅。从扩张期前(接近扩张期)到扩张期软流圈顶部埋深变浅,隙间熔浆增加,原生岩浆的演化具有前进式裂谷火山作用的演化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变大。从扩张期到扩张期后(直至第四纪),软流圈顶部埋深逐渐变深,隙间熔浆减少,原生岩浆的演化表现出后退式裂谷火山作用的序列,岩石圈扩张速率逐渐变慢。新生代火山作用显示出的深部作用特征与南海的扩张和闭合一致,这为我们提供了南海形成和演化的深部作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火山作用 南海的形成与演化 软流圈 岩石圈 东南沿海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海现时地壳运动与地震动力学综合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周硕愚 吴云 +1 位作者 施顺英 杨福平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1期1-14,共14页
在东亚大陆动力学和西太平洋动力学背景下 ,定量研究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海的现今区域地壳运动、动力学及地震危险性。基于 1994~ 1998年福建 -台北网、中国大陆网、台湾 -吕宋 (菲律宾 )网和东亚大陆及西太平洋的 IGS网等 4种不同空间尺... 在东亚大陆动力学和西太平洋动力学背景下 ,定量研究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海的现今区域地壳运动、动力学及地震危险性。基于 1994~ 1998年福建 -台北网、中国大陆网、台湾 -吕宋 (菲律宾 )网和东亚大陆及西太平洋的 IGS网等 4种不同空间尺度的 GPS测量结果 ,结合近 10 0年来的强震震源机制解、近 2 0余年来跨断层形变网、精密水准网、激光测距网及原地应力测量等结果 ,以及地球物理数值模拟与地质学成果 ,通过对多层次构造运动的分析、多学科结果的互验互补和整体综合研究 ,获得如下结果 :( 1)本研究区同时存在陆、海相互对进的两种地壳水平运动 :大陆东南沿海 11~ 12 mm/ a向东南、海洋对大陆 3mm/ a向西北以及台湾东海岸 53mm/ a向西北的运动 ;( 2 )台湾岛可能存在着以 2 4°N附近为其旋转轴的右旋运动 ;( 3) GPS和地形变测量求出现今区域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 NW( NWW)向 ,与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学和地质学结果一致 ;( 4 )观测与数值模拟共同证实 ,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的联合动力作用是导致本区上述地壳运动的原因 ;前者导致的地壳运动速度比后者约大 4倍 ,但前者仅导致准均匀场 ,而后者则可产生变形局部化过程的非均匀场 ,从而为强震孕育提供动力 ;( 5)菲律宾海板块在台湾东侧对欧亚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东南边缘海 多尺度GPS测量 现时地壳运动 区域地震动力学
下载PDF
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顾 被引量:9
8
作者 郭渊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1年第6期4-9,共6页
日本是对南海问题影响较大的区域外大国,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日本的介入紧密相关。为了攫取地缘利益,2011年日本积极展开穿梭外交,插手南沙争端,想方设法拉拢有关争端国家与中国对抗。其目的是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在限制中国的同时扩... 日本是对南海问题影响较大的区域外大国,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与日本的介入紧密相关。为了攫取地缘利益,2011年日本积极展开穿梭外交,插手南沙争端,想方设法拉拢有关争端国家与中国对抗。其目的是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在限制中国的同时扩大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但是受中日、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影响,日本在介入南海争端之时也不会轻易开罪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南海 东南亚
下载PDF
冷战初期日本南海政策及东南亚战略取向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渊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50-60,共11页
冷战使日本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作用提升,成为反共"防波堤",其具有政治目的性的东南亚"经济外交"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战略取向,且影响至今。因地缘利益、东南亚战略,日本南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自冷战开始后始终没变,即... 冷战使日本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作用提升,成为反共"防波堤",其具有政治目的性的东南亚"经济外交"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战略取向,且影响至今。因地缘利益、东南亚战略,日本南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自冷战开始后始终没变,即追随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和立场,这为后来南海周边某些国家侵占南海岛礁留下所谓借口。此时日本还曾插足于南海诸岛,由于海峡两岸对南海权益的维护使其非法行为无法为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越来越依赖南海航道和加大南海石油资源的开发,这决定其"关心"南海问题就是势所必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南海政策 东南亚
下载PDF
对美国南海政策的地缘安全解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方晓志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7期44-52,共9页
美国的南海政策是美国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各时期的南海政策是其长期奉行的地缘战略构想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在亚太地区海权逐步调整、延伸和扩展的必然结果。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挑拨中国与东... 美国的南海政策是美国亚太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各时期的南海政策是其长期奉行的地缘战略构想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在亚太地区海权逐步调整、延伸和扩展的必然结果。美国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南海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并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增强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美国的南海政策对南海地区的地缘格局以及中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安全 美国 南海政策 东南亚
下载PDF
从《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看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明亮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6期47-50,共4页
1954年以美国为首签署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正式把南中国海纳入美国的防御圈内;此前,南中国海位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防线之外。之后,该条约多次被试图援引,用以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实指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活动。纵观20世... 1954年以美国为首签署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正式把南中国海纳入美国的防御圈内;此前,南中国海位于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防线之外。之后,该条约多次被试图援引,用以对付所谓的"共产主义",实指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活动。纵观20世纪50、60年代,在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下,美国不仅试图否认中国对南中国海岛礁的主权,还坚决反对中国在南中国海采取任何行动,但放任台湾当局、菲律宾和南越等冷战盟友在南中国海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 共产主义 放任 台湾当局 集体 主权 冷战 南中国海 防务 年代
下载PDF
珠—琼盆地新生界火山岩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斌 王璞珺 +3 位作者 张功成 孙晓猛 鲁宝亮 倪唯一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665,共9页
采用钻井、重力、磁力、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海北部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新生界火山岩进行识别,并对其岩性、分布特征及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新生界火山岩体70余个,主要包括两种类型:①夹于新生界沉积层序之中... 采用钻井、重力、磁力、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海北部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新生界火山岩进行识别,并对其岩性、分布特征及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新生界火山岩体70余个,主要包括两种类型:①夹于新生界沉积层序之中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层状;②新生界沉积层下伏的刚性基底玄武岩,主要为锥状、丘状和楔状。新生代早期(E1—2)主要发育酸性、中性、基性火山岩,新生代中晚期(E3—Q)主要发育单一的基性岩,规模大。火山岩相主要发育喷溢相下部亚相、喷溢相中部亚相和爆发相热碎屑流亚相。空间展布上,由琼东南盆地至珠江口盆地,火山活动逐渐增强;由浅水区至中央海盆,火山岩体规模增大,时代逐渐变新。新生代火山活动提高了地层温度,降低了生烃门限深度,促进了油气成藏。文昌组(E2w)—珠江组(N1z)火山岩具有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在深层勘探中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珠江口盆地 琼东南盆地 新生界 火山岩 火山熔岩 火山碎屑岩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江南春季降水的准2a振荡及其与热带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詹丰兴 刘芸芸 何金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6-1013,共8页
基于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从1951~2012年逐月的历史时间序列中提取出准2 a振荡(TBO)分量,对中国江南地区春季(3~5月)降水的TBO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TBO为江南春... 基于中国160站的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及NOAA扩展重建的海表温度资料,从1951~2012年逐月的历史时间序列中提取出准2 a振荡(TBO)分量,对中国江南地区春季(3~5月)降水的TBO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TBO为江南春季降水最主要的年际周期,TBO分量的方差贡献占到原始序列的52.2%。②江南春季降水与热带海温异常存在明显的时滞关系,其TBO分量与前期Nino3.4区和印度洋海表面温度距平(SSTa)的相关较原始序列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说明热带海温异常对江南春季降水TBO分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③江南春季降水TBO与Nino3.4指数的时滞关系还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转折,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江南春季降水TBO分量与Nino3.4指数在滞后1~11个月内都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这种时滞关系减弱,直至21世纪以来,江南春季降水TBO与Nino3.4指数的时滞关系又重新建立。④通过对比分析年代际转折前后与江南春季降水TBO循环所对应的热带海温演变特征,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TBO分量与超前1个季节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演变具有同步性,使得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稳定;而1986~1999年期间,无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或者印度洋地区海温的演变,都没有表现出像之前类似的TBO循环特征,从而导致两者的相关关系减弱。也就是说,江南春季降水的TBO与中东太平洋海温时滞关系的年代际转折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是否具有显著的TBO周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季降水 准2a振荡(TBO) 海温异常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浙江石浦下白垩统灰岩微相分析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学寅 胡文瑄 +4 位作者 胡广 姚素平 曹剑 王小林 谢小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4-626,共13页
通过对浙江象山石浦灰岩剖面系统的岩相学研究,总结出4种基本灰岩微相类型,即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鲕粒灰岩或鲕粒泥晶灰岩、叠层石泥灰岩、薄层—条带状泥灰岩,其形成于潮坪、鲕粒滩和浅海等三种沉积环境。结合整个剖面岩性变化规律... 通过对浙江象山石浦灰岩剖面系统的岩相学研究,总结出4种基本灰岩微相类型,即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鲕粒灰岩或鲕粒泥晶灰岩、叠层石泥灰岩、薄层—条带状泥灰岩,其形成于潮坪、鲕粒滩和浅海等三种沉积环境。结合整个剖面岩性变化规律,划分出4个沉积旋回,反映了3次主要海侵过程。并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首次获得了该剖面下部凝灰岩夹层中锆石U-Pb年龄为114±2 Ma,确定了该剖面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一成果对于深化我国东南沿海早白垩世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浦灰岩 微相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海平面变化 早白垩世 中国东南部
下载PDF
南海争端与东南亚国家的扩军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明辉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35-42,52,共9页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海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可能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倍受亚太各国关注。最近一些年来,有关南海诸岛及海域的争端不断,东南亚国家由此加紧了军备竞赛,明显扩军,联合军事演习不断,这进一步使南海局势复杂...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海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可能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倍受亚太各国关注。最近一些年来,有关南海诸岛及海域的争端不断,东南亚国家由此加紧了军备竞赛,明显扩军,联合军事演习不断,这进一步使南海局势复杂化,将对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应密切关注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动向,加强我国海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坚决捍卫我国在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扩军 南海争端
下载PDF
美国“一体化威慑”战略下的南海政策及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先武 王腾飞 薛亮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共20页
拜登政府执政后,基于威胁认知推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即推进跨领域、跨区域、跨冲突频谱、跨政府部门,以及与盟国和合作伙伴的“一体化”,并以拒止性威慑、韧性威慑、直接和集体成本强加进行威慑3种不同的逻辑加强威慑行动,针对特定的... 拜登政府执政后,基于威胁认知推出“一体化威慑”战略,即推进跨领域、跨区域、跨冲突频谱、跨政府部门,以及与盟国和合作伙伴的“一体化”,并以拒止性威慑、韧性威慑、直接和集体成本强加进行威慑3种不同的逻辑加强威慑行动,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量身定制,塑造对手关于针对美国核心利益行动的风险和成本的认识。在该战略下,美国以南海作为“塑造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抓手,在南海对中国采取成本强加政策,除了开展“航行自由行动”、抵近侦察、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更加重视借重盟友和合作伙伴联手对华施压,增加前沿军事基地存在,并加大对法律、外交、准军事等方向的投入,以一种类似于混合战争的方式增加中国在南海的行动成本,从而使南海成为美国实施对华“一体化威慑”的战略前沿。这使中国和南海沿岸国管控分歧,稳定复杂南海局势的决心和努力面临更多新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一体化威慑 南海政策 东南亚 大国竞争
下载PDF
中美博弈背景下东南亚南海声索国的战略选择初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骆永昆 《东南亚纵横》 2021年第4期40-49,共10页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东南亚渗透力度,欲拉拢东南亚南海声索国与中国对抗。东南亚一些国家虽有意与美国合作制衡中国,但在中美博弈日益加剧背景下,相关国家态度谨慎,坚持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东南亚国家未积极迎合美国,相关国家领... 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东南亚渗透力度,欲拉拢东南亚南海声索国与中国对抗。东南亚一些国家虽有意与美国合作制衡中国,但在中美博弈日益加剧背景下,相关国家态度谨慎,坚持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东南亚国家未积极迎合美国,相关国家领导人发挥了主要作用。未来,维持“大国平衡”仍是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主要战略选项。当前,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正致力于携手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但受南海争端的困扰,少数南海声索国目前不会彻底放弃“拉美制华”战略。东南亚、中国和美国三方的复杂博弈关系将决定本地区的国际政治秩序和南海争端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博弈 东南亚 南海争端 战略选择
下载PDF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期古海平面标志与地震的关系──—100m以下最低海平面问题质疑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起浩 黄镇国 《地震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9-157,共9页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期(21~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期(21~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相沉积垂向分布愈离散的区段,其地震活动性也愈强,本研究地区不存在末次盛冰期-100m以下的最低海平面,那些局部在外陆架海底发现的-100m以下的滨海相沉积,可能与地壳呈长趋势下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地壳运动 东南沿海 更新世 地震
下载PDF
“亚太再平衡”视角下的美国南海战略及其地区安全悖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远喆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3-23,共11页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海洋安全特别是南海问题已经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抓手。8年来,打着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旗号,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先后经历了积极中立、积极关切、逐步介入到试图主导4个阶段,持续打造了包括军...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海洋安全特别是南海问题已经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抓手。8年来,打着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旗号,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先后经历了积极中立、积极关切、逐步介入到试图主导4个阶段,持续打造了包括军事、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由美国政府、国务院、国防部、国会以及盟友、准盟友等不同主体参与的网络化的南海战略。美国南海战略的不断推进,冲击了原有的海洋安全秩序,带来了中美之间竞争加剧、东盟统一性受阻以及陆海国家对抗性增强等一系列地区安全问题。消除在南海问题上的安全悖论需要中美战略互信的增加、战略共识的达成,以及在南海地区建立起相关各方之间新的战略稳定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战略 亚太“再平衡” 安全 东南亚 美国
下载PDF
冷战中期日本南海政策及在东南亚势力的加强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7,共8页
冷战中期,日本对外关系重点仍是发展日美同盟,积极参加美国构筑的遏制共产主义战略包围圈,并加强自身防务力量的建设。随着日本经济发展,日本为获取外部能源和材料,对南海地区石油开发的投入越来越大,南海航道对其发展来说也越来越重要... 冷战中期,日本对外关系重点仍是发展日美同盟,积极参加美国构筑的遏制共产主义战略包围圈,并加强自身防务力量的建设。随着日本经济发展,日本为获取外部能源和材料,对南海地区石油开发的投入越来越大,南海航道对其发展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中越西沙争端,日本媒体舆论对之进行了报道和分析,官方亦采取中立态度,希望争端和平解决,但其关注的焦点是南海通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南海石油 西沙争端 东南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